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命案现场,凶手在现场留下了一把菜刀。勘查人员对菜刀进行提取检验后,发现是一把新的菜刀,而且并非常见的品牌。侦查人员拿到这个线索后,立即排查这种菜刀的销售渠道,发现某超市在案发当天就卖出去一把一模一样的菜刀。通过对超市监控录像的查验,确定了买刀人的相貌,从而迅速破案。

现场勘查工作不仅仅可以在现场提取到可以证明犯罪的物证和线索,还能让勘查人员对作案现场进行还原,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这项工作叫作现场重建和现场分析。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准确无误,就能对案件性质进行判断,对犯罪分子进行刻画,从而缩小侦查员的侦查范围,可以更加迅速地锁定犯罪嫌疑人。

那么,警察叔叔在到达命案现场后,是怎么工作的呢?

1.现场保护

警察叔叔抵达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保护,即用警戒带把现场和外界隔离开来,禁止无关人等进入破坏现场。当然,如果遇见天气不好的室外现场,警察叔叔会用一些搭帐篷之类的办法保护现场痕迹。

勘查人员进入现场后,第一时间会对现场是否有险情(如爆炸、有毒气体、犯罪分子还在现场)进行排查,如果有险情则要先排除险情。然后法医会踩着勘查踏板(一种类似小板凳的东西,人可以踩在上面进入现场,从而不会破坏现场地面的痕迹物证)先来到被害人身边,确定被害人是否死亡。

2.现场勘查

勘查人员准备完毕后,就会逐步进入现场进行勘查。最先进入现场的是痕迹检验专业的警察叔叔,因为老秦也不精通痕迹检验专业,所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说一说法医对现场的勘查。

法医在痕迹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打开现场通道(即固定地面有价值的痕迹,并用粉笔画好,没用粉笔圈的地面就是法医可以踩踏的地面)后,进入现场,首先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主要对现场的血迹形态进行记录,并且要在脑子里有个大概的记忆。然后,法医会逐渐靠近尸体,对尸体周围进行勘查,发现一些可能和犯罪有关的物体(如菜刀、绳索等),最后再重点观察尸体。这叫作“由外周到中心”的顺序。

现场勘查的同时,警察叔叔会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拍照和录像,固定现场最原始的状态,以备后期分析和法庭质证。

3.尸体检验

法医会在现场对尸体的表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勘查,这项工作叫作现场尸表检验。法医会仔细观察尸体的一般情况、状态、体位、姿势、衣着和可能的死因,然后检验尸体上的衣着情况、尸体现象等。这叫作“由静到动”的顺序。这一步骤,可以让法医尽早了解尸体的状况,比如可以证实死亡时间的尸体现象以及主要的损伤所在。同时,可以在尸体的周围发现一些可能和犯罪有关的证据(比如:血迹、毛发、呕吐物等)。现场尸表检验,法医可以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对照尸体进行相关的分析。

【案例】现场发现了一具尸体,身首分离。法医在到达现场后,根据尸体的损伤情况,初步判断死者是高坠死亡。那么高坠为何会身首分离呢?法医在检验中,见头颅分离的创口很整齐,而且断口处沾有一些黄色的小纤维。因为是在现场进行尸表检验的,所以法医可以直接观察现场的情况。果然,现场上方有一楼层的窗外有一根很细的黄色麻绳,麻绳上有血迹。死者正是因为在空中颈部撞击细绳而导致身首分离的,这样也可以让死者家属打消疑虑。

现场尸表检验后,法医会把尸体运往解剖室,对尸体进行全面的检验。相关知识咱们下文详细说说。

4.现场分析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现场分析和现场重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警察叔叔在对现场勘查完毕后,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现场分析报告,向专案组递交。这份报告中,要根据现场的种种迹象,采用心理分析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诸多方法,进行有依据的推理,然后得出结论。这份报告中,包括分析罪犯出入口;分析作案人数、作案时间、地点;分析作案工具、手段;分析作案动机、作案过程;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征和作案条件;分析案件性质;划定侦查范围……

上面列举了很多现场分析的内容,但是具体每一项怎么去分析,一来太过复杂,每一起案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二来老秦也不能过多叙述,暴露我们的推理原理。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如果读者们对当侦探有兴趣,很想去了解这些内容的话,可以看看老秦的小说,说不定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

