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身陈留阮氏那样的礼仪之家,想来应是幼承庭训,也是学过‘礼’的。你说天下可有称呼姬妾为嫂子的道理?”

这个自然是没有的,虽然民间或许在特殊情况下有这般称呼的,但绝不在“礼”之列。

“是妾僭越了。”阮氏一力承担了所有的错。

姬央却不以为然,“你的确僭越了,同时还有不该。既然八弟妹叫你一声小嫂子,那就是敬重你,她年幼不知事便算了,你倒好,明知她有错,私下却不提点,由着她妄为,此为心不正。”

姬央一番话说下来,叫贺悠好生难看。人家也不直接说话,不过是借着教训小妾,先是贬低了贺家不如阮家,教养出来的女儿连“礼”都不知,再指责了贺悠年幼无知,也就配和小妾亲近。

贺悠气得面色发白,眼看着就要指着姬央的鼻子发火,但被对面的丁氏一瞪,这才强忍住了脾气。

姬央见好就收,也不是非要闹得大家都扫兴,因而言笑款款地对阮氏道:“你虽然知错了,我却还是要罚你。便罚你待会儿多给我烤几串鹿肉吧。”

如此重拿轻放,虽然拿阮氏做筏子教训了贺悠,却还顾着了阮氏的面子,又不扫众人的兴,在戚母面前讨了好,众人心里只道,这位安乐公主看来也够厉害的。

她们却哪里知道,姬央根本没有那么深沉的心思,虽然她不喜欢阮氏,可是她向来都是护短的,阮氏既然托身在她们这一房里,姬央就容不得别人欺负,何况贺悠明摆着拿阮氏当枪头,姬央可没那么傻。

这边贺悠气得掉头就要走,还是大娘子沈薇拉了拉她,她这才不情不愿地留了下来。

戚母开口道:“好了,悠娘,你有错在先,公主大人有大量,没同你计较,你还不赶紧给公主赔个不是。”

到底戚母还是向着贺悠的,否则也不会指点贺悠了。

姬央却是想不出这些弯弯绕绕,欢欢喜喜地拥了戚母往园子里头去。

沈家内院的这些主子恐怕是经常烤肉的,走到后山时,仆妇和侍女早已在草地上铺好了竹席,旁边也架起了烤架,有侍女在烧炭,一切皆料理得井井有序。

众人奉了戚母和三位夫人入座,姬央是闲不住的,她起身走到烤架旁,见鹿肉事先已经腌制好了,分了各种味道,装了十几个盘子。有黄豆酱的、咸酱的、辣酱、甜酱的,还有姬央不认识的酱料,让人瞧了就食指大动。

沈薇站在一侧,指了指一盘橙红酱腌制的鹿肉小声道:“那是酸橘酱的,曾祖母最喜欢,祖母喜欢咸酱的。”

姬央侧头向沈薇眨了眨眼睛,笑了笑表示谢意,她取了一串酸橘酱的鹿肉,并一串咸酱的,用阮氏递过来的细布包裹了细铁钎的尾部,在火上烤了起来。

众人此刻也选定了鹿肉,都围着火堆烤了起来,也有嫌烟气熏人的,躲到了一边。姬央却是早就选好了上风向,她两手各拿着一串鹿肉,玉髓儿则在她身后替她拉着袖口。

祝娴月见姬央熟练地翻动着肉串,不由问道:“公主怕不是第一次烤肉了吧?”

姬央感谢祝娴月先才替她解围,转头亲热地笑道:“嗯。鹿肉、麂子肉、獐子肉这些,在宫中时我都喜欢烤着吃,油滴在火上发出的香味,闻着实在是比肉还好吃。”

玉髓儿在旁边挤眉弄眼道:“小时候,皇后不许公主烤肉,公主偷偷地跑到御厨房去拿肉烤,险些把皇后娘娘最喜欢的一片梅林给烧了。”

姬央嗔了玉髓儿一眼,洋洋得意地道:“那都是小时候不会生火,现在我可是个中高手了,五嫂,待会儿你一定要尝尝我的手艺,保准烤出来的鹿肉又香又嫩,这个火候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戚母由薛夫人、江夫人和丁夫人陪着在一旁的高地上饮茶赏花,只是这几双眼睛都没离开过姬央的周围。

