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玉珠连从体力急吐了好几阵气,见她一脸痛苦,狄禹祥只愣了一下,对着门外就是大吼,“叫大夫过来…”

眼看他起身就要往外走,萧玉珠忙抓住了他的手,连喘了好几口气,平息了下来与他道,“我没事,没事…”

只是说着她眼泪就掉了下来。

“你…”狄禹祥已经生悔把事情告诉她了。

本是不想让她多想,把事告诉她,可一说,看来她想得更多了。

萧玉珠见他满脸生恼,嘴抿得紧紧的,脸上的气色比前两月要差上了一些,她心里也是不好受,流着泪小声地与他道,“我可能是心里饿得难受,一点小事就难过了起来。”

狄禹祥本来着急得很,这时见她努力地调匀着气息,不想让他担心,心里更是难受了起来。

一会,见她呼吸匀称了,还努力地朝他笑,他也苦笑了起来,从凳子上坐到了床边,低□把头埋到了她的脸边,哑着嗓子道,“生完这一胎,以后我们就不生了,以后不让你这么辛苦了。”

“孩子话。”萧玉珠被他逗得笑了出声,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从难受到高兴,不过片刻之间,萧玉珠觉得自己这心情起伏也是大得过份,都不像她自己了…

领会过来的她闭了闭眼,摸了摸肚子,与撑着身子半伏在她脸边的人轻声地说,“这段时日得你为我费心了。”

萧家的事也好,她也好,都得先交给他了。

“我知道,你放心。”

“我哥哥会回来的。”说到兄长,萧玉珠眼睛又泛了红,“大郎你放心,哥哥会回来的。”

“我知道,老将军也说他命大得很,你也要放心,知不知道?”

“嗯。”

说得几句,狄禹祥偏头再去看她的时候,却见她疲倦地睡了过去。

狄禹祥探了探她的鼻息,又看了看她的大肚子,又苦笑了一声。

等老大夫一来,他还是带了人进来给她探了脉。

经验足的老大夫探好脉,出去后,与他道,“脉像足,孩子们长得好,就是小夫人这身子啊还是有点单啊…”

她底子好,身子康健,可这些架不住身架小啊,她现在那身子于三个孩子来说,还是太单薄了点。

“吃得不少,光长孩子身上去了。”狄禹祥摇摇头,眉眼间一片忧虑。

“按宫里太医的法子使罢,我看孩子也是等不到足月就要下地的。”

“到时还劳老大夫施以援手了。”狄禹祥朝他一拱手,恭敬地弯了弯腰。

“没事没事,”老大夫进狄府探脉几次,这家的主子也好,下人也好,都对他甚是恭敬,就不说他另得的,光这府里的主子给他封的银子每一次都甚足,这府里的人看着不像大富之家,给的比大富之家还要多上两成,他对这家狄姓人甚是有些好感,为此都回去跟几个老同行商量了下解决之道,也是商量了个门道出来,“不瞒你说,老朽还真是跟几个医友商量了几个对策出来,不过此事需你找的地个收生婆施行,你如若不忙,回头带她来老朽医馆,到时老朽与几个医友会教她怎么行事,到时我也可差医馆里那几个熟手的医女给她帮忙…”

“李大夫之恩,晚生真是不知该如何报谢才好!”狄禹祥没料大俭小将军找过来的名医如此尽心,当下一揖到底,感激涕零。

“不客气,主人家多礼了。”老大夫拍拍他的肩。

他也知道,此事只要把这家人办好,按这家人和托他办事的人的为人,到时也少不了他等的好处。

若不然,他也不会如此尽心尽力。

**

这日半夜,狄禹祥被门外细细的敲门声敲醒了过来,他一惊,怕惊醒了身边的妻子,忙压低着声音问,“是谁?”

“公子,是小将军有事。”桂花在门口压低着声音道。

“知道了。”半趴在妻子身边睡的狄禹祥起了身,因妻子身子重,怕她起身不方便,就让她睡在了外面,他睡在里面,哪想刚才的敲门声没惊醒他,他悄声越过床脚下地的时候,却弄醒了她。

“大郎?”