现场分析工作中,还有一个新兴的学科,叫作“行为心理分析”,像是读心神探一样,让人觉得十分神秘。老秦也会专门介绍一下这门学科。

上文简单介绍了一下现场勘查所包含的内容和基本顺序。老秦也说了,对于命案现场勘查来说,血迹分析是最重要的,因为血迹分析是现场重建的基础。血迹可以反映出现场当时的情况,被害人的体位、受伤的姿势、行动的轨迹以及凶手杀人后的行为等。血迹分析也是很复杂的一门学科,在这里,老秦只介绍以下几种主要的血迹形态。

1.滴落状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血迹形态,是指血从人体上滴落到载体上形成的。这种血迹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留下的痕迹都不一样,甚至运动速度不同、运动方向不同、滴落高度不同,都会留下形态不同的血迹。法医可以根据现场的血迹,判断血迹滴落的高度和运动方向,重建出案发当时的情况。

血液的形状

2.喷溅状

人体的动脉被割破后,血液会因为血压的因素,从体内喷溅出来。这种形态的血迹,可以提示死者受伤初期所在的位置。

3.甩溅状

凶手在挥动凶器杀人时,凶器上的血迹会随着凶器挥动的动作而被甩到周围墙壁或物体上。这样的血迹可以提示凶手行凶的位置和形态,而且有时还可以判断凶手的身高和力量。

4.擦拭状

如果凶手的双手沾满了鲜血,那么他触碰到物体的时候,就会留下擦拭状的血迹。在擦拭状的血迹中,有时可以发现血指纹。血指纹比汗液指纹更能证明犯罪。

5.血泊

死者死亡后,血液大量流出,会留下一大摊.血迹,称之为血泊。血泊可以判断死者受伤后所在的位置,从而判断凶手有没有移尸行为。

现场勘查,以及勘查后的分析、重建工作,是法医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果只会解剖尸体,那么就只是个解剖工而已,绝对不是法医。法医是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逐一推理出各种可以帮助破案的线索,凭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理论,更是丰富的经验。

一名优秀的法医,不仅要胆大心细、明察秋毫,更重要的是突出的推理能力。我想,这也是大家喜欢法医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第二章 池塘浮尸

◎刑侦实录

————————————————

“王姐,根据现场初步的勘查,凉亭里除了报案人老王头和张大妈的足迹以外,还有两种足迹。”痕检员丁全民和区局的两名痕检员一起打扫部分现场,说,“这两种足迹,一种是现场遗留下来的女式高跟鞋的,还有一种是运动鞋的鞋底花纹。”

“看来,这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很有可能是被穿着运动鞋的人杀害了,然后抛尸到池塘里。”廉峰说。

王小美脸上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而在此时,两名民警扛着一个橡皮艇走到池塘边。在黄支队的命令下,民警把橡皮艇推进了池塘里,然后小心地跳了上去。

池塘不大,橡皮艇在两名民警的合力划动下,很快就来到了池塘中央漂浮物旁边。一名民警戴起手套,拨动一下漂浮物后,猛地站起身来。橡皮艇因为他的大动作,而猛烈地晃动起来。民警努力维持了一下平衡,然后向着岸边喊道:“报告黄支队,是尸体!”

一名民警用船桨挂住尸体,另一名民警奋力划水。很快,橡皮艇就靠岸了。

在橡皮艇接近岸边的时候,几乎岸上所有的人都闻见了一股难忍的恶臭。很多民警皱起眉头,捏着鼻子,然而臭气依旧不减。

“师姐,怎么这么臭?”赵伟干呕了一下,问。

王小美微微一笑,说:“怎么?还没见过腐败尸体吧?”

杨光比赵伟的反应要轻松许多,说:“在学校里看见的,都是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真正的新鲜尸体我们都没有见到过呢,腐败尸体就更没见过了。”

“天气越来越热了,各种腐败尸体也会层出不穷。”王小美说,“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一个合格的法医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尸体,是第一课。”

在廉峰和另一个民警共同努力下,尸体被拉上了岸,放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尸袋旁。

赵伟跟着王小美刚一走近尸体,立即忍受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冲到警戒带外的灌木丛旁呕吐起来。

“这小子职业素养不错。”王小美笑着说,“还知道冲出警戒范围再吐。”

眼前的尸体像是一个绿巨人。王小美知道,这是因为尸体已经呈现出巨人观了。

尸体的头面部非常巨大,两个眼球已经突出了眼眶外,白森森的。嘴唇向外翻出,黑红色的舌头伸在口腔外。尸体的两颊异常肿胀,从正面似乎都看不到耳朵。头发已经脱落了一部分,剩下的稀稀拉拉地粘在头皮上。

