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小皇子嘟着小油嘴。

“是,你姨父这样的也不错,至少比大多数人简单点。圣人您怎么看,要用还是不用?”

“当然用,这是酷吏,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倒是可用之材。”

“可是这种人翻脸无情的。”皇后打了一个寒战。

“是啊,所以他现在可以当刀,等不快了,就可以舍弃了,这种人身上满是辫子,连抓都不用。”刘睿笑了。

金铃还是有点忧色,不过看看刘睿,点点头,这位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比他大的就只有老爷子,老爷子却没有其它可用的继承人,无论是谁要选边,都不会选择行将朽木的老爷子,所以,这种唯利是图的小人,怎么会放着最大的BOSS不巴结,去站其它的队呢?

所以贾雨村很快就官复为五品,但不是派为应天府尹,而是顺天府尹。应天府,与顺天府,用现在的话说,都是直辖市,不过,顺天府尹却比应天府尹高半级,谁让他是天子脚下呢。原来的顺天府府尹派为江南臬台。就是总管江南几府的刑狱。他挺喜欢贾珠,于是上表,拉着贾珠、小呆就一块去了。贾珠总算是实现理想了。

而贾雨村也当贾政是恩人,他真是没想到,这位真有能力,随便一下,就给自己弄了这么个显要的官职,真是感激涕零。不过贾政却很淡定,只是告诉他,自己只是对圣人如实以告,圣人这么安排,定有深意,所以真不是他的能力。贾政其实这是给打预防针,表达了自己真没想帮他的意图。不过呢,这位误会了,觉得贾政还是真君子,倒真没想过再害贾政一下了。

435熊孩子

贾雨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小小的插曲,艾若根本就没往心里去,因为她的宝贝女儿贾瑗要跟着穆哥儿去江南了。

皇后还真的做到了她的承诺,穆哥儿开心的接了差事,并且直接拿着夏华他们的书,正好继续他们的吃遍天下的弘愿,出了京,也能松快点了。当然了,这话说完了,刘睿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这样的竟然连媳妇都娶了,你能不能自己先长大啊?

而贾瑗是有点忐忑的,不过看父母都这么担心自己,再也不敢说什么,咬牙跟着上了船。艾若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有机会让他们成功的交心,但真的她们努力了。

贾瑗出京了,艾若就把心思全给屋里的这些熊孩子了。现在她真的觉得这些都是熊孩子了,没一个省心的。

这得从小肉球读书去说起,每天这位兴致勃勃的回来汇报他学了什么,一脸的‘快夸我,快夸我‘。

然后贾莹就拍拍他的小脸,马上夸他,不过您能别表演得这么流于表面吗?连小肉球都看出敷衍了。

转向自己的亲姐,林妹妹又开始抹眼泪了,这学的啥啊,今天竟然带他看鸡蛋去了,这傻蛋竟然还带了一个生的回来,告诉姐姐们,这是鸡蛋,就是那个蒸了,煮了都很好吃的鸡蛋。林华怎么能不哭,太受打击了;

湘云果然活泼,兼没心没肺,直接把林妹妹的心理话说了,“你这个傻萁儿,你连鸡蛋都没见过吗?”

林萁本就是说话不很利索的的主,被她们气的,直接拉着贾琋,急得满头汗。

贾琋再怎么着也是小孩子啊,然后想安慰一下小肉球的,结果,想摸他胖脸的,结果碰掉了他手上的鸡蛋,鸡蛋掉在硬木的炕桌上,破了。

小肉球哭了,不是心疼蛋,而是觉得贾琋也不待见他。

贾琋看到生蛋黄,生蛋青。然后也不管那谁了,马上盯着鸡蛋看,一脸疑惑吃过熟的,没见过这种生的。贾莹、林华,湘云都不说话了,盯着看,他们也没见过。

贾璮也看了一下,然后对艾若说,“娘,鸡蛋跟鸟蛋一样呢!”

“你见过?”艾若很了解女儿,马上警觉起来。

“嗯,我跟小呆哥…”贾璮说一半,突然觉得这话不能说了,很危险,马上闭了嘴,并且左顾右盼的,表示自己啥也没说。

不过也不用说了,定是这位逼着小呆带着他飞飞,上树,掏了鸟蛋。然后一群熊孩子,哭的哭,看蛋的看蛋,被打的被打,一阵的鸡飞狗跳。

得了,总算大家都消停了,艾若抱起了小肉球,亲了他一下,说道,“是不是怕姐姐们没见过生的,于是特意带回的?”

小肉球点头,“生的也可以吃的,不过不好吃。”

艾若垂头,这个、这个,真是什么都肯尝啊?

