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老太太还没睡,正靠着引枕,半闭着眼睛听丫头们说趣事给她听。时辰已经有些晚了,当纪老太太看着纪二老爷一众人竟然全来了,且脸上神色都不大好,就忙坐直了身子。

“听说家里来客人了…,是出了什么事?”纪老太太就问。

“家里是来了客人,因为晚了,没来打扰老太太。这位客人,从怀远带了一封信给咱们。”纪二老爷回答。

纪二老爷这么说着话,纪晓棠已经将屋子里服侍的丫头们都打发了出去,只让自己的两个大丫头锦儿和绣儿守在门口。

秦家出的丑事,是万万不能够传扬出去的。

纪老太太一听说是怀远。就猜到是关于纪晓芸的,再看几个人的脸色,她就猜出必是出了什么不好的事了。

“怎么了?是晓芸?晓芸出了什么事?把信给我念念!”纪老太太慌忙就道,事关纪晓芸。纪老太太比平时都紧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手却已经微微发抖了。

“祖母千万保重。”纪晓棠忙就到纪老太太身边坐下了,“本来不想惊动祖母,可这件事祖母迟早要知道。不管怎样。祖母千万保重自己,不可动气。若祖母不答应,事情只能瞒着祖母。”

“好,好,我不动气,快些告诉我,晓芸究竟出了什么事?那孩子,她还好吧。天啊,我这两天眼皮子总是跳个不停,不会是正应到她的身上吧。天啊。那可就要了我的命!”

“祖母安心,姐姐她目前还算…安好。”纪晓棠知道纪老太太最在乎的是什么。

纪老太太果然就舒了一口气,然而她并没有忽略纪晓棠安好之前的那两个字。

“怎么叫还算?晓芸她…”

“秦家有人下毒害姐姐,多亏被程嬷嬷及时发现,姐姐性命不仅性命无忧,且也应该没什么大碍。”纪晓棠这才说道。

“啊…”纪老太太惊叫一声,如果不是有纪晓棠前面的话打底,只怕此刻她就要当场晕厥过去了。纪老太太惊叫过后,只是脸红气促,她抓住纪晓棠的手。“怎么回事,是谁害你姐姐。”

“祖母别急,听我们从头给你说。”纪晓棠就道。

“老太太,咱们上了秦家人的当。”纪二老爷这个时候才开口。“秦家从钦州搬回怀远,是因为他们在钦州已经将家产败尽,衣食无着,不得已只能回到祖籍。秦家现在,完全就是破落户,不过外表摆着空架子。一家子都是靠典当勉强温饱。”

“博阳那孩子说他家只是亏了钱,家底都在,他是撒谎了?”纪老太太就问。

“是的。”纪三老爷替纪二老爷点头答了,还将他打发人去怀远查访到的情况都告诉了纪老太太。

纪老太太叹气不语。

“秦博阳第一次来清远,名义上是来拜见老太太,其实是另有居心。”秦家虽然从钦州搬回怀远,但家业已经消耗殆尽,回到怀远,也不过是有老宅栖身,另外还有几亩田地,仅仅只能让秦家的人不会挨饿。

然而,秦家诸人却是过惯了奢华的生活,这种情况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因此,秦家人就开始想主意,想要弄钱。

秦博阳的母亲王氏就提到了纪老太太,说是可以到纪老太太这里来寻求帮助。纪老太太很顾娘家的亲戚,且与秦博阳的祖母感情极好,就是看着秦博阳祖母和父亲的情面,也不会看着秦博阳饿死。

秦家的其他人本来没想到纪家这里,因为毕竟多年疏于往来了。可王氏的话,点醒了他们。等从王氏的口中得知,纪老太太在清远还有两个嫡亲的孙女,知道纪家必定会为两个孙女准备丰厚的嫁妆之后,秦家的人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与其低声下气求着纪家施舍,不如就让秦博阳娶了纪家的女儿,顺理成章地得到一笔嫁妆。纪家给女儿陪嫁,肯定比施舍穷亲戚大方多了。

秦博阳第一次来清远,就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在纪家短短的几天,他就将目标瞄准了更加年长、更为单纯容易欺哄和控制,且更被纪老太太所溺爱的纪晓芸。

