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粟娘摇头道:“头回上京,再没有梅先生的别院可以借住,一百两哪里够使的?”说着,又将钱袋递了出去,“你已是九品,到了京城还要制两季朝服、吉服、打朝带、做官轿,便是常服也要做几身新的,或是还要参拜上司,约请同僚,雇小厮跟从办事,哪里不要钱?”她在御船早看得官员们的派头,日日里都是和那些办差下人相处,这些官道上的杂事儿倒也知道不少。

陈演愣了愣,迟疑道:“我并不在京里住,我打算住到直隶通州永定河南岸的河道官署里,一面治河,一面替你寻找父母。官袍是要制的,其余的——我若是实在缺了,总是能找你要的。”

齐粟娘看了看他,低声道:“永定河有多长?”

陈演立时答道:“永定河起源于蒙古境内,经山西、直隶至天津卫直沽口入海,全长——”见得齐粟娘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连忙住口。

齐粟娘叹了口气,道:“也是我想差了,若是你治河,必要先踏遍永定河全段河道,哪里又会常住在官署。我在里头,什么都不缺,你在外头,自然都是缺的。”说罢,将银票全部取出塞到他手上,只留个钱袋儿放回怀中,道:“拿着吧,若是急用,哪里能又回京城要的?宫里只怕比江宁织造府更不方便。”一边说着,把一双鞋子递了过去,“我房内小抽箱里有两双,床头枕箱里还有一双,你先寻出来用着,这一路回京,我还能再赶几双,到时托秦顺儿公公给你。”

陈演慢慢伸手接了,半晌方道:“永定河南道官署虽在直隶通州,离北京城只有几十余里,快马一天便可以来回。只要你托话给秦顺儿公公,我立时赶回来…”

齐粟娘微微笑着“我若是有事,自然会托人去请你。”看了看五步外的嬷嬷,悄声道:“陈大哥,治河自是最要紧的,只是你若是寻我家人,切切要记得早早把我接出去。”

陈演凝视着齐粟娘,也压低声音道:“我再不忘的。”

齐粟娘听得他这句话,心中微微一跳,只觉心底泛出丝丝酥软之意,似有若无,不由得慢慢咬了下唇,瞅着陈演,陈演也一般儿瞅着她,突地那嬷嬷重重一咳,两人顿时慌了手脚。齐粟娘急急接了陈演递过来的一篓子高邮双黄鸭蛋,叮嘱道:“家里还余下的,记得寻个时机送到阿哥们和张大人府上去,原不为别的,只为尽了礼数,免得——”

陈演微笑点头,道:“你放心,既是你说的,我自然做的。”齐粟娘抿嘴一笑,转身跟着嬷嬷去了,走得十余步开外,忍不住回头看去,陈演仍站在角门前看着她。

到了五月初二,康熙起程返驾,除陈演、齐粟娘随返外,还钦命新任河道总督张鹏翮扈从入京。

齐粟娘把旧棉衣、紫檀小盒、几身衣物、小妆盒用包袱布收拾好,从舱房窗口看去,便见得陈演在码头上给皇上叩了头,骑上御赐的俊马,勒马在原地打了个转,看了御船一眼,便挥鞭策马向北急驰而去。

齐粟娘微微一叹,却听得同屋女官蕊姑笑道:“难怪皇上宠爱,竟是京城也不去走一走,就直赴永定河河道官署。皇上听说他要单身独骑沿永定河而上,勘测水形地势,还特地赐了御马。粟娘,你真是好福气,他方才定是在看你呢。”

第十章 慈宁宫里的粟娘

齐粟娘随太后回返慈宁宫,每日除了陪太后说说话,学学规矩,便是坐在自个儿房间的窗前给陈演做鞋。

转眼过了两月,已是入伏,正是汛期,所幸今年雨量不足,永定河未曾泛滥,让京畿一带居民大大松了口气,便是皇宫里也带了些喜气。

“没想到陈大胆儿竟也是一员福将?”皇太后坐在湘妃榻上,身后的宫女轻轻摇着团扇,“听说他前日回了京,一身灰头土脸,在宫门前递呈求见皇上,险些没给护卫营打了回去。”皇太后一边说着,一边笑了出来。

齐粟娘正要陪笑说话,皇太后挥了挥手,笑道:“这才是用心办差的人,皇上最是看重。九品官里除了他,有谁能直呈上书,时时见驾?只是他实是太过敢想,居然要皇上派重臣领八旗精兵协助修建永定河堤。”

齐粟娘看皇太后越说越乐,知晓无需她答话,只得陪笑听着,心里却是又佩服又无奈。皇太后自言自语了一会,终是笑道:“好罢,哀家实是想看看这个陈大胆儿,趁着他还留在京里缠着皇上派兵修堤,让他进宫让哀家看看。”