华朝尚美,赞人的第一句话,总是“美姿仪”,若是生得丑,便是天大的能耐也入不了时人的眼。

而姬央这位安乐公主,自然先天就占了便宜。当然美人也并非是无死角的,譬如翻白眼时,又譬如挠脚丫时,也譬如大汗淋漓时。

偏生姬央的美态,带着一股子深入骨血的娇憨,便是烤肉烤得汗渍渍的,叫人也只觉得那是香汗涔涔。

动静间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如此佳人,叫人瞧着,只觉得赏心悦目,少看一眼都是吃亏。

戚母冷眼看着姬央,却也不得不承认,没想到苏姜那种人能养出这样的女儿。但观姬央,动静咸宜,举止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涩涩之感,且别有一种活泼泼的可爱,满身的朝气,也难怪不过一顿烤鹿肉的功夫,下头几个小娘子就都喜欢围着她转了。

再看沈家细心教养出来的几个娘子,都还是有些故作姿态的意思。那一份娴雅和端庄是强撑着摆出来的,却还不如安乐公主的“道法自然”来得叫人赞赏。

江氏却也是个直率藏不住话的性子,“没想到苏姜能养出这样的女儿来,该不会是抱错了吧?”

“就那张脸,能抱错吗?”三夫人丁氏撇嘴道。

没过多时,就见姬央领着各房的小娘子到高台来,给戚母和薛夫人等送烤鹿肉,闹着让她们评一评谁烤得最好。

戚母毕竟上了年纪,牙口不算太好,挑了一串瞧着最嫩的,尝了尝,笑道:“这个好,虽然嫩,却是过了火候的,也不担心吃了闹肚子。”

其他几人烤的不是太嫩就是太老,还有一个糊了边儿的,众人品尝之后,公推出来的还是姬央的手艺最好,也不知这位公主祸害了多少皇家御园的小鹿和麂子

闻之结果后,几个小娘子顿时懊恼了起来,一个说“我的手帕”,另一个说“我的荷包”,戚母等人才知道,她们几个在下头打了赌,姬央自然是最大的赢家,笑得那叫一个得意。

待回到山坡上,几个年岁小的小娘子都围着姬央,嚷着要尝她那号称天下第一的“烤肉”。

第13章字字珠

二房的四郎媳妇王氏阻止那几个小娘子道:“别去闹公主,她是你们的长辈,哪有事烦长辈的,平日里你们的礼学到哪儿去了?”

几个小辈被王氏训得都垂低了头,默不着声

姬央本质上却是个不受礼教拘束的人,她侧过头向王氏笑了笑道:“四嫂,不妨事的,这烤鹿肉的乐趣就在烤字上,并不麻烦。”话毕,姬央对那几个小娘子笑道:“快去选你们喜欢的味道,好叫你们尝一尝我这天下第一的烤肉。”

几个小娘子怯生生地抬头看了看王氏,但是这种畏惧敌不过小孩子天性里的爱闹爱吃,见王氏不再说话,几个小娘子欢呼得仿佛春天林子里的雀鸟,欢乐地跑去选肉了。

唯有王氏的小女儿五娘子沈芝没跟着其他小娘子去选肉,而是怯怯地走到了王氏身边,随着她走到席边静静坐下,有些羡慕地远远看了其他几个小娘子。

戚母从高台上远远地瞧着姬央,见她笑颜如花,为人尊上睦下,待侄女也友爱,这等人是天生的富贵性子,生来就不缺人奉承和敬拜,压根儿就不在乎虚礼,比起四孙媳妇,百年士族琅琊王氏出来的女儿,要圆和通慧许多。

戚母心里只叹息,亏得是若璞娶了安乐,若是换了其他孙子,定然是把持不住的。

一番烤肉下来,姬央自己倒是没吃上两口,全喂了她人的肚子,她还兀自高兴。

因吃了鹿肉,姬央连午饭都没用,热闹过后直接回重光堂午憩,起来后,又精神饱满地跑去邀了大娘子沈薇一同去祝娴月的院子。

祝娴月初见她们时还有些惊讶,但一下就想起了昨日应承的事情,她原本还以为姬央只是口头上随便说一说而已。

姬央笑道:“五嫂,我来跟你练字啦,大娘子是来看书的。”

