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受灾的百姓太多,县衙内的大小官吏也都望风而逃,户籍管制形同虚设。

但这会儿外来的县令可不就虎视眈眈,指着治下的平民捞油水呢,哪能让人就跑了呀!

一开始县令还没发觉,等三四个村子都跑空了,这下可就紧张了。

赶紧让人在各处设卡拦人,抓到私逃的就打入大牢,并且实行十户连坐……这倒是有点效果……村民们不走大路了,直接十户一起,逃进了深山老林。

逃进深山老林子里吧,还真是一条生路。

开阳县这样的普通穷,县衙里实编也就一百来号差役,不可能全体出动,大老远地爬山涉水,去深山林子里搜寻几个穷得连税都交不起要抛荒田地的农夫,搜不着还好说,万一要是搜着了呢?

几个差役对上熟悉地形的村汉,没准就是送菜去的。

这些事情就在年前就开始发生了。

闹到如今,开阳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田地都被抛荒,县令要搜刮银子,也不能可着剩下的这些羊薅,他是贪又不是蠢……

于是赶紧想办法弥补,比如说赶紧停了那些来钱的名目,又派人到各村去游说,承诺只要这些人回来就既往不咎……但已是迟了。

这些农人们有前一任县令做对比,又曾经过大荒年的生死考验,可谓是见多识广,机警精明,就这新县令的所作所为,大牢里都快满了,谁相信他谁就是个二傻子!

藏在山里,起码值钱的家当,还有活命的粮食都在,种点菜,开点荒,再打个猎,怎么也能活下去了,谁想一年到头替这黑心县令扛活!

新县令可不就慌了,他就各种想法子,但他本来水平就不高,不然也不会被派到开阳县了,水平不高且心性贪,能想出来的法子,也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以油灭火的……

最后开阳县的光辉事迹,就传了出去。

起因还是几个开阳县逃出去的村汉,加入了省城的丐帮,这伙人把开阳县令的贪财,小舅子,三姨娘什么的都编成了莲花落,在各处传唱……

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算京城里四皇子一系势大,总还是中立派居多,自然就有御史风闻奏事,参了开阳县令一本……当然了开阳县令一个小虾米,还不入京官的眼,而是把开阳县令的远亲,也就是朝中的吏部侍郎,给牵连了进去。

这位吏部侍郎,自然隐隐倒向了四皇子,上回三皇子出事,四皇子一系就安插了不少虾兵蟹将,这次开阳县令出事,可不就让人怀疑起四皇子任人的能力了?

最后开阳县令被押进京,朝廷又选派了新任的县令过来。

这回的县令是科考的进士出身,本就是寒门士子,虽然作了官,倒也还没忘本,新上任就废除了原县令弄的那些个捞钱的条款。

大牢里关的那些出逃平民,也都被放了出来,有在牢里病了的,也给请医问药……眼下看着,是有个做父母官的样子了,至于以后,那谁也说不好。

而应祥县的大事,则是跟三皇子府有关。

三皇子全府的人都被圈禁起来,所有的粮食蔬菜都是由禁军给送进去的。

那禁军统领明面上是老皇帝的人,但其实也被继后收买过了。

有他把关,三皇子全府上下,那日子过得,憋屈的很。

那统领虽然在细处上卡一卡三皇子,大面上还是不敢太过放肆的。

毕竟,三皇子再怎么样也是老皇帝的亲儿子,他自己怎么对待无所谓,外人要是克扣虐待了,被发现了肯定是落不了好的。

这件大事就发生在元宵节后。

三皇子府的云侧妃打从去年入秋时,就身子骨不爽利,一直到了元宵节那日,病情突然就不好了,三皇子府的管家就赶紧向守卫求情,让他出府请个大夫过来。

但那会儿禁卫统领和几个心腹就都不在,他们就想着大过节的,给三皇子府里送的补给也都送了,虽说质量很不咋地吧,可数量上足够多呀,谁也挑不出什么理儿来。

他们就结伴进应祥城里,寻那温柔快活的地方去了。

那当值的小队长就想了,这得病的要是三皇子,或者是三皇妃,再或者是小皇孙啥的,他们也能大过节地去给跑跑腿。

可这得病的是云侧妃啊!

谁不知道云侧妃娘家不争气,就一个云老二跟来了应祥县,想着拉拨下呢,结果接地连三地给三皇子府惹事,最后更是不长眼,把一个跟三皇子有血海深仇的女子给带进了京,最后三皇子被连累的从一方土皇帝到被圈在巴掌大点的地方里,吃啥喝啥都不能自主……

三皇子府里的人谁不恨云侧妃?

据说要不是云侧妃也生下了小皇孙,三皇子掐死她的心都有!

