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

老校长和妻子在学校里散步,看着已经开始动工的两栋大楼,眼底满含希望。他转头对妻子说:“老伴,以后镇上的孩子不用愁了。”

老校长妻子点头。她笑道:“晨晨那孩子从小运气就好。小时候生了重病,张医生都说灌不进药救不了了,愣是熬了过来。长大一些身子就好了,每天在镇上到处跑,人人都认得她,人人都喜欢她。我还记得邱道长在镇上时,一般人若不是有红白喜事哪里敢往他家跑,就那娃儿敢,还胆大包天地去揪邱道长的胡子!这孩子是好的,讨人喜欢,心也善,若不是她和她外公救了人,这好事儿也落不到我们镇上来。”

老校长想到爱闹腾的方晨雨,也笑了起来:“是啊,那孩子是我们镇上的小福星。”本来学生能闹腾,作为校长该头疼才是,可方晨雨不一样,她闹腾出来的可都是好事!

此时镇上大多数人家都还亮着灯,对着摆有丰盛水果、饼干糖果的桌子或者躺在床上聊天。石磊妈妈就和石磊爸爸在房间里说话。

石磊妈妈说:“我觉着我们也该出去。”

石磊爸爸说:“去省城啊?”他向来憨厚老实,大事都听老婆的。

“是啊,去省城。咱儿子有出息了,咱也不能拖后腿。”石磊妈妈说,“我算过了,我们大多时候是给省城供货、在省城买材料,在省城也方便,省得来回跑呐。要是有愿意一起出去的,我们就一起出去,开始时买不起房子,我们就租,干个一年两年,还愁买不上房子吗?买了房子,在城里扎了根,以后磊子娶媳妇也有底气。”

石磊爸爸点头:“是这个理。”

“别看大家都说老胡一家卖了骨头坛子搬去城里,心里头不羡慕啊,只是干不出那种事儿而已。”石磊妈妈说,“眼下晨晨给我们找了这么个营生,我们还拼不出去岂不是白瞎了晨晨的好心。我们能在省城立起来,大家都有好处得——我们可不是那种忘本的人,镇上供货的人越来越多,总得有人在省城奔走。”

石磊爸爸很赞同,夫妻俩说完了正事,免不了又说起方晨雨来。若不是方晨雨太出挑了,自己儿子又是个闷葫芦,石磊爸爸和石磊妈妈都很中意这孩子,恨不得能立刻把她拉家里当媳妇,长得又好,又懂赚钱,这么好的女娃儿上哪儿找啊!

可惜呐,自家儿子追不上!

各家有各家的思量,中秋不知不觉便过去了。方晨雨抽空回了镇上一趟,给石磊妈妈送花样,看看给她们现在怎么样了。石磊妈妈当下就把去省城的打算告诉方晨雨,方晨雨听了两眼一亮,十分赞同石磊妈妈的话。最近安保公司有了起色,起初观望中的退伍兵和他们的家属都有些意动,有几个已经主动问还需不需要人手。

方晨雨说:“把他们的家属都安排进公司也不实际,要是石婶婶到省城来的话,倒是可以带一带她们。本来我还准备和石婶婶说一声呢,我昨儿与关姐姐聊了许久,她说我们可以先注册个商标,把包装搞好,弄个自己品牌,品牌经营好了,以后可赚钱呢!我还愁着自己要念书没那么多时间,要是石婶婶您在省城就太好啦!”

这是关家姑姑教方晨雨的道理:薄利多销的市场不能放过,品牌也要立起来!品牌做好了,以后就不怕被别人取代了!