尸体全身膨胀,因为有水渍附着,显得油光发亮。全尸的皮肤像是被染色了,呈现出墨绿色。因为打捞尸体的动作,很多表皮已经脱落,暴露出污红色的真皮层。尸体的四肢上,遍布蜘蛛网一样的暗红色静脉网。从衣着上看,死者是一名女性。

尸体上身穿着文胸,而下身穿着内裤。因为尸体膨胀,四肢比正常女人的要粗了几倍,胸腹部也高高隆起,仿佛皮肤马上就要被撑破了一样。文胸和内裤紧紧地勒在尸体上,在尸体上形成了相应形状的凹陷。

尸体周身散发出一股恶臭,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气味,从四周民警的表情上就能看出,因为有尸体上岸,现场已经成了难以立足的地方。

王小美仿佛闻不到臭味,她表情淡定地走到尸体旁,拿起尸体的双手,说:“死者的双手皮肤已经呈手套状剥离,可见死亡应该在6天左右。嗯,死者没有穿鞋子。”

“两只鞋子都没有啊?”黄支队说,“看来另一只鞋子肯定是掉进水里了。不过,她这个衣着倒是有些奇怪啊?”

“说不准是性侵呢?”廉峰插嘴。

杨光悄悄走近正在进行现场尸体检验的王小美,蹲下来,小声说:“师姐,这个死者是个胖子吗?”

王小美被他的发问逗得忍俊不禁:“这是巨人观啦,因为尸体腐败而高度肿胀,所以显得很胖。说不准,她生前是个身材很好的美人儿呢。”

“哦,这就是巨人观。”杨光立即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眼前的这具尸体结合了起来,“不过,师姐,为啥尸体会呈现出绿色啊?”

“看,理论功底不扎实了吧?回去翻书。”王小美嗔怒。

“巨人观,晚期尸体现象的一种,高度腐败的征象。绿色是因为尸绿全身化了呗。”不如杨光适应能力强的赵伟,理论功底倒是比杨光要扎实不少。

第4章 第四讲 晚期尸体现象

人体死亡后,尸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和现象。根据这些变化和现象出现的时间早晚,我们把这些现象分成早期尸体现象(见 第六部 分 第一章 节)和晚期尸体现象。和早期尸体现象不同,尸体不可能同时具备所有的晚期尸体现象,而且晚期尸体现象的发生有的是数天,有的则是数月甚至以年计。上文案子中所述的“巨人观”就是晚期尸体现象的一种。

尸体出现晚期尸体现象是受气候、环境和尸体自身因素的影响的,而且可能在相同气候、环境下,两具尸体出现不同的晚期尸体现象。那么尸体最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一定的。晚期尸体现象其实也就是尸体最终的转归过程,究竟会变成一堆白骨还是一具干尸,不得而知。

机体死亡后,根据多种因素的不同,尸体可能会逐渐毁坏,也可能一直保存。所以晚期尸体现象主要分为毁坏型尸体现象和保存型尸体现象。

1.毁坏型尸体现象

大多数尸体,在一般环境下,都是要经历一个腐败到消亡的过程。所以,法医最常见的,就是腐败尸体。

尸体腐败的过程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尸臭:众所周知,机体死亡后,尸体会放出一股臭味,这就是尸臭。很多读者认为尸体在死后数天后才会出现尸臭。其实不然,尸臭在腐败过程中,是最先出现的,只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尸臭不明显,不易被人发现而已。随着腐败的加重,尸臭也会逐渐加重,直到被人发现。机体死亡后,因为消化道内的腐败细菌的作用,会产生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恶臭气体,被称为腐败气体。腐败气体越积越多,导致肠管膨胀,当气压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腐败气体会从尸体的口鼻或肛门溢出。一般在死后数小时内,就会有腐败气体溢出。

尸绿:腐败气体中含有硫化氢的成分,硫化氢与溶血产物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结合生成硫化血红蛋白或硫化变性血红蛋白,也可能与血液中游离铁离子结合,生成硫化铁,这些物质都是绿色的,因为这些物质的作用,尸体皮肤也会出现绿色斑迹。绿色斑迹最早会在人体回盲部(回肠与盲肠交接部位)对应皮肤处出现,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下腹部、腹部。正常气候下,1~2天就会有尸绿出现,在5天之内绿色会扩展到整个腹部。

