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上一章:第 20 章
  •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下一章:第 22 章

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鼓起掌来,苗小兰小声跟柏小梅邀功:“小梅,你的一票还是我投的。玲子芬芬她们平时老是围着你转,竞选班长都不给你投票。”

柏小梅眼圈都红了,一声没吭。

——她那一票还是自己投的。

班长竞选让她一下子感觉自己生活在孤岛上,原来大家都不喜欢她,但现在她不敢跟苗小兰撕破脸。

她害怕被孤立。

她害怕一个人。

相反,她还讨好的向苗小兰笑了一下:“谢谢你小兰,放学我请你吃冰棍。”

**********************

小孩子尤其喜欢扎堆,最怕的大约就是被同学或者小伙伴孤立。

韩峰呼朋引伴,身边啸聚了一班不爱写作业跟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但是自从他跟杨桃跟孟阳相约去过一回新华书店,现在两人荣升正副班长,他比自己当了班长还高兴。

连他也觉得自己的朋友圈子的素质因为杨桃跟孟阳加入而有所提高,不必这两人盯着他就先敲着桌子催促另外几个难兄难弟:“别给班长丢脸,赶紧把作业写完了交上去。”

有他的协助,杨桃跟孟阳倒是省心不少。

孟阳投入半学期所赚重新购置了一批小人书,还邀请杨桃:“你要不要去我家看书?我爷爷的书柜里也有不少书。”

他除了喜欢看小人书,也读别的书,有些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阅读量早就远超同龄人。

杨桃十分遗憾:“今天不行,我干妈跟我妈去道班站打听我小妹妹的消息,上次她去杨家庄回来大病了一场,今天回来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我要赶紧回家。”

不知为何,她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小三子一时半会找不回来。就算是找到了刘立国,他们家把人藏起来也抢不到。

孟阳也多少知道点她家里的事儿,在小树林把钱利索分了就催着她赶紧回家。

杨桃跟杨杏赶回家的时候,周婉正陪着吴英玉掉眼泪,不必问就知道结果了。

“妈,妹妹是找不回来了吗?”杨杏儿率先问了出来。

吴英玉眼泪直往下掉:“不知道。”

她跟周婉一大早收拾完了坐车去道班站,倒是找到了现在的站长,那人态度也很好,上周刚从公路段开会回来,讲起一件事情。

“刘立国是武市辖下的村子里出来的,但听说他家祖籍是徽州的,来这边支边。现在调到武市的某个乡镇公路段去了。”

铜城市与武市皆属同省,但是永喜县隶属铜城市,与武市相邻,坐车也总要六七个小时。

至于那位道班站长所说的武市某个乡镇公路段坐车过去要几个小时,完全不知道。

回来的路上,周婉提议向永喜县的派出所报案,让警察帮忙寻找。

两人在派出所坐了一个小时,派出所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当初送养的经过,听说父母皆在场,并非拐卖儿童,便委婉的劝说她们:“国家法律虽然禁止非法收养,但是你们这种属于

私下送养,也不好立案,不如你们自己找到孩子,跟孩子的养父母协商解决?”

吴英玉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警察身上,听说不受理,再三恳求:“同志,求求你帮我找找孩子吧?求求你!”

派出所的人也很是无奈:“民间送养没办法立案,当然如果你们找到孩子,两家协商不成也可以走法律程序,请求民事调解。”再三强调:“你们先要自己找到孩子。”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吴英玉的预料,还是周婉再三相劝,才把她带回来。

第四十七章

从铜城辖下的永喜县坐大巴前往武市, 数个小时的大巴车摇的周婉跟吴英玉几乎快散了架。

到了武市之后, 前去武市公路局打听消息, 几经辗转换乘小巴拖拉机,最终在第三天中午找到了驻守在平临乡道班站的刘立国。

平临乡是武市辖下不起眼的一个乡镇,若论繁华程度,大约还比不上铜城市的永丰乡。

道班站就建在省道旁边,刘立国听到有人找他, 见到周婉尚不明白,待她身后的吴英玉出来, 面色已经变了。

“我不认识你们。”他转身就要走。

吴英玉上前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犹如长途跋涉找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里肯随便就松开手。

“大哥, 你真的不认识我了吗?四年前你们夫妇俩去我们家抱养了我家小闺女, 我记得清清楚楚。”

刘立国被她拉着胳膊, 略微有些恼:“当时就说好的,往后断绝来往,你拉拉扯扯做什么?放开我!”

