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辛苦多年,终于找回齐氏血脉,兴灭继绝,王爷功德齐天。”纪晓棠笑着起身行礼。

纪二老爷也忙起身给秦震行礼。

“王爷英明,万民感戴。我纪氏一族仰仗王爷提携眷顾,永世不敢忘王爷的恩德。”

被卷入漩涡之中,纪家没有别的选择。而且,纪二老爷也想清楚了。如今天下之大,谁又能够真做到独善其身呢。

秦震,对于纪家来说,已经是极好的选择了。

秦震的奏折递上去,这次却迟迟没有回音。

又半月,纪三老爷带领的船队如期归来。船队不仅带回来如今大秦所最急缺的粮食,还带回了纪晓棠向秦震承诺过,秦震一直盼望着的新作物。

秦震坐在椅子上,看看两只手里握着的块茎。据纪三老爷说,这是两种作物。那圆溜溜的,土黄色外皮,体型较小些的,叫做土豆。而另一种场院行,红色外皮的则叫做红薯。

这就是纪三老爷从南洋寻来的,高产且耐干旱的作物。据说,这两种作物也并非是南洋本土所产,而是从西洋那边引进过来的。

纪三老爷不仅带回了土豆和红薯,还带回来几个擅长种植这两种作物的南洋土著。

如今,这几个南洋土著在对秦震行过礼之后,正站在屋中,向秦震介绍这两种作用。他们说的是南洋的土话,秦震自然听不懂,一时之间也没有安排通译。

然而这根本就不成问题。

纪三老爷就站在秦震的下首,将土著们所说的话一句句地翻译给秦震听。

纪晓棠此刻也在座,她也拿了两种块茎,正跟纪二老爷好奇地查看着。对于纪三老爷已经通晓了南洋土话这件事,纪晓棠虽上次听纪三老爷提过,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很惊讶,当然也很高兴。

纪三老爷的脸上神采飞扬。

秦震听纪三老爷说了半晌,就轻轻点头,看向纪三老爷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赞赏。他让人安排几个南洋土著下去歇息,又让纪三老爷坐了说话。

“文达,你这才去了几回,已经会说南洋土话了。”

“也就是一般的会话,离精通还差的远。第一次出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王爷你知道,我爱说话,要是语言不通,那岂不成了哑巴一般,我可受不了。”所以。在海上,纪三老爷就跟着万嘉树和船上带的通译学起了南洋的土话。

纪三老爷虽然在举业、四书五经上头迟钝些,但是学起别的来却都快的很。而且,他又肯用心,那一次,就已经能够不用通译,亲自与南洋人交流商谈了。

第二次下南洋。别的方面不说。语言方面就更加数量,如今都能够给秦震做通译了。

“好。”秦震点头,就又问起纪三老爷在南洋的经历见闻来。

纪三老爷就挑着重要的说了一件。说话之间,他微微侧身,就露出了右侧的鬓角。正好秦震望了过去,就微微皱眉。

“文达。你那鬓角是怎么了?”秦震就问。

纪三老爷忙转开身子,将帽子往下压了压。只说无事。

秦震却狐疑不信。

纪晓棠一直关注着纪三老爷,这时就站起身走到纪三老爷跟前,不顾纪三老爷的阻拦,将他的帽子摘了下来。

纪三老爷的鬓角明显有一道没有愈合的伤痕。只是被鬓发和帽子巧妙的遮掩了。若不是方才纪三老爷太过兴奋,帽子往上移了移,无论是谁都发现不了。

“小叔受伤了!”纪晓棠就叫了一声。

纪二老爷霍地起身。

秦震也面露关切。就让纪三老爷过去给他瞧瞧。

纪三老爷无法,只得让秦震看了。

“这…不像是刀剑的伤痕。”秦震沉吟着道。就问纪三老爷是如何伤着的。

“不过是件小事,本不打算说,免得让王爷和我家里徒增烦扰。”纪三老爷见大家逼问的紧,只好说了事情的经过。原来纪三老爷带领的船队在登陆大食之后,竟遭到了当地土人的袭击。

