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上的表情既有在猛兽爪牙下挣扎的痛楚,又流出企图挣脱获救的强烈渴望,上身尽量抬起,雪白的右臂是如此奋力的举向天空。赤裸的美女与凶残的神兽,构成一幕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刺激感的画面。在这片怪异的幻像天地中,它能激起心中最原始欲望,相应的身体却难有半点冲动。

游方的元神本就有伤,却偏偏运用灵觉“挑逗”如此浓厚的阴气,这次不仅仅是被魔境幻象所扰,而是元神直接被奇异的魔境侵入了,就似神魂被摄入到另一个世界中。反应过来之后,游方也意识到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立刻闭上眼睛,默诵小雷音咒内守心神,不再理会周围的一切,也不再动用灵觉去感应任何事物。

这对于此刻的游方来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他随即就知道了魔境的厉害,此处是整片墓葬群阴气汇聚之地,一旦被那把剑的煞气引动不是他所能抵挡的。无论他闭眼睁眼,情况都是一样,眼前的场景始终清晰的出现,因为这不是五官所见而是元神所见。而且无论他如何默诵经文,都无法发动小雷音咒,脑海中寂静无声并没有滚滚回音响起。

错误的情况、错误的环境下妄动灵觉,游方入了魔境,一时无法破境而出,只能保持心神清醒不堕入其中。假如墓室的灯光很明亮,旁边有人看着游方的话,会发现他一动不动的出神凝望那幅壁画,但瞳孔放大似乎在眺望很远的地方,全身毛孔都有细汗发散,甚至形成了一层微微的蒸汽。

假如就这样一直僵持下去,结果又会怎样?只要游方心神不失就不会送命也不会发疯,但到最后会因为体力与精力消耗太大而昏厥倒地,醒来后大病一场。据说曾有人在神秘的远古遗迹中有过类似的经历,醒来后却不知怎样解释,只能附会成种种神话传说。

如果游方始终没有办法挣脱,以他的体力和精力,就这么站两天两夜没有问题,但别忘了这里是博物馆而不是荒山中的古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眼前的幻境突然起了变化,虎爪下的女子手臂一挥,化为一道剑光飞入他背后的背包里,那只双翼猛虎突然抬起了头,很怪异的发出一个大姑娘的声音:“哎呀,这里有个人,吓了我一跳。”

半空中悬浮的羊头竟然也开口说话了,听语气是位年长的妇人,还是典型的北京口音:“这丫头,一惊一乍的,亏你还是个警察?…有别人参观怎么了,嗯,这里的灯坏了,难怪呢!…你看,把人家倒吓了一跳。”

第三十章 诲淫诲盗

这二位一开口,游方打了个激灵,眼前幻境消失,又“回到了”墓室中。受外缘所扰又得外缘之助,幻境破灭游方躲过一劫,其巧妙之处与沧州铁狮子面前被屠苏拍了一下类似。又有游客来参观这间墓室,一共有四个人,还打着小手电。博物馆外就有卖手电的小贩,不仅卖手电,还有地图、头戴式简易矿灯等等,给游客增添一种地下探险的气氛。

如果眼睛适应了,其实游方站的位置并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墓室里的灯虽然坏了,但甬道里还有昏暗的光线透过来。而游方是站在墓室门口,面对甬道的方向抬头看着门楣上方的壁画,就似一个胆大的游客钻入这间墓室中借助微弱的亮光在细细观赏,外人看不出太多的异状。

只见墓道门口站着一位约五十多岁的妇人,年纪不小但保养的很好,看身段眉目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臂弯里挽着一位大姑娘,看五官相貌应该是她的女儿,比妇人多了几分英武之气,穿着米色的短袖衬衫,嘴里说吓了一跳,但脸上的表情却含嗔带笑。她们身后站着两名十八、九岁的少女,看打扮应该是学生,探头探脑神情有些害怕。

“咦,这不是谢警官吗,来洛阳旅游啊?这位是阿姨吧…阿姨好!”惊魂甫定的游方悄悄伸手擦了擦冷汗,暗道一声侥幸,抬头却认出了对面说话的大姑娘,正是穿着便服的谢小仙,立刻很客气的打招呼。

“小游子,怎么是你,什么时候跑到洛阳来了?”谢小仙也认出了游方,这位警官对他的称呼与刘黎一样。

谢母伸胳膊肘捅了女儿一下:“你这丫头,哪有这么叫人的?”

游方赶紧解释道:“没关系的,我就姓游,年纪也不大,谢警官这么称呼我习惯了,听着亲切。”

后面两个少女显然是松了一口气,也插话道:“原来你们认识啊,太好了,多了一个男的总算多了点阳气,一起参观吧。”另一个说道:“你刚才在看什么呀,那么认真,这里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游方笑了笑,暗自深呼吸,指着门楣上方说道:“很有名的一幅壁画,叫神虎噬女魃…”

事情就是这么巧,谢小仙陪母亲出来旅游,恰恰也到了这家博物馆。而那两名少女是在参观路上遇到的,这里面挺吓人,就结伴一起走了。既然遇到了游方,五人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继续在这个博物馆里参观,游方还充当了临时解说员的角色。