第四十四章

关家姑姑不是第一个给方晨雨提这事儿的人。史春生也说过, 只不过那会儿方晨雨还没动这种心思。史春生到底只是写了个论文,不如关家姑姑这样了解。

关家姑姑算是个奇女子, 早年到国外留学, 便有意从商,后来回国了, 也没听劝, 一心自己搞自己的事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不, 到了三十岁也没起结婚的念头,可把三姑六婆给愁死了。

关老爷子向来是看得开的, 儿女自有儿女的福分, 他不操心。来说关家姑姑不嫁人的人多了, 关老爷子呵呵一笑:“我的女儿,便是不嫁我也能养一辈子,何况她现在不用我养, 还天天回来孝敬我哩。”这可把说话的人噎得不行。

关家姑姑的说法和史春生一样,往后私营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国营现在的问题太多了,私营生命力更强、更有活力,要是早些投进去, 往后有什么机会也能赶早抓住。若是寻常女孩子,关家姑姑肯定不与她们说这些,可关家姑姑知晓了方晨雨弄的那个安保公司,更知晓这小女孩儿不一般。

方晨雨被关家姑姑那么一说, 还细细地教了注册商标的流程,便也上了心。赶巧了石磊妈妈要出来,方晨雨自然把这想法与石磊妈妈说了。石磊妈妈说:“我不懂这些,不过听着很好,也能叫那些说闲话的人闭嘴。”

石磊妈妈说的那些说闲话的人,自然是镇上一些长舌妇。

那些人早前见方晨雨赚钱,自个儿也偷偷学着去卖头绳,可她们为了多赚钱,料子不用好的,头绳也不用好的,样式更是土里土气,谁买?自然是亏本了!

后来也有一些孩子跟方晨雨加了学习小组的,跟着她干了一段时间,觉得单干更赚,悄悄单干去了,结果成本降不下来,供货渠道又不买她们账,货堆在手里还没卖完,方晨雨这边的新样式又出来了,自然也干不下去!

这些人想自己踅摸财路,没踅摸出来,倒怨起方晨雨手法灵巧、想法多来,还怨石磊妈妈不肯让她们学新样式。石磊妈妈可不是泥捏的,脾气火爆得很,听到闲话当场就骂了回去:“当初一起干,你们自己分出去的,现在自己赚不了钱了,又腆着脸想回来偷学新花样,哪有这样的好事?”

石磊妈妈把那些话学给方晨雨听,方晨雨听得乐了,笑着说:“有人学、有人眼红,说明咱干的事有赚头!”

石磊妈妈一想,也是这个理。当初她主张分方晨雨一成红利,方晨雨说自己没干活,没收,石磊妈妈一直分开存着。石磊妈妈说:“既是要弄那什么商标,搞个正经名堂,那红利你可得收着。你也看到了,没了你的话我们是赚不了钱的,我们这是用红利求着你不让你走呢。”

方晨雨这次没拒绝,既是要正经干,没钱可不行。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乡里乡亲的,算是帮邻里人一把。要是石磊妈妈要跟着她长长久久地干下去,财务上可不能再糊里糊涂着。

见方晨雨应了,石磊妈妈喜笑颜开。她是个肯干事的人,可论主意的话她真没方晨雨多,没方晨雨她下不了决心到省城来发展。她知晓了方晨雨弄的那个安保公司,隐晦地提个醒:“连一个镇上的人都有那种白得白要心思的,更何况是外面的人,你可要把好关。要知道升米恩斗米仇,你在困难时候帮了他们,他们会感激;可要是你一直帮衬着,往后你少有个不方便帮不了了,他们指不定会恨上你。”

方晨雨点头。她自小是个外向的,对什么都好奇,自然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她笑眯眯地说:“婶婶放心,我也不是个心软的,您看我以前心软过吗?”便是要帮学习小组成员的家里人一把,她也挑了性格刚强的石磊妈妈。

石磊妈妈一想,方晨雨还真没吃过亏。说起来从前杨铁头弟弟还眼红过杨铁头镇上那间小平房呢,想来蹭一蹭,愣是被当时年纪还小的方晨雨挤兑到无地自容,灰溜溜地走了。

方晨雨心好,可还真不是傻子。石磊妈妈放心了,她笑着感叹:“我们家磊子要是有你十分之一的聪明,我就不用愁了。”

方晨雨笑着说:“石磊也很聪明哪,他只努力了一个学期就考上了一高,还是五班呢,这次月考也考得很好!”

说起这个石磊妈妈面上顿时有了光彩:“这都是晨晨你的功劳。那会儿我和磊子他爸一听说老师走了,磊子又垂头耷脑的,一副丧气样,都慌神了,还好你把他劝好了。”石磊妈妈说,“若不是看他考得不错,以后会是有出息的,我也不会动来省城发展的念头。”

方晨雨与石磊妈妈仔细商量了半天,石磊爸爸在一边闷不吭声。方晨雨注意到这一点,不由问:“石叔叔您出来以后准备做什么呢?”

