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匆匆过来禀报,“殿下,靳小姐乘着白玉小车不知怎么的到了书海无涯,和八少爷吵上了。”阿玖怔了怔,和我八哥吵上了?不对啊,这靳小姐,安儿姑娘,难道不是意在皇太子?

阿玖和小正正很八卦的又到书海无涯,远远的瞅了瞅,只见裴琳和安儿面对面站着吵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裴琳脸上似有笑意,安儿却是气势汹汹的,像个张牙舞爪的小兽,美丽的小兽。

“安泰,知根知底的,七哥一旦钟情,便可替他定下。安儿,我却不怎么了解,八哥即便喜欢,也要再仔细打听着。再说,她也太小了,八哥,你若真和她…你得等到什么时候?三爹三婶婶能乐意才怪。”阿玖摇头。

“太子殿下陪两位公主在外殿坐着,两位公主言下之意,对靳小姐极为嘉许。”女官小心翼翼的告诉阿玖。

阿玖微笑点头,表示知道了。

婆婆、大姑子想往东宫塞人,这是可以想得到的事,没什么稀奇。不过大姑子的眼光似乎比婆婆章皇后略好,这安儿虽说年纪小,倒也算得上名门淑女,不像章皇后挑的陈凌薇、梅琼,身份根本提不起来。

“只是,大姑姐二姑姐,你们怕是没跟靳家说好吧?”阿玖好笑的想道:“隆庆大长公主从没流露出这个意思,安儿的母亲都极少进宫,安儿本人呢,这会儿正专心和我八哥吵架。她不像是冲着皇太子来的,若她对十哥有意,这会儿应该往十哥面前凑,混个脸儿熟。”

若她们费尽心思给十哥找来的东宫次妃人选,本人、家中长辈,个个对皇太子无意?阿玖想想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的反应,就觉着有趣。

阿玖虽对安儿了解不多,也知道父亲裴二爷辞去通政使一职之前曾推荐过靳通政接任,可见靳通政有些才干。既如此,他怎会傻到要送女儿进东宫。不经皇帝允许,也不跟裴家通声气,就想往东宫塞人,这明显是跟裴家为敌。朝中有实力、又有胆量敢这么做的人家,不多。真有实力的人家,大多是精明的,谁会在皇太孙已立的情形下和太子妃过不去?往东宫献女是为了家族得益,不是为了得罪人,为家族招祸。

皇太子如果肯广纳淑女,愿意送女儿进东宫的人家一定不少。可是皇太子没放这个话,皇帝也没这个意思,精明的人家就不会打这个主意。

阿玖远远看了一会儿,见裴琳和安儿好像还在吵,笑了笑,抱着小正正回去了,“儿子,你该睡觉觉了,睡一会儿好不好?”阿玖柔声唱起催眠曲,小正正听着听着,甜甜睡着了。

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是来看弟弟的,不过,皇太子回来之后,她俩没坐多大会儿,便匆匆告辞,带着儿女、安泰、荣昌、安儿,离开了东宫。

裴璟害羞,裴琳才跟人吵了一架,心里不爽快,都没来跟阿玖告辞,命女官来说了声,直接走了。

皇太子去到内殿,亲亲熟睡的儿子,得意的告诉阿玖,“小师妹,我把大姐二姐吓唬走了。她俩不合时宜的提什么小美女,我便说,爹不喜人干涉东宫事务,若被爹发觉了,大概会将大姐夫二姐夫调任外地,命她们跟着过去,不许留在京城。”

对于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来说,若被逐出京城,流放到外地,可真是要了她们的命了。

阿玖莞尔,“十哥,大姐二姐也是为你好。”皇太子笑着摇头,“小师妹,真的不是。大姐二姐若真是为我好,便该顺着我的心意才是。可是,她们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若真的关心一个人,不会是这样。

“十哥真聪明!”阿玖笑咪咪夸奖。

皇太子面有得色。

“不过,十哥看到小师妹的车里坐着个小小少女,真是动心了。”皇太子老实的承认。

“什么?!”阿玖瞪大了眼睛。

“她什么都好,只是还不够小。”皇太子眼角含笑,“小师妹,十哥想要一个这么小的小姑娘。”他伸出手,卖力的比划着,“比咱们小正正还要小一点儿,这么小。”

