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看着她,有点不太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跟自己说这个。

“你啊,学武没什么不好,强身健体,将来长大了,好处很多。这个是对的,但是外面的世界没那么凶险,谁也不会没来由的刺杀你。你家的仇人死光了,我保证,因为那次是王爷和宁府的珍大哥办的,盐商一个也没跑,两淮的官员参与过你爹娘那件事的,一个也没跑,全死了。圣人下了严令,只要参与过的,谁也不许求情。说不能寒了忠臣的心。其实该让你去看看的,有时残忍不是坏事,至少现在你能安心的对人说,你是谁的女儿,不用担心任何人对你不利。”

“不会有人来报仇吗?”妙玉并不乐观,定定的看着这位姐姐,其实当年的血流成河,她去看了。静静的在姨母的身边,姨母在念佛,她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些人头落地,却无从想像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他们现在在天上还好吗?

那之后,静安师太还带她离开江南一段,她明白,姨母是怕有余孽复仇。所以也不问,只是安静的跟着,这也是这些年,她们深居简出的原由。

贾瑗笑了,回头看了她一眼,“他们犯的是国法,人是珍大哥哥抓的,下令是圣人,监斩的是我们王爷,跟你个小丫头何干?”

妙玉一怔,一下子又有点想不明白了,整个的傻在那儿。贾瑗又拍了她一下,妙玉也笑了,但人真的慢慢的放松下来了。

到了牟尼庵,穆哥儿就在寺外跟静安见了礼,便告退出来,去附近的寺庙逛逛,由着她们自己说说话。贾瑗和妙玉跟着静安师太进庵,坐在了云尼师太的下首,

“离开江南时,去见过云尼师姐,知道你们去了西北,现在看王妃真好,果然一脸雍容,是富贵安详之相。”静安对着贾瑗笑道。

“谢师叔关切,小侄一切安好。前儿回京,一身烟尘,不敢侵扰了师叔的清修,今日特来告罪。”

“王妃客气了,贫尼还要感谢王爷、王妃施手之恩。”静安双手合拾,对她一俯首。贾瑗知道,她此时提王爷,指的是那年盐商之事,让妙玉得报大仇,让这位得道之人了去了一番心事,现在贾瑗亲自来着妙玉来了,显然也是把妙玉放在羽翼之下,这让静安尤为的安心起来。

“师叔才是客气,原本小侄去西北之前,原想着接着妙儿同去游历,以开眼界,不过师父说妙儿还有机缘,让我安心等待,果然,再见,竟然在小侄的娘家。果然天下事妙不可言。”贾瑗微笑起来,顺手拉着妙玉给静安看。

“真是,看来贾夫人真是很会照顾人,妙儿是精神了很多。”静安并没有搭贾瑗那句缘妙不可言的话,只是笑着看妙玉。其实刚刚就在看了,虽说一身便装,但是,精神不同了,她的小脸不再木然,眼睛里也不再是毫无神彩了。

“给师叔看看你的小剑。”贾瑗对妙玉说道。

静安一怔,什么小剑,妙玉在姨母面前其实已经很规矩了,多少年的习惯,到了静安面前,惯性的站好,然后面无表情。而此时,她不知道的是,就算现在再面无表情,但她的脸色也能说明问题,一张红润的脸,一双有神采的眼睛,再也回不到以前那个茫然的小女孩的样子了。

妙玉小心的拉开袖子,露出了艾若给她做的袖袋,这时有猴皮筋的,于是艾若用布给做了一个松紧的剑套,这样她能舒服一点,不过小手臂上还是留下两道勒痕。显然是长期这么戴着,于是留下的印迹。

妙玉小心的拿出整剑,双手递给了姨母。这是亲人,对着亲人,抽剑是不礼的。

贾瑗像刚刚在车里一样,把妙玉揽入怀中,让她靠着自己,顺手给她一块点心,就像平日里对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妙玉偷看了一下姨母,有点僵硬。贾瑗轻轻的拍了她一下,对她笑了笑。妙玉在贾瑗的笑容之中,略略的放松了一些,低头小口的吃心来。

贾瑗暗暗叹息了一声,虽然这对姨甥俩是世上仅剩的亲人了,但却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对方。

静安没看她们,只是轻轻的把剑拿起,抽开一半。她定定的看着那三棱刃散发的寒光,这是能杀人的利器,为什么贾家要把这能杀人的利器给外甥女?她看向了贾瑗。

481操心的命

“娘给她们姐妹一人一把,也请了女师傅,没事教她们点防身的功夫,一能强身健体,二也能自保。现在妙儿的身手可好了,女师傅都说,妙儿有天赋。对不?”贾瑗又宠溺的对妙玉笑道。

妙玉有点羞涩了,好像贾家的大人都爱夸人,贾夫人爱夸,现在郡王妃也爱夸她,常常把她夸得大红脸,不过她很喜欢这种被宠爱的感觉。

“你的东西还在房里,之前怕你在贾家不习惯,所以那些东西就没让你带。现在去看看,有什么想带的。也再挑几样东西出来,送给姐妹们。”静安对外甥女笑了笑。

妙玉忙从贾瑗的怀中出来,小心的把剑再戴回手臂上,对他们行了一礼,出去了。静安其实并没让她拿回,结果显然,这丫头在没有剑时,已经不敢出门了。这让静安很担心。

“为什么?”等妙玉出去了,静安静静的看着贾瑗。

“对她来说,剑也许就是心里的拐杖,等有一天,她心里有人能代替这个拐杖时,也许就能放下了。”贾瑗柔声说道。

“贵府诚意不足。”静安笑了,轻轻的拿起桌上杯子抿了一口茶。此时喝最好,无论是温度还是香味都是最好的,不过贾瑗没喝,她怀着孩子,喝不得这绿茶。静安笑了,回头对边上的老尼说道,“去把红枣汤送上来。”

老尼也出去了,贾瑗却没让关姑姑出去,她没什么不可对关姑姑说的,只是一颔首,算是谢谢了。却不说话,等着静安的下文。

静安其实也知道,贾瑗摆着仪仗来,就是给了她最大的诚意,况且刚刚她也说了,她受过云尼的指示,要对妙玉施予援手的,只是云尼算出妙玉另有机缘,于是没让。所以贾瑗是在告诉她,妙玉和贾家的缘分是天注定的,所以她来了,跟逼婚没什么两样了。

“贾夫人留下儿子庚帖,郡王妃亲自登门,这一切都代表了贾家的诚意,不过这诚意不够!”静安再补一句。

“家母的意思是,俩家有默契,交换了庚帖,将来做个凭证即可。主要是妙儿还得在贾家住着,太早明了,不太妥当。”贾瑗松了一口气,笑着解释。以此时的规矩来说,万没有说养童养媳的,若想让妙玉在贾家住着,就得把订亲的事拖后。

“亦可先成亲的,老尼恐时日无多了。”沉默了一会,静安轻轻的说道。

贾瑗深吸了一口气,好一会儿,请静安伸手,静安也知道贾家母女均通医道,于是想想看,还是伸了手。

贾瑗其实会的不如艾若,只能说,她能治些普通的小病,也能开些补养的方子,但是真有大病,她是治不了的,安静的听了一会,放开了静安,想想,“师叔,家母深得太医院正的真传,不如…”

“若是能治,上回便请夫人出手了,请王妃回府,准备一下吧。过几日,我便让人去接妙儿回来。”

“对了,师叔,熊大学士家极喜爱妙儿,想收为义女,您看可否?若可,这两日,小侄派人替两家认亲。”贾瑗看事已致此,也不好再说啥了,忙说另一件事,若是妙玉有了干亲,对此时的妙玉来说,也是另一根拐杖了。

“夫人觉得可否?”静安虽然见过熊夫人,但是,她并不信得过,比起贾夫人来说,熊夫人看上去也是好人,但是,人与人是讲机缘的,她和云尼都术数大师,他们都算出妙玉前世今世,无论孽缘,顺缘,都是在贾家,也许只有贾家能带给妙玉以后的安宁。所以她根本就没考虑过熊家的建议,现在说认为干亲,这个让这位得道高人有点吃不准了,她也是关心则乱,若换个人,她脑子不会转不过来的。

“家母的意思为可,至少妙儿将来有个正经的娘家可回。”贾瑗轻轻的说道。

静安醒悟,点点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请王妃调停!”

贾瑗微微颔首。

现在静安也明白了,贾家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先让妙玉认一个干亲,将来走大礼,由熊家出嫁。而作为亲姨母,她会在熊家观礼,送外甥女儿出嫁,这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给妙玉最大的诚意,让她最最风光无限的嫁人,没人敢说她的妙儿是高攀了至诚伯家的次子,人家只会说,至诚伯家好福气了。

大面都谈好,穆哥儿自然不会让贾瑗陪着吃庙里的粗茶淡饭,过来接他们,妙玉其实是舍不得姨母的,拉着她的手,半天也没放。静安轻轻的掰开了她,捧着她的小脸,好一会儿,却说不出一句话。

贾瑗觉得喉头跟压了一块大石一样,多少年了,她没有这种酸涩的感觉,轻轻的揽住了妙玉,好一会儿,才说道,“师叔,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

“嗯。”静安只嗯了一声,双手便拢在了袖中,安静的伫立在原处,等着他们上车。

贾瑗只能拉着妙玉退了一步,自己对静安沉施一礼,而让妙玉给静安磕了三个头,认真拜别。

穆哥儿觉得这个太深沉了,对自己宝贝儿的胎教不利,于是毅然决然的换了轿子,只带自己的影卫,带情绪不高的两人去了外城,找了一间好饭馆儿,挑了一个临街的雅座儿,让妙儿可以远远的看着两边的街上小摊儿,还有讨价还价的路人,顺便点上一桌子菜,让她们俩一样尝一点。

现在穆哥儿也不是之前的土包子了,出去混了大半年,再土,就白出去了。又帮着贾瑗写美食书,对各种美食还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不一会儿就把这姐俩哄得开心的直笑了。贾瑗看妙玉终于笑了,才安下心来,给她挟了一片竹笋,看她吃了,才点头,“做得好吗?”

“嗯,跟伯母家不同,不过也好吃。”妙玉还是情绪有点低落,不过还是给了贾瑗一个笑脸。

“你想以后有自己家的味道吗?”贾瑗很无奈,她该怎么跟这个小孩子说,让她近期成亲的话?所以这时就看出贾瑗和艾若的不同了,若是艾若,可能就直接把妙玉留下,让静安跟妙玉说,她是婆婆,怎么也不该她来说这事。而贾瑗就没有这种思维,她惯性的带着妙玉回家,惯性的把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想想看,果然是性格决定命运,注定的,贾瑗就会比艾若活得辛苦,说白了,就是一操心的命。

