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嬷嬷笑着点点头。

卫昭被她笑得有些尴尬,告辞走了,走到院子里,忍不住回头望向梅阁那边,满眼思念。

柳嬷嬷站在堂屋前目送他,看不到人了,摇摇头,心情复杂地去梅阁回话。

唐瑜还在床上躺着,背对柳嬷嬷低低问道:“东西买了吗?”

柳嬷嬷瞅瞅门口,弯腰凑到床帏前,看着小姑娘模糊的身影道:“买了,睡觉前在姑娘脸上脖子上涂几处,明早那里就会冒出疹子来。不用多涂,一般疹子都是慢慢发出来,长几颗就够姑娘搬去庄子上住了,到了庄子上喝副汤药,睡一晚就消。”

唐瑜苦中作乐,轻笑道:“竟然还有这种药,难道想装病起疹子的人还不少?”

柳嬷嬷凑趣道:“可不是,别的不说,就说朝廷选秀,有人巴不得多生几个女儿送进宫拼运气,也有心疼女儿的想方设法逃避选秀,这时候就用上这样的方子了。”

唐瑜一笑置之,晚上临睡前,柳嬷嬷拿了药粉来,兑点水搅成浆糊状,稍微有点黏。

“姑娘坐好,你说点哪,我就点哪。”东西准备好了,柳嬷嬷递给唐瑜一面镜子,她手粘了药膏,认真地道。

唐瑜看着镜子里自己白皙莹润的脸颊,想象上面长了疹子的情形,忽然想到一事,轻声问柳嬷嬷:“如果我不喝解药,这疹子会自己好吗?要养几天?会不会留疤?”

她水盈盈的美眸好奇地盯着柳嬷嬷,柳嬷嬷却在小姑娘眼里看到一丝隐秘的狡猾。平白无故留疹子做什么?肯定是想恶心那位仗势欺人的摄政王呗。

到底才十五,还有点孩子心性。

“姑娘,那位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柳嬷嬷委婉地提醒她。

说完就见小姑娘目光黯淡下来,镜子也不照了,叫她随便点。

柳嬷嬷失笑,盯着唐瑜看了会儿,在她额头、脸侧点了几下,然后是脖子。

唐瑜呆呆的,像个木头人。

“姑娘记住,晚上或明早脸上痒痒,您可千万别挠,破了就留疤了,变成麻子,一辈子都消不掉。”涂完了,柳嬷嬷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唐瑜嗯了声,就是为了不得罪宋钦,她也得管住自己的手。

第26章

“姑娘,纱帽做好了。”

蕙兰手巧,早上发现姑娘脸上起了疹子,立即着手做了一顶纱帽,垂下来的白纱用了两层,上面绣了小朵的碎花,免得白色透亮,叫旁人瞧见姑娘脸上的疹子。

“我瞧瞧。”唐氏就在侄女床边守着,接过纱帽转转,挺漂亮的,便笑着递给背对她们躺在床里郁郁寡欢的侄女,柔声哄道:“瑜儿别不高兴了,郎中说了没有大碍,等疹子都发出来了就好了,只要你别挠,回头还是漂漂亮亮的脸蛋,对不对?”

“姑母说的轻巧,我都没法见人了。”唐瑜攥攥被褥,声音委屈。

唐氏将纱帽举到侄女跟前晃了晃,“怎么没法见人了?戴上这个,谁看得见你?”

长辈话语温柔,像哄撒娇耍气的女儿,唐瑜觉得装得差不多了,慢慢坐了起来,刚要接过纱帽,唐氏替她理理头发,亲手替她戴上了,“瑜儿别怕,姑母十一二岁时还起过一次痘呢,比你严重多了,熬过去就好了。”

唐瑜嗯了声。

外间再次传来容氏的声音,说带了膏药来,唐氏看看被白纱遮掩了神情的侄女,柔声让她先歇着,她站了起来,一转身,脸上温柔不复,眉头紧皱。姑娘家脸上起疹子,与性命无关,却极容易招人笑话,被有心人传出几句流言蜚语,什么麻子、毁容之类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婚嫁。侄女是她的准儿媳,唐氏不用担心侄女的姻缘受影响,但容氏这种明显是来瞧笑话的,她也不会让容氏得逞。