“老太太别不信,这是程嬷嬷亲耳听见的。晓芸…也知道了。”

“把信给我,把信给我。”纪老太太颤抖着声音道。

纪晓棠只能将信给了纪老太太。纪老太太跟着纪老太爷,也能认得几个字,她抖着手看信,其实主要还是听纪二老爷和纪晓棠告诉她。

“晓芸说去一个月就回来,到如今还没回,也只写了一封信,就是这个缘故了?”纪老太太眼睛慌乱地在信上扫来扫去,估计也没看进去什么,一面就问。

“晓芸还另外写了信回来,要她的嫁妆。”纪二太太就道。

“啊?”纪老太太抬眼看向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

“晓芸到了怀远。不到半月的工夫,就被秦家人将她带去的钱物都哄了去。”纪二老爷说道。

“你们没告诉我,是不肯给嫁妆,所以秦家就要害晓芸?”纪老太太在这个上头反应倒是不慢。竟自己将事情的因果给理顺了。

到了这个时候,她心里也完全相信了,秦家骗婚只为谋取嫁妆的事。

“还不仅如此。”纪二老爷说到这里,脸色越发阴沉。

纪晓棠干脆就闭嘴不说话了。

秦家的恶劣还不仅仅在于骗婚谋取嫁妆,秦家后院。还存在着更为肮脏的事情。

秦博阳很小就没了父亲,由强悍的祖母带大,可惜他还未成年,祖母也过世了,照看他的就只有他的母亲,那个软弱的王氏。

秦家没有分家,因此秦博阳一直跟两位堂兄住在一起,两位堂兄先后娶亲,同时广纳姬妾。秦大奶奶和秦**奶是姨表姐妹,都是年纪轻轻。她们竟然借着照看秦博阳的幌子,将手伸向了秦博阳。

秦博阳在刚满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两位堂嫂的入幕之宾了。王氏荏弱,一开始是没有发现,后来发现了,却并不敢言语。

而那个时候,秦博阳的心也早就被秦大奶奶和秦**奶给扭曲了,心里深恋着两位堂嫂。

甚至到后来,秦大和秦二也察觉出来,却因为惧内等原因。都不肯声张,只是听之任之。

秦家的内宅是不曾闹出过什么大事,那不仅是因为秦大奶奶和秦**奶手段了得,还因为这一家子蛇鼠一窝。根本就没有一个清白人。

秦博阳跟纪晓芸住在清远,本来可以一世安稳,靠着纪晓芸的嫁妆和纪家的扶持,渐渐将秦家这一支经营起来。然而,秦博阳却一心想要带着纪晓芸的嫁妆回去怀远。他并不是惦记着什么堂兄的养育照顾之恩,而是心中舍不下秦大奶奶和秦**奶。

秦博阳当初与纪晓芸定亲。就在秦大奶奶和秦**奶面前发过誓,绝不会有了新人忘记旧人,娶纪晓芸不过是为了钱,他要拿着那笔钱,给秦大奶奶和秦**奶一世富足自在的生活。

跟纪晓芸在清远成亲,并住在清远,秦博阳是不得已,因为他如果不答应,纪二老爷就不会答应婚事,那么他的一切打算都会落空。

先答应纪二老爷的要求,跟纪晓芸成了亲,秦博阳就开始给纪晓芸洗脑。他自己在纪家人面前装好人,只暗暗地让纪晓芸回纪家闹,要回怀远。

纪晓芸果然就被他控制,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发展。只是,纪家人却没那么好骗,虽然答应了让他们回怀远,却只肯让纪晓芸带上很少的一部分嫁妆。

秦博阳也只能答应,因为秦大奶奶和秦**奶已经催了他很多次,说是很想他,而且秦家那边已经揭不开锅了,就等着纪晓芸的嫁妆去救急。

等带着纪晓芸回了怀远,将纪晓芸手中的东西都哄骗出来也很容易,他们当然想要更多,就指使纪晓芸写信。

然而,秦博阳万万没有想到,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竟然这么狠得下心来,不仅不答应给其余的嫁妆,反而打发人到了怀远,竟是从此不再管纪晓芸了。