所以说这倒霉女人适时地生了病,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说不定三皇子就想等着她“病”死呢?

小队长就想当然了。

他就厉声驳斥了三皇子府管家的苦苦请求,坚持有什么需要,也得等统领回来定夺。

但统领这不是在温柔乡里呢么?怎么也得一醉方休,良霄美景,冬日懒起吧?

等第三天能定夺的统领回来听说了之后,就满不在乎地让人去外头请大夫。

结果他们就听到了府里传来的隐隐哭声!

统领这才感觉到了大事不好!

云侧妃死了。

还是缺医少药硬生生发着高烧死的。

如果没有圈禁,不是由禁军们管制着一应人员和东西的出入,云侧妃之死,对于京城权贵来说,那是掀不起半点浪花。

但这不是非常时期么?

堂堂一个嫡皇子侧妃,还是生了小皇孙,名字上过玉碟的。

在元宵佳节的时候,却因为没即时请大夫,给病死了!

什么统领,如此胆大妄为?

今天能病死侧妃,明天是不是就能病死正妃,皇孙,甚至三皇子?

大皇子一派,咬住云侧妃之死,在政局上发起了强烈的攻势。

时过境迁,老皇帝对三儿子私下的小动作的怒气,就消散得差不多了。

而四皇子一系的上窜下跳,吃相难看,也引起了他的不满。

下旨将看守三皇子的禁军撤换一遍,这次就选了当初同嫡皇子一系有渊源旧人统领。

这本就是明显的风向,大皇子又在万寿节上为老皇帝献上海外良种。

据大皇子说,这海外良种,能亩产近千斤,不挑土质,耐干旱苦寒,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音啊!

老皇帝就震惊了。

再三派人确认,又亲自到大皇子私人的皇庄上去看收成。

再亲口尝过了味道,老皇帝这才龙颜大悦,甚至还当场赋诗一首,表达开国皇帝对天下太平的喜悦之情。

当然了,老皇帝本来文化不高,做出来的诗也就是能押韵而已,但这并不妨碍群臣以此为契机,拍马歌颂再出一本诗集。

大皇子献宝有功,就得了工部的实权职位,除此之外,只要天下的农民种这新良种,就会想到大皇子,大皇子的声望可谓是空前提升。

大皇子也就趁机,跪求父皇饶过三弟。

老皇帝想到当初征战的时候,他跟前五六个儿子,却只有三儿子胆大,才十几岁就敢跨马带刀,嚷嚷着要跟着他上战场……武将喜欢神兵利器,也的确不稀奇。

所以见到铁矿和上好的精铁,会有私心,也是情有可缘的……吧?

于是被圈禁将近一年的三皇子一家,终于被解了禁。

第178章 大结局

除了解禁之外,封地也还有,只是从五县缩成了一县,也是相当的惨了。

而且虽然被解了禁,他那些得力的部下,却还在天南地北守边,并不能回来,而他的生财之源,矿山和三家石泥场,也都被归为朝廷。

因此三皇子的境况,也就是比先前好了些,起码吃啥喝啥,在一县之地的活动,并不受拘束。他的财源,只剩下京城的几个小铺子小庄子,还有应祥县的几处庄子铺子。

当然了,三皇子的正妃和侧妃都有自己的嫁妆,细算起营收来,都超过了三皇子的产业。可那都是内院妇人们的私产,愿意拿出来共享是本分,若是不愿意,三皇子肯定也不能张这个嘴不是?

开阳县那位四皇子派系的县令被押解进京后,其小舅子没了靠山,原本还想腆着脸撑一撑,谁知道从此门可罗雀,那是半点进账也没有……他雇的本地帮工都跑没了影,只好用自家的仆人,可他和仆人但凡上街落单,就会被人套头打一顿……这如何还能呆得下去,只得低价处理了这家铺子,细算下来,竟是把当初的本钱都赔了个光。

而先前卫星村低价卖铺子的时候,算是六折卖的,小舅子卖铺子,从七折一路降到了二折,这才算有衙门的小吏接手。

小舅子差点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有,走的时候都不敢声张,自己悄没声连夜跑的,就怕被开阳县的老百姓给逮住落不了好……

那衙门里的小吏买了铺子,再派人去卫星村传信,问他们还要不要这铺子。

形势转变了,在县城里有个落脚点肯定更好,再说卫星村现在也不差钱。

王大军就以七折的价给买了回来。

衙门小吏这一倒手的工夫,三天不到,就赚了几十两银子。

卫星村这边细一算,也比再另外买铺子强得多,还在老地方,倒是熟门熟路。

此后的卫星村特产店,基本还是当初的那些花样。

但即使是那些,也利润不低。

外头也有人想要山寨,有的能做得跟原版一样好,比如说糖果和果脯之类的,但有的就差点意思,比如说有商家也琢磨出了羊毛衫的织法。

但都叫羊毛衫,可卫星村这边也不知道是怎么处理的线,就没那么粗硬,也不容易起球,颜色样式还好看……关键是价格还不贵。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于是卫星村出产的羊毛衫,就更为畅销了,只要一往架上摆,准保被一抢而光。