“敢情又想要闺女呀。”阿玖白了他一眼。

“若想要小闺女,全靠十哥了。”阿玖无赖的说道。

“小师妹,十哥会努力的!”皇太子目光殷切,灼灼似贼。

阿玖呸了一声,脸上发烧。不能跟十哥比流氓,铁定会输的呀。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小胖妹、我是阿宅我是阿怪送的地雷,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81章 阿玖的叹息

“我八哥方才和那车中美女吵了一架。”阿玖招架不住皇太子热烈的目光,顾左右而言他,“他性情很温和,又有些羞涩,我还没见过他和人吵架呢,更何况是位小姑娘。”

提起那位小姑娘,爱操心的阿玖直为八哥发愁,“她还那么小,八哥若真对她有意,得等到什么时候?七哥要等,八哥也要等,三爹和三婶婶会着急的。”

其实,年纪小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若是阿玖对靳家很了解,对安儿有信心,她可能觉得等上三年五年并不算什么。可是,她虽见过隆庆大长公主几回,却只知道她是位慈和的老人家而已,至于隆庆大长公主的儿媳妇,则根本没什么印象。而安儿,她是和宁寿公主、福寿公主一起出现的,阿玖自然而然的把她放到了对立面,心理上很难亲近起来。

皇太子目光变的深幽,他沉吟片刻,柔声说道:“八哥只不过和她吵过一架,可能并未把她放在心上。但愿八哥对她无意。小师妹,靳家的姑娘…最好敬而远之。”

“靳家的姑娘,最好敬而远之?”阿玖疑惑的重复了一遍。他的意思,并不是安儿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靳家不合适么。

“十哥也是最近才知道的。”皇太子和她并肩坐下,轻声讲给她听,“岳父辞去通政使一职之前,曾向爹推荐过靳通政。爹看过靳通政的履历,决定不用他。”

“因为,他是唐阁老的得意门生。小师妹你知道唐阁老么?他是唐氏的父亲,去世很久了。他为人很方正,学问也很好,门生故旧之中怀念他的人不少,爹特地列了张名单给我,那张名单上的人,统统不能重用。”

靳严,正在那份名单上。

阿玖沉默片刻,轻声道:“爹有先见之明。”知道这些人可能对废太子和唐氏抱有同情,预先防范,不予重用。

“八哥未必对她有意。”皇太子安慰阿玖。

“但愿吧。”阿玖有些惆怅。

如果八哥真喜欢上了那小姑娘,却因为政治原因不得不放弃,感觉很对不起他。

“小师妹,十哥知道你在想什么。”皇太子歉意的看着她,“你一个是友爱哥哥,另一个,觉着对不起他们。不管他们有什么愿望,你总是想帮着他们完成,不让他们失望。小师妹,十哥明白的。”

裴家的哥哥们至今没有人入仕,阿玖哪会不觉得内疚呢。当然拼命想补偿。

阿玖微笑,“十哥,咱们刚认识的时候,你可不是太子。”

所以,阿玖并没想到自己会把哥哥们变成外戚,变成皇太孙的舅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不会一直这样的。”皇太子柔声许诺,“小师妹,十哥一定会让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阿玖笑了笑,“那样的话,一定会有人叫嚷外戚势力过大,到时你会被言官们烦死。十哥你想想,我祖父是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外祖父是工部尚书,大伯三叔,大舅二舅,都在朝中任职,若是哥哥们再一个一个起来,很吓人的。”

皇太子成竹在胸,“十哥自有办法对付言官和多事的大臣,让他们不敢随意叫嚣,乖乖听话。”

阿玖同情的拍拍他,“做皇太子,挺不容易吧?”大臣们并不好管啊。

“嗯,不容易,可费心神了。”皇太子跟只猫似的,轻轻蹭阿玖的脸,“十哥这么辛苦,小师妹要对十哥好,对不对?”