石磊妈妈理所当然地说:“他自然是跑跑腿打打下手,进货出货的,都需要人的。”

石磊爸爸顿了顿,点头。

方晨雨见石磊爸爸有些犹豫,说:“我记得石叔叔包子做得很好,来城里就不做了么?”在镇上大家都不富裕,鲜少到外面买包子吃,石磊爸爸也只有逢上集市日才会做一些去卖。后来见火车上生意好,石磊爸爸就做了去火车上买,赚得挺多,比赶集市日强多了。

石磊妈妈说:“做包子起早贪黑的,他又不是那种能昧着心肠买差料的人,赚不了多少钱。”

石磊爸爸没再吭声。

方晨雨说:“现在餐饮也很有赚头,省城人可比镇上的人大方多了,包子好吃大伙都愿意买的。上回哥哥请我和彤彤去吃外国人来我们这边卖的汉堡包,我觉得没石叔叔做的包子好吃,就是图个新鲜!”方晨雨细细地给石磊爸爸和石磊妈妈说起吃汉堡包时的见闻,“那店却是挺好的,服务员姐姐都穿一样的衣服,瞧着很精神,个个都年轻又漂亮,据说有的还是大学生呢!大家都自己排队去拿吃的,后厨就在外头,看得清清楚楚。整个店都干净得很,我看很多有钱的人都带着自己孩子去吃。听说它们这个店在各个省会城市都开了,叫连锁店。我觉得石叔叔的包子也是能做出连锁店的,而且还健康又好吃,保准连外国人吃了都得夸一句好!”

石磊妈妈听得一愣一愣,都想去那卖汉堡的店见识见识了。她说:“真是那样的啊?听着可真了不得。”

方晨雨说:“那是当然的!”

石磊爸爸终于说话了:“孩子他妈,我想做包子。”

这话要是夫妻俩私底下说出来,那倒没什么,当着方晨雨面说出来可就出事儿了,石磊妈妈也不去见儿子了,回去路上脸都是黑的。等回到家,石磊妈妈才发作:“在家时你怎么不说自己想做包子,怎么晨晨一问你又说想做了?晨晨说的那固然是好的,可眼下也没见过有谁能把包子买到外国去!”

石磊爸爸向来是个闷葫芦,见妻子生气也不知该怎么哄。他只能呐呐地说:“我就是喜欢做包子,我小时候就喜欢,爷爷把祖上传下来的食谱给了我,我照着做,味道虽然还不如爷爷说的那样好,但也差不离了。我觉得做包子开心,看别人吃得香我更开心。我没别的想法,孩子他妈。”

听了石磊爸爸的心里话,石磊妈妈沉默了。她知道但凡男人都是想做一番事业的,哪怕她丈夫性子软,心里也有自己的念想。她考虑了一下,便说:“你早说就好,早说了我早安排,你突然来这一出,出省城的事都得重新想了。你要做包子卖包子,总不能一直到路边摆吧,听说城里抓得可严了。寻常租用的房子也不会许你干这个的。”

石磊妈妈絮絮叨叨地叨念一通,石磊爸爸却是听出来了,石磊妈妈不反对他的想法!石磊爸爸感动地抱住石磊妈妈:“妈在世时常说,能娶到你这样的媳妇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

石磊妈妈啐了一声,骂他肉麻,脸上却笑开了花。跑腿之类的活儿有的是人能干,倒是包子铺怎么开得好好想清楚。两人计议了一番,算是把出省城的事定了下来。

石磊是听了方晨雨的话才知道父母想进城的,他打电话回镇上和他妈妈抱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才是你女儿。”

石磊妈妈哼道:“晨晨要是我女儿,我可该乐死了。”

这边母子两人聊着,另一边方晨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注册商标的事,她画好了草图,设计得很漂亮,画的是蝴蝶从茧里面化蝶的一幕,蝴蝶栩栩如生,茧里则藏着两个字:华品。

这是方晨雨和石磊妈妈敲定的名字,主要是方晨雨的想法。华这个字,不管是取光彩美丽之意,还是取“华夏”之意,寓意都是极好的,方晨雨都想好了,往后要是华品做得不够好,就说自己是“华服美衣”的华字;若是华品真做好了,那就说自己是“华夏”的华字,做人嘛,就得这么不要脸!

