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上一章:第 25 章
  •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下一章:第 27 章

“刚才来叫你的女生是…”焦国洋笑的意味深长。

初一的年纪正是男女开始划界限的时候,二班的班主任比较开明,允许学生们自己挑选同桌,全班同学男生选男生,女生选女生,最后留下一男一女不得不组成同桌,差点被同班同学当大熊猫围观,明里暗里都开始起绰号了。

那一对男女同学本来还是友好的同窗关系,在全班大部分同学的“监视”之下相处分外的别扭起来。男生不知道是要摆脱被围观的命运,还是不想被贴上跟同桌女生是“一对”的标签,居然三番五次的找茬,已经气哭了女生好几次,引的班上好几个起哄架秧子的男生不断给他戴高帽子,俨然快成了班上男生吹捧的英雄。

孟阳还有点不太适应同桌换了人,对他们的闹剧不参与不围观,整日埋头学习,连焦国洋的调侃也没听出来。再说他跟杨桃从学前班就同进同出五年多时间,周末也在一起练拳,这些年相处的时间比跟孟月都要多,还真没往别的地方想。

“杨桃啊,我小学同桌。”

“她就是杨桃?”焦国洋一脸的不可思议:“那个小升初全县第一?”全县第一身上最明显的不应该是书呆子气么?竟然跟他预想的全然不同。

“是啊是啊。”孟阳笑起来:“这家伙从小拿第一,我们班王老师特别喜欢她。”

王老师特别喜欢的杨桃正面临着第一次的师生关系危机,杨桃觉得与其让她花时间精力去改变一个中年女人的认知,还不如做个缩头乌龟。因此开学的半个月里她一直装的很乖,尽量减少在班里的存在感。

按时完成作业,上数学课的时候在大部分同学都举手的情况下她才举手,要是碰上难题,班上只有两三只手举起来,她也假装肩膀上的脑袋是个废物,等着李薇叫起某个男生回答,然后再讲解。

这天也不知道李薇想到了什么,目光在稀稀落落的三五只举起的手上扫过,不去叫韩峰不去叫童海燕,居然直奔着她来了。

“杨桃,你上来做。”但她的表情简直充满了讽刺:“能考上全县第一的不会连这道题都不会做吧?”全然是一副等着看笑话的样子。

杨桃走上黑板,拿起粉笔不假思索的写起来,一分钟之内就把这道题写了出来,按照惯例回自己座位,哪知道才走出去三步,一只脚还没跨下讲台,就被李薇叫住了。

“等等,你既然会做,为什么不举手”李薇很是气急败坏。

杨桃回身,姿态闲适一点也没被她的质问给吓到:“我不确定自己答的对不对,所以没敢举手。”

这个理由足够正常,不敢保证对错所以不肯举手,但是被叫到讲台上答题当然只能把题解出来了,无论对错。

李薇厌恶的瞪了她一眼:“下去吧。”然后敲着黑板开始讲题。

下课之后她的同桌朱文霞后怕的拍胸脯:“我还以为李老师要骂你。也亏她叫你上去答了,要是叫我上去我又不会做,肯定要挨板子的。”

李薇很是热衷于语言暴击与棍棒教育双管齐下,自认为能最大的激出学生的潜能,并以严厉而自傲,才开学没多久,班上女生被她点名都战战兢兢的,很是怵她。

初中女生已经很会察颜观色了,发现班主任很不喜欢女生在头发手腕脖子上做文章,都很自觉的把各种零碎的东西留在了家里,扎着头发的碎发要是实在多,也只用那种黑色的发卡,保证身上除了鞋子跟校服的颜色,没有别的鲜艳的颜色。

才开学没多久,大家都恨不得拿班长童海燕做样板来规范自己的穿着打扮。

第五十九章

杨杏儿跟杨桃儿每天傍晚回英玉饭馆吃完饭,再一路背着英语单词学校。

上了初中之后, 不但多了好几门功课, 还多了外语,对于想要一直维持好成绩的杨杏儿来说, 明显要比小学吃力。

小学生的专注度跟认真度都不够,杨杏儿想要拔尖只要比别的同学略微多用点功就行, