-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反派们的团宠小师妹
夏皎埋头吃晚饭的时候,温崇月主动提起阳台上的植物架:“工人帮忙装的?”
“不是呀,”夏皎说,“我同事帮忙的。”
温崇月问:“男同事?”
夏皎点头:“对呀。”
温崇月不说话了。
夏皎思忖,可能温崇月觉着这样劳烦同事帮忙不太好?
想到这里,夏皎心情稍微安定一些,她解释:“因为女同事的话,力气都很小;而且你放心,我给他礼物啦,按照你之前说的,有来有往。他平时在店里就很照顾人,我送了他一些糕点……”
温崇月问:“平时在店里就很照顾你?”
夏皎说:“他对每个人都很好,经常请我们喝奶茶。”
温崇月问:“是请你,还是请你们?”
“当然是我们啊,不然只请我做什么?同事不能厚此薄彼的,”夏皎奇怪,她总结,“所以你不用担心,我真没有让别人白白帮忙。”
温崇月说:“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夏皎试探:“你担心他来我们家会吓到温泉和小虾米吗?”
她眼睛很清明,充满疑惑。
温崇月叹了口气。
他低头:“笨蛋。”
第37章 糖粥
丝瓜鲜虾盅
夏皎才不是笨蛋。
她可聪明了。
聪明的夏皎,主动分担餐后的整理工作,并在温崇月洗澡的时候穿着睡衣主动推开浴室的玻璃门,把睡衣丢出去,她微微踮脚,在淋浴的水下亲了怔住的温崇月一口。
夏皎只能够接受看得到的东西,包括一份能切实提供给她益处的工作,一个放在眼前、香喷喷的点心,一位能够和她谈心聊天、肆无忌惮一起玩的朋友。
以及,能够触碰到的爱意。
夏皎担心自己会错意。
所以她只能确认看得见、摸得着的喜欢。
夏皎曾经思考过很久,关于自己的这种“鸵鸟心态”的成因。最终确认,大概来源于成长过程中的不自信、一些孤单以及失败的暗恋。
或许暗恋这个词用的也并不起恰当,毕竟没有真正的靠近或者为之做出努力,更像是年少时候的一场朦胧仰慕。
提起来年少时候的事情似乎永远充满遗憾,夏皎不太想去过多回忆细节,但她的确因此遭到一些嘲讽和若有似无的伤害。
青春期的小孩子不懂得分寸,盲目,从众。
伤害人的未必是殴打,或许只是一场哄堂大笑和若有似无的孤立。
……
眨眼,到了约定送花的时间。
高婵央了夏皎和她一块儿去,她自己还是不敢去面对那个挑剔严厉的唐女士——郁青真是不能再跟去了,毕竟她和唐女士之间产生了一些微妙的不愉快。
郁青真也不在意这些,她现在全心全意地沉浸于和男友的爱河之中,无论见谁都带着笑。
高婵悄悄讲,说郁青真男友来头非凡,人帅多金。女性在恋爱初期最容易上头,多巴胺的释放让对方现在已经不那么在意工作了。
夏皎左耳进右耳出,她核对了明天要往唐女士家中送的花种类和数量,只是感叹:“真幸福啊。”
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确很幸福。
高婵颇为赞同。
前两天晚餐时,温崇月告诉夏皎,已经将宋萧平行调职到另外一个部门,夏皎的回应也就是一声喔,然后开心地分享自己最近遇到的趣事。
什么老爷爷天天推着老奶奶过来买花花啦,什么遇到一个哭唧唧的小学生问买玫瑰能不能哄他同桌开心啦,什么水果店店主今天多送了橙子……
在某些地方具备“钝感”,能让夏皎更好地发现这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她完全不会在意宋萧的一些事情,被别人倾慕是正常,夏皎想,她没有必要因此来故意让温崇月不开心或者给他带来麻烦。
遗憾的是温老师不这么想。
夏皎不是心理大师,她没有过多地去探索这件事情,而是打起精神投入次日的花店工作中。
唐女士的房子在一个环境清雅的小区中,夏皎和高婵过去的时候,唐女士还在休息,是唐先生接待了几人。
只是,夏皎进了房子,就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颇有历史年代感的装修,和外面格格不入,这里的窗帘、桌布、茶盘垫儿都是用米白色、近乎米黄的线钩出来的,水曲柳木做的“捷克式酒柜”……
恍然间,像是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
这种奇特的感觉让夏皎在门口愣了几秒,才跨步进门,唐先生客气地泡了茶,用的也是很有年代感的那种小瓷杯。
高婵年纪小一些,没有夏皎这样强的适应能力,有点胆怯。现在的时间还早,阳光也不好,到处都拉着窗帘,乍一看这房间,还真是透着一股怪异。
高婵站在门口,迟迟不敢迈步,她怀中抱着大束的洁白百合,今日的花主色调就是白色,以及象征着百年好合的白百合。这些本来是极为圣洁干净的象征,此时此刻,在这房间中却有些奇特的基调,唐先生摘下眼镜,他仿佛明白高婵在犹豫什么,简短地解释:“唐女士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混乱……这些东西,都是按照她记忆中的场景布置。”
高婵:“啊?”
