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王离开之时,还不停的回头望。娘,我的心意是这么明显,您一定是知道的,对不对?爹的意愿根本不容违背,您更是明白的,是么?

卫王是章皇后人到中年才生下的小儿子,从他生下来开始,章皇后就很疼他。他若想要什么,无论多么珍贵难得的东西,章皇后从不忍让他失望,一定会让他美梦成真。

只有一件事,章皇后不肯顺着他,那就是他的婚事。章皇后是有些固执的,她认定了儿女婚事应该父母做主,而皇帝早早的发了话,把这项大权给了她,那么,卫王的婚事,便应该她做主,别人都不能插手。

卫王的心意,章皇后当然不可能真的不知道,可是她一直装出不知道的样子。卫王当年曾经月复一月的板着小脸不肯欢笑,饶是这样,都不曾令章皇后改变主意。

卫王知道,只在他的皇帝老爹在,章皇后再怎么反对,都无济无事。皇帝才是那个手握大权的人,章皇后再怎么尊贵,在他面前也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可是,卫王既想达成心愿,又心疼他的亲娘,“爹,您一定要好好跟娘说啊。”卫王心中祈求。

乾清宫里,章皇后身穿燕居常服,扶着宫女缓步走进来,“拜见陛下。”皇帝抬抬手,“免礼,坐。”章皇后在皇帝下首坐下,微笑道:“多日不见陛下,陛下气色极好。”皇帝笑了笑,“小十让朕再活三十年,朕气色不好哪能行。”章皇后脸色变了变,“这小十,年纪越大,越发不尊重。陛下定会万寿无彊的,不必听他胡言乱语。”

皇帝极精明的人,当然知道万寿无彊和再活三十年哪个更真诚,哪个更合自己心意。他微微笑了笑,“朕让皇后来,是让皇后听道旨意。”示意内侍宣读。

内侍打开一个黄绫卷轴,大声读道:“上谕:朕第十子卫王善直,天赋纯资,学全睿德,年长已冠,宜谐室家。尔裴氏通政使裴弭之女,淑慧温恭,静婉端良,夙蕴闺闱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时及于归,天作之合。”

念完,内侍躬身退下。

章皇后脸色白了白,“陛下,裴家姑娘尚未及笄,这道旨意,是否略有些早?”总要人家姑娘成年了,及笄了,才能嫁人吧。

皇帝神色淡淡的,“这道旨意,是要在阿玖及笄当天宣布的。春季赐婚,春末纳征、发册,秋初亲迎。皇后,你可有异议?”

章皇后如释重负,“陛下做主,这是极好的事,我当然赞成。”

皇帝转过头看向章皇后,“既然如此,皇后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小十即将迎娶他朝思暮想的姑娘,你是他亲娘,该做的事,应该不用朕教你。

章皇后柔声道:“知道。既是要和裴家结亲,自然该亲密些。”

章皇后想到要让方夫人、林幼辉和阿玖进宫,以皇后的身份正式承认这门亲事,心里这个憋气,就别提了。不过,皇帝开了口,她不敢不答应。

想想从前的事,想想自己如今迫不得已要做的事,章皇后胸口发闷,透不过气来。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次更新,明天中午十二点左右。

我会努力的,争取不要右的太多。

第117章 腻友

章皇后心里是很委屈的,可是当着皇帝的面她又不敢委屈,还要做出一幅又惊又喜、乐见其成的样子,真是又难受又辛苦。在乾清宫里坐着,对她来说跟受刑似的,非常煎熬。

皇帝到底年纪大了,精神不济,到了这会儿颇觉劳累,冲章皇后挥挥手,“你回罢。”章皇后起身行礼告辞,走到殿门口时回头望了望,只见皇帝已坐不住了,倚在御榻上,脸色苍白,很是疲惫不堪的模样。

“都这样了,还要硬撑着,还不肯召太子回来。”章皇后眼中闪过丝忿忿,转身离去。

回到坤宁宫,章皇后吩咐女官、嬷嬷,让她们准备招待裴家女眷的事,井井有条的下着命令,心中无限委屈。她不是头回和方夫人见面,也不是头回和林幼辉见面,当时是什么情形,如今又是什么情形?