齐粟娘一听,心中一动,皇太后看着齐粟娘,招手让她走近,执了她的双手细细看了,叹道:“这几日又做了几双鞋了?听说陈大胆儿背着个包袱回来,在宫门口被侍卫打烂,里头竟是十来双破鞋。我看你日日做,时时做,这双手上的针眼竟是没有全好过。原是想让你在宫里享享福,没想到还是如此。”

齐粟娘笑道:“太后抬举民女,民女感激不尽。只是民女本是贫苦出身,不敢忘本。再者,他无亲无故,除了民女也没有人替他操持这些,原是陈母临去切切嘱托于民女,方才如此。”

皇太后点点头,松了她的手,道:“你也小心过了些,这样的事儿哀家难道不知体恤么?若不是为了你,又何必召他进宫。”说罢,摆了摆手,笑道:“你回屋去忙吧,这才正是暑中,你就开始缝棉衣了。那小子果真是有福气,竟能找到这么贴心儿的媳妇。”待得齐粟娘退到门外,隐约听得太后轻叹:“你也是个有福的…”

齐粟娘施礼退了出来,慢慢走回自个儿的屋子。她知晓皇太后今日不会再召她陪伴,又见蕊姑交班还有两个时辰,便将房门紧紧关上,洗了个澡,穿着贴身薄裳宽纩,坐在窗前。窗前大槐树已是有了些年岁,密密的浓荫挡住了热浪,不时带来些凉风,齐粟娘一针一针地缝起棉衣。

过了几日,还未待皇太后将陈演召进宫来,康熙命人召齐粟娘到了乾清宫。

齐粟娘塞了一块玉饰,将带来的包袱托给小魏太监,轻轻迈过高高的宫门槛,方走到上书房门口,便听到里头有人说道:“儿臣以为,陈变之所奏筑堤束水,以清刷浑的治河方略很是妥当,虽工程浩大,却是一劳永逸之策。”

齐粟娘微微抬眼,见得说话的是年轻的四阿哥,康熙御座前侍立着太子、大阿哥,还有索额图之子内侍卫大臣心裕。

齐粟娘站在上书房门口,立时有太监报了进去。她走进上书房,向康熙请了安,便听康熙笑道:“齐氏,陈变之昨日求了个恩典,求朕把他的这些赏赐和俸银存在你这儿,你过来收了过去罢。”

齐粟娘一愣,抬头看向康熙的御案,只见一角的丹红漆盘内放着十块银倮子,并一锭三十两的雪花官银。

李德全笑着将托盘递到她手里,康熙笑道:“齐氏,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你还未进门,陈变之的规矩却是立得这般好,你那十多双鞋也没有白做。”

齐粟娘听到众臣轻轻的笑声,却不敢接过,跪下道:“回皇上的话,因着还未成礼,原不合规矩,只是——”

“罢了,罢了。”康熙放下手中的御笔,站起道:“妇德虽重,却以忠孝为先,陈变之乃是为国事奔劳,身边琐事无人操持也难为了他。他出身虽微,但其父到底有功于社稷,其母也是江南书香世家出身,你既受陈母之恩,越发要用心些才是。”

齐粟娘听得“世家”两字,微微一惊,想着陈娘子那般的品貌行止,也觉是意料中事,再听康熙语气,陈父不过寻常百姓,却不知他到底有何功绩。康熙这般维护陈演,怕也是与他有关。他与陈娘子究竟是何情形,以至陈娘子未提一字。

既有康熙此话,齐粟娘接过财物,正要告退,正听得门外太监报道:“皇上,永定河道主薄陈演求见皇上。”

康熙愕然一愣,头疼道:“这人又来缠了,筑堤束水虽是好策,派八旗精兵筑堤却有些过了,尔等以为如何?”

心裕摇头道:“皇上,臣以为,陈变之未免言过其实,永定河年年治理,河丁皆已深通地势,正是得用之众,又岂是他所言不堪役使?何必调我八旗铁骑?更者,永定河虽事关京畿,毕竟是一隅之事,遣一四品府官足以,何必重臣?徒费人力尔…”

说话间,李德全给齐粟娘递了一个眼色,她便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方退到乾清宫门口,便听得里面大阿哥道:“皇阿玛,儿臣以为陈变之所言甚是有理…”齐粟娘轻轻吁了口气,拿回包袱,谢过小魏太监,慢慢向慈宁宫走去,远远听得乾清宫太监尖利的传唤声回荡在紫禁城的上空:“宣永定河道主薄陈演晋见——”

