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后, 喜子回信了,苏醒把信送到了陈家村。

李桂花从玉珍妈那儿确定了地址, 和陈贵一起将儿子军军送上了火车。

苏醒最近没啥事,除了摘棉花就是做饭带娃陪老婆,挺悠闲的。

十月初,苏醒和苏昌盛共同的好朋友李光礼家双喜临门, 二胎生了个儿子,又乔迁新居。苏醒和苏昌盛自然是要过去喝喜酒的。

李光礼这几年做小生意也挣了不少钱, 今年还贩棉花卖,听说又挣了几笔!

有钱了,又逢双喜临门,这酒席办得挺讲究。

吃饱了喝足了, 大家就聚在那儿聊天。

李光礼有点喝高了,那张脸红得不像样, 但脑子还挺清醒的。

“醒大个、昌盛, 你们知道不, 国家地质队在黎家村的那鸟都不下蛋的大沿山勘测到了铜矿,据说大沿山那矿石含铜量极高, 特别好开采,还说开采五十年都开采不完, 地底下全是!国家打算开采,不过这么大的铜矿属国家所有,当地政府只能帮帮忙。”

苏醒和苏昌盛听傻眼了,黎家村不就是苏家河八队北面那个村吗, 当年红梅怀孕被计生站的人追时,她往北面跑差点跑黎家村去了,后面想想还是去了桃林,才得以逃脱。

苏醒有些不相信,说:“我咋没听说呢,你是不是搞错了?”

苏昌盛也一点风声没听到,“光礼,大沿山周围地势高低不平,不是大高坡就是深沟壑,草都长得少,是个荒芜之地,平时很少人去,开采了铜怎么运出去呀,意想天开吧。”

李光礼拍拍桌子,“你们真是没见过世面,你以为开拖拉机运铜呢?国家要修大公路,从黎家村直通市里,到时候大沿山那一大片地方全要开发,修路与采矿同时进行!”

李光礼前些天去黎家村收棉花,正好碰到一群穿着工作服的人在大沿山下摊着地图讨论。李光礼好奇,递上烟跟他们聊聊,没想到打听出这么个大新闻。

苏醒只是听听没在意,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建大沿山铜矿真有了大动作!

各村各队都张贴着招工信息,公路队要招上千人!铜矿要建采矿场、炼铜厂以及各种基础设施,也要好几百人!

招的都是苦力,技术人员由国家分配过来。

至于后续的采矿工人招工信息还没出来,因为要建好采矿场才开始采矿嘛,不过听说当铜矿的工人和以前那个北洼小煤矿工人可不一样。

这个铜矿是国家极为重视的,要打造成一级铜矿基地,所以招的工人不是临时的,而是国家正式工人。

工资高、福利好,老了还有退休工资,就是老百姓眼里的铁饭碗,但这都只是传言。

一时间,整个桥镇的人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好像自己也能跟着铜矿发大财一样。

红梅和苏醒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觉得铜矿对苏家河影响不大,就是修了公路后以后交通更方便了。

庆子有些耐不住性子,来找他大哥。

“大哥,你说我是明年种树苗还是现在就去报名当建采矿场的工人或修路工人?听说如果现在去干了,以后就有可能被铜矿优先选上当长期的采矿工人,那可是铁饭碗啊!”

苏醒也拿不定主意,就问红梅。

红梅觉得当工人也没多好,这个铁饭碗如果真的能随铜矿端个五十年都不止,那庆子就是一辈子的工人了。

但红梅也怕他种树苗不挣钱,就说:“基础设施没建好,也不知啥时候开始采矿。要不你明年先试种树苗,不行的话再想办法当工人吧,就不知到时候是否来得及。”

苏醒也让庆子和腊梅好好商量,这关乎一辈子前途的事,要他们夫妻自己拿主意才好。

庆子和腊梅商量了一晚上,决定还是明年先试种树苗再说,因为当工人每天上下班没有自己干自由。

腊梅嫁过来大半年了没怀孕,她担心像大姐那样到时候还得求医,那得庆子陪着才好。

福子和桂芝几乎没怎么商量,因为桂芝催他赶紧报名去建采矿场,福子会盖房,到时候还要建生活区,要盖很多很多房子。福子这一去,估计几年不愁没活了。

短短一个月内,各个村队几乎有一半男丁报名了,家里田地打算交给女人种,实在种不了以后可以包出去。

令苏醒不解的是,在这之前谁都把田地当金疙瘩搂着,为抢个田梗都能打得头破血流。怎么现在为了当个工人,全都豁出去了?