走到堂屋,见容氏娘仨都在,容氏、唐琳好奇地盯着内室,只有琦哥儿是真的担心长姐,小脸绷着,眉眼酷似他父亲。唐氏多看了侄子两眼,脸色缓和了些,敷衍容氏道:“瑜儿这会儿心情不好,不想见客,弟妹的心意我替瑜儿领了,等她好了再让她亲自来谢你。”

容氏抿抿嘴,唐瑜一直被人夸成天仙,难得有机会看到唐瑜的丑样子,她当然要来瞧瞧,便愁容满面地道:“瑜儿病了,侯爷又不在家,我不亲眼确定瑜儿没有大碍,心里实在难安。姐姐,我知道瑜儿难为情,可你进去帮我劝劝,都是一家人,没事的。”

“是啊,我也担心姐姐。”唐琳小声地附和道。

唐氏心中冷笑,她看在琦哥儿的面子上才跟容氏客气的,现在容氏不知收敛,竟然还存着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思,唐氏就直接道:“劝过了,瑜儿不想见,你们还是回去吧。琦哥儿过来,姑母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都没能好好跟你说话。”

琦哥儿素来敬重姑母,虽然明白姑母是在给母亲二姐姐下脸子,他过去肯定会惹母亲生气,可,姑母叫他……

垂下眼帘,琦哥儿还是走向了姑母。他想知道父亲的情况,想知道长姐病得重不重,跟这些比,回头被母亲数落两句算什么。

唐氏笑着拉过侄子小手,不动声色地朝柳嬷嬷使了个眼色。

柳嬷嬷眼帘一动,特别自然地走过去送客,不咸不淡地道:“夫人二姑娘慢走……”

容氏攥攥帕子,气鼓鼓走了,心里暗暗诅咒唐瑜永远好不了,最好一脸都是麻子,看她还怎么做京城第一贵女。

唐氏扫了眼那对母女的背影,叹口气,摸摸侄子脑顶,低声道:“琦哥儿,不是姑母故意气你娘,你姐姐是因为着急你们爹爹累病了的,现在脸上还起了疹子,她哪好意思见人?”

琦哥儿明白,担忧道:“姐姐什么时候能好?”

唐氏摇摇头:“说不准,只有脸上这几颗,十来天就好了,要是疹子越来越多,恐怕得养一两个月。走,咱们进去看看你姐姐,她也想你了,不怕弟弟笑话。”侄子是唐家未来的家主,不能让姐弟俩关系生分了。

琦哥儿一听长姐竟然愿意见他,高兴地翘起了嘴角,心里暖呼呼的,最怕长姐不喜欢他了。

明晚就得去王府以身饲狼了,唐瑜这会儿其实谁都不想见,但弟弟来了,唐瑜还是仔细叮嘱了几句,让琦哥儿安心读书,别担心父亲。说了会儿话,琦哥儿走了,唐瑜趁机对长辈道:“姑母,我想叫嬷嬷收拾收拾东西,明天搬到庄子上去,那边清净。”

唐氏立即懂了,侄女是怕容氏天天过来烦她,想了想道:“你一个小姑娘,住在庄子上姑母不放心,不如去姑母家住着吧。”

唐瑜低头婉拒:“去姑母家,照样有人天天烦我……”

刚说完,外面墨兰兴奋道:“姑娘,表公子来了!”

唐瑜本能地扯了扯头上纱帽,这还不够,又转向床里头了。唐氏恍然大悟,女为悦已己者容,侄女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她表哥了。转过弯了,唐氏先让人去请儿子过来,再对小姑娘道:“行,去庄子住住也好,姑母陪你一块儿去。”

唐瑜马上道:“不用,姑母还是留在京城吧,父亲一日没回来,我心总悬着,您留在京城,有什么消息马上派人知会我。还有弟弟,姑母有闲暇,多来侯府几趟教导弟弟,我跟父亲都不在家,他身边没个清醒的,心里多半也慌……”

这话有理,唐氏点点头,“也对,那我隔几天去一次。”