腐败气泡及腐败静脉网:在尸绿逐渐扩展的同时,腐败气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尸体消化道内。腐败气体会进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在皮肤上形成气泡,气泡内还会含有一些墨绿色或褐色的腐败液体。这时候,因为表皮下方已无依附,所以表皮极易脱落,脱落后会暴露出湿漉漉的真皮。与此同时,皮下的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也开始腐败和溶血,因为胸腹部内有腐败气体压迫,所以血液向四肢等血管末梢处堆积。因此,四肢的血管会极度扩张,在皮肤上印出网状的血管丛,称为腐败静脉网。

巨人观:机体死亡5天后,因为尸体内聚集的腐败气体越来越多,尸体的整个胸腹腔被气体充满而高度隆起,尸体体积变大,呈巨人状。同时,尸体的头部也肿大,颈部变粗,眼球突出、唇外翻、舌头突出。整个尸体呈现暗绿色,全身皮肤均出现腐败气泡和腐败静脉网,手、脚的表皮可能会整体脱落。这样的尸体现象,被法医称之为“巨人观”。因为体内气体压力较大,所以如果尸体子宫内有胎儿,可能会被挤压出体外,称之为死后分娩;如果尸体消化道内容物较多,可能会被挤压出体外。如果是在夏季,会有大量的蝇蛆附着在尸体上。因为巨人观恶臭无比,全尸湿滑,也冲击视觉和触觉,所以对于法医来说,检验巨人观尸体,是最为艰苦的。

霉尸:在腐败过程中,有的尸体会出现霉尸的尸体现象。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果该环境适宜真菌生长,则会在尸体裸露部位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霉斑,称之为霉尸。在法医实践中,长期在冰柜冷藏的尸体,容易有霉尸的出现。因为尸体面部长满霉斑,所以有些死者家属在认尸的时候,会误以为是中毒或外伤,甚至还有人会用迷信说法来解释。

白骨化:尸体腐败逐渐加剧,全身所有的软组织逐渐液化、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因为没有软组织附着而脱落,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称之为白骨化。这是大部分尸体的最终转归过程。有研究表明,埋在土中的尸体,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白骨化,10年左右,骨骼脱脂干枯,300年才会变得易碎易折。在尸体逐渐白骨化的过程中,如果有动物、昆虫的破坏,会加速白骨化的发生。如果是暴露在野外空气中的尸体,白骨化的发生也会加速。尤其是天气炎热、潮湿,甚至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白骨化的发展会非常迅速。

老秦曾经办过一起案子,一个女孩在路边绿化带内被人杀死。警方在对现场进行搜索的时候,发现距离女孩尸体50米左右距离,还有一具已经完全白骨化的尸体。通过尸检,认为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相同,所以并案侦查。破案后,确定另一名死者是在不到两个月前被杀害的。因为环境的因素,导致她的尸体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已完全白骨化。

2.保存型尸体现象

毁坏型尸体现象,是尸体在腐败过程中,逐一或者同时发生的尸体现象,是腐败发生发展的一个过程。而保存型尸体现象则不同,相对于只有一种转归方式的腐败,保存型尸体现象有多种可能发生。但在如下所列的几种保存型尸体现象中,尸体一般只会选择其中一种。

尸蜡:尸蜡化是和巨人观同样刺激着法医感官的尸体现象。如果尸体处于一种潮湿、缺氧的环境中,腐败停止,尸体的脂肪组织发生皂化,形成黄白色的蜡样物质。形成蜡样物质的部位,就会保存下来,这样的尸体现象称之为尸蜡。尸蜡可能是尸体局部的,也可能是全尸的。一般尸蜡形成只需要三四个月,而整个尸体均尸蜡化,则需要一年。

在老秦看来,尸蜡化的气味是世界上最难闻的气味,而且这种气味的黏附能力还很强。曾经有一次,老秦去检验一具尸蜡化的尸体,因为没有听从师父戴两层手套的建议,在尸检完毕后,双手恶臭难忍,无法端碗进食。用了洗手液、洗衣粉、洗洁精、肥皂都无法去除那股味道。最后是重口味蔬菜之王——香菜帮了我的忙,用香菜搓手,可以暂时掩盖尸蜡臭气。当然,那也是暂时的,很快臭气又重新发散出来,直到两天后才逐渐消失。