“什么叫自己家的味道?”妙玉一怔,脸有点白,自己家三个字还是听得懂的,感觉上,是贾家不要自己了吗?刚刚姨母也说了,过几天就接她回去了。

“就是你将来有自己的家,然后你给你的相公做各种好吃的,看他大碗大碗的吃饭,然后你就很开心,那味道和你在岳母家吃的不一样,跟你在庙里吃的也不一定,跟这里更不一样,那是属于你和你相公的味道。”穆哥儿不愧为贾瑗的蛔虫,马上给她一小片瘦肉,解释道。

妙玉怔了一下,这是她第一次正式的在自己的小碗里看到肉片,虽然她不禁,但是多年的习惯,她其实有点抗拒的,但看看穆哥儿和贾瑗,她还是挟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着。很快有点惊愕的看着贾瑗。

“这是鸡腿肉,家里做的素菜全是用鸡汤为底的,你们吃的清汤面也是,所以味道很熟悉对不对。庙里做高汤的是豆芽汤,味道和鸡汤鲜味不同,不过那个也很鲜,我也很喜欢。”贾瑗又给妙玉挟了一只虾仁,这是江南名菜,龙井虾仁,贾璮最爱这道菜,好在此时虾不属于大荤,不然她也不敢给她吃。

妙玉想想还是吃了,她是聪明之极的孩子,她其实第一次跟艾若从庙里出来那一刻起,就知道,她不再是从前的妙玉了,她将要过普通女孩的生活,虽然一直惴惴不安,但她其实还是坚持着适应,如果不是太害怕了,她也不会那把小剑不离身了,正像贾瑗对静安说的,那把剑是她的心拐,在孤立无援之下的依靠,只有她找到一个可放心的人,她也许才会放下。

“好吃吗?”贾瑗对她笑了,轻轻的摸摸她的额头,“不喜欢可以吐出来,不是每一道菜你必须喜欢,总要慢慢的试,再说,世上的做法千万种,这种不喜欢,换一种做,总有一个味道能适合你。”

“为什么?”妙玉有些困惑,食物有这么重要吗?

“因为吃是一种很幸福的事,只是这种幸福,很多人都忘记了。像璮儿,像我,还有吃啥都直接吞的小黑炭,问他吃的啥,他一准告诉你不知道。”

妙玉想到了小黑炭,也噗的笑了出来。

第二章

那天小黑炭总算细嚼慢咽了那大碗面,竟然吃完了,很困惑的说,他吃不下了。不是因为嫌烦,而不吃,而真是吃不下了。

艾若就给了他一个白眼说,“当然了,你的胃就那么大,你跟人抢话一下,一古脑的倒进去,胃都被你灌傻了,当然来不及告诉你,它饱了。所以每天你吃完饭,过一会就得撑得满地乱窜。活该!”

然后一桌子哄笑,小黑炭也不介意,直接转头对妙玉说,“妹妹,这面挺好吃的,你多吃一碗。”

于是那天妙玉多吃了一小碗,结果是她撑得在屋里转了半旬,被姑姑笑,喝了一大碗的山楂水。所以现在听贾瑗说小黑炭,她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483忽悠

第二章

“你可能难一点。黑炭性子急,你也看了,在山里跟人抢饭习惯了,所以吃东西就是一个字,快,不然就吃不饱。你问他什么好吃,他一准不知道。所以跟这种牛嚼牡丹的主,你也望厨兴叹吧!”穆哥儿根本就没多想,直接说道,在他看来,能让他们见两面,这亲事,妻子说是要支持她,可是他是不相信她会反对的,因为贾家的儿子不愁找不到好媳妇,京里口碑都不错,贾家的女儿也好嫁,出名的规矩好、容貌佳、嫁妆丰厚。所以在他看来,既然黑碳喜欢妙玉,那就是妙玉的福气,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公婆还都厚待着,有什么不满意的。于是说得十分笃定。自然被贾瑗拍了一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你当然会有自己的味道,也许你会嫁一个书生,然后你们致趣相投,像我和你姐夫,我们喜欢游历天下,喜欢去各地品尝平民的美食。你和你相公可能会一起喜欢喝茶,一起看书,谈诗论辞,高兴了你还可以弹琴,他说不定会吹笛子,一起过神仙眷侣的生活。”

“是够仙的,你们不吃饭?不赚钱?孩子靠谁养?”穆哥儿忍不住伸头说道,“书生不可靠,好点的空谈误国,差点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有一点事儿,没一点顶用的。前儿我岳母说啥了,我岳父没中举之前,他们娘几个被赶出家门!分的钱,连吃饭都不够。再说直白点,就算中了,若头脑不好,一样死无葬身之地,比如你爹…”

“王爷!”

“我估计人人都得说她爹是大英雄,是大清官,说她娘是节烈夫人,让她以父母为荣,我就不跟她说这个了。妙儿,你是黑炭喜欢的人,又是瑗儿的师妹,我当你是自己人。你爹那案子的卷宗,我是看过的。知道要接盐政了,于是把你送到从小出家的姨母住,对外说与佛门有缘的鬼话,说白了,他们知道九死一生,于是,先把你保住了,于是他们就可以戴着棺材去上任了。干得是不错,当年盐税收了六成。得了老圣人的嘉奖。第二年就被毒死在任上。你母亲看你爹死了,直接吞金自尽,随他去了。没人知道你爹怎么死的,毒怎么下的。由朝庭收了尸,进了宗烈祠,文臣风骨,在你爹身上淋漓尽致。不过,你觉得你爹算好爹吗?是,他做得很好,真的,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谁为你想过?你母亲就那么放心你一个人在庙里?就算苦点,好歹,母女俩也是一个依靠不是。”