就连在开阳县人看来属于天价的羊绒衫,都完全不会压货。

羊毛衫还能来个高仿,羊绒衫的制法那就是绝密,若是运到省城和京城,根本不愁卖,全都是供不应求。

也不是没有势力打卫星村这些绝密制法的主意。

但这些东西的生产,都是在卫星村里的,卫星村那独特的防卫格局,再也不进外人的规矩,让那些势力都无从下嘴。

当然了,也是天高皇帝远,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手还伸不了这么长,而新任的县令因为上一任县令被处斩,行事小心谨慎,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也不去打卫星村的主意,因此他连任的六年,反倒是卫星村低调发展的黄金时期。

六年后,靠着金钱和信息铺路,卫星村已经将开阳县彻底地经营成了根据地。

像是上任县令那样,想把卫星村当肥羊来宰,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只要他动了这念头又表现了出来,没准夜里就会因为忘了关窗而受凉,然而医馆的的大夫给开了药,却有一味缺货,派去别地抓药的人又在路上碰到了事故……一连串的巧合下来,这位动了念头的县令就不幸地缠绵病榻,最后不得不辞官归故里了……

六年后,朝堂上的形势又是一变。

之前是大三皇子同继后和四五皇子旗鼓相当,虽然继后方略占上风,但大皇子有亲兄弟吸引火力,又有土豆奇功,且能隐忍求稳,只要他不出错,时间还在大皇子这边……

可他们斗了多年,六年后,原先还是少年的小皇子们都长大了!

而且老皇帝的后宫里又进了几位美人,其中一位生得可谓是倾国倾城,老皇帝沉迷美色,犯了所有老年帝王最爱犯的错误……将美人连升几级,短短两年,就被封为了贵妃,一时之间,继后黯然失色,暂时没法压过盛宠的贵妃。

贵妃也生出了一位小皇子,子凭母贵,常常被老皇帝抱在手上,就连流个口水,拉泡尿都是与众不同的。

这让继后一系的四五皇子,恨得牙痒痒。

而大皇子就不同了,时常进宫的时候,就会给这位最小的皇弟带去各种礼物,言谈之间,十分亲切,同样的,对于皇室内所有的兄弟姐妹,大皇子都表现得如同春风般的温暖,一派长兄风范。

甚至还在一次进宫的时候,碰上了宫人要对小皇子不利,大皇子拼着自己受伤,保住了小皇子的性命。

事后经过严密追查,发现是继后下的手。

继后因此事被废,从此老皇帝再也不立皇后,贵妃在后宫,形同副后。

贵妃虽然美貌点到了最高,可脑子也不是空空,知道就算她再得宠,她的儿子也不可能继位了。

既然这样,就要选对自己有利的那方。

于是她默认了小皇子同大皇兄亲近,在宫里也会不着痕迹地帮上大皇子一把。

终于,在朝圩村穿越的第十五年,老皇帝殡天,临终前传位于大皇子。

大泰朝的政权平稳过渡,大皇子登基继位。

大皇子当了皇帝,头一件事就是补偿为他作了贡献的三皇子。

三皇子不但得回了其余五县的封地,还得了正式的王爵,安王。

继后一系到这会儿已经彻底没了希望,四皇子五皇子都被封到了边远的地方,虽然也是王爵,可封地也就是一县,还都比不上应祥县,而且离驻军卫所都极近,但凡有点异动,等着他们的就是反叛兵败的下场。

大皇子友爱手足的人设不能崩,那就只能是这些皇子自己不识时务了。

也不知是不是人设立久了,大皇子称帝后的行事风格跟老皇帝差异很大。

手段以怀柔为主,与民休养生息,只要不触及底线,一切都好说,但若触及了他的逆鳞,那风格绝对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到穿越三十年的时候,卫星村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两百,这是统计进过世老人的总数。

