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军营。”

时值绍兴八年,岳飞已受封太尉,岳家军驻扎在鄂州。二人傍晚出发,赶到鄂州时天空正泛起一丝鱼肚白,城门刚开,住在鄂州城周围的农夫挑着担子,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送到城里贩卖,挣些辛苦钱。街边已有了卖早点的货郎,二人买了几个炊饼,匆匆地吃了,往军营而来。

岳家军军营自然戒备森严,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没有一丝紊乱,足见岳太尉治军严明。

“白公子,戒备如此森严,我们要进去恐怕很难。”芸奴担忧地说。

“咱们是来找人的,又不是来闯营的,怕什么?”白谨嘉正了正衣冠,径直走到守门的士兵面前,煞有介事地行了个礼:“这位军爷,在下从临安来,探望一位故人。”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那士兵见她模样生得俊俏,又如此谦逊有礼,也拱了拱手:“不知公子找的是谁?”

“此人姓卫,名镇东,在家排行第二,人称卫二郎。”

士兵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来找卫校尉的。不知公子姓甚名谁,在下好托人进去通报。”

芸奴惊道:“他还活着?”

白谨嘉朝她使了个眼色,她顿时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忙捂住嘴。年轻的术士对士兵说:“我们是奉了卫校尉的兄长——临安府尹卫大人的命而来。卫大人听说了一些谣言,说卫校尉战死了,很是忧心,正好我要北上行商,他便托了我前来探望,带个准信儿回去。”

士兵叹了口气:“也难怪有这样的传言,卫校尉在半月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好不容易才捡了一条命回来,如今还在养伤。”

白谨嘉与芸奴互望一眼:“原来如此,还请军爷进去通禀,让在下见上校尉一面,或许校尉有什么口信要在下带回去也未可知。”

士兵转身叫住一个抱柴火的火头军,托他进去传话,那火头军说:“卫校尉又发烧了,赢官人将他带回私宅养伤去了。”

赢官人?芸奴不解地看了看白谨嘉问:“赢官人是谁?”

那火头军道:“你连赢官人都不知道啊?赢官人是咱们太尉的长子——大名鼎鼎的岳云岳小将军啊。因岳小将军骁勇善战常胜不败,因此我全军上下,都称呼他为‘赢官人’。”

芸奴听得又敬又佩:“原来是岳小将军,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火头军给二人指了去私宅的路,二人穿过长长的鄂州街道,钻进一条小巷,巷子尽头有一户人家,门上贴着的门神已经斑驳得不成样子了。

芸奴有些不敢相信,朝中的武将哪个不是泼天富贵,一代名将岳太尉的私宅却寒酸成这个样子,是不是走错了?

白谨嘉上前叫门,不过片刻,门便开了,是一个穿粗布衣服的老奴,他靠在门上,用混浊的老眼将二人上下打量一番问:“公子找谁?”

“请问卫镇东卫校尉是在这里吗?”白谨嘉彬彬有礼,将与守营士兵的那一套说辞说与他听。老奴让二人等候片刻,转身进去禀报,不足一盏茶的工夫便回转来:“公子请进。”

二人走进院子,那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小院子,但打扫得很干净,仿佛这里面住的不是当朝太尉,而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就是这里了。”老奴指着一间厢房道。白谨嘉迈开步子,快步走了进去,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睡在床上,他的容貌生得与卫府尹有几分相似,面目硬朗,但脸色很差。见了二人,他艰难地坐起身来,被子从他身上滑下,露出他空荡荡的袖子。

他,没有右手。

虽然早已料到,芸奴还是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捂住嘴,不让自己的惊呼冲口而出。

“卫校尉,你的胳膊…”白谨嘉眉间微蹙,低声问,卫镇东眼中的光彩又暗淡了一分,如同沉静的死水:“在战场上没的。这都是常有的事,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我能活着,已是幸运了。”

白谨嘉低低叹息,这个年轻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有满腹的抱负满腔的豪情,只求能在精忠报国的战场上去尽情挥洒,建功立业杀敌制胜。可如今,壮志未酬,臂先断,其实他是知道的,自己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或许在普通人眼里,这是值得的,他用一条手臂捡回了一条命,可是对这些只想着能光复大宋江山的义士来说,变成残废,在家中终了一生,才是最大的残忍。

她不想勾起他的伤心事,并没有细问胳膊究竟是如何失去的,先是谈了一阵卫府尹,见卫镇东已对自己没有半分怀疑,见时机成熟,便开口道:“近日来校尉休息得可好?”

“不过是成天躺着,还能如何?”卫镇东的眼神不像个年轻人,倒像是个垂垂暮年的老者,眸中已无生气,只有无穷无尽的绝望,“我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这些天高烧不退,夜间多梦,睡不安稳,看来我的日子也没有多少了。”

“多梦?”白谨嘉心中一动,“校尉是思念家人了吧?是不是每晚都梦见与家人团聚?”

“那倒不是,说起这些梦,还真是怪异。”

白谨嘉忙说:“不瞒校尉,在下略懂一些解梦的法子,不如校尉将所做之梦告诉在下,说不定在下能为校尉解忧。”

“我梦见…”话还没说完,便听门外有一个清朗的声音道:“镇东兄,听说你来了朋友?”

二人回过头,见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快步走进来,容貌硬朗俊美,若不是眉宇间有杀伐之气,手中握了一柄铁锥枪,二人几乎要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货郎。

卫镇东抬起身子叫道:“岳小将军。”

原来他就是岳云,芸奴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果然是个年少有为英气逼人的英雄。白谨嘉朝他拱手道:“原来是岳小将军,失敬失敬。”

岳云将他上下打量:“听说这位公子是从临安来行商的商人?”

“正是。”

“不知公子做的是什么生意?”

白谨嘉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在下做的是丝绸生意。”

“丝绸生意?公子这是要去哪里购买丝绸?”

白谨嘉略想了想回道:“西边的施州。”

“施州。”岳云冷笑一声,将手中铁锥枪一举,以凌厉之势裹挟着劲风而来,停在白谨嘉面前,阴风扫在她的脸上,隐隐作痛。少年将军怒道:“满口胡言,施州虽产丝绸,但今年春季施州大旱,桑树枯死无数,根本无蚕丝可卖,若是丝绸商人,又怎会不知?你究竟是什么人,还不快从实招来!”

芸奴担忧地看了一眼白谨嘉,年轻的术士面无表情:“岳小将军何必这么激动,在下就算不是做丝绸生意的商人,也是个堂堂正正的大宋子民。素闻岳太尉治军严明,御下极严,岳小将军要打要杀的,岂不是坏了岳太尉的军法家规?”

“杀人自然是犯了军法,杀妖怪就不一样了。”岳云上前一步,将铁锥枪架在她的脖子上,“明明是男人,却生了一副媚骨,不是妖怪是什么?”

芸奴有些奇怪,为何这位岳小将军会认定白公子是妖怪?实在有悖常理。

白谨嘉忽然笑起来,笑声清脆爽朗,众人诧异,岳云喝问:“你笑什么?”

年轻的术士回过头来对芸奴说:“这宗案子,只问岳小将军,便知一二了。”

“为何?”芸奴不解。“这就要问岳小将军了。”赫赫有名的铁锥枪就在颈边,白谨嘉依然神态自若,“实不相瞒,在下是个术士,这次前来,一来的确是替卫大人看望校尉,二来是为了一桩断臂案。”说罢,将断臂案的来龙去脉细细说来,卫镇东简直不敢置信:“你说我的手臂杀死了家中的小厮?简直是一派胡言!我的手臂丢在了沙场之上,又如何会出现在京城?”

岳云脸色有些怪异,他将铁锥枪一收,在太师椅上坐下,沉默了一会儿,说:“镇东兄,你的手臂…并不在沙场上。”

卫镇东大惊:“此话怎讲?”

“那日血战,你为了掩护我而被金将砍伤,我以为你死了,战后便来收你的尸身。当我在乱尸堆中找到你的时候,我看到…”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面色铁青,“我看见一条巨蛇,正在吞食你的手臂。”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卫镇东激动得浑身颤抖:“你…你说什么?我的手臂是…是被蛇…”

“我自然不能让你被巨蛇所食,于是提了枪来救,那大蛇抬起身子,它腹中鼓起,可以看到皮肤下积了数十条手臂。我朝大蛇的肚中刺了一枪,但那一枪就像刺在了铁壁之上,蛇身竟无半分破损。大蛇受了惊,钻进土中,消失无踪。我再转过头来看你,你的手臂已经…”他满脸懊恼,将铁锥枪往地上狠狠一杵,地面裂出一道蛛网,“都是我的错,如果我早到一步,或许你的手臂就能保住了。”

卫镇东用左手握着自己的断臂处道:“应祥兄(即岳云的字),此事与你无关,你无须自责。”他侧过头来问白谨嘉,“敢问公子,我的断臂,此时在何处?”

白谨嘉端起桌边的茶碗,倒了一杯清茶,“校尉,求你宝血一滴。”

卫镇东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咬破了手指,在水中滴了一滴,白谨嘉让芸奴点上灯火,她捧着茶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茶水往灯火上一泼,一个巨大的灯花爆开,现出一个年轻女人哀戚悲凉的美丽面容,依稀有哭泣之声,转瞬即逝。

芸奴忍不住惊呼:“于娘子?”

岳云蓦然而起,惊道:“这是什么妖法?”

“断臂,就在此处。”

“那灯火中的女子,莫非就是蛇妖?”岳云道。

“非也。”白谨嘉说,“这位娘子是个苦命人。”她从袖中取出一只青瓷瓷瓶,“校尉,请再赏宝血数滴。”

卫镇东皱眉:“我的血还有何用?”

“你与那只手臂血脉相连,有你的血,就能找到它。”

卫镇东沉默良久,看了看岳云,岳云微微点了点头,校尉方才将血滴入瓷瓶之中。白谨嘉收好瓷瓶,向二人作了个团拱:“那只手臂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杀人,时不我待,告辞。”

“且慢。”岳云上前一步,“如果你是要去杀蛇妖,我也一同去。”

“岳小将军要操练军马,对付金人,除妖这等小事,还是交给我们去做吧。”顿了顿,白谨嘉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将军莫急,很快我们就能再见面了。”

回去的路上芸奴一直心不在焉,白谨嘉笑道:“怎么?看上岳小将军了?”

芸奴反应慢,愣了片刻,脸顿时涨得通红:“才…才没有,岳小将军是何等的英雄豪杰,我只不过是个奴婢,哪里会有那样的非分之想?”

“没有就好。”说这句话的时候白谨嘉眼中闪过一丝苍凉,芸奴却并没有细想,她的心思全在于娘子的身上。

事情的起因正是于娘子,难不成整个案件的关键,都在她的身上吗?

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猫叫,她步子一顿,回头张望,四周只有离离的野草、落叶纷纷的乔木,白谨嘉问:“怎么了?”

“没什么,可能是我听错了吧。”

二人远去,草丛中钻出一只漆黑的猫,蓝绿色的眼珠子光彩熠熠,夺人心魄。

它就像一只幽灵,始终跟随在芸奴的身后,伺机而动。

叶景印好几天都没有到别院去看芸奴了,这些日子正是各地粮食大丰收的时节,叶家的米店有许多生意要打理,又要应酬达官贵人,上下疏通,忙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得了半日的空闲,去城西花渚居买了最名贵的糕点,往别院而来。

院门没有闩上,他推门进去,华灯初上,木槿花开始凋谢了,院子里满是花瓣,却无人清扫,叶景印大步走进里屋,只见月牙儿正坐在榻上嗑瓜子,有些不快:“芸奴人呢?”

月牙儿吓了一跳,忙从床上跳下来,垂手低头道:“芸姐姐随白公子出门去了,说是一两日便回。”

叶景印更加不高兴:“芸奴这丫头,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跟着白兄出门,也不叫人来跟我说一声,难道她不知男女有别吗?”又对月牙儿说:“她不懂规矩,难道你也不懂规矩吗?”

月牙儿吓得连忙跪下,楚楚可怜地说:“二公子息怒,是芸姐姐不让跟你说的。”芸奴自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月牙儿深知她一向隐忍,二公子若是骂她,她必然不敢反驳,因此便将所有的不是都推到了芸奴的身上。又见叶景印脸色铁青,怕迁怒于己,忙说:“想必是芸姐姐见你忙碌,不忍用这些烦心事打扰你。”

“罢了。”叶景印摆手道,“我问你,芸奴跟白兄出门,所为何事?”

“这…奴婢不知道,芸姐姐有什么事一向闷在心里,什么都不跟奴婢说的。”月牙儿偷偷看他的脸色,斟酌字句,“不过,这条巷子最近出了件吓人的大事儿,或许芸姐姐害怕,想去别处避一两日。”

叶景印皱眉,芸奴那丫头性格木讷,白兄虽然看似风流,其实颇为守礼,他倒不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越矩的事来,只是他们出去这么久也不回,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缠的事?

月牙儿心中却想,芸奴私自跟着个男人出去一天一夜,就算二公子度量再大,也断不会轻饶了。以二公子的本事,芸奴去了何处又如何查不到,她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替她遮掩。唉,不知二公子会不会把芸奴赶出去,到时自己的命运又该如何呢?

芸奴真是个害人精。

“月牙儿,你刚才说巷子里出了件大事?”

“是里边卖花的曹大郎…”一声尖利的叫声刺破夜晚的风,打断了她的话,叶景印一惊,取下挂在墙上的剑,快步出来,夜晚静得出奇,再无半点儿声息。

那尖叫似乎是从隔壁传来的,他在墙边倾听片刻,侧过头来问一脸平静的月牙儿:“那是谁家?”

“是于家。”月牙儿扶着门框道,“公子不必惊慌,隔壁的于娘子身体不好,常做噩梦,我们都习惯了。”

“不对。”叶景印脸色一沉,“刚才那声惨叫,分明是男声。”

他身形一起,掠过围墙,还未到戌时,于家却静得出奇,只有一盏盏灯笼还亮着,晕着红色的光,将这座院子衬得更加诡异莫名。

叶景印毕竟跟着白谨嘉经历过几宗异事,隐隐察觉出一丝怪异,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淡淡的血腥味,他循味找来,发现东厢房的台阶上有一道深色的痕迹,他蹲下身子,用手指沾了点儿,又黏又热,一股腥甜的气味直往鼻孔里钻。

是血。

那道血迹从台阶一直延伸到黑漆漆的屋内,仿佛是某人在屋外被杀之后,被人拖进了屋中。他握紧了手中的剑,缓缓走进去,屋内的血腥味更加浓烈,像肉店的屠宰场。

脚下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很柔软,他从袖中摸出火折子,一簇小小的火苗跳了起来,在弱小的光亮中,一张狰狞的脸孔赫然出现,他心中大骇,忙后退两步,才发现房间内躺着一地支离破碎的尸体,满目都是红色,三颗头颅端端正正地放在桌上,就像庙宇里祭祀神灵的祭品。

是谁,是谁这么残忍?

阴风阵阵,他抬起头,环视四周,却没有发现,一条手臂从多宝阁隔断上伸了下来,以极轻极缓之势环住了他的脖颈,只需要稍稍一用力,就能将他的脖子扭断。

手臂猛然一收,叶景印觉得自己的脖子像是被一条大蛇缠住了,越勒越紧,力气大得惊人,想叫,喉咙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举起剑,朝手臂刺下去,剑插进了僵硬的肌肉,但手臂的力气却更大了。他挣扎着侧过头,背后空空如也,只有一个平整的手臂切面,连骨头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只断臂!

是谁在施妖法?他挣扎着,脑中的意识在渐渐剥离,眼前的景色也越来越模糊,难道他叶景印,竟然要死在这里吗?

半空中忽然响起凌厉刺耳的啸声,一支长箭破空而来,准确无误地刺进断臂的手腕处,那箭矢仿佛被烈火烤过,伤口冒起嗞嗞的青烟,肌肉焦灼。

脖子一松,叶景印终于从断臂中挣扎出来,长久呼吸不畅令他有一瞬间意识恍惚,他跌跌撞撞地往门外跑了两步,一抬头,便看见一道颀长的身影站在院子的假山上,手中拿一把大弓,箭在弦上,箭头通红。

他惊得说不出话来,只在心头大叫:“大哥?”

