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娓娓却给王大军使了个眼色。

示意他看着孔金顺。

王大军一瞅孔金顺,好家伙,这人手里拿着手机,正对着车队拍拍拍呢!

也就是没有举起来往眼前怼,而且在古代也没人认识啥是手机,不然这货定然要被拧起来打一顿了。

王大军刷地就把孔金顺的手机给夺过来塞自己怀里了。

并且在孔金顺看过来的时候狠狠瞪了回去。

这死小子,不要命了!

好容易车队过完,王大军揪着孔金顺到了没人的地方,好一顿削。

“你小子狗胆包天,差点就惹祸了!”

孔金顺小声嘀咕着,“我就是看着这街上的老百姓都站着朝车队挥手,都不用跪,我猜人家这皇家挺和善的,所以我就偷偷录了一小段,我不也是想回去给村民们看个稀罕么!”

司娓娓好气又好笑,“再和善那也是皇权,你当是在咱们那儿呢?”

不过司娓娓回想起刚刚经过的车队,那马车的样式比较普通,还有护卫们的装备,看着都不是那么太精良。

大概是新朝初建立没多久,国库比较空虚,所以皇室的作风还比较节俭吧?

经过这段小插曲,三人一天逛完了城内几条主要街道,对市面上的各种价格也都大致有了数。

回到客店,司娓娓就给了店里帮佣的仆妇半两银子,请她帮忙,在城里雇一个跟她年岁差不多的妇女来帮忙打杂。

仆妇就是本地人,年纪也一大把了,在客栈里做份洗洗涮涮的工贴补家用。

这会儿见有钱拿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声应下,飞快地出去寻人了。

孔金顺和王大军都是一头雾水。

“好好的雇人做什么?有什么活我俩不能做的?”

司娓娓就指指逛街买回来的成果,“她能做的事,你们俩是不行的,呶,新衣服,你们快去穿上适应适应,明天可要穿的。”

孔金顺和王大军两个人被赶去自己的屋里适应新衣服。

今天逛了大半天,三人买了三身全新行头。

虽然男人不爱买买买,但有全新正宗的古装穿,还是挺有新鲜感的。

王大军的新衣是正蓝色绸子道袍,搭配黑色细结底的缎子鞋,雪白的布袜……王大军本来就人高马大,身材壮实,穿上这么一身当真是显得相貌堂堂,认不认识的都要喝一声彩:好一条汉子!

孔金顺的新衣就逊色一些了,灰色儿的短打,雪白的滚边,细麻布的鞋子,鸭蛋青的袜子……虽然都是新的,配上他精瘦的身材,黑不溜秋的脸膛,怎么看怎么都是个跟班!

孔金顺就郁闷了,“为啥同样都是买新衣裳,你的穿着像大爷,我的就像个跟班?”

王大军笑呵呵的,“我明白了,村长为啥要雇一个人来了……这就是包装啊!”

第43章 都是套路

安远城东风街向来繁华,只因大半条街都开的是首饰银楼,城中想买个头面饰物,就都乐意抬脚往那儿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街上虽说大都是同行,但互相之间倒也争得不厉害。

主要是因为每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以灵巧新颖为主,价格又实在,是小姑娘家的最爱,有的以厚重精工为主,价格就贵些,比较得夫人太太的喜好。

又有擅长镶嵌宝石的,擅长木刻银丝的……等等,花样众多,但凡往那边去一趟,总归不会空手而回,因此一年四季,客流不息。

荟彩楼就是东风街上一家中等银楼。

此时正是半下午,店里陆续进来几位客人,有老客,也有新客,挑挑捡捡,有利索掏钱的,也有犹豫不决的。

“娘子,咱们进这家去瞧瞧吧?”

“也好。”

随着两句对答,从大门里走进来两个人来。

店里正上前迎客的伙计就觉得眼前一亮。

打头的那位,身材高挑,打扮得十分亮眼。

海棠红袄,水绿长裙,脖上戴了个金项圈,满头乌亮长发梳成堕马髻,多余的首饰没有,只在鬓边戴了朵碎金刚石攒出的珠花,璀璨生光,越发显得整个人……精明厉害不好惹。

后头跟着的大概就是仆妇,一身干净青衣,墨帕裹头,规规矩矩,跟在两步外,手上还拎着个布包。

伙计们待的客多了,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家,小门小户,富商人家,官宦女眷,打眼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可今天这位,他就有点犯嘀咕。

说是富商人家吧,仆人太少,说是小门小户吧,派头挺足,可要说是官宦女眷吧,那股子理直气壮精明外露的劲儿,又不太像。

不过这些盘算在他脑子里闪过的时候,并没耽误伙计殷勤招待。

“贵客您里边请……”

那年轻娘子微微点头,嘴角噙着笑意,大步地就走向摆在正前方的几个柜台。

身后的仆妇赶紧替主家开口,“我们家娘子出来逛街,不慎丢了一只耳坠子,这不,到你们这儿来挑几对,你们楼里可有什么新鲜样式的耳坠?”

