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候想着,将来我成亲之后,我争取让我的妻子有几年不那么忙和辛苦的日子。”季和适的妻子温婉低头轻笑了起来,其实她现在的日子,过得已经很好。

公婆慈爱待人,夫婿体贴如一,小叔子小姑子都是体谅的人。她早已经瞧得明白,季安宁虽说帮着管家理事,大约也是出自于她体贴她婆婆的心思。

她这一次回来之后,听说婆婆前一阵子生了一场小病,自家公公因家里的喜事,才会特意接季安宁回来理家。

季安宁回来管家处事的日子,她顺带清理了一些平时喜欢偷懒躲闲的人,又把一些年纪大了,心思多了起来年纪大的丫头嫁了出去,而且嫁得人都是经过丫头们本人点头。

象这种清理丫头的事情,季和适的妻子知道,她是轻易不敢如此处事。然而季安宁的身份,注定她可以堂堂正正的如此行事,还不会让家里长辈们多心。

季和适妻子让身边的管事,去瞧一瞧邵氏在何处,这样的事情,可不能经季安宁交待,她就这样轻易的接手过来。

季和适瞧着妻子愉快的走出去,过了好一会,她同样一脸神情明快的回来。她笑着跟季和适说:“母亲跟我说,让我接几天手,趁机让宁姑姑也歇上几日。”

季和适笑了起来,自家人都知道季安宁就不是一个喜欢招事做的人。而他的妻子,在理家处事上面,还是有独到的地方。

季家主事的人换了,然而家里事事平顺过渡过来。季安宁很是舒服的带着顾顺景去三园寻田氏说话,而田氏瞧着她松懈包袱的样子,她只觉得欣慰不已。

田氏带着他们母子再去看了看新房,院子很是安静,房间还打开着透气。而院子里来往的人,面上都带有喜气。

季家发家日子薄浅,家里的男人,都不习惯于身边跟着丫头们服侍。这一点,顾家则不同,顾石诺大约是从军之后,他的身边才断了丫头的服侍。

而季安宁在顾家听来的消息,顾玫诺在成亲前,他的房里是有过人,至于是不是成事,大家都有所猜测。

妯娌们跟季安宁悄悄的提过,十有八九是成了事。只是顾玫诺待两个大丫头没有情意,在成亲前,就把两个大丫头放出去嫁了人。

就是这样的情形,顾家的妯娌们提及起来,都很是羡慕不已。她们男人的身边,就有那时候的丫头转成妾的人。

季安宁觉得季家这种习惯值得保持下去,而顾家那种不好的习惯,则还是让它从她的家里消失。

田氏瞧着季安宁的神色,她笑着说:“我瞧着女家派来做事的人,言行举止都大大方方。只要是通道理的人家,日后,两家可以常来往。”