有内行人解说与自己稀里糊涂的去看,感觉是大不一样的。谢母很惊讶这位年纪轻轻的小伙竟有如此渊博的“学识”,能将这些古代的葬制包括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堪舆原理介绍的如此详细,侃侃而谈完全就像一位专业的学者。不禁悄悄问女儿道:“是你们北大的同学吗?哪个专业的,我看不像学生倒像个老师,就是太年轻了。”

谢小仙清楚游方曾在北大蹭过课,但不是正经的学生,于是很婉转的答道:“是在北大认识的,叫游方,我经常看见他在考古文博学院听课。”

谢母微笑道:“这小伙名字挺有趣,人长的很端正学问也很好,文质彬彬的胆子倒不小。”

她说的胆子不小当然是指游方一个人站在黑咕隆咚的古墓室中,还凝神忘我毫不害怕的样子,谢小仙一语双关的答道:“嗯,他的胆子是不小!”

走出这条甬道时,游方暗中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午饭点早就过了,按他与刘黎打的那个赌,自己应该赢了。他却没有太多高兴的感觉,仍有些惊魂未定感到后怕。很多以前从未亲身经历过的玄妙之事,这两天接二连三的撞见,看来所知越多所忌也就越多,吃一堑长一智,都是教训呐!

闲话少述,五人又继续参观了两晋、隋唐、宋代等墓葬展示区,终于钻出地面走出了展览大厅。重见天日的感觉真好啊,地面上阳光明媚,空气炽热,有些园圃外的地砖夹缝生满了杂草,可以看出这里繁华过又衰败了,其实除了爱好考古或追求神秘的刺激,一般人都不会喜欢进墓室,就像好人都不愿意进局子一样。

在荒草间漫步,几人一副心情很好的样子,仿佛一点不在乎刚才的阴森气氛。这时他们遇到两个小伙子,似乎刚从地下跑上来,惊魂未定气喘吁吁的,谢小仙悄声笑道:“被鬼吓着了。”谢母笑眯眯的说道:“怕啥,就算有鬼,他们能出来溜溜?再过千百年我和他们都一样,怕鬼等于怕将来的自己。”

这位长辈说话倒挺有哲理的,游方抿着嘴暗中点头,那两位少女插话道:“我们几个再一起去看皇陵好吗?”

游方此时已经知道,这两个女孩是家住洛阳的大一的学生,趁着周末出来玩的,居然钻进了古墓博物馆。她们所说的皇陵,是指位于馆区西院内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其他人也都欣然点头。这座略显荒颓的景陵规模不如北京市郊的定陵,葬制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游方感觉其中某种难以形容的苍凉气息却比定陵要浓厚。

从景陵出来,博物馆已经参观完了,那两名少女却对游方很感兴趣,主动邀请道:“帅哥,谢谢你今天做护花使者兼解说员,晚上请你吃顿饭好不好?”

游方愣了愣,现在的女孩这么大方吗,勾搭小伙都这么主动?谢小仙笑着摆手道:“你们两个没工作的学生请什么客,组团玩了一下午,就一起吃个晚饭吧,姐姐我请客。”

行啊,八大门的碰见六扇门的,啥时候有这种待遇了?走江湖只被警察铐过,可很少被警察请过,游方也不客气,点头就答应了,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饭馆吃了顿晚饭。吃饭时把大大小小几位女同胞吓了一跳——这小伙也太能吃了!没办法,游方又饿了。

好不容易找了个停筷子的机会,谢小仙耳语问道:“好几个月没见,听说你去过一次南方,今天又从洛阳冒出来,找到吴教授了吗?”

游方暗自叹息,没有说实话:“一直没有消息啊,不知他老人家在哪里疗养,希望他能好好休息吧。”

谢母见他俩说悄悄话,忍不住问了一句:“聊啥呢?”

谢小仙摆了摆手:“没什么,一点私事,你就别打听了。”

谢母一见这个情景,心里就泛起了嘀咕,看来这两人之间还有小秘密,难道关系不一般?看这小伙也挺不错的,通过一下午的接触,勉强算得上才貌双全吧,就是看年纪比自家闺女小了几岁。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开口问道:“小游,你今年多大了?哪里人呀?…怎么认识我家小仙的?在北大经常见面吗?”

怎么认识的?游方与谢小仙对望一眼,隐含的表情既有些想笑又有些尴尬,不约而同回想起结识的经过——

“小仙,你搞错了吧?那一箱子碟片我抽看了好几张,不是毛片啊,都是正常电影。”——这是两年前的一幕,说话的是中关村派出所里的同事张大姐,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子。

那天谢小仙将游方带回了派出所,来了个“人赃并获”,抓住携毒的要验货,抓住卖毛片的当然也要验一验碟,看看里面究竟有怎样的黄色淫秽内容?一般这种工作都由年纪较大的女同志负责。

谢小仙摆了一个乌龙,张大姐随手抽出一张碟放进机子里一看,是《大话西游》,再换第二张,是《珍珠港》,又连续换了几张,分别是《蜘蛛侠》、《兵临城下》、《泰坦尼克》。张大姐意识到谢小仙抓错人了,把她叫来说了几句,言语之中对这位刚参加工作的新同事很客气,但也掩饰不住责问的意思,有些嫌她没事找事。

游方在派出所受了一顿教育或者说教训,最后还是被放了,谢小仙让他签名登记,又把人给带了出来。迈出派出所的门槛时,游方转身鞠了一个躬:“谢谢警官的教导,以后一定不再添麻烦,您就不用送了!”