“王爷,我想夫人的意思也是为了保护妙儿。若只是收税,刺杀盐政,有点过激。想来是老大人有了什么证据,并且把证据已经提交了。于是老大人被人愤而报仇泄愤。夫人知道始末,于是她也选择自尽。只有她死了,就没人知道妙儿在哪了。一切恩怨就此了解,至少将来妙儿是安全的。”贾瑗虽然没看过卷宗,但听这么一说,轻轻的揽过小妙玉,她还是希望让妙玉觉得父母是疼爱她的,至少是最爱她的。况且她现在也是母亲了,她的孩子都还没出生,她都想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所以她相信,若是有选择,妙玉的娘不会选择离开的。

穆哥儿看了妻子一眼,想想也是满怀柔情了,他其实对父母都充满了愤怒,过是真的,母亲为什么不学会保护自己,而父亲为什么不反抗?所以他看卷宗时,对妙玉的父母也是满是不屑,现在看到妻子这么说了,又看到妻子隆起的肚子,一瞬间也理解了,于是也就算了。摆摆手,

“有时,我觉得世间的父母,其实就该像我岳父母那样,啥时候都知道护着孩子,这才是爹娘该做的事。所以百无一用是书生。听你姐夫的,找黑炭,他薪水极高,事情做得好,还有赏赐。出门办差,油水极厚,还是合法的。主要是他功夫好,性性格好,家教好,没那么些花花肠子。谈诗什么的,真的屁用没有。听不懂琴那就对了,就你会弹琴,我告诉你,宫里会弹琴的,十个里就有十一个,外头风月之地,那都弹到极致了,你跟他们去比?所以家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味道。合适了,于是他怎么都跑不远,走到天边了,肚子饿了,他就得回家,明白吗?”

“还有孩子。”贾瑗笑了一下,对家来说,有合适的老婆,有可爱的孩子,于是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家,不是做了合口的饭,就能栓住男人一辈子,栓住丈夫的其实有很多因素,正是这些说都说不完的,于是形成了无形的锁链,把一家人栓在一起,不能分离。不过这些得自己慢慢体会,谁也教不了谁什么。

看看听得有点傻的小妙玉,想想,“你愿意成亲吗?现在就成亲,然后在娘身边住着,等长大了再圆房,这样,娘可以教你很多东西,主要是,那样,你就是娘的女儿了。”

贾瑗真心的觉得自己像个诱拐无知少女的怪阿姨了,利用妙玉渴望家庭的心态来诱拐她。不过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这个孩子,你姨母要死了,她希望看到你成亲,看到你幸福。所以为了她,你快点嫁给她看吧!

“现在?”连穆哥儿都有点蒙,刚刚说不急的,现在说马上,这个是什么意思,被妻子白了一眼,想想灵光一闪,“对啊,就是现在,现在才好。珠儿在外任,至少要干两任才好积累人望,如今岳父岳母身边才好有媳妇教养,等长媳妇他们回来了,正好分家,让他们单过,也都懂事了,这样好,这样好。”

“这样简单一点,再说,若不成亲,光定亲,你就不好在家里住了。就算我家,也不好住的,总不能让你被人说是童养媳。让你回庙里,我又舍不得。所以还是早点成亲好些。”贾瑗克制住自己的罪恶感,努力说道。她主动的忽略了,其实妙玉根本没答应小黑炭。

不过不得不说,这俩口子都是强人,这么随口胡说下,竟然把这位直接说晕了,她自己都觉得自己似乎已经答应了嫁进贾家。到后来,直接觉得,其实马上嫁也不错,这样她就能真的成为伯母的孩子,于是可以叫爹娘了。

所以不得不说,再聪明其实也是年幼无知,就跟现在女孩一样,没嫁之前,觉得婆婆、大姑子都是好人,觉得婆婆家的饭都比娘家的好吃。等婚后才明白,对自己最好的,永远是娘家妈一样。你没婚到婆家是客,人家拿你当客人。等当了自己人,谁会往网里的鱼儿喂食?所以,没结婚的,没事千万不要相信婚前婆家任何的许诺,全是骗人的。

当然了艾若和贾瑗不同,事实上基本上,他们还是善良的,而妙玉也真的不缺什么,本来他们就做了准备,所以,这边小女孩点了头,那头,熊家就上门了。于是妙玉多了一对义父母,跟着回去住了。转头,就开始两家过大礼,定亲,走程序了。

其实妙玉能在熊家住,也是因为熊家先接了静安回家,这样,妙玉其实去熊家,是跟着静安住,还真是回了娘家。

在静安的身边倒也学了些东西,至于她终于知道自己父母给她留下了什么,静安自己其实也是富贵以极的尼姑。本就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成就了一代神尼的名声,走到哪儿,都有人孝敬,她又极其的简朴,所以她的自己多年的积蓄也都一气留给了妙玉,现在她真心的觉得,自己能看着妙玉成亲,有一个安全,能保护她的家族,她真的可以放心了。姨甥俩抱头痛哭,倒一解多年心中那点压抑了。