建采矿场这支队伍效率最高,可能是想早点采矿吧,福子报名两天后就开始干活了。

这个月大家都忙着报名呢,他和最早一批报名的人却已经领上一个月工钱了。

福子属于有技术的,第一个月就领了三百二。没有技术的只有他的一半,一百六。

听说以后如果能成为采矿工人,工资都有三百多呢,大家干得特别卖力。

红梅这些天有些不安,跟苏醒说:“照这样下去,明年做罐头咱还找得到人吗?”

“能吧,他们累死累活一个月只有一百六也不算高。”

“问题是他们不为眼前的工钱,都奔着以后能当采矿工人呢,工资至少三百多。而且人家是长期的是铁饭碗,咱们这活只干一个多月。”

“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总会有办法的,不就是去了一半男丁吗,咱们主要请女工。”

其实苏醒说这话也没底气,因为男丁不在家干,女眷就得忙种田,请女工自然也难了。就像二婶家,两个儿子都修路去了,明年玉芬和晚霞怕是分身乏术。

难得他和红梅都是心宽的人,担忧了几天就没再揪着这事发愁了,该摘棉花摘棉花,该吃饭就吃饭。

肖燕最近也躁动不安,因为得知福子一个月领了三百二,不用出远门就和喜子挣得差不多。

当二嫂桂芝从她面前走过时,她感觉桂芝脸上有得意之色,腰杆似乎也更直了。

桂芝心里明白,之前肖燕就因为喜子能挣,而且喜子还对她和她娘家人都好,所以肖燕在这个二嫂头上总有一种优越感。

现在福子白天去大沿山,傍晚六点就回来了,多少能照顾一点家里,桂芝就觉得肖燕那种优越感无形消失了,她心里自然高兴。

一天傍晚,福子干活回来,路上撞见摘棉花回家的他大哥。

“哥,我最近发现一个大商机!”福子神神秘秘地说。

苏醒可不相信福子能发现什么商机,故意笑道:“让我去你那儿卖冰棒?”

“我跟你说真的,你咋还抬杠呢。我那儿每天有三百多人同时干活,中午全都是吃自己带的干粮。要是有人中午去那儿卖饭菜,准挣钱!”

苏醒觉得福子这话还真有点靠谱,忙说:“你让桂芝去卖啊,我这大厨水准去卖路边餐,糟蹋了我手艺。”

“桂芝哪有空,摘棉花又养猪,这几天还忙着给猪配种,也不知配没配上,她烦着呢。你跟嫂子多闲啊,就那么一点棉花十天八天的才摘一回,真躲家里吃喝玩乐呀。”

“哟,最喜欢吃喝玩乐的人开始教训大哥了?你不是不喜欢桂芝养猪么,她要是卖餐能挣大钱或许就不给猪配种了。桂芝实在不愿去卖餐的话,我倒是可以和你嫂子试试。”