谢小仙一直跟在后面盯着他的后脑勺呢,满脸的懊恼与不服气,此刻板着脸道:“少油嘴滑舌的,今天是我弄错了,但你在大街上捧着一盒光碟鬼鬼祟祟的样子,没法让人不误会。”

游方以诚惶诚恐的表情答道:“警察姐姐真是误会了,我就是做点小生意糊口,诲淫诲盗的事情从来不干。”

谢小仙粉脸一寒:“我看未必!那些虽然不是毛片,但都是盗版碟吧,不然怎么会没收你的?中关村像你这种人多了,派出所管不过来,工商所也得管!”

游方微微一怔,旋即连连点头道:“对对对,警察同志教育的对,从明天开始,不,就从现在开始,这买卖我不干了,我对着警灯发誓!”

谢小仙一摆手,不耐烦的说:“快走吧,你这个小游子,别让我再抓住你。”

游方第二次见到谢小仙,已经是一年半之后的未名湖畔,那时他在北大蹭课,这天下午背着包夹着坐垫正从图书馆出来,还和一道的“同学”打了声招呼准备回家,迎面碰上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子,粉脸透红身姿挺拔迈步间很有些英武气息。

两人打了个照面,四目相投都有些惊讶,谢小仙首先说话:“小游子!怎么是你?原来你也是北大的学生,哪个专业的?”

游方碍于面子,当时没有说实话,而是很“害羞”的答道:“真巧啊,在这里遇见你了,我是考古文博学院的。”

谢小仙的语气比一年多前缓和了不少:“好冷门的专业,上次在中关村是怎么回事,你是在勤工俭学吗?”

游方顺着话茬点头答道:“对,就是想赚点学费,被你给抓住了。”

谢小仙说话不由自主又带出了职业习惯,年纪不大口气挺老:“勤工俭学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违法的事情不能干,你还年轻,又是北大的学生…”

游方赶紧打断道:“那种买卖我已经不干了,自从见到你之后就不干了。…你今天怎么穿便装,是来执行便衣任务吗?要到图书馆里抓坏人,需不需要我帮忙?”

谢小仙笑了:“我们是校友,我在法学院读在职硕士,工作也调到燕园派出所了,正准备去图书馆查资料呢。”

游方一闪身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那快请进吧,就不打扰你学习了。”

游方第三次见到谢小仙,是在一个周六,偶尔路过某学生活动中心的门口,发现这里很热闹,外面至少有几百号人在围观,有人还奋力往门口挤。假如是在校外的大街上,这种场面早就把警察招来了,但节假目的北大校园里,经常有各种聚会活动,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不过眼前这个场面人有些太多也太乱了,怎么搞的跟超市打折来抢购似的?游方有点好奇也施展身法挤进人群一看究竟。这些学生谁能挤得过他,很快就钻到门口了,正看见身穿穿着警服谢小仙伸手拦人:“别挤,注意秩序!…拿报名登记表才能进来。”

旁边有几个女生大声问道:“我们进去报名还不行吗?”

谢小仙答道:“这里是选拔场地,报名登记请到历史系学生会办公室。报完名领了剧本自己选一段,准备好了再来,明天还来得及。”

游方在挤进人群的过程中,通过身边人的议论已大概了解到是怎么回事。有个剧组要拍一部电视剧,主题是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思考、爱情、生活等等,希望挑选真正的大学生担任其中的重要演员,美其名曰本色表演。于是剧组找到了历史系学生会的几个负责人,由他们代表学生会出面,在校园里张罗了一次挑选演员的试镜活动。

第三十一章 第一张好人卡

参加活动首先需要报名,登记联系方式、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然后领一个剧本片断,挑选自认为合适的角色回去练习。假如剧本中有对手戏,也可以约要好的同学一起来演,周六、周日这两天就在这个活动中心做第一次初选试镜。

这个活动很有趣,策划的也非常有创意,在校的大学生大多精力旺盛充满朝气,对外面的社会活动非常好奇,必然会有很多人感兴趣。拿着剧本挑一段感情戏,去找自己感兴趣的男孩或女孩,以报名参加试镜的名义说:“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我参加了这么一个活动,咱俩试试戏好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往借口,选上选不上倒是次要的,说不定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报名免费,资料费、化妆费、试镜费一共一百六,其实也不算太多,毕竟对方也有组织活动的成本。况且现在请朋友出去看场电影再吃顿饭,也不能太便宜了,还不如参加这种活动更有意思。

游方挤到门前向里面扫了一眼,问了一句:“在哪里交钱啊?”

“资料费、试镜费、化妆费一共一百六,这里的工作人员不收,登记的时候交。…嗯,怎么又是你?游方,你别走,我恰好想找你有点事。”谢小仙也看清了挤到面前的游方。

游方看了看四周问道:“找我什么事啊?”

谢小仙:“这里太乱,我要维持秩序,回头再说。”

游方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会儿不知在考虑什么事,最终还是追问道:“谢警官,是领导派你来的吗?”

