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为一千,都是用绳子串好的。

点算起来简单,单村长叫了两个算账清楚的村民,点了一柱香的工夫就点完了。

单村长做事干脆,也不分户大户小,直接按户分,每家能分到六百多文钱。

这六百多文,拎在手里,那也是沉甸甸一长串,非常的有存在感。

虽说上河村现在的村民家里不见得没有这六百多文吧,可这天上掉大饼子白来的好事,谁不是兴高彩烈的啊?

一个个都是乐得合不拢嘴,拿到了钱就赶紧往回家送,但也有不是户主的闲人不舍得走,就搁那儿站着看分钱的热闹劲儿。

崔小强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他算是体会到了,在现代有些村子到了年根分红,就坐村口发一沓沓的红票子,那个快活,肯定是平平淡淡的转账比不上的呀!

除了装车铜钱,司娓娓还带了几盒点心和腊肉之类的,这是酬谢老村长的。

另外,司娓娓花了不到一百文,在干果店里称了几斤零嘴果子,这会儿就当起了散财老人,每个小童都有份。

可想而知,现场的气氛能有多欢快了。

司娓娓准备多带一些样品回去,她才一开口,就有上河村的村民争着动手,给整了一大袋子……要不是司娓娓表示已经够了,村民们能把马车上全给装上。

司娓娓一行人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马车都快要瞧不见了,村民们还站在路边呢……

买下了矿渣山,司娓娓又去了季家父子介绍的亨通脚行。

有熟人领路,而且司娓娓这位主顾的生意还是个长期的。

从应祥县到开阳县,运的是矿渣,他们脚行也不用管装车,只要拉上送到开阳县就好,按车结钱,那些矿渣都堆成了山,要全都运过去,最少也得一年两年吧?

本来脚行的掌柜一听司娓娓要运的是矿渣,差点就要翻脸。

应祥县多铁矿,炼出来的铁是值钱又稀缺了,可多余出来的废渣就麻烦得很。

矿渣少了还好,无非填埋起来,矿渣多了,那就像上河村一样,毁地毁田,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这东西可以说是人人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的,这位姓司的小官人却说买下来要运回乡!

不过,在司娓娓表示可以付订金,立契书之后,这掌柜的也就想通了。

这个活要是真的,其实是好活儿啊!

应祥县到开阳县,快的话大半天就到,在开阳县住一宿,第二天就能回来。

比去别的地方可强得多了!

而且这个矿渣又不值钱,保准路上没有劫道的,他脚行里的那些力工,也不用担心哪个起了小心思来个偷摸私藏,又大量又长期,实在是个非常好的生意啊!

于是痛快地就立了契书。

司娓娓这趟来,除了置产业之外,还计划买几个仆人。

不管是朝圩村,还是卫星村,壮年劳动力的短缺,始终是个大问题。

先开始,朝圩村摸不清外头的局势,而且手上也没钱,但后来卫星村建好,开阳县稳定下来,也有了闲余资金……

若是大泰朝本土人士,有了钱自然可以买庄子买仆人,手里捏着卖身契,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太担心管束不了仆人们。

司娓娓和王大军他们,那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想买人回来的。

但崔小强说得对,大环境如此,他们也得相应调整。

总得自身有力量了,才能去实现理想吧?

如今要开发铁渣再利用项目,不能不买劳力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本来就不多,只能有一半的人在外头,而卫星村就占去了差不多一半,是再也分不出人了。