唐瑜默认了,届时请柳嬷嬷随机应变,实在不行她再从王府回来应付下。

娘俩说话间,卫昭行色匆匆闯了进来,一进门那眼睛就落在唐瑜身上移不开了。

唐氏叫儿子过来,简单解释了下侄女的病情,然后借口去外面看太后赏赐的药材,让这对儿青梅竹马单独说说话。

卫昭一直站着,唐氏前脚刚出屋,他一屁股就坐在了唐氏刚刚的位置,心疼地看着眼前的小姑娘,“表妹,你摘下来,给我看看。”什么样的疹子,起了多少,他不看无法安心。

想恶心的人不能恶心,想只让他看她最美模样却又必须疏远的,或许让他看了,他记住她的丑样子,将来忘记她更容易些?

唐瑜心颤了又颤,最终还是慢慢转过来,双手僵硬地挑起了面纱。

她个子矮,面纱抬得也不高,卫昭着急地撑到床上,低头去看。对上他突然靠过来的俊脸,唐瑜立即别开眼,红唇紧抿。卫昭呢,看到小姑娘细白脸蛋上的几颗疹子,心疼得不行,“好端端的怎么起了疹子?疼不疼?”

话里只有关心,听不出任何嫌弃,甚至连吃惊都没有。

唐瑜及时放下面纱,但卫昭瞧见了她眼里掉下的泪,慌得攥住她手,“疼是不是?”

惦记了许久的小手终于到了手里,此时卫昭却无心想那些有的没的,只恨死了那些疹子,恨不得替表妹起疹子。

他手心温热,唐瑜贪恋那发自内心的温暖,舍不得推开他。她听不见他说了什么,脑海里只剩她接下来要对他说的,那些都是刀子,她便是磨刀之人,亲自扎到他胸口。

挣脱手,唐瑜扭头道:“表哥,从今往后,咱们只做兄妹吧,你再寻门好亲事,我也另择良婿……”

卫昭还在焦虑她的身体,突然听到这番话,恍如美梦惊醒,又似突坠深渊。他盯着她,忽然笑了,真笑了,无奈地哄她:“别傻了,不过是几颗疹子,养几天就好,就算不好我也不会嫌弃你,表妹,在我心里,你怎样都好看。”

傻表妹,他怎么会因为几颗疹子就不要她。

唐瑜也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卫昭是误会了。

表妹,在我心里,你怎样都好看……

理智再清醒,心都是肉做的,她在这儿蓄谋扎他刀子,他却说这样动听的情话。唐瑜泪如泉涌,趁自己还没有陷进那温柔里再也出不来,她摘下纱帽,哽咽着对他抱怨,说她能想到的最狠的话:“不是,我不是怕你嫌我丑,是我不想嫁你了……表哥,我累了,小时候我不懂朝廷大事,就是喜欢跟你玩,什么都不怕,现在我懂了,京城摄政王最大,谁敢站在敌对他的那一边,不会有好下场的……你是太后的亲侄子,我真嫁了你,以后注定一辈子战战兢兢,我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不想父亲被我连累……”

一字一字,字字诛心。

卫昭浑身僵硬,俊朗煞白地盯着眼前的姑娘。大臣们惧怕宋钦,争先恐后阿谀奉承,在宋钦面前笑得多好看,回头看他的眼神就有多鄙夷。想要升官,就不能得罪摄政王,想要在京城立足,最好别跟卫家走得太近,这些官员间心照不宣的道理,小时候他就知道了,同龄的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跟他玩,只有表妹,永远都黏着他,偷偷告诉他她不喜欢继母,喜欢住在卫家……

可是这个小时候巴不得一直住在卫家不回来、这个三月里还在桃花树上刻字答应嫁他的姑娘,今天突然后悔了,她为了与那些人同样的理由疏远他,怕被卫家连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是因为舅父的事情吗?