“有有有,店里最近才新打了一批样式花俏的,正合适年轻娘子们戴呢!”

伙计们立刻手脚麻利地端出了一盘耳坠。

虽说得天花乱坠,他们端出来的也没多新,都卖了大半年了,但反正这位娘子也是生客,没见过不是?

耳坠子是银楼里卖得最多的,可赚钱却不多,主要是东西太小,料用得少,这利自然也就薄了。

年轻娘子也不动手,细挑的长眉微微蹙起,目光在一盘十几样耳坠上扫了遍,似乎都没相中的样子。

仆妇满脸带笑,“娘子,我看这个镶绿玉的不错,配得衣裳。”

“唔,这倒也是。”

年轻娘子似乎是被说服了,伸出一双保养得当的手来拿起那对镶绿玉水滴耳坠子。

仆妇就问伙计,“小哥,这耳坠子可能试戴?”

“自然是能的。”

仆妇先拿出帕子,擦了擦自己的一双手,再接过耳坠,小心地替主家娘子戴上了。

主家娘子肤色虽不太白,可胜在气色好,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的,这坠子戴着,果然还不错,衬得整个人更加光鲜亮丽了。

总之,就是这位主家娘子不是不好看,就是看着太凶了,总让人有种一个不小心,就是大巴掌伺候的凶残劲儿。

伙计还赶紧去捧铜镜,仆妇就笑了。

“不用麻烦小哥,我们自己带的有!”

说着仆妇就从拎着的布包里,仔细地摸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物,在边缘处轻巧一扣,那东西就就开了,原来是带盖子的……那盖子内却光闪明亮,也是面镜子。

伙计招待的客人多了,也见过自带靶镜的,有些讲究的富人家娘子,恨不得把全套妆奁都随身带着,因此他也就是瞧着盖子稀罕,随意地探过头,瞄了一眼。

这一眼,他就看愣了。

人家这镜子,跟时下常见的铜镜银镜都不一样!

像银镜那样银光闪闪的,却比银镜还要清楚一百倍!

别说人脸了,就连脸上的绒毛,都能照得见!

伙计瞧得傻了眼,那旁边的人看见这位娘子的动静,也都转过了眼来瞧。

“呀!这镜子实在是妙啊!”

一位正在挑镯子的商户太太就忍不住一嗓子叫出声来。

顿时又吸引来不少好奇围观的。

“这位娘子,能不能借你家的镜子一瞧?”

商户太太是这家荟彩楼的常客,她夫家娘家都有钱,她又是个爱热闹的,时常逛街看戏买买买一条龙,有什么时新东西她必买,这会瞧见了稀奇物,就忍不住开口了。

这位来挑耳坠子的娘子,可不正是穿上女装的司娓娓?

可怜司娓娓堂堂村长,为了带货也是拼了。

司娓娓稍稍犹豫了下,冲着商户太太微微一笑,神情带着满不在乎,“不是什么值钱的,也就占个奇巧。”

她对着仆妇微微点头,仆妇只好不舍地递上手中的小圆镜。

商户太太拿着新奇镜子在手,看着那镜子不光是盖内有镜,而是打开的两半都是光滑明亮的镜子,照得人影清楚光亮,她仿佛打生下来头一回,才清楚自己究竟长得什么样儿!

买它!买它!

“这么好的镜子,是在哪儿买的?”

商户太太只想了一秒钟,就急不可待地开口发问。

司娓娓摇摇头,“不是买的。”

她眼角一斜,仆妇就上前收回小镜子,商户太太眼睁睁地瞧着那稀罕的宝贝从自己手里被夺走,万分不舍。

“这位娘子,要不这样,这个镜子……让,让给我可好,你开个价?”

“这位娘子,我家太太愿意出二十两银子,只求割爱……”

司娓娓还没回话呢,原本一直在旁边围观的年长妇人,也派了仆妇过来参和了。

商户太太忙加价,“我出二十五两!”

