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兰清欲言又止:“算了,既然江潮已经认定她了,我也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妻子不愿再多说什么,倒也是明智的做法,因为闻国栋很清楚儿子的选择是不可能会轻易改变的。事实上对于朱璧的家庭背景,他也并不满意,毕竟有个正在坐牢的亲家公终归不是一件体面的事。

但是儿子头一回如此正式如此慎重带回家介绍给父母认识的女友,如果不出重大变故,将来肯定会是结婚对象。闻国栋不愿意因此与儿子起什么冲突,那样只会让原本就与他不亲密的儿子更加疏远他。他也不希望妻子拒绝接受这位未来儿媳人选,那会令母子之间势必产生战争。届时他这个丈夫与父亲可就要陷入两难地步,不知站在哪一边才好,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好在妻子显然不打算给他制作这样的麻烦,程兰清不说,闻国栋也就乐得不再追问,只是拍着她的肩膀安抚说:“兰清,年轻人的事我们就别管了。江潮决定和谁一起恋爱结婚是他个人的选择,哪怕身为父母,我们也没有对此指手划脚横加干涉的权利。与其强烈反对闹得家无宁日母子失和,不如干脆放手祝福他们吧。”

程兰清无奈地苦涩一笑:“我知道,我也没打算反对。虽然以前确实有过这个想法,但是现在…我早就知道了我反对无效。好吧,我愿意祝福他们,但愿他们以后在一起能过得幸福。”

第四十一章

中秋节的前两天,朱璧意料之中地接到母亲常秋芳打来的电话,叮嘱她过节回家吃团圆饭。她十分抵触地拒绝:“妈,您知道的,我不想和他见面。”

“我知道,可是囡囡,他终究是你爸爸,你不可能因为他回家了,你就永远不回家了吧?你难道真打算以后一辈子都不认他不见他吗?”

朱璧带几分烦躁地拂了一下鬓发,央求的语气:“我不知道,反正我只知道现在我还没办法接受他。妈,您别逼我好不好?”

常秋芳不能不退让:“那…好吧,你要是实在不想回家和我们一起过节就算了。那中秋节的中午,我和你奶奶先到你租的房子和你过节,晚上再回家陪你爸爸过节吧。唉,作孽呀,明明一家人却要分成两处各自过节。”

母亲的话让朱璧一呆,搬进闻江潮的公寓后,她早就退掉了学校附近租的房子,现在母亲和奶奶要来她的“出租屋”一起过节,她哪有地方招呼她们呀?连忙找借口推辞:“不用了,妈,您和奶奶别来陪我过节了,我在计划中秋小长假外出旅游。”

“三天假你还要外出旅游,打算去哪里呀?”

“随便了,上海附近的乌镇西塘苏杭二州,都可以走一走散散心了。”

说了一大堆话总算把母亲搪塞过去了。挂掉电话后,朱璧才看见闻江潮正站在玄关处看着她。他几时回来的?她光顾着讲电话都没有留意。

他显然已经听到了她刚才与母亲的对话,走过来对她说:“朱璧,既然你不想回家过节,那就和我一起去北京吧。你之前不肯答应是不是有些害怕跟我回家见我爸妈?如果你不想这么快就见他们那就不见好了。我自己回家,安排你住酒店,每天来酒店接你出去玩,让你在北京城好好轻松几天。怎么样?”

她的顾虑他原来已经猜到了几分,现在明确地说出来宽她的心,令她松口气之余又觉得不太好:“闻江潮,老实说,我的确是怕去你家登门拜见父母。不过,去了北京却过其门不入也不好吧?”

“那要不你就和我一起回家吃顿饭,跟我爸妈见上一面就行了,其他的时间我们自由支配。这样既尽了礼数,也不会太过拘束。”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朱璧,你别把和我爸妈见面想得像过难关似的,他们其实都挺好相处了。我妈是很和气的一个人,我爸虽然在外面有几分官架子,但回到家来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已经明白了闻江潮的身世由来,朱璧相信他母亲会是一个和气的女人。但是对于未来儿媳妇的人选,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是挑剔的。她犹记得当初他母亲打过电话来想和她谈话,被她断然拒绝了。当时她毫不在乎此举是否会招致她的反感,可现在想一想实在是有些后悔不已。

朱璧把自己的这层顾虑透露给闻江潮后,他微笑着说:“没关系了,那么久之前的事了,我妈没准都已经不记得了。”

“怎么可能呢,我都还记得的事,她不可能会忘记的。而且她当初到底找我想谈什么?你知道吗?”