两个人将花搬进来,唐先生请她们坐下来喝茶,夏皎摇头拒绝,示意他看时间:“我们想尽快为唐女士布置好花朵。”
花店提供的花艺特订展示服务价格高昂,高婵和夏皎简单讨论了一下布局后就开始着手行动,按照敲定的设计方案来布置花朵,洁白的鲜切百合,小花茉莉,勿忘我,白玫瑰、绿蔷薇……这些大多是白色和绿色调的植物慢慢地在房间中分布,夏皎也看到了桌上挂着的结婚照——老旧黑白影像,是骑马的年轻女性和负责牵马的男性。
那女性分明是年轻时候的唐女士,而男性则是陌生的脸。
“唐女士是我的养母,”唐先生主动说,“郑先生,也就是我的养父,是她的丈夫。”
高婵咦了一声,转脸看夏皎,面面相觑。
“我本来不想说这件事情,但……我想,等会儿唐女士醒来的时候,或许需要你们暂时配合一下,”唐先生犹豫着开口,“事实上,唐女士的伴侣,也就是郑先生已经去世了。”
这件事在夏皎的意料之中,她避开这张美丽的相片,在周围轻轻放了洁白的百合。
她留意到相片右下角有钢笔小字。
爱妻婉淑,摄于1979年7月20日。
后面还有句话。
唐先生说:“唐女士年纪大了,患了病,她的记忆始终停在郑先生去世的这段时间,也就是结婚纪念日。”
说到这里,唐先生停了一下:“7月28日,农历七月初五,是唐女士的生日,也是郑先生过世的日子。”
这个时间。
夏皎盯着相框上的日期,片刻后,转身,看向唐先生。
她确认:“唐山?”
“是的,”唐先生说,“郑先生在那场地震中过世。”
高婵听清楚了两人之间的对话,她的手一抖,一朵白色的玫瑰花掉在地上,花朵撞到老旧风格的花砖上,摔掉一片花瓣。
柔柔的玫瑰香。
卧室中的白发老人,嗅到淡淡玫瑰香气。
唐婉淑从睡梦中醒来。
她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噩梦,噩梦里面,梦到屋顶突然塌陷,地板动荡,梦见泥呀瓦呀砖石全都掉了下来,砸向她。
唐婉淑吓得哭起来。
她一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都能干,她从小到大没吃过一点儿苦,工作也是最好的,能上学认字算数,上完学后直接分配坐办公室当会计,算盘珠子打得比谁都快,数字算得比谁都准。
非要说受什么委屈的话,就是追着嫁给了厂里沉默的那个大高个。
委屈都是那个大高个给她的。
大高个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郑韫卿,是他爷爷取的。
唐婉淑当然知道对方穷,往上数几代还很糟糕的“成分不好”。但这样并不妨碍唐婉淑喜欢他,要嫁给他,谁让他长得好看呢。
可是丈夫很冷淡,他从来都不会对唐婉淑说“我爱你”,不会给她讲那些甜甜蜜蜜的情话,很少和她聊天,不会和她一起看露天放映,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结婚三年,唐婉淑被他气哭过好几次,好几次闹着回娘家,他也不阻拦。只是等她过去住一晚,他就沉默着骑自行车去接她回来。
唐婉淑每次生他气,和家里人赌咒发誓说肯定不回去,但一看到郑韫卿露面,立刻又欢欢喜喜地收拾包裹、跳上他的自行车。
他连句哄人的话都不会说,就像一块木头,又硬又笨,不开窍,唯一和浪漫沾点边的,也就只是会在结婚纪念日给她带花。
可也就是这块木头,在深夜中,在动荡混乱里,在石头砸下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翻身过来,将她护在身下,抱紧她。
唐婉淑敢打赌,新婚夜对方都没有抱这么紧。
噩梦是倾塌的黑夜,是摇晃破裂的房子,是被泥沙石呛到不停大声咳的唐婉淑。
她哭得稀里哗啦,反复念着他的名字:“郑韫卿,我们房子是不是塌了呀?”
