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这会儿正说的起劲,冷不防的被周氏这一顿的笑骂。

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注意到是周氏,她带着她的女儿王欣宁,边上还有一个妇人和三个颇为清秀的姑娘,眼生的很。

此时周氏正带着刘氏,王欣宁,阿靛,阿黛。聂小倩几个给公主和李夫人等人见礼。

行动举动,端庄自然,没一丝毫的不自在。

罗氏这时很是纳闷了,本以为不会来的人,居然来了,这已经出乎她的预料了。再看这作派,跟过去端是不一样啊。

周氏今天转性了?罗氏想着,她对周氏其实是比较了解了。

这要从她的夫婿宋大夫说起。

罗氏夫婿宋大民当年也是师从王老大夫的,跟王和有师兄弟的名分。

只是当年,宋大民认为王和的爹王老大夫藏私。还刁难他,因此愤而叛师转投到百草堂罗大夫的名下,后来娶了罗大夫的女儿罗氏,继承了百草堂。

而因着这些之故,罗氏跟周氏也是很不对付的,私下里夹枪带棒的话向来不少。

而周氏对罗氏也一向不假辞色的,可以说,周氏和罗氏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

可刚才周氏那些话是怎么回事?虽说那话语是一幅问罪的口吻,但明显着是有些打趣的意味在里面,反倒向两个关系较好的人在互相拆台笑骂一样,这跟周氏的性子可不附。

罗氏心里嘀咕之余,也在想着回话。

这才发现,周氏这话,她很不好回。

若是反驳挖坑之说,那不免要说到当日那些关于王靛的闲言上去了。

可王靛的那些闲言本就是流言,今天在坐的有着公主,李夫人,阮夫人等人,这种流言若是摆上了台面,那反倒是她的不是了。

所以脑子里转了一下,罗氏发现,这时候,她解释不清,只得顺着周氏的话然后开玩笑的反驳,只是如此一来,周氏赏雪会出的丑也就有了顺理成章的解释。

是被坑了才出丑的,如此,最大了消除了赏雪会那天的不利影响。

想到这个结果,罗氏不甘啊,这不白白的给周氏抬了轿子了嘛。

罗氏又哪里晓得,这样的说话方式在上层的夫人之间是比较少见的,毕竟,上层的夫人之间,讲究的是含而不露,润物丝无声那种。

但是,刘氏平日交往的都是下层的贫苦百姓,贫苦百姓这间却喜欢当面鼓对面锣的,这样的笑骂方式实在是太常见了。

这就是之前所谓的俗对雅,果然立竿见影。

这时,罗氏不甘也没法子,只得顺着周氏的说话:“谁挖坑了?你嘴馋想吃灵隐寺的金丝云糕就直说,别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就是金丝云糕吗?我还请得起。”

“好,这可是你说的,折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正好,好东西也要同大家一起分享才有味道,趁着今儿个这个好日子,罗娘子不如就请大家尝尝吧。”周氏这是打蛇随棍上啊。

罗氏郁闷的差点要撞墙,灵隐寺的金丝云糕并不便宜啊,今天在这里的妇人可不少,虽说不需要个个请到吧,一些人有份量的总是不能少的,如此,真是要大吐血一笔了。

而更让罗氏吐血的是,她出了钱,人情却被周氏得了去了,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只是这时,说不请她也说不出口,只得叫来沙弥,定了十几笼金丝云糕,算是又为灵隐寺的香油钱添砖加瓦了。

而周氏跟罗氏这一对手戏,边上的妇人自看在眼里,士别三日,真当刮目相看啊。这周氏还真有些不一样了,今儿个这一出玩的漂亮。

周氏不管这些,从众人的表情中也看得出,赏雪会那点影响基本上烟消云散了。

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侧过脸跟刘氏相视一笑。

这时有几个妇人便注意到刘氏等人。因着面生,都问是哪家娘子?