季安宁轻轻的笑了笑,这个时代许多人家,待女儿愿意寻一个好亲家,就是给女儿最大的恩典。

季家如今是无多少地方能让人有求,而儿女亲事上面,更加能擦亮眼睛挑选合适的人家。季树梢结下亲事的人家,是普通的读书人家。

第九百零七章 管

季安宁闲下来,自然有时间和家里的亲友们在一处说话。季洁悦也借这个机会,多回了几趟娘家。

季安宁和季洁悦多年未见季安玉,虽说眼前瞧着她,是一脸的夫婿恩爱儿女孝顺的模样。可是两人还是想听季安玉说一说话,她们两人借着机会缠着她说话。

季安玉夫妻回家来之后,两人见到季安宁掌管着家里的事情,季安玉见过布氏田氏和邵氏之后,她的心里明白了大半原因。

季安玉夫婿则面上平和,内心里是暗潮起伏不已。他还不曾听说过,那一家人会请出嫁的小姑子回来主理这样的大喜事。

只是季家人和季安玉反应平常,隔几天之后,陆续回来的季家人,听说现在家里暂时由季安宁安排家事,他们一样的反应平常之后,他只觉得季家的家风实在是不一般。

季安玉紧接着就瞧明白季安宁眼里的神色,她一家人是要在季家住上一阵子,可是她却无心思分担季安宁的管家权利。

她笑瞧着一脸失望神情的季安宁,再瞧一瞧身边这个诧异的男人,她笑着低声解释说:“她当家当得好,等到适哥儿媳妇回来了后,她一样会把担子丢给她。

我何必因为心疼她,而去帮着她去理几天的事情。”季安玉的男人很有些不相信的瞧一瞧她,只是他最近有些小忙,白天,季守成要带着他在外面跑一跑。

他的心里面明白,都城机会很多,可是抢的人,一样的更加多。他眺望几日之后,已经下定决心,遇机会,先出手去抢,先别瞧那机会的大小,他现在只是要一个机会在都城立下来。

然而季守业和季守成兄弟则不赞成他的想法,认为他暂时不要着急,先看上几天,再来下决定。

恰巧这时候顾玫诺为了差事的事,来向季守业兄弟请教。季守业兄弟介绍他和季安玉夫婿相识,两人要跑差事的人,很自然的在一处商量起来。

季守业和季守成长舒一口气,这两人正好互相作伴。季安玉的男人行事果敢冲动,而顾玫诺则是那种非常稳得住的人。

季家的人,在有些方面,还是愿意去相信顾玫诺。果然有他的劝说,季安玉的男人缓和下来,有时间,还能留在家里帮着季家招呼来往的商家。

顾玫诺的差事很快的下来了,比他想象的要好太多,而且也没有调他到边远地方去,只是让他在东城的官内做了笔记员。

顾玫诺想法子打听了一些事情,听人提点之后,他方知这还是顾石诺的面子。当年顾石诺驻扎在城外的时候,无意当中帮了一位管人事小官的家忙。

而顾玫诺在续职的时候,他不象有些人四处奔忙,而是耐心等候上面的安排,也是让上面的人,觉得他家事不稳,可是为人还是不错。

那位小官在顺手帮一把,他就没有直接发放到城外去,而是在城内安置下来。顾玫诺特意让顾大少奶奶到季家来,把这个好消息告知给季安宁知道。

上午时,顾大少奶奶来到季家的时候,季安宁正坐在主厅的主位上,跟家里管事们吩咐着事情。

家里用的人多了起来,有的管事们就有些不中用起来。季安宁板正着一张脸训话说:“一个个管好自已这一行的事情,可别让我捉住把柄,我这里是没有人情可以讲,我只看结果。”

而管事们经过前不久季安宁做下来的事情,他们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背着行事,一个个赶紧应承下来事情。