沈薇跟着叫了一声,“五婶婶。”

祝娴月立即叫丫头将敞间四面的细竹帘子都卷了起来,一屋阳光又明又亮,摆上了书几,布置好纸墨。

姬央在左侧的几案后跪下,吸了一口天井里自由的气息,欣赏了片刻角落边的绿竹,这才提起笔来。

笔墨纸砚都是姬央自己带来的,祝娴月抬眼望过去,只见姬央用的笔是玳瑁笔管的狼毫,墨是贡墨,砚是端砚,连纸也洁白无瑕,等闲少见。

祝娴月微微摇头,暗自笑叹,也只有安乐公主才会在日常练字中用这种别人一辈子恐怕都只舍得看不舍得用的纸、墨。

不过祝娴月观姬央坐的姿态和握笔的姿势,都十分端正,但见她悬腕扶袖,瞧着很是像模像样。

提笔时也是认认真真,笔下毫无滞涩,过得一阵,祝娴月见姬央搁下笔,待笔墨微干,她就迫不及待地捧了纸过来。

姬央写的是《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寻常士族家的女子提笔就能写“诗”并非异事,不过放在这位娇养的安乐公主身上,多少就出乎人的意料,没想到姬央的肚子里还有点儿墨水。(其实并不多矣。)

不过让祝娴月惊异的并不在这上头,而是姬央这一手簪花小楷,着实出乎她意料的好。簪花小楷讲求“娴雅、婉丽”,通常人写小楷都以端正均匀为雅,实则真正的精妙处却在“丽”之一字。

簪花小楷多为女书,丽人丽字,女子的含蓄典雅都在其中,要做到“笔断意连,笔短意长”八个字,说难行易,安乐却已经窥到门径,祝娴月断定,假以时日,安乐的字必定能登大堂,得窥奥意。

“五嫂,教我。”姬央在一旁诚挚好学地看着祝娴月。

祝娴月苦笑道:“我没有什么可教弟妹的。”

姬央听了这话还没什么,旁边的大娘子却吃了一惊,祝娴月的字可是备受推崇,誉为卫夫人第二呢,今日居然说没什么可教安乐公主的。

大娘子也顾不得看书了,搁下书卷倾身过去一看,这一看之下,只令她汗颜。大娘子本道,五婶婶那是绝世才女,等闲人自然无法望其项背,因而她们的字远逊祝娴月也不是什么羞愧之事,毕竟比起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极好了。可是今日看了安乐公主的字,大娘子方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了。

不管如何,因着苏皇后的名声,大家都不自觉地将姬央想成了一个徒有美貌,只会蛊惑男人的女子,也就是俗称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草包。可如今大娘子心里再没了当初的想法,看向姬央的眼神已经从身份上的敬畏变成了对她整个人的崇敬了。

“不,五嫂是自谦了,我观嫂嫂的小楷别有一番韵意,却是最难领悟的,求嫂嫂教我。”姬央起身冲着祝娴月行了一个学生礼。

祝娴月哪里敢当,却也欣喜于安乐的领悟力,同聪明人说话总是让人轻松而欢喜的,何况今后能有人同她一起谈书论画,也是乐事。

大娘子也整顿了精神,在一旁专心听着,反正她是瞧不出祝娴月的字是多了哪一重韵意的,只是觉得好看得紧。

“所谓的韵意,大约就是以笔写意吧,以字舒心吧,都说观人观字,将自己写进去就是了。”祝娴月道。

大娘子听了还茫茫然,姬央却陷入了沉思,于她来说,写字只是好玩,信手拈来而已的玩意,可骤然听得这样的深沉之意,顿时就觉得以前的自己失之轻率和浅薄了。

良久后,姬央长身而立,冲着祝娴月深深地作了个揖,“谢嫂嫂教我。”