司娓娓摇摇头,看了眼在一边傻眼的店铺伙计,“抱歉了各位,我是来买对耳坠的,可不是来卖镜子的……莫扰了店家生意。”

她看了眼仆妇,仆妇赶紧拉着伙计问,“就这对了,多少银子?”

这一出出的,伙计都看傻了,被这么一问就傻愣愣地答,“八钱银子。”

司娓娓点点头,仆妇就从带着荷包里头拿出一两银子,“余下的两钱是小哥的茶水钱。”

这主仆两个,也不取下那耳坠子,竟是立时要走。

那两位想求购的太太忙叫留步,哪想那主仆二人都是行动迅速,出了店门走得飞快,哪还能叫得住?

刚刚听说了前头热闹的掌柜的才从楼上下来,听了这一串故事,就立马让人去追。

甭管是真巧合还是虚晃子,既然让他荟彩楼碰上了,可不能错过这一场难得的商机!

荟彩楼派去的小伙计是他们铺子里最机灵的,眼一份手一份,他也不冒失上去打草惊蛇,就远远地缀在人家身后,人家进店里喝茶,他就在外头等着,人家逛摊子,他就遥遥跟着,最后眼瞅着主仆二人拎着大包小包进了客栈,他等了片刻才进去,寻到脸熟的掌柜,跟人家打听那客人的底细。

打听完了就一溜烟地跑回去报信。

“是外地来的,总共三个人,一男一女是兄妹,还有一个是伙计。昨儿才雇了个婆子,那位王大爷是贩货回来的,这回带了两大袋子的货,这两天在城里寻中人,要做一批水曲柳木的精巧盒子,给银子十分痛快大方,说是过几日要进京呢!”

“就没打听打听,是从哪带回来的货?”

“打听了,说是祖籍南五县的,一向都在海外跟着大主家做买卖,这不,也攒了点本钱,分了些海外来的货,想着回乡来发财的,没想到才来省城,就听说老家遭了灾,一时半会的也回不去,就想着进京城碰碰运气……”

“走,备一份礼,咱去拜会那位王大爷去!”

他们安远城地处内陆,也有一些外洋舶来的货,有的很是稀奇,有的就平常了,但碰上一回巧的,准能发一注大财,他是生意人,自然闻着味就得去了。

三个时辰后,几人从云来客栈的客房里走出来,虽是在送客,仍然是谈笑风生,相见恨晚的架势。

荟彩楼的掌柜打眼就瞅着自家的两个可靠伙计已经等在外头,这两个看着不起眼,却都是练家子,有他们在,就算十个八个地皮无赖都抢不走他荟彩楼的紧俏货!

热情地把银楼掌柜给送走,王大军才一回到自己的客房,脸上的笑容就煞不住车了。

哈哈哈哈……

他们居然把老石店里积压卖不出去的小镜子卖出了大价钱。

一个二十五两啊。

三十个就是七百五十两,小一千啊!

还是人家捧着银子上门来,再三请求,他这个原本打算进京的海外商人,这才勉为其难同意清仓卖出去的!

果然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就得按着村长的套路,摆谱儿搞营销,讲故事啊!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故事里的县城名,城市名都是架空取的,本来是想找个没听说过的,没想到还是有小伙伴表示是真实地名,诶,中国地方太大了,想起个没用过的名,太难啦。。。

第44章 准备归程

荟彩楼内,柳掌柜撩起袍子匆匆上了二楼。

这二楼有几间屋子,平常都是上了两层锁,没有掌柜的钥匙那是休想进去的。

柳掌柜拿出钥匙开了第三间屋子,一进门先往那黄杨木的大柜子上瞅。

那一袋子的东西还在呢!

他脚步轻快地走上前,从里头掏出一只小镜子来,坐到窗户边上的太师椅上,打开机关,对着那明光锃亮的小镜面,欣赏起自己那留着三寸长的飘逸髭须。

他这次出手,可真是太英明果决了!

这般的好物,又不贵,不过二十五两银子,他得自己先留两个再说。

那位王客商,实在是太小胆了,那海外弄来的好货多不容易,一个不留神就船翻人亡的,千辛万苦带到安远,居然二十五两银子就卖了,换成他,怎么也得翻一倍五十两!

还订什么水曲柳的匣子,怎么也得花梨木吧?

他正沾沾自喜呢,就听着外头伙计来报,“掌柜的,东家来了。”

柳掌柜立马面色一整,抻了抻袍角,把手里的镜子往怀里一揣,赶紧就出了门。

他的东家是安远城内的乡绅,姓庄,早年中过秀才的功名,但后头就再没进一步了,不过庄老爷家中小有资财,在城外有田庄,城内有宅子和商铺,他又会经营,在城内人脉很广,儿女姻亲不乏官员富商,因此在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庄老爷一见柳掌柜,就问,“听说你收了一批宝贝?”