“当然是因为知道我交了你这么一个女朋友,所以想和你聊一聊了。”顿了顿后,闻江潮又说:“那时我和我妈的关系不太好,所以她会找你,也有想借助你这个女朋友从中斡旋的意思了。”

朱璧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我还猜测可能是因为她不满意你的‘女朋友’,打电话找我谈分手条件呢。”

闻江潮失笑:“你以为演电视剧呀,豪门贵妇不满意儿子交往的普通女孩,打算用现金支票买断一份感情。”

朱璧不好意思地吐舌一笑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有些不解地询问:“对了,江潮,你为什么和你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太好呢?你和她从小就相依为命,论理感情应该很好才对呀!”

闻江潮眼光一黯,脸上的神色是一份难以形容的错综复杂,他迟疑着回答:“因为…如果不是她带给我一个私生子的身世…我成长的岁月就不会那么辛苦…所以…有时候我会恨她。”

朱璧理解地不再追问这一点了,并善解人意地转移话题:“那你爸爸呢?他职位那么高,会不会官架子很大呀?”

对于闻江潮位高权重的父亲闻国栋,朱璧下意识地就有些担心不容易亲近,会是令人望而生威的那种人。

“放心吧,如果我带你回家,我爸绝不会跟你摆架子的。我的身世你都知道了,他虽然是我亲生父亲,却在我十八岁那年才和我正式相认。因此我对他一直不太亲,感觉上总隔了一层。他也知道我心里的这份疏远感,这些年来总是想方设法跟我亲近。所以我带回去的女朋友,他一定会表示满意和欢迎,只要我喜欢他就绝对不会说半个不字。”

闻江潮一而再地打消朱璧的种种顾虑,她实在没有理由再推了。既然已经决定和他开始发展一段感情,和他父母见面这一关她总是要过的,又何苦再推来推去呢。想了想,她不再犹豫地点点头:“那好吧,就去北京吧。”

就这样,中秋节的前一天,朱璧和闻江潮一起飞到北京。出了机场后,他先安排她在北京饭店住下来,次日再来酒店接她回家过节,正式把她介绍给他父母。

如闻江潮所说的一样,他母亲程兰清是一个温柔和气的女人,见到朱璧时一派笑脸相迎。虽然她年近五十了,五官轮廓仍保留着几分昔日的秀丽,整个人看上去优雅动人。只是前段时间的大病犹让她的面容带着几分苍白瘦弱,不过精神还算好。

来到北京多年,程兰清已经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但尾音中仍带着一丝吴侬软语的腔调,注释着她南国女子的来历。对于上海,离开太久的她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故里乡情了。见到朱璧这个上海小老乡后,并不像一般离乡背井的人那样热衷于拉着对方怀念故乡的人与事。偶尔朱璧随口提及上海种种,她都不接话茬,只是专注询问她与闻江潮相处的情况。

而闻江潮的父亲闻国栋,和朱璧想像中一样是一个很有威严的男人。不过在儿子面前,他却像天下任何一位慈祥的父亲那样眯眯眼地笑着,笑容松驰着脸部每一根硬朗的线条。

在很和睦很温馨的氛围下,朱璧和闻家一家三口一起吃了一顿午餐。闻国栋军人出身,不太擅长表达温和可亲的一面,对朱璧说的最多的就是“吃菜”;做的最多的就是挟菜;直挟得她的饭碗里小山似的堆起高高一摞。

程兰清在一旁说:“好了,国栋你别再挟菜给朱璧了。她哪里吃得了那么多,但你挟的菜又不好意思不吃,非把她撑坏不可。”