长箭从叶景淮的指尖射出,从叶景印的头上掠过,追着那往房梁上奔逃的断臂。它速度极快,但叶景淮的箭比它更快,穿过手掌将它牢牢地钉死在墙壁上。

“那是什么怪物?”叶景印跑出屋子,咳嗽了好一阵才能开口说话,叶景淮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臭小子,谁让你来多管闲事?”

叶景印被他一句话问得哑口无言,想要争辩,又深知眼下不是争辩的时机,只得咽下这口气,没有说话。叶景淮继续道:“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不知道,我看你是来找死来了。把鞋脱掉,赶快回家,一步也不要停留!”

叶景印低头看自己的脚,黑色的皂靴被血染成了更深的黑色,在地上留下一串脚印。他心头一震,忽然想起,于家人被杀,他提着剑闯进来,身上有血,如果让人发现,他就算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

“还不快脱下来!”叶景淮严厉地低喝。叶景印只得将靴子脱下,几步攀上围墙,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叶景淮依然站在原处,他的长发没有束起,在风中飞舞不休。难不成,他是睡到一半,匆匆忙忙赶过来的吗?

叶景印走后,叶景淮伸出手,五指在空中微微一握,钉住断臂的长箭颤动不休,然后猛然一起,飞回他的手中,断臂跌落在血泊中,一动不动。

他微微俯身,用长箭挑起二弟的那双靴,靴子熊熊燃烧,化为齑粉,他将长箭一挥,烟灰落入荷花池内,再无踪迹。屋内的血沿着台阶缓缓淌下,淹没了脚印。

这森冷寂静的夜,氤氲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苍穹低沉,黑云压城城欲摧。

镂花木门徐徐打开,叶景淮走进屋,脱下月白色的外衣,扔在莲花熏炉上:“二弟,大半夜不回自己房中安寝,来我这里做什么?”

叶景印从暗处走出来,看着面前的人,叶景淮盘腿坐在榻上,斜倚着靠垫,嘴角带笑,又变回了那个沉迷于诗词歌赋和美酒美色的贵公子。他突然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过自己的兄长,这个人远比他想象中的城府要深。

深不可测。

“你是谁?”

叶景淮觉得他的问题很可笑:“二弟疯魔了,我自然是你的兄长。”

“可你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

叶景淮哈哈大笑:“这二十多年,我们说过的话屈指可数,你什么时候真正认识过我?”

叶景印一句话哽在喉咙里,瞪着他说不出话来。的确,自从他出生之后,父亲就对他宠爱有加。在他的记忆里,这个哥哥从小就不喜欢和他亲近,哪怕见了面,也没有什么话说。下人都说大哥嫉妒他得宠,有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还常在他面前嘀咕,让他多防着点儿大娘和兄长,天长日久,他们兄弟自然越来越疏远。

两人都不说话,一时间气氛有些怪异。沉默良久,他看了看在暖炉旁叠得整整齐齐的龟甲:“听说你喜欢烤龟甲?龟甲烤来何用?”

“我自然有我的用处,二弟就不必多问了。”叶景淮闭上眼睛,“我乏了,二弟还是回去歇息吧。”

叶景印还想说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口,转身出来,才发觉自己有一肚子的话想问叶景淮,待到与他见了面,却什么都忘记了。

他们兄弟,已经生疏到无话可说的地步了吗?

二公子心中微动,大哥怎么会知道他有难?莫非,芸奴住在别院,他也早就知道了?