熊家倒是真的有点遗憾了,成了熊家的义女,家里众人总要相互的见礼的,妙玉在熊家的三位姑奶奶面前竟然一点风度不失,这与之前静安的教育有关,更与艾若的教导有关,虽然她跟艾若的时间不长,但是艾若教会她一点,就是不会用外表的强硬去伪装自己的强大,那是懦弱的表现,不是自信的气度。然后习武,有宫中的姑姑指点,她其实不知不觉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熊家的清贵门风她会欣赏,却不会羡慕,她温和的接受了每一位新的家人,努力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优点,然后真心的去喜欢他们,甚至很乐于跟着熊夫人学习熊家的菜式,品尝着熊家的味道,看看跟贾家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表面上,她是主家认的干小姐,不过,大家也知道,这是客,古人对客人是很宽容的,而妙玉也知道自己是客,所以她在客的度上把握极好。正是相互的平常心,倒是让妙玉在熊家很快得到上上下下一致的好感,连熊夫人都与心腹叹道自己家的小儿子没福气,倒是让贾家占了先机,一点也没想过,如果贾家不派人接,她哪里想得到什么故人之女,什么之前的手帕之交。

482家的味道

“所以将来你有了自己的家,要做出自己的味道来,让你相公天天夸家里的饭最好吃。然后,你也能跟着多吃一碗来,这是幸福。”贾瑗柔声的把穆哥儿的话重说一次。

妙玉不笑了,怔怔的看着他们夫妻,好一会儿,才轻轻的放下了自己手上的筷子,却说不出话来,显然聪明的她已经知道这俩口子要谈什么了,有点惊恐,又有些期待。

“是小黑炭,虽然我们也知道他配不上你,不过他真的很喜欢你,央娘去求亲,就在江南时,他去替师门送信。那时你并没见到他。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回来才知道的,我答应过师父会照顾你,我信守承诺,如果你不喜欢,就算了,我带你回郡王府,这件事当没发生过。你本就是我同门的小师妹,我照顾你很应当,将来替你寻一门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风风光光的嫁你出去,你不用有任何担心。一切有师姐在,没事的。”贾瑗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的说道。并且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承诺,反正你是我师妹,不管嫁不嫁我的弟弟,都是我的师妹,我会保证照顾你的。妙玉定定的看着贾瑗,贾瑗则再给她一个大大的笑容,“我保证!”

“姨母答应了吗?!”妙玉想想说道。

“她以你的意愿为先,若你不愿,她也不会答应,我娘在去接你那天,就把小黑炭的庚帖送去了,过了这么久,她不是也没答应吗?小黑炭你也见过两次了,我不能说你能对他有什么好感,我只能说,他是个很乐天的大孩子,从小在山上习武,其实有时,爹娘也觉得对不起他,谁家会把两岁的孩子送上山,吃苦受罪?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不过他从小就皮实,性子你也见过了。长相,虽说是兄弟姐妹中最差的,不过…”

“瑗儿!”穆哥儿都听不下去了,有这么夸弟弟的吗?赶紧坐到了妙玉的身边,“你只要相信,我们不会害你,你二哥这人多靠谱啊,长得好、身手好,对了现在是一等侍卫,将来前途一大把。你们成亲,我岳母就会给你们分家,你们就能自己当家作主,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放心,我岳母这人很公平,该给你们的,一点都不会少,更何况黑炭是她心疼的小儿子,说不得会给不少私房,所以你们日子将来好得很。”

“她才十二!”贾瑗给了丈夫一个白眼,虽然贾瑗知道妙玉手中的奇珍异宝挺多的,但她还真不知道妙玉的嫁妆有多少。毕竟奇珍,谁家没几件,那东西看着值钱,可是真的要变现,其实挺难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价值几何,到懂行的人手中,才是宝,不懂行的,也就只能当个玩艺儿。真的当了贵族,她才知道,这些东西当不得数的,也就只能让穷人家去买几亩地,对他们这样的人家,也许就不过是一桌子席面罢了。只是现在她听丈夫说到婚后分家什么的,现在让十二岁的孩子担心生活问题,她有点觉得太早了,才喝止了丈夫。

关于妙玉的嫁妆,艾若没说,静安也不会说,贾瑗自然无从知道。她都不知道了,对旁人从不怎么关心的穆哥儿更不知道了。最多知道,妙玉是前盐政之女,但他当年办案时,可是看过卷宗的,知道那位盐政可是当清官才被刺身亡的。况且他们都知道,艾若不是贪财的性子,小柳氏的嫁妆就不多,所以他们都没在意这个,所以说,他们只当这位清贵,自然也觉得她清贫的。

妙玉低头不语,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别想太多,你知道这事就成了。至于说,将来,将来再说吧。”贾瑗叹息了一声,把小银匙放到她手里,虽然这不是用来吃饭的,不过总不能因为规矩而不让人吃饭不是。

穆哥儿并不知道静安让贾瑗快点决定的话了,既然听老婆这么说了,也觉得时间还早,既然说可以慢慢的决定,那就慢慢决定好了。

转头又坐回了贾瑗的身边,专心的给她挟起菜来,每样都有,口中还念念有词,什么补什么,显然他真的念了不少书,对这个很是在行。然后还会很开心的侧头看贾瑗吃下去的样子,虽然贾瑗没说好不好吃,不过只要吃了,他就开心了。

妙玉放下心事,拿着银匙,却不忙着吃东西,只是好奇的看着他们,突然问道,“姐姐家里的味道是什么?”

贾瑗一怔,慢慢的吞了口中的食物,认真的想想,摇摇头,“我还不知道,我们其实没什么机会在家里认真的一起讨论过,我们家里的味道该是什么样。你姐夫可能还没有想到,他要的味道是什么样。纵然我们尝尽了天下美食,其实家的味道是要两个人,甚至更多的家人一起慢慢的试出来的。”

穆哥儿歪头想了一下,明白了贾瑗的意思,她们其实还没时间回家一块琢磨他们家的味道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他们有孩子了,将来他们会回家,然后一起享受家时,也不知道会不会找到自己的味道。想想,贾家、自己家,多少都受了小吃货的影响,那应该是路家的味道,或者说,那是路远的味道。因为是路远的味道,于是,大家都失去了吃的乐趣,因为设计味道的那个人永远的离开了,于是这味道,成了空空的遗憾,怎么会让他们觉得好吃?