谢小仙摇头道:“不是的,我也是路过,发现这里太乱了,剧组人员根本挡不过来,门都快挤破了,竟然还有人爬窗户,怎么劝也不听,里面都没法正常工作了,就主动维持一下秩序,反正也没什么事。”

话音未落,手腕突然被游方攥住,还没反应过来人就不由自主被他拖走。谢小仙虽学过一点简单的擒拿格斗技巧,但在游方面前根本不够看,脉门被扣住身子发麻挣扎不得,口中连声喝问:“你拉我干什么?”脚下不停已经被拉到了人群外。

从来都是警察抓混混,今天却成了混混抓警察,等游方放开手之后,谢小仙已经涨红了脸,带着怒意喝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游方笑嘻嘻的打岔:“你不是有事找我吗,那里太闹,出来说话方便。”

“回头再找你算帐,没看我正忙着吗?”谢小仙怒气冲冲一摆手,转身又要进去。

游方摇了摇头,咬牙一皱眉道:“谢警官,这个剧组是学校找来的吗?穿着警服这么扎眼,人人都看见你了,回头说不定会有麻烦。”

谢小仙闻言回头很不解的说:“听说是历史系学生会联系的,也是他们组织的一个社会活动项目,你的话里有话啊,什么意思说清楚点!”

游方压低声音道:“你就不怕他们是骗子?”

“骗子?闹这么大动静,就骗大学生这点小钱?”谢小仙愕然喝问。

游方赶紧竖指示意:“嘘,我的警花姐姐,你小声点行不?别以为江湖骗子都是华尔街那些巨鳄,找两个人租几台机器,忙一个星期挣个几万块已经不错了。…而且这是个连环局,不容易被当场揭穿,后面还可以继续骗钱。…你自己想想,收学生一百六不多吗,报名时将家庭背景登记的那么详细又想干什么?可以先大面积收小钱,再小面积重点宰那些家里有钱的学生。”

谢小仙直眨眼:“你能肯定他们是骗子吗?出示的手续和证明文件都是假的?”

游方摇头:“我不敢肯定,但是很怀疑。假如是我的话,假造一份拍电视剧的证明手续,找到学生会几个小干部,吃顿饭承诺给他们几个角色,很容易就能搞定。其实学生的钱是最好骗的,每一笔数额很小可是架不住人多。”

谢小仙将信将疑道:“我听说过剧组到大学来海选角色,还上过报纸呢,虽然有炒作的嫌疑但也不是骗子。”

游方:“正因为真有这种事,设这种局才更方便,我打听了一下今天的情况感觉确实不对劲。万一他们是骗子,想一想你自己吧,我是好心才把你拉出来说话。”

诚如游方所言,那伙人真有可能是冒充剧组行骗,哪怕是办了手续的剧组,也可能是借机骗点钱花的草台班子,可以在多家大学流窜搞这种活动。就事论事不算大,受了骗的学生都有可能不太在意,虽然花了一百六,也毕竟参与了一次很有意思的活动。但假如将来被揭穿传了出去,对谢小仙的影响可就大了。

谢小仙穿着警服站在现场维持秩序,谁都看见了,没法不怀疑她和骗子是一伙的。就算事后能证明她是清白的,穿着警服路过,出于好心主动维持秩序,也是一个非常丢脸的笑话。诈骗团伙正在做案,身为警察不仅未能识破,反而主动上前帮忙。将来单位里评先进、提拔干部的时候,难免被人拿出来非议,机关里不就是这样吗?它很可能成为谢小仙职业生涯中栽的一个大跟头,而且非常窝囊有苦难言。

老话说“走江湖互不拆棚”,按照以往的习惯游方不会轻易管闲事,但上个星期他刚刚教吴老怎么搅了玉玺拍卖会的局,自己也受了很多教育,那帮人如果真是骗子,在大学校园里这么干有点太损了。更何况他觉得谢小仙这个人还不错,不要因为她好心管闲事反倒栽进去了,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出言提醒。

听游方这么一说,谢小仙的警惕性也上来了,现在这个情况,假如真是碰见了诈骗团伙,无论如何她也脱不了关系,所以一定要弄个明白。谢小仙没有离开现场,暗中打了好几个电话,调查确认了几件事,然后又通知了一批分局的同事支援配合。

其实这姑娘也不傻,不动声色的就把案子给破了,这个所谓的剧组真是个诈骗团伙,当天晚上就全部落网。这下她可等于中了大奖了,该团伙的两名骨干是半年前南京一起非法集资诈骗大案的幕后首犯,为了避风头流窜到北京,自以为已经风平浪静,于是来到相对安全的大学校园里设局骗点零花钱,却在审讯中被撂了出来。

谢小仙为何一开始没有怀疑呢?还是因为环境的因素,人的心态以及警惕心都是受环境影响的,她当时没想到诈骗团伙会在大学校园里公开搞活动行骗,一副很阳光明媚的样子毫不鬼鬼祟祟。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谢小仙没栽进去反倒立了大功,被评为当年的先进工作者。而且她家里确实有点背景关系,有了突出事迹前途就更光明了,第二年初在基层被提拔为派出所政委。一般派出所这个相当于副手的职位都叫教导员,但是在首都北京很多机构相比地方上都高半级。

这天谢小仙说找游方有事,后来却没顾得上他,直到一个星期后将案子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才到考古文博学院091班上课的地方把他叫了出来。不愧是警察,游方的情况她基本调查清楚了,知道他并不是在校的学生而是来蹭课的,且掌握了他都在蹭哪些课程。

再次见面当然是表示谢意,找了一家咖啡厅坐下来说话。游方追问她那天到底有什么事,谢小仙很不好意思的回答:“我在图书馆碰见你,事后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去查了北大在校学生的名册,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游方的,于是想找你问问,混进学校里究竟想干什么,除了蹭课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不良企图?”