吴英玉那么胆小懦弱的一个人, 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变, 到底本性难移, 她瑟缩了一下,不想惹恼了刘立国,不由就松开了他的胳膊。

“大哥, 求求你让我见一面我闺女好吗?”

刘立国被松开之后, 冷冷说:“当时就说好了的, 哪有反悔的道理。你满世界打听打听,谁家送出去的孩子还有跑来再联系的道理。就算是你告去公安局也没用,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

吴英玉原本的打算就是见到了孩子再商议,免得打草惊蛇让对方把孩子给藏起来,可是没想到刘立国非常强硬,根本不给她见面的机会。

这一招吴英玉也试过了根本行不通,派出所都不肯立案,只让她自己找孩子养父母协商解决。

“大哥,让我见见孩子吧求求您了!”吴英玉想起当初小三子当初被送走时候的情形,就觉得心如刀绞,只恨不得给刘立国跪下。

刘立国的态度很是坚定:“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你死了这条心吧,往后也不必再来了。”

“大哥,您也是当父母的,也知道做父母的有多疼孩子,当初您也瞧见了,我根本就不愿意把孩子送走啊,大哥求求您让我见见孩子吧!”吴英玉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抓住了刘建国的裤角呜呜直哭,哭的人气噎断肠。

“你们这是做什么?”刘立国只觉得眼前的女人强人所难,不可理喻。自从计划生育之后,多少人家超计划生育的女儿都送了人,是生是死亲生父母只要生了儿子,根本不会再回头多瞧一眼,骨肉血亲就此陌路,怎么轮到他家收养个闺女就这么多事?

周婉也觉得心酸,她陪着吴英玉一路寻过来,给她打了多少气,没想到对方根本不肯给她见的机会,后面多少话根本没机会讲出来。

“大哥,看在她这么可怜的份儿上,让她见见孩子吧?”

刘立国生气的朝后直退,看吴英玉就跟看个疯女人一样,几乎要咆哮了:“你跪下也没用,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你见了孩子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跟我说,要把这孩子接回去自己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怎么想的,当初为了生儿子把闺女送了人,现在生了儿子就想把闺女也接回去,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吴英玉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还是周婉替她解释:“大哥你别生气,我这个妹妹想孩子都快想疯了。她也没生儿子,当初她就不愿意送走孩子,这几年跟前夫离婚了,带着闺女过,一直放不下小闺女这才寻过来的,大哥你瞧在她可怜的份儿上,让她见见孩子吧?!”

刘立国根本不为所动:“我凭什么让你们见孩子?见了孩子告诉她身世,让她跟着你们回去?那我们这几年岂不白养了?”当初收养是为着什么,现在回头让她见亲生母亲,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道班站值班的统共两个人,外面这么闹腾,之前已经进去的同事也出来了,问他:“刘哥,怎么回事啊?”

刘立国面上挂不住,黑着脸催促吴英玉跟周婉:“快走快走,再不走我就赶人了,见孩子你就别想了,早点死了心回去吧!”

周婉见他态度实在太过坚定,生怕再留下去闹的更难堪,不好疏通,只好把吴英玉拖起来,跟刘立国好声好气说:“大哥,我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明天再来找你,你好好考虑考虑吧,什么条件都行,多少钱都行,只要答应让我们见见孩子。”

吴英玉满面泪痕连连点头:“只要您开出条件来。”

“我像是卖孩子的人家吗?!”刘立国面色铁青,开始推搡两个人:“赶紧走赶紧走,住下来也没用,以后也别再来找我!”