郑韫卿说:“没事,房子塌了有个高的顶着。”
唐婉淑说:“你在骂我个子矮。”
“我没有,”郑韫卿说,顿了顿,他又说,“就是你的脾气,得改一改,以后要吃亏的。”
唐婉淑要被突然的震荡吓哭了,她抽抽噎噎:“我都快吓死了你还在教训我,你就是不喜欢我。”
她好像听到郑韫卿叹气,又好像没有。
他没有说喜欢不喜欢,只是低下头,轻轻地用唇蹭唐婉淑的脸。其实都是泥土,唐婉淑爱美,不肯让他亲,对方就亲了个空。
唐婉淑后面意识到是地震,天上又开始下雨,她又冷又怕,泥水往下,时不时还会震荡,但没事,郑韫卿和她聊天,和她说肯定会有人过来的,要相信国家。郑韫卿不让她睡觉,和她说会有人过来发现他们的,不过在那之前,唐婉淑不能睡着,因为睡着的话可能就要被人发现她丑丑的样子……
爱美的唐婉淑坚持住了,她从来不知道原来丈夫有这么多话,他们今天聊了好多,比之前一周聊得都要久。唐婉淑都要担心他这次把一辈子的话说完了,她打起精神,就算很困,也要撑着和郑韫卿聊天,但是对方声音却越来越低。
“没事,”郑韫卿说,“个子高的撑久了,有一点累。”
唐婉淑问:“那你要不要放松一下?我抱抱你。”
其实唐婉淑没办法抱对方,她的手被卡住,动不了。
好冷啊,可是郑韫卿是暖和的。
她又感觉可以忍受在泥水砖瓦里了。
郑韫卿说:“我累了,先睡会儿,你帮我听着,有人来了,你叫我,好吗?”
唐婉淑说:“好。”
郑韫卿又说:“以后脾气别这么倔,要吃大亏。少和工友吵架,大家也都不容易……别去郑二家吃包子了,他们家用的馅儿不好……”
唐婉淑最不喜欢听他唠叨:“好啦好啦,我知道了,你快睡吧。”
郑韫卿说:“唐婉淑,我娶你的时候其实特高兴。”
唐婉淑别别扭扭:“谁稀罕。”
她觉着自己好像疯掉了,在这么脏的泥水里泡着,她居然感觉到有点开心。
真奇怪。
郑韫卿:“那我先睡了。”
“睡吧睡吧,”唐婉淑催促他,“等来人了,我叫你。”
……
白发苍苍的唐婉淑从梦中睁开眼睛。
光亮乍现,噩梦消散。
她躺在自己的床上,熟悉的碎花床单,熟悉的米白色针钩吊帘,就是身边没有熟悉的人。
唐婉淑下了床,她看不见自己长满皱纹的手,只是凭借着记忆推开门:“卿卿?”
郑韫卿不在,唐婉淑看到满屋子的花,还有三个陌生人。
一个瘦高个男人,俩小姑娘。
唐婉淑有些惊慌,手扒着门框:“你们是谁?”
她警惕地看着四周,大声叫:“卿卿!郑韫卿!”