干尸:因为有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存在,所以这种尸体现象被很多艺术作品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尸体处于通风、干燥或者高温的环境里,体内的水分迅速被蒸发,腐败停止,最后尸体干燥、变轻、变小,称之为干尸。其实这种尸体现象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能够形成干尸也不是必然的。比如很多和尚圆寂后,会被放入一个大缸,缸内有很多木炭、石灰,都是为了保证环境的干燥。但是这种手段并不一定能使尸体变成干尸,所以有一种说法,能留下真身(即不发生白骨化,而保留干尸)的大师都是得道大师。而对于埃及金字塔里的木乃伊,因为有人工手段的加入,所以变成干尸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另外,还有两种保存型尸体现象,称之为“泥炭鞣尸”和“浸软”。泥炭鞣尸是在酸性泥潭沼泽中,因为酸性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尸体变化。浸软是指已经基本成形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后发生的自溶变化。因为这两种尸体现象极为少见,所以不再赘述。

保存型的尸体现象,顾名思义,尸体的大部分外表都被保存下来,这样很有利于法医对尸表进行检验,发现一些损伤痕迹,从而对案件快速定性。

综上所述,晚期尸体现象其实就是尸体最后转归的现象。究竟一具尸体会走“腐败消亡”的路线还是会走“干尸”“尸蜡”的路线,将受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和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少有能够操纵尸体往特定方向转归的手段(即便是古埃及人的制作木乃伊技术也不是百分之百成功的)。所以说,尸体转归路线是根据诸多因素随机发生的,只有可能,没有必然。

凡事没有绝对,只是概率大小,这也是自然界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真理是相对的”。

◎刑侦实录

————————————————

做了简单的尸表检验,王小美一言不发。

廉峰看了看王小美的脸色,不明所以:“尸体先拉走吧,咱们去殡仪馆解剖。”

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通常会有协议,在当地的殡仪馆中设立一个单独的小楼,作为公安机关的法医学尸体解剖室。把尸体解剖室安置在殡仪馆,就省去了很多例如保存尸体、尸体交接的麻烦。

在得到黄支队的应允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戴上手套,七手八脚地把尸体装进尸体袋,然后放置到运尸车内拉走。

“王姐怎么了?不舒服吗?”看到王小美脸色不对,廉峰关心地问道。

王小美正在思考,被廉峰的问话打断了思路。她勉强地笑了笑,说:“没有,没有,我要去找报案人问问情况。”

王老头和张大妈此时正在警戒带外面接受民警的询问。王老头在不断点头,和民警交谈着什么,而张大妈带着她身后的十几个大妈,正踮着脚,翘首往警戒带里张望,一边看还一边说:“这都什么味儿啊?死人臭了吗?”

“大妈,这么远都能闻得见味道啊?”王小美笑着钻出警戒带,走到张大妈面前说,“您能把报案过程和我讲一下吗?”

民警插话道:“王姐,这里都记录下来了,您看看。”

王小美接过笔录纸,一页一页地看完,说:“我想问问,你们每天都来这里吗?”

老王头和张大妈同时点了点头。

“那你们昨天早上没有看见鞋子和血迹吗?”

张大妈想了想,说:“不不,我有5天没来了。清明节不是有3天假期吗?我儿子从外地回来了,所以我早上要给他做早饭,就和我那些老姐妹们说了,停止练习3天。我是咱们舞蹈队的领队嘛,如果我不在,她们也跳不起来。你看你看,这播放器都是我带着的,音乐都在我这儿,我不来她们拿什么跳?所以我就一个一个给她们打电话,说是清明几天不跳了。毕竟儿子是大事嘛,我儿子可有出息了,在北京工作呢,是工程监理。对了,姑娘,你有对象了吗?”

王小美红了红脸,说:“大妈,那你们只是停止练习了3天,为什么是5天没来呢?”

张大妈说:“啊,对,是这样,我们舞蹈队受到街道的邀请,去表演了,两天,两场。”

王小美点了点头,转头问老王头:“王大爷,您呢?”

“啊?我?哦,我啊……”老王头有些紧张,说,“我不用扫这里的,公园有专门的人打扫。我一般不到这里来的,偶尔才来坐坐。”

“那专门打扫公园的人,您认识吗?”

“认识啊。不过你别问了,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他们哪像我这样每天都打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很少来,一个月来个把次就不错了。”

“是啊是啊。”张大妈说,“凉亭那一块,都是我们自己打扫。有的时候,哟,你不知道,骚臭骚臭的,真没办法。”

王小美抬了抬手,打断了张大妈的絮叨,说:“那您先忙着,我们要去验尸了。”

现场勘查组的一行几人,头也不回地向警车走去。身后的张大妈小声地说:“哟,这漂亮姑娘是验死人的啊?幸亏没把我儿子介绍给她。”

坐在勘查车上,赵伟说:“师姐,您刚才问他们的意思,就是因为尸体现象和现场血迹形成时间不符吧?”