吴英玉满怀希望前来,迎头就被泼了一盆凉水,还掺着冰碴子,从头凉到了脚心,整个人都有点失魂落魄了。

周婉跟她在平临乡找了一处小店住了下来,点了两碗揪面片,她呆呆坐在桌前,一口都吃不下去。

“周姐,他态度这么坚定,会让我见孩子一面吗?”连见一面也这么难,更何况是要回来了。

周婉从来都是心直口快,见她这副样子,也不愿意粉饰太平:“看他的样子很难。”在吴英玉眼里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之后,她才又说:“吃饱了饭咱们去道班站蹲守,再打听打听他家住哪儿,找到他家里去就能找到孩子了。找到孩子再想办法。”

她的话对于吴英玉来说不啻于溺水之后抓到了一根浮木,牢牢抱着不松手,她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来,眼泪落在面碗里,和着面片一起艰难的往下咽。

“你说的对。”

周婉见她吃起来,略松了一口气,也跟着端起了碗来。

杨桃儿跟杨杏儿姐妹俩早早就懂事了,这次吴英玉准备出门寻小三子,跟她们姐妹俩商议过了,归期未定,让她们姐俩自己生火做饭,照顾好自己,留了些生活费就带上所有的存款走了。

孟阳听说她妈妈最近出远门,天天从家里带吃的来学校,有时候是面包有时候是包子,有时候是个大红苹果。

孟奶奶照顾着全家的伙食,重点照顾对象是孟阳兄妹俩,家里的水果零食都要时常补充,还有小儿子从省城捎回来的东西,都留给两只馋猫。

孟阳原本对水果零食的兴趣一般般,但这段时间需求量上涨,喜的孟奶奶跟孟爷爷夸:“阳阳最近要长个子了,比以前吃的都多,天天上学拿东西吃,回家还饿。”

杨桃儿天天吃着孟阳提供的小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拍拍他的肩向他许诺:“等将来我发大财了,你想吃什么我就请你吃什么。”逗的孟阳直乐。

韩峰天天在杨桃桌边转悠,见的次数多了也有样学样,带零食给杨桃,五香瓜子香酥花生,还有本地产的沙枣子,吃起来又涩又酸还带着些甜味,回甘却悠长,让人欲罢不能。

自从他中期考试成绩突飞猛进,韩学忠大闹一场之后得知那是他的真实成绩,韩峰在家里的待遇提高了不止一个标准。

韩爷爷跟韩奶奶更是不必再顾忌儿子,恨不得韩峰要星星连月亮也一块给摘回来。

杨桃桌肚里天天有人往里塞零食,她发出由衷的感叹:“还真别说当官有当官的好处,你们一个个都来贿赂我,是不是不想写作业?"

孟阳属于乖乖牌学生,每天的作业按时完成,字迹整齐的让王宝山恨不得每堂课都夸他认真,更何况违纪的事情从来都不干。

她这话分明是讲给有“前科”的韩峰听的。

韩峰狗腿的凑过去向她表忠心:“桃子姐,你放心吃,作业我会按时交的,你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杨桃摸摸他的狗头:“知道就好,乖啊!”

就在这样逍遥的生活过了足足有半个月之后,吴英玉跟周婉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平临乡像个吸人精气的盘丝洞,正常人走一圈回来瘦了大半,风吹吹就要倒的模样。

吴英玉瘦了足足有十几二十斤,这几年养的好气色也没了,眼窝深陷皮肤腊黄,周婉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

如果不是知道她此行原因,杨桃都要怀疑她妈出门一趟染了毒、瘾回来了。

后来听周婉说,她们在平临乡的道班站守了多日,跟踪刘立国回家,结果发现他平时是住在道班站的。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回家,才发现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俩,根本没有孩子。

吴英玉急了,冲进去就要问,还是刘立国媳妇告诉了她们:“孩子早就送到老家去上学了,你们也别想着讨回去,我们是不会让你们见孩子的。”