章皇后觉得自己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过错,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是皇帝在亏待她,是小十年幼无知,不知道心疼亲生母亲。

当年她和曹家定下婚事的时候,一则是皇帝早早的放下了话,二则十皇子是她老来子,她都五十出头了,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久的寿命,想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定下门妥当亲事,是她的爱子之心。章皇后想来想去,都觉得自己当时所做的决定有情可原。

后来阿玖出现了,章皇后根本没把她当回事。那时的阿玖,祖父在遥远的姑苏古城任太守,父亲只是一名才进翰林院不久的编修,又没什么家世,看上去真是很不起眼。章皇后便想着,难得小十喜欢,长大后若还有情份,聘做次妃便是。

谁知道后来阿玖的祖父会升任户部尚书呢,谁知道阿玖的祖父会是那么个宁折不弯的性子呢,接下来的事,出乎章皇后的预料,让她大开眼界。她见惯了向皇帝进献美女的各级官员,做梦也没想到天底下会有像裴阁老这样的官员,宁可得罪皇家,也不肯委屈自己的小孙女。

谁家的女孩儿不是随时准备为家族牺牲的?偏偏裴家的小阿玖不是。章皇后没了脾气。

日暮时分,卫王匆匆来了。章皇后见了她的小儿子,又是爱,又是恨,“这下子你可得意了吧?你个没良心的。”章皇后伸手点点卫王的额头,嗔怪说道。

卫王陪笑,“您和爹好好的吧?我一直担着心,交了差,赶紧的来看您。”章皇后虽是心中无限烦恼,见小儿子这样,还是微微笑了,“自然是好好的。傻孩子,你瞎担心什么。”

卫王见状,很高兴,“我是您的孝顺儿子,哪能不担心?”吹嘘了两句,有些不好意思的央求,“您会召我小师妹进宫对不对?我小师妹自小娇生惯养的,您好好待她,莫苛求,莫严厉,好不好?”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卫王是不敢想的,能客客气气的,不拿些严苛的规矩来约束,已经很好。

章皇后微晒,“你小师妹娇生惯养,故此人人都要顺着她?好没道理。她在自己家里娇惯倒还罢了,到了宫里,便要有个大家闺秀的样子。”看见卫王这般替阿玖着想,章皇后不是不生气的。没良心的小十,你有这份细心,没用在你娘亲身上,倒用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了。

卫王忙道:“她当然是大家闺秀,她礼仪很好的!娘,我的意思是说,是说…”卫王总不能说,我是要您别鸡蛋里头挑骨头,胡乱挑剔她,一时又想不到别的话,有些着急。

章皇后有些心酸,伸手拍拍他,温声道:“知道了,不会为难她的。她是你喜欢的人,娘怎么会舍得为难她?小十,其实娘第一回见到她的时候,就很喜欢她,要待她好。不为别的,只为你喜欢。”

“娘是想过把她聘过来,给你做个次妃,那又怎么了?别说她了,比她身份高贵许多的女子,也有做次妃的。不管谁家的姑娘,皇家下了旨,征做次妃,谁敢说个不字?偏裴锴无礼,陛下又纵容,才有这个局面。”

“高皇帝时的开国功臣卫国公,他的嫡长女不就是给了秦王做次妃?一样听听说说的嫁了,毫无异言。”

章皇后想起裴家的种种不合作,气的老脸通红。哪有像裴锴这样的臣子?也就是陛下好性子,才纵的他如此狂妄。

卫王听的很晕,“高皇帝是乱世里出来的英雄,爹却是守成之君,不一样的。娘,这次妃的话您跟我说说就行,千万莫告诉旁人。”

“咱们天,朝向来是一夫一妻,就连太庙中供奉神主,也是一帝一后,只能是原配,连继后都不得袝庙,妃嫔就更别提了。皇帝尚且如此,何况亲王?什么亲王次妃,实在不值一提。”