一番话真是说到朱璧心里去了,面前一大碗堆得冒尖的饭菜她实在很难全部吃完,可是吃不完剩下的话又未免有拂长辈的美意,而且浪费了也不太好。正为难着,坐在她一旁的闻江潮移过自己的碗筷从她碗中分走一部分菜肴,笑着说:“没关系,朱璧吃不完我可以帮她吃。”

看着他挟菜的动作,朱璧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提醒:“江潮,这块鱼我已经咬了一口,你不要挟去吃了。”

“没关系,我知道你不喜欢吃鱼,只是爸挟的你不好意思不吃。你吃了一口就行了,剩下的我负责吃完。”

一边说,闻江潮一边自然而然地把朱璧咬了一口的鱼块塞进自己嘴里。他这个动作令她的心柔柔一动,为他毫不介意地吃她吃剩下的东西。

闻国栋看着发生在两个年轻人之间的这一幕温情画面,不由地朝妻子欣然一笑。程兰清回了他一个微笑,但笑容中却透着几丝隐秘的勉强。看起来,她似乎不像丈夫那么满意儿子带回家的女朋友,只是表面上掩饰得很好罢了。

一顿饭刚刚吃完,闻江潮就带着朱璧走了,他打算带她去参观天安门和故宫。他们离开后,闻国栋按平时的作息习惯回房午睡了半小时。睡起来时,发现妻子正怔怔地坐在二楼的小客厅里发呆。

“兰清,你怎么了?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

闻国栋的问话,发呆状态下的程兰清毫无反应,他再问第二遍时她才如梦初醒:“哦,没什么。”

闻国栋感觉不对:“你这个样子不会没什么的,到底怎么了?刚刚朱璧来吃饭时,你好像就有点不太对劲。是不是…你不太满意江潮选的这个未来儿媳妇呀?”

低下头去,程兰清闷了半天才说话,未开口先叹气:“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江潮已经决定了要和她在一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已经是大人了,不再是一个妈妈说声‘不行’就会乖乖听话的小孩子。”

因为闻江潮与父亲的关系一向不甚亲密,所以他与朱璧的认识交往等细节闻国栋都一概不知。在几天前接到儿子的电话通知,说他会在中秋节带女朋友回北京和他们见面后,虽然也询问了一些有关朱璧个人的情况,所得的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大概描述。譬如年龄籍贯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等等,还有就是家庭成员中有个正在服刑的父亲。

朱璧正式登门亮相后,闻国栋觉得这个漂亮又娴静的上海女孩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就是那个不甚光彩的父亲多少有些拉低她的综合分数。妻子如果对她不够满意,他想可能是因为这一点。在一个母亲心中,总认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优秀女孩才能配得上自己出色的儿子。而一个有着囚犯父亲的女孩子,当然不够十全十美的资格了。

“朱璧这个女孩子看上去还不错啊,兰清,你到底对她哪里不满意?是因为她有个在坐牢的父亲吗?”

程兰清欲言又止:“算了,既然江潮已经认定她了,我也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妻子不愿再多说什么,倒也是明智的做法,因为闻国栋很清楚儿子的选择是不可能会轻易改变的。事实上对于朱璧的家庭背景,他也并不满意,毕竟有个正在坐牢的亲家公终归不是一件体面的事。

但是儿子头一回如此正式如此慎重带回家介绍给父母认识的女友,如果不出重大变故,将来肯定会是结婚对象。闻国栋不愿意因此与儿子起什么冲突,那样只会让原本就与他不亲密的儿子更加疏远他。他也不希望妻子拒绝接受这位未来儿媳人选,那会令母子之间势必产生战争。届时他这个丈夫与父亲可就要陷入两难地步,不知站在哪一边才好,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好在妻子显然不打算给他制作这样的麻烦,程兰清不说,闻国栋也就乐得不再追问,只是拍着她的肩膀安抚说:“兰清,年轻人的事我们就别管了。江潮决定和谁一起恋爱结婚是他个人的选择,哪怕身为父母,我们也没有对此指手划脚横加干涉的权利。与其强烈反对闹得家无宁日母子失和,不如干脆放手祝福他们吧。”