“这是我家二弟妹,现在同文书院王训导的娘子。”周氏说着,又介绍了聂小倩,王靛,和阿黛三人。

而王继善在钱塘其实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读书三十年,差点把命送掉,一朝打更,直上青云。

虽然最后一句实在夸张了点,但能得中院试案首。并被县太爷举为茂才,从而进入同文书院做训导,这对普通的下层百姓来说,说直上青云也不为过的。

当然,也有几个妇人因着流言的缘故。悄悄的打量着王靛。

只是王靛却是几人中,样貌可以跟聂小倩并驾齐驱的,再加上这段时间,她也照着胡婆婆留下那本格言下了狠功夫的。

虽然此时不说话,但一举一动之间,大方得体,再加上她性子里本就有着天真和娇憨。

一时间。反而在众人眼里留下不错的印象。

而流言这东西,信不信是随心的,心若有了好感,流言这东西也就一笑置之了。

这样的情形,阿黛几人自是心中欢喜,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别人的评价。

而是。好象打赢了一场战一样,总是欢喜的。

此时,倒有几个夫人唤着刘氏说话,而李夫人自叫了罗氏,周氏。还有其它几家妇人,又邀了公主,一起商量城外施灾求济的事情。

而阿黛等人,自是坐在一边的石凳上,品着佛茶,赏梅赏雪赏风景。

有了之前大伯娘跟罗氏那一场对手戏,今天的目地基本达到,阿黛觉得到不需要再节外生枝的,安静的赏梅景正好。

这时,隔着几株梅树,断断续续的传来一阵说话声。

“妙手回春,打一历史人物。”竟是巧姐的说话声。

陆陆续续的有人回答。

“都不对。”巧姐回着。

“那是什么,别是你自己都不知道。”有人反驳道。

“我怎么不知道了,霍去病嘛。”是巧姐有些得意的声音。

“那我问你一个,凿壁偷光,打一历史人名。”另一个女声道。

“哈,这个我阮姐姐早就跟我说过了,是诸葛亮孔明嘛。”巧姐的声音更得意了。

“婶子,这是你家巧姐啊,一段时间不见,巧姐这皮肤白多了,嗯,性子也温和多了,便是连这学问都长了。”又传来妇人的说话声。

“哎,这丫头是瞎鼓捣,还不都是阮小姐的功劳。”回话的正是安方氏,这话语中自有一股子得意。

“哈哈,反正是一家人。”先前那妇人声又道。

“这话可不能说,没的事啊,也就修之得阮先生看重罢了。”安方氏道,前面说没的事,但后面一句,却又让人听来意味深长。

“这一看重,不就是女婿了,王家那丫头没福气,也是,那样的人品可配不上你家修之。”先前的妇人声道。

“这话不是这么说的,也是两个孩了没缘份罢了,阿靛那丫头还是不错的。”安方氏反驳的道。虽然之前,她对王靛有着各种看法,但等得退亲事件后,王靛招惹了无数闲话,毕竟是自小看着长大的丫头,倒是有些于心不忍了,这时,使不得辩解一句。

第五十一章 月夜

安方氏的话倒是让阿黛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两家关系来往了多年,安方氏这么说总还算有点人情味。

而一边王靛却是若有所思。

“二姐…”阿黛怕自家二姐多想。

“我知道,我主要是在想,站在旁观的角度,能看人更清一些。”王靛眯着眼。

以前或许是心里对安婶子有意见,又或许是本来对那门亲事就有些抗拒,那时看安家人是怎么都不顺眼,只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委屈。

如今,经过在几个月的心理磨练,发现其实以前,她自己也是有许多的问题的。

阿黛这边听到二姐说的话,那眼睛也弯弯的笑了。

二姐能这么想就好了,这段时间以来,她能看得出来,自流言起,二姐一直有些压抑,虽然有时还极力的表现着以前的娇气,其实却是有些不想让家人为她担心。

而娘亲怕也正是发现这个,所以这一回,才一定要来参加这劳子的赏梅会。

有些事情,逃避不是办法,只有迎难而上,解决它。

“走,阮姐姐在那边画画,我们去看看。”这时,又听得巧姐道。

立时的便有几个女声应和着。

阮秀也来了?对了,刚才还看到阮夫人了。

阿黛想着前段时间入梦时在那驿站里看到了阮家一行人,是正准备进京的,而如今出现在这里,嗯,怕应该是因为雪大阻了路,阮家又回来了。

阿黛猜想着。

“阿靛…阿黛…”这时,阿黛便听得巧姐有些迟疑的招呼声。

经过上回的退亲之事,安王两家就没什么往来了。

过节时,安修之到是来地这几趟王家。只是刘氏都没让他进门,大意是家里都是女儿家,安修之进门不方便,而实则王家自有自己的傲气。既然退了亲了,就没必要再往来,否则,徒惹闲话罢了。

而此时,从巧姐的招呼中也能听出,两家关系已经生疏太多了。

王靛和王黛也只是冲着巧姐点点头。

“巧姐,那就是跟你大哥退亲的王家女啊?”连上有人小声的问。

巧姐到底年纪小,这会儿又当着王靛王黛的面,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没好气的道:“哎呀。快点啦,阮姐姐开始画了,我们快去看。”说着,便一转身,朝着不远处的石桌一溜小跑了。