“我知道你喜欢什么味道了!”穆哥儿眼睛一亮。

“我也知道了。”贾瑗也笑了,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其实前天在家里喝鸡汤时,她就想到了。

那时她们还没有路远时,她在父母身边喝的鸡汤最好喝,昨天她突然对母亲说,她想吃风鸡,不是家里铺子做的腊味,而就是庄户自己做的风鸡,只是用粗盐抹了,放在通风口风干的那种。现在其实庄里这种很少了,至少在贾家的庄子里几乎找不到了,不过其它庄子还有,让人从贾珍的庄子里弄了几只,切了,蒸给了贾瑗吃,连贾政都忍不住挟了几块,连说好吃。一盘子说是专给贾瑗吃的,倒是让人抢了个干净。那是她们小时的味道,那对他们来说,其实是艾若的味道。后来艾若有了小吃货,太相信他的味觉,于是很多东西就变了。不是说小吃货做得不好,而是就是失了艾若的味道。

所以昨天是第一次,全家上下都说一样菜好吃的时候,于是,艾若都觉得沉默了,她本就是个不点不透的主,现在终于有点醒悟了。她其实还是掉入了红楼的怪圈里,之前为了躲开红楼的奢侈,可是现在,家里其实还是奢侈的,只不过他们方向不同罢了,一样的食不厌精,一样的拿着水牌写单子,一样的一道菜,千做万做,就是失了食物最初的味道。也是她一开始,追求的本味。她也迷失了!

所以艾若知道问题在哪了,贾瑗也知道了,贾瑗的口味和艾若的口味其实并不相同。艾若是南方人,她口淡,她讲究的是本味。而贾瑗更爱西北的淳厚,所以她一直不喜欢自己家的菜,包括小吃货的菜,因为其实贾家基本上,都是江南人,他们口味差不多,而艾若应该是更南一点,她的口味清淡更多。所以其实现在贾瑗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了,不过她想知道,丈夫会想吃什么。不过看丈夫那眼睛一亮的样子,她知道,丈夫此时只想知道她想吃什么,其实一个家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妈妈的习惯其实才能真的影响一个家庭。

当然了,因为是一家人,慢慢的,家人的口味会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明明是亲姐妹,被同一个妈教出来的,但是,真的过年回家,各自端出的口味却又各有不同。还能互相瞧不顺眼,因为说是妈妈的味道,然后,丈夫也有妈妈,他们家的口味是另一个方向,要迎合丈夫,迎合孩子,于是慢慢的,这个家,就又有了新的味道。所以她其实是很期待的,期待属于她和穆哥儿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我将来也会有自己家的味道?”妙玉喜欢看到穆哥儿夫妇这种甜蜜的默契。想到他们刚刚说的,自己将来也会拥有这样的幸福时,不禁真心的向往起来,不过,此时她还真没有把自己和小黑炭拉一块,她现在就真的只是羡慕着面前的这一对。

要知道,她从小长在庙中,连生父生母什么样都忘记了,怎么会见识过平凡人家的生活方式?她接触最多的,不过是贾政艾若夫妇。贾政在孩子们面前一直很严肃的,虽然她知道,这是父亲的样子,就像艾若,就像是母亲的样子一样。不过她真没见过年轻夫妇该是什么样子,此时看到他们,她当然会多了一份向往,原来有人可以依靠是这样的。而不是像伯父,伯母那样,分坐在炕的两头,笑盈盈的看着子女们笑。虽然夫妇之间也时有交流,但那不是这种年轻夫妇之间的暗暗涌动让人耳红心跳的情愫。

当然,妙玉不知道的是,此时是因为包间里没有下人,只有他们三个主人,所以穆哥儿和贾瑗才以随意一些。若是平时,或者在郡王府,他们坐得会比贾政夫妇还远。说话更严肃,谁让他们年轻,他们的威严是从这些小地方体现的。这会儿,他们当成闺房乐趣了。

484嫁妆I

第一章

成亲总是要嫁妆的,而妙玉的嫁妆总不能给银票不是。况且,静安其实也是很冷静的人,艾若和皇后知道他们手上有很多钱,可是,具体有多少,这世上,只有静安一个人知道。而她也不打算告诉除了妙玉之外的任何人知道,她一个人清冷惯了,就算对着惟一的外甥女,她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相处,对外人,她更不会了,于是也就形成了,她一个人都不信任的结果。自然她的底细,也没人真的探得明白。

现在贾家按她的要求,尽快成亲,还给妙玉拜了一个好门第的义父母家,一切她都很满意,但是,这样,婚事开始走程序了,于是,她也开始真的有点着急了,于是请熊夫人代为传话,请艾若过府一叙。

艾若也着急,聘礼和嫁妆还没谈呢。嫁妆这事,也不是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的,这要视乎男方的聘礼,当然,这聘礼最后还是会归回嫁妆,一并抬回男家,但礼仪就是礼仪,她给柳家的聘礼也是先和柳夫人谈过之后,按着柳家的章程,按礼所给,这样柳家就没什么负担了,但现在,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她敢多给妙玉,柳家原本就不平的心,就更不舒服了,这很容易让大儿媳妇心里不舒服,就算,之前不会觉得自己偏心,以后也会觉得的,然后,她自然不会喜欢妙玉,俩妯娌将来又该如何相处。所以之前静安不找她,她都想找静安了,不过静安那脾气,不是说她想见就能见的,更何况,她明面上的亲家是熊家,不是静安了,所以短短几天功夫,艾若觉得自己头发都白了几指。