季安宁的确是不会做非常恶毒的事情,可是她绝对不会留用不着的人。季家的下人们还是知道外面的风声,也知道季家的主子们一向待人宽厚。

他们一个个无心去攀什么高枝,只愿意在季家安稳的做下去。等到年老之后,也能象布氏身边的老人一样荣养起来。

每逢年节的时候,主子们还会派人去打赏东西,让家里的小辈们瞧在这方面,就不敢不孝顺老人家。

顾大少奶奶的心里一直觉得季安宁不中用,将来顾石诺发达起来,只怕还是要上门来请她去理一理家里的事情。

她的心里面一直是这样的认定,从前两家住在一处,季安宁就是一副百事不管的态度,那种故意装出来不管事的态度,其实就是说明她对管家理事的心怯。

来到都城之后,顾大少奶奶还会在顾玫诺面前时不时提醒他一句半句话,让他去跟顾石诺说一说,家里的事情忙的时候,她不会介意去帮手一次两次。

顾玫诺是不太管家事的人,他也一直觉得季安宁太过娇弱了一些,也许城外顾家的家事,大部分还是顾石诺担起来。

他从侧面打听过,顾石诺的确跟他直言,家里的大事情,一直是由他管着。只不过暂时他家里面是无什么大事,小事,季安宁一直打理得周全。

他们夫妻两人都认为有王四夫妻帮着季安宁,一个小家,季安宁还是能够理得顺当。

季安宁听到丫头凑近跟她提醒后,她很快把人散了去。她从主厅出来,见到道旁立着怔忡神色的顾大少奶奶,她笑着招呼她进了小客厅。

顾大少奶奶神色恍惚的跟着进了客厅,她的这般反应,让季安宁的些担心起来。这一家人可别是出了什么大事情,她瞧一瞧跟在顾大少奶奶身后的管事女人。

她们总算有几分的交情,却见到她也是一脸为难神情。管事女人在心里暗叹一声,只觉得自家小姐现在是心气掉下去了,这要再提上来,只怕还要许多年。

丫头们很快进来上茶水上点心,季安宁招呼着顾大少奶奶喝水。顾玫诺的家事,季安宁是无心去理会,反正知道这对夫妻散不了,他们关着院子门,自个去纠结自个的事情。

季安宁有时候心里庆幸顾大少奶奶是一个顾面子的人,她不会随意在外面跟人诉辛苦。顾大少奶奶喝了两口水,她缓过神来笑着说:“弟妹,我怎么瞧着你在季家还管着事?”

第九百零八章 前程

这些事情,原本就隐瞒不了什么人。季安宁直言说:“我大伯母年纪大了,我家里的人,不许她再理这些事情。我母亲一直不喜欢管事情。

而我大嫂前不久生过病,这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她也不能太过辛苦。家里别的人,还在路上,等到我大侄子媳妇回来之后,我就可以歇手不管事。”

顾大少奶奶奶笑了起来,说:“我从前一直认为你不会当家理事,不曾想过,你原来这么的能干,打理得了一个大家里面的事情。”

季安宁张口结舌的瞧着她,从前两家住在一处的时候,她院子里的事情,可从来不曾让她有机会插手过。

何况季家现在是大,可这是她的母家,她在母家理事,处处有人帮衬着。这样还要理不了一个家的家事,那季家和田家那些年花在她身上的心思,岂不是全白费了。

季安宁知道这年头为人处事还是要谦虚几分才行,她笑着说:“有我大伯母和大嫂在后面撑着,我只是在前面出一出嘴巴,这事情,我还是能做得到。”

顾大少奶奶的面上明显有几分了然的神情,季安宁顿时悟了,她这位嫂嫂别是把她当成弱不禁风的人了吧?

顾大少奶奶瞧着季安宁的面色,笑着说:“我这一趟过来是跟你说,我哥哥的差事派下来了,在东城当差,距离家里不太远。”

季安宁赶紧笑着恭喜她,她的心里还一直牵挂着,这顾玫诺不安稳下来,顾石诺的心里只怕会一直记着事情。

季安宁笑着说:“我有些日子没有见过十爷,眼下,我赶紧派人送信给他,顺带送一些吃食衣裳过去。”

顾大少奶奶又提醒季安宁当家理事,可不能只会训斥人,有些理,还是要说给下面的人听,他们行事起来就能方便几分。

季安宁笑着轻点头,她从来不知道顾大少奶奶竟然是一个肯对下面人讲道理的人,难道是这几年,她才有的变化?

顾大少奶奶和季安宁说话时间,已经有管事上前来说过几桩事情,季安宁很明快的给出解决方法,还要求他们一定要下面的人,在客人们面前尽善尽美做到能做到最好的地步。

顾大少奶奶不好意思跟季安宁再续话下去,而季安宁是直接开口留她用餐。她还是坚持要回去,她自已心里明白,她和季家人的交情,已经不是初来都城的时候。

季安宁有心送顾大少奶奶出院子门,只是路上又给人阻了路。顾大少奶奶只能由送客管事妇人陪着出了院子门,路上,她随意问了问管事妇人,季安宁当家可厚道。

那管事妇人笑着说:“季家从来没有出过不厚道的主子。”她有心再问一些事情,只是那管事妇人非常滑头的把话带了过去。

而这一边季安宁瞧着过来问事的管事妇人,她低声说:“平时这样的事情,你们都自行处理了,这一回,是谁指使你们一趟又一趟寻事来问?”