阿玖被他蹭的心软,温柔的应道:“嗯,要对十哥好。”

两人正在腻歪,皇帝差了内侍来捉人,“太子殿下您快过去,陛下有要紧国事要问着您。”皇太子打发内侍先走,“你先回去,孤稍后便来。”内侍走后,他俯身亲亲熟睡的爱子,“儿子,爹要为了你发奋图强去了。”

阿玖不由的好笑,十哥你辛苦上班,敢情全是为了小正正么。

“十哥近来是不偷懒的。”皇太子站起身,抱怨道:“即便这样,爹也是动不动便要大怒,‘你打算给小正正留下什么?空虚的国库不成?’”

“可怜的十哥。”阿玖又觉好笑,又是心疼。

“小师妹要对十哥好,不许忘了。”皇太子委屈的看着她。

阿玖温柔的答应,皇太子嘴角噙着笑,走了。

“唉,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不容易呀。”阿玖仰头叹息。

“你个臭小子,又偷懒!”皇太子才走进去,皇帝便冲他大发脾气,随手拿起一个厚厚的奏折扔了过去。

皇太子身手敏捷的抓住,感慨道:“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小时候执意要学功夫,是多么正确的决定。爹,我若是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被您这般荼毒,小命早没了吧?”说着话,把奏折还回到桌案上,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这是谁写的,也太厚实了吧?这是得有多少要事需上奏啊。

皇帝很是轻蔑,“就你那三脚猫功夫,也好意思提。小十,你没有自知之明。”

皇太子笑,“秋狩的时候,我给您猎只豹子,让您养着玩。”

“不务正业!”皇帝瞪了他一眼,大有不满之意。

皇太子被他看的头皮发麻,忙笑道:“大姐二姐叫我回去来着,我便回去了一趟。然后,看见小正正,我便迈不开腿…”

提起小正正,皇帝脸色柔和了,“都是孩子爹了,小十你得有个大人样。”皇太子乖顺的答应,“是,爹,为了小正正,我一定要奋发向上。”皇帝大为满意。

皇帝拿起一本奏折正要翻开,忽然停下了,“你大姐二姐专程叫你回去,有什么要紧事么?”

皇太子漫不经心,“没什么,就是想我了,要见一见。”

皇帝哼了一声,“宁寿和福寿怎么越来越傻了。”什么事也没有,却专程把小十叫过去,瞅着小十很闲么?

皇太子含混说道:“姐弟情深,姐弟情深。”大姐二姐是挺傻的,不过,当着爹的面儿,我可不能这么说,到底是我的嫡亲姐姐。

皇帝抬头看了他一眼,留了心。小十和阿玖虽聪明,却还太年轻,宁寿和福寿不会仗着自己是姐姐,对弟弟和弟媳妇指手划脚吧?那可不成,小十和阿玖,可是未来的皇帝和皇后。

皇帝叫过高内侍吩咐了两句,高内侍领命而去。

“陕西布政使卫宏丁忧,依小十看,谁是继任人选?”皇帝和皇太子商量起政事。

东宫的事不难查,高内侍当天便原原本本把事情始末回了皇帝,“…两位公主也是一片好心,想给皇太子添个可意的人。这不,又是借白玉小车又是洒盐水的,费了不少心思。”高内侍陪笑回道。

皇帝咪起了眼睛。宁寿和福寿身为公主,却要插手管东宫之事,这本身已是逾矩。竟然还挑了年方十二岁的靳家丫头,还向阿玖替白玉小车,还敢洒盐水…宁寿,福寿,你俩究竟是疼爱弟弟,还是别有用心?

“又蠢又笨,眼光、见识,全部没有。”皇帝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很失望,很生气。

皇帝吩咐,“宣高简。”

高简是太监中的异类,出了名的铁面无私,皇帝并不给他派别的活儿,就让他做一件事:替皇帝训人。妃嫔也好,大臣也好,皇帝若不满到一定程度,便会派出高简。高简训起人来,二品三品的大臣都是汗出如浆,别人就更别提了。