第十一章 畅春园里的粟娘(上)小修

天气越来越热,皇上、太后、阿哥们都搬到了畅春园里,跟着过来的人到底少些,大不如紫禁城里规矩严。

齐粟娘这几日无论走到哪,都听见宫女太监们议论:“大阿哥向皇上请旨领兵修筑永定河堤,陈大胆儿的脸面真够大的…”齐粟娘虽是低垂着头,慢慢走在宫道上,仍只觉满天的眼刀子向她砸了过来,“一对儿撞大运的,陈大胆儿连皇上都敢顶,竟由着她拿捏,还没进门,夫家里的银屑子都被她扫出来了…”

齐粟娘走回太后所居凝春堂,到了后廊下的自个儿屋里。她从床下摸出存放陈家银两的小藤箱,犹豫半晌,终是推了回去。她走到桌边打开自己的平磨螺甸小妆盒,里面除了两套素银的头面首饰是太后特意赏给她孝期戴的,其他金钗、金簪,金镯子、玛瑙珠琏、玉镯子,玉制小玩艺、七八个小金倮子、几个装瓜子金的荷包,几张百两的银票并些碎银子,都是太后、宫妃、命妇赏的。

齐粟娘怔怔看了半晌,叹了口气,喃喃道:“这钱也不能动,只进不出,受了多少话,存了多少气,留了这些,若是出了宫怕也没得这般容易的进项,总是我的活命钱。”慢慢在原地走了两圈,突地轻笑道:“罢了,我人小力微,把身边的人安抚了就行,到底不会长在此。”说罢,取了些不能变钱的宫制玉饰走了出去,金银却是分毫未动。

到了晚饭的时辰,她正陪着玉嬷嬷等几个老嬷嬷在房中笑谈,突听得前在一阵忙乱,“阿哥们下学来了,还不接着去。”总管太监王得胜在外头紧唤,“叫小厨房里赶紧着!”

齐粟娘一愣,还未说话,玉嬷嬷便站起来笑道:“阿哥们都慢慢大了,除了太子有毓庆宫,大阿哥有直郡王府,其余几位成年已大婚的阿哥还在阿哥所里住着。昨儿皇上有谕旨为几位成年的皇子在宫外修府邸,太后娘娘想着日后不易见,今日便全招过来了,真是热闹。”说罢,和几个嬷嬷一起赶着去了。

齐粟娘微一踌躇,她自从见识了八阿哥的利害精明,十四阿哥的坏脾气和主子派头,就从不敢到皇阿哥面前去侍候。便是十三阿哥和陈演交好,她也只和秦顺儿打交道。但凡见得皇子们来慈宁宫、凝春堂请安,俱是躲得远远的,若是凑巧实在避不开,也是冷冷淡淡按规矩来,绝不多献半点殷勤。

只是现下不比在慈宁宫里,人手不够,前面人仰马翻,除了那些尚在读书的小阿哥从西边无逸斋过来,办事的大阿哥、太子、三、四、五、七、八、九阿哥们都约着一齐来了凝春堂,跟着的太监都有几十个,齐粟娘便知道今次躲不得,听得平日里也不向阿哥们跟前凑的蕊姑一叫,只得上前,只得上前。

好在阿哥们自有得脸的老嬷嬷和爱攀高枝的女官上去接着了,让她躲了懒。总管太监人手转不开,一时急的,知道齐粟娘好说话,便让齐粟娘和蕊姑等女官引着阿哥们的贴身太监去了西边廊下趁凉。

太监们穿着一色儿靛蓝细葛布衣,束着白玉钩黑带,卷着马蹄袖,戴着结缨大盖凉帽。太子的贴身太监刘三儿一屁股坐在了扶廊上,一边摘了白顶红缨大盖帽扇风,一边抱怨凝春堂太热不如无逸斋凉快,絮叨了半会后,眼光落到齐素娘身上,叫道:“齐姑娘,这天热得实在不行,劳你大驾,给咱家倒杯茶来。”

从大阿哥到十六阿哥的十一个贴身太监原是静静站在廊道上看着刘三儿使威风,听得这话儿更是寂静。齐粟娘微微一笑,转身去了茶水间,一口气冲了十二杯茶,方用托盘捧了六杯出门,蕊姑看见,忙着过来一并捧了,给阿哥们的跟班一一奉茶。

刘三儿一边吹着茶沫儿,一边盯着齐粟娘笑道:“齐姑娘,到底是皇太后她老人家会调教人,你如今这模样气度,和当初可不是一回事。”说罢,眯着眼连啜了三口茶,吐了一口长气道:“听说你原是姓文?咱满人包衣三旗里姓文的也不少,赶明儿咱家也帮你打听打听,不定还能赶上明年的小选。”

齐粟娘从托盘里取了茶,正要递给李全儿,忽地听到这句话,那碗里的滚水顿时颤了出来,全溅在李全儿伸过来接茶的手背上,立时烫红了一片。蕊姑轻轻低呼,李全儿却眉毛都未动一分,笑道:“齐姑娘,烫着没?”