多亏纪三老爷与当地官军的关系不错,得到官军及时的支援。

但是,船队的人还是有了折损,而纪三老爷的伤,就是土人的箭造成的。

“与咱们的箭不同,他们的叫做吹箭。”

“那箭上是不是有毒?”纪晓棠立刻就问。

纪三老爷本想瞒着,被纪晓棠这么问了,就知道瞒不住。

“是土人特有的毒,还多亏了当地的老酋长…”纪三老爷轻描淡写,只说自己现在是完全无碍了。但是纪晓棠却能够猜到,当时该是多么的凶险。

纪三老爷这一次,应该算是死里逃生。

秦震听了纪三老爷所说,也不放心,当即就将随性的御医招了来,给纪三老爷诊脉看伤。

御医对这种南洋土人的毒也并不了解,只说看纪三老爷的脉象应该是无碍了,又嘱咐纪三老爷饮食上要清淡些,注意休息等。

秦震就又吩咐人,取了些雪莲等极珍贵,且有解毒效果的药材来给了纪三老爷。

“…你这一次出生入死,又立下大功,等本王上报陛下,一定重重有赏。”秦震就道。

纪三老爷这次带回来大量的土豆和红薯,其中大部分可作为粗粮食用,少部分则可以留作种来推广种植。而此时还不到耕种的时候,这件事倒是也并不着急。

秦震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就让纪二老爷和纪晓棠领了纪三老爷下去歇息。

“老夫人翘首盼望,只怕已经等的急了…”秦震笑道。

从客院出来,纪晓棠、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就直奔纪老太太的院子。

走到纪老太太的院门口,纪三老爷忽然停下来,就向纪晓棠和纪二老爷作揖。

“…我受伤的事,千万不要告诉老太太知道。”

“你也知道让人担心,当时怎么就不小心些。…带着那些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事事你都要冲在头里,你这样下去,实在让人不放心。”纪二老爷就数落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行礼不迭,只说以后不敢了,肯定会非常小心。

纪二老爷见他这样,也不忍心再责备他。南洋许多地方还未开化,纪三老爷往南洋去怎么会没有风险呢。而纪三老爷虽然个性还是有些冲动莽撞,但是他又是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吃这样的苦。

说到底,还是为了家人。

纪三老爷见纪二老爷不说话了,忙偷偷对纪晓棠使眼色。

纪晓棠一笑。也就顺水推舟,劝解了纪二老爷两句。

纪二老爷当下也就不多说了。

“晓棠,等会小叔有好东西谢你。”纪三老爷低声对纪晓棠道。

“我不帮小叔,难道小叔有好东西,就不给我了?”纪晓棠笑,见纪二老爷往前走了,左右无人。她又在纪三老爷耳边低低的声音说了两句。

“小叔如今也学乖了。这样极好,极好。”纪三老爷受了伤,若真不想被秦震发现。秦震又怎么会看到。

“嘿嘿。”纪三老爷腹黑一笑,“韩大哥虽然好,但终究不是咱们家人。”

“小叔你做的对。”纪晓棠也笑。

三人迈步进了院门,纪老太太已经带着纪二太太、纪晓芸、长生在影壁后面等着了。

看见纪三老爷。纪老太太抖着手就往前走。

纪三老爷忙紧赶几步上前,扑通跪在纪老太太跟前。砰砰砰给纪老太太磕头,还不等纪老太太反应过来,就又抱住了纪老太太的大腿。

纪老太太就抱住了纪三老爷,欢喜的哭出来。

众人忙都上前劝住。又将纪三老爷扶起来,一同进屋说话。

“又黑了,又瘦了。”在屋中坐下。纪老太太依旧不肯放开纪三老爷,上下打量着他说道。还伸手在纪三老爷的肩头后背摩挲了一番。

“倒是结实了一些。”