程兰清无奈地苦涩一笑:“我知道,我也没打算反对。虽然以前确实有过这个想法,但是现在…我早就知道了我反对无效。好吧,我愿意祝福他们,但愿他们以后在一起能过得幸福。”

第四十二章

朱璧和闻江潮一起在北京玩了三天。这三天,是她这些年黑白默片般的生活里前所未有的缤纷岁月。

第一天,闻江潮带朱璧去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因为中秋小长假的原因,这两个北京最为著名的景点人多得简直到了恐怖的地步。转道再去长城后,绵延逶迤的古城墙上同样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仿佛蚂蚁出洞。她骇得直发笑:“天啊!我一直觉得上海的游客就够多了,没想到北京更多。”

熙熙攘攘的游人,如大潮般涌过来又涌过去,他们在人流中一而再地被冲散。第三次费力地分开汹涌人群走到一起时,闻江潮一把握住了朱璧的手,坚定不移地十指紧扣。掌心贴着掌心,一种暖如春天般的温度,从手一直传达到心。

蓦然之间,朱璧的一颗心,就如同被暖化的冰激淋一样变得甜甜软软。

手牵着手,他们俩一起并肩走在古长城上。阳光直直晒着,淡黄淡黄地笼着眼前一层层石阶。长城的石阶很不规范,一阶高,一阶低,有的特别窄,有的非常陡,一路走上去,就像人生路一样坎坷难行。

朱璧的人生路,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独自孤单前行,没有一只可以援助的手。但现在——她一次又一次低头看着与自己十指紧扣的那只手,宽大而有力的手掌,给她扶持的力量,给她温暖的依靠。以后的路,她不会再一个人走得那么辛苦孤单。

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思,闻江潮扭头看了她一眼。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那一双微笑的眼睛无声胜有声。握着她的那只手,温暖修长的手指随之扣得更紧。迎着他的目光,她唇角微微一弯,也绽开一朵染着丝丝甘甜的微笑。

古老的八达岭长城上,纵然游客来来往往如梭织,对他们而言却似洪荒。阳光之下,仿佛只有她和他,相视而笑,牵手同行。

在天安门、故宫和长城游览了一天后,次日闻江潮带着朱璧去了香山。

在四季分明的北京,金秋时节的香山,绝对是秋日风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香山红叶盛名在外,所以来逛香山的游客也很多,香山公园的入口处同样是人满为患。不过进了山林后,人们四面八方地慢慢散去,拥挤的感觉就不那么明显了。

时令才刚入秋不久,九月的香山景致还没有到“丹黄珠翠、叶胜花红”的变色盛期。但一树又一树金澄澄的黄叶,那种灿烂又清透的色泽,也已经漂亮得令人讶异了。香山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绚丽之极的树群,一簇簇秋叶疏红间繁黄,秋色如画。

每遇见一株漂亮的树,朱璧都忍不住在树下驻足拍照。特别喜欢抬头捕捉从繁茂枝叶间筛落的阳光,斑斑点点落下的阳光,仿佛是无数金色透明的雨点,在镜头前折射出一圈圈美好的七彩光晕。

“真美呀,多拍一些照片,回上海后可以作为素材画一幅香山红叶的油画。”

闻江潮微笑着说:“不要只画红叶,把你和我也画进去,怎么样?”

这个建议朱璧欣然首肯:“That’s a good idea。”

香山的美景令朱璧留连忘返,游览到了黄昏时分还舍不得走。闻江潮决定陪她在香山饭店住上一晚,多玩一天。

香山饭店就坐落在香山公园里面,整座饭店依山势而建,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有流泉、古树、湖光、山色…白墙黛瓦的主体建筑掩映于层峦叠翠之间,香山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是一家风格独韵味独特的星级酒店。

闻江潮要了一个豪华套间,打开阳台门就可以眺望环绕四周的香山秋色。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紫叶李、黄栌、银杏等彩叶植物组成了大片大片的彩林,叶色或橙红或金黄或朱紫,间杂着四季常青的松柏绿叶,红绿黄紫,有如大自然的彩笔挥洒,挥就一幅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山林画卷。