齐粟娘猛然回过神来,陪笑向李全儿道:“公公,对不住,我——”见着李全儿手背上起了水泡,顾不得别的,连忙用冷水冲了,请着他到了自个儿房中,寻药替他包扎。

李全儿不过也是二十来岁,白净着脸,平日里如他主子一样,总是谦卑着,看着比当年更是稳了些。他站在房中,左右微微一瞟,见着小竹篮里的针线、棉衣和鞋子,眼角儿一跳,对正低头在箱子里寻药的齐粟娘道:“听说齐姑娘还记得家里有兄妹?”

齐粟娘手上一顿,仍是取了药转过身来,一面给李全儿涂上,一面道:“原是有的。”不待李全儿再说,笑道:“公公家里可还有兄妹?”

李全儿点了点头,把一兄三妹说了,便看向齐粟娘,齐粟娘却转身去取净布,嘴里说道:“公公这几日可让别让伤口沾水了。”又细细地说了些养烫伤要小心的事儿。

李全儿点头应了,两人一并出了房,便见到蕊姑急急忙忙过来叫道:“粟娘,太后传你过去。”

凝春堂西边便是俯镜清流,堂后是桃花河堤,水声淙淙,微风吹过,带着水气凉意,比慈宁宫大是不同,虽是暑天,走在宫中,竟也微有凉意。

阿哥们在凝春堂东室边的迎凉精舍里,齐粟娘方一进门,便觉寒气扑面而来,背上的汗毛儿竖了起来。她扫了眼四周玉廉后放着的大块儿冰块,低头请了安。皇太后笑咪咪地坐在当中,左右两侧坐着太子和大阿哥,其下众位兄弟依序而坐。

皇太后见她进来,召她近前笑道:“哀家原是想召他入宫瞧瞧的,没想到皇上一点头,他转眼就去了永定河,你把制好的东西给大阿哥身边的人带上,”转头对大阿哥道:“大阿哥,你去了,便和他说,是哀家赏他的。”

太子转头看了看齐粟娘,笑道:“可见太后是疼你了,陈大胆儿多大的脸面,大哥这位郡王争着替他修堤,皇太后跟前的人替他成日价制衣制鞋的,如今连太后都惊动了。”

大阿哥哼了哼,笑道:“原是为皇阿玛分忧,这永定河治了七八年,还是年年地泛,不治住它,大伙儿都睡不安稳不是?”顿了顿,笑道:“皇阿玛叫四弟、十三弟也一并去看看,多学着些。”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齐声应了。太子的脸色越发阴沉。

两位长兄说着话,其他年轻阿哥都静了下来,齐粟娘突觉这宫殿里冷得有些悚人,寻个时机退出,回了房取了包袱。她听得十三阿哥也要去永定河,走到廊下,避开了刘三儿,寻着时常相托的秦顺儿,将包袱交了。

齐粟娘正要塞些瓜子金给他,那秦顺儿笑道:“齐姑娘不用如此,原是顺手的事,十三爷对陈大人赞不绝口,要知道奴才为了这事儿收银子,怕不把奴才的手给打断了?”

齐粟娘连声谢了,正要离去,却听得秦顺儿追了上来,犹豫着轻声道:“齐姑娘,你真是一点儿也不记得家在哪个县了?”

----

1:看到有朋友问到男二,邹邹在这里说明一下,清穿文是写烂的,为了让这文能让人看下去,不论是文章背景,还是男主和女主我都尽力做到与以前的不同,男配女配也是这样。所以需要铺垫,暧昧与JQ需要合理的铺垫才能经典啊。

第十一章 畅春园里的粟娘(下)小修

齐粟娘心中一紧,不过半会儿,已是有三个阿哥的贴身太监问她亲生父母家人的事,不由得她不小心,勉强笑道:“公公,我实是不记得了。”

“那你总记得家里是在旗还是不旗吧?”

齐粟娘立时答道:“自然是不在旗的。”其实在不在旗她实是不记得,但在旗要入宫选秀的规矩却是学了后便死死记得的。

秦顺儿看着她,压低声音道:“好叫姑娘知道,我听说陈大人已是寻到了四户姓文的人家,都说前年洪水里卖了女儿,竟都是在旗的包衣。”

齐粟娘心中狂跳,勉强笑道:“在旗的都有朝廷养着,便是受了灾,哪里又需要卖女儿?”慢慢道:“公公,陈大人可有把这事儿报给皇上?”

