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四。”我回答。

他颇感慨,轻轻摇头,叹道:“可惜。”

我自然明白这“可惜”的意思。若我不是已然净身的内侍,他必会劝我多读书,日后做国家栋梁,可惜我一入宫门,人生就此注定,于国于家无望了。

我想任守忠应该是上奏官家了的,但未见官家下令对我施以刑罚,内侍省只扣了我三月俸禄略作惩戒,这对我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因为我长年居于宫中,基本没有需要用钱之处。数年的月俸积攒下来也有不少,有时候我会枯坐着对着满匣银钱发愣,回想以前和将来的生涯,觉得自己根本一无所有,穷得只剩下钱了。

琉璃盏的事我告诉了好友张承照。张承照一直在书艺局供职,耳闻目睹之下对众大臣秉性脾气相当了解,听后啧啧叹道:“好在你遇到的是司马光,这个小时候就知道砸瓮救人、出了名的大好人,若是遇见了吴育那样的刺儿头,不死也得掉层皮。上次他又和贾相公在朝堂上争执,两人吵得那叫一个厉害,只差没挽袖子动手了。急得官家几次三番想走下御座劝解,后来被任都知拦住…”

说到这里,他眉头一皱,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听你刚才说,司马大人刚打开盒子,任都知就带人进来了?”

我说是,也隐隐感到这里有什么不对。

“哪有这么巧的事!他任都知又不是迩英阁的押班,整天都候在那里,却为何你们刚发现琉璃盏碎了他就领人来把你拿下?这事,分明是有人给你下套。”

我默然不语,张承照又问:“是不是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

有么?想来想去,能称上得罪的,也只有张美人。

我把福康公主之事一说,张承照便惊得两目圆睁:“你拆张美人的台,还拿她比赵飞燕?宫里人谁不知道她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呀!”

我说:“我既看见了当时情形,不说出实情,难道任由张美人冤枉福康公主么?”

张承照叹气:“福康公主是官家爱女,别说事不是她做的,即便她真害了张美人,你道官家又会把她怎样?主子斗来斗去,吃亏的总是底下人,这种情况你就不该说话。”

我垂目受教,并不反驳,只说:“我没想那么多。”

张承照无奈地看着我,作出怜悯的表情:“怪不得你在宫里越混越糟。”

他是指我从书院被“降职”到画院的事,并断言我还会被排挤,但后来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一月后,我被调到枢密院内侍班,做文书誊录整理工作。

枢密院位于宫城西南,与中书门下及三司一样,是最重要的中央机构,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在这几处为朝廷重臣干文字活几乎是所有识字的翰林院内侍的愿望,所以我这次调职,无异于一次高升。

后来我得知,是司马光先生向与他相熟的枢密副使庞籍推荐我的,说枢密院主军机要务,文字越发错不得,而我功底不错,足以胜任誊录的工作。

由是我对司马先生更加满怀感念,对他的崇敬与感激之心一直保持了很多年,尽管后来有一天,他在皇帝面前以“罪恶山积,当伏重诛”为我作评,我对他亦了无恨意。

孤城闭(爱上宦官的公主) 秋浦蓉宾双雁飞 7.和亲

章节字数:2261 更新时间:08-08-21 15:34

再次听人提及福康公主,竟是在枢密院中。

这年春末,契丹重兵压境,辽主遣宣徽南院使萧英及翰林学士刘六符来朝致书,向大宋索求“关南地”瀛、莫二州。

瀛、莫二州是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当年被“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周世宗时期收复,国朝接管至今。多年来契丹一直欲令大宋“归还”二州,澶渊之盟真宗皇帝许以岁币,契丹遂放弃索地,但如今旧事重提,度其使臣语气,有必得之势。

诸臣廷议,不许割地,决定借和亲与契丹言和,许大宋宗室女与辽主长子梁王耶律洪基,以化解索地之事。

选定的宗室女是信安僖简王允宁之女。

官家派知制诰富弼为接伴使,贾昌朝馆伴,将契丹使臣迎至使馆相与斡旋。

契丹使臣本也有和亲之意,但一听今上将进封宗室女为公主嫁梁王,萧英即面露不悦之色:“大宋皇帝不是有亲生女么?听说那福康公主美得很呐,我国臣民十分仰慕。”

富弼解释说帝女尚幼,成婚须在十余年后。刘六符笑道:“梁王也才十岁,倒与福康公主年纪相当,就等上十年也不算什么。既是和亲,自然要以两国皇帝亲生子女成婚才显亲厚。梁王是吾皇长子,贵国皇帝仅许以宗室女,莫非是嫌鄙国国小民弱,配不上么?”