纪晓芸深受打击,然而秦博阳受到的打击更大。

当确认了,纪家人是动真格的,纪晓芸的嫁妆已经没了指望,且纪家很有可能已经识破了他骗婚的伎俩之后,秦博阳、秦大奶奶和秦**奶就渐渐地在纪晓芸的面前露出了本来面目。

纪晓芸的幸福生活就此结束,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从天上落入了炼狱之中。

然而若只是这样,秦家人还没有动要毒害纪晓芸的心思。毕竟,纪家在那里,他们心里还有一丝指望,只要纪晓芸在,纪家总不会永远不管她,到那个时候,他们就能跟着得利。

其实,他们也就是将纪晓芸当做了一个人质。人质是有活下去的价值的,只是没人再善待她而已。

秦博阳完全冷落了纪晓芸,纪晓芸在秦家甚至都不能保证三餐俱全,更别说吃的好坏了。因为秦博阳了解纪晓芸,知道纪晓芸是个软弱没主意的,对纪晓芸的看管就没有十分严密。

秦博阳开始放心地,就像以前那样跟秦大奶奶和秦**奶淫乐。

纪晓芸一次巧合之下,就撞破了三人在一起的场景。

即便是顾忌纪家,即便是还想着靠纪晓芸从纪家拿钱,秦博阳也不得不改变决定,他不能再让纪晓芸活着了。

是程嬷嬷在关键时刻救下了纪晓芸,并瞒过了秦博阳、秦大奶奶和秦**奶。

纪晓芸和程嬷嬷如今还在秦家,还没有脱离危险。

“快、快去救晓芸。”纪老太太听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忙就催促道。

“祖母,救了姐姐回来,又能怎样呢?”纪晓棠就说道。

纪老太太张了张嘴。

“快去救你姐姐回来,不能再让她跟秦家那畜生过了。咱们家就是一辈子养着你姐姐,也好过让她在秦家。”纪老太太几乎是嚷了出来,同时眼里就落了泪。

纪老太太很后悔。

“那秦家的畜生几个?”纪三老爷立刻就问。

“我哪里还管他们,只随你们去,我也再不想听到他们了。”纪老太太哭着道。

“如此甚好。”纪二老爷就点头道。

本来这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好在,纪老太太太心疼纪晓芸了,而且秦家乱伦的事情太过丑恶,纪老太太没有护着秦博阳,也没有说什么她妹妹留下的唯一的血脉的事。

“祖母尽管放心,我们立刻就安排人去救姐姐回来。”纪晓棠安抚着纪老太太说道。

“快去、快去。我要晓芸好好的。”纪老太太抓着纪晓棠

纪晓棠告诉纪老太太,纪晓芸一定会好好。至于秦家的人,她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家里来客,爹爹不能出门。小叔会亲自去怀远…奔丧的。”

推荐弱颜完本弃妇种田文《重生之花好月圆》

水幽寒重生在另一个时空同名同姓的女子身上,遭人陷害被赶出家门,不久发现竟然身怀有孕。

她以为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可以甩掉过去的一切,过自己安乐的小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次次的被挑衅,直到她再也无法逃避,无法忍耐。

既然如此,那么她就要把原本属于她的一切,都夺回来。

第二一五章 处置

纪家二姑娘纪晓芸出嫁不满三月,夫唱妇随前往怀远探亲,正值酷暑,突然传来噩耗。纪晓芸的夫婿秦家三爷秦博阳暴病身亡。

纪家得到消息,上下悲痛,纪二老爷要在家照顾老母,纪三老爷亲自带着人,连夜往怀远奔丧。

纪三老爷去了三天,帮助料理了秦博阳的丧事(因为秦博阳是暴病,且正值盛夏,因此秦博阳只在家停灵三天,就下葬了),秦家上下感恩戴德。之后,纪三老爷就转回了清远,同时带回了纪家的姑奶奶纪晓芸。

纪晓芸回到纪家的时候,不仅一身孝衫孝裙,整个人因为丧夫之痛都枯瘦了。纪家人表明,之所以这个时候就接回纪晓芸,一来是纪晓芸的婆婆王氏主张,二来就是纪晓芸的情况非常不好,她如果继续留在秦家,不仅不能照顾婆婆,反而要婆婆和秦家上下照顾她。即便是这样,纪晓芸也不一定能保住性命。