“裴家祖父是读书人,最重气节。您说说,在裴家祖父心目中,次妃算是什么?他老人家如何能看得到眼里?况且,我小师妹那样有灵气有仙气的姑娘,天生的应该被尊重被善待,和次妃什么的,根本就不挨着。”

章皇后皱眉,“为了你小师妹,这么长篇大论的跟娘讲道理,小十你可真孝顺。你那小师妹,哼,本事还真是很大。”

卫王无语。我之前多少回想跟您说说心里话的,都没敢说出口,就怕没把您劝好,倒让您对小师妹成见更深。娘,我是对的,跟您说了也是白说,您根本听不明白。

“还是爹好。”卫王闷闷说道:“爹会笑话我,可是,一定会让我如愿。”

章皇后板起脸,“娘也会让你如愿!”傻小十,娘十月怀胎生了你,是世上最疼你的人,知道么。

“好啊,那您就对裴家祖母、岳母和小师妹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对我小师妹,要慈爱,要宽和,不能挑剔,不能给脸色看。”卫王蛮横的要求。

“知道了。”章皇后恨恨的伸出手,点在卫王的额头。

卫王被她点的头向后仰去,却还是高兴的笑了起来,“说话算话,不许耍赖。”他快活说道。

裴家,裴阁老和方夫人在上首坐着,裴二爷和林幼辉在一旁侍立,四人均是默默无语。良久,裴阁老简短说道:“给阿玖准备嫁妆吧。”裴二爷低声答应,林幼辉红了眼圈。

阿玖在屏风后头偷听,听了祖父这句话,很有些吃惊。又善良又正直,你和我祖父、和我爹爹才谈了多久的恋爱啊,这就修成正果了?真是神速。

屏风后传出椅子倒地声,细细的惊呼声,裴二爷身手敏捷的跑过去,只见阿玖正蹲在地上扶一个小椅子,见他过来,忙冲他心虚的、讨好的笑着,笑容很谄媚。

“怎地如此不小心 ?”裴二爷轻声斥责,“伤过一回脚了,还不长记性?”

阿玖笑的更谄媚了。

裴二爷弯腰替她扶她小椅子,牵着她的手走出来,“去跟祖父祖母赔不是。”谁许你偷听的?偷听就偷听吧,还踢翻椅子发出声音,真是个小笨笨。

阿玖盈盈站着,一脸调皮笑容,“我偶尔路过的,不小心踢翻椅子,惊扰了祖父祖母,对不住,对不住。”裴二爷和林幼辉见她不承认偷听,谎话说的很像真的,嘴角都有了笑意。阿玖,小淘气,小调皮。

方夫人心疼的说道:“祖父祖母经历过多少风雨了,哪会被惊扰。倒是囡囡,冷不丁的响了那么一声,吓着没有?”阿玖笑嘻嘻摇头,“没有,我胆子可大了,吓不着的。”

裴阁老招手叫过阿玖,仔细打量着她,“囡囡明年才及笄,今年还是孩子,自在玩耍,不必存了心事。”阿玖乖巧点头,“是,祖父。”

祖父祖母、父母,看向阿玖的目光中满是怜惜。阿玖在裴家还能过上一年的逍遥日子,明年便会被卫王那臭小子给抢走了。

--

阿玖跟着祖母、母亲进宫拜见过章皇后,卫王也到玖宁街来拜见过裴家长辈,皇家和裴家,在这桩婚事上算是达成了共识。

章皇后被卫王千交代万嘱咐的,见了阿玖,还算和颜悦色。她夸奖了阿玖几句,亲手把一个镶金刚石的黄金手链戴在阿玖腕上,“你师哥说你喜欢石头,这是他费了好大功夫,专程为你寻来的。”章皇后微笑说道。

阿玖彬彬有礼的道了谢。

卫王到了裴家,长辈们都待他比从前和气,哥哥们则是把他当自己人,教给他许多秘诀。卫王专注的听着,恨不得拿支笔记录下来,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六哥,有你们,那什么夏行人、贾郎中,我都不必理会了!