方晨雨设计好了,心里不太踏实,左想右想,决定跑南华大学一趟,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当然,方晨雨压根不认得什么专业人士,可她脸皮厚、胆子大,乖乖巧巧地跑美术学院问了路,准备大着胆子找个几个美术学院的老师讨教。

没想到这一讨教还讨教出事儿来了。

方晨雨长得小,不过大学里也不是没有脸嫩的人,至于长得不够高,那更没什么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再长高呢!于是方晨雨找上美术学院的梅教授时,梅教授便把她当自己学生了。

梅教授别的都好,就是有点脸盲,认不得人。有一回他在路上拉住一学生,叫他把某某某叫来,那学生说:“老师,我就是某某某。”可让梅教授窘迫了老长一段时间。好在这样的事儿多了,梅教授脸皮也不像一开始那么薄了,坦坦荡荡地坦诚自己认不清人。

“你画了个商标要我帮忙看看?”梅教授觉得方晨雨是自己学生,也没问方晨雨是谁,直接接过方晨雨带来的图纸看了几眼。

方晨雨紧张地等梅教授评价。

梅教授觉得大体还不错,就是功底差了点。他向来要求严格,绷着一张脸说:“不是不让你们出去接私活,可你这画得也太差劲了,瞧瞧你这线条,瞧瞧你这细节处理,怎么好意思收别人钱呢?”

方晨雨不是容易受打击的人,她以前都是凭着感觉画,单纯觉得这样画好看,听梅教授边指着图上的错处边指点,脑海里按照梅教授说的那么一修,感觉确实好看多了。方晨雨两眼发亮,觉得专业的果然是专业的,她算是来对了!

方晨雨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改改!”

梅教授叹气。他说:“你画得挺有灵性,就是太急功近利。现在很多人学画都是这样的,不是学艺术,是学一门技术,一考进来就问,老师我们以后能做什么?招生的时候也得说,学了这个以后能画广告、做设计、做这个做那个,才有人愿意报。”

方晨雨这才发现梅教授把自己当学院里的学生了。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您的学生,我还念高中呢。我就是心里没底,想找您这样的专业人士问问。”

梅教授一窘。

这时正巧有人敲门。方晨雨抬头看去,却见是个头发发白的老人家,身边还领着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美人儿,衣着相当时髦,长得很像,是两个漂亮的大姐姐。方晨雨以前也在火车上见过外国人,倒不至于特别惊奇,她记得有次还有个外国大姐姐买了她的头绳!

方晨雨知道这几个人找梅教授肯定是有事,当下就准备先离开。那头发发白的老人家却注意到梅教授脸色不对,哈哈一笑:“我们梅教授肯定又认错人了,一瞧你这脸我就晓得。小娃娃,你看着脸生啊,不是我们学院的吧?”

有梅教授错认自己的先例在,方晨雨赶紧自报家门:“我是一高的,叫方晨雨。”

“哟,高中的啊,怎么跑来我们这儿了?”老人家和气地问。

那两个双生的外国美人也齐齐看向方晨雨,很好奇这个小豆丁一样的女娃儿是来干什么的。

方晨雨没隐瞒,把自己的来意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用英语简略地给面带好奇的外国大姐姐解释。

外国美人见她长得可爱又讨喜,还不怯场,笑着和她聊了起来。得知她是要做头饰的,还伸手摸了摸方晨雨马尾上系着的小蝴蝶:“是这个吗?你自己做的?真漂亮啊!”女孩子都喜欢这些精巧可爱的小玩意,爱美是没有国籍的。

“是的呢!”方晨雨爽快地回答,“入秋之后我还做了一套银杏的,就是外面那行金灿灿的银杏树,它们的叶子可漂亮啦!不过我今天没用上,到了冬天,就该用毛茸茸的了。”