“熟的也不好吃。”贾琋想想说道,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吃鸡蛋的,有煎的,有煮的,其实都挺好吃的,不过对这些人来说,都不好吃。

小傻蛋其实挺喜欢吃的,不过不敢给贾琋相反的答案,只能垂头纠结了。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等第二天,林华就看着艾若,她们也有读书了,不过请的先生,是个七十多岁的老秀才,每天隔着帘子教些女四书之类的。什么诗和词之类的都不用学。教什么老爷子自己做主,反正选那位,就是想着,这人比贾政还迂腐,于是艾若一点也不用担心,这位会把下面的孩子训练成才女。

出于实用性,艾若还从下人训练营里还请了一个老妈妈回来,教她们看账本。当然这是基本的,不过这个老妈妈训练营里的高级查账师父。她教这些女孩们学的就是如何看账目的漏洞,会做账的,和那会看账的,都是有门道的。这个也不是那个宫里的姑姑们能教的,他们会简单的,她们比较会宅斗、宫斗。

反正艾若坚定的把这些女孩,按着京中传统的贵女的标准来教。想想书中的姑娘们真的都让人神往,四春琴棋书画各有所长,长得更是风姿绰越了,可是那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看的。

现在,她是家长好不。站在家长的立场上,重新回想那些女孩的教养问题,没有教养嬷嬷也就算了,读书问题也就算了,看看学的是些啥?艾若都寒了一下,不禁想想,您哪是养孙女啊,合着是按扬州瘦马的标准在养啊。

不过想想也是,这些人里,除了宫里的元春,最小的惜春,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的。此时庶出的女孩其实真心的没什么出路,要么给无根基的人家下嫁为正妻,像薛姨妈一样;二呢,嫁到与门地差不多的人家,或者更高一点的人家,但那只能做填房,或者良妾。

毕竟他们出身国公府,他们看的人家门地也不低,给王爷当妾,跟给一般人家当妾能一样吗?所以想想看,那么养着,他们也算是术业也专攻了。而惜春是那府里的,他们只是养养,至于养成什么样,那府不要求,这边也不好分得太细。林妹妹是贾母想留在贾家的,于是自然也不会太在意,一家子没规矩的,于是也就成那样了。

你看看,湘云在家要做活的,说什么节省开支,但是换个角度,每天课程那么多,做针线什么的,可不得就得到半夜,虽然湘云看着挺苦,但是,你想想,他们中间湘云嫁的人家是最好的,也是真的幸福过两年的,如果不是老公早死,又没孩子,家族又跟着,着了难的话,她会很幸福的。这就是区别!

当然,艾若天天陪着她们学习,都替她们难受,真的挺累的。她的孩子虽然用不着学那么多,但总要开头时,先磨磨性子不是。特别是贾璮,她从来就没有受过相应的教育,所以她是最痛苦的。但现在看林华没去课室,却怯怯的在她面前磨蹭着。倒是有些诧异,因为这个课程对林妹妹来说,就不是课程。去不去的,真的没什么。所以现在看她不去,艾若倒也不很诧异。

“怎么啦?不想上学?”艾若抱过瘦瘦的小姑娘,别看才刚过六岁,但各种风情,真真的跟到了曹黑胖的形容…她又打了一个冷颤,这个不能有,马上坚决的说道,“不想念就不念,没事的。”

“舅母误会了,华儿万不敢如此。”林华忙摇头。

艾若看着林妹妹,真的不好意思起来,这位让那糟老头子来教这些聪明绝顶的女孩子们,是有点糟蹋了。这不是教好他们,而是对抹杀他们的灵性。只是怎么办,她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科室的妈妈有空聚一块,说不到三句话,就能转到小孩子的身上。

谁家都只一个孩子,谁都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孩子童年快乐了,就真的把孩子毁了,孩子将来恨你一辈子。就像一个孩子刚上名牌大学的老大姐,跟开玩笑一样说道,“我儿子前回家跟我说,您当年该逼我学个乐器的,现在我在学校里,跟傻子一样。”

你说,现在艾若明明知道这些孩子们都机灵,都是才女的节奏啊,生生被她改造成黄脸婆,她真心的觉得对不起他们。但她宁可他们成文盲,也不会让他们成小妾的。

“萁儿!”林妹妹好一会儿,才为难的说道。

“哦,你是担心萁儿!”艾若真心的松了一口气,这就好办了,马上点了点她的鼻子,然后笑道,“你看舅舅、珠大哥哥的学问如何?”

林华可是从小在哼哈二嬷的惯性教导之下的,现在又请了两个温婉、聪慧的姑姑回来贴身教导。她自然知道,她是晚辈,怎么能置喙舅舅、表哥。但眼神里却都是满满敬佩的,他们都是读书极好的,这满京城的人都知道的。人品也是没话说的,只是她不能回话,这是教养问题。就算是夸,也不能说的。

“他们都是路先生教的,小皇子也在跟路先生那儿,萁儿是给小皇子当伴读的。”艾若轻轻的说道。

林华眼睛一亮,她可是极其灵秀的女孩,不管舅舅、表哥怎么着,但小皇子是很熟的,小皇子都跟着路先生在读书,小肉球难不成比不上小皇子?马上破啼为笑了。

“宝贝儿,你母亲是才女,看着朵花,就能吟诵半天的诗,比才智,我跟你母亲是天上地下。现在给你们请的先生,教的东西也是按我的想法教的。依着我,针线什么的,会绣个帕子就成了。吟诗作画这些,喜欢学学无所谓,不过呢,用不着太上心。平平凡凡的才是最幸福的。明白吗?”