对方态度太过坚定,无论是哭泣哀求或者拿钱来,对方都不同意让她见孩子,并且表示孩子生活的很好,让她不必再牵挂。

哭哭闹闹蹲守跟踪折腾了半个月,好好的人都快折腾疯了,周婉直觉再留下来吴英玉都要魔怔了,才以两个干女儿在家乏人照料,催促吴英玉启程回家。

第四十八章

从武市回来之后, 吴英玉在家休息了两天。

杨桃姐妹俩见她闷闷不乐, 各出奇招哄她开心, 但总是不能让她振作精神。

这日放学归来,杨桃把路上买的两个冬果梨清洗干净, 拿其中一个掏核,里面放冰糖蜂蜜, 炖在火上隔水蒸起来,跟杨杏儿说:“妈有些咳嗽, 蒸个冬果梨止咳。”

吴英玉浑身无力, 半躺在炕上说:“你这丫头胡乱花钱,妈不要紧的。”

她一向身子骨不错,没想到武市一趟倒把人给折腾病了, 才回来只觉得浑身无力, 躺一日感冒咳嗽找上门来。

杨杏儿笑笑:“妈你别担心,桃儿有钱。”

三年级就要求写钢笔字了,有的同学也还在用铅笔。杨杏儿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有钢笔了, 自动铅笔几乎也是人手一支, 只有个别同学没有。

吴英玉去找孩子的时候, 杨桃儿用赚来的钱给姐妹俩各添了一只自动铅笔,还拉着杨杏儿去百货商店把她一直心心念念的那只钢笔给买回来了。

房间里有些冷, 吴英玉又病着,姐妹俩便把炭炉子升起来。杨桃儿低头去看火, 状似无意说:“等咱妈将来赚多多的钱, 想干嘛就干嘛。”

吴英玉最想干的事儿就是把孩子找回来, 孩子的话入了耳便让她心里一顿,不由念叨:“想干嘛就干嘛?”

杨桃儿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上辈子就信奉没男人可以,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到死都是单身狗,一生钟情于工作。以她的想法,吴英玉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她的经济没有独立才被夫家欺负,连自己的孩子也保不住。

而现在的问题是经济虽然独立了,但还是不够强大。

她加好了炭,把锅坐到火上,走过去握住了吴英玉的手,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妈,你还是赚多多的钱吧,这样就算是将来小三子长大了过的不好,咱们也能帮她过上好的生活。要是将来找到她,咱们也穷的没钱,不但帮不了她还拖累她,到时候能怎么办呢?”

吴英玉生性懦弱,能走到今天也是被现实一步步逼出来的。从武市回来之后,她就跟被人抽了主心骨似的提不起精神。

杨桃儿站在她面前,小孩子的眼神清澈到不含一丝阴霾,仿佛从来也没有感受过生活的艰辛,可事实上她是个最为早熟的孩子,从小就不哭不闹,仿佛知道自己的出生就不受人欢迎。

这孩子主意大着呢。

吴英玉苦笑:“妈除了做饭,别的也不会,哪里就是挣大钱的料?”但孩子的话却让她心里一动,她说的未尝不是这个理。

没想到杨桃儿还真有应对,她从书包里翻出一个本子,摊开其中的一页摊开在她面前,指给她看:“妈,你走了之后,我把你能做的会做的都记了一遍,看看有哪些是可以赚钱的,还真有一条我觉得不错。”

吴英玉拿起来看,上面写着足足十几条,有的打着对勾有的打着叉,有两条拿红笔圈起来的四个字,分别写着酿醋、酿酱。

“我们来县城几年,醋酱都是在外面副食品店打回来的,妈也说过多少回了,外面的醋跟酱油都比不上你自己做的,不如先做些试着卖卖看?”

吴英玉家里田里一把手,从小就跟着吴婶子酿醋酱,嫁进杨家之后做的醋酱左邻右舍都说好,她还从来没想过做这两样来买。

“要是买的好咱们就注册个厂子,开个酱油醋厂,妈也弄个厂长当当!”

饶是吴英玉没精神,也被她的话给逗乐了:“厂子都是国家的,厂长得是多大的官啊?亏得你敢想!”