高简领命,面无表情的先去了宁寿公主府,然后去了福寿公主府。

他是丝毫不讲情面的。奉旨训斥,就真的是奉旨训斥,绝不偷工减料。

宁寿公主听说高简到府,吓的腿脚都软了。高简,他就会做一件事,他是贿赂不了的人…

躲也躲不过去,宁寿公主只好硬着头皮去见高简。高简是代表皇帝来的,宁寿公主忍气吞声跪在他面前,听他一声声严厉的斥骂,屈辱的想死。

宁寿公主没听完高简的训斥,就昏过去了。

高简命宫女唤醒宁寿公主,接着斥责。

等高简训斥完,宁寿公主浑身战栗,面无人色,羞惭欲死。

福寿公主的遭遇,和宁寿公主一模一样。

高简代皇帝训斥过后,两位公主少不了要上表谢罪。皇帝也没有再追究。从这之后,这姐妹俩便以养病为名闭门谢客,很少有人能见到她们。

邱贵妃为了陈凌薇说婆家,这阵子也是上蹿下跳,忙的不行。因着她给陈凌薇一直看不好人家,心里急,又跟皇帝提起,想让陈凌薇给她做儿媳妇,好报恩。皇帝大恼,“朕的皇子何等尊贵,至于要纳临江侯府的庶女为王妃么?居然还敢提报恩,你报的什么恩?陈凌云救小十三,做臣子的救了朕的儿子,也敢称为恩惠?朕看你是糊涂了。”

皇帝看着邱贵妃烦,懒得跟她多废话,又把高简派出去一回。

然后,邱贵妃病倒了。不是装的,或羞惭难以见人,是真病。

她在兴国公府做庶女的时候,都没听到过这样不留情面的痛斥、责骂。

--

小正正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机灵可爱。他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坐的很稳了,很爱开口说话。经常是他盘着小腿坐在炕上,叽哩咕噜的蹦出一大串话来,非常可爱。当然了,他说的话,谁也听不懂。皇帝和裴二爷支着耳朵听,用尽平生智慧思索半天,都弄不明白小正正究竟在说什么。

小正正见他俩不明白,索性不说了,用责备的目光看着他们。

反正我说话你们也听不懂,真累人,不说了。

皇帝笑咪咪看着他,哄他,鼓励他,“小正正,继续继续,祖父听着呢。小正正说话多好听呀,祖父爱听!”

裴二爷温和道:“小正正,多说几遍好不好?你说多了,或许外祖父便能猜到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小正正严肃而不满的看了他俩一眼,手脚并用,利落的爬到了皇帝身边,拿起一本小小的画册,端坐着翻看起来。

他坐的很正,脸色很认真,好像能看懂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羽韵宁乐、my2birds送的地雷,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82章 双更合并

皇帝喜的不行,眼睛咪成了一条线,“中郎你看,小正正爬的多利索,多好看!”见小正正拿起小画册认认真真的看着,更满意了,“小小读书郎啊。才这么大一点儿,小正正便要读书写字学道理了!”

小正正在皇帝眼里,真是无一处不好,无一处不可爱。年迈的皇帝每每看见他的乖孙子,心就化成了一滩水,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正正手中拿着的画册,竟是倒的。

裴二爷知道皇帝偏爱小正正到了极点,所以,眼睁睁看着小正正倒拿小画册,绷着小脸看的异常认真,硬是忍耐住了,并没出声。倒着看就倒着看吧,小正正,你开心便好。

小正正端坐着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动手把画册倒了过来,接着又认真仔细的翻看。皇帝这才留意到方才小正正一直倒拿画册,喜滋滋的推了推裴二爷,“中郎,瞧瞧小正正多聪明!拿倒了,又没人告诉他,他自己便明白过来了!”

裴二爷微笑附合,“是,皇太孙真是聪明孩子。”

内侍来报,“万岁爷,杨老大人和余老大人到了,等候召见。”

皇帝看着小正正移不开眼睛,随口吩咐,“让他们等着。”内侍答应一声,重又出去了。

小正正似模似样的看了一会儿画册,抬起头冲裴二爷笑了笑,笑容中颇有示好之意。裴二爷和他心有灵犀,走到他身旁坐下,微笑说道:“外祖父讲给你听,好不好?”小正正郑重点点小脑袋,把画册塞到裴二爷手里,黑漆漆的眼睛殷切盯着他,仿佛在催促,“讲吧讲吧,快讲吧。”