纪三老爷就又嘿嘿地笑。

说了一会话,纪三老爷就让人将他从南洋采买的土仪都送上来。

南洋的珠子,土人的织锦,还有玉石和象牙的玩意儿,虽然工艺不如大秦的精湛,但却都是好东西,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情。

除此之外,纪三老爷还带回了南洋的特产水果。

“在那里是极多极便宜,只是运回来不易,路上至少折损了八九成,只剩下这些还好的,只好大家伙尝尝罢了。”纪三老爷就道。

纪三老爷带回的南洋水果种类不少,其中一种个头颇大,形状类似枕头,外面是仿佛刺猬一般的硬皮。纪三老爷称之为榴莲。

“这个倒是最能久放的。”纪三老爷就道。

大家都很新奇,只是等纪三老爷将榴莲打开,取出果肉,屋内众人就都变了脸色。

“这是什么,南洋的臭豆腐不成?”纪老太太用手帕掩鼻,数落纪三老爷,“老三,你还是这般淘气,爱恶作剧。”

纪三老爷就大笑。

纪晓棠平时最爱看些闲书,尤其是游记见闻之类,就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南人的杂记来。

“这榴莲我在杂记上看过,说是闻着虽味道有些…古怪,吃起来却还不错。而且,还有人虽初时不喜,后来吃着吃着就爱上了的。而且,据说这东西还很滋补。”

“这个味道,谁耐烦吃它。”纪老太太就不大相信。

虽是如此,大家终究好奇,纪三老爷强力推荐,又有纪晓棠的那一番说辞,也就都陆续矜持地开始品尝。

纪二老爷、纪二太太和纪晓芸都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纪老太太在众人劝说下尝了一口,也不肯再吃。

只有纪晓棠和长生,似乎吃的津津有味。

“还是我家晓棠和长生最像我。”纪三老爷就高兴道,显然,他也喜欢吃榴莲。“尽管放心吃,别的东西少,这个我带回来的还有许多。”

纪晓棠微笑。

长生点头:“嗯,嗯。”

众人就在旁边看着。

“哎,你们去别处吃,不要在我这里!”最后,纪老太太忍不住了,即便这吃榴莲的是她宝贝的孙子,她也受不了了。

在纪老太太处坐了许久,纪二太太就带人亲自往厨下去了,她要亲自看着人做纪三老爷爱吃的饭菜。

借此机会,纪晓棠也和纪二老爷、纪三老爷一同出来,到藏书阁中说话。

“我在路上就听说了,谢怀瑾变成了齐怀瑾!”纪三老爷先就问了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你听的没错。”纪二老爷笑着点头。

“这边得了小叔回到泉州,带回粮食和新作物的消息,王爷就做了决断。”纪晓棠也笑道。

“这样,也不枉咱们风里雨里,出生入死。”纪三老爷感慨。

“还有一件事,小叔应该还不知道。”纪晓棠就又告诉纪三老爷,江庆善就是破军的事。

纪三老爷大吃一惊。

“那厮是破军?到看不出他有什么本领!…怪不得跟咱们家做对。”