秦顺儿摇头道:“多是没有,消息也不确实,灾年卖女儿的多了,姑娘如是咬死了不在旗,陈大人自然要继续找的。”顿了顿又道:“前年洪水那么大,死了不知多少,整村整村没了的也是有的,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十四爷听着这话,央着四爷、八爷也派人去找了,四爷虽是没应,八爷却是难说,您知道十四爷的性子…”

齐粟娘大吃一惊,倒抽一口凉气。因着与十四阿哥在船上处过一月,在江宁也说过话,她略微知晓些性情。只觉十四阿哥是个好逞英雄好耍横的霸王性子,又因着他和她这身子一般大小,还只个十一岁孩子,在船上也关照过她,他平日里到太后宫中请安,偶尔说上两句话,她也不像避其他阿哥们那样躲开。宫中规矩极大,奴才主子半点错不得,十四阿哥的主子款她也见怪不怪,偶尔叫她侍候沙盘也是在慈宁宫左近,没叫她往阿哥所里去,想见得总不会有什么歪念头,现下听得这般消息,全不知十四阿哥到底是何用心。

她自然知道,选秀分了大小选,大选三年一次,选的满、蒙、汉八旗女子为贵人,小选则是包衣三旗女子入宫为宫女,二十五岁方能出宫。若是让十四阿哥寻到这身子的亲生父母,果真是包衣三旗出身,她就得在这宫里做奴才做到二十五岁,若真是这样,御花园里的太平湖实在是个好去处!

她一咬牙,悄声道:“公公,我回房写封信,还烦你带给陈大人。”

齐粟娘见得秦顺儿点头,急忙走回房中,她既不知文粟娘家中究竟如何,又不敢将忧虑在信中说出,左思右想,只得拚着一时找不到文粟娘的亲生父母,在宫里熬足三年孝期。在信中叮嘱陈演:她虽不知家在何处,却尤记得长她三岁的姐姐当年嫁人,弟妹尚稚,请陈演着意探看。

康熙朝选秀,十三为及岁,十六为逾岁,齐粟娘原报了十月间的生辰,过了十月便满十二,明年便是及岁。她心中火浇油一样烧着,却只能在信中胡编了些家中情形,暗示其姐十三嫁人,她家绝未在旗。

她封了信,急步回到廊下,将信暗暗塞给秦顺儿,看着他小心收好,方觉得一颗心慢慢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身上的汗却是停不住,忽冷忽热地渗着。

待得太阳下山,凉风乍起,席面已是呈上去,众位阿哥们在迎凉精舍里用饭,免不了喝上几盅,添了心火,便是冰宫里也呆不住,不多会便有一抹明黄色从边门踱了出来,摇摇晃晃向凝春堂后廊子上逛了去。

齐粟娘在房里歇了会,因着天热,只和蕊姑一起用了点荷叶粥,稍稍去了汗,仍是有些头昏中暑,寻了一贴去暑药吃下。

她倒了药渣,正收拾针钱篓子,突地想起还有一双今日方做好的鞋没有塞到包袱里去,顾不得蕊姑取笑,急急取了,三步并作两步出了门,打算去前廊下寻秦顺儿。

她远远见着迎精凉舍里正热闹,西廊下阿哥们的贴身太监们也在用饭,料着他们一时是走不了的,想了想,半路拐到小厨房和司膳太监扯了一会子闲话,取了一碟子冰凉肚丝,方去寻秦顺儿。

天际边只留下夕阳最后一抹残影,凝春堂的夏蝉在树荫里不知停歇地鸣叫着。她一路走着,仍便有些头疼,两边太阳穴突突直跳,身子上一时冷一时热的,有些晕沉。

她一边寻思着呆会儿回去再吃贴药,一边抬腿进了西廊,隐约便听到刘三儿阴阳怪气地笑着:“甭说她是谁订下的,便是王母娘娘,太子爷幸了一回,是她八辈子烧了高香。上回乾清宫里的女官,太子爷不过是多瞧了一眼,太阳还没有落山,皇上就把人送到毓庆宫了。这生米正在煮熟饭,皇上和太后还能不就着咱太子爷?”