“诶,我出去一会,你睡,嗯?”狄禹祥把鞋子匆匆一套,坐到她身边,就着窗外那点浅白的月光低下头,亲了亲她的嘴唇。

“你去哪儿啊?”萧玉珠还困得很,她除了饿醒那一会,别的时候都睡得很沉,如果不是感觉他离开,她都不想睁开眼,眼皮实在太重了,重得都睁不开。

见她还糊里糊涂,狄禹祥也是松了口气,在她耳边微笑道,“去趟恭房,顺道去看看长南,到门外问问喜婆他有没有掉小被子。”

“去罢。”一听他要去看长南,萧玉珠就什么都不想了,说过话就偏过头,又睡了过去。

狄禹祥没急着走,稳了稳,见她真睡着了,这才轻手轻脚地出了门去。

桂花在外候着,一见到他,急欠了一腰。

走得几步,狄丁也在院子里候着,狄禹祥挥手免了他的礼,跟着他到了院门口,见到了小捡。

小捡见到姑爷,忙上前拱手,轻声道,“姑爷,大事不好了,归德将军萧青说有急令要上报朝庭,不日就要进京了。”

“温北出事了?你们大人呢?”狄禹祥一听一个顿步,他未绑上腰带的儒衫这时被袭来的夜风吹起,让白日显得温润的人在这一刻间,整个人凌厉得就像出鞘的飞剑。

第二更。

还没生,还得一会。

第99章

“不知。”

“不知,”

“现在不知。”

小捡古铜色的脸上一片沉稳,沉声又答了一句。

他不急不躁,不见惶然,狄禹祥一脸若有所思,他把飘起的儒衫拢起,看向小捡道,“你们大人离京之前是不是已有对策,”

小捡一颔首。

“你们小姐知道,”

小捡这次摇了头,“大人只给了小姐调谴人马的兵符,有一些事,小姐一概不知,大人也不许我们说给她听。”

血腥之事,他们是一概要瞒的,毕竟小姐是有身子的人,这等事听入了耳,会冲撞她的身子。

“你们要兵符了,才找她?”狄禹祥按着小捡的话慢慢理,他先前旁敲侧击问过妻子一些事,发现许多事舅兄也没有全然告诉珠珠。

老实说,对舅兄此举,他是相当赞同的。

珠珠再怎么聪明也是内宅妇人,有些事她一辈子也无须去做,从而,有些事她也无须去懂得——也许她见过的内宅妇人得锱铢必较才得方寸之地,可男人的天下,就是不靠着明面的真拳实脚打下来,暗中的血雨腥风却是必然少不了的。

“是。”

“那现在外面怎么样了?”狄禹祥看着小捡,见他不语,他也没说话,走在了院口的树林前,居高临下地望着家中的大门,也看向了左右两处都住着舅兄手下的屋宅头顶。

舅兄护他妻之心,狄禹祥是感激的,哪怕知道舅兄想在这等关键之事上与他画清界线,让他跟着珍王爷去走另一条路,但这等时候,于情于理,狄禹祥也知他当不了那缩头乌龟。

舅兄是长兄,他也是长兄,下面还有三个他亲手半带着长大的弟弟等着他替他们谋划前程,他知道责任在于他们这种为兄之人,时时就如巨石悬挂在他们头顶,每走一步路都不敢轻举妄动,都要细细谋虑过才敢行一步棋,也就是因此,哪怕他确实在意他们兄妹感情太深,妻子过于对兄长忠心,他还是非常敬佩他这个舅兄——他的兵力明明用在别处,或者他带走去温北,都要比放在妹妹身边保护她来得有用。

可真君子,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狄禹祥也如是,明知他即将归属的珍王爷不会赞同他涉及京中的风波,在没去大冕之前就锋芒毕露,但他这次,也还是希望如以上次一样,能助舅兄一臂之力。

小捡在其背后看了他们家这位姑爷好一会,脑里过了数遍大人走前与他们说的话,走上前几步,在其身后沉声道,“姑爷,大人走之前跟我等说过,不出三月,也是八月之前,他必会回京,其间不管京中出了何事,让我等都不要信,保护好老爷小姐就好。”

“那归德将军之事是要何解?”

“姑爷英明,”小捡没有否认,他又沉思了一会,才又与狄禹祥说,“姑爷现在知道多少?”

“不多,我没多问你们小姐。”狄禹祥的确是没有多问妻子太多,这事她确实可以坦然说他怎么问她就怎么答,但真涉及萧家辛秘之事,他不会过问,这是他于舅兄的尊重,也是他狄禹祥的为人。

小捡听了笑了笑,想起大人对他为人的夸赞,倒觉得面前这位姑爷确也有那么几分配得起他们家大小姐,“话已至此,有些话小的也就不瞒姑爷了,萧家有敌国内奸,这本是灭门之祸,大人是皇上一手提j□j的,他知道大人的忠心,所以特旨让大人回温北清了那粒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

“那归德将军此次上京是贼喊捉贼?”狄禹祥委实对萧家族长这一支没有好感,就如对萧老太君和萧二爷一样,所以一想,就觉得这一支没有什么好根。

“不是。”小捡却摇了头。

“不是?那怎生是大事不好了?”狄禹祥倒是奇了。

小捡看着眼前眉毛一挑,锐气尽显的姑爷笑了笑,跟随萧知远历经生死沙场多年的小将军淡道,“姑爷不知,归德将军没有那么糊涂,萧表那个族长,也没那么愚蠢会做叛国之事,他们这次怕是真抓了那老鼠屎上京来呈报来了。”