艾若并没有放走她,而是放到了膝上,让她靠着自己的怀抱,想想还是跟她谈谈好了。现在这些孩子其实都挺忙的,学东西总是要有选择的,所以林妹妹要把她的聪明才智,用在怎么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下去,而不是像那书中的林妹妹一样,用眼泪拌饭吃。为宝玉哭,为弟弟也哭,这位有啥是不哭的。自己真没三百六十五日,风霜雪剑来相逼啊!

436教养姑姑

第一章

“娘说让华儿跟舅妈好好学习。”林华沉默了一会儿,才轻轻的说道。她不是迟疑,而是想到母亲,觉得很伤感了。想想母亲钟灵毓秀,再看看舅**爽朗睿智,她也不知谁轻谁重。但母亲却一再的对她说,要跟着舅母学,舅母那性子,才能让她好好过一辈子。她相信母亲,只是此时提到母亲,却还是不由得伤感,又想到了林萁,他将来只怕也跟小呆哥一样,一点也忆不起母亲什么样吧?

“你母亲很好,出嫁前身子可好了,这些年慢慢的身子变差,实是因为想法太多,郁结于心,要不,你也别上学了,跟舅妈学医吧!学医就知道,凡事放在心里,然后经脉郁结,慢慢的就成了病。明白了吗?”艾若想想,看着林华,一般来说,当医生的人,都不怎么悲观,因为麻木了。林华这性子,要不跟自己学学医,解剖一两个兔子,然后说不定,性子就改了。本来她的性子也被贾瑗改得不错,她很善良、厚道,爱哭是贾敏死后的事,但性子却不是书中的小性儿,相反,她除了有点害羞之外,更多的就是厚道了。

“舅妈是想说,华儿不该这样吗?”林华现在是敏感了,母亲死了,父亲也不在身边,虽说还有比她还可怜的湘云在一块,但是基本上,她还是觉得心里空了一大截子,也就敏感了起来。

“当然,你母亲多疼你啊,凡事都为你想,你总这样伤心,舅妈也会伤心的。会觉得对不起你母亲,因为没有照顾好你和萁儿。你觉得万一你母亲来找舅妈怎么办?”艾若对她逗着趣。

“对不起舅母!”林华又想哭了,觉得自己真太不应该了。一点也没看出最后一句,艾若的调侃之意。

艾若现在想哭了,别不是绛珠仙草的哭功是在贾敏死后才有的?想想原著之中,似乎也是,之前黛玉在家不这样,到了贾母身边才这样的,别不是少小失母,于是内心自卑,才会有小性儿,凡事闷在心里吧?

“你天天这么哭,湘云看到也会哭的。”艾若轻轻的替她抹了泪,想了一下轻轻的说道,“你是舅舅的亲外甥女,而湘云的爹只是老太太的侄儿,跟咱们,总隔了一层;还有你有爹;有哥哥、嫂子;有萁儿,她什么也没有。所以你现在是他们的姐姐,要学会照顾湘云,照顾萁儿。对了还是琋儿,你看琋儿一出生,娘就没有了,送到我这堂婶家里。还有璮儿,舅妈生她时,跟你母亲一样,伤了身子,养了两年才好。其它的哥哥、姐姐们都是我抱大的,惟有她,我只能躺着,看她自己在炕上玩。所以后来,我好了,也不好拘着她,不是不管,只是觉得她吃了苦,不忍再苛责于她。于是,她现在还没琋儿懂事。莹姐姐要备嫁,总不能总看顾你们。所以你就是他们的大姐姐,你又比他们都聪明,所以你要帮舅妈,不可以总哭的。”

林华虽说也知道湘云无父无母了,但是从她到来那日起,府中无人再敢提及,而府里的规矩本就是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于是想想看,她自然也不会多问,最多会觉得自己跟湘云是同病相怜的。

而对贾琋,她真没想到她是因为生下来生母便去世,而特意的被送到舅舅这儿来的。

如此一来,想想看,贾莹是从小养自己家,而贾瑗也是,此时她养在舅舅家也不算是寄人篱下了。现在她的心里真的好受多了,母亲不在,正如舅妈刚说的,这里是自己亲舅妈家的家。而父亲也还在,还有疼爱自己的堂嫂,她真不缺什么了。于是此时倒是信心大增起来,认真的对舅妈点点头,表示自己会做好姐姐,会好好带好弟妹们的。

“以后要多笑。”艾若亲了她一下,她喜欢林华眼中由然而生的责任感,“哭也可以,不过要哭得大声一点,跟小萁儿一样,用嚎的,那对身体特别好!”