齐粟娘听着这话,心里又惑又郁,不知太子爷喝多了酒,看上了太后跟前的哪个女官,现时儿就去临幸。她的头痛得越发厉害,思索间便走上了前廊,顿时听得连连的抽气声,满屋子的太监见了鬼一般盯着她。

齐粟娘心里一凉,脑中轰响作响,方知刘三儿说的人竟是她!齐粟娘又恨又惧,又急又气,脑中晕沉,额上的疼却像针尖一般扎得让人想尖叫,她猛然想起屋里的蕊姑,顾不得头轻脚重,也顾不得被太子临幸于宫女是个天大的好事,转身就向自个儿房里奔,身后几个惊异的声音同时响起:“齐姑娘——”接着便是一阵狂奔追来的脚步声,齐粟娘的衣袖便被人死死扯住了。

恐惧与愤怒如利刃一般,又重又狠地刮去齐粟娘本已昏沉的神智,久受压抑而蓄积的洪水咆哮着,冲毁了脆弱的堤防,齐粟娘丢了手中的冰凉肚丝和鞋子,回手狠推了一把,叫道:“滚一边去!”声音极是凶悍尖利。

她急恨中出手,自是力大,身后的太监向以为她是个柔弱女子,没曾防备,立时被推了个屁蹲,重重摔在青砖地上,疼得满脸皱着,仍是扑起抱住了齐粟娘的脚,叫道:“齐姑娘,我的姑奶奶,你好歹饶了奴才一条命吧!”原来是十四阿哥的太监傅有荣。

齐粟娘被他这一耽搁,立时便被随后追上来的李全儿和秦顺儿挡了下来,李全儿陪笑道:“齐姑娘,外头毒气儿还没有真下去,你这样跑着,怕是要中暑的。”

秦顺儿忙着捡起了散落在地的鞋,赶着道:“李公公说得正是,您看这鞋上污了点,亏了您的手艺,若是陈大人见着了,还不知道怎么可惜呢。要不,你指教着,小顺儿替您弄干净了?”

齐粟娘听得“陈大人”三个人,满腔切齿愤懑的怒火如被浇了一锅滚油,明知身边的多是人看着,仍是耐不住转头瞪眼,一脸狰狞厉声道:“别说他!要不是他——”

她早在这宫里憋了一肚子邪火,只觉要在这里战战兢兢做个长久奴才,还不如直接要了她的命来得痛快。思来想去,若不是陈演非要治河,她又非要护着陈演,她如何又非要进这宫里不可?她天天都照镜子,知道自己长什么样,今日太子非礼,断不是她美貌出众,而是遭了池鱼之灾!太子为着永定河堤的事拿她出气,一时找不着她,必会随意临幸!她正是急怒之间,想到房里的蕊姑,待要一脚踢开傅有荣,当眼却看见秦顺儿手中的鞋子,猛然一呆。

带着水气的凉风吹进了凝春堂,西廊下的宫灯不知何时点了起来。大红宫灯随着风轻轻摇晃着。齐粟娘愣愣盯着黑布鞋边儿上用蓝线细细绣着的清丽莲枝,似乎听到了陈娘子临死前的殷殷所托,浑身打了个哆嗦。纱罩内的灯光在风中忽忽悠悠地,将阴影撒在了齐粟娘的脸上。一股酸痛之意随着这晃动的阴影从她心中泛了上来,一重又一重修补着毁坏的堤防,不知不觉中,咆哮着的洪水渐渐退下去了。

“能被太子宠幸,是好事儿…”

西廊上的凉风一阵一阵地吹着,将齐粟娘脑中的晕沉燥热吹散了开去。她长长缓着气儿,收起了一脸的狰狞之色,看了悄声说话的李全儿一眼,终是轻声道:“两位公公说得是,那粟娘便在这儿坐会子,正巧把这鞋也收拾一下。”说罢,一步步转过身来,从秦顺儿手上取过鞋子,走到廊柱子边,捋起袖子,一点点擦拭上面的污迹。

李全儿暗吐了一口气,向秦顺儿使了个眼色,却没想他正一脸惊愣地发呆,全没有接着。李全儿瞟了眼满脸惊色的傅有荣,再看看陪着刘三儿说笑的三阿哥的太监荣喜儿,打了个哈哈,拖着秦顺儿,拉起傅有荣回到众人中嘻闹了起来。

夕阳终是全落下了山,晚风吹动凝春堂漫长回廊里点点宫灯,太监们也和迎凉精舍的主子们一般热闹着,越发衬得刘三儿身边的瘳落,还有,齐粟娘身边的孤冷。

------

1、实在对不起,这章为了设悬念,写得比较晦涩。看到大家的评论,马上来修改了。上一章也改了几个字。嗯,我设悬念的技巧不成熟,正努力改进中,请大家多多给意见,有看不明白的,尽管指出。

2、关于男主,大家要有信心,此人本质FH,正在成长。

第十二章 大草原上的粟娘(一)