六哥裴瑅特地告诉卫王,“我们兄妹几个,都很尊敬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大舅舅二舅舅。外祖父外祖母慈爱,大舅舅渊博,二舅舅风趣,我们兄妹三人到了银锭桥,个个如鱼得水。”

从此以后,卫王刻意讨好的老臣子当中,除了裴阁老,又添了林尚书。林尚书不像裴阁老似的爱板着脸,他性子是活泼的,也爱跟小辈一起说说笑笑。卫王去过工部几回,林尚书很善良的告诉他,“妻子,其实就是最亲密的好友,腻友。殿下,夫妻恩爱,伉俪情深,这是莫大的福气。”

“腻友。”卫王慢慢咀嚼着这两个字,心醉了。腻友,小师妹会是我的腻友,我也是她的腻友,我俩整天腻在一起…

卫王心醉了,脸红了,林尚书觉着他样子有点傻,很体贴的把他推了出去,“殿下,回罢。”你分分场合行不行啊,要发傻赶紧回宫。

卫王被林尚书撵出来,缓缓策马回宫。天空飘落下细细的雨丝,他却跟丝毫没有知觉似的,还是如痴如醉的,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可怜他身边的锦衣卫也不敢催他,只好陪着他一起淋雨。

雨慢慢下的大了,卫王还是慢悠悠的,眼神越来越迷离。腻友,腻在一起的好友,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和小师妹整天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小师妹,从你四岁零四个月的时候认识你开始,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头,十哥哪回想见你,不是费尽心思?终于要迎娶你为我的王妃,我的妻,小师妹,今后咱俩终生厮守,不离不弃。

作者有话要说:留言都看了,感谢。

章皇后已经有两个成年儿子,废了她,她的亲生儿子怎么办?皇帝只要还顾及太子和卫王,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皇后的自称,在《明史.后妃传》里是“妾”,没有“臣妾”这称呼。

正式典籍中,“臣妾”这个称呼有,但是出现的次数很少。这个称呼本身有问题,“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臣和妾放在一起称呼,怪异。

宋朝的太后自称“老身”,这是典籍里有写到的。明朝的太后应该是自称“吾”,没见过“老身”,也没见过“本宫”“哀家”。

皇子在正式的场合,叫他爹一样是叫“陛下”。

我写文的时候,平时大多是“你”“我”,只有到比较郑重的场合,或者两人初次见面还不太熟的时候,才会用到“仆”“妾”这样的自称。

古人的真实生活情形其实谁也不知道,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

谢谢大家的支持,下一次更新,晚上十点左右。

谢谢送霸王票的读者:

yaviee扔了一个地雷

于贺扔了一个地雷

熙月熙月扔了一个地雷

名羽。扔了一个地雷

清汲茶香扔了一个地雷

my2birds扔了一个地雷

羽韵宁乐扔了一个地雷

yaviee扔了一个地雷

my2birds扔了一个地雷

第118章 兄弟

雨下的越来越大,随行的锦衣卫首领本想请示下是否要换车轿的。不过,看着卫王神游天外的表情,他很知趣的没有开口打扰,而是让兵士为卫王撑起青绸大伞。大伞下的卫王眼神温柔迷离,跟着他的锦衣卫首领和兵士却是被雨水直灌到甲胄之中,透心凉。

“殿下莫要生病才好。”锦衣卫首领自己冻的嘴唇发青,心里却惦记着卫王。他是被派来随侍卫王的,卫王若是淋雨生病,他脱不了干系。

安安生生回到了宫里,锦衣卫人人松了一口气,各自奔回去换衣裳。

一场秋雨过后,卫王还是是活蹦乱跳的,年迈的章皇后却是卧床不起。她一病倒,六宫嫔妃、已经出阁的宁寿公主、福寿公主等,都在身边侍疾,卫王也早晚过来问安,心中颇为焦急。