朱璧走进阳台,扶着栏杆看了又看,叹了又叹:“这样的美景,真像世外桃源。”

夜宿香山,秋色环绕,环境清幽安静,站在阳台上可以静听鸟声啁啾,还有清风拂林的簌簌声。带着微微秋凉的风拂山越林飘到阳台时,朱璧觉得有点冷,情不自禁地双手环抱了一下自己。下一个瞬间,一件带着微微体温的外套就已经披上了她的肩,是闻江潮脱下了他的外套为她温柔披上。

香山的夜晚,愈夜愈安静,是喧嚣都市中难以享受的宁静。他们迟迟没有睡,而是坐在阳台上静听风语叶声。朱璧半个身子趴在栏杆上,尖尖下颔搁在手背,闭上眼睛深呼吸着山林独有的清新空气。闻江潮在一旁含笑问:“很喜欢这里是吗?”

她睁开眼睛点点头:“嗯,没想到香山这么美。以前一直没有来,真是太辜负它的美景了。”

“你这么喜欢香山的秋色,那我们十月下旬和十一月中旬还来,再赏两回红叶,把欣赏红叶的三个阶段都赏上一遍。”

“怎么欣赏红叶还有三个阶段吗?”

“当然,现在我们来得早,红叶还是变色初期,红得还不够艳。等到十月再来,那时满山红叶红透,可以欣赏层林尽染的变色全盛期。十一月中旬再来时可以欣赏万叶飘丹的最后盛况,那时香山的红叶开始落叶,随风飘散,有如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朱璧听得不胜向往,霜叶红于二月花,古诗词中记载的如画美景,她一直以为只是诗人笔下的美化。这次的香山之行,才明白大自然的美景天成,纵有春风词笔都难以详尽形容,根本不再需要什么词藻美化。而她所看到的香山红叶还只是变色初期,全盛期的红叶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时,还不知是怎样美不胜收的一幅画卷。

“听你说得这么美,恨不得马上就是红叶的变色全盛期。”

“不要着急,红叶的美一定要经霜,只有寒霜染过的叶才会红得鲜艳红得透。就像梅花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扑鼻香一样。”

“是啊,大多数植物都在春夏时节展示它们的美丽。偏偏菊花、梅花、还有红叶,却要在秋冬时节经霜傲雪后才焕发它们最美的时刻。很有一派不经风雨不见彩虹的哲理意味呢。”

“朱璧,你也可以做一枚经霜的红叶、或是一朵傲雪的梅花。”

很轻很轻的一句话,但话中蕴含的深意,让朱璧微微一震。下意识地,她扭过头看向闻江潮,他正凝视着她。四周山色黯黯有如淡墨晕染,他的眼睛却像夜空中的星子般格外明亮。近在咫尺的俩俩相望,她能听见他的呼吸声。那声音轻而静,越来越清晰地落入耳——是他一点一点地、越来越近地朝她靠近。

朱璧的心忽然突突直跳,有些急、有些乱,还有些慌与怕。对于与异性的接触,她本能地心生恐慌,瑟缩着地后退了一下。闻江潮伸出一只手,温柔地绕过她的肩,轻轻揽住她。身上温暖的体温,隔着衣服传递给她丝丝暖意。

他的温柔与温暖,让她没有再逃避。轻轻闭上眼睛,她颤抖着感觉到他的唇在若有若无地靠近。轻如雪融般的吻,微微一触,又一触,唇上瞬间的微温与柔软,幻觉似的唇唇相印。

并不热烈、却温暖缠绵的吻;无关情色、不含肉欲的吻;让最初本能地僵直身子的她,渐渐地完全放松,温顺地偎在他的臂弯中,任一个又一个吻如细雨般轻缓落下…

身与心都完全松驰后,她安心地蜷在他的怀抱中,不知不觉睡着了,皎白的面孔如星光下一朵斜倚的白莲。他本想抱她进屋去睡,又怕她还没睡熟,一动会惊扰到她的好梦,就先安静地抱着她,承受她的重量直到身体微微发麻。