齐粟娘站在上书房门口,一边听着乾清宫外夏蝉渐渐冷清的鸣叫,一边看着大阿哥一脸欢喜地接了率镶蓝旗三千兵丁修筑河堤的圣旨,轻快走出乾清宫,向面无表情的太子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夏去秋来,待得秋风初起,河堤将成,康熙巡塞外,会蒙古诸王,为实行永定河河道主薄陈演主张的治水方策第二步,引蒙古境内莽清河水入永定河冲刷淤沙之事,命永定河河道主薄陈演随驾西巡。

“粟娘,粟娘。”陈演御前对答完毕,从御帐中退了出来,微微抬头,瞅向正替他揭着帐帘的齐粟娘,极轻声地唤了两声。

许是因为声音太小,齐粟娘全没听着一般,双目平视前门,恭敬打开帐帘,待得陈演终是无奈退出了帐子,手儿一松,厚厚的龙帐便落了下来,挡住了她的身影。

陈演莫名叹了口气,正要离去,回身便看到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走了过来,连忙请安。

十三阿哥走近看了看他的脸色,笑咛咛地看着他道:“变之兄,这都半月了吧?皇阿玛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如今怎的连一句话都没说上?”

陈演红着脸,结巴道:“十三爷…”

十三阿哥如今也有十四,长得甚是英挺,早知男女之事,见着陈演的窘样,越发笑了起来,“你放心,女孩儿若是肯对你生气,多半是——”四阿哥瞪了他一眼,转头和声道:“变之,你且去吧。”

四位阿哥进了御帘,康熙正无事,便问四阿哥、十三阿哥永定河的事务,十四阿哥看着康熙转身指点帘墙上的水形图,四阿哥与十三阿哥俱都跟了过去,便悄悄走向门帐。

他一边看着帘柱边竖着的甲胄,一边悄悄伸手去扯齐粟娘的辫子,却被她冷冷看了一眼,避了开来。

“怎么了,你既是不愿受他连累,爷自然能保住你。”十四阿哥半年来长高了不少,面色在草原上晒得一些亮黑,笑容满面地看着齐粟娘。

齐粟娘转开头,眼睛盯着帘帐,只当没听见,。十四阿哥似是心情极好,或是因着在康熙的帐里,竟然也没有发怒,越发挨了过来,柔声道:“别害怕,爷说过收你做门下奴才,爷不会让你和那个蕊姑一样的。”说话间,又伸手去拉她的辫子。

“十四弟,你过来看看这里。”十三阿哥突然唤了一声,十四阿哥一惊,微微皱了皱眉,便走开了。

风过浪翻,草浪一波波追逐着漫向天际,远远看着,被夕阳染成了一片金黄。齐粟娘回头看了一眼大营,再次确定那在梦里被她揍了无数遍的太子爷并没有随驾而来,心神儿方慢慢地松了开来。

索额图是太子爷的叔公,明珠是大阿哥的舅舅,大阿哥好似和太子——和太子——,齐粟娘的想起在宫里已经不算是秘密的流言,微微叹了一口气。

天际边奔来了两骑,打马笑谈,自在逍遥。马上两个挺拨的身影被残阳映得亦是金黄,看不出脸面和身份。马蹄声慢慢近了,十三阿哥身上耀眼的黄带子与正九品官石青色阴纹缕花绣练雀补服一时便分明了起来。齐粟娘躲藏在树木的暗影中,轻轻叹息。那两骑全无所觉地从树林外十步外飞驰而过,马上之人意气风扬,明亮爽畅,一时让齐粟娘眼中暮气沉沉的天地都亮堂了起来…

天色已是晚了,营地内烧着无数的篝火,康熙正在宴请蒙古诸王,三大堆熊熊燃烧的篝火上,炙烤着皇上、阿哥、侍卫们今日丰盛的猎物,正中火堆上烤的是一头剥皮黑熊。康熙笑着招了今日猎取熊罴的侍卫上前,赏了御酒三杯,齐粟娘在大营门口远远看着,倒像是直隶总督府里的奴才。

骁骑营的侍卫高举着火把,成列地在大营中巡查着。齐粟娘慢慢走进大营门,听得悠长的蒙古长调回荡,奢华宴会上俊美人儿热情歌舞着,带来满眼的昌和之意,齐粟娘也不禁驻足,看了几曲歌舞方才离去。

齐粟娘沿着宴会的边缘走向自己的小帐,悄无声息地拐入众多营帐中的小路,突地听到低语声,错眼见得拐角处帐影里似是有两条人影,心下惊骇,还未如何,却听得一声沉叱:“站住。”

齐粟娘被刻意压低的叱喝声惊得倒退两步,背上的寒毛儿被这声音中的浓浓杀机激得竖起。她猛地打了个哆嗦,右手缩向袖子死死握住了青铜簪子头,连退三步,到了火光所及处的亮处。