像是在坠落途中抓到一根树枝,卫昭立即紧紧抱了上去,心里那么急,却怕吓到她,卫昭轻声地劝道:“表妹,我知道你害怕,可太后求情,他已经答应换回舅父了,往后再不会有这种事,你别怕啊?我答应你,以后无论发生什么,我一定会保护好你,绝不会让你受伤的。”

他只是在等待时机,时机一到,他会毫不留情地除了宋钦,送她一世荣华。

目光坚定下来,卫昭紧紧攥住小姑娘肩膀:“表妹,你相信我。”

唐瑜泣不成声。

她也想相信他,可她拿什么相信?如果不是宋钦脾气古怪,昨晚她已经丢了清白。但这不是卫昭的错,是她为救父亲心甘情愿去求宋钦的,宋钦先前不想换回父亲,也许是公报私仇,也许是顾全大局,无论如何,她有所求就必须付出,很公平。

真的要怪,她更想怪命。

“让我用一辈子跟你赌?”眼泪停了,唐瑜缓缓抬起头,看着对面神色哀求的男人,她苦涩相求:“表哥,与其信你,我更信我自己,你真喜欢我,就放过我吧,去找一个喜欢你超过她性命的人,别再纠缠我,行不行?”

第27章

卫昭一直都听唐瑜的话。

青梅竹马,唐瑜七岁以前,都是卫昭领着她玩,七岁之后,唐瑜慢慢懂事了,卫昭再想做些长辈们不允许的事情,譬如爬树跳墙,唐瑜就会小大人似的管束卫昭,这么多年下来,卫昭已经习惯了一切都听表妹的,既有让着她的心思,更多时候也是觉得表妹的话有道理。

就连这次她说不想嫁他的理由,他都觉得表妹情有可原。

可是,他不想听她的了,不想只跟她做兄妹,不想去娶别的女人。

她脸上残留泪珠,眼里蓄着泪水,哀怨可怜,卫昭看着她,看到她脸上的疹子,忽然为表妹的反常找到了理由。他眉眼再度柔和下来,伸手去帮她抹泪,小姑娘扭头躲开,还把白纱放了下来,卫昭苦笑,垂眸劝道:“表妹,我知道这几天你过得很不好,现在又病了,你先好好养病,等你好了,咱们再心平气和地谈谈?”

表妹一定是心情不好才胡思乱想的,等她平静下来,他再哄哄,表妹一定会回心转意。

唐瑜明白他的打算,刚要再说狠话,门帘外传来唐氏靠近的声音。

就算是表兄妹,又有探病的借口,单独相处这么久也够了。

“别让我娘知道。”卫昭迅速收敛脸上异色,轻声叮嘱她,像小时候兄妹俩有什么秘密一样。

唐瑜隔着面纱看他,模糊朦胧,但她看到了他眼里的哀求,他怕什么?怕姑母因为她的变心不喜欢她了吗?怕事情闹到长辈面前,两人真的再也没有转圜的可能了吧?

可唐瑜就是要跟他彻底决断。

低下头,唐瑜小声地哽咽起来。

卫昭急了,还想再哄她别声张,门口唐氏已经进来了,一看侄女竟然在哭,儿子慌慌张张地一看就是在赔罪,唐氏回头看了眼,为免外面丫鬟们想歪了,她暂时没有训斥儿子,走到床前才一把拉开儿子,她坐到床上,低声质问卫昭:“做什么又欺负你表妹?”

卫昭是被冤枉的,但他心甘情愿被冤枉,正要承认,忽然见床上的小姑娘抬起了头,卫昭心中一紧,但唐瑜已经哽咽着朝唐氏解释起来,“姑母,表哥没有欺负我,是我不想嫁给他了……”

不想嫁的理由,就是她方才对卫昭说的话。

唐氏难以置信地盯着自己的侄女,从未想过她疼若亲生女儿的侄女,有一天会因为担心被他们连累,主动疏远他们。

眼看着母亲神色一点点变化,卫昭急得跪了下去,“娘,你别听表妹胡说,她现在心情不好,她自己都不知道她……”

“我是病了,但我想的很清楚。”唐瑜平静地打断他,平静地近乎绝情,“我为什么病?就因为我花了一晚上考虑。表哥,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我真的后悔了,我不求你原谅,只求你忘了我另娶旁人,早些安了我的心。”

“表妹……”

“阿昭,”唐氏看儿子一眼,看得儿子闭嘴了,她才转向唐瑜,没有生气,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瑜儿,你跟姑母说实话,真的下定决心不嫁你表哥了吗?婚姻不是儿戏,你向来懂事,姑母希望你想清楚了再回答,卫家处境尴尬,姑母比你更懂,但你表哥对你掏心掏肺,你真的放得下这么多年的情分?”