王小美赞许地笑了笑,说:“是啊。死者死亡应该五六天了,而血迹和鞋子今天才发现,有些异常。不过刚才张大妈已经解释了,她们都是好几天没来了,所以这个疑点解决了。”

大家都没说话。

王小美接着分析:“不过,还有些问题不能解释:第一,血迹时间一长,会变黑,而现场的血迹感觉还是很新鲜的,就像是昨天粘上去的一样?这和死者的死亡时间相差太大了。第二,刚才我看了尸体,没有发现尸体上有明显的创口啊。没有开放性损伤,哪来的大量出血呢?很奇怪。”

廉峰说:“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可能岸上的血迹和死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二是说不定死者身上没伤,而是凶手身上有伤呢?”

王小美说:“不会吧。我们刚才做了现场重建,血迹滴到池塘边就没了,所以应该是落水了。如果血迹是凶手的,那么凶手是怎么离开现场而不在离开路径上留下血迹呢?”

“难道是游泳离开的?”杨光说。

市公安局法医学尸体解剖室里,排风扇发出轰轰的声音。

尸体静静地躺在解剖台上。

“现在我们就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尸检吧。”王小美对两名实习生说,“尸体检验是我们法医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和廉峰一起进行尸检,你们俩负责记录。”

王小美一边尸检,一边说,方便两名不熟练的实习生进行尸检记录。

“死者上身着黑色文胸,无撕裂痕迹,搭扣完好。下身穿黑色短裤。”王小美说,“死者呈现高度腐败,巨人观状。”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王小美对尸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尸体检验,并没有发现死者身上有任何开放性创口。

“这就奇怪了。”王小美说,“第一,死者的衣着虽然不多,但是在衣着上并没有看见任何擦拭状或者滴落状的血迹。第二,死者的身上既然没有开放性创口,那么现场的血迹从哪里来的呢?”

廉峰皱了皱眉头:“说不定还真就是凶手受伤了,然后在岸边包扎后再离开现场的。”

解剖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悄悄地思考着,想找出一个解释来完美回答现在遇见的疑点。

“先不用想那么多吧。”王小美打破了解剖室内的沉寂,说,“还是先按流程进行尸检,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看能不能解释疑点。如果解释不了,就再复勘现场。大家不要着急,破案就是要抽丝剥茧,慢慢来。”

第5章 第五讲 尸检

对法医职业感兴趣的人,最好奇的应该就是法医的工作之一——尸体检验了吧,也正是因为这一项工作给法医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老秦曾经说过,法医既是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除了现场勘查需要体力支持以外,尸体检验也是需要体力支持的。在解剖台上,法医除了要对一百多斤的尸体进行全面解剖外,因为现在一线工作人少事多的问题,法医有的时候一天要在解剖台前工作数个小时,尤其是遇见多人死亡的案件,更是会严重超负荷运转。

无论现场有多血腥,尸体有多恶臭,手段有多残忍,法医必须克服恐惧、恶心、恻隐,客观公正地进行尸检工作。为了保证尸检工作快速、有效,保证物证收集完善,保证全面发现痕迹物证和现场分析依据,尸检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来进行。

所谓的尸检不仅包括尸体解剖检验,尸表检验和衣着检验也同样重要。只有结合几种检验的发现,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法医在到达现场后,在现场就会对尸体进行一个简要的检验,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显而易见的物证,也可以在初步检验尸体的时候,对照现场环境,对现场有个整体的印象。这项重要的工作叫作现场尸体检验。

下面,我们就衣着检验、尸表检验和尸体解剖检验等诸多方面注意事项介绍一下尸检工作。

1.衣着检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场发现的尸体都会穿有衣着。检查衣着服饰应按由静到动、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1)首先观察死者衣着外观:是否整齐,纽扣有无缺损,有无反穿、层次错穿等。

【案例】有一起案件,现场发现的女性死者衣着整齐,但是在对死者衣着检验的时候,发现死者的内裤穿反了。这是一个平时生活很讲究的女性,为何会反穿内裤?这就引起了法医的注意。破案后,果然证实了法医的推断。凶手在杀害死者后,对死者进行了性侵,并且为尸体重新穿上衣着,掩盖犯罪行为,但是在慌乱中,反穿了死者的内裤。