“阿锬…阿锦…”病床上的章皇后,面色苍老疲惫,眼睛紧闭,却不断叫着两个孙子的名字。阿锬,阿锦,是太子两个儿子的小名。宁寿公主一边替章皇后敷着额头的巾帕,一边流下泪来,“她是想孙子了。”福寿公主也想哭,“大哥去南京,这都多少年了?”儿子也见不着,孙子也见不着,她真的是很苦。

皇帝遣内侍来慰问过,自己没有亲自过来。卫王忍耐了两天,到了第三天上,怒发冲冠,硬拉着皇帝往坤宁宫走。皇帝慢悠悠走着,没头没脑说道:“小十,你莫后悔。”卫王诧异转头看他,“看望我娘,有什么好后悔的?”皇帝笑了笑,“好好走路,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卫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放开他,小声咕哝,“您自己走吧。”

皇帝和卫王到了章皇后的寝殿,只见外边满满当当的全是人,从邱贵妃起,端妃敬妃贤妃德妃等人全在,还有些品级不高的嫔妃,嫔妃再各自带着宫女,真是济济一堂。另外还有出了阁的公主们,包括新婚不久的九公主,和几个在京的王妃。皇帝一来,妃嫔们、公主们、王妃们都迎上来行礼问安,皇帝皱皱眉,直接往里间走去。卫王紧跟在皇帝身后,也进去了。

里间只有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和几个贴身服侍的宫女在。见到皇帝,宁寿公主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您快来看看。”皇帝慢慢走到床前,病床上的章皇后脸色黄黄的,一眼看上去,毫无生气。

卫王很有眼色的给皇帝端了把椅子放在床头,“爹,您坐这儿。”扶着皇帝坐下,柔声道:“您陪娘说说话,好不好?您说一句,比我们说一百句一千句都管用。”皇帝微笑,“好,小十,爹依你。”

皇帝低头看看章皇后,眼中闪过丝怜悯。这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年纪时候曾经恩爱过,缠绵过,她才嫁给自己的那年,只有十七岁,水灵灵的像一朵鲜花。这会儿可是不成了,老了,老了。

自己的头三个孩子,都是她生的。成亲头一年她便怀上了孩子,那是个男孩儿,可惜流产了,没生下来,她也因为流产伤了身子,好几年没怀上。那几年,她急,自己也急,夫妻两个一到晚上就…

皇帝眼光柔和了。后来她终于怀了孕,生下长子,自己有了嫡长子,欣喜若狂。接下来她又生了宁寿、福寿,眼看着两个都是女儿,她年纪也大了,便劝自己纳淑女以广子嗣,老二、老三、老四,一个又一个的儿子接着出生,多么兴旺。

她人到中年的时候居然又怀了身孕,十月怀胎期满,瓜熟蒂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那是天庆元年,那年黄河水清,天降祥瑞,小十便是出生在那一年。

小十,从生下来就有福气啊。

皇帝想着往事,心渐渐变的柔软。

章皇后困难的睁开眼睛,“陛下…”她颤声叫着皇帝,目光中满是乞求之色,“陛下,我睡里梦里,想的都是儿孙,能让我再看看老大和阿锬、阿锦么?”

“陛下,哪怕让他们回来陪我喝杯寿酒,明年开了春儿再回南京,也行啊。”章皇后声音弱弱的,听在耳中,令人生起不忍之心。

卫王和宁寿公主、福寿公主都惴惴不安的看向皇帝。

皇帝微微一笑,“好,依你。”

今天的皇帝,特别好说话。

章皇后流下热泪,哽咽道:“谢陛下成全。”皇帝声音温和,“好生养着,快些好了。不然儿孙们回来,见你病着,岂不担心?还有两个丫头和小十,也是晚晚睡不安稳。”章皇后连连点头,“是,陛下。”