没有郑韫卿。
郑韫卿留在噩梦的地震中,骨头被石头压断,体内脏器多处出血,慢慢死去。
夏皎站起来。
她说:“唐女士,我们是送花的。”
“送花?送什么花?”唐女士不解地看着他们,“谁让你们进来的?”
唐先生从口袋中取出一个老旧证件,是一封信,他说:“我是郑韫卿同志的工友,他今天在厂里加班,让我回来和你说一声——这花呢,是郑韫卿买的,想让您高兴……”
唐女士低头看信,仔细描摹着上面熟悉的字迹。
这封信看得太久,纸张早就泛黄,有些地方已经不清晰了。
她抬头,有些局促、又有些尴尬地问:“啊,那你们先坐下,我给你们倒茶……”
夏皎和高婵客气地说着不用,她们已经送完花,唐先生也签了确认单,付了钱,要准备离开了。
她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唐女士很喜欢这些花,她难得对两人说了声谢谢,四下看了看,又问:“韫卿呢?”
夏皎微笑着说:“他很快就回来了。”
唐女士懵懵懂懂点头,唐先生细声慢语地请她去沙发上坐下。夏皎和高婵悄悄离开,出门时,仍能听到房间内,唐女士问:“韫卿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唐先生说:“等您吃了早饭就回来了。”
唐女士像个小孩子,又问:“我吃了早饭他就来呀?”
夏皎关上门。
她想起刚才在照片看到的那行小字。
爱妻婉淑。
死生契阔。
八月末的太阳毒辣,哪怕到了下班时间仍旧同样照人眼睛。
下班途中,温崇月顺手买了一份糖粥——夏皎爱吃甜,不过女孩子嘛,爱吃甜也不是什么糟糕的坏毛病。
卖糖粥的是对老夫妻,老奶奶还教着小孩子唱苏州的老旧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
温崇月看着那小孩,笑着递了一块巧克力,小孩子怕生,怯怯懦懦的,直到老奶奶同意了,他才接过去。
温崇月笑着问:“多大了?”
小孩子拨开巧克力纸,说:“八岁啦!”
温崇月不讨厌小孩,相反,他还蛮喜欢孩子。
不过他如今并不确定自己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做过的错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他尚不能以身作则。
八月丝瓜鲜,不过皎皎并不怎么爱这个蔬菜,挑食不太好,温崇月想了想,又去买了基围虾,预备着给她做丝瓜鲜虾盅,冬瓜也不错,再买些鲜排骨做汤,遇到有卖新鲜南瓜花的老人家,又买了些南瓜花……
终于到家。
温崇月打开门,就闻到一股饭菜香和鲜嫩水果香味儿。
他愣了一下,厨房里,穿着睡衣的夏皎穿着拖鞋跑过来,伸手抱住他,脸贴在他胸口上,蹭了蹭。
温崇月被她抱了个猝不及防,怔了好久,才叫她名字:“皎皎?怎么了?”
半晌,温崇月听到夏皎闷声说:“没怎么。”
过了两秒,她又说:“能这样抱着你真好。”
第38章 酥炸南瓜花
无锡小笼、开洋馄饨
温崇月不能确定妻子为何忽然变得粘人。
她今天下班早,煮了汤圆,扬州的正宗四喜汤圆,芝麻、鲜肉、芥菜和豆沙馅儿的,团团圆圆。
温崇月起初担心她工作上遇到问题,但是并没有,夏皎没有难过,只是意外地比之前要更亲近他——温崇月做饭的时候,她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附近打转,就连今晚要吃丝瓜这件事都没有表现出异议。
甚至还主动分担了给基围虾去头、挑虾线的任务。
温崇月给丝瓜去皮,嫩生生泛着青绿的瓜肉有着淡淡特殊气息,切成小段,挖掉一部分丝瓜瓤,夏皎抬手,将剥掉壳的虾递过来。
小虾米馋得喵喵叫,温泉很矜持地蹲在厨房边缘,柔软的尾巴圈着爪爪,眼巴巴地看着两人剥虾。征得温崇月同意后,夏皎几步跑过去,一只猫咪奖励一只虾,没有厚此薄彼。
温崇月将虾的背部剪开一个小洞,把虾尾折起来塞进去,叠成一个虾球,塞了丝瓜盅里。做这一切的时候,他问夏皎:“今天的工作不顺利?”