(2)检查衣着特征:注意衣服件数、式样、类型、颜色、质地、品牌等。对于死者衣着特征的检验,有很多重要意义。比如尸体已经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无法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那么根据死者的衣着情况,至少可以判断死者死亡时的季节,从而缩小侦查范围。从死者衣物的品牌、质地,可以判断死者的生活层次,从而在寻找尸源的时候有的放矢。

(3)衣物斑迹:附着物、呕吐物、血迹、精斑等。衣物上的斑迹,不仅可以给法医找到现场物证的机会,也可以让法医从斑迹流注的方向来判断斑迹在滴落到衣物上的时候,死者处于什么体位,这样对于现场重建工作有重要意义。

(4)衣物破损:对衣服的破损处进行观察,分析推测破损形成的原因和致伤物。尤其是在一些有工具型损伤的尸体上,法医对衣物破碎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人的皮肤是有弹性的,有利器刺入后,创口边缘的皮肤会有一定程度的压缩。如果在行凶过程中,利器在死者体内有转动等因素,就会导致无法通过创口形态准确判断致伤物形态。如对单刃、双刃、无刃刺器的推断。而衣服纤维的弹性较皮肤弹性小得多,所以从衣服上的破损口,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致伤工具形态。

(5)衣物及其装饰品特点:对于一些有特征的衣物以及衣物或尸体上的装饰品,可以作为寻找尸源的依据。

【案例】有一具女尸在河边被人发现,法医到达现场的时候,发现尸体已经呈现巨人观状态,不可能根据其面貌、体态来寻找尸源。但是女尸戴着的戒指上有着明确的品牌和编号,所以侦查人员通过这一线索,迅速找到戒指销售商的销售资料,从而锁定了尸源。尸源锁定后,侦查人员很轻松地摸排出与死者有着矛盾关系的犯罪嫌疑人,从而迅速破案。

2.尸表检验

法医在除去尸体的全部衣物后,会按照一个既定方法对尸体进行全面的尸表检验。尸表检验主要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检验。这是一个概述性的检验,法医主要是通过对尸体的初步印象来决定检验结果的。主要包括死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种族、身高、发长、发育状况、有无畸形、残缺、有无明显特殊的个人特征(如文身、痣等)、有无明显的病理特征(如疤痕等)。这项工作不仅要看尸体的正面、侧面,还要看尸体的背后。在解剖台上翻动尸体是很需要体力的,这也是我之前说法医也是体力劳动者的原因之一。这项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死者与其他人不同的特征,从而最快锁定尸源。在观察完一般情况后,还要观察尸体的诸项尸体现象。

(2)损伤检验。几乎所有的机械性损伤,都是可以在尸表上发现痕迹的。比如按压住死者双手腕导致的约束性损伤,都会在尸体皮肤上出现淡淡的黑色痕迹,这是皮下出血在皮肤上映现出来的痕迹。但是,损伤究竟有多严重,能不能致死,这是需要解剖检验才能确定的。法医在对尸体的损伤进行检验的时候,要详细记录损伤所在的部位,损伤的特征形态,并且尽可能地推断致伤物形态。如果损伤较多,法医则会沿着从上至下、从中央到四周的顺序,逐个记录损伤。当然,损伤检验的同时,也需要对照死者的衣着进行记录。如果皮肤上的创口和衣服上的创口出现偏差,则要分析原因。

【案例】一名男性胸口中了一刀导致死亡,但是他所穿着的T恤衫上没有发现对应的创口,分析认为死者在中刀的时候,并没有穿上衣。说明凶手在杀人后,还帮尸体穿上了上衣。这可能是凶手的一种羞涩、愧疚或者伪装行为。

(3)体表各部位逐项检验。法医要遵循一个固定的规律,对尸体各个部位的体表进行尸表检验。这个规律是:头部—颈项部—胸腹部—腰背部—会阴部和肛门—四肢。每一处部位,都有检验的注意事项和重点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注意。