“中郎是陪小正正玩耍的命,朕是处理朝政的命。”皇帝叹了口气。

皇帝认命的召见大臣去了。临出门时他回头看了看,小正正舒舒服服靠在外祖父身上,听外祖父讲着什么,白皙可爱的小脸上,满是专注神情。

没良心的小正正,幸福的中郎。

皇帝这天除召见杨首辅和余次辅之外,还召见了裴阁老,商议如何筹备军粮等事。正事商量完,裴阁老见皇帝好似心情不错,便提起裴璟和安泰郡主的婚事,“陛下,臣的孙儿年纪不小,眼巴巴盼着娶媳妇儿进门,怪可怜的。”

裴璟确实可怜。他和安泰郡主虽然没见过几回面,却对安泰郡主的飘逸出尘、不同凡俗向往已极,真是朝思暮想,辗转反侧,饱受相思之苦。

皇帝原本是打算要答应的,想起裴二爷能消消停停的哄小正正,他却要为国事操劳,又不平衡了,“裴卿,安泰还小,何必急于一时。”皇帝黑着脸说道。

裴阁老唯唯,“是,臣心急了,心急了。”

可怜的阿璟,你继续等着吧。

皇帝见裴阁老又是失望,又不敢提出异议的样子,心中大为快慰。他很好心的安抚了裴阁老两句,才让裴阁老走了。

“昨天送上来的奏折,全部送到文华殿。”皇帝笑着下了命令。交给小十吧,朕不管了。有年轻人在,长者应该歇息。

皇帝一身轻松,回去看他的宝贝孙子。小正正见他进来很高兴,伸出小手拍拍自己身边的空地方,示意他坐。“小正正还是更亲祖父啊。”皇帝笑咪咪。

皇帝坐下之后,小正正拿了本小画册递给他,热情的啊啊了两声,大概是在示意他照着画册讲故事。皇帝乐呵呵的拿过来,翻开,“中郎,小正正定是听你讲的听烦了,才要换朕来讲。”裴二爷微笑,“陛下讲得好,故此皇太孙爱听。”

皇帝很是得意。唉,裴卿,若你此时此刻提起婚事,或许朕会答应了,也说不定。

你提的不是时候啊。

玖宁街裴府今天来了位稀客,三太太徐氏的父亲,威名赫赫的魏国公。魏国公可以算得上裴家最敬重的客人了,他一上门,方夫人和顾氏、林幼辉便张罗起来:裴玮等兄弟几人大都出门了,只有老七裴璟和老八裴琳在家,命他俩先陪着魏国公坐着;其余的几兄弟,差人各处去寻;又差仆役去内阁衙门、翰林院等处知会裴阁老、裴大爷和裴三爷,请他们尽量早回。只有裴二爷没法子知会,他这会儿应该是在乾清宫,没法上乾清宫叫人去。

徐氏笑吟吟,“娘,我爹爹是自己人,不必客气。依我说,别的都不用,我出去陪他老人家坐会子便是。”方夫人哪里肯依,“那可不成,你公爹回来必定会责怪。”林幼辉笑着提醒,“亲家伯父一向深居简出的,这回过来,应是有事相商。弟妹,老人家年事已高,不好让他久等的。”徐氏听了,忙站起身,“娘,我过去陪他老人家喝杯茶。”二嫂说的是,爹过来应该是有事,我赶紧问一声去。

方夫人慈爱说道:“快去吧。亲家老爷多日不见你,许是想你了,亲自来看看。”徐氏摇手笑,“那倒不会。娘您不知道,我爹和闺女向来是不亲的,他呀,只看重儿孙。我家闺女多,我都排第六了,可不像咱家似的,只有一个小阿玖,全家人宝贝的不行。”说着话,徐氏告别方夫人和顾氏、林幼辉出来,去了外院。

裴璟和裴琳正陪外祖父坐着说话,见徐氏进来,忙站起身,“娘亲,您来了。”徐氏笑咪咪,“小七,小八,娘怕你俩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惹你们外祖父生气,故此特地来看看。”裴璟和裴琳都叫冤枉,“像我俩这样的,还能叫不懂事呀?”

