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丫上一章:梨花非离
- 丁丫下一章:
医生说这是好兆头,是记忆开始恢复的征兆。家属要经常性地、重复性地跟我提起以前的事儿,有利于我恢复记忆。但让人叹气的是,舅舅一家远在美国,对我在国内的生活,知之甚少。
舅舅说,我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簿有100多个姓名,他一一念给我听,但我对大多数人的名字一脸茫然。电话里保存的通讯记录里 ,最频繁来往的是一个10086的号码,他一查,结果是中国移动的官方电话。
他还说,出国前我曾在B市的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而当舅舅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却被告知我在半年前已经主动离职了。
离职了?
我为什么会离职?
从离职到来美国,整整半年时间,我又干了些什么?
有没有什么人,还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等着我?
我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补齐啦。
哎,点击和收藏都有点少,
是我更新的不够勤奋吗。。。
☆、第 10 章
白细胞数:正常;淋巴细胞数:正常;红细胞数:正常;血红蛋白:呃,有点偏低……体检过太多次,我低头看着血常规报告,基本已经知道哪些指标这正常,哪些不正常了。
“你好像有些贫血。”忽然有人在我旁边说话。
我抬起头,竟然是阿肯大师,他坐在我旁边,也正看着我的报告。
善阳项目暂停后,我再没有见过他,转眼两星期过去了,天气慢慢转凉,他穿着深色的牛仔和白色的T恤,套着一件深蓝色的外套,很休闲的样子。
“阿肯大师,”我有些意外,“这么巧?”
“好久不见,”他收回目光,看着我问道,“你生病了吗?”
“没有,事务所每年的常规体检。”我笑道,“您怎么也在这里?”
“我也是来做常规检查。这会儿在等结果。”
“哦,您检查哪儿的?”
“主要是肺部。”
我想起在善阳陶哥说过善阳空气好,对他身体有益,遂道:“是的,国内老是雾霾,出门您应该带一个3M的口罩。”
他没接话,问道:“还在事务所吗?”
“是啊,不然去哪儿?" 我笑笑,又好奇地问,“胡总那个项目,后来怎么样了?这么好的项目,周所还觉得很可惜呢。”
“我现在住在A市。”他说。
“您不住善阳了?”我眨眨眼睛。
“是的。”
“为什么?”不是说身体不好,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静养吗?
“太贵。”他简单抛出两个字。
我忍不住噗嗤一笑。怎么看阿肯也不像是住不起的人。
这时,有个年轻的护士出来叫号。
“不好意思,到我的片子了。”他彬彬有礼地起身,“如果不着急的话,稍等我两分钟,我跟医生聊两句就出来,陶哥在外面等我们。”
“不不不…”
“那就好。”说完他就走了。
我还有半截话被凌空截断——其实我想说的是:“不不不…不用了……”
走廊里来来回回都是人,我站在那儿,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等吧,总觉得这样哪里有点怪怪的,不等吧,这样不辞而别好像很没有礼貌。
我还在纠结,医生房间的门开了,一位干练又有气质的女医生亲自将他送出来。
“要多注意休息,散步可以,但不要做剧烈的体力活动。”她叮嘱。
“好的。”
“每次跟你说了你都当耳边风,在善阳好好的,干嘛到市里来?”
“有点事。好了,我朋友在等。”阿肯朝我这边看了一眼。
我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刚刚能隐约听到他们的谈话。阿肯朝这边一看,正好对上我的目光,搞得我好像故意在关注他们一样。我只好尴尬得朝女医生笑笑,表示打招呼。
那位女医生看了看我,然后一笑。
回到车上,陶哥问起阿肯检查结果如何。
“一切正常。”阿肯闭上眼睛靠在背椅上。
“是吗。”陶哥正在发动汽车,停下来颇有疑惑地说,“上次在善阳你从场地回来,脸色苍白的吓人。林医生没有说什么?”
“老问题,就说好好修养。”他淡淡地说。
我也觉得好奇,遂问道:“阿肯大师是因为那场车祸吗?”
“是啊。”陶哥说道,“高速出车祸,你说吓人不吓人…当时ICU都住了半…”
“先送程小姐吧。”阿肯打断他的话,转头问我,“你住哪里?”
“呃,我住长江小区那边,”我看出阿肯似乎不愿谈论此事,于是报出自家地址,“就是天津路和长沙路交叉口边上。谢谢陶哥了。”
“不客气。”陶哥笑呵呵地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顺路,我们现在也住那里。”
“你们也住那里?”我瞪大眼睛,“这么巧?住在长江小区?”
陶哥只是笑。我只好转过头去从阿肯的脸上找答案。他点点头,说道:“有个朋友正好有空房子,我也没想到和你在一个小区。”
我仍是觉得有点太巧了,哪有这么巧有就有个朋友这么巧刚刚和我住一个小区这么巧就还空出来了。可是这样的疑问我也不能直接说出来,我开玩笑地拐弯抹角地问道:“那是要常驻了吗?是不是又有一个新的赚钱的大项目?”
他轻轻笑了笑,说道:“善阳要启动了。”
第二天一上班,周仁就来敲我的桌子:“小程,来会议室开会。”
我拿着个小本赶到会议室,还是上次的原版人马,周所站在玻璃板前,斗志昂扬的样子。
“善阳那个项目,现在又启动了,但是有个巨大的改变——之前是居住用地,建高端住宅,但是发现了墓葬,据说还是北宋时期一位公主之墓。住宅是不能建了,胡总通过运作,建一个博物馆,依旧是公开招标。大型公建呢,我们所做得少,而且这次投标的又来了几个境外伙伴,竞争力大,有点难度,不过我们还是要竭尽全力。”
说罢,他停下来扫视一周:“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我一边埋头看桌上的文件,一边疑惑周仁叫我来开会的目的。我不是设计人员,不是主角,只要好好听好他们最后的讨论结果,完成交代的任务就好了。
我偷偷拿出手机,藏在纸下刷微博。好友圈都新鲜事都刷完了,他们还在讨论,尤其是姜科恒,底气十足,声音巨大,体内的洪荒之力简直要喷薄而出。
我搜了一张马景涛声嘶力竭的照片,配文:“开会,要被对方的洪荒之力震懵了。”
一秒钟,我的图书编辑小细在下面回道:“那位大叔有没有兴趣做个兼职,比如催稿?”
我偷笑。
“小程哪,你怎么看啊?”周仁忽然点我的名。
“啊?”我茫然抬起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