夏皎摇头:“很顺利。”
红椒细细地剁碎,填上捣好的蒜泥,再添一汤匙的蒸鱼豉油,温崇月想去拿白糖,夏皎已经递过来,小半勺,份量拿捏的不多不少。
温崇月仔细看着她的眼睛:“哭了?”
夏皎说:“没有。”
滴点植物油,蒸料拌匀,和丝瓜鲜虾盅一块儿端到锅上慢慢蒸。热气催发下,鲜虾仁白里透红,丝瓜盅翠绿软嫩,蒸出来的丝瓜汁浸泡着渐渐熟的虾。
温崇月刚做好这一切,夏皎自背后抱住他,双手搂着他的腰。
她小声叫:“温老师。”
温崇月握着她的手:“嗯。”
夏皎贴了贴,才松开,她的眼睛其实还好,并不是特别的痛,可能是被百合花熏到眼睛。
为了安慰她,温崇月炸了南瓜花——这是温父的拿手好菜,鸡蛋和玉米淀粉、无铝泡打粉和盐、面粉搅成面糊糊,南瓜花剔去花蕊,挂上一层糊糊下锅酥炸,炸出来的南瓜花透着一股太阳的金黄,柄还是嫩绿的。鲜花不等人,也就这时候能吃到。
夏皎没尝过这东西,第一朵花酥炸后,温崇月用筷子夹着,另一只手虚虚靠在她下巴处,低头看着她一点一点吃。
南瓜花炸的酥脆,温崇月知道她不喜欢太油的,用吸油纸巾擦了一遍,热气也散到刚好可以入口的温度,她认真吃着。
夏皎说:“好鲜。”
温崇月发现自己的另外一个爱好,他喜欢做一些她没有尝过的东西,并好奇她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
这种“投喂”,他很满意。
温崇月第一次发现妻子如此热情且主动,她甚至主动提出脐橙,这让温崇月有些吃惊。和之前不同,她现在似乎很需要拥抱,需要贴肉肉,好像这样才能够让她心中安定。
温崇月不确定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乐意提供给夏皎慰藉,捧着桃子吃过后,将痉、挛的对方抱在怀中。
只是夏皎仍因为某件他不知道的事情陷入短暂的忧郁,好几天,都没有好转。
温崇月决定带妻子去周围散散心。
九月初,温崇月陪夏皎去了太湖边的鼋头渚,传闻中的“太湖第一胜景”。今年蓝藻控制得比往年好,没有让人想要掩鼻逃跑的味道,荷花开得正好,连绵不绝。从樱花谷到长春桥,一带横长,樱树繁茂,虽然不是樱花季,但在水榭亭台映衬之下,绿荫青浓,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可以多出来走走,”温崇月说,“或许我们能找到解决你社交方面困扰的办法。”
说这话的时候,两人刚离开灵山胜境,虽不是信仰者,但温崇月和夏皎仍旧去拜了佛,捐了些香火钱。
夏皎拜得虔诚,许愿也认真。
夏皎轻轻应着,又问温崇月:“你刚才许了什么愿?”
温崇月怔了一下,才意识到她在说拜佛的事情。
他摇头:“我不信这个。”
夏皎惊奇:“难道你从小到大没许过愿吗?”
温崇月笑:“生日愿望算不算?”
夏皎阻止他:“不行,这个说出来就不灵了。”
温崇月说:“事在人为,求佛没有用处。”
夏皎若有所思:“那要是一个不信佛的人忽然去拜佛呢?”