外国美人听了觉得很不错,和方晨雨说起时尚圈的事:“国外也是这样,每年都用不同的主题推出新品,还是限量的,有时连我们都买不到呢。”

学习机会难得,方晨雨也顾不得这是别人的地方了,厚着脸皮和外国美人交流。她的口语水平一般,不过她胆子大,哪怕是说错一两个词她也不慌,一点都不磕绊,两边居然越交流越投契。末了外国美人追问:“你的店在哪里?回头我们去看看。”

方晨雨说:“店还没开呢,而且这个主要是给别人供货,暂时还没想着自己开店。姐姐你们这几天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送几套过来!”

外国美人还要留一个星期,不过行程都排满了,只好约方晨雨最后一天一起到外面吃饭。方晨雨爽快地答应,在目瞪口呆的梅教授两人目送下和外国美人道别。

方晨雨一走,外国美人夸道:“齐先生刚才还说你们高中现在教出来的都是木头人,我看着女孩子就很好,聪明着呢!”

“这样的娃子一千个里头都不一定有一个。”齐老头说道。说完了这个,齐老头总算回到正题,把梅教授介绍给两个外国美人,让这位相对比较年轻的教授负责接待外宾,带她们好好领略一下这次南华省倡办的古画展览——上面的展品可都是价值连城、有价无市的宝贝!

这两位外国美人若不是重要外宾,又是他老相识的学生,齐老头才懒得亲自领人过来——还不如多赖在展会上好好看画,一次性欣赏这么多名画的机会可不多,展览完各个博物馆还得收回去的,当真是看一眼少一眼哪!这几天展会没开,人少,可以细细品玩,过几天可就是看人头去咯!

齐老头把人交给梅教授,自己火急火燎地走了。

梅教授对着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外国美人,一个头两个大,只能把自己带的徒弟喊来一起招待。忙碌过后,梅教授又想起来找自己讨教的方晨雨。

那女娃儿只是高中生的话,那画可真有灵性,蝴蝶画得跟要破纸而出似的。而且脑子忒灵活,偶然见了聊上一会儿,居然能和两个外宾约上饭了!

方晨雨不觉得有什么。她回了家,把两个外国美人说到过的东西都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杂七杂八的见闻现在不一定能用上,往后保不准要用呢,可别给忘了!

方晨雨做完笔记,接到了展馆那边的答复,说可以让她们过来做志愿者,不过下午得按时过去接受培训。

方晨雨早盯上这次画展了。

听何老说这展会可了不得,是书画协会会长跑了老长时间才跑下来的,汇集了国内各大博物馆藏着的名画。方晨雨对画没什么研究,但觉得这是场了不起的盛会,既然是盛会,那肯定是需要人的。

一方面需要安保,这个她让江咏絮去跑动过,那边本来对她们安保公司不太信任,但刘老那边的玉石展一了,展馆那边打电话给江咏絮说可以把一些外围安保工作包给他们做——可见这画展确实盛大,动用各方人手都不太够,得往外请人。保护名画的工作得由专业的来,维护秩序之类的倒是可以让安保公司来做。

另一方面自然是需要志愿者,看展的宾客多了,展馆本身的人手就够用了,接待宾客啊解说啊之类的都应该要志愿者帮忙。

上回刘老他们弄的玉石展方晨雨没机会去,这回不想再错过。她早前已经领着石磊他们跑展馆一趟,交了志愿者申请表,准备和石磊他们一起去长长见识。展馆那边审核了两天,今儿方晨雨到家才恰好接到他们的电话,说是同意了。

省一高的招牌还是很好用的,换了别的学校说要来当志愿者,展馆那边可能直接给拒绝!

方晨雨第二天喜滋滋地叫齐了人,穿上崭新的校服去展馆那边接受培训。她们年纪小,没让她们做什么,只试了试她们的口语,中文的英文的都试了。见她们口齿伶俐,模样儿也周正,拍板准备让她们给宾客们领路。

方晨雨和石磊他们培训了半天,路线图烂熟于心,还做了几次演练,展馆的人都夸:“一高的孩子果然不错,学什么都快。”又叮嘱方晨雨几人明天按时过来,接待客人——尤其是外宾要周全些,但也要不卑不亢,别怯场。

叶小胖拍着胸脯保证:“您就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怯场!”别看叶胖子考起试来不怎么样,说起话来他可顺溜了。

负责给他们培训的人被逗乐了:“成,你们瞧着也不像会怯场的。”

作者有话要说:

晨晨:我今天这么早!!!