总算,静安派人来叫了,她忙拿上大儿媳的嫁妆单子和当初给柳家的聘礼单子出来,揣怀里坐车到了熊家。

熊老太太最近心情不错,妙玉虽然不很会逗趣,但是绝对的性情高雅,她长子长媳不在身边,女儿们都嫁了,就一个小儿子,还天天在书院,有个像妙玉一样安静的宁馨儿在边上,她真心的觉得好像真的多出了一个小女儿一般,倒是很愿意多为她操点心的,聘礼与嫁妆是大事,她忙带着艾若一块进了静安的静室。

静安倒是很从容的人,之前已经打听过了,京中一流的嫁妆五万两银子左右,等她们相互见礼之后,拿出放了五万银票的小紫檀的盒子,轻轻的推到了艾若的面前。

艾若打开看看,她也不知道这是多少,不过开头一张是龙头大票,这么厚厚的一打,往少了算也有三四万两,看来金铃说得没有错,这位真的能摆出十里红妆出来,闪瞎人的眼睛。不过,现在她想得很清楚,她用不着闪瞎旁人的眼睛,世人都知道,这是她的儿媳了,所以不管是嫁妆还是什么,用不着着人的眼,他们自己过得好就好了,于是轻轻的合上了盒子,又推了回来。

“怎么?”静安有点不解,艾若这表情看上去,似乎不很满意,她也是老道人,生生的忍住了加码的意思。

“其实嫁妆的事,大师不找老身,老身也要来找大师的。大师也该知道,以老身的立场,真的不想在这件事上,长媳难堪。”艾若自称老身觉得心都痛了,不过她还真没法子,娶了媳妇,又快要做外婆了,不这么称乎才是失礼。

“正是这样,家和万事兴,现在为面子生生的压大嫂一头,回头大嫂子没事给个脸子,其实难受的是我们的妙儿。”熊老夫人深明其中的道理,忙轻劝着静安。

静安就算是从小出家,可也是从宅门里出来的,不能说她是牺牲品,只能说,她个人是厌倦那种斗争的。不然她养出的妙玉也不会那么不会跟人相处了。从妙玉身上,其实多少也能知道一点这位的性子。但她现在是妙玉在这世上惟一的血亲,很多事儿自然也就会想了。虽说她是明白艾若的苦心的,但是她却不能此时示弱,毕竟不让自己压了大媳妇娘家,那么反过来,其实也就是让他们示弱,这妙玉将来在贾家还什么伸头?

“妙儿无可靠的娘家,贫尼又是方外之人。熊夫人纵是万般疼爱,毕竟有些事也不好过了,若是连嫁妆都…夫人让贫尼将来如何去见地下的姐姐、姐夫?”

“这是大媳妇家嫁妆的单子和我们的聘礼数量。您给多少压箱的银子,多少私房钱,这个我们都不会过问,我们老爷当初分出来单过时,也就十万的家底,这些年,他努力上进,我勤俭持家,一点点的给孩子们攒家底。将来我也想好了,我不会让琛儿留在大宅里,等妙儿长大了,圆了房,我就给他们分家,小两口想过什么样的日子,他们自己定。您明白我的意思吧!”艾若开头能说说老身,算是给了静安面子,现在急急的表达自己意思时,也懒得客套了,直接就我了。不过静安也没有那个美国时间介意她自称啥,她在想艾若话里的意思。

“圆房就分家?”熊夫人目光一闪,现在她可是娘家人,她自然明白这里头意思。

“是,我之前也是受过婆婆大嫂子的夹磨的,不是婆婆、大嫂不好,不过家大了,人口多了,总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事儿。现在老大一家在外做官,我就带妙儿几年,过几年,妙儿大了,圆了房,把老大叫回来,请族里主持把家一分。妙儿将来回来就是客,大家妯娌还是亲亲热热的,您说是吧!”

“是,您想得周到。大师,嫁妆是死物,还是留着银子,将来妙儿出来了,想添什么,随心就是。”熊夫人点头,回头对静安说道。

这回静安明白了,艾若不会管他们私下陪了什么,但面上,一定要跟大儿媳家持平,最好略低一点,表示对大嫂子的尊重。将来总是要分家的,用不着这么针尖对麦芒。

静安静静的拿起了单子,看了一下小柳氏的嫁妆,她没办过这个,她还真不知道,轻扫一眼,她的眉头就皱得死死的了。因为就没一个是急得来的。嫁妆是女子一生要用的东西,表示我家女儿一针一线都没用过你家的,所以你们得对我家的女儿好一点。嫁妆是古代女子惟一能自主的财产,这也是为什么静安打了最贵的,直接就装那么多的原由。她一定不能让人看不起妙玉。但是现在她才发现,不是钱的事了。

难怪现在成亲,定了亲要成亲得折腾一两年,光打家具就不是几个月能准备得齐全的,还有绣品,新娘子总得给公婆做件衣裳,至少要把自己头上的盖头亲手给绣出来不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干得好的,再就是硬货,嫁妆抬头就是陪了多少亩地,多少间房,多少个铺位,这个是能出息的,若是不分家,大家里,都是领月钱,这个就是将来小两口能有的一点私房钱。所以挑好铺位,挑好的宅子,这些都是要时间出去寻摸出来的。所以静安一看就觉得有点晕了。