几个女孩要么跟巧姐差不多年纪。要么就是比巧姐还小的,之前的问话也是好奇,倒也没有什么恶意的,因此,这会儿便也嘻嘻一笑,追着巧姐上前。

不远处的两株老梅树下,阮秀一身粉红裳裙。表面还套着一件深梅红的短比甲,比甲的襟边绣着云纹,脸上微笑,颊边带着一点嫣红,看着整个人就跟一朵梅花似的,俏丽非凡。

此时。她正要画着一幅梅花图,枝干苍虬,更显得寒梅傲立。

“真是好画。”边上一黄裳女子边看边点着头。

“如今,别说钱塘,便是在京城里。谁不知阮家四姑娘诗画双绝,前不久,恭王妃生辰,阮姐姐送了一副嫦娥拜月图,不但恭王妃赞赏,便是见过的也没有一个不赞赏的。”说话的是宋可儿,就是罗氏的女儿。

而那黄裳女子正是县太爷李致正的千金李晴岚。

“你怎么知道恭王妃赞赏?你去过京城吗?京城好玩吗?”这时,巧姐一帮人正好过去,里面一个七八岁的女娃儿听着宋可儿话,不由的好奇的问。

七八岁的女孩子自不懂得拆台的意思,她问这话纯粹就是一股子对京城的向往。

只是宋可儿却是一脸涨的通红了,她自然没去过京城,之所以说这些,全然是听阮秀的丫头桑红说的。

但女娃子的话却是让宋可儿有些难堪了,下不来台了。

“都是以讹传讹,还不是我那丫头桑红乱嚼舌根,她总认为我便是画个纸片都是最好的,因此,免不了太过宣扬了,其实不过是一幅祝福的画罢了,好不好是其次,最主要就是一翻心意而已。”阮秀这时放下笔,站起身来微笑的道。

如此,连消带打的,既解了宋可儿的围,又表现了谦逊的气度。

另一边公主,李夫人等人听了都不由的点头,阮家这一代的姑娘,倒算是这位阮秀最为出彩了。

而周围的一些夫人自也一个个恭喜阮夫人生了个好女儿。

阮夫人看着阮秀,也是一脸高兴。

而这边的热闹,阿黛几人却没太在意。

四人聚在一起,自有自的乐趣,聂小倩本就是才女,又做了几年的鬼,奇闻轶事知道不少,一一说来,几人都听得十分的有趣,阿黛和王靛也捡着一些打渔的乐趣说,而王欣宁说一些医道奇闻的,也让人耳目一新。

又或者借着沙弥送来的笔和纸,玩起了抽签的游戏。四人自得其乐。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欣宁,我早听说你们过来了,却一直没瞧见人,原来躲在这里啊。”这时,宋可儿带着几个人过来了,看着王欣宁却是一脸微笑道,只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有些王欣宁躲在这里见不得人的意思。

“我哪里躲了,可是一直光明正大的坐在这里,只是你的眼睛看的太高太远了,这低处近处反而看不见了。”王欣宁虽然表面是一幅大家闺秀的样子,但她只是一向低调,实则却也是嘴皮如刀的,这话是说宋可儿狗眼看人了。

如此,宋可儿一见面就吃了个暗亏。

“好了,今日大家都是做了画的,你们四个也不能免,可以派一个代表。一会儿还要送那边让他们题诗的。”这时,一边的李晴岚道。

李晴岚所说的那边就是同文书院的学子,这边梅园有夫人小姐们的赏梅会,另一边溪涧则是同文书院学子的祈福文会。

而李晴岚这出头,也不是要为难阿黛等人,毕竟别的不说。王欣宁这种聚会参加不少,而周氏一向是拿她当大家闺秀陪养的,诗画什么的虽不出挑,但中等总是有的。平日里大家知根知底,所以,李晴岚实是为大家解围。

王欣宁正要站出来,这时阮秀却突然的道:“王训导可是今年的院试案首,又曾率领学子净街,其家学必有过人之处,不如这次就请王家二小姐赐教看看。”