林华噗的笑了,不是像贾璮那种张扬的笑,也不是湘云爽朗的笑,也不是贾莹那标准的贵女的微笑,她就是那种慢慢的小嘴微微的从两边翘起,然眼睛跟着一块变得很明亮,就像是每一根头发都充满了笑意一般。就这么微微的一笑,真是闪闪发光啊。

“宝贝,以后没事也别这么笑,要大笑,对身体好。”艾若痛苦的说道。这样的笑容,不是挑事吗?

林华没有大笑,但是笑容却真的灿烂了些。

艾若叹息,总不能真的做点药把她弄得丑一点,人天生就是这样,果然有仙体的人,是不同啊。

这边安抚了林华,回头趁林华去上学了,她赶紧让林华的两位教养姑姑过来,说了一下林华的情况,然后看向了两位姑姑。好像已经成了习惯,她总是要让姑姑们自己先接触一下孩子们之后,才会找她们谈。

“夫人是希望我等如何应对?”开口的是白姑姑。

这次艾若能这么快领回这些教习姑姑,自然是托了金铃,他们宫中正好要放人,于是艾若让挑几个好的给她的孩子当教习。而领头的就是给林华的白姑姑的桑姑姑。

因为这俩都是曾经在皇后宫中的女官,不是一般的出宫宫女,她们受过良好的教养,而且也是皇后信任的人。此次出宫皇后根本就没让她们也出来,是皇后让她俩去挑几个不错的教习姑姑给贾夫人家的姑娘们,并且也说了艾若的要求。

她们俩挑人时,自己一合计,于是请求皇后放她们一块出来。金铃不是真的土著,她虽然微怔了一下,问了原由,便让她们出宫了。所以同来的十位中,以这两位的身份最高。

“华儿的性子软和了些、也太过聪慧,两位也知道,我与娘娘相交多年,最最懒散的一个人,家里孩子们也被我养得跟土匪一般,对这样的孩子,真的束手无策。姑姑肯帮一把,才是帮了我的大忙。”艾若不是拿金铃在压她们,而是在套关系。

之前在王府里,这两位就已经在金铃的身边了,到如今金铃成了一国之母,她们也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她们已经四十岁了,留在宫中,再过几年,也就要被人称一声嬷嬷,等到那时,再放出来,纵是被人请了,又如何?

再说,这些年,她们心力交瘁,不然艾若入宫求放出的女官时,她们也不会自告奋勇的请求出宫了。因为这些年,她们除了看到皇后的手段之外,也看到了皇后对这位的另眼相看。虽然每一次皇后和艾若谈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每一次她去了,皇后总会开心一段时间,趁皇后高兴时,她们也问过了,为什么对贾夫人会另眼相看,皇后的答复让她们的印象很深。

“对一个干净的人,你也会觉得自己也是干净的。”

她们都明白皇后的意思,在那宫庭之中,没有完全干净的人,那本就是人吃人的地方,一步错,步步错,弄不好,满盘皆输。皇后这些年,并不容易,不是说有了嫡子,就真的万事大吉,古往今来,有嫡子却母子皆殇的例子不要太多了。

贾夫人就是皇后认为自己还干净的镜子,她们选择到贾家也是因为皇后觉得这里是干净的,至少贾夫人是干净的,那么,她们只负责教育林大人家千金,其它的事都不用管。所以她们真的是来休息养老的,不然也不会时时处处表现的无欲无求了。

这会子,艾若找他们,提了新的要求,倒是让她们有些不悦了,她们也不想再动脑子了。

此时看艾若服了软,而且,她们也知道,艾若连儿媳妇都懒得动脑的,此时让她教养别人家的女儿,轻不得、重不得,弄个不好,还得闹埋怨,倒是有些无语。想想,“夫人才儿跟林姑娘如是说?”

艾若把自己的话大意一说,姑姑点点头,也就想到了艾若的意思了,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看到别人比自己惨,多少心里都会有所安慰,原来我不是最倒霉的那个。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摆脱负面情绪的手段,虽说听着不怎么好听。然后捧着林华当姐姐,让她有责任感,以后,她就能不时拿这个鞭策自己,努力变得坚强起来,所以话是糙了点,却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的们知道了。”白姑姑和桑姑姑一块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艾若脸都黑了,教养太好也是事,你看,这两位,从进府开始就是这么不温不火的,无论自己想说什么,她们就安静的听着,然后,再温温的说一声,“小的知道了。”

你们知道了什么?好歹说给我听听,一点也没想过,要分享一下经验,我都不知道你们知道?!