管事妇人红着脸,但是还是直脖子说:“小姐,没有人指使,我们是的确有事要跟小姐问得明白。”

季安宁心里哪有不明白,季家的人,对顾大少奶奶心里都有一股子暗气,只是因为两家的姻亲关系,大家冷了下来,可是却不会断了来往。

季安宁轻声说:“下一次,别这样做。我们季家的人,一向胸怀宽广。”管事妇人走了之后,季安宁去寻布氏说话。

布氏房里正坐着季安玉和季洁悦两人,她们两人一脸笑意瞧着她。季安宁伸手擦拭一下额头,瞧着季洁悦说:“悦儿,那些人是你使过去的吧。”

季安玉在一旁淡定开口说:“我也有份,就是你大伯母也不曾反对过。”季安宁直接过去把季洁悦挤一边去,她挨着布氏说:“大伯母,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

再说,我也没有真正吃过亏,能这样轻松的认清楚一个人,对我,对和我们亲近的人家,都大有好处。”

布氏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这样也好,你没有她看到的能干,将来她一样会小看你,做出来的事情,你还能防范得了。”

季安宁只觉得布氏已经成了精,她赖在她的身上,说:“大伯母,有些事情,你一定要教一教我,可不能只教玉姐姐,她可比我和悦儿来得精明。”

季安玉瞧着季安宁赖皮的模样,只觉得心无力不已。她跟季洁悦说:“几年没有见,我觉得你宁姑姑越发的脸皮厚,你认为呢?”

季洁悦一脸喜气的否认,季安宁有好事的时候,她从来就不曾忘记过她。过年的时候,顾石诺接到从军中转来宫里的赏赐,她可是直接送了大半份去给她。

她回娘家的时候,她悄悄的问过邵氏,知道季安宁派王四嫂子过来跟她说过,东西实在不多,只能直接送给季洁悦去用,就没有往季家送一份来。

邵氏当时就跟她说:“你宁姑姑别瞧着不是喜管事的人,可是她的心里面还是明白着,你在宣家的日子,就没有你跟我们说的容易。”

那个地方都有踩高踩低的人,宣家妯娌们的家世自有比她好许多的人。那时宣爷是笑着瞧季洁悦说:“你不是跟我说,你娘家这位宁姑姑是你们家最没有心眼的人吗?”

季洁悦很自然的辩解说:“我们从小就玩在一处,她这是心里面太有我了,她不会做那些有心眼的事情。”

他们夫妻把那份礼物自然孝敬给公婆,当时瞧着妯娌们面上的神情,季洁悦的心里很是舒服不已,她娘家的家世是平平,可是抵不住娘家人记挂她啊。

就这一桩事情,宣爷在外面打听过消息之后,他回家跟她说:“宫里赏赐军里一批的吃食,只是赏赐这些东西的时候,是有一张名单。

人数不多,你家那位宁姑爷的名字在前面。我瞧着宁姑爷在圣人那里是记了名号,他只要好好做,上面无人敢挡了他的前程。”