纪家无奈,只能带回纪晓芸,自家慢慢调养。

因为这件事,清远难免就有些议论。而大家众口一词,都说是这门亲事当初就做的太仓促了,完全是因为纪老太太一片爱惜外甥的心。

秦家秦博阳这一脉,父亲、祖父都是年少早亡,当初纪老太太就应该想到这一点,不该给孙女定下这门亲事。结果怎样,秦博阳果然随了他的父亲和祖父,也是不到二十的年纪就病故了。

人们甚至传说,这是秦家祖上传下来的隐疾。

对于秦博阳的死,人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怀疑,大家只是感慨纪老太太胳膊肘往外拐,哀叹纪晓芸红颜薄命。

而就是这样的议论,也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纪家内宅,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纪晓芸的马车在二门的影壁下停住,纪晓芸是被丫头们搀扶下来的,根本自己就无力行走。纪晓棠得到消息,早就跟纪老太太、纪二太太在二门前等候。

看见纪晓芸。纪老太太一下子就哭了,而纪晓芸,却似乎根本就不认得纪老太太了,更不要说纪二太太和纪晓棠了。

纪晓棠就让人背了纪晓芸。送到纪老太太的上房住下,一面请了郎中来为纪晓芸诊脉开方子调理。

纪晓芸的身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精神上受了巨大的刺激,她是在回到家的第三天,才渐渐地恢复了神智。

纪老太太一直在纪晓芸的身边守着。恢复了神智的纪晓芸扑进纪老太太的怀里,祖孙两个就哭成了一团。

随着纪晓芸慢慢康复,纪老太太也从纪晓芸的口中断断续续地知道了所有的真相。

程嬷嬷信中所说的,并没有半句虚言。不仅如此,因为有些话不好在信中说,也是为了照顾看信人的情绪,还有一些细情,程嬷嬷没有写在信中。

纪晓芸到了怀远,一开始的时候千好万好,直到秦家人将她手里的东西都哄走了。让她写信回清远讨要嫁妆。纪家没有回应,那个时候,秦博阳本来是打算带着纪晓芸回一趟清远,让纪晓芸亲自往纪家闹纪老太太的。

然而他们最终却没有成行,因为秦博阳回到怀远,忍不住跟秦大奶奶和秦**奶私会,不小心被纪晓芸看见了。好在当时的情形还不至于太难看,秦博阳用话将事情掩饰了过去。

纪晓芸也相信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怀疑。然而秦博阳做贼心虚,就不敢让纪晓芸回清远。他担心纪晓芸会说走了嘴。被纪家的人猜到真相。

纪家有纪晓芸这样荏弱糊涂的,同时还有纪晓棠那样精明厉害的。

秦博阳是早就见识过纪晓棠的敏锐和聪慧的,也从纪晓芸那里知道了纪晓棠对他并不待见。正因为这样,他和纪晓芸成亲之后。第一个就是离间纪晓芸和纪晓棠。

秦博阳不敢让纪晓芸回清远,才会有了纪晓芸的第二封信和第三封信。

至于秦博阳和秦大奶奶、秦**奶合谋毒害纪晓芸的事,就更加凶险了。

那个时候,纪晓芸已经撞破了秦博阳和两位堂嫂的奸情,并被秦博阳冷落。然而纪晓芸并没有完全死心,还想着秦博阳有朝一日会回心转意。

她不仅还对秦博阳抱有希望。就是对秦大奶奶和秦**奶也没有戒心。在她看来,秦大奶奶和秦**奶不知羞,对不住她,就该向她道歉,自己知道悔改。

纪晓芸想不到秦博阳会害她,也想不到秦大奶奶和秦**奶想要她的命。

是程嬷嬷查知这三人的毒计,关键时刻赶到,阻止了纪晓芸喝下那碗致命的燕窝粥。看着秦大奶奶养的狮子狗在喝下一口准备给她的燕窝粥后七窍流血,痛苦丧命,纪晓芸的美梦才完全醒了。