搞了半天谢小仙在查他,查出破绽来又想审他,想想也难怪,上次谢小仙错抓游方摆了个乌龙,在派出所闹了一个笑话,也等于被他耍了一次,一口气难免有些不顺。

游方苦笑道:“谢警官,你对我的印象就这么差吗,总怀疑我想干坏事?”

谢小仙故意板着脸:“谁叫当初我第一次见到你是那个样子,职业习惯,没法不怀疑。”

游方:“您的职业习惯倒挺好,光顾着怀疑我了,却主动给诈骗团伙看门。”

谢小仙瞪了他一眼,脸却臊红了,低头看着杯子里的咖啡说道:“我没想到,倒让你给一眼看穿了,看来你坏事没少干啊,否则咋这么有经验?”

游方也不生气,耸了耸肩答道:“你还真说对了,我就是个江湖混混。”

谢小仙抬头看他,不知为何叹了一口气:“其实你是个好人,真不知该怎么谢你。”

游方连忙摇头:“您千万别给我发好人卡,世上确实有好人,但我还担不起这两个字。”

谢小仙确实很感激游方,但游方却不需要她表示任何谢意,连这件事都不想再多提,越低调越好。行走江湖拆了别人的棚,按老讲究本就不适合上台面,假如让谢小仙宣扬出去,弄不好会莫明其妙结下仇家,再说了,他也不愿意与警察多打交道,江湖人的习惯一向如此。等到第二年新学期开始后,吴老不知去向,游方无奈之下才硬着头皮去找谢小仙帮忙。

以上是两人结识的过程,还带点小秘密的性质,当然不方便说的太清楚。谢小仙只是简单的解释了几句,说两人是在北大校园里偶尔认识的。同桌的两位少女挺好奇的,叽叽喳喳问了不少问题,算是帮着打岔了,这顿饭总算吃完了。

两个女学生一定要与游方交换联系方式,游方也就留下了自己的北京小灵通号码,记下了对方的QQ号、手机号、MSN、Email、大学的信箱号与宿舍号。以前与谢小仙打交道,对方说话的语气总有审问的意思,而此刻游方又发现,谢母看向自己时,有意无意中也带着一种审问的眼光。

走出饭店,谢小仙问他明天回不回北京,如果回去的话可以搭个便车。游方问是什么车,谢小仙瞟了他一眼答道:“当然是警车了。”

游方退后半步赔笑摆手:“谢谢了,我在洛阳还有点事。”开什么玩笑,刚刚杀人放火,紧接着就被警车带回去,也太不吉利了,这种便宜坚决不能占。

第二天游方在洛阳闲逛,特意去了老字号真不同饭店品尝了当地风味——肉汤浆面小水席,洛阳特色牛肉汤煨的火候极佳,香浓味厚鲜透唇齿。游方尝着入口生津的美味浓汤,心里却莫名有些空落落的,他无形中已将吴屏东视作人生导师,吴老走后,为吴老报仇成了他的奋斗目标,然而杀了狂狐之后一切都结束了,难免感到些许茫然。

幸亏蹦出来一个怪老头刘黎,这些天闹得他如鸡飞狗跳,来不及想太多事情。按那个赌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天了,刘黎还没有现身,毫无疑问是游方赢了。但是他却莫名有些期待,坐下来吃饭时总是下意识的抬眼向四周打量,时刻准备着刘黎会从哪个角落里突然蹦出来吓他一跳,可惜始终没有见到老头的身影。

他甚至有些“怀念”刘黎了。这老头可真怪,游方躲着他的时候,贴的比狗皮膏药还紧,想他现身时反倒不见了。游方心里很清楚,如果对方在针对他设局的话,他这种不可抑制的好奇心是江湖大忌,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对方安好的门槛走,老头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江湖手段也确实高明。

游方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回家,此处离家乡不远,第二是回北京,离开这么久也该回去收拾收拾了。想了想还是决定回北京,首先是因为他还有戒心,到目前为止在刘黎面前还没有暴露出身来历,万一有麻烦也不必将家人卷入。其次是因为出来这一趟,还有很多后续的事情要处理,比如封在木匣中的那柄剑、刘黎给的黄绸小包等。

令他稍感郁闷的是,经过昨天下午那一番折腾,本已大为缓解的元神之伤却更重了,比他刚刚杀人放火之后还要重,且是在古墓中添的新伤。先回北京把元神之伤调养好了,然后再想其余的事。