召太子一家人回京城陪章皇后共度千秋节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太子是留在京城还是派往南京,这既是国事也是家事,皇帝做了决定之后,大臣之中无一人有异言。皇帝和太子是亲父子,皇帝想让太子回京,那就回呗,谁敢有二话。

其实,大臣们当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愿意让太子回来。这当中也没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就是只想让要一个领导,不想要两个上司。

有了皇帝这么体贴的许诺,章皇后心头一块大石头去掉了,病情一天一天好转。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和卫王看在眼里,无比欣慰,“到千秋节的时候,一准儿能好利索了!”姐弟三人满怀信心。

天空飘起小雪花的季节,太子一行人风尘仆仆的回来了。他是赶着来为章皇后祝寿的,路上晓行夜宿,很是辛苦。太子出行,阵仗当然是很大的,除东宫属官之外,他还带了太子妃唐氏,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和两个次妃,几位宠姬,以及一百多位年青美貌的宫女。

太子进宫拜见皇帝,伏地大哭。皇帝笑道:“岂有此理,一见了朕就哭!”卫王在皇帝身边侍立,也流下泪水,皇帝更乐了,“你哭,带着弟弟也跟着哭!”太子膝行到了皇帝面前,抱着皇帝的腿,痛哭不已,“儿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羞惭愧疚,伤心欲绝。”卫王在他身边跪下,抱着他哭,“大哥,娘快想死你了。”兄弟两个哭成了泪人。

皇帝微笑道:“莫再哭了,你俩再哭,得把爹也给招哭了。你俩说说,爹都这把年纪了,又是这么个身份,痛哭流涕的合适不?”好一会儿,太子和卫王才慢慢收了眼泪。

太子的两个儿子阿锬、阿锦,两个女儿朝阳和青阳,也过来拜见了皇帝。朝阳和青阳是太子妃唐氏所出,样貌秀丽,举止大方,皇帝瞧着挺喜欢。两个儿子阿锬、阿锦,一个生的壮实,一个生的单薄,看上去都憨憨的没什么灵气,皇帝瞅了又瞅,心中很是失望。

太子三十多岁尚无嫡子,很可能一直都没有嫡子了。若无嫡,便该立长,可是阿锬、阿锦这样的,哪个皇帝也看不中。

“你不是曾经来信,说你府里有姬妾怀孕?”皇帝怀着丝希望问道。

太子脸一红,含混说道:“没养下来。”

那真是个没福气的,孩子竟没生下来。

皇帝虽是心中失望,却没流露出来,温和的吩咐,“去看你娘。”快去吧,你娘该是想你想的不行了。

太子答应着,带领儿子、女儿去坤宁宫。卫王要跟着过去,被皇帝叫住了,“小十,不许偷懒。”命卫王替他起草一份诏书,太子脚步滞了滞,随即若无其事的离开了,卫王认命的坐下,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太子和章皇后母子重逢,场面想必会非常感人。不过,皇帝和卫王没这眼福,都没有亲眼看到。

太子、太子妃一家重新入住慈庆宫,皇宫之中多了太子一家,显的热闹了不少。章皇后人逢喜事精神爽,看上去容光焕发,根本不像才生过一场病的人。她的两子两女看在眼里,都很高兴。太子,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卫王,这嫡亲兄妹四人时常逗留坤宁宫,章皇后亲生儿女全在身边,欢喜无限。

天堂般的好日子啊。

“您就快过寿了,我寿礼还没备好,急的头发都快白了。”卫王在章皇后面前撒娇。

章皇后笑容可掬,“娘知道你的意思。小十,你必是想着,你这么可怜巴巴的一说,娘定是心疼的交代,‘心意到了就行,寿礼免了’,你就顺竿爬,赶紧答应了,是不是?”

卫王拍掌笑,“您怎么知道的?可不是么,我正是打着这个主意呢。”

太子横了他一眼,“娘过寿你都想免寿礼,小十你个小气鬼。”宁寿公主笑骂,“弟弟,娘白养你这么大呀。”福寿公主凑过来打趣,“小十,寿礼还用愁么?随便拿块好玩有趣的石头送过来,不就行了?”