美梦醒了,纪晓芸的人却完全的糊涂了,她变成了她刚回到纪家时的那副样子。

是程嬷嬷一直照顾和保护她,直到纪三老爷赶到。

至于那碗燕窝粥,纪晓芸虽然没有吃,但是同样的粥却被送到了秦博阳的面前,秦博阳没有选择,只能吃下他自己酿制的苦果。

程嬷嬷自然也随同纪晓芸一起回来了。

这天,因为纪晓芸的情况好转,纪老太太又知道是程嬷嬷一直护着纪晓芸,救了纪晓芸的命,就让人请程嬷嬷到她那里说话。

小丫头找过来的时候,程嬷嬷正在纪二太太屋中,跟纪二太太和纪晓芸说话。

“姐姐好些了?那正好我和娘也去看看。”纪晓棠就道,纪二太太这两天也一直在纪晓芸的身边守着,直到纪晓芸清醒过来,她才回来。

纪二太太自然没有异议,就带着纪晓棠和程嬷嬷到纪老太太的屋中来。

还没进屋,纪晓棠就听见了纪晓芸低低的哭声,还有纪老太太的劝慰声。

“晓芸,别怕。那恶贼已经死了,他再也害不到你。祖母的心肝宝贝,别害怕,如今你在家里了,别说是那贼子。任是谁也休想害你。”

纪晓棠迈步进屋,就看见纪老太太正轻轻拍着纪晓芸的后背,而纪晓芸几乎整个人都窝进了纪老太太的怀里。

纪晓芸的情况是好了很多,但是时不时地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怀远秦家的经历。给她的心里留下了极深的阴影。她想要完全康复,还需要很多的时间。

纪老太太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是她们来了,忙就让几个人到她跟前坐。

“我老婆子这几天就顾着晓芸了,还没来得及跟嬷嬷道谢。”纪老太太先就对程嬷嬷到。“秦家的事我都知道了,多亏了嬷嬷。若是没有嬷嬷,只怕我只能白发人送黑发人,跟我的孙女天人永隔了。”

纪老太太这次是真心实意地感激程嬷嬷。

自从程嬷嬷到纪家来,纪老太太虽表面上礼数不缺,但心里对程嬷嬷就有些不以为然。再后来,程嬷嬷陪着纪晓芸出嫁,纪老太太听信纪晓芸说程嬷嬷管的太宽的话,就更对程嬷嬷没了好感。纪老太太是曾经想过,要将程嬷嬷赶离纪晓芸的身边的。

“过去我老婆子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嬷嬷别放在心上吧。”这样想着,纪老太太又是后怕又是庆幸,一面就吩咐丫头,将她给程嬷嬷准备的谢礼呈了上来。

纪老太太送了程嬷嬷一盒香,两串珠子,几块尺头,还有一些燕窝、人参、茯苓等补品。

程嬷嬷就不肯收。

“不过是我分内的事,老太太这样太客气了,我反而过意不去。”

“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嬷嬷一定要收下。”纪老太太却很坚持。又说道,“这也是我为晓芸跟嬷嬷道谢。嬷嬷为她操心,这孩子还让嬷嬷受了委屈。等她全好了,再让她给嬷嬷赔礼吧。”

经历了这样一场。纪老太太竟比过去通情达理了许多。

程嬷嬷还想说不要,一边纪晓棠和纪二太太也让她收下。程嬷嬷这才收了礼。

“其实老太太大可不必谢我。二姑娘这次有惊无险,还多亏二老爷、二太太,尤其是晓棠。”程嬷嬷就说道。

“我知道,哎。”纪老太太就垂头叹气,一面轻轻拍着纪晓芸的后背。“晓芸也都知道了。”

“我的命不好。”纪晓芸这个时候也开了口。一面用帕子擦泪。

“二姑娘这话过了。”程嬷嬷就道,“二姑娘想想,若是换了别人在二姑娘的境地,如今会是什么样子?只怕坟头上都长草了。”

在秦家的经历,纪晓芸对待程嬷嬷已经不像从前。现在,纪晓芸很听程嬷嬷的话。

“我知道,是我不好,让爹、娘,晓棠为我操心。”纪晓芸又哭了,“我怎么想的到,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坏和恶的人…”