第三十二章 刹那千年

刘黎说小包中有两本秘籍,一本讲如何锻炼灵觉,另一本讲如何养剑练剑。老头知道游方有那样一柄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关于养剑练剑的秘籍中肯定有介绍如何重新开光再见天日的办法,否则那把剑永远没法取出来。狂狐似乎知道该怎么办,但却没有说出来,只能寄希望于“一代地师”刘黎的指点了。

游方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能让那柄剑克服考古学中神秘的“时间沙漏”现象,重见天日获得“自由”。因为在古墓里进入的壁画魔境对他的震撼太大了,有意无意中已经把那柄剑与幻境所见猛兽爪牙下挣扎的女子联系在一起。

神奇的猛兽那锋利的爪牙,是否就象征着那时刻准备吞噬古剑的时间沙漏呢?而时间如凝固般的魔境,是否就象征着那柄剑被封在木匣中难得解脱呢?元神所见的魔境,看上去荒诞离奇,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出现,必然与一个人的见知与内心所思所想有着微妙的联系。

那柄古剑在游方眼中已不单纯是一件冷冰冰的煞刃或古董,而有了非常感性化的联想,内心深处赋予了它一种形象,仿佛已具备某种拥有生命力的灵性。他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在修复一件古董,感觉上也像在挽救一个生命。但他却没有着急,打算彻底治好元神之伤,身心达到一个完美的巅峰状态,选择最佳的时机与环境,再去碰那两本秘籍。此刻的游方行事要谨慎多了,人都是在教训中成长起来的。

离京前已经提前交了半年的房租,他租住的地方与离开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屋子里积了一层灰尘,但回来的游方无形中却改变了很多。将屋子收拾干净,床单被套都清洗一遍,接下来的日子一心一意调养元神之伤。

有道是会者不难,游方元神之伤看似麻烦,其实他的灵觉“修为”还浅的很,自己惹出来的伤势也重不到哪里去。早上到玉渊潭公园练拳,中午与夜间修习小雷音咒,感受不同的阴阳地气环境中魔境扰动的不同。

定境中扰动心神的魔幻之境变了,不再是四面阴风的田野,而是壁画异变成的那一片凝固天地。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游方现在想的就是如何“解救”那把剑,杀人放火的心魔早已淡去,元神所受的新伤是在古墓中留下的烙印。从寂静无声,到渐渐能够重新发动滚滚雷音,游方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治好了自己的元神之伤。

复原之后的感觉真好,比未受伤之前更加精神饱满、知觉敏锐,而且还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原先修练内家拳有成,只是觉得本人的身心充满了活力,有了这一段奇异的经历之后,仿佛周围的环境也具备了以前从未察觉到的灵性,在奇特的感应间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在屋中打坐时,可以通过“灵觉”感应到房间里很多东西的存在,不需要用眼睛去看、伸手去摸,很难形容出这种状态,总之自然就能感觉到。另一方面,他的内家功夫也突破了一层境界,彻底突破了“劲随意走,运转由心”的阶段,触及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内劲功力上的增长并非很夸张,但境界上的突破是他始料未及的。

内家功夫练到这个境界,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很多人再怎么练也就这样了,无非是继续打熬筋骨积累经验,到了血肉之躯相对的极限,终其一生无法更进一步,所以说拳怕少壮,武功不是越老越厉害。至于更上乘的境界,已不能单纯以武技来概括,不仅需要秘传的功法,还要看悟性与机缘,不是师父想教,徒弟就能学会的。

游方的内家功夫是和三舅公学的,而三舅公本人一生习武也就勉强达到“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游方曾追问其究竟,三舅公的回答却很玄妙,最深刻的体会不在于格击技巧,而是人自身的变化,更恰当的说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不同,总之不太好形容。游方当初听的似懂非懂,如今终于有了一点切身的体会,确实不好形容。

想要迈过“有触必应,随感而发”的门槛,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有各种秘传功法,在公开的拳经剑谱中几乎都见不到。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藏私,其中很多内容在外人看起来神奇的接近于荒诞,讲述的功法几乎不可思议,确实不适合公开流传,否则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而且境界不到不可习练,有人似是而非的模仿容易出事,有可能会给公开传授者带来种种非议与麻烦。

刘黎留下的那本养剑炼剑的秘籍,可能会讲授这些内容吧?——游方是这么猜测的,同时也有一种期待。

元神之伤已愈,内家功夫更进一层,游方终于要打开“秘籍”了,如今他行事小心了许多,再也不敢大意。刘黎说这两本秘籍要在夜间点着油灯看,而且只能看一次,难道做了什么手脚,比如用某种特殊的墨水书写,见光之后字迹就会渐渐褪去?游方猜测了种种可能,还是按那老头说的做吧,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油灯好凑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个碗装点色拉油,但游方特意去潘家园淘了一盏民国时期的青瓷油灯,又去了市郊的农贸市场一趟,买来过去点灯用的菜籽油,之所以没用豆油是因为烟太大,还买到了纳鞋底用的粗棉线当灯芯。当然了,他也不是一点别的心思都没动,连数码相机都准备好了,有备无患嘛,假如书上的字迹真会消失,及时拍下来总可以吧?