第九百零九章 高兴

季洁悦夫妻在宣家是处在不上不下的地位,宣爷一直是一个聪明人,他从来就不曾挡过宣家在军中几个兄弟的前程,他在暗地里还跟他们提醒,要交好顾石诺。

他跟自家兄弟们把话说得直白:“我是没有多大本事的人,这一辈子就想端一碗踏实的饭吃一吃,可是兄弟们却是有本事的人。

有本事的人,也要互相帮衬着行事。我家那位姑爷,不说他的本事有多大,就冲着他一个大家的嫡子,敢独自入军里来,年纪不大,却能爬到现在的地位,那就是一个有能耐的人。

你们和他交好,他多少还能看着亲戚的情份面上,遇事也能提点你们一二。而你们在他遇事的时候,你们多少帮衬一二。

他和季家都是记情的人,将来一定不会亏待你们。”宣爷的兄弟们一个个心里明白着,自家这位兄弟的为人处事算是老奸不已,只有家里的长辈们相信他是实心眼的孩子。

从小到大,他们不知帮他背了多少次的锅子。当然从小到大,他待兄弟们一直很好,大家也愿意在大人们面前帮着顶锅。

宣家兄弟们原本是有些瞧不上眼顾石诺,然而他们却信服宣爷的话。自家兄弟说宣家人在官场没有实力,他还是在下面安分的当着差。

他就管一些小实事出来,就别费心往上爬,结果得罪惹不起的人。宣家在都城不知多代,眼瞧着别人起高楼,眼瞧着别人楼碎。

宣家祖辈的意思,也是不要求子孙们有多大出息,只要求他们不要有大太的野心,结果把一家人都给葬送到谷底。

宣家老祖宗说过,宣家人的心眼原本就不太多,只怕后代子孙也出不了几个聪明人,就安分着过日子。

宣爷最初是不服气,可是等到他当差之后,方明白宣家老祖宗是一个太明白的人。宣家的人多,可是却从来不是能拧成一股绳的人家,大家得各自都有着自个的小盘算。

宣爷年少时时候的激情,也在瞧明白家里人的本性之后,他很快的安稳下来。等到他娶妻生子之后,他越发瞧得明白,季洁悦娘家聪明人多,可是还是喜欢脚踏实地的去做事。

宣家这些年下来,在都城混得有一个小名堂,可是仔细瞧下来,还是空中楼阁一样。在军中的几个兄弟,瞧上去前程花团锦簇,可是他们从来不曾去过前线。

然而顾石诺则不同,他是文武双全的人,他直接上过战场,带人立过功,连当今圣上都记得住的军人。

顾石诺在大家的面前,都一直表现出来是一种儒将的风范。宣爷觉得他是收敛了身上的气势,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要交好下来。

特别是两家有亲戚关系,他几乎是明示兄弟们说:“我也知道我家女人的家世不如各位嫂嫂和弟妹们来得有名头,可是抵不住她娘家人护短。”

宣爷瞧得明白,季洁悦是一个不计较的性子,可是这样的人,一旦发作起来,反而是不会给人任何的退路。

宣爷不向一家人走到那种地步,他只能把这些事情说给不管事的男人们听。事后,宣爷跟季洁悦表功劳,她听后笑了起来,说:“那些小事情,我从来不会跟人去浪费精力。

你和孩子们的事情,已经够让我操心了。当然大家妯娌在一处,互相体谅就好,一家人还是要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处。”

宣家近十年二十年瞧着老祖宗的身体状况,只怕是不会分家。而且就是分了家,宣爷这一房的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一样还是会在一处生活。

季洁悦心里只图宣爷愿意体谅她,别的人,只要是公婆公正为人,她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按季安宁的话,各人天黑之后,都要关上门来过自家的日子。只要身边的人,体谅你的付出,你就没有白费力气。

季洁悦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季安宁只说了半句话,后面半句话,她觉得用不着对季洁悦。只要宣家那个小子不会是一个傻的,就应该知道要如何跟自家妻子一条心过日子。

事实证明,季守业兄弟的眼光不错,他们就不会为家里的女子挑选愚孝的人作夫婿。

等到季树梢喜日前一天,季安宁在一园院子的树下,瞧见满脸阳光进院子门的顾石诺,她的眼光闪了闪。

仿佛眨眼间,光阴已经过了些许年,时光催人老,顾石诺却越发的英姿勃勃起来。他走路都自带光芒,让人瞧着后,眼睛都可以不眨一下。

顾石诺转脸瞧见院子里树荫下的季安宁,阳光透过叶子映照在她的脸上,她端庄温婉的立在那里,立成一副江南的山水画。

顾石诺原本一脸严肃的神情,在瞧见到季安宁之后,他面容缓和下来。他加快几步走近她,果然瞧见她瞧着他又傻眼的模样。

顾石诺心里欣喜不已,然而还是低声提醒说:“宁儿,你可别让人瞧出你看自已夫君都入了神的模样。”

季安宁瞧见顾石诺眼里的笑意,她有心想说这人就是闷骚性情的人,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她从来在言说上面说不过顾石诺,他是没有理,都能找出三分道理的人。

她冲着他快快的翻一下白眼之后,低声说:“现在人都去了三园,女家今天送大件嫁妆过来,大家都去瞧热闹,只有我在这里等你来。”