手心手背都是肉,唐氏哪个都不怪,儿子没错,生在卫家他也没办法。侄女也没错,因为宋钦掌权后,唐氏也曾担心娘家因为她的关系受连累,侄女不怕艰难嫁进卫家,是她更重儿女私情,侄女不嫁,那是小姑娘更看重父女情,无可指摘。

事情走到这一步,只能怪命。

母子俩都注视着唐瑜,唐瑜闭上眼睛,摇了摇头,“姑母,对不起,我不嫁了。”

卫昭听了,挺直的肩膀突然垮了下去,怔怔地看着床上的姑娘。

不嫁了,不嫁了,当着母亲的面她也这样说。

她怎么能这么狠心?

心里怪着她,却也恨不起来,痛苦无力委屈,眼里不受控制地涌出了泪。

“阿昭,你先回去。”唐瑜看不见,唐氏看到了,不想儿子丢人,撵他回家。

卫昭微微仰头,他也不想在表妹面前失态,站起来,失魂落魄地往回走,快到屏风前,卫昭定住,对着屏风木架上精致的纹络,他发了很久的呆,然后才低声道:“表妹,我不信你能忘了我,我知道我没用,不能让你安心。

如果你信我,咱们先只做兄妹,你多等我几年,等我能让你安心了,你再嫁我。你不信我,那你就先嫁人,我还是那句话,除了你,我谁也不娶。你没出嫁,我等你回心转意,你嫁了,我默默看着你,老天爷可怜我,就让你们夫妻不和,我重新抢你回来,否则我就一个人过,一个人老死。”

言罢不等唐瑜回应,大步离去。

唐瑜望着他寂寥的背影,只觉得心被刀子生生分成了两半,一半留在体内,麻木地撑着她活下去,另一半被卫昭带走了,永远都无法再收回来。

“姑母,你劝劝表哥……”她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求唐氏。

唐氏握住侄女的手,什么都没说。加起来都没她岁数大的两个孩子,懂什么情爱?难过的时候死啊活啊一辈子随口就说出来,但再动人的话也抵不过时间。心性未定,可能过两天侄女就改了主意,也许侄女嫁了别人,没过多久儿子也会看上别人。

不到那一刻,谁都说不准将来的事。

~

晚上柳嬷嬷又帮唐瑜在脸上抹了点药膏,次日一早,唐瑜病情转重,唐氏亲自送侄女去了唐家近郊的一处庄子。让侄女在屋里休息,她命庄头聚集庄子上所有下人,恩威并施地敲打了一番,临走前又仔细叮嘱了柳嬷嬷,叫她万事上心。

晌午饭后送走唐氏,柳嬷嬷、蕙兰回了后院,墨兰留在侯府看守梅阁了。

唐瑜戴着纱帽靠在临窗的大炕上,呆呆地望着院子里一棵梅树。

等天黑了,她就要去宋钦的端王府,做他一个月的禁脔。

胃里一阵难受,唐瑜捂住胸口,试图想些其他的分心,然而脑海里全是那些叫她恶心的事。

柳嬷嬷见了,扭头对蕙兰道:“你去外面守着,我有贴己话对姑娘说。”

蕙兰哎了声,担忧地看眼姑娘,小步出去了。

柳嬷嬷脱了鞋,爬到炕里头,跪坐在唐瑜身旁,叹道:“姑娘在想晚上吗?”

唐瑜没吭声,昨天卫昭走后,她觉得自己已经死了,活着,也是行尸走肉。卫昭不懂她的遭遇,他对将来犹抱希望,她却清楚,她的将来只有父亲,不会再有任何男人,一辈子与琴棋书画为伴了。

“姑娘,你这样,我心里难受。”想到太后信里交代的话,柳嬷嬷悲从中来,真的落了泪。小姑娘苦,太后也苦,都怪宋钦那个狼子野心的王爷,他想当皇上,不如当初直接顺应大臣登基,随便给五皇子一个闲王封号,大家相安无事。可他非要名声,自封摄政王,将五皇子捧到皇位上,却不敬太后、小皇上,年年日日的轻视,犹豫慢刀子炖肉,太后能不恨?