半明半暗的火光挡不住暗暗涌动的杀气,黑暗中不知从何处站出来一个男子,头戴虎皮拉帽,罩住了大半个脸,黑暗中看着打扮似就是方才被康熙赐酒的猎熊侍卫。

她知道撞上密事,口内发干,忍着夺路而逃的冲动,勉强镇定行了个礼,转过身准备离开。她竖着耳朵,慢慢迈出了第一步,身后听不到一点动静,但鼻腔中却渐渐涌入猎杀兽类后残余的血腥味,直让她恶心反胃。

齐粟娘感觉到了男子炙热而又寒气重重的呼吸吹拂到了颈后的皮肤,知晓那男子已追在身后。她猛一咬牙,正要狗急跳墙,拼个鱼死网破,却听得身后那男子微噫了一声,杀气淡了少许。适在此时,帐篷后有人叫了一声:“崔浩,随她去。”

齐粟娘一步一步走回帐中,一头倒在床上,一身冷汗已是将底衣湿透。她睁大眼睛看着帐顶,方才分明是八爷的声音,这位爷能有什么事,鬼鬼祟祟地暗中见人。大阿哥到底是长子,他却不过才十八九岁,平日里看着他们素好,难不成竟是为了大阿哥?满人的规矩到底和汉人不一样,听说还有八旗公议那档子事…

赶紧把这事儿忘了罢,已是被放了一马,齐粟娘这般想着,慢慢睡了过去。

没料到接下来的日子,未如她希望的一般相安无事,除她在康熙帐中侍候的时候,每每走在营地中,总觉得如芒在背,时时有人窥看。齐粟娘心中不安,便是夜里也不敢入睡,却只得强忍着,到得第四日,当她揭开帐帘,看见一个头戴虎皮拉帽,披着青狐皮袄的男子,站在她帐中的时候,心中狂跳…

第十二章 大草原上的粟娘(二)小修

齐粟娘盯着那戴虎皮拉帽男子的身影,右手缩进衣袖轻轻握住青铜簪头,停在了帐口。她身上的寒毛儿还记得那夜袭人的寒意,不自禁地竖了起来。她想起那头被剥皮吃肉的黑熊,控着有些打颤的腿,看着帐中那叫崔浩的侍卫,强自镇定道:“你是何人,为何——”

“粟娘,你不认识我了?”侍卫崔浩抢上一步,一把拉下头上的拉虎皮帽,远远站着欢喜道:“我是小崔哥,当初被卖到河道总督府上的小崔哥。”

齐粟娘大大一愣,眯着眼细看了过去,只见这男子不过十六七岁,他身着天青色大襟箭袖马褂,外罩一件簇新的青狐皮袍,腰中宝刀鞘上镶玉,脚上厚厚鹿皮油靴,很是体面。

他的眉目果然有些熟悉,只是神色间总让她感觉到些不同,再无复当初破马车上那般温暖。按例军民胥吏不能穿狐皮,崔浩这般衣着,一身气势竟不比宫中侍卫逊色多少,怕也是有品级的官身。

“我前几日看着就像你,只是你相貌长开了不少,一时不敢认。这几日到处打听了,知晓你是从永定河卖到淮安的,方才敢来相认。”崔浩远远站着,面上现出庆幸之色,笑道:“粟娘,你胆子也太大,这几年我一直为你担心,前阵子在京里办事,听焦七说你果然逃了,怎的不来寻我,必是吃了不少苦。”

齐粟娘终是从眼前之人的面目中,寻到了当初那个小崔的影子,右手不免松了些,长长出了一口气,瞪他一眼,道:“你什么时候竟有这般好的武艺了?断不是这一二年学的,可见你当初是瞒着我!”

崔浩见她相认,满脸欢喜,走近停在五步外,拍着腰刀笑道:“沧州民风尚武,我那时小,不过有些底子,正经的武艺都是到总督府里学到的,我可未瞒过你。”说话间,细细端详齐粟娘,柔声道:“癫症应是未发过了?面色也好,”顿了顿,面现黯然,“我妹子四丫却是去了…”

齐粟娘听他提起四妹,和当初的小崔哥一般无二,心中全安,手指放开簪子,从袖内伸了出来。她知晓崔浩的四妹从小是他带大的,格外不同,所以当初才对也患了癫症的她分外照顾,柔声安慰道:“小崔哥…”

崔浩凝视着齐粟娘,“好在你的病好了…”不待齐粟娘再安慰,转颜笑道:“粟娘,我竟也不知道你会算学,你还说我瞒着你。”

齐粟娘撇嘴道:“我那时小,不过有些底子,正经的算学都是到陈家学的,我可未瞒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