月亮高高地站在林梢上,像又大又圆的一张鹅黄笑脸。远远近近的山林中,无数枝叶在夜风中簌簌轻响,像响着一阵又一阵轻柔的笑声。这明月,这香山,这秋叶,这晚风,似乎都在为一对有情人开怀而笑。

清晨,阳光温柔地透过窗帘,一线澄金光芒如透明蜜汁似的流进房间,空气中仿佛都溢满一种蜜甜的味道。

朱璧睁开眼睛时,另一张床上的闻江潮还在熟睡中。眼睛轻轻闭合着,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两弧浅浅阴影。侧脸的轮廓很好看,一头天然鬈发睡得乱乱的,像一朵黑菊花覆在额前。蜷成一团的睡姿像个孩子,让她看了不禁要微笑。

她微笑的同时,他也在睡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微笑,不知是否在做一个美梦的缘故。梦中的微笑,很单纯很干净很美好,仿佛孩童般纯真无邪的笑。那一刻她的心仿佛整个被融化了,情不自禁地,她踮手踮脚下床走过去,俯在床边很轻很轻地吻了他一下。

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她主动地亲近与亲吻一个男人。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在她十六岁那年的深秋雨夜后,原本一直是她唯恐避之不及的、想要躲开与抗拒的行为。

离开香山时,朱璧走得依依不舍。不舍的当然不仅仅是香山的美景,还有更多内心世界中只能意会不能言说的情愫。

闻江潮看出她的留恋,体贴地问:“要不我们多住两天再走吧?”

她十分遗憾地摇头:“不行,学校那边一开始没请好假,安排了我较多的课程,一时间不好找人替课。下次吧,等十月份再来的时候我提前请好几天假,到时候再多住几天。”

这番对话发生在前台办理退房手续时,听到他们对话的前台小姐笑容可掬地说:“等叶子红到相思了,欢迎两位再来香山赏红叶。”

等叶子红到相思了——朱璧觉得这句话太美了,由衷道:“小姐,你说得真有诗意呀。”

前台小姐笑得明媚极了:“红叶、红豆,在古典诗词都是代表相思的信物。红叶寄相思,也是很多情侣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你知道吗?经常有游客在香山游览时,会用心挑选采摘一枚最美最好的红叶送给心上人呢。”

红叶传情,在古诗词中的确是浪漫与唯美的情感象征。朱璧不觉有些神往,不过现在香山的红叶还不够红。十月中下旬,等叶子红到相思了,她也想采撷一片最美最好的经霜红叶,送给爱她的人、亦是她爱的人…

不由自主地,她眼波潋滟地瞟向闻江潮,他也心有灵犀似的看向她,含笑的眼睛,含笑的语气:“朱璧,那我们十月再来时,也精心挑选两枚红叶怎么样?”

“好啊,等叶子红到相思了,我们一起再来。”

粲然一笑后,她用力地点点头。心中的欢喜,如一轮金黄圆满的朝阳,冉冉升起。

第四十二章

朱璧和闻江潮一起在北京玩了三天。这三天,是她这些年黑白默片般的生活里前所未有的缤纷岁月。

第一天,闻江潮带朱璧去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因为中秋小长假的原因,这两个北京最为著名的景点人多得简直到了恐怖的地步。转道再去长城后,绵延逶迤的古城墙上同样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仿佛蚂蚁出洞。她骇得直发笑:“天啊!我一直觉得上海的游客就够多了,没想到北京更多。”

熙熙攘攘的游人,如大潮般涌过来又涌过去,他们在人流中一而再地被冲散。第三次费力地分开汹涌人群走到一起时,闻江潮一把握住了朱璧的手,坚定不移地十指紧扣。掌心贴着掌心,一种暖如春天般的温度,从手一直传达到心。

蓦然之间,朱璧的一颗心,就如同被暖化的冰激淋一样变得甜甜软软。

手牵着手,他们俩一起并肩走在古长城上。阳光直直晒着,淡黄淡黄地笼着眼前一层层石阶。长城的石阶很不规范,一阶高,一阶低,有的特别窄,有的非常陡,一路走上去,就像人生路一样坎坷难行。