第四十五章

到了展会正式开始当天, 方晨雨几人发现自己简直是小水滴落进了海洋里,到处都是人。若不是借着志愿者便利提前看了展品, 方晨雨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了。裴文静和方晨雨站在一块, 小声说:“我们果然来对了,要是不当这个志愿者, 哪里能看到画。”

方晨雨笑眯眯。

剩下的假期, 方晨雨一行人泡在展会上了。他们任务完成得很好,有不少人向展馆那边夸赞几个小孩机灵又有趣, 路还认得准,还能帮他们避开高峰期。于是展会结束那日, 展馆那边招呼方晨雨一行人拍了个合照, 在官方报道上夸了这几个热心的小孩一通。

一高不少老师也慕名去了展会, 有些还遇上了方晨雨几人,不过只当小孩子爱闹,也没在意, 直至上头的人到一高视察时对校长夸了一通、志愿者的事儿又见了报,校长才晓得自己的学生们还干了这么长脸的事。

校长谦虚了几句, 心里却美滋滋,回头又去表扬高一级的老师,说他们教导有方, 教出了这些个好学生。大会开完,校长留下一班班主任叶培汝,问起关于方晨雨的事。

一高附中那边今年中考吃了亏,一直和他叨念方晨雨这孩子了不得:不过是从他们这儿拿了几套卷子便带着那么多人考上一高, 自己还得了状元!校长拍拍叶培汝的肩膀,说道:“这孩子你注意些,我看她将来会有大出息。”

叶培汝本就在省报那边兼了职务,志愿者的事情比校长知道得还早。他早前就撞上了方晨雨弄安保公司的事,这回已经连惊讶都没有了。叶培汝笑道:“只是志愿者而已,您要是晓得她们现在在捣鼓什么就不会为这点小事吃惊了。”

校长顿时被叶培汝勾起了好奇心。

叶培汝把方晨雨那安保公司的事情说完,叹息着说:“我问她怎么会想到这个,她说她听到她外公和人讲电话,电话两边的人都在为退伍兵再就业的事发愁,她听着也发愁,就想想个办法安置些人。她还说,看不到、做不到的也就罢了,看得到、做得到的,怎么能当看不见、怎么能不去做。校长,我觉得我这个做老师的还不如她这个学生。”

校长听了也沉默。这人啊,最难得的就是永保一颗赤子心。年纪大了,见识得险恶多了,做事便瞻前顾后,这也犹豫那也犹豫,看得到的就记在心里、做得到的就去做,这么简单的事儿有谁能始终如一?这孩子再长大些,怕也没这心性了。

画展圆满结束,方晨雨讨了两张照片加到早已写好的稿子上,一并交托给叶培汝修改。叶培汝本就看好方晨雨,一口应了下来,帮方晨雨把稿子稍稍润色,便带到省报那边给柳主编审查。

虽然有江咏絮这层关系在,柳主编工作上却从不含糊,当场让叶培汝再把方晨雨的稿子删减了一半,才把版面确定下来。

叶培汝回头把删减后的稿子给方晨雨看,方晨雨喜滋滋:“比我想的要好呢!我本来以为只能留下三分之一的!”

叶培汝:“…”

因着稿子的事,方晨雨与叶培汝早熟稔起来了。她也不瞒着叶培汝:“做生意的时候这招叫‘满天起价,坐地换钱’,意思是把价喊得高高的,等着顾客砍价,砍啊砍,砍到一半,应了,顾客觉着捡了便宜,高兴坏了,乐呵呵地把东西买走。实际上就卖东西的人心里想的价钱本来就是喊价的一半!”

叶培汝哭笑不得:“你还把做你那小生意的心眼儿搁到这上面来了。”

方晨雨说:“我做的都是小买卖,不兴砍价的,买就买,不买就不买,没砍价之类的麻烦事儿,我就是听那些大人说的。”她笑眯眯,“我还先和咏絮姐姐打听了我们这样的报道能占多少版面才动手写稿子的!”