这时候都是国营厂,永喜县地处西北内陆,做生意的都还是小打小闹,改革的春风吹的并不深,街边冒出来的多是旅店饭馆小吃摊,应季的果蔬,或者从外地贩回来的日用百货,自己开厂单干的还真是稀奇。

“敢想才敢干啊!”杨桃儿态度坚定:“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

杨杏儿对吴英玉的手艺深有体会:“我还记得以前在杨家庄妈做酱,每次拌酱都会给我酱豆子吃,可香了。自己做的醋酸酸的还有股香味,县城的醋根本就不酸,酱也不好,妈真的可以试试。”

吴英玉被两个孩子鼓励的提起了一点兴致:“不过也是,副食品店的醋加的水太多了,味道怎么能厚呢。”

次日吴英玉就上街买糜子、青稞、大麦、各种豆子,拿到磨面坊里磨成糁子带回来,又跟外面相熟的人家讨了一副废药渣煮水,等水滚沸了之后,过滤了倒进盛了杂粮糁子的盆里闷一会,捏成饼放在铺满了长草的炕上,等待烤干成醋曲子。

还未到烧火炕的时候,吴英玉就开始烧炕,倒让周大娘好奇不已,还跟周大爷嘀咕:“听闺女说吴英玉没讨回来小闺女,不会是精神出了问题吧?还没到冷的时候倒把炕给烧起来了。”

周大爷一心扑在孙儿的学习上,再说男人心粗,哪管别人家生活的细枝末节,架着眼镜研究周志刚的功课,不耐烦的回她:“你管那么多干嘛?要是实在想知道,进西厢去瞧一眼不就完了嘛,那么多话。”

没过两日,吴英玉又从外面用三轮车载了一张旧床板回来,母女三人费心巴力弄进了西厢,周大娘就更好奇了:“她不会是…把咱们家房子又租了个人吧?或者…找男人了?不然好好的搬张床进来干嘛?”

周大爷:“你要想知道自己去问啊,跟我嘀咕有什么用?”

周大娘果然去了西厢,才进门就发现炕上铺盖全都卷了起来,铺着麦草的炕上摊着许多饼子样的东西,而旁边的床已经支了起来,看起来母女三个把炕腾了出来另作他途,睡到床上去了。

“吴英玉,你这是在做什么?”

杨桃正在写作业,代替她妈说:“周奶奶,我妈要酿醋酱来买,以后你就可以不用去副食品店买了,直接吃我们家做的。”

“你妈…真会做啊?”周大娘一辈子没下过田做过别的,围着灶台过到了如今,醋酱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外面买的,倒是知道隔壁田大娘会做,但人家那是自己做来吃的,偶尔送她一碗,她吃着跟副食品店的也没什么区别嘛。

杨杏儿卖力为家里发展第一位客户:“周奶奶,我们以前在乡下的时候,吃的醋酱都是我妈做的,谁都夸我妈做的好呢。”

“大娘,您别听这俩丫头吹,我就是…想着老做些吃的去买,不如再捎两样东西也不费劲,想想醋酱谁家都要吃,不如做来试试。”吴英玉嗔一眼两个孩子,向周大娘解释。

周大娘半信半疑的回堂屋去了,还跟周大爷念叨:“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杂粮豆子的倒是买了一堆回来,我先还当她要卖什么新的吃食,没想到是要做醋酱,要是不成,可别糟蹋了东西。”

在周大娘犹疑观望之中,吴英玉埋在炕上长草里面的醋曲子渐渐开始变色了,从最开始的粮食本色渐渐变红,最后竟是色红如老抽,也全部干透了。

吴英玉拿到鼻子下面闻闻,十分满意。

她搬出冬天的腌菜缸来,放在炭炉子旁边,拿一块曲饼子捣碎成末丢进缸里,再煮一锅青稞麦子豆子各类杂粮滚烫的倒进去,还念叨:“青稞要多,这样做出来的醋醅子比较凉,不容易坏。”

惹的杨桃儿直乐:“妈,你这是准备做成祖传的,让我跟姐姐以后也去卖醋酱?”

“瞎说!妈没出嫁前你外婆教我的时候就是这么念叨的,我也就是顺嘴一说。”她惆怅的叹一声,又正色教育俩孩子:“你妈没出息只能干力气活,你们俩好好念书,将来能有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