“那,是老将军和你们怕他抢了功?”狄禹祥一听跟他的认为有错,深遂的黑眼也深沉了下来。

“不是,”小捡又摇了头,这次不等狄禹祥再问,他叹息了一声道,“老鼠屎是萧家的,归德将军来京表忠心,但未必能得好,好坏还得看上的意思,但有一桩是可以确定的,他这一来已打草惊蛇,老鼠屎背后的一群老鼠,可就要挪窝了…”

“你是说,温北有一群…”

“内奸,出现的时候从来都不是一个两个…”小捡淡淡地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夺回黑金,祈人可是非常舍得下血本的。”

“竟是如此?”狄禹祥这次是着实讶异了。

“若不然,如不是大人能为皇上肃清卖国贼,您说皇上怎么会这么轻易饶了萧家?”小捡朝狄禹祥躬了一身,道,“姑爷,您是个聪明人,应比小的还明白个中厉害。”

“你是说,归德将军把人带到京里后,你们大人,我舅兄,在温北一线就更难了?”狄禹祥问。

小捡点了头,这一次,他跪在了狄禹祥面前,朝狄禹祥磕了头,“所以,这次小捡是来跟姑爷小姐来请辞的,小捡要带几个人回温北,接应我家大人,他现在生死不明,我等实在担心。”

“你要走?还是你们都要?”

“就我…”小捡苦笑,“大人走之前,已给我们下了死令保护老爷小姐,就算死也不能留老爷小姐半步,可是,姑爷不知,我们三兄弟的小命是大人一开始捡来的,后来在战场上,他又多次护着我们,我们才保得了如今这条命,这等时候,我们三兄弟如若不能去上一人,实在于心难安,还望姑爷能成全!”

说罢,他重重地垂下了头,等候狄禹祥说话。

狄禹祥沉默了一会之后点了头,“去罢,如若见到大兄,替我代问候一句,跟他说京里的事,一切有我,我会尽力让岳父与珠珠安然无恙。”

“小的,记着了,多谢姑爷。”小捡再重重一垂头,起身与狄禹祥一握拳,这次他没再说话,在夜风中头出不回地急步走了。

他的披风在夜风中的空中被风鼓起,那矫健离去的英姿,就像一只展翅飞去战场的铁鹰。

狄禹祥朝他的背影,郑重地举手,揖了一礼。

**

进奏院那边,萧偃老将军给狄府来了密信,信中交待狄禹祥这几日哪都不要去,不管外面出了什么风声,他呆在府里习书就好,不要听闻太多闲言碎语,另外也要注意不要让那对父女听到什么风声。

果然,不出两日,珍王爷带了朝庭上的消息,说萧知远为国损躯了,死在了祈人的刺客手里,而归德将军侥幸得了一条命,为国家带回了萧家的叛逆之徒,进京前来请罪。

此话一出,全朝喧然,为萧家或有功,或有罪之事各抒己见,而易修珍一下朝,就来了狄府这边,跟狄禹祥说了这事。

见狄禹祥神色淡然,不见悲切,刚学完话的易修珍好笑地道,“朝庭上得了你舅兄好的那几个人还为你舅兄掉了几滴泪,你倒好,身为妹夫,听了舅兄的恶耗,居然坐得住不算,还跟没事人一样。”

狄禹祥知道他跟皇上感情好得很,能从他那里知道不少事,舅兄到底死没死之后,他应该比他这个当妹夫的还清楚,所以也没接珍王爷的话,笑笑不语。

“你就不怕你那老岳父和小妻子听了,昏过去啊?”

“岳父跟长南呆在一块,身边有他们的护卫,拙内那,也有婆子丫环守着,不会听到什么不该听的。”狄禹祥轻描淡写地道。

“你就这么自信?”易修珍翘起了嘴角。

“王爷说呢?”狄禹祥反问道。

易修珍当然知道这狄府看着小,没什么人,可里里外外的重要位置都有着人把守,见狄禹祥不细说,倒反问了一句,他也不好挑明,见好就收停了嘴。

随便他面容一正,与狄禹祥道,“萧青这事,我看皇上的意思是要赏,不仅要赏,还要大赏…”

狄禹祥点了头,他猜也是这样,文乐帝上位以来,对臣子功过向来赏罚分明,去年大官进京述职,更是让他爱重赏有功之臣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而这次他要是对萧青只赏不罚,凡知文乐帝心胸宽广,能容人的能人异士一听闻消息,怕是会有不少前往盛京赶来。

易国,现下可是最最缺人才的时候啊。

易修珍见他毫无讶异,也猜他这位义弟应是猜得明个中内因的,他不由为他以后这位幕僚的聪明微笑了起来,也另道了一道喜讯给他,“你们也无需怕他们这一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上那对他们也有挟制,不会事事皆让他们称心如意。”