富弼与贾昌朝于朝上奏明此事,官家当即拒绝,无论如何不肯以福康公主和亲。遂命富弼出使契丹,与其国主面谈,许增岁币,但一定要推却公主和亲之事。富弼也答应,说:“主忧臣辱。臣此去除岁币外,决不妄许一事。”

启程前,官家授富弼为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他却而不受。散朝后,富弼再往枢密院中与诸臣商议出使细节与和谈内容。议事毕,众人出宫,他还留在院内,冥思苦索应对之计。

忽有后省内侍至,带来一批笔墨宝玩之物,皆御库珍品,说是官家特意赏赐给富大人的。

适逢我在院内值班,富弼拜谢后命我接过御赐物,复又闷闷坐下,锁眉沉思。

我已大致了解此事经过,从侍奉诸枢密大臣时听来的只言片语和誊写的部分文书中,故明白富大人所忧何事。此时看手中珍品,心念一动,遂把其中御赐之墨选出,搁在最醒目的地方,才端过去置于富弼身边几上。

近年宫中例赏诸臣之墨,乃歙州李墨。歙州李氏是制墨世家,其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故天下闻名,被列为贡品。赏赐大臣的李墨皆置于紫檀匣中,匣上雕工精美,有御库纹章。但如今赐给富弼的却非李墨,而是置于豹皮囊中的西洛王迪墨。

物品搁置,略有些动静,富弼侧首看,亦觉出此异处,便拈起一块王迪墨端详。

“如今李墨不作贡品了么?”他问我。

我知此中缘由,遂一一道来:“李墨还是贡品,但因今年紫檀断货,无以为匣,李氏请易以桂匣,官家不许,说例赏大臣的李墨皆以紫檀盛之,若易以桂匣,恐群臣有恩遇衰减之疑虑,故索性不取。西洛王迪墨只用远烟鹿胶,有龙麝气,也是难得的好墨,且以千金豹囊盛之,颇有野趣,官家遂命今年御赏换王迪墨。”

富弼道:“世人多爱李墨,若因匣舍之,岂非与买椟还珠是一个道理?”

我应道:“怀吉斗胆,请问大人,歙州李墨是你最爱的墨么?”

富弼笑道:“那倒不是!我独爱柴珣东瑶墨。”

“正是这样,”我继续说,“李墨虽好,但并非无可取代,也有人更爱西洛王迪墨、柴珣东瑶墨、宣州盛氏墨,或东山陈氏墨。玩物喜好,因人而异,但有御赏御赐一说,世人便喜求李墨,那紫檀的匣子,更被人格外看重,略一亮出,人便知是御赐物,若赐李墨不予紫檀匣,势必有人无端猜疑,倒不如另易别家名墨了。”

“不错,不错,朝中同僚虽喜求李墨,但多有不用者,倒是那紫檀的盒子,没有人不喜欢的。”富弼连连点头,很是赞同,“还曾有人玩笑说,不如请官家只赐紫檀匣给我们,另赐银钱若干,让我们自买喜欢的名墨放进去吧…”

他开颜笑,心情转好,我亦浅笑,不再说话。

须臾,他笑容消退,似陡然想到什么,拍案道:“是了,是了,以前怎没想到?”

他起身,朝我郑重一揖:“多谢中贵人提醒。”

此后他出使契丹,对其国主说,皇子公主性情未必相合,结婚易以生衅,夫妇情好难必,人命修短或异,公主和亲所托不坚,以后易生变数,不若增金帛之便。况且,据南朝嫁长公主故事,资送不过十万缗,即便皇帝嫁其亲生女,亦不会超此数额,远不及岁币大利。

契丹国主本也意在多得金帛,听说公主资送不过十万,遂同意接受南朝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的建议。于是两国相互遣使再致誓书,不再提和亲及割地之事。

若干年后,曾经的梁王耶律洪基登基为帝,因疑其妻与伶官赵惟一私通,他赐死了皇后萧观音。如果福康公主当年嫁过去,应该会是一场更大的悲剧。

富弼出使归来月余,有位三十余岁的妇人自内宫来,自称是福康公主乳母韩氏,温言对我说:“富大人不辱使命,官家很高兴,着意嘉奖他,他却向官家提起受你启发之事。官家又告诉了皇后和苗昭容,皇后也称赞你,但又说:‘这孩子聪明,若留在枢密院久了,怕是台谏又有话说,不如调到后省罢。’苗昭容便请她让你来服侍福康公主,说你两次助公主离困境,也是缘分。皇后便让我先问你意见,若你愿意,即可调去…好孩子,你愿意么?”