不过她还真拿这两人也没辄,人家是皇后娘娘的心腹之人,能弄出来给林华做教习嬷嬷,是皇后给的面子,不然,这样的人,能到自己这小小的祭酒家来当教习?所以她对她们几个都很尊重,特别是这两,万不得得罪了。

谢了一声,让人恭敬的送他们出去,然后想想,养孩子真的就跟金铃说的,凡事就得亲力亲为,指着学校、保姆给看孩子,就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还是自己上点心吧?就算是为了看林妹妹不走上悲惨道路,她也会努力的。

437没天理的贾母

第二章

熊孩子事没了,贾珠和小呆要出京了。之前不是说那贾雨村领了顺天府尹之职吗?原顺天府尹平调到了江南,做一省之臬台。

虽说是平调,不过要知道,顺天府是好玩的吗?一个砖头都能砸死一个王爷,三个侯爷的地界儿。江南就不同了,富庶之地,又好弄钱,又安全。

投桃报李的,人家马上提出带走贾珠。一是知道贾珠真能干,臬台是干啥的,管的一省之刑狱。顺天府的破案率有了贾珠之后,立马上升了N个百分点,不带他去自己就傻了;其二,他能混到顺天府尹这职,本身就说明,这个人不简单的。

他可不跟贾雨村一样,以为贾政在帮他。贾政举荐的内幕他是知道的。当然了,这也不是内幕,大家都知道,贾政拿了贾雨村的履历写了荐表,一块送进去的。

他是老油条了,马上明白了贾政的意思了,他也是被逼无奈,而圣人把这位刻薄寡恩之人放在这个地界上,只怕不是什么好事了。这是圣人手上的刀了。所以其实他比贾雨村还感激贾政。因为能成为刀的人,最后结果都不会太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有做刀的那一刻罢了。

前顺天府怎么样不重要,这从来就不是艾若需要想的,她只想着,贾珠和小呆都要下江南了?

贾瑗才走了,这俩也要走了,贾瑗是出嫁的女儿,虽说离得远了点,但是穆哥儿是领了差事,差事完了,他们就回来了。倒也不很担心。

而贾珠是跟着上峰一块去江南,就跟路宽一样,跟着林海去了江南几年,回来就五品了。被众人羡慕嫉妒恨的。贾珠显然也走了同一条路,要知道地方上,跟对人,是很好升官的,比在京中熬年头强多了。

所以艾若知道这是好事,再说,就算没这事,皇后之前也说了,贾珠将来要外放的,刘睿对他是有期望的,毕竟也是叫过他好几年舅舅的人。艾若烦的是,贾珠走了,小柳氏也得走,跟着他去任上,然后一屋子熊孩子全扔给自己了,自己得有多悲剧啊。

小呆听说去江南倒还挺开心的,现在他也买了个七品的主事,跟着贾珠混日子,当然了,贾珠也不会真的让他混,贾珠验尸时,也会让他在边上看着。

小呆其实真不呆,人家学武出身,平日最常见的就是大小伤,中毒之类的。所以作为一个江湖人,防止被人打死,毒死,那么就得好好的把这些东西学会了。

所以到了验尸房,看看伤,他大致就知道咋死的。虽然贾珠就算信他,也得自己来一次,当然了,有他的眼睛,自己倒省去不少研究的时间,并且,也跟着学到不少东西的。当然他也不吝于夸他,渐渐的,倒是小呆也找到一些趣味,跟着贾珠认真的学起来。艾若觉得贾珠是文人,在家想就好,而小呆好歹目标也是展昭,自然要学会搜证之类的,比如死亡地点,什么案发现场。细节决定成败,虽说她也不懂,不过,她是可以训练下他的观察力。

小呆本就心很静,从小艾若教他想好再说,于是他就比一般人沉默,沉默的人,会用眼睛。艾若就教他,安静的用眼睛看,哪不对劲,一个小小的不合常理之处,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并不仅仅是验尸能帮助破案的。

这哥俩倒是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了,小呆也越发的沉稳,虽说是捐来的官,不过,性子好,又能帮得上忙,部里和顺天府的人也都喜欢他的,出来没有不夸的,在官场上,倒是小呆的名声一下子就压过了其它师弟们。不过人家也不介意,谁让小呆是师兄呢。

当然了,大师伯郁闷了,薛虹从军,王家的忠孝兄弟进了侍卫营子,这是他们师门正常的出路,可是怎么就出了一个刑部主事呢?还成神探了!这个太打脸了,我们师门是学武的!