纪晓棠见纪三老爷是这样的反应,当下也就没有再多说。

纪三老爷这个时候却站起身,走到门口往外面张望了一下。服侍的小厮和丫头们都在台阶下站着,是听不见屋子里面说话的。

纪三老爷放了心,这才走回来,就从怀中贴身处取出一卷羊皮来递给纪晓棠和纪二老爷。

“这是海图?!”纪晓棠立刻就认了出来。

羊皮卷上,绘制的是大秦周边的海图,其中以东洋和南洋诸岛绘制的最为详细。这份海图,看上去是有了些年代,且笔迹新旧不一,显然是有人时不时地在增删修改。

其中笔迹最新的一处,是东洋和南洋之间的一处岛链。

“小叔?”在纪三老爷拿出海图时,纪晓棠就隐隐有了猜测,如今看着这岛链,就抬起头来,看向纪三老爷。

“晓棠,二哥,我终于找到了。”纪三老爷虽将声音压的低低的,却难掩脸上的兴奋之色。

“就是这里?”纪二老爷也有些激动。

“对,就是这里。”纪三老爷郑重点头。

第二五一章 转变

纪三老爷这次出海,找到了适合人居住的无人小岛。而且这小岛的位置隐蔽,就是万家船队这样经常出海的船队,也从来没有发现过。

“小叔,你是怎么找到的这里?这件事还有谁知道?”纪晓棠就问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发现这座岛链,有一多半也是出于偶然,其中还经历了不少的危险。他并没有仔细地对纪晓棠和纪二老爷说,只是说了个大概,还又提到了给他治疗毒伤的老酋长。

“现在只有我,和咱们的两个管事知道。这件事,就是万嘉树我也没有告诉他。”纪三老爷最后说道。

他发现的这座岛链,必要的时候,会成为纪家的隐居之所,知道的人越少就越安全。

纪二老爷听纪三老爷讲完,就欣慰地点头。

“辛苦你了,三弟。”

纪三老爷就笑着摇头。

“二哥,我读书不成,以为我这辈子肯定是没出息了。现在我有机会出去长见识,正对了我的脾气。别人觉得辛苦,我可乐呵。”

纪三老爷生**冒险,经过这两次,他显然是已经爱上了出海这个差事。

纪晓棠笑眯眯地看着纪三老爷,半晌都没说话。

“小叔,我总觉得,你还有什么事情瞒了我们。”等纪三老爷察觉看了过来,纪晓棠才笑着开口。

“怎么会。”纪三老爷立刻就否认,神态和语气都有些夸张。“晓棠,你难道怀疑小叔?”

纪晓棠见纪三老爷这样,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她丝毫不疑心纪三老爷会不利于纪家,而且也很信任纪三老爷。如果是关系到纪家的身家性命,即便事情难以启齿,他也能够分的出轻重,不会隐瞒。

纪三老爷不肯说,样子还有些讪讪的…

纪晓棠的目光在纪三老爷的脸上停留半晌,直看的纪三老爷有些发毛了,她才将目光收回来。

“我逗小叔玩的。”纪晓棠轻快地道。

纪三老爷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那座小岛。就做咱们家最后的退路。以如今的情形看来。咱们还不必背井离乡。”纪二老爷将海图收拾起来,小心地递给纪三老爷。

这份海图,就交给纪三老爷保存了。

“不过既然被咱们发现了。就那么荒着也可惜。小叔若再次出海,可找机会慢慢将海岛经营起来。”纪晓棠就道。

“我也正是这样打算。”纪三老爷高兴地道,“我认识了一些土人朋友,很靠得住。不怕他们会向朝廷告密。有他们帮忙,一切都容易的多。”

“你如今办事。我都放心,一切就都交给你了。…若真的有那么一天,你就带了你侄儿、侄女们去岛上自在过活。纪二老爷郑重地嘱咐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就点头。

“二哥放心。”这么说着,纪三老爷还笑了。“其实若真的搬去岛上,日子未必就不好。天大地大,在那里咱们最大。也做个王国的国王,还比南洋那些小岛上的国王更像样哩。”

他这样说。纪晓棠和纪二老爷也都笑了。

纪晓棠却知道,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不同,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出海的,哪怕海外有现成的乐园等着他。而纪三老爷,经过两次出海,他的心却只怕再也收不回来了。

这件事,只怕并不是所有人愿意见到的。然而纪晓棠却想开了,只要纪三老爷自己开心就好。

三人又商量了几件要事,前面的宴席就已经准备好了。三人起身赴宴,之后一夜无话。

纪三老爷回到清远,略休整了一天,就忙碌了起来。

秋收之际,大部分的田地里却空荡荡的,就是纪家最上等的良田,还有深水水井,这个秋收的光景也十分惨淡。

任安府也传出了饿死人的消息,而其他灾荒更严重的地区,还出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惨剧。