更何况,朝圩村的年轻人要出了村,那就是从社会主义一下子来到封建社会,生活条件落差很大,原先在卫星村还能轮换,要去再开新项目,轮换都没法轮换了……

仍是由季家父子介绍领路,司娓娓又去了应祥县的人牙子那儿。

据说这位姓魏的人牙子在县城里名声还可以,做买卖还算诚信。

而司娓娓来挑人正好赶上了时候。

据魏牙人说,若依着往年,县里绝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要发卖。

就是因为去年三殿下剿灭了王家,还把县里几个依附王家的家族也给端了,为首的都送上了黄泉路,余下的仆从旁支,姻亲故旧,好些就都被关在了大牢里。

这不,年前就在加紧审案,犯事严重的就或杀或流放,误牵连到的则无罪释放,而家中的确犯了事,但年纪还小的便被罚为奴官卖,一同发卖的还有王家的奴仆们。

王家先前一直是县里的土皇帝,连县令都要听王家的,可想而知王家有多豪奢了。

光是能拉起队伍的家丁部曲就有两千多,除此之外,庄子上种地的,宅子里伺候的,铺子里做事的,还有矿山上干活的……林林总总,加起来也能有上千。

矿山上干活的大部分都是坑蒙拐骗来的,三殿下仁慈,给了外乡矿工们盘缠,让都回老家去了。但还有几个大师傅,比较懂采矿和冶练的,平时也是光会手艺,不懂其他,没参与过主家那些勾当的,三殿下就将他们留下继续管着铁矿和冶炼场,日子倒比从前更好过了。

因此那些庄子宅子商铺里的奴仆们,可不就都流向了市场了么?

“请司小官人随意挑选,若是挑得多,这利上再让一分也无妨。”

魏牙人态度非常热情。

他可是听司娓娓说了,要买五六个人,这可是开春以来难得的生意,自然要好生把握。

县里上千号人发卖,都分到了几个牙人头上。

但这些人大都是从王家出来的,县城里的买得起人的都心里有顾虑……从去年到现在,他也才卖出去十几个。

余下这几十号人都要管他们吃管他们住,实在是亏得慌。

现在的牙人就好比卖服装的商家,最怕的就是压货,当季的货物当季就得卖光,不然没有资金流还挣什么钱?

魏牙人手里这些货吧,还是来路有点瑕疵的那种……

再卖不出去,他都打算大车拉到其它地方找找同行,能脱手就脱手了吧……

魏牙人领着司娓娓进的是一个大院。

这个院子看着大,一圈房子都是土坯茅草的低矮平房。

院子里有二三十个男子。

这些人穿着半旧的麻衣,手脸都还算是干净,虽然没有胖的但都过去。

跟司娓娓见过的逃荒流民比起来,这些人是强多了。

也是,牙人想要拿他们来换钱,肯定不能让看着太坷碜。

不过,显然魏牙人也没打算白养着他们。

司娓娓进来的时候,这些人都在干活,搓麻绳的和打草鞋的各占一半。

“好了,先放一放,站成两排,给这位司官人看看!”

这些人显然早就被教训过,一听这话,马上都放下手头的活计,老实地在院中央站成了齐整的两排。

司娓娓还没啥反应呢,跟在她身后的崔小强激动了。

放眼望过去,都是壮年汉子,薄薄的麻衣都挡不住健实的肌肉,各各乖顺地站成排,等待着某位买家的挑选。

而某位买家呢,却是位英姿飒爽女扮男装的姐姐。

这样的名场面,他们这些靠想像力吃饭的,最喜欢了啊!

崔小强猥琐地搓着手,已经脑补了一出性转女尊大剧。

司娓娓一看崔小强那个模样,就知道他一定是不知道想歪到什么地方去了。

买仆人什么的,司娓娓这可是头一次。

但这并没有为难到司村长。

这不就跟招聘差不多吗?

按照流程来就是了:先自我介绍,有什么特长,展示特长,表达意向和双向选择。

“我是从开阳县来,打算买人回去干活的……干的活儿,主要是修房子,铺路,烧砖这些。”

司娓娓话音才落,这些汉子们原本还眼巴巴盼着能挑中自己呢,这会儿眼神就都黯淡了下去。

谁不想跟个好说话,活儿不重的主家啊?

修房子,铺路,烧砖,那可都是重体力活呀!