纪晓芸呜呜地哭。

纪老太太就劝。

“让姐姐哭一会吧,把这股闷气哭出来,心里就能好受些。”纪晓棠就道。

纪晓芸现在的哭,跟以前哭抽过去的那种截然不同。纪老太太犹豫了一下,就听了纪晓棠的。

“我现在才知道,谁是真心对我好。”纪晓芸哭了一会,就又抽抽噎噎地道,看向纪二太太和纪晓棠的目光比以往多了一份依恋。

“好孩子,不是你不好,都是秦家那恶贼。你受了这番苦,不过从此以后能分清是非,也是你的福气了。”纪二太太心疼地道。

“娘,我过去真傻。”纪晓芸哭着,就将手伸向纪二太太。

纪二太太走上前去,抱住了纪晓芸。

“我的晓芸长大了…”

纪晓芸哭了一阵,说了一阵,就露出倦意来。纪老太太忙安排丫头将纪晓芸扶下去歇息。

“我还有些事,要问你们。”纪老太太就留住了纪二太太、纪晓棠和程嬷嬷。

“老太太想问什么?”纪二太太就问。

“晓芸的两个大丫头,怎么只回来了一个,丁香呢?”纪老太太就问。

纪二太太微微皱眉。

“回老太太,丁香那丫头被秦家那贼子收用过了。三老爷就没带她回来,就地发卖了。”纪二太太还是答道。

“哦。”纪老太太顿时恍然,一面又气愤不已。“那贼子,当初怎么说的那样好听的话。这才成亲几天的工夫,就对晓芸的丫头下了手。”

“老太太,丁香人大心大,背主忘恩。”程嬷嬷就道。

“竟然有这样的事!”纪老太太又是一惊。

“千真万确。”程嬷嬷点头,“那丫头,应该是早就存下了非分的心思,只是在清远的时候不敢露出来罢了。”

丁香被秦博阳收用,还是经过秦大奶奶和秦**奶点头的。原来这两人看中了丁香在纪晓芸身边得用,将她收拢了,好更严密地控制纪晓芸。到后来,丁香完全听他们三个人的,对纪晓芸很是不善。

“倒是腊梅那丫头还好,虽说笨笨的,对晓芸却是忠心。”纪二太太就道。

几个人又说了一会纪晓芸在秦家各种经历的话,都很是唏嘘。

“姐姐平安就好,从此以后,就不必再提秦家了。”纪晓棠就道。

“这话说的对,尤其是在晓芸跟前。晓芸早点儿将他们忘了,那才好呢。”纪老太太简直不能更加同意了。

此后,纪家人果然都不再提秦家。

而秦家在葬了秦博阳之后,就在怀远存身不住,只好将祖宅和几亩田地都卖了,又往钦州去,就此没了音讯,再也没有人见过秦家的人。

就有传说,说是秦家在去钦州的路上遇到了劫匪,不仅财物被一抢而空,全家也都丧命在劫匪的刀下。又有传言称,秦家到了钦州,却很快将卖租在和田地的银钱花光,一家人或是死,或是流落为乞丐,年轻些的女人们却去了更为肮脏的地方,靠卖皮肉为生。

这些话,纪老太太当然是不知道的,更不会传进纪晓芸的耳朵了。这祖孙俩只是知道,秦家的人不论曾经多么凶恶,都再也不能伤害纪晓芸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韩震在纪家住了下来,不论家中有什么事,都是不能够怠慢这位贵客的,因此,转天纪家就安排了宴席,为韩震接风。

第二一六章 暗访

接风宴上,纪二老爷就试探着跟韩震说起了北方普遍大旱的事情。纪二老爷如今虽不在官位,但并不改他一贯忧国忧民的本色。

“我这次走了一些地方,旱情比各地上报的要严重。”听纪二老爷说到这个话题,韩震的脸色也端肃了起来。

不仅各地上报的旱情与实情有差距,就是朝堂上对这次的旱情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在盯着南方的水患。

“韩四爷,”纪二老爷面露忧色,“上面没有赈灾放粮的打算吗?如今虽还没什么大事,可照着这个趋势下去,秋收怕是又要落空。等天冷下来,就要有大批百姓挨饿受冻了。”

就算是赈灾放粮是入冬以后的事情,现在就该准备起来,否则到时候难免应对不及。

纪二老爷这是未雨绸缪。

韩震就沉默了一会。如果他在京城中也许还不知道,但是他这一次出来看到灾情,就知道,纪二老爷的话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