祁佑年在任安整备军马,偶尔回来清远,与纪晓棠也只是匆匆地见上一面,说几句话,就匆忙地离开。十月中,京中颁下圣旨,任命祁佑年为征讨反贼兵马大元帅,领兵三十万奔赴蜀中,平息蜀中反贼的作乱。

祁佑年还没有启程,就又有一道圣旨下来。

这道圣旨,是颁给靖安亲王秦震的。

圣旨中对秦震平乱安民的功绩大家褒奖,如今境内大股的乱民和反贼势力,除了蜀中一股,其余基本都被清缴干净。

皇帝召秦震回京,并令秦震将齐氏血脉齐怀瑾带了一同进京面圣。

接到圣旨,秦震就吩咐下去开始收拾行李。

“如今虽然暴乱平息,但是灾情依旧,若王爷一直坐镇,百姓们也能少受些苦楚…”秦震书房内,纪二老爷婉转地对秦震说道。

这个时候皇帝召秦震回京,还是太早了些,如果秦震能够留下来,对于百姓,对于大秦江山社稷的安稳,都是最有利的。

秦震微微一笑,意味深长。

“皇兄既然下旨,自然会有英明妥帖的安排。我离京数月,也该回去了。…再不回去,只怕赶不及过年了呢。或许,皇兄也是想我了。”

纪二老爷也曾经在官场数年,心中隐约的明白,当下也就不再多话。

“王爷回去,这赈灾的事情,可交给谁?皇上会派哪位大人接任钦差之职?”纪晓棠想了想,就问。

秦震略微沉吟,屋内除了纪家父女,包括祁佑年在内,都是他的心腹,因此他也就没有隐瞒。

“赈灾的事情,以后都是各府县衙门自己负责。皇兄只怕不会再派钦差下来。”

在皇帝的眼中,赈灾已经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了。

纪晓棠垂下眼帘,心中就有些不自在。皇帝这样的态度,她其实并不应该太过吃惊。她记得前世的经历。灾情确实严重,然而如果上位者能够更重视一些,多一些爱民之心,而不是疏忽不理,也就不会死那么人,乱那么久。

对于皇帝来说,只有他的大位才是最重要的。

“我请你们父女来。是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商量。”秦震这个时候又开口说道。“我已经上书,向陛下举荐了纪大人。朝廷的文书不日即将到达。”

“你们不如跟我一同回京,路上也好有个关照。”

秦震要带他们一同回京。

纪晓棠和纪二老爷飞快地交换了一个视线。秦震的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意外的。

“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秦震看着纪晓棠,“阿佑这几天就要带兵往蜀中去,穆千户父子起码要跟去两个。留一人镇守任安。你们留在清远,实在不安全。”

谁知道谢氏反贼还有没有残余的党羽隐藏在暗处?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宣之于口,明面上的缘故。秦震要带他们回京,自然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王爷,可否让我们商量商量。这件事。必得要禀报过祖母知道。”纪晓棠就道。

“我还有几天启程,足够你们与老夫人慢慢商量的了。”秦震点头。

从秦震的书房出来,纪二老爷就让人找了纪三老爷过来。一同到藏书阁中说话。

“王爷既然提出来,恐怕并没有我们说不的余地。”纪晓棠开口就道。她知道。纪二老爷并不愿意进京。

纪二老爷也点头,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二哥,晓棠,咱们该怎么办?”纪三老爷就问,“我这就去安排,咱们悄悄出海?”

“不可。”纪二老爷忙摇头。

纪晓棠也并不赞同这个选择。

不说现在出海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如今的情势下,她们一家不可能不被发现地赶到港口,而且也太过仓促,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