福子觉得他哥这话有道理,兴冲冲地跑回家跟桂芝说这事。

桂芝对挣钱的事永远感兴趣,这几天给猪配种没配上,她急得不行。后来又想到家里猪栏不够用,又没地方加盖猪栏,搞得她心烦意乱的。

听福子这么一说,她第二天一早就忙乎乎地去菜地择菜。

她上午在家炒了一大盆青菜和一大盆辣椒,再煮了几十个蛋和一大锅米饭。十一点半,她挑着担子出门了。

一只箩筐里撂放着两大盆菜,另一只箩筐里放着煮鸡蛋和米饭以及吃饭的碗筷。

从家到大沿山最近便的路只有山路,因为大沿山那边既荒凉又崎岖难走,根本没有能骑自行车的路,她得挑着去。

她力气大,挑着担走路也快,三十五分钟赶到了。

那些干活的男人们累坏了,刚收工蹲着啃干粮,见桂芝挑来热乎乎的饭菜,这些人一下拥了过来,吓得福子赶紧跑过来给老婆护驾。

桂芝只准备三十份的,因为卖得也便宜,两小份菜加一个鸡蛋一碗饭只要七毛钱,都不够大家抢的。

其实七毛钱也有的挣,菜和蛋、米饭的成本也就两毛多钱,加上柴火油盐的算三毛吧,也是挣个四毛钱。

卖了三十份,桂芝高兴地揣着二十一块钱挑着担回家了。

一回家她就找腊梅,让腊梅明天也去卖,一天能挣十二块钱呢。桂芝特别兴奋,还让腊梅去告诉她大姐红梅。

因为想吃热乎饭菜的人有三百多,桂芝那一副担子只能装得下三四十份,所以她想让腊梅和红梅也挣点。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好歹红梅腊梅是她妯娌,至于肖燕,她直接无视。

红梅觉得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干着玩呗。孩子可以跟着苏醒,不管是在家玩还是去棉花田,有苏醒带着她很放心。

腊梅平时就很少下地,也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她喜欢做饭,晚上她还过来找桂芝学经验。第二天中午,她们妯娌仨一人挑副满满的担子到大沿山了。

鉴于昨天中午那抢饭菜吃的热闹场面,今天她们仨每人准备了四十份饭菜,再多就装不下了。

妯娌仨放下担子往那路边一站,还真是一道风景。

第一百二十章

三百多人要吃饭, 她们妯娌仨只能解决一百二十个人的饭菜,仍然是抢成热火朝天的场面。

红梅做的是呛炒空心菜和韭菜炒鸡蛋, 没有做煮鸡蛋,腊梅做的是辣椒炒豆角和包菜,另外还有煮鸡蛋,桂芝今天做的餐和昨天的一模一样。

她们三个做的餐不一样, 干活的男人们说以后轮换着来,今天买这个人的, 明天买另一个人的,每天都能吃上不一样的,这比在家吃的还滋润呢。

七毛钱一顿饭在他们看来不算很便宜,因为一般人一个月只能挣一百六, 每天合五块多钱,像福子那样能领三百二工钱的毕竟在少数, 只有二十多个人。

但人活着不就是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菜么, 三百多人里至少有两百人不愿啃干粮的。

妯娌仨每人揣着二十八块钱回家了, 想到半天就能挣十六块钱她们心里有点暗喜。因为在那儿卖苦力的人每天只合五块多钱,她们卖餐的却能挣上十六!

她们在回家的路上说说笑笑, 还说要是每天都能挣这么多,这不是要发财了么!

中午挑着担回来后, 红梅跟苏醒说,桂芝和腊梅都发愁菜和鸡蛋不够做的,因为家里菜地就那么点,过不了多久就会没菜可做了, 看来过几天她们要一起去镇上买几担子菜和鸡蛋。

红梅想了想又说:“要不我们就在自己村里各家各户去买菜和鸡蛋吧,这样方便,去镇上太麻烦。”

苏醒过来给红梅揉揉肩膀,说:“我觉得你们压根用不着买菜和鸡蛋。“

红梅一愣,”为啥?“

苏醒坏笑着说:“你知道为啥我不做餐去卖而是让你和腊梅跟着桂芝一起去吗?”

“因为我们妯娌有伴啊,你一个大男人不好意思呗。”红梅想当然地说。

苏醒摇头,“才不是呢!因为我知道你们这餐卖不了几天。你想啊,离大沿山最近的是黎家村一队和二队,咱们这儿只能排得上第三。你们去卖餐挣了钱,黎家村一队和二队的那些女人能干看着?”