朱璧的人生路,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独自孤单前行,没有一只可以援助的手。但现在——她一次又一次低头看着与自己十指紧扣的那只手,宽大而有力的手掌,给她扶持的力量,给她温暖的依靠。以后的路,她不会再一个人走得那么辛苦孤单。

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思,闻江潮扭头看了她一眼。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那一双微笑的眼睛无声胜有声。握着她的那只手,温暖修长的手指随之扣得更紧。迎着他的目光,她唇角微微一弯,也绽开一朵染着丝丝甘甜的微笑。

古老的八达岭长城上,纵然游客来来往往如梭织,对他们而言却似洪荒。阳光之下,仿佛只有她和他,相视而笑,牵手同行。

在天安门、故宫和长城游览了一天后,次日闻江潮带着朱璧去了香山。

在四季分明的北京,金秋时节的香山,绝对是秋日风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香山红叶盛名在外,所以来逛香山的游客也很多,香山公园的入口处同样是人满为患。不过进了山林后,人们四面八方地慢慢散去,拥挤的感觉就不那么明显了。

时令才刚入秋不久,九月的香山景致还没有到“丹黄珠翠、叶胜花红”的变色盛期。但一树又一树金澄澄的黄叶,那种灿烂又清透的色泽,也已经漂亮得令人讶异了。香山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绚丽之极的树群,一簇簇秋叶疏红间繁黄,秋色如画。

每遇见一株漂亮的树,朱璧都忍不住在树下驻足拍照。特别喜欢抬头捕捉从繁茂枝叶间筛落的阳光,斑斑点点落下的阳光,仿佛是无数金色透明的雨点,在镜头前折射出一圈圈美好的七彩光晕。

“真美呀,多拍一些照片,回上海后可以作为素材画一幅香山红叶的油画。”

闻江潮微笑着说:“不要只画红叶,把你和我也画进去,怎么样?”

这个建议朱璧欣然首肯:“That’s a good idea。”

香山的美景令朱璧留连忘返,游览到了黄昏时分还舍不得走。闻江潮决定陪她在香山饭店住上一晚,多玩一天。

香山饭店就坐落在香山公园里面,整座饭店依山势而建,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有流泉、古树、湖光、山色…白墙黛瓦的主体建筑掩映于层峦叠翠之间,香山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是一家风格独韵味独特的星级酒店。

闻江潮要了一个豪华套间,打开阳台门就可以眺望环绕四周的香山秋色。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紫叶李、黄栌、银杏等彩叶植物组成了大片大片的彩林,叶色或橙红或金黄或朱紫,间杂着四季常青的松柏绿叶,红绿黄紫,有如大自然的彩笔挥洒,挥就一幅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山林画卷。

朱璧走进阳台,扶着栏杆看了又看,叹了又叹:“这样的美景,真像世外桃源。”

夜宿香山,秋色环绕,环境清幽安静,站在阳台上可以静听鸟声啁啾,还有清风拂林的簌簌声。带着微微秋凉的风拂山越林飘到阳台时,朱璧觉得有点冷,情不自禁地双手环抱了一下自己。下一个瞬间,一件带着微微体温的外套就已经披上了她的肩,是闻江潮脱下了他的外套为她温柔披上。

香山的夜晚,愈夜愈安静,是喧嚣都市中难以享受的宁静。他们迟迟没有睡,而是坐在阳台上静听风语叶声。朱璧半个身子趴在栏杆上,尖尖下颔搁在手背,闭上眼睛深呼吸着山林独有的清新空气。闻江潮在一旁含笑问:“很喜欢这里是吗?”

她睁开眼睛点点头:“嗯,没想到香山这么美。以前一直没有来,真是太辜负它的美景了。”

“你这么喜欢香山的秋色,那我们十月下旬和十一月中旬还来,再赏两回红叶,把欣赏红叶的三个阶段都赏上一遍。”

“怎么欣赏红叶还有三个阶段吗?”