也就是比采矿稍微强一些罢了。

好几个人就垂下了头,让自己看上去更没用些,好别被挑走。

看得魏牙人就拉下了脸。看主顾走了,他不教训那几个的!

“我有一说一,这个活儿是不轻,不过也有福利好处。”

“这好处嘛,有三样。”

“一个是一天三顿管饱,伤了病了管医。”

这话一出,这些人的眼光就亮了点。

现在穷人家里,一天就两顿饭。

在魏牙人这儿倒是能吃到三顿,但那饭没盐淡水的,定额定量,能吃个半饱都算不错了。

至于说医病这件事,倒是可以不在乎了。

平民老百姓还看不起病呢,他们这些奴仆还是别想好事了。

“二是如果有一家子的话,可以都留下。”

“只要能忠心干活二十年,将来都可以给安家费放良。”

魏牙人还是头一回见主家买仆人是这样的,倒是立在旁边看了个稀奇。

听到这第三条,嘴歪了歪,心里就笑了。

这位东家,年纪不大,心眼不小。

忠心干活二十年,这些人也就都老了,一放良,反倒是省了还要多养个不能干活的老家伙!

主要是现代跟古代的人寿命和身体素质差异太大了。

五十岁在现代,还算是中年,而五六十岁退休的那些人,无忧无虑,拿着退休金满世界嗨,过得有滋有味的……

可在古代,五十岁身子骨已经不太行了,好多人的寿命到六十岁都算可以的了。

“心里乐意的就往前一步走,不乐意的就原地不动。”

司娓娓这话一出,就看见只有六个人朝前迈了一步。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被司娓娓画的鸡汤给打动。

魏中人的脸拉得更长了。

早都训过多少次了,要机灵要机灵,争取早点寻到靠谱的主家!

这好不容易来个大主顾,这些贼囚还不好生表现!

看来是他给的活太轻了!

以后不叫他们搓麻绳,打草鞋,叫他们推磨劈柴吧!

魏中人本以为好歹还有六个人能出脱了手。

没想到又听司娓娓问了话。

“你们挨着个说说,过去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长,为什么乐意跟着我干?”

魏中人,“……”

这年轻人,花样它怎么就这么多?

“回这位小官人,小的原先就是孤儿,被庄子上的老仆捡了回去,后来长大了就做了庄户,庄子被抄了,庄户们就都被关进了大牢发卖,有些庄户们有本地的亲戚,出了银子给他们赎身,小的孤身一个,平时也没攒下银子,因此就……小的也没什么特长,就是有把子种地的力气,小的乐意跟小官人干,因为小的想有个着落,不想总窝在这个杂院地了,再一个小官人说了,一天三顿能管饱,小的吃得多,总是吃不饱,要是能管饱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第一个回话的是个年轻人,看着像二十出头,但基本古人都显老,司娓娓猜着可能也就十七八岁。

这番话回得还算是不错的,在司娓娓看来比较中规中矩。

但听在魏中人和其他卖身的人耳中,就有点犯蠢啊。

在场的人,谁没把子力气啊?而且吃得多这种事还有自己说出来的?当主家傻啊?

司娓娓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一块空地,“你先站到那边去,让这位王小官人跟你聊聊。”

因为当初王大军和司娓娓两个人去报户籍的时候,除了卫星村的古人之外,预留给朝圩村的人口,就只有十来个。

像已经娶了高彩霞的小伙子,还有已经露脸的赵小二,他们的名字都在卫星村的户籍上绑定的。

但经常轮换的朝圩村小伙,他们离开卫星村在外走动,就只能用几个名字。

比如王二郎,杨四郎,司三郎这些……

崔小强现在就用的是王二郎。

崔小强早就跃跃欲试了。

以他三千个粉丝的亲和力,就不信,他来个攀谈交心,不能把这个小哥哥的故事探挖出来!