姬央因虑着沈度晚上要回院子里吃饭,练完字就别了祝娴月和沈薇两人,回了北苑,去林子里练习了每日的必修课,舞出了一身的汗来,才觉得舒爽。

姬央沐浴更衣后,以手支颐望向窗外,静静地候着沈度归来。

当沈度踏着落日的余晖走进院子时,姬央几乎都看痴了,神采秀澈,风流蕴藉,飘飘兮如仙人临风,便只是瞧着,就已叫人不知饥寒为何物了。

其实姬央倒也并非只是以貌取人之人,她初识沈度,为他的神采所撼,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迷恋,待到车驾入冀州,看到沿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同姬央来时司隶一带哀鸿遍野、饿殍载道的景象大相径庭时,姬央对主政冀州的沈度就又多了一重认知。

如果一开始姬央还可以骗自己,司隶郊外那些都是流氓乞丐,历朝历代皆有,便是秦皇汉武那样的功绩,也无法福泽所有黎民,但是进入冀州,姬央的侥幸之心就彻底破灭。

可惜她身在禁中,苏皇后给她塑造的是一个繁丽的太平盛世景象,姬央在那种景象里活了十几年,一时如何能彻底转换观念,但她心里,朦朦胧胧地已经知道了抚牧冀州的沈度的不易与不凡。

这种英雄式的崇拜和容貌的迷恋,将姬央朝一往情深的深渊里越推越深。是以,沈度一进门,姬央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甚而提起裙角从游廊上快步迎了过去。

如此纡尊降贵,又笑靥如花,即使心情再阴郁的人见了,怕也要露出一丝笑颜来,何况,沈度的唇角天生带着一分微翘,是以即使他沉肃端穆,但看着也让人愿意亲近。

“六郎。”姬央轻轻唤了一声,她的心跳得小兔子一般,兼有些患得患失,今晨沈度出去时,只说尽量回来,姬央整个下午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人来禀报她沈度有事不回了。

此刻心愿得偿,如何能不雀跃。

“我命人将饭菜摆在沁秋轩了。”沁秋轩是四面敞轩的竹庐,依水而建,四周环植菊花,其中还有三、两本名品。

竹帘卷起,轩中摆着矮桌,地上铺着两张象牙席,四角置有香炉、盆景、花卉等,园中更有童子在小炉前扇风煮水。

玉髓儿领着露珠儿上前,伺候姬央和沈度净手,又绞了热帕供沈度洁面。

今日姬央的四个丫头总算腾出了手,不再去大厨房取饭,用一日功夫将北苑的小厨房张罗开来,只是依然还是没有铺排完整。沈家的厨子只惯做北食,但姬央在宫里时,吃的却是天南地北的美食,因而厨房里有些锅具还不齐整,需得重新打造。这吃食上的事情,自有玉珠儿管,姬央只是费神点菜。

不一会儿,玉珠儿领着三个侍女端了银盘玉盏上来,一一布置好。

菜式不多,但是排场极大,且兼新颖,不过也难不倒从小天不怕地不怕,天南地北都闯过一番的沈度。

碧绿玉盏里盛的是汤饼,只是这汤饼也讲究,不同于沈家的做法,而是用梅花模子一个一个印出来的,浮在碧绿的盏中,点缀了几片粉嫩的花瓣,瞧着像画一般。可是味道却是借由胡椒的味儿,弄得又香又辣。

银盆里盛的是羌煮。旁边的瓷盘里放着和了羊肉做的胡饼。

沈度尝了尝,味道是极鲜美,“这羌煮哪里来的鹿头肉?”

第14章夜夜心

姬央本来唇角含笑,就等着沈度来问她这是何菜,却没想到他舌头倒是挺灵的,居然尝出了鹿肉来。“今日庄子上送了鹿肉来,午晌时我们在后山还烤了鹿肉吃,连祖母都夸我烤得好呢。我想着,既然送了鹿肉来,定然是有鹿头的,就让玉珠儿去问了问,六郎吃着可香?”

这羌煮是西北游牧族爱吃的,等闲吃不着,得候着杀鹿了才有这美味。将猪肉斫碎熬成浓汤,加葱白、姜、橘皮、花椒、醋、盐、豆豉调味,再将鹿头肉切成两指宽大小,蘸着肉汤吃,格外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