老手段拼不过新科技,有些江湖旧把戏在现代社会很好对付,只要有心准备总能想到取巧破解的办法,毕竟时代在进步。

一切准备就绪,恰好是在他回到北京的十天后,201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这一天游方除了喝茶漱口没吃东西,中午洗了一个澡,换了身干净轻柔的衣服,等到晚上快11点的时候,关了屋子里所有的灯与家电的电源,将窗户开了一条小缝并拉上窗帘,焚香净手点燃油灯。

一切都按照风水玄学的讲究来,刘黎说的“不能白天看,只能晚上点着油灯看”,不就是要求环境中的夜气浓阳气弱,阴气郁漫而平和吗?将窗户打开一条小缝引夜气相通,又不至于在室内扰动成风,为什么在六楼还要拉上窗帘呢?风水局起居篇中有一句老话“游魂免窥心神定,挑灯夜读应垂帘”,游方既然懂行,就尽量做到最好。

做完这一切,调息凝神进入一种似定而非定的专注状态,行功养气收摄心神,时辰进入子时之后,游方这才伸手打开了桌上的黄绸小包。

两本书并不是包在一起的,刘黎先用黄绸将其中一本卷了一圈,再绕过来包住另一本,因此打开之后首先只看见外面那本书。薄薄的一册只有二十来页,很常见的普通稿纸,以棉线缝边装订。书中用毛笔写成的小楷,字体当然比普通的铅印大多了,算下来整本“秘籍”也不超过五千字。

此书应是刘黎亲笔书写,俗话说文如其人,但游方却感到有点意外,刘黎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神神叨叨老不正经,然而书法却端正严谨,甚至带着刚厉肃杀的笔意,也能看出是习武之人所写,落笔时腕力的控制十分圆转自如。

打开第一页,游方的心神就完全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一页一页不紧不慢很从容的往后翻,速度控制的相当好。这本书确实只能看一遍,因为打开之后,它就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腐朽,就似一片片树叶以飞快的速度穿过秋天枯萎,越过冬天凋残,到达来年化为春泥。

前面的书页最先打开,朽化的速度也最快,等看完最后一页,游方已经不必把书合上,过了不一会儿,整本书已经化为一堆枯黄发黑的碎末,在桌子上发出一股陈腐的气息。游方暗道一声侥幸,刘黎的手段果然很绝,幸亏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从容的把这本秘籍看完,假如随随便便的打开,恐怕连翻都翻不到最后,拿数码相机拍照都来不及。

眼前的景象,非常类似考古发掘者所遇到的最为极端的“时间沙漏”现象,在封存的古墓中取出的东西,当时完好无损,但很快就腐朽损坏了,就似弹指间突然闪过了千年。但刘黎写的这两本秘籍绝对是崭新的,不可能是什么古物,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游方打开黄绸时灵觉也有自然的感应,这本书中渗透了浓郁的阴气,甚至比他背包里那把剑的阴气还要重,所不同的是此阴气浮移而不凝炼,打开之后发散的非常快。难道这就是考古学者们理解与克服的“时间沙漏”现象的原理吗?

吴老曾经专门与游方探讨过这种现象。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观点,古代物品得以完好的保存,主要是因为环境中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光照辐射、缺氧或隔绝空气。但不论是科学还是迷信,有一种现象无法回避,这些东西一旦重见天日,它们在埋藏中被抹去的岁月痕迹会迅速呈现。

最流行的解释是快速氧化,但仅仅从避免氧化的角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古代以五谷祭祀很流行,不少古墓中曾发现保存完好的古代粮食,刚出土时新鲜的简直可以拿去做饭,但几分钟内就会化为焦炭状的粉末。如果把它们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封闭容器内,氧化的速度可能会延缓,但时间沙漏现象同样存在。这些粮食会在容器内自然脱水、纤维化、分解碎裂、最后仍然保存不了原貌。

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这样,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有些珍贵的文物也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可是很难解释这种机缘,不同的情况难以重复,不同材质的也不一样。游方则向吴老解释了材质方面的原因,并不以现代化学理论,而是传统风水玄学中的五行理论。

五行属木的器物,本身就是秉生气所成形,被阴气封存,一旦重见天日再被阳气一冲,生气迅速流失,腐朽的速度也最快。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一支唐代檀香木柄双耳六环锡杖,就发生了这种状况,手柄部分没有保存下来。

至于五行属金的器物被阴气封存之后,情况类似,被外界环境中的阳气所冲,它们也会快速的腐朽,就像弹指间走完了整个埋藏的时间,根据材质的不同损毁的情况也不同,但大多比五行属木的器物缓和的多,例如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哪怕千年也不变,所以就算经历了这个过程也能完好的保存。

至于五行属土的器物最特别,它们不怕被阳气冲,但是在阴气封存的环境中却有一种奇异的“退火”现象。最典型的是陶器,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都知道,打开一个阴暗的古墓发现里面有陶器,比如说唐三彩,不能在第一时间直接用手拿起来,因为当时的器物可能很软,甚至一捏就碎了。

吴老就碰到过这种现象,有一次进入墓室发掘现场,旁边的考古队员伸手去碰一个陶俑,结果手指直接捅进了陶俑,器物软的就像没有烧制的湿泥一般。假如碰见这种情况,说明这间墓室封存的情况非常好,时间也相当久远了。