没有宋钦,太后就不会想到利用唐瑜,唐瑜也就不用违背心意与表公子断情了,如今更要连命都搭上。

柳嬷嬷替小姑娘叫屈,她希望小姑娘能活下来,好死不如赖活着,命比什么都重要。

“姑娘,老奴擅作主张,替你准备了两样东西。只是接下来老奴的话不太入耳,你想斥责,等我说完了再教训我,行吗?”

唐瑜眼睫颤动,终于有了回应,默默转过头,等着柳嬷嬷说清楚。

柳嬷嬷低头,从袖口掏出一个胭脂盒,一个拇指大小的小瓷瓶。她先拿起胭脂盒,打开盖子,里面脂白如玉,没有任何香味。唐瑜不解,柳嬷嬷盖上盖子,用只有唐瑜能听得见的声音道:“这叫美人香,是青楼女子用的,本身无香,涂在身上,却会让男子沉迷,误以为怀里的女人天生媚骨,然后身不由已……草草了事,减少女子的痛苦。”

唐瑜攥紧了手,这是她第一次听人说男女之间的事,她不懂也不想懂具体,她只知道,宋钦要她的时候,她一定是生不如死,一定希望痛苦的时间越短越好。

她不说话,柳嬷嬷知道她听进去了,继续道:“姑娘,东西不多,你记住,每次只涂在……”

后面的声音低了下去。

唐瑜却想到了那天晚上,宋钦扑上来,咬……她的小衣。

她戴着纱帽,柳嬷嬷看不出她懂不懂,想想小姑娘尚未出阁,在家规规矩矩的不曾接触过那些,硬着头皮解释道:“男人,都贪吃……”

男人确实贪吃,喜欢那儿超过姑娘的脸蛋、红唇。柳嬷嬷不想唐瑜死又不能不听太后的话,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唐瑜抹在身上,嘴碰不到,即便宋钦吃完又去亲她,唐瑜服下的也不多,太后问起,她就说担心宋钦前几天不碰唐瑜,那唐瑜吃了胭脂突然暴毙,宋钦立即就会发现不对,而东西用在胸口,宋钦只要动歪心思,就一定会下嘴,万无一失。

唐瑜不想听这些,冷声打断了柳嬷嬷,指着小瓷瓶问:“这是什么?”

柳嬷嬷捏捏瓷瓶,声音更低了,“姑娘,这,这是避子的,寻常避子汤伤身,我特意寻了这副不伤身的药,只是用起来比较麻烦。避子汤时候喝一碗就够了,没事不用喝,这个您得两天服一次,每次往茶里到一点,管用又不伤身。”

说着示范唐瑜每次倒多少。

其实这是解药,柳嬷嬷想保住唐瑜的命又不惹她怀疑,只想到了这份说词。

唐瑜又怎么会想怀宋钦的孩子?

盯着柳嬷嬷手里这两样东西,唐瑜笑了下,笑声似哭,“嬷嬷费心了。”

她是真心感激,柳嬷嬷却受之有愧,抹抹眼睛,攥住唐瑜手道:“嬷嬷给姑娘准备了一个包袱,里面是姑娘几件贴身衣物,还有姑娘最喜欢的书,再装上一套姑娘平时用的脂粉,然后将这两样搀和进去。姑娘,到了那边,你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切记老奴的话,千万别忘了啊。”

她做了她能做的一切,接下来,就看唐瑜的命了。

唐瑜点点头,“嬷嬷放心,我不会忘的。”

她怎么会忘?怎么会叫自己多承受痛苦,叫自己怀上宋钦的孩子?

~

夜幕降临,庄子上的人都睡了,院里院外静悄悄的,一片沉寂。

唐瑜和衣坐在炕上,等着阎王派鬼差来索她的命,柳嬷嬷陪着她,这一个都是她守夜了。

主仆谁都不曾开口,屋中针落可闻,窗上忽然传来三声清响,响得那么突兀,宛如鬼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