叶培汝说:“这招我知道,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方晨雨觉得叶老师真是聪明人,她最喜欢聪明人了!

不管怎么样,稿子终于要刊出了,占的版面还比预想中要大要好,方晨雨自然是极高兴的。这报道一刊出,安保公司怕是要忙起来啦!

安保公司确实忙起来了。这也是赶巧。国庆节有大阅兵,老兵方队也出现在阅兵队伍里,许多报纸都免不了把这事拿出来说一说。省报这边也得了批示,要好好宣扬一番这方面的事儿,这不就正好给了方晨雨这篇稿子最好的时机,让她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个免费广告。

更巧的是,上头有人过来南华省视察时正巧看到了这报道,上了心。深入一了解,发现是个老兵牵的头,居然亲自去了安保公司一趟。

江咏絮是个活泛人,人来了哪能白来啊,当即拍了几张照片留念,再给对方介绍一下墙上的勋章。这回安保公司算是过了明路,上头亲自开口说要多照顾这个有思想、有觉悟的新公司。

一时间江咏絮那是想啥啥顺、做啥啥成,稳打稳扎地把安保公司给做起来了。

这一连串的巧合连方晨雨也有些目瞪口呆,去看何老时还不敢置信呢:“也不知怎么地,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好起来不好吗?”何老奇道。

“倒不是不好,就是觉得太顺利了。”方晨雨说,“我原本只是想打个免费广告,没想到碰上了咏絮姐姐,这回还有官方给我们背书,这安保公司想做不好都不成。”

“这是因为你顺势而为。”何老说,“这是说着玄乎,掰开来想想也没什么稀奇。无非是你做的这事正巧是许多人发愁的事,一个两个不算大事,一百个、两百个,那就开始愁人了,更何况每年退下来的可不是一百个两百个,光是我们南华省来说就有好几万人,你说愁不愁?”

方晨雨只想着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还真没想过具体有多少这样的人,听何老这么一说才知道数目这么厉害。想要好好安置这些退伍兵,光靠现有的职位也是不够的!

方晨雨说:“所以我这算是歪打正着?”

何老说:“差不多。你这安保公司小是小了点,但胜在用心好。上头把你这么个杆子一立,其他人也知道上面的意思了,脑子灵活的自然会出手。事情堆在一起麻烦,分摊下去做却挺轻松。”

方晨雨明白了:“这就是‘千金市骨’!”

何老瞅了她一眼。

方晨雨有点不好意思:“最近总和叶老师说话,他爱教我这些典故。千金市骨说的是皇帝让侍臣买千里马,侍臣没买千里马,反而花重金将千里马的骨头买了回去。皇帝骂侍臣傻,买骨头做什么,又不能骑。没想到天下人听说皇帝连千里马的骨头都买了,显然是很想要千里马,纷纷自发地找了千里马送上去!”方晨雨说着说着眼睛又亮了起来,“这个侍臣真是聪明!”

何老说:“说得有些道理。”他又问起方晨雨口里的叶老师,得知叶培汝平日里的为人,点头叮嘱,“多和你叶老师学着点。”

方晨雨喜滋滋:“我晓得的!厉害的我都学!”

何老见方晨雨高兴得很,也不再提点什么,打发方晨雨自己玩去。方晨雨与那两个外国美人约好要一起吃个饭,没多留,骑着自行车去找约好的地方。那是个地道的湘菜馆,做的菜都是辣的,两个外国美人瞧着漂亮温柔,来中国后却喜欢上了湘菜,觉得辣得够劲。

方晨雨还是第一次和外国友人同桌吃饭,她给两个外国美人介绍了菜单上菜,什么三合汤、剁椒鱼头、干锅肥肠,都是色亮味浓的,说得两个外国美人迫不及待想尝尝。听说里头有不少食材是内脏之类的,她们也不在意,甚至想尝尝口味蛇和炖甲鱼。

方晨雨颇为意外,但还是帮忙点完菜。她把带来的两套头饰给了两个外国美人,外头是她叫人赶印出来的精美包装,印着华品商标的那种。

外国美人打开一看,都眼前一亮,开开心心地把头饰分了,叫“蒂娜”的妹妹开口说:“我喜欢这套枫叶主题的,枫叶好看。银杏的也很好看,不过更适合姐姐。晨,这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吗?”