红梅惊愕,“还真是,说不定过几天卖餐的人就多了,我们三个估计以后就挣不上这么多了。”

虽然想到了这一点,晚上红梅仍去几户邻居家买了几十个鸡蛋,至于蔬菜暂时是不缺的。

次日中午,她们妯娌仨再去卖的时候,发现那里已经有四个女人在卖了。因为只能挑着担去,没法拉板车,也没法推自行车,每人只能挑一担,她们妯娌仨这回挑来的四十份还是卖完了。

再过一天,她们再去卖的时候,卖餐的总共有十个了!

因为供餐有的剩,买餐的人自然会挑选,有的人不但供两份小菜和一个鸡蛋,另外还往菜里加了一些肉。

她们妯娌仨每人剩了十几份回来,红梅说她不愿再去了,因为现在卖得少不说,还得往菜里加肉,利润也低很多。

桂芝和腊梅也挺失望,才挣三天的钱,眼看着就干不下去了。毕竟黎家村一队和二队离得更近一些,她们为了抢生意还舍得加肉。

第四天中午,桂芝和腊梅没去卖餐,但出于好奇她们去大沿山那边瞧瞧,发现有十二个人在卖,好多人都剩不少只能挑回去。

回来后,桂芝叹气,“我还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就发财了呢,没想到转眼就干不下去了。福子还说是大商机,商机个屁!”

晚上福子回来,见桂芝失望,说:“你也往菜里加肉呀,再把菜炒好吃点,还是能做一段时间的,一天二十来份应该能卖掉。”

“屁,就我这手艺,跟十几个人竞争,估计能卖出三五份就不错了。算了,不倒腾了,我这手艺不是卖餐的料,让哥去还差不多,他可是大厨的手艺。”

“他才不干呢,卖餐的全是女人,他做的再好吃,估计人家也是去女的那儿买,干活的全是男人嘛。”福子笑着说。

桂芝斜瞅着他,“你去哪个女人那里买呀?”

福子瞬间蔫菜,“之前我不是一直吃你做的么,要是哥愿意去卖我就吃他做的呗。你们都懒得做,那我肯定是谁做的好吃就买谁的,你真是够累的,连这个也管?”

桂芝起身,“我还真没这个闲功夫管,我得煮猪食去,看来明天我还得给母猪配种。”

福子也叹气,他真不喜欢桂芝养猪,可卖餐卖不下去,他也没办法。

过了几天,苏醒从镇上看到了一张宣传图,是新修大公路的路线图,这条双车道的柏油公路会从苏家河前面通过。

也就是说,以后门前的土路会变成双车道的柏油路了,大货车想开进来太方便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土路上颠簸,很多司机都不爱来这儿。

苏醒回来兴冲冲地说:“红梅,以后这交通越来越方便了,货车出入畅通无阻,估计班车也多了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就两趟班车从门前过,以后想出个门肯定方便多了。”

红梅没啥感觉,“这门前的土路也没耽误咱家卖桃和罐头呀,变化不大吧,就是以后骑车不怕有泥水了。”

“都说要致富得修路,你看吧,将来咱们桥镇变化肯定大。”

红梅在那儿看电视新闻,见乐乐在那儿给妞妞讲故事,得意地说:“瞧你儿子,把我的活儿给抢去了,说以后他给妞妞讲故事,懂事得过分了哈。”

乐乐在那儿讲着故事还手舞足蹈地做着动作,一会儿学兔子跑一会儿学乌龟爬,看来是在讲乌龟赛跑的故事。

苏醒笑道:“他这不是懂事,而是乐在其中嘛。”

红梅又指着电视说:“你看,最近很多农村搞小作坊,有做鸡毛掸子的,有做香油的,也有烧酒的。我就在想啊,咱家能不能也搞这么个小作坊,长期有活干,一年到头只有夏天那么五十来天的活,以后还真是不好找人。长期干的话,咱挣的也多嘛。”