卫王的一张脸原本美如白玉,福寿公主这么一打趣,灿如天上朝霞。

太子久不在京城,未免有些摸不着头脑,“二妹这话,是什么意思?”宁寿公主抿嘴笑,“大哥你不知道么?咱们小十这些年来,最热衷的就是搜集各色奇石、玩石。”太子这才想起来,小十喜欢的那位裴姑娘,爱石。

太子淡淡一笑,“说起来,大哥和裴姑娘还有个小误会。”把苏州选秀、有人冒充内侍的事说了,“大哥气的很,那几名恶棍,都被斩首示众。”

第119章 半步之遥

宁寿公主听的心惊肉跳,“竟有这等事?”这裴家小姑娘若是真被“选秀的内侍”带走,之后的遭遇,简直让人不敢想像。福寿公主也是目瞪口呆,“这些恶棍,好大的胆子!”太守的女儿也敢动手抢,好不嚣张。

卫王哼了一声,“那几个胆大包天的恶人,应该被五马分尸,千刀万剐!斩首示众,委实是便宜了他们。大哥,我忿忿不平了许久,不过,爹不许我胡闹,命我写了准字。”

人命关天,所有的死刑都不是地方官能最终决定的,要层层上报,一直到皇帝面前。皇帝虽然做不到每个死刑案件都仔细推敲,不过,都要他看过,批了准字,才会实行。如今皇帝年迈,自己已不能亲自批阅奏章,大多是卫王代理。这件事,卫王当然是知道的。

太子目光闪了闪,“小十,你真是一往情深。”斩首示众还嫌便宜了他们,小十,你的心中有多少仇恨。

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觉得屋里的气氛好似有些沉重,都笑着打岔,“可不是么,咱们小十没别的喜好,就喜欢各色奇石。至于为什么喜欢各色奇石,那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对不对?”打趣着卫王,把话题岔回到章皇后的千秋节上,“不只小十愁寿礼,我俩也愁呢,觉着什么也配不上娘。”章皇后一直冷眼旁观,听了两个女儿撒娇的话,微微一笑,“小十你瞧瞧,都是你闹的,你两个姐姐也想赖寿礼了。”卫王笑话两个姐姐,“好的不学,学坏的!”说笑着,母子五人其乐融融。

皇帝差内侍来,“召卫王殿下进见。”卫王无奈的站起身,“大哥都回来了,苦差使还是我的么?我天天上乾清宫坐着,爹说的话我也听不懂,闷着头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无聊之极。我还不能偷懒,要不,爹就要换成小十一。”章皇后哄着他,哥哥姐姐们劝着他,他方不情愿的去了。

章皇后和太子的脸色都有些凝重,宁寿公主借口家里有事,早早的告辞了。福寿公主也紧随其后,“行哥儿闹腾的很,见我不回家,该哭了。”

小儿子走了,两个女儿也走了,章皇后幽幽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你都回来了,还是事事要小十代劳?难道他这般信不过你。”

“他舍不得放权罢了。”太子简短道:“只要他活着一天,帝国就要牢牢控制在他手里,不许别人染指。”

哪怕是他的亲生儿子,哪怕是他的长子、继承人,也是不行。

只要他活着一天,自己这太子、储君,就只能是个摆设。

“你莫要和小十生了龃龉才好。”章皇后有些忐忑不安的说道。两个都是她的亲生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是大儿子误会了小儿子,那可是真要命。

“不会。”太子笑了笑,“小十就是个被惯坏的孩子。”

小十若有野心,方才怎会气的提到五马分尸、千刀万剐?他该顺着自己的话意,愤愤不平的谴责那些“冒充内侍”的恶徒才是。

小十方才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他就是喜欢小师妹,就是在乎小师妹,对于要抢走小师妹的人,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小十,他还和小时候一样,清彻纯净,一眼看上去就能看明白,他没有学会掩藏自己的情绪。

章皇后大是放心,“只要你和小十哥儿俩好好的,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