白谨嘉和芸奴一回到临安府,便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于家出事了。

昨天前半夜,不知为何于府的人都觉得很困,早早地睡了,还睡得很沉,后院出了那么大的响动,也没有醒过来。

于老爷死了,死在第四房小妾的闺房之中,他和爱妾以及一名婢女被人杀害后碎尸,一地的尸块和鲜血把去伺候他起床的丫鬟们吓得半死,有一个还被吓疯了。

这桩案子在整个临安城内传得沸沸扬扬,人们都在猜测,究竟谁才是杀害于老爷的凶手。

卫大人在于家查案,二人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于家,于家门前围满了人,守在门前的衙役见了二人,忙迎上来:“白公子,你总算回来了,这两日我们大人可等得心焦啊,快,里面请。”

此时的于家已经哭作一团,哀声震天。衙役将二人领到厢房,刚走进院子,便闻到冲天的血腥味。卫府尹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仵作验尸,神情凝重。

“拜见府尹大人。”白谨嘉上前行礼。

卫府尹连忙站起,急切地问:“白公子,可见到我二弟了?”

“府尹大人请放心,令弟还活着,只可惜在战场上丢了一条手臂,如今在岳将军的私宅养伤,暂无大碍。”

卫府尹先是大喜,随即脸上又浮起一丝悲凉:“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我二弟一心报国,这次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白谨嘉看了看地上的碎尸块:“府尹大人,杀于老爷的难不成是…”

卫府尹朝身边的差役点了点头,差役捧着木盒子过来,里面是染满了鲜血的手臂:“究竟是何人在背后操纵我二弟的手臂,白公子可有眉目?”

“倒是有些眉目。”白谨嘉刚要开口,便看见一个穿青布长袍的中年读书人捧着一本卷宗快步跑过来:“大人,找到了,我找到建炎二年的那个案子了。”

卫府尹眼睛一亮:“快拿过来!”他接过那本泛黄的卷宗,越看越心惊,白谨嘉试探着问:“大人,不知建炎二年的案子是——”

卫府尹将卷宗往白谨嘉面前一递:“老仵作办过那年的案子,让他跟你说说吧。”

仵作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与尸体打了多年的交道,双目无神,脸上始终泛着一层苍白阴郁的气息:“建炎二年,报恩坊那边有户人家,姓郭,家里还算殷实。郭家主人人称郭三,是个趋炎附势一心攀龙附凤的小人,他有个女儿,人称郭二姐,长得很漂亮,郭三一门心思想要用她攀一门好亲事。后来郭二姐被一位衙内看上,要收为第八房小妾,给了一笔丰厚的聘礼。郭三哪有不乐意的,只等着衙内的轿子来接。哪知道就在女儿成婚的前一天晚上,郭三被人杀死了,他和一个婢女被砍成了尸块,头被砍下来,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像在祭神,与于老爷被害的场景一模一样。这宗案件一直没能水落石出,因为手段太残忍,我一直都记得清清楚楚。”

白谨嘉仔细地看了看卷宗,忽然一惊:“案发之后,郭二姐手中拿着一只断臂?”

“没错,那只断臂我也记得很清楚,上面有一个狼头文身。”

卫府尹眉头一沉:“我听说金将金兀术的亲兵右臂上都文了一个狼头文身。”

“这条手臂从战场而来。”白谨嘉将这次去鄂州的所见所闻尽数道出,“那条巨蛇在战场上搜集人臂,再利用这些人臂杀人,果然恶毒。”

“竟是妖孽作案?”卫府尹站起身,整了整衣冠,郑重地朝白谨嘉行了一礼:“我临安府上下,若论捕人,不在话下,若是捕妖,还要仰仗白公子。”

“府尹大人不必多礼。”白谨嘉忙上前虚扶了扶,“在下一定尽力。”

“白公子…”芸奴欲言又止,白谨嘉侧过头来,温柔地问:“芸娘子想到了什么?”

芸奴的脸颊微微泛红:“奴婢是想,两宗案子都发生在女儿许配了人家之后,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前院传来吵闹声,卫府尹怒道:“谁在喧哗?”一个衙役跑过来,低声说:“是翰林学士金大人家的人,来退婚的。”

众人闻言都不禁皱眉,这个时候来退婚,是来雪上加霜的吧?

卫府尹摆手:“此事是于家家事,我们不必管,安心查案。”

白谨嘉见芸奴老往前边张望,便跟卫府尹要了卷宗回去看,卫府尹让师爷抄了一份给她,她辞了众人,带芸奴往前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