其实苏醒心里也想过,短期的还真很难做长久,可到底做什么呢,他一筹莫展。

“你想到什么了?”苏醒忙问。

红梅摇头,“人家做鸡毛掸子是因为有人养鸡,咱桃林旁边倒是有人养鸡,但人家是出售活鸡,有稳定的销路,咱们不可能拔人家鸡毛吧?至于做香油或烧酒,也不太现实,咱这儿都没人种芝麻没法做香油,烧酒更不可能,现在家家户户想多种点棉花,只留一点儿田种稻谷够一家人吃和交公粮就行,没有多的可卖。”

苏醒点头,“也是,咱不能模仿人家,得自己想个新的路子。你也别急,咱慢慢想,或许到明年就能想出个好路子了。”

他们俩正说着话呢,桂芝牵着大毛二毛过来了。

“嫂子,你听说了没,村小的校长说,明年开春村小会开学前班,咱村里好多人都想把孩子送去。”

红梅把乐乐的玩具递给大毛二毛玩,再给桂芝端了把椅子,说:“我也听说了,但咱们孩子太小了,学前班不得六岁才能上么,因为七岁才能上小学呀。”

“村小校长说了,满了四岁就能上!只不过读一年级之前得多读几年的学前班了。我在想,要不开春后就送孩子去,到时候找找学校,让他们六岁就读一年级得了。”

学前班是另收费的,村小这样做也是模样别的学校,这样既可以方便老百姓又可以创点收。别的学校九月份就这么做了,所以苏家河的村小就打算年后开学前班。

桂芝寻思着两个孩子马上就四周岁了,去上学前班既能学到知识,又不用大人费劲看着,两全其美。

红梅有些犹豫,看着苏醒。

苏醒是不打算让孩子去的,“孩子太小,上学前班估计也学到什么东西,一天坐那么久上课,我怕乐乐坚持不住。桂芝,大毛二毛在家玩也不怎么需要人带着,你还是别送他们去了,让他们在家玩吧。”

桂芝有点惊讶,她以为红梅和苏醒肯定是特别愿意送孩子去的。

“嫂子,你和哥想法一样?”

红梅想了想,点头说:“我们俩不忙,自己带着孩子就行,年纪这么小去学校我真有点不放心。要是有幼儿园就好了,老师把吃喝拉撒全管了,村小可不一样,老师只负责上课的。”

“那有什么不放心的,学校有老师管着,中午咱送饭到学校吃呗,反正路也不远,孩子还能读书写字,多好啊。”

桂芝在这里没得到认同感,有些失望,再坐了会儿就回去了。

她和福子想法一样,送孩子去学校是最好不过了,既有人管着又能学东西,在学校还安全。学费又不高,一到五年级是二十二块,学前班是五十块。

一个学期才五十块,谁都能付得起。村小在六队,离家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也近便。如果怕孩子小走在路上不安全,大人可以接送嘛。

桂芝走后,红梅又有点犹豫了,推推苏醒说:“等明年开春你去村小打听打听,看哪个老师教学前班,要真是个负责的老师,咱把乐乐也送去吧。”

“再负责的老师也只是上课教教孩子,他们又不是幼儿园的老师,还能带孩子呀?乐乐还太小了。”

红梅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说:“你可能不懂桂芝的心思,要是大毛二毛上个两年半学前班,学校也不好意思再让孩子接着上了,肯定同意他们上一年级,最近年龄卡得又不严。早上一年多好啊,咱家乐乐可不要满七周岁再上一年级,因为他是腊月生的,到时候就七岁半了。”

苏醒这一听,觉得也有道理。要是同岁的孩子都上二年级去了,乐乐才上一年级,他心里也会不高兴的。

“这样吧,明年九月份再让乐乐去。大毛二毛上两年半的学前班,咱乐乐上两年学前班,这也差不到哪里去,反正学校卡得不严,实在不行咱给学校送些礼呗。”

红梅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叫苏醒去菜地择菜做晚饭,她要去烧水给两个孩子洗澡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来了!

谢谢你们哦,么么哒~

读者“”,灌溉营养液+52018-02-10 09:48:48

读者“冯素夕”,灌溉营养液+12018-02-10 0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