我答应了,没有太多犹豫。

不久后,我正式调往入内内侍省,升一阶,成为内侍高班,入苗昭容位,服侍福康公主。

我的居处也从前省搬到了内宫。搬家那天,张承照来送我,握着我的手依依惜别,叮咛复叮咛:“苟富贵,勿相忘。”

孤城闭(爱上宦官的公主) 恁时相见已留心 8.簸钱

章节字数:3188 更新时间:08-09-13 15:34

福康公主随苗昭容居于仪凤阁中。我初次进去时,公主正与三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围坐于厅中瑶席上簸钱为戏,抛散开来的铜钱叮当作响,小姑娘们目光随其起伏,笑语不断。

领我进去的韩氏见她们玩得正在兴头上,便示意我不可打扰,轻轻带我至一侧站定,再目示公主身边那三位衣饰不俗的女孩,低声说明:“公主对面,年纪稍长那位,是皇后的养女范姑娘。其余两位是张美人的养女,左边是周姑娘,右边是徐姑娘。她们都是公主的玩伴。”

我留意记下,再看公主,此刻簸钱正轮到她抓子,她喜滋滋地双手把铜子聚拢,攥在手心里,再朝玩伴笑说:“这轮我们加到三个筹码吧!”

旁观的苗昭容听得笑起来:“这里输得最多的就是你了,还敢加筹码。”

“这次一定不会输了。”公主似信心满满,连声催促玩伴下筹。

范姑娘笑道:“好,三个就三个罢,只是公主输了别哭鼻子。”

随即搁下三个铜钱在席上,周姑娘与徐姑娘相继下筹,也都笑道:“又要赢公主这许多,叫人怎么好意思呢?”

簸钱是大宋女孩儿闺中常玩的游戏。游戏者每轮握四五枚铜钱于手中,手心向上,拇指和食指拈起一枚钱,其余几枚搁在手心中簸一簸,以调整其位置角度,然后抛起所拈那枚,再翻转手背将余钱撒下,接住落下的铜子后,再度高高抛起,这次手在落子的间隙迅速拨弄翻转地上数子。这种调整铜钱正负面的程序可重复,其间要把铜子聚拢到一手可覆盖的位置。最后一抛,手要立即向上翻转,压下抛出的子,让所有铜钱皆被覆于手掌下,然后请同伴猜铜钱正负数量,以结果对错定胜负。关键在于手指动作须灵活,拨弄铜钱的速度要快,令同伴眼花缭乱而作出错误判断。

在四人中,公主看起来最小,听旁人语气,像是输惯了的,但这时面对母亲与玩伴质疑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笑吟吟地说了声“等着瞧”,便簸了簸手中钱,开始游戏。

众人凝眸看,但见她抛子、拨子的动作都稀松平常,速度也不快,便又逐渐笑开来:“原以为公主有何绝招…”

“好了!”公主忽然一声轻呼,最后一抛,压下子后竟双手一齐覆在铜钱上,因动作过猛,连带着上身也向前倾,像是一下扑了过去,完全破坏了刚才的雅坐姿势。

众人忍俊不禁,厅中一片笑声。公主并不着恼,仍是紧按铜子,环顾玩伴,认真地催促:“快猜呀!”

“哎呀,适才刚顾着笑去了,最后一着没细看。”范姑娘笑道,“像是二正三负。”

周姑娘接着猜:“是三正二负罢。”

徐姑娘另有想法:“一定有四个正的,只有一个子儿我没看清楚。”

“哪到底是什么?”公主追问。

徐姑娘想想,道:“那我就猜四正一负罢。”

公主双眸闪亮,唇角微抿,带出一抹有所克制的得意笑容,仍不揭晓结果,转首看厅中诸人:“你们呢?猜对了有赏。”

众人也笑着顺势去猜,有与三位姑娘答案一致的,也有说四负一正或全正全负的,几乎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都猜了。

我一直未说话,但最后她的目光落定在我身上。

“哦,怀吉,”她竟然一下唤出我的名字,且语气那么自然,像是我与她是相识很久的,“你来了!”

我走近几步,拜见公主,兼向三位姑娘问安。

“平身平身。”公主含笑说,我第一次听到宫中贵人把如此矜持的两个字说得这样欢快,“怀吉,你也猜猜。”

我并没有细看她最后拨钱的动作,所以对她手下的铜子正负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注意到此时她压住铜钱的双手不是并列平放的,而是一手交叠在另一手上,且上面那只手的手背微微拱起。

于是我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臣不知具体正负数,但知其中一枚钱应是非正非负。”

“啊,”她愕然问,“你怎么知道?”