由此,他对可怜的贾珏操练得更狠了,谁让你哥让我不满意呢。名义上,小呆是贾珏的亲哥。可怜的贾珏现在是手打拳,脚扎马,口中念念有词,背《四书》,书没背下来文先生罚习武,武没练好,继续罚习武,于是可怜的贾珏已经练就了把读书与习武融为一体的练习法。比如练字时扎马,读书时跑步一手拿书一边跑、跳。练招式时,就把自己背过的书边大声的朗诵,边打招式。当然这也不是没好处,边上的师兄弟们被他这么荼毒下,先生再也不用担心他们的背书了。不过,这是后话。

小呆跟着出京了,王家就有点着急了。小呆和王家订亲也不少日子了,基本上,虽说王熙凤此时成亲还是略小,但是王家想到要等三年,就觉得有点拖不下去的感觉了。

艾若想的是,那怎么办?行期这么紧张,家里收拾东西还乱成一团呢,嫂子却说什么成亲,这个怎么办。

王老太太想想,便说,让艾若在京中操办起来,小呆先跟着珠儿去接印,回头挑了好日子,在金陵老家操办婚事就是了。

艾若那个气啊,自己在京中操办,回头带着东西去金陵老家,那才是要多折腾人就有多折腾人了。她真服了母亲的气。

王老太太却又说道,她也想回家了。

这话一说,大家都不敢说啥了。王老太太跟贾母不同,她可不是把回金陵老家挂在嘴边上,来威胁儿子、媳妇们。她这些年,从来就没说过这话。这时,她说了,于是大家知道,老太太不是想家了,而是想落叶归根。大家也就明白了。

所以小呆跟着贾珠夫妇一块上船离开,艾若家里顿时就空了一大截。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艾若不但自己要独自对面这些熊孩子,她还得准备去小呆的婚事。

“你说,我们怎么办?按老太太的说法,金陵行礼,那婚礼人就凑不齐。你看,你有差事,我二哥有差事,纵是女人家都跟着去了,不是把你们留在京里惹事吗?”艾若盯着贾政。

贾政倒是没笑,而是觉得这话很对,他们去金陵来回都得几个月,走个亲,访个友,再祭个祖,再带着孩子们游历一下,回来就明年了,把他一个人扔京里,这是不可能的。认真的点头,“萁儿要念书。”

“我跟娘娘说了,她觉得这是好机会,让小皇子跟我们一块去。一是能保护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安全,二呢也能让小皇子出去游历一下。”艾若噗的笑了,觉得贾政好可爱,竟然想用小萁儿来试图让他们别去。

贾政抽了一下嘴角,想想,“要不,我跟圣人说说,我带几个学生去金陵游学?”

“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的,我走了,我真怕你连睡衣都找不到。”艾若捧着贾政的脸,亲了一下,咯咯的说道。

贾政脸红了,马上看看边上,看看有没人。还好、没人。才放下心来。他并没有把艾若的话放在心上,什么叫找不到睡衣?满屋子的下人,衣服有专门管的人,怎么会找不到。睡衣其实是很卫生的做法。此时全家都跟着艾若改了习惯,不是直接穿着中衣睡,第二天换,而是晚上,有专门的睡衣,中衣也只能穿一天。

不过这么多年了,夫妇之间的感情却也越来越深厚了。贾政也觉得离不开妻子,而艾若也不想离开贾政。夫妻夫妻,在一起才是夫妻,不是不信他,而是,她不想重复上一世,做个傻子。

“那老太太怎么办?”正是夫妻情浓之时,艾若突然叫了一声。

贾政转了两下,才明白这位说的是自己的老娘,他刚以为,妻子会带着老太太一块去的,现在听这话,显然,妻子也把老娘给忘记了,轻敲了她一下,表示自己的不满,想想,却也不怪她。前一段,艾若病得要死要活时,老娘就没消停,什么请道士做法,什么让人准备棺材、预备着,这些贾政没跟任何人说过,只是请老娘好好养着,自己就退了出去,让人关死西院的大门,西院的人,一个都不许放出来。每日的定量从小窗子里送入。

一直等着艾若好了,才没从明禁再变回软禁。

但就算是老太太跟自己说的话,没法传出来,但老太太平日里在西院里说的那些话,自然会有人告诉艾若的,所以想瞒都瞒不住,贾母深恨艾若是众所周知的,于是想想看,此时妻子一时忘记了她,也是正常的,不忘,天天去找她吵架,自己更烦。

“带她去,不是不行,只是还有我娘呢,他们俩,从年轻时就斗起了,如今我娘身子骨越发的不好了,真的跟老太太吵起来,有个好歹,你说,我怎么见我哥,我嫂子?”艾若轻轻的叹息了一声,表情真的郁闷,她不敢对贾政说,但却时常的觉得纳闷,贾母也真是战斗力强,关了这么多年,就算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但王老太太也不差啊!王家可比自己家富贵多了,王老大又真是孝顺的,有什么好的,总是第一个捧到老娘的眼前,王老太常说自己,真的不亏,可这样,竟然熬不过贾母,这太没天理了。

438向好

第三章

不管艾若怎么纠结,小呆的婚事得办,金陵必须得去,而老太太还真不能把她一个人留在京里。会出事!