听着阮秀这话,阿黛不由的微眯了眼睛,这位重生的阮四小姐,这是不忘见缝插针的给自家二姐添堵啊。

好在。二姐别的不行,绣花针线什么的却不差的,而梅花更是绣花里常见的样品,真画起来也不会太差的。

随后,阿黛又看了看聂小倩。一边聂小倩居然冲着她轻轻点头。

阿黛心中一动,大叹,鬼果然是有着神通之能,怕是自己邀聂小倩同行的意思,聂小倩早就知悉了。

不过,见聂小倩点头,阿黛就更放心了。

“二姐。画吧,画梅花。”阿黛冲着王靛道。

既然已经对上阵了,王靛知道她也不能退缩,于是道:“好,那我就献丑了,只不过。大家也晓得我是平民女,比不得几位小姐,若是画的不好,污了大家的眼,可不能怪我的啊。”

这样的场面话也是不能少的。

这时。一边的小沙弥又拿来笔墨纸砚。

“今日画梅的已经太多了,不如换上题材怎么样,做个签筒,由二姑娘抽签,抽到什么就画什么吧。”这时,阮秀又道。

而到得这时,许多人已经闻出味道来了,敢情着,阮小姐这是跟王二姑娘对上了,再联想到安修之曾是王二姑娘的未婚夫,又有关于阮小姐跟安修之的传言,大家脸上都有着暧昧的表情。

而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便立刻的有人应和,已经叫着让沙弥送签筒来。

到得这时,王靛已经没有退路了。

阿黛能感到自家二姐有些紧张。

“画吧,不会有事的。”这时,一边的聂小倩开口道。而阿黛也将气机张扬开来,王靛的心便立刻平静了不少。

王靛深吸一口气,然后坐了下来,磨好墨,铺好纸,压上纸镇,再抽签,抽出的居然是月夜。

李晴岚看着这题目皱了皱眉头,没想到她一出提意,最后竟让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实非她的本意。

而此时王靛看着月夜也是很迷惘,这要怎么画?

而就在她想着要怎么画时,突然的一幅画面就出现在了她的脑海里,随后她就不由自主的拿起笔,舔了墨,就开始在纸上画了起来。

画的过程很流畅,几乎没有一刻停顿。

而随着她一笔一笔的画,围观的人也不由的越看越惊讶。

画面上,一座清幽的荒院清晰的显现出来,然后秋草,空庭,屋角的飞檐渐渐的勾勒开来,最后是一束月光越过飞檐,照在残壁之上,露出一片青苔,整个月夜空灵,飘渺,清幽,唯一不足的就是显得有些鬼气。

但甭管鬼不鬼气,这绝对是一幅上佳的月夜之图。

到得这时,王靛放下笔来,看着自己画的图,也是一片惊讶。

阿黛却是眯着眼笑了,她自是明白,刚才定然是聂小倩施的法借自家二姐之手画出的画,所以,这副画就透着一点鬼气。

但正是这一点鬼气,反而使得整个月夜更灵动。

第五十二章 咏梅

“刘夫人,你可真是能藏啊,你这二姑娘的丹青之技算得上是大家了。”那边县令李夫人冲着不远处的刘氏道。

“哪里,这丫头是讨了个巧,以前曾看过这样一幅月夜图,因着喜欢,日夜在家里临摹,没想到这次抽题正巧抽到这个。所以,这画之所以能画成这样,没别的,只是熟能生巧而已。”刘氏欠着身来道。

之前,那阮小姐窜掇着别上让阿靛画画,还弄了个月夜题出来,她心里就大急。

直到阿靛画出来,她自是大吃一惊,自家闺女什么样个水平,她心里是有数的,好在,阿黛刚才过来,跟她解释了是聂姑娘帮忙。

虽然,她不明白光天化日,聂姑娘是如何帮忙的,但她心里明镜着,自家闺女的水平她清楚,为免弄假成真,于是便想了这个解释。

倒也合情合理。

至于别人,是认为真的?还是认为她们谦逊?那就不关她们的事情了。

总之,不管何者,画是佳画。

………

梅园这边出了一副好画的消息,没一刻就传到了溪涧学子们的船上。

“快快快,去拿来,咱们要先睹为快。”一众学子催着小沙弥。

小沙弥被催的急的,只得朝着梅园跑。

梅园这边听说学子们让人来催画了,都不由的笑了起来。

“这些人莫不都是长了顺风耳不成,咱们这刚出一副好画,这就巴巴的让人来催,行,都拿去,跟他们说,好好题诗,这些画到时可是要拿来义卖赈灾用的。”李夫人一脸笑骂。

然后收拢了画,让小沙弥拿过去。

梅园的小溪直通溪涧。小沙弥抱着画沿着溪走快走,一阵风起,卷起梅树上的碎雪如扬起一蓬雾一般,小沙弥迷了眼。便用手去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