“日子是有点赶,事有从权,庄子这事,不太好办,不过这个先不管,我们庄子里倒是有些家具,打磨了,换上漆,就是挺好的,主要是他们将来也不会住家里,就算现在打了,也糟蹋了,您看成吗?”艾若心里都有腹案,忙提出自己的想法。

“家具用贾家的好吗?”熊夫人皱了一下眉,她也是当惯家的,她自然明白,谁家都有成套的老家具,只是若不是真的穷的没法了,也不会动这个的心思,没得丢脸。只是现在让现打,真没时间,但心里总有些别扭的。“

“现在不是时间赶吗?我刚也说了,家的琛哥儿是次子,现在至诚伯府将来是要传给珠哥儿的,所以现在他们住的地方,也不是他们将来的家。真的打了,只怕也用不上。再说了,他们现在也不会合房,那个院子也就是个摆设,平日里,妙儿还住内院里,那些家具不过是摆给外人看的。”艾若真不觉得为了面子,非要再打一屋子新的就好,原则上,她真不觉得那有什么好。

熊夫人现在觉得贾家真的是好亲家了,真是想得细。可惜他们家现在没有合适的女孩了,不然娶一个回来就好了。想想看看静安的脸色,想来静安也不太喜欢用别人旧的。

“那家具是…”

“那家具是之前老太爷弄回来的,全套新的,上好的老樟木。摆在原先荣府梨香院里,后来老太爷上春秋之后,就想搬到梨香院中读书,这样式就显得有些新了,于是这一套就搬回了库中换了紫檀。分家时,就分给我们。我们原本是想把这套放在新宅里的,结果荣府又让我们搬回,新宅就租了出去,这家具太好,我没舍得给人用,又搬回了乡下的库房里,一次都没用过的。原想着将来给我家老四的,不过给老三也是一样的。”

485嫁妆II

第二章

艾若说的是实话,这套家具因为木料太好,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一心一意的想留给贾瑗做嫁妆的。结果贾瑗的婚事一波三折,结果到后来,要嫁进王府,她的东西就得有规制了,这套没用上,于是她还是每年上油,好好的保养着,想着给贾璮。不过现在事出突然,给谁不是给,给贾琛也成的。

“真是麻烦您了。”静安知道,此时说拒绝的话,就是小家子气了,人家也在意儿子一生的幸福,人家也不会乱给东西。

“行了,这也是我儿子的亲事,给谁不是给。”艾若摆摆手,家具总算定下来了。

“真是可惜,贾夫人真是好婆婆,只可惜妙儿不是我亲生的,不然,我们也能做对好亲家了。”熊老太太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她真心的觉得可惜了,若是妙玉真是她亲生的,她也想把女儿嫁进贾家了,就算自己,其实也不见得能为儿子媳妇做到这一步的。

“妙儿从小跟贫尼在庙中长大,从来就没真的在正常的家庭之中生活过。现在有义父义母,将来有公婆疼爱,真好。”静安笑了,柔声说道。算是对艾若和熊夫人的感激之意了。

“行了,都是为了孩子。这是老身列的单子,您看看,其它的怎么办?”艾若就怕扯闲篇,忙拿着单子说下一项。

静安也知道时间挺紧的,加快了节奏。看了一下,除了京郊的庄子不好买之外,而家具也不买了,再看看,首饰、古董、衣料、毛皮,都不怎么花钱,但却也挺烦琐的。安静的看了一下,“首饰,贫尼虽说是方外之人,也替妙儿存了一些珠宝,不知道能不能镶了;古董倒也还有些,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些东西摆出来够不够看;至于说衣料、毛皮,不知道现在买来不来得急。”

“衣料、毛皮,若是现买,一是量大;二呢,平常的店铺里,也没什么好的。原本这些东西,要一点点的存出来的,我们家的孩子都嫁了,这些年,家里也不知不觉存了些。我这个做义母的,总该添点妆的,您要是您不嫌弃,不如用那些如何?”熊老太太忙说道,这个她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孩子从她们家里出嫁,她好歹也是义母,总点出点什么,衣料什么的,这些日子已经在清理库存了。外面买的不是不好,而是他们这样的人家,总得有些内造的,表明身份的尊贵。东西其实花不了几个钱,要的是买不着的那种感觉。

“这…”静安有点不安了,原本把他们住在这儿,由熊家发嫁,已经让她觉得有些不安了,现在若由熊家负责衣料、毛皮部分,这让她怎么过意得去。

“别说了,老身与令姐也是旧识,她又是老身的干女儿,这点东西,怕人要说熊家小器的。”熊老夫人轻轻的拍拍静安的手背。

艾若也对静安安抚的笑了笑,表示,这个可以有,于是静安住了嘴。艾若在衣料和毛皮上打了一个勾,盯着首饰和古董看了一下,有点迟疑。

“知道您疼妙儿,不过太珍贵的珠宝镶在首饰上,现在妙儿真的用不着。这样好不好,柳家赔了八套,红宝、翠玉、珍珠各一套。您照这样打三套即可,其它五套,便可挑些轻便的样子,平常日常穿戴。”艾若知道静安手上的只怕都是好的,生怕在在数量上保持了一致,可是质量上超过个千万倍,她的努力也就白费了,赶紧说道。

静安笑了一下,她听到艾若根本就没提古董的话,于是自然明白这是艾若在提醒他们,好东西自己收着,将来分家了再拿出来,现在在大嫂子的眼皮下头,还是老实的低调为好。她也没多说什么,看回第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