司娓娓已经将近六十岁。

六十岁在现代,那是要退休的年纪。

司娓娓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这娃生下来就是由他爹带大的。

没错,他爹就是朝圩村的唯一网管林刚。

林刚以一己之力,维持着全村的信息化建设,一干就是十几年,一直等到孙小宝通过现代网课大学毕业又实习上岗之后,才算是有了接班的人手。

林刚这才有空余的时间,去研究隔行如隔山的硬件。

研究加带娃的结果,是林刚成了朝圩村信息化硬件的起步人,而他儿子林小川成了朝圩村信息化产业的实现者。

而之前朝圩村的娃娃们,生化环材,财医武体,学什么的都有,却没人去碰信息相关。

毕竟,别的专业,容易立竿见影出成果,特别有成就感,只有这个信息专业,硬件只能看虚拟的不能摸实物,软件又只能在那些老爷机上实验,还动不动就报废……

在各种硬件没出来之前,朝圩村的电脑和手机平板这些,是坏一件少一件,就算能拆吧拆吧,把还能用的零件拼装到一起凑合用,可眼睁睁地看着全村硬件越来越少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林小川大概是继承了亲妈的性格,亲爹的数理逻辑,在全村同一代的哥哥姐姐避开信息化专业的时候,想都不想地就一头扎了进去……

当朝圩村第一台自主生产的电脑成功运作的时候,林小川也三十岁了。

他成了当之无愧的智能化设备工厂的第一任厂长。

林刚乐呵呵地给自家儿子打着下手。

他觉得他这一辈子挺圆满的。

现代宅男有的他都有,机子,妻子,孩子,房子,银子……还求什么呢?

特别是一家三口,那两个都比他强,都是他的骄傲。

午夜梦回,他都会回想起当初三十五岁那年,看到村子里所有的单身小伙(除了崔小强)都脱了单,他也鼓起勇气向村长表了白。

但其实当时是没抱什么希望的,可他听到了什么?

“好呀!”

随意!太随意了!

就好像处对象这件事,跟村委例会一样平常似的。

但他会因为这个就退回去么?

他只是宅,又不是傻……

而村长司娓娓,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一直干到六十五岁,这才交班给下一代的年轻人。

退休后的司娓娓,反而开始放飞自我,频繁在现代的媒体上出现,为一代又一代的民众,讲述穿越村的故事。

成为网络红人的结果是,为朝圩村在现代挣到了大量的资金,而司娓娓还有其他的朝圩村人,都把自己的账户上的资金划给了武三舅,作为穿越可逆性项目研究的经费。

毕竟,穿越回过去的时空,是每个朝圩村民的梦想……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就是正文大结局了。

感谢小伙伴们一路相随,摸摸哒。。。

不过这个故事还没结束哟,还有几个小番外。

有朝圩村第二代的番外,有多点穿越的几个点的番外,等等等等。。。

番外(二代篇)

第179章 绝世美人

穿越历三十五年秋。

大泰朝安远城的卫星衣坊内, 仍是如同往常那般, 顾客盈门, 生意红火。

卫星衣坊和紧挨着的卫星杂货一样, 据说都是同一个东家, 起源于本省的开阳县,却稳扎稳打,在本省的各大城内都有了分号。

十多年前, 更是将分号开到了京城, 靠着新奇的花样, 和可靠的质量,在京城也站稳了脚跟。

位于省城安远城的这家卫星衣坊和卫星杂货,算是东安省的总店,管着周边城镇分店的货物流动。因此铺面宽阔,装修精致, 就是里头雇佣的伙计都是统一的制服,精干的面貌。

卫星杂货就不必说了, 都是比较新奇的农家特产。

卫星衣坊则是二十年前从卫星杂货里,把衣衫类给单分出来的。

秋冬的羊绒羊毛,春夏的丝绸细麻, 什么内衣外衣袜子披风围巾帽子手套, 花样繁多, 品种齐全,最妙的是他家的衣衫跟南边的织法完全不同,基本上都是□□无缝型的, 而且穿在身上还有弹性,内衣不用系带子,外衣又不那般臃肿,实在是精妙之极!

而至今为止,想要偷取卫星衣坊独家秘法的实在不少,不过也不知道卫星衣坊有什么不得了的后台,那些手伸出来,又老老实实地缩了回去……这给卫星衣坊又加上了层层的神秘光环。

于是,爱光顾卫星衣坊的贵夫人们,就来得更勤快了些。

“怎么不见你们老板娘?”

一位贵妇人正把件砖红色羊绒披肩往身上比划,笑眯眯地问在一边伺候的年轻女伙计。

年轻女伙计也笑得满面春风,殷勤为贵客捧着镜子。

“我们老板娘每月的这几日,那都是要在家里理账的。”

卫星衣坊总店的这位老板娘在安远城里可谓是名头响亮的传奇人物。

之所以名头响亮,不是因为她生财有道什么的,而是实在是长得太好看了。

当初这位老板娘来到安远城,管起了城里的两家总店。

虽然初来乍到,但她的美貌名头立马就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