她手松开,下面那只手的虎口间夹了一枚竖着的铜钱,正是非正非负。

我微笑作答:“臣也是猜的。”

她也不再追问,开心地笑着对姑娘们伸手:“你们都猜错了,拿钱来!”

苗昭容故意责备她:“哪有用双手夹钱的理!你坏了规矩不说,还好意思问姑娘们要钱。”

范姑娘也笑说:“正是呢,这钱不能给你。”

言罢作势要收回做筹码的铜钱,公主一急,扑过去伸出双手又是抓又是扫,一壁抢钱一壁笑:“放下放下!都是我的!”

大家也只是逗她玩,最后都让她把钱抢到手。

公主把钱拨拢到自己面前,十分满意地看着点点头,然后转而对我说:“怀吉,这些钱赏你了。”

我垂目道:“臣刚才只猜中一枚,并未全中,不该得赏钱。”

她想了想,说:“也是。”把钱往同伴处一推,笑道:“那你们分罢,我不玩了。”随即站起,蹦蹦跳跳地靠近我,“你跟我来,我有话要问你。”

说完自己先朝外走,我尚未移步,已有四五位内侍内人欲跟上,公主止步回首,命令他们:“都不许动!只准怀吉跟着我。”

宫人们面面相觑,公主毫不在意,转身过来一拉我的手:“走罢。”

我颇尴尬,欲缩回手,又恐对她来说这是失礼的行为。尚在犹豫间,已被她拉着出了阁门。

她拉我到后苑瑶津池畔才停下,双眸清亮,好奇地问我:“班婕妤是谁?”

这突兀的问题令我一怔,才意识到这问题跟我为她作的辩词有关,不禁笑了笑:“公主听过的贤媛故事里没有她么?”

“没有。”她摇摇头,“我后来问过姐姐,她不晓得。再问??,??却又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班婕妤那样的事,所以没必要知道。最后我问爹爹,爹爹倒反问我:‘昨儿说给你听的魏国大长公主事迹记住没有?先写一遍给爹爹看看。’”

魏国大长公主是太宗皇帝女,今上姑母,福康公主祖姑,娴良淑德,无可指摘,是诸文臣反复赞颂的国朝女子典范,那些描述她如何孝顺、贤惠、明理、仁慈的故事自然是很多的。

“那公主写了么?”我问。

她居然肯定地答:“写了。”

看见答案显然在我意料之外,她得意地笑:“我写了几个字而已:魏国大长公主好,甚好,非常好。”

我无语,艰难地把想笑的欲望抑制在大内礼仪下。

她跑到池畔白玉桥上的台阶上坐下,让目光可以与我平视,再吩咐我:“快说班婕妤的故事给我听。”

我迟疑片刻,最后还是慢慢向她讲述了一些班婕妤的事,关于她的才德,避辇,秋扇,《怨歌行》和《长信宫怨》,也略提到一点赵飞燕。

“原来是这样,”听完后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又似恍然大悟:“你说张娘子是赵飞燕没错啊!”

我一惊,却又不知该对她如何解释此中不妥处,只得低声说:“公主慎言。”

她笑,没有掩口,露出几颗珠贝一般的细牙,整整齐齐,很是可爱。

跟我偶尔接触到的小宫女们真是大不一样,礼仪教化似乎并没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安然坐在太液芙蓉未央柳中,她享受着喜怒哀乐形于色的自由。

“怀吉,你刚才讲了半天故事,渴不渴?”公主忽然问。

“臣不渴…公主想喝水么?”我立即站直,准备回去取水。

“别走别走!”她忙制止我,“犯不着咱们亲自去。”

我左右看看,见周围并无他人。

她朝我眨眨眼,依然是唇弧弯弯,别有意味。

我还在琢磨她的意思,她却已站起转身朝桥中跑去。跑到中央,竟作出要翻越石桥栏杆的姿势。

我立即过去想拦住她,不料只那么一瞬,已有三四个人像平地冒出似的,抢在我之前冲过去拉她离栏杆。

其后还不断有人赶到,有拿衣物的,有拿巾栉的,有拿点心的,有拿时鲜果品的…自然也少不了拿水壶茶杯的镣子。

原来这就是公主出行的排场。之前他们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公主站定,施施然转身,挑眉目指镣子,又对我笑笑。这次神情却有些无奈寂寥。

孤城闭(爱上宦官的公主) 恁时相见已留心 9.今上

章节字数:4768 更新时间:08-09-13 15:34

次日我在仪凤阁见到了司饰内人董秋和。

她来为苗昭容理妆。那时天刚破晓,苗昭容尚未晨起,她便已在阁内院中等待。阁中老宫人唤她名字,请她进来,她只是浅笑,轻声说:“再等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