处理“退火”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去碰,等待墓室中空气流通,外界阳气逐渐渗入,陶器会重新变硬,这在册门的术语叫作“回火还阳”。有的盗墓贼不懂这些,因此在盗墓过程中无意间损毁了很多珍贵器物。

更有意思的是玉器,它在阴气封存的环境下表面也会变软,过程比陶器慢也不是那么明显。例如和田玉在通常情况下的硬度很高,普通的刀是锉不动的,但如果是从封存多年的古墓中拿出来的,用小刀一划,很可能像划桌面一样留下明显的刻痕,这就说明此玉在埋藏中“退火”了。

玉器在自然环境中“回火还阳”的速度很慢,要想加快,可以用册门“水火齐攻”的办法,就是架一口大锅放上水,点火煮它几天几夜就会恢复正常的硬度。这些现象不太好解释,但也无所谓信不信,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

回火还阳一类的办法虽然可以保护陶器一类的东西,却保护不了很多陶器表面的彩绘,同时古墓中其它器物也会损毁。因此现代考古工作者对很多已知的古代埋藏,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原地封存,打开之后还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保存器物手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吴晗、郭沫若等人的鼓动下,国家开启了明万历帝定陵就是一个教训,不少珍贵的文物没有完好的保存下来,受当时教条的思想影响,发掘过程中很多“神秘”现象也没有记录。

游方与吴老的交流,彼此都很有收获感触良多。他们只提到了五行中木、金、土三种属性的器物,还有水、火两种属性怎么没说呢?因为水火无形,中国人常说的一个指示代词叫“东西”而不叫“南北”,因为东属木西属金,有形之物,而南属火北属水,无形之相。

今天亲眼看见这本秘籍在眼前朽化为碎末,游方又回忆起与吴老的探讨,看来很多本该早已腐朽的器物得以保存千年,原因恐怕就是被浓郁而静止的阴气渗透,凝滞了生气。所谓“生气”,在风水学中与单纯的阴气、阳气的概念不同,它是指环境中一种生发、成长、变化的灵性,很辨证的包含从出生走向消亡的含义——这才是充满生机的概念。

当阴阳隔绝不再变化,生气也会凝滞。这既是很多器物得以长久保存的原因,也是它们重见天日之后快速腐朽的原因,两者居然是一致的,至少可以在风水玄学理论上得到解释,姑且不去追究这种解释是否真的有科学道理。

书里书外都是学问呐!除了秘籍上所记录的锻炼灵觉之法,就连打开秘籍这个过程,有心人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比如游方就想通了以前思考的很多问题,只可惜不能再与吴屏东老先生交流探讨了。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秘籍

游方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动用数码相机拍照,一方面是因为把书一打开心神就完全被吸引了,根本没想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必要,看过之后所有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想忘都忘不掉!人在什么情况下记忆力最好甚至能够过目不忘?就是当别人告诉他最感兴趣、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时。

秘籍只有短短几千字,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当代的通俗文体,类似于《三国演义》中那种简练的古白话。巧合的是,其中讲述锻炼灵觉的手段,在游方从济南到洛阳“逃亡”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的运用,只是当时还无人指点,搞的太夸张惹了不小的麻烦。

游方看完之后暗自长叹——怎么没早看到这本书?所谓“秘籍”其实很简单,但若没有掌握灵觉,看了也白看。刘黎在第一页就写明,书中所录的方法,最好要等到游方的元神之伤彻底治好之后再去运用。

初入门的第一步游方已经会了,就是以灵觉反复感应不同环境下的地气与灵气,具体包括阴气、阳气、生气、煞气等等变化,将自古风水学中的理论,转化为最直观的感知。但刘黎还提到了一种“收敛”的讲究,是游方所不知道的。

与内家功夫有练法、打法、演法的区别一样,练法讲究劲力含而不发,而灵觉最初的锻炼之法也要求“含而不发”。不一味追求将灵觉的感觉延伸到最远,首先要学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与周围的地气之间不发生扰动,在地气平和之处渐渐习练,直至完全收敛。

然后会达到另一种从未体会的境界,那就是灵觉时刻保持若有若无、含而不发的常态。虽然不刻意延伸而出感应周围,但只要能够感应到的范围内有异常的地气扰动、物性或灵气的变化,就会产生自然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直至“随遇而感”。

“随遇而感”的习练之法不能总停留在一地,要根据所学的风水知识,寻找各种类型的地气与物性变化之处,在行动中反复体验。刚开始应注意环境的“属气”不能太强烈,比如北京市内故宫、天坛、雍和宫、白云观一类的地方,不能冒冒失失的乱闯乱探,否则一不小心灵觉收敛控制的不好,容易发生沧州铁狮子前那种意外。

到后来“收发自如”与“有触必应”是同时习练的,从静止中的地气平和之处逐渐过渡到运动中的变化之处。始终能保持含而不发的状态,灵觉又能产生各种自然的感应——有了这种火候才算真正入了门,去什么地方习练都可以了。北京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环境,能提供种种条件。

入门之后继续锻炼的方法,主要是培养灵觉的强大——使感应更灵敏、范围也更远。这时类似于内家功夫中的打法,在不同环境下发动灵觉延伸而出,一步步试探着去扰动、运转、控制周围的地气与物性,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