顾石诺瞧一瞧院子里的下人们,果然各自忙着事情,他伸手为她理顺了头发,当然极快速的摸了摸她的脸。

“那你要不要我陪你去三园瞧一瞧?”季安宁听他的话,轻轻的摇头说:“不用,我要再感叹一下。明天,我家大弟弟就是有小家的人。”

她说话的话尾里都带着酸味子,顾石诺笑着轻摇头说:“现在还是弟弟成亲,将来阳光他们兄弟成亲,你岂不是要直接泡进酸水里面去。”

季安宁白眼瞧着他,一股正气凛然说:“我这是心里欢喜得要跳了起来的表示,我自然高兴弟弟有一个家,也会乐意阳光兄弟将来大了成家立业。”

第九百一十章 临

顾石诺和季安宁去了三园,顾阳景兄弟在瞧新舅妈家送来的嫁妆,他们听见顾石诺到来的消息,兄弟三人飞奔跑出来迎接。

顾顺景给两个哥哥扯着跑,三兄弟跑到顾石诺面前,三人才放松了手。顾阳景笑立在一旁叫道:“父亲。”

顾雪景有些害羞的瞧着顾石诺,低声叫道:“父亲。”顾顺景则是笑眯了一双眼,他还直接把住顾石诺的腿,叫:“爹爹,抱。”

顾石诺弯腰抱起他,他瞧着顾雪景的神色,他伸手分别搂了搂两个儿子。顾阳景和顾雪景都是满脸喜色的挨着顾石诺,季安宁在一旁笑瞧着他们父子亲热。

顾顺景很是欢喜的跟顾石诺介绍说:“爹,看,新舅妈,送来的东西。”顾石诺只是来三园见一见季守家夫妻,他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对新房还没有那么的好奇。

季守家瞧见女婿之后,他是满脸的笑容。田氏含笑的瞧着顾石诺抱着顾顺景的样子,她笑着跟季安宁说:“小十是一个好父亲。”

季安宁认同的点了点头,在这方面顾石诺是无可挑剔,他虽然说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伴着三个孩子成长,可是他还是尽了自已的能力。

很快,季守家领着顾石诺去一园说话,按他的话说:“小十,我们男人去寻男人说话的地方。”顾阳景兄弟自然是跟着顾石诺离开,三人笑着冲田氏和季安宁挥手。

田氏见到顾石诺来了之后,她欢喜之余有些担心的问:“小十,能在家里待几天?”季安宁笑着跟她说:“只能待两天,后天,一大早上他就要赶出城去。”

顾石诺跟她悄悄说,如今边境有些不太平,而他要跟进负责训练一些强军出来。用兵一时,操练却不知要多少年。

在这方面,圣人很是注重,毕竟当年虽说面上没有吃亏,可是那也只是因为一时的幸运。那时节恰巧顾石诺上面的将军,因为一时心血来潮的想要借着练兵的机会,去边境瞧老朋友。

他们这一支人马赶去的及时,恰巧力挽了危局。如果没有这一支人马赶到救了场,那一场战争,会因为边境军的准备不足,不知要去了多少条人命,更加可怕的是,说不定给破城。

朝廷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年一直鼓励着军营里强化练兵,随时准备着有人可以用。有些事情,来得就是这般的巧妙,这是当年那位将军的原话。

而那位将军在那一场战争当中,眼睁睁的瞧着手下那些昨日还在说笑的人,今天就这样永远的倒下去。

过后,那位将军成了最坚持天天练兵将军的一员,他认为就是边境百年无战事,军中的人,也不能松懈一天,要有随时进入备战状态。

顾石诺是支持那位将军的人,他经过战争,不希望再有战争。可是百年备战,只待一时可以用。

季安宁虽说不懂这些家国大事,可是她知道有国才有家。顾石诺选择这样的一条路,她愿意支持他,直到他自已觉得到了退下来的时候。

季安宁直到此时,她方明白,原来顾石诺在的军营,类似于军校的性质。如顾石诺这样参加过实战的人,通常都给派来指导带队。

而他们带过的兵,则会经过优化选择,再重新把人发派下去。过年之后,蒋家小子去了南方一个城市,在那里军营里直接任把总,相当是正七品的官职。

蒋家小子走的时候,特意来顾家告别,他的眼里有兴奋神色,当然也有依依不舍的神情。他笑着跟顾阳景兄弟三人说:“你们好好读书,有一天,游学来看我。”