3.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尸体检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做好尸体解剖工作,对提高法医学鉴定水平、保证检案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尸体解剖务求全面、系统,如果只是对某个部位进行局部解剖,势必造成漏检、误诊,从而导致冤假错案。所以,尸体解剖工作一旦开始,法医就必须对尸体的颅腔、胸腔、腹腔、盆腔和脊髓腔进行全面的解剖。很多读者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被刀刺中了心脏死亡,为啥还要开颅、开腹呢?老秦说个案例吧。老秦曾写过一个案子,一个小男孩被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杀死,是按在水塘里溺死的。那么,是不是法医只需要解剖死者的胸腹腔,确定其有水性肺气肿、胃内有溺液,就可以了呢?其实不然,法医在解剖死者的头部后,发现死者头颅内有巨大的肿瘤。这样的肿瘤可以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这也是一个父亲杀死自己孩子的原因——不愿意看见孩子痛苦地生存下去。而且这个肿瘤不断增大,势必导致患者死亡,以现在的医疗手段,几乎没有办法挽救他的生命。正是因为法医的这个发现,为这位父亲减轻了罪责。

法医学尸体解剖,有很多术式。经常看美剧的同学,可能看到法医在尸体的胸腹表面划一个“Y”形的切口,这种术式叫作Y字形切口。而我国的法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切法,即是从颈部一直划开到耻骨联合,打开胸腹腔。切开皮肤后,法医会逐步分离皮下组织、肌肉以及骨骼,暴露出胸腹腔的器官,从而检验是否存在损伤或者异常。

不论国内国外,对于头部的解剖方法都是一致的。首先以双侧耳后和顶部正中三点连线,切开头皮。然后沿着切口,分别向前、向后剥离头皮。因为头皮下方和颅骨之间有一层“帽状腱膜”,这层腱膜是疏松组织,保持头皮和颅骨的相对活动度。同学们按住头皮可以在颅骨上滑动,就是因为有了这层组织。头皮和颅骨可以轻松分离,也就是利用了这层疏松组织。头皮和颅骨分离后,颅骨就暴露了。法医会用开颅锯锯开颅骨,将“天灵盖”取下。这样,就会暴露出大脑外面的一层硬脑膜了,剪开硬脑膜,就可以取下大脑进行检验观察。

一般情况下,法医都会最后检验背部。而在检验颈、胸、腹、颅时,会有一个固定的顺序。最常见的是先检验腹腔、盆腔,再检验颈部,然后是胸腔,最后开颅。当死者疑似颈部受伤导致机械性窒息(见第八讲 机械性窒息)时,法医会先检验腹腔、盆腔,再检验胸腔和颅腔,这个时候,尸体内的血液几乎已经被放干净了,最后检验颈部的时候,不会因为颈部错综复杂的血管破裂而导致软组织污染,看不清损伤。

除了衣着、尸表和解剖检验,法医有的时候还会选择性地开展“法医组织病理学”检验。在本书中,老秦会详细地介绍这种手段。

第三章 疑点重重

◎刑侦实录

————————————————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上的课时最多、考试最严格、教学最有意思的课程是哪门学科呢?”王小美在解剖台一端的水龙头上仔细地清洗着她的手套。

尸体的表皮仍在不断脱落,王小美每次接触尸体,都会有表皮粘在她的手套上。廉峰则在一旁帮助丁全民,把尸体已经脱落的手部皮肤重新组合起来,为的是在一张指纹卡上,把尸体的十指指纹捺印下来。

“法医病理学。”杨光一边回答,一边好奇地看着丁全民把尸体脱落的手皮像戴手套一样戴在手指上,在指纹卡上捺印。

“对。”王小美说,“法医工作的基础是法医病理学,但是法医工作的灵魂却是现场分析。如果只会法医病理学,而不会现场分析,那么就是解剖工,而不是法医。如果只会现场分析,对于法医病理学却不精通,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纸上谈兵,破不了案的。”

王小美的一段话,给法医病理学这一门学科赋予了厚重的意义。

杨光和赵伟一脸崇拜地点了点头。

“那么,你们告诉我,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是什么?”王小美一边用解剖刀划开尸体的胸腹部皮肤,一边问。

随着胸腹腔内脏器的暴露,一股恶臭冲过排风扇形成的空气屏障,再次刺激着在场所有人的嗅觉。赵伟又有些不适,摘掉口罩往后退了两步,做好随时冲出解剖室呕吐的准备。杨光则露出一丝嘲笑的表情。

王小美熟练地分离死者的胸部皮肤,手术刀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腱膜层中游走。廉峰和王小美一起配合着,很快把尸体的胸腹腔打开了。王小美的手术刀游刃有余,切开了死者的肋软骨和胸锁关节,拿下了胸骨。墨绿色的胸腔脏器伴随着胸腔里的腐败液体,晃了两下。

“死亡,研究死亡的。”赵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