温崇月仰脸,看如洗碧空:“或许有真心想求的东西吧。”
晚上俩人慢悠悠在南长街散步,看夜景,在河边吃一碗豆腐花。砖雕门楼马头墙,门环生锈墙斑驳,夏皎看着长有青苔的瓦片屋,冷不丁又想起唐女士的旧照片,垂首,轻轻叹口气。
无锡菜口味偏甜,两个人钻研了好半天,终于找到好吃的玉兰饼。无锡人似乎都爱吃肉,口味又甜,当地有句话,叫“淡不入味咸不鲜”。做菜,一道道做得赤酱浓油,就连小笼包也是,一口咬下去,酱汁丰富,鲜中裹甜。
什么酱排骨、酒酿面筋、梅汁翅中、脆鳝、糟煎白鱼……
夏皎最爱的,还是本地人常说的“小笼馒头”。
无锡人不讲包子,无论有馅儿没馅儿,统一叫馒头。没馅儿的叫白馒头,有馅儿的,荤的叫肉馒头,素的是菜馒头,半荤半素就是菜肉馒头。
无锡小笼和其他的不同,皮特薄,肉多汁浓,不能夹起来吃。夏皎刚开始吃的时候,夹起来,一口下去,汁水四溅,弄到温崇月身上,她连连说着抱歉。
温崇月倒是无所谓,他随意地用纸巾擦了擦衣服上沾到的汤汁,仔细教夏皎怎么“低风险”吃无锡小笼。
温崇月并不在意夏皎将小笼包的汁弄到自己身上,反正晚上夏皎的汁也会蹭自己一身。
吃无锡小笼动作得柔,要慢。得轻提,夹小笼三分之一的位置,温柔拎起来,轻放,蘸一蘸醋,慢起,凑到唇边,轻咬一小口,慢慢吸里面的肉汁,等把鲜美微甜的汤汁全吸净了,再大口咬。
吃小笼不能着急,急了溅一身油,又得头痛。
当地人吃小笼还喜欢配馄饨,一个小笼一口汤,再配一个小馄饨,滋味甜又鲜。往肉馅里加晒干海虾和榨菜的开洋馄饨,用了紫菜、蛋皮和豆腐干丝熬煮出来的汤汁清清爽爽;不加碱水的手推馄饨得趁热吃,手擀馄饨皮韧劲儿十足,口感滑嫩;遗憾的是现在还不到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尝不到蟹粉馄饨和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蟹粉小笼。
夏皎沉郁的心情终于得到些许缓解。
俩人在无锡的最后一站是蠡园,传说中范蠡和西施生活的地方,依照蠡湖而建,并不大,小巧别致。
江南园林大多建得精巧,这里也并不例外,东南西北皆有可以赏花的四季亭,园中又植松柳月桂,夏皎走上石拱桥,听见温崇月问:“现在可以和我说前几天为什么不开心吗?”
假山石洞,长廊花窗,湖风轻荡,碧水摇摇,夏皎盯着石板,说:“我以前觉着书上呀,电视上,那些为了保护爱人而付出生命的东西都不真实。”
温崇月安静地听她说。
“我还认为用一生怀念故去的爱人也不现实,”夏皎说,“人怎么能受得了孤独呢?”
温崇月问:“这个话题和你的客户有关?”
夏皎摇头,又点头。
她说:“但这些真的存在。”
温崇月握住她的手,从石拱桥上走下,桥下锦鲤戏水,他说:“皎皎,你的想法没有错。人的本性一样,贪生怕死,害怕孤独。也因为这样,你看到的那些才显得珍贵。”
夏皎默然不语。
温崇月说:“皎皎,来谈个现实点儿的话题吧,我比你年纪大,将来可能先你一步走。如果真有那天,你不用顾忌什么怀念爱人之类的看法,可以继续寻找新的伴侣——我希望你自私一些。”
夏皎猛然抬头,她皱眉,提高声音:“新的伴侣?”
温崇月颔首:“比如一起跳广场舞,一块儿晒太阳。”
夏皎不太开心。
她觉着好像有哪里不对劲,胸口有些发闷发胀,不是生理期的胸口胀痛,也不是和人吵架后的闷气,而是说不出的酸酸溜溜,好像早晨吃小笼包时候蘸的醋碟被打翻,全泼在她心口,浸泡着一颗心也酸酸软软的不舒服。
她找不出不舒服的源头,但是想要用力摔开温崇月的手,再大声骂对方笨蛋。
这样很不礼貌,夏皎忍住了。
温崇月很理智、冷静地和妻子探讨关于自己将来衰老死亡之后的事情,他不迷信,并不避讳谈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