身材高大、沉默寡言的魏国公坐在上首,威严的面目间隐隐含着笑意。六丫儿,你怎地年纪越大,越显活泼了?你十六七岁的时候,临出阁之前,好像都没有这般爱说笑。

女儿,爹把你嫁到裴家,真是太正确了。

徐氏笑着见过父亲,俏皮的问道:“爹,您定是想我了,特地来看我的,对不对?”裴璟和裴琳一齐表示反对,“外祖父分明是想我们哥儿仨,专门来看外孙子的!”一向威严的魏国公,被徐氏和裴璟、裴琳逗的笑了,“都不是。甭自作多情了,我是来看亲家的。”

“哦,这样啊。”徐氏和裴璟、裴琳很有默契的同时作沮丧状,低下了头。

“顺便来看看你们。”魏国公神色淡定的补充。

“哦,这样啊。”徐氏和裴璟、裴琳同时抬头,一脸快活笑意。

“这三个活宝。”魏国公忍俊不禁。

徐氏殷勤的问着魏国公,“您和我公公,是有事要商量么?”魏国公微笑,“没有。不过是长久没见他,想他了,过来见个面。”徐氏和裴璟、裴琳一起点头,“哦,原来如此。”

裴玮等兄弟几个先后回家,都来陪外祖父。魏国公瞅瞅裴家八兄弟,心中很有些羡慕。亲家,我孙子比你多,也很有几个出色的,可是,却不像你家这八个孩子似的,这般齐整。

裴大爷本来约了同僚一起喝酒,裴三爷本打算下班之后逛逛古董铺子,都把原计划取消,早早的回了家,陪客人。

裴二爷从宫里出来,到了府门口,恰巧和裴阁老遇上了,不由得有些吃惊,“爹,您回来得这般早?”裴阁老一向勤于公事,回家很晚。这时候能在玖宁街见到他老人家,真是稀奇少见。

裴阁老笑,“中郎,家里有客人。快,跟爹一起进去,莫让你徐家伯父久等。”裴二爷知道魏国公来了,忙快步跟上父亲,“稀客上门,哪能怠慢。”

裴阁老和魏国公见了面,连连道歉,“累您久等了,过意不去。”魏国公微笑,“我真是不速之客了,连招呼也没打一个,便径直上门。亲家,你莫怪我鲁莽。”说过几句客气话,裴阁老请魏国公到书房赏鉴一幅唐朝古画,魏国公欣然站起身,“我正有此意,请。”回头看看裴二爷,“中郎若有兴,何妨同去。”裴二爷忙道:“伯父有兴致,中郎定当奉陪。”

裴阁老和裴二爷陪着魏国公去了书房,裴三爷摸摸下巴,“大哥,我岳父会有什么事要跟爹和二哥商量啊。”裴大爷摇头,“大哥可猜不出来。”

到了书房,三人分宾主坐下。仆役端上茶点,裴阁老挥挥手,命他们全部退下,裴二爷亲手为魏国公、裴阁老斟了茶,双手奉上。

魏国公缓缓开了口,“亲家,中郎,有一桩亲事,我要跟你们商量商量。临江侯府的太夫人,是拙荆的亲妹妹,虽说她有些糊涂,可拙荆念在她是一母同胞的亲人,待她总是宽容的。她如今重病在床,怕是没多少日子了…”

裴二爷隐隐猜到是什么事,恭敬的听着,并无异色。

魏国公皱皱眉,接着说道:“拙荆去看望她,她便拉着拙荆的手哭,托付她孙子的前程、孙女的婚事。拙荆心慈,不忍心让她走得不安稳,便有答应的意思。我原是不大乐意的,不过,我孙子多,年龄在十七八岁的也有两三个,真娶了她的孙女,倒也不是难事。”

裴二爷欠欠身,“伯父您心善,愿意为孙子娶孤女为妻,真是难得。”

陈凌薇没了父亲,便是孤女。即便她有嫡母,有哥哥,也是孤女。

裴阁老异常客气,“亲家,虽说临江侯府太夫人重病在床,我还是要恭喜您。您要添个孙媳妇了,添人进口,这是喜事。”

陈凌薇曾有意进东宫,属于差点儿跟裴家为敌的人。魏国公如今碍于亲戚情面想要定下她为孙媳妇,却专程郑重的来跟裴阁老父子商量,是怕裴家多心的意思,裴阁老哪能不明白魏国公的意思呢?魏国公是他的救命恩人,却从不以恩人自居,处处顾忌裴家的想法,裴阁老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