显然,司老大已经相中了小哥哥,现在他就是那个做背景调查的。

“来来来,咱们到那边聊两句……”

第二个人看上去就有点紧张。

一番话说得结结巴巴。

“小的也是庄户,小的,小的特长是种地和泥瓦工,小的乐意跟着小官人,是,是因为,小的有一大家子人,小的想一家能齐整在一块。”

“你家里有几口人,他们也在魏家吗?”

“小的有一个媳妇,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他们都在魏家,媳妇在女仆院里,儿子还小,就跟着媳妇呢……”

司娓娓就看向魏牙人。

魏牙人立马会意,“我这就把他们叫过来。”

男仆一个院,女仆人一个院,哪怕是一家子,那也得隔开,本是为了防止生事的,这会儿叫过来让主顾相一相,自然不打紧。

没一会儿,那边就领过来了三个人。

妇人看着三十来岁,黑瘦脸,个头也不高,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牵着个五六岁的男孩。

看到了自家男人,神色激动却不敢吭声,小男孩才叫了一声爹,就赶紧捂住了他的嘴。

虽然颜值不高吧,但这一家人看上去都不是刁钻古怪的。

司娓娓也让他们站到那一头去。

靠着这种挑选法,司娓娓挑中了三家人,两个单身的汉子。

一共十三个人。

壮劳力十六两,妇人十两,小孩子三到五两不等。

最后司娓娓花了一百三十几两银子。

司娓娓和魏中人交割银子和文书,杨添才就在边上不说话往那一站,充当着保镖的角色。

但崔小强闲不住啊。

他就东瞅瞅,西看看,只要人家没拦,他就贼眼乱瞄。

这一瞄,就给他瞄出了事儿。

他们不是只看了男仆院,没去女仆院嘛,崔小强好奇心重,他知道哪个是女仆院,他就抻着脖子往那边瞧,谁知道正好就对上了一双眼睛。

不过几秒钟的工夫,就有人推开女仆院的门,一头冲了出来,扎到了崔小强的怀里。

“这位郎君,求你救救奴……”

崔小强都傻了,“……”

眼瞅着许多目光都瞟了过来,尤其是正把卖身契塞进怀里的司老大,也斜眼盯了过来。

吓得崔小强赶紧推开那人,“你谁呀!干啥呢这是!”

他就是眼睛乱看了几眼,啥也没干,这怎么还有个大活人往他身上扑了呢?

魏牙人做成了这一笔生意,本来以为只有五个人,没想到还卖出去了三家人,心情很不错,一打眼,瞅见崔小强这边的闹剧,心里就有了数。

嘴上也跟着喝斥,“王九娘,你这成何体统,还不快滚回院里去!”

这个王九娘,她这个王,可是县里土皇帝的那个王啊!

只不过王九娘是那个王的族亲,关系比较远了,所以那个王就满门抄斩了,王九娘家受了牵娘,爹妈亲人都死在了牢里,只有王九娘和一个姐姐活了下来,开春一并被卖为奴仆。

王九娘被推开,身子一仰,就露出了一张白净秀丽的小脸。

崔小强就愣了下。

他当初穿越,还有雄心壮志,觉得能在古代遇见许多美女,以他的肚子里那些现代技术和点子,肯定能做出大事业,然后娶好些美女来着。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现实的险恶。

好不容易锻炼了半年,这才能克服出村跳崖和激流险滩的困难,等亲眼见到了古人和古城,这才觉得过去真是太天真了。

开阳县城街上,连个年轻女的都见不着,更别说好看的了!

他就见了一个称得上漂亮的,就是莲香,还是三皇子赏给赵小二的。

他一个种植废,想靠种土豆得美人……怕是要等到下辈子。

所以说,这位哭得楚楚可怜的姑娘王九娘,就是他在古代见过的第二个好看的女的。

但这也太不矜持了吧?

不是说,古代女子保守之极,不小心被男的碰了胳膊,就要用刀断臂,这怎么还带往上扑的?

就见这个王九娘看着崔小强,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求求这位郎君,买下奴吧!再没有人买奴婢,奴婢就要被外头的人给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