“当然,现在我们来得早,红叶还是变色初期,红得还不够艳。等到十月再来,那时满山红叶红透,可以欣赏层林尽染的变色全盛期。十一月中旬再来时可以欣赏万叶飘丹的最后盛况,那时香山的红叶开始落叶,随风飘散,有如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朱璧听得不胜向往,霜叶红于二月花,古诗词中记载的如画美景,她一直以为只是诗人笔下的美化。这次的香山之行,才明白大自然的美景天成,纵有春风词笔都难以详尽形容,根本不再需要什么词藻美化。而她所看到的香山红叶还只是变色初期,全盛期的红叶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时,还不知是怎样美不胜收的一幅画卷。

“听你说得这么美,恨不得马上就是红叶的变色全盛期。”

“不要着急,红叶的美一定要经霜,只有寒霜染过的叶才会红得鲜艳红得透。就像梅花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扑鼻香一样。”

“是啊,大多数植物都在春夏时节展示它们的美丽。偏偏菊花、梅花、还有红叶,却要在秋冬时节经霜傲雪后才焕发它们最美的时刻。很有一派不经风雨不见彩虹的哲理意味呢。”

“朱璧,你也可以做一枚经霜的红叶、或是一朵傲雪的梅花。”

很轻很轻的一句话,但话中蕴含的深意,让朱璧微微一震。下意识地,她扭过头看向闻江潮,他正凝视着她。四周山色黯黯有如淡墨晕染,他的眼睛却像夜空中的星子般格外明亮。近在咫尺的俩俩相望,她能听见他的呼吸声。那声音轻而静,越来越清晰地落入耳——是他一点一点地、越来越近地朝她靠近。

朱璧的心忽然突突直跳,有些急、有些乱,还有些慌与怕。对于与异性的接触,她本能地心生恐慌,瑟缩着地后退了一下。闻江潮伸出一只手,温柔地绕过她的肩,轻轻揽住她。身上温暖的体温,隔着衣服传递给她丝丝暖意。

他的温柔与温暖,让她没有再逃避。轻轻闭上眼睛,她颤抖着感觉到他的唇在若有若无地靠近。轻如雪融般的吻,微微一触,又一触,唇上瞬间的微温与柔软,幻觉似的唇唇相印。

并不热烈、却温暖缠绵的吻;无关情色、不含肉欲的吻;让最初本能地僵直身子的她,渐渐地完全放松,温顺地偎在他的臂弯中,任一个又一个吻如细雨般轻缓落下…

身与心都完全松驰后,她安心地蜷在他的怀抱中,不知不觉睡着了,皎白的面孔如星光下一朵斜倚的白莲。他本想抱她进屋去睡,又怕她还没睡熟,一动会惊扰到她的好梦,就先安静地抱着她,承受她的重量直到身体微微发麻。

月亮高高地站在林梢上,像又大又圆的一张鹅黄笑脸。远远近近的山林中,无数枝叶在夜风中簌簌轻响,像响着一阵又一阵轻柔的笑声。这明月,这香山,这秋叶,这晚风,似乎都在为一对有情人开怀而笑。

清晨,阳光温柔地透过窗帘,一线澄金光芒如透明蜜汁似的流进房间,空气中仿佛都溢满一种蜜甜的味道。

朱璧睁开眼睛时,另一张床上的闻江潮还在熟睡中。眼睛轻轻闭合着,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两弧浅浅阴影。侧脸的轮廓很好看,一头天然鬈发睡得乱乱的,像一朵黑菊花覆在额前。蜷成一团的睡姿像个孩子,让她看了不禁要微笑。

她微笑的同时,他也在睡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微笑,不知是否在做一个美梦的缘故。梦中的微笑,很单纯很干净很美好,仿佛孩童般纯真无邪的笑。那一刻她的心仿佛整个被融化了,情不自禁地,她踮手踮脚下床走过去,俯在床边很轻很轻地吻了他一下。

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她主动地亲近与亲吻一个男人。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在她十六岁那年的深秋雨夜后,原本一直是她唯恐避之不及的、想要躲开与抗拒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