“是的,都是我自己想的。”方晨雨说,“你们能喜欢就太好了。”她又和蒂娜姐妹聊起时尚流行的话题。提到这个蒂娜姐妹话就多了起来,高兴地和方晨雨分享自己了解的东西。

菜陆陆续续上桌,蒂娜姐妹的注意力被美食吸引了。她们筷子使得不太好,不过不要紧,筷子、刀叉、汤匙一起上,一顿饭吃下来顺利得很,把肚子都给吃撑了。蒂娜说:“也就是出来玩可以尽情吃,在家一天到晚都被人管着,多吃块巧克力都会被骂。下回我们还要过来!”

方晨雨和蒂娜姐妹分别,回去后把这次交流的心得记下来,也就把这件事给抛诸脑后。

方晨雨忙着呢!既然已经赶印出新包装,她顺势让石磊妈妈试着向高档一些的百货商场推销这批改头换面的新头饰,看能不能进军新市场。

石磊妈妈特意买了套裁剪合宜的正装,对着镜子一照,觉得自己年轻了十几岁。结果她信心满满地出发,却只有一两家商场接了她的名片,说回头考虑考虑,其他商场的人那叫一个趾高气昂,只差没用鼻孔看人。

碰了一鼻子灰,石磊妈妈有些丧气,觉得这路子怕是走不成了,不如继续走薄利多销的路线,那多稳当!

方晨雨说:“慢慢来,不着急。我只是想着新包装印都印了,试试又不吃亏,没想着一下子能把这事儿做成。现在我们这牌子还没名气,人家瞧不上也是正常的。”

石磊妈妈点头,没再丧气,精神百倍地开始物色租住的地方。包子店的位置倒是定了,是方晨雨选的,让石磊爸爸租下老龙空置的另一间店面,这地段好,周围有学校,附近居民区住的也不是穷人,只要包子好,有的是愿意花钱的人,生意一准好。店面定了,房子最好也租在这附近,所以这几天石磊妈妈开始看房子了!

就在方晨雨和石磊妈妈各自忙碌的时候,一通来自南华百货的电话打到了江咏絮这边。

作者有话要说:

晨晨:怎么办,一不小心赚了大钱!

第四十六章

南华百货是南华省最大的百货商城, 老板据说是个海归,理念超前。当初他买下南华百货这座烂尾工程还曾被不少人觉得是着昏招, 眼下南华百货却做得又大又好, 早已成了省城必去地点之一,但凡来南华省的人就没有不去逛一逛的。

江咏絮接到南华百货的电话还吃了一惊, 没想到南华百货那边还真给了答复, 说可以给华品一个推广位置。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江咏絮马上联系石磊妈妈去谈这件事,石磊妈妈听了也晕陶陶的, 赶紧拿上图样和头饰样品去南华百货那边面谈。

石磊妈妈到了地方才发现南华百货的负责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他腿脚似乎有问题, 拄着拐杖站在窗边。那拐杖可真气派, 木头看起来是上好的, 手柄上还镶着颜色偏沉的珠石,瞧着华贵又沉稳。

听到敲门声,那人转过身来看向门口的石磊妈妈。

瞧见是个年近四十的女人, 男人面上没什么表情。他邀请石磊妈妈落座,问道:“这些头饰是你做的?”

“是我做的。”石磊妈妈点头。方晨雨只负责出个图样, 要卖的货都是她和底下的人去把关。

“也是你设计的?”男人又问。

石磊妈妈有些疑惑,不太明白男人为什么这么问。她摇头说:“不是我。”

“那她应该上高中了。”男人说,“我以前见过她几次, 她在火车上画图样,画得很好。她现在在一高念书吧?”

石磊妈妈明白,这负责人认识方晨雨!石磊妈妈一下子放下心来,热络地说:“对啊, 晨晨现在念高一,她今年中考可是考了省状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