顾阳景兄弟三人很有志气的答应下来,兄弟三人里面,大约只有顾阳景明白分开的意思,也只有他最舍不得将家小子。

王家小子一家人在他走后来过顾家,王家小子的眼里有着很是舍不得的神情,他跟季安宁说:“我以为他会一直在都城,如今都城里,跟我们同一批来的人,全给分了下去。

都城里面,我们一家人只认得婶婶一家人。”季安宁只能跟他说,日后闲时,他一家人要常来往。

王家小子沉沉的点头说:“婶婶,日后,还是要顾叔和婶婶多照顾,有你们看着,我在那里的差事就能稳当,至少别人不会轻易换了我。”

季安宁轻轻的点了点头,还是鼓励他说:“你那样的聪明,一定能在那里稳着做下去。你不管待谁,你的态度都要平和,你记住来往的人爱好,又能对事保守秘密,将来一定有发展。”

王家小子眼睛发亮了起来,他笑着说:“顾叔从前就是这样跟我说,让我别小瞧我这份差事,有机会,我得遇贵人,就会有人主动给机会提携我。”

季安宁觉得王家小子一直是聪明的人,他只不过见到一起来的人,如今一个个外放出去,他们职位明显不错,将来还有大把机会提升起来,他的心里有些后悔起来。

实际上,他只要想得仔细一些,他其实还是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一走。王家小子的妻子则不同他,她就愿意过这样一份平淡的日子。

而田氏感叹顾石诺的确对妻儿很好,可是他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妻儿。田氏瞧着季安宁面上的笑意,她只能在心里轻叹一声,女儿乐意,就什么都好。

田家的人,先前说要来,只是临来之前,家里有事,就无人有空来了。田氏担心着,直到田家送来喜礼,又传来平安的消息,她才安心下来。

这样喜气就要来临的日子,田氏跟季安宁提及季树立的事情,她低声说:“你哥哥说,最近实在是没有空回来。你嫂嫂有没有写信跟你提,你哥哥遇见了什么难事?”

儿行千里母担忧,季安宁瞧着田氏的神情,她笑着摇头说:“母亲,哥哥和嫂嫂两个都是聪明人,他们只会解决难事,轻易不会遇见解决不了的难事。”

田氏瞧着季安宁叹道:“梢儿成亲之后,只要有外放的机会,他一样会申请出去。一个个翅膀硬了,一心只想飞。

我们做父母的人,只能在家候着盼着他们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归家来。”季安宁笑瞧着田氏说:“上一次,哥哥和嫂嫂说把老大送回来尽孝心,你又肯应承下来。”

田氏笑了起来,说:“你哥哥不是你父亲这样的人,他能照顾得了自已的孩子。你嫂嫂一定舍不得孩子们这个年纪离了她的身边,就由着他们一家人团团圆圆过日子吧。”

第九百一十一章 姐妹情

入夜后,新房处,新嫁娘身边的人在看守着,田氏吩咐了送餐过去,再让一个处事周全的丫头过去照顾着。

这一夜,季家主厅里自家人就坐了满满一堂人,男女各分左右两边坐着。只是因为是自家在一处,中间没有用屏风隔着。

餐后,大家分开坐在一处说话,季守业兄弟是处处照顾着两个姑老爷两家人的情绪,言行举止都是自家人的气氛。

季金花姐妹那脸上是欣慰的笑容,她们来的时候,她们想得明白,这或许是此生中最后一次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