“自然,”狄禹祥微笑朝天拱手,“圣上英明,是英主,是明君。”

易修珍摇摇头,然后收了脸上的笑,与他认真道,“我知道萧家之事,你不想有求于我,欠我太多人情让你还不完,但永叔,我可也是跟萧家姑娘也是订了亲的,还是与你妻族那支联手一派里的姑娘,我们可是亲上有亲的连襟,有些事,你要是跟我分得太清,可是于你无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可是要想清楚了。”

三更完。

玉珠还没生,这次生得比较困难,大伙儿再等等…

第100章

“可是,珍兄还是不太希望我过问此事的罢,”狄禹祥笑笑道。

易修珍哑然,顿了一下语重心长地道,“永叔,关东关西已打得不能再打下去了,不能给他们机会和谈,等他们再振兴,若不然…”

若不然,他们就不好夺回了。

永叔是他的暗棋,他希望他去了大冕,让人把他当帐房先生,而不是让太多人知道他枢密院密使的妹夫,都知他们舅兄妻弟一条心,被人当重要人物防着。

他是要与他一道做大事的。

易修珍没有把话全说明,但他知道狄禹祥明了他的话下之意。

他希望带一个能力超群,暗中行事的能将回去,敲锣打鼓迎回去当靶子的,另有其人。

“永叔知道,这也是我为何不向珍兄请求之因,”狄禹祥诚道,“有些事,我朝你张不了那张嘴。”

易修珍这次良久无语,久久后,他叹了口气,“这时候,你倒是像长南起来了…”

“嗯?”狄禹祥倒是不明白了,不知何解,“珍兄此话是…”

“招人喜欢,所以,也没人舍得为难你们。”易修珍感叹地摇摇头,“好了,这事你就依我,别出面,由我来罢。”

说罢,又忍不住道,“让你求我一句很难吗?”

就跟他儿子一样,明明很想要一个东西,但就是不张口要,张着黑眼睛看着你,你都觉得不给他都良心难安。

狄禹祥听着他的口气笑了起来,笑道,“我也是求过您的,宫里的太医,可不是我等草民就能随便请得来的…”

“这个算什么。”易修珍摇头,这等小人情,很容易就还了,感情这人情狄家不还都可以,因狄萧氏给他说过媒,他帮点小忙还要索要人情,倒显得他小气了。

“永叔,我希望你能把我当成一家人。”易修珍知道此事不易,但还是希望狄家人与他多亲近一些,无论永叔也好,他的妻子也好,就是找的下人,品性都甚合他心意,尤其手下探子送回狄家的来历后,这种他能知根知底且根底好的人家,易修珍确是想重用,用得好了,这一家人能成为力挽狂澜的助力。

当初他先祖能从敌国围攻中退到大冕,也是其下忠臣举全族之力保他易家王族逃出关东,他们大冕这一支易姓王族历代以来,都还是非常重视挑选忠臣,到易修珍这代,他手下也是培养了众多忠臣出来,若不然,他也不会放下大冕,放心在京城一呆就是大半年,他清楚忠臣的好处,于他忠心的臣子再多也不多,他也希望狄家是他另一个忠心耿耿的下臣,能辅助他们易冕王这一支成事。

“王爷于永叔的知遇之恩,永叔自当鞠躬尽瘁以报。”狄禹祥自是感激珍王这么诚心提携他,这也是他近日以来,对关东关西和大谷三地情况,不厌其烦找来数种记载牢记于心的原因。

但如若关东关西和大谷之事一成,他还是希望能离开大冕,他当不了珍王一辈子的家臣,他还希望能做点别的事,而君子重诺,他不能就此就在珍王面前放言把一辈子都留在大冕了。

“你这话说得啊,还是滴水不漏。”易修珍听明白了他话下的保留,也拿狄禹祥这种人有点无可奈何。

其实他越是有所坚持,他就越觉得他是个人才,不轻易妄言更是对他脾胃,因此也就更可惜这样的一个人,不能留在大冕帮他治理大冕。

他现在年经轻轻,见识就此等不凡,若是再经点事,行事更稳重周密,不知能帮他解决多少事情…

可惜了,他志不在大冕,胸怀大的人有大的好,也有一点非常不好的是,仅一个地方,困不住人。

**

隔日,文乐帝就下了旨,重赏归德将军,在京城赏了一幢将军府给他当主府,还另赐了绫罗绸缎十箱,宝瓶十对,还恩重特赏了两身朝服与盔甲,宝剑一对,文乐帝还亲赐了一副自己挥洒的墨宝给了他。

全朝都很是艳羡归德将军。

归德将军也甚是感恩戴德,谢赏的时候还磕肿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