柳掌柜心里就格登一下,他还准备用这批货顺便给自己也捞点好处人情呢!

这才过了一天,就被老爷知道了!

可见不知道是店里哪个家伙,有点风吹草动,就往东家那儿嚼舌头呢!

“正准备配上些好的装盒,送去给老爷掌眼呢!可巧老爷就来了!”

柳掌柜笑得一脸诚挚,将庄老爷带到屋内,亲自取了一枚请庄老爷验看。

因是自家吃进的东西,庄老爷也不着急打开,先欣赏了下外壳,只见这外壳材质十分特殊,非金非玉,如水晶般透明,将一幅花好月圆图嵌在下方,实是非常好的巧思。

然而庄老爷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花好月圆图,才让这批小镜子砸在了老石手里。

老石进货的时候,觉得这小镜子做工好,又不贵,批发才三块钱一个,以他的眼光是很值了,那会儿村里的小学还没撤消呢,老石进了回来准备卖给村里的小学生,结果就被小学生给嫌弃了……好好的小镜子,外壳你不弄个小魔仙,或者不来个喜洋洋,再不成山寨版白雪公主也行啊,现在这个看着多土啊,不要!

后来小学撤了,这些小镜子越发的没人买了,老石每次看着都要心疼一把,这次村长他们出山,老石机灵地就提供了几样积压产品,司娓娓一眼就看中这个了。

其它的什么木制铅笔,钢笔,橡皮,文具盒之类的,老石想让带,司娓娓都不带。

别看这些东西小又不值钱,似乎没啥科技含量,可就村子这条件,造都造不出来,还是留着给村里的孩子们用吧,卖了就太可惜了。

此时这个被朝圩村小学生嫌弃的小镜子却被庄老爷端在手里,拍案叫绝。

“果然是个好东西!柳掌柜办事,就是让人放心!”

柳掌柜谦恭地答,“那也是东家不嫌弃。”

庄老爷笑得合不拢嘴,目光闪闪地看向那袋子,“一共多少个?多少银子收的?”

柳掌柜眼珠一转,“一共三十个,三十两一个。启禀老爷,小人家里那个二闺女就要出嫁了,小人就自做主张,买了一个给二闺女当嫁妆,不知可否?”

反正做账是他做的,动动嘴皮子刮点油水,也是应有之义。

庄老爷摆摆手,“罢了,反正只有一个,余下的就这些?等盒子到了就一并送到宅子来,老爷我有大用!”

现在是赚银子的事吗?

拿着这等稀罕物送礼,不比银子好使吗?

“那外洋来的客商,就只有这镜子吗?”

庄老爷想到美处,就忍不住发散了思维。

“还有一些五彩琉璃球,虽说也难得,但跟这镜子可没法比,因此小人就没收。”

哦,琉璃啊。

庄老爷对琉璃也不太感兴趣。这会儿大泰朝就有琉璃作坊,能产好多种琉璃,因此琉璃球不算什么稀罕的东西。

所以说,崔小强曾经幻想着,在古代造玻璃,像某些人用玻璃球换黄金的美事,是绝对不可能在大泰朝发生的。

云来客栈里,孔金顺也正对着一堆玻璃球大眼瞪小眼。

“崔小强可是真坑人!这三十几个玻璃球死沉死沉的,从村里背到崖下,又从船上运到岸上,结果到了古代城里,根本就不值钱!”

王大军正挺胸凸肚,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他成功地装成外洋回来的客商,成就感十足的。

“所以说,别看他讲故事天花乱坠,真让他到这外头的世界来,那都是活不过一集的料!”

就他们这一路上,碰上多少险情,要不是三个人有高科技,又体能素质好,还有司村长脑子过硬,说不定早就交待在这儿了。

“那这些玻璃球咋办?”

“不如临走的时候就送给客栈老板家的孩子玩吧……”

司娓娓正好走进来,听到金顺这话,就随口说了句。

“那怎么行,好不容易带来的,那挣个仨瓜两枣也行啊!”

“咱们都是做过几百两银子大买卖的人了,再去卖这几文钱的东西,不就甭了人设?”

孔金顺瞬间泄气。

“行了,咱们的消息也打探得差不多了,这两天把要买的东西都买好,准备回去了。”

在古代就是交通不便啊,放在现代,从朝圩村到省城,先出村再坐高铁也就五六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