她们心里有过担心,娘家人瞧着是有些兴旺起来。可是她们的夫家,还是如从前那样靠着田产过着平淡的小日子。

她们姐妹环视着身边的家人,见到几家孙辈的人,全挤在一处说话,明显孩子们是互相接受对方。

季金花对布氏笑着说:“嫂嫂,我们是回家了。”布氏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她的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这些年,大家都变了,可是内里还是有许多的地方没有变。布氏伸手握住她的手,说:“来一趟不容易,你们就在家里多待一些日子。

等到喜日过后,家里事情少了,就由孩子们陪着你们四处走一走。”布氏已经是多次跟季金花说这样的话,她每次都轻点头,然而却不曾改变过心意。

这一次,她低声说:“嫂嫂,我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布氏轻轻点了点头,她们姑嫂一直相处得不错,两个小姑家里的人,一个个也是懂事守礼节的人。

只是大家在餐里说了一会话后,还是早早的散开去,毕竟第二天是正日子。虽说傍晚才是喜日,可是家里请的客人们,有些来得早,要赶家里的中餐。

季家三个园子的烛火明亮起来,季守业和布氏行在最后面,夫妻两人避开身边人,在院子里漫步一圈。

两人的眼里都有喜悦神情,季家的现在,如同是他们夫妻共同护着一朵小花,如今总算是经过风雨花朵绽开出绝美的姿容。

季守业和布氏互相望一望,儿女大了,他们各有各的事情,他们夫妻知道孩子们的孝顺。季守业笑着跟布氏说:“今天老二跟我说,要把小儿子留下来,在这边上学。”

布氏眼里闪过欣喜的神情,儿女们都是她亲手照顾着长大,如今女儿一家人来到都城,她的心里放松不少。

她再听见到季守业说的好消息,她更加笑了起来,说:“只要他们夫妻舍得,我自然乐意多一个小孙孙来陪我们。”

季守业瞧着布氏面上的笑容,他的心里觉得亏久她太多了。当年他几乎是事事顺从父亲的行事,哪怕他的心里并不赞同,然而还是帮着去收尾干净。

后来孩子们大了,老二有机会做官,只是要离开他们的身边。布氏当时是舍不得儿子离开,还是他执意让儿子一家人离开。

来都城,这个决定也是他下的。他们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布氏再一次跟着来到异地,而且此后是要终老在这个地方,布氏还是跟从前一样的支持他。

季守业瞧着布氏低声说:“这一辈子,我对得起所有的人,只有对不住你。”布氏瞧着他,她轻笑起来说:“我觉得老爷这一辈子对得住我,而我也对得住老爷。”

老夫妻相伴而行,二园的烛火下,季金花姐妹劝着季守成再寻一个合适的女人回来过日子,季守成苦笑瞧着两个姐姐,低声说:“我再寻一个女人回来,扰得一个家里不平静吗?”

季守成已经是不愿意去相信女人,他觉得或许正因为他事事精明,所以才会容易被身边的女人所哄骗。

如今的日子,他觉得正好。他没有季金花姐妹想象的那样好,他不得已只有跟她们姐妹说:“我在外面会养人,都不是适合带回来的人。

等到我年纪大后,我相信老大一家人都不会亏待我。你们也瞧过适哥儿妻子为人行事都非常不错,我跟着大房过日子,一定不会孤单。

其实我是为了陪你们两家人,才住回到这里来。我平时都住在大哥大嫂的旁边院子里,起居什么都有嫂嫂和大侄子媳妇照顾得周全。”

季金花姐妹沉默下来,季守成这个弟弟从小就是一家人里面的人精。当年季老太爷在外面的事情,是他最先发现不对劲。

要不然季守业也不会那么快的做好决定,而他定下亲事的人家,只怕就如他所说,那一家人只可共福不能共苦,早散早各自安生。

季守成瞧着两个姐姐不再劝说,他的心里轻松一口气。他明白两个姐姐还是担心着他。然而此一生,他不管是为了季家家居气氛,还是为了他所生的儿女,他都不会再往身边拉女人。

季守成笑瞧着两个姐姐的神色,他很是感叹的说:“我们家的女子,总是能得遇良人。”季金花姐妹若有所思的瞧一瞧他,有人,听说日子过得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