不过,他们也做了万全的措施,比如贾母住贾家的官船之上,是最上面,最豪华的一间,充分的显示了她超然的地位,但是基本上,这位被关多年,她的腿脚早就退化了,当然这些贵妇人,本来腿就是好看的,艾若是自己养着孩子,天天自己跑前跑后的腿脚是有力的,但这些贵妇人不是,出门不是车就是轿,走不了几步路的。而贾母被关多年,她能活动的范围的就是她自己的那个小园子,于是想想看,再好的景致,看久了也腻味了,老太太就自己窝在屋里,跟下人打叶子牌,闷了,就叫人去叫贾政,叫艾若进来互虐,但那也是坐着的,腿不退化才怪。所以她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一定下不来,她都下不来了。

每天艾若上楼两人互打一下嘴仗,然后老太太就能开始斗志昂然的新一天。艾若就能安心的在下头,跟她的那群熊孩子们,各有品性的姑姑们,斗志斗勇,生活得激情澎湃。

贾政也就送她上船时,露了一个小脸,要知道,贾政说是带学生游学,但是,他们不可能跟他们一起的,他得跟学生一条船,所以这里他只送着上了船,于是顺便拎着小皇子和小萁儿,一块去了他们的官船,路先生也在那条船上,能让贾政带出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主,也是经过政审的人家,都是刘睿死忠派的长子嫡孙,于是这些人,将来也是小皇子的班底,年轻啊,有才啊,一切都是给小皇子预备的。现在搞好关系,了解各人的性情,是很有必要的。可怜了小萁儿,他表示不想跟琋儿分开好不。

不过别说,萁儿是很聪明的孩子,知道斗不过时,他根本不斗,哭是很浪费力气的,主要是哭没用,哭对贾琋可能有点用,但是,对舅舅、师父太没用了,小哥哥对他还不错,萁儿又不知道什么叫皇子,他只知道,这是小哥哥,于是依赖性,在船上的这段时间倒是慢慢被转移了。而那些学子们真的以为这是贾家的侄子,主要是内侄与外甥,因为一个叫贾政姨父,一个叫舅舅。

跟艾若她们那船上的鸡飞狗跳比起来,贾政这条船上就风雅之极,都是才子啊,又有路不群带着,贾政虽然这些年没出过京了,但之前却也是在江南行走过,这一路的景致,诗才虽然不成,但是前人的佳作是会背的,顺便点评,路不群和贾政多年至交,两人配合默契,倒真的是一次很成功的游学,连带着萁儿都对舅舅刮目相看了。没法不用这词,在家舅舅就真是舅舅,抱着自己玩,咬自己脸上的小肉肉,抢自己的肉肉吃,完全没有这种才子风范啊!

贾政黑着脸听了他的解释之后,半天才看看四周,除了路不群和小皇子,大家石化中,真的是石化,因为真没想到贾政在家时这样啊,他们都是大家子出身,父亲就跟学里的贾政一样,甚至还不如,贾政是大儒作派,身正影正,他们相信,贾政在家里,一定也是严格,却也宽厚的父亲。但是,现在听小萁儿一说,大家觉得心里一块什么地方崩碎了。

路不群猛的大笑失声,小皇子本来是努力的繃着脸,表示自己跟大家一样,是不会取笑姨父的,不过看师父没绷住,马上跟着笑了起来。大家看贾政的脸,却还不敢笑,老实的努力绷着。

“刮目相看,才子风范用对了。”贾政等大家笑完了,终于开口,“回头舅舅给你成语词典。”

小皇子马上同情的看了小萁儿一眼,但马上绷住,退后一步,其它人也立即收回笑脸,都是无比正气的看向远方,很有些立存高远的意思。

“回去写游记,圣人对你们这回的心得很是认真,写的好的,可以放进皇家图书馆。”贾政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家一块黑脸了,深深的悔恨起来,自己没事乱笑什么?

小皇子表示自己沾了老爹的光,果然很幸福啊,自己能给爹妈写封信就不错了。不过,他也想好了,要把途中发生的趣事,都写在信里给爹妈看,他们一定会笑死的,就从今天开始吧!于是,后来,交上的游记,刘睿和金铃一致认为,就只有自己儿子写得最好,而且还配有小萁儿的画。三岁的小孩子对色彩是很敏感的,中国画也是色彩的,而路不群这些年越发的往才子的道路上行进,反正小萁儿还小,也不会真的教他画画,却让他玩颜料的。跟后世的广告一样,小孩子用手掌就能做画,把自己看到的,用自己的小肥手乱拍出来,小萁儿还会跟小哥哥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于是小皇子挑自己喜欢的,边上还配上注释,一并捎回给爹妈。

刘睿是看不明白的,受过正统教育的真不可能看得出来,但金铃却喜欢得不得了,还让人装裱成册页,一个个的解释给刘睿听,刘睿看看儿子信,再看看这充满的童趣的画,倒也挺高兴,一是儿子出个门,眼看着就成长了,而林萁倒是个有趣的孩子,难不成,这家要培养出一个画家?

他也对贾政把儿子没扔给艾若表示满意,深深的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加一分。他一点也没想到,王贾两家除了王子腾夫妇留京了,其它人都跑了,贾政带学生游学,说白了,就是公费旅行,为了参加侄子的婚礼,顺便罢了。

而刘睿算掉了一个薛家,这回薛家除了长子薛虹因为营里走不开,其它人也跟着一块了。

薛收把生意交给了弟弟,自己做起了富家翁,要知道,做买卖是叫商人,但是买房买地却不是,之前做实业,后来,艾若无意提及买铺子卖铺子之事,她是无心说给薛姨妈听的,而薛姨妈更是无心的告诉了丈夫,一下子,这位天生的商人,突然开窍了。所以也就有了,艾若买一间,他们买一条街的故事。转头,地方炒热了,再慢慢的脱手。利润高得吓人。

但这样,在此时,这个却不属于商人的买卖,土地、商铺,不是商品,是‘士’可以做的。因为谁家都有土地,商铺,他们有钱就得买,没钱就得卖,这个是无比正常的。但对商人的薛收来说,就是大大的漏洞,于是实业对他来说,真的太太费心费神了,还不如看中一条街,直接买了,回头,让弟弟进去开个铺子,再一块全卖掉。钱来得又快,又一点风险也没有,这人,目光已经瞄向了京城之外,所以这回带着妻子,儿女出来,一是陪着老岳母,就怕有个万一,妻子埋怨自己一辈子,二就是出来看看,外头还有没有可操作的项目,人生对薛收来说,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而这一切,艾若都不知道是自己起的作用,她还在感叹,这位别不是也是穿的吧?后世的房地产空手套白狼都会了,还有什么不会的。不过再想想,薛收还不错,薛收开头可是拿着真金白银,买下一条街的,等升值了,于是再卖掉,比先做个项目,骗人投钱,然后卖了,还了别人的钱,剩下全是自己的强多了。不过她不打算告诉他,还有这法子。

而薛收也不知道的是,艾若救了他的命。不是指他们举家北迁的事,而真是生意。

薛收为了子女,捐了勋位,把生意交给了弟弟,把皇商的签子交还给了族里,连族长之位都交了出来。自己脱身做了田舍翁,洗白上岸。

这一系列动作,让族里对他就没有了之前的怨愤之情。之前他是族长,十根手指还有长短,特别是长老之流,相互忌恨着对方。薛收放了权,人家目标就不在他身上了,全在位置上,谁有空管他。再就是,最最重要的原因是,薛收是官了,商人世家出来的,最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民不与官争,而很快,当他们不熟悉的薛虹竟然随手拿了一个武状元时,薛家人彻底歇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对他们一家的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敬之情了。现在谁也不想要薛收的命了,因为,薛收在,多少对薛家族人还有点感情,而薛收死,薛家的两个儿子可都是薛太太娘家拉扯的,人家理薛家才怪,所以这会儿,薛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薛收在,薛家就不会倒,当然,其实现在就算薛收倒了,薛姨妈本就住在京城,边上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照顾着,大儿子也快娶媳妇了,家里又没有要命的生意,钱更是多得几辈子都用不完,还没人敢惦记,基本上,他的作用其实也就是一个家的精神支柱罢了。真倒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薛虹长大,薛蟠也能读书,家里底韵不够,再过两代就好了,还有什么?

439出事

薛姨妈趁着机会自然要跟艾若聊聊天的,薛家有自己的船,但是,薛姨妈觉得家里人少,没意思,还着薛宝钗挤到他们船上了,薛收就带着儿子去了贾政他们的船上,薛收也是读过几本书的,而薛蟠更是出了名的会读书的,性子是方正一点,但读书上却是不缺的,倒是能和大家混在一处。反正船队晚上就靠岸,他们就再回自己家船上睡觉。跟串门一样。

宝钗就跟女孩们玩去了,凑一块,读点书,下个棋,做点针线,姑姑们都带着,宝钗自己也有,她也是一生下来,艾若就跟薛姨妈说了,女儿要娇养,事事都得小心,薛家连儿子背后都跟上一群粽子,更不要说女儿,正尔八经的一脚迈,八脚抬,要不当年贾敏也不会说,除了身份差点,真正的没挑的话了。

现在薛家除了有钱,也有点身份,当然,顶级的贵族圈子是进不去的,但是也跟原著中那个可怜的孤儿寡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此时的宝钗除了性子里有点虚荣之外,真没有书中那种见人就说教的毛病了;当然,也更没有对着谁,眼睛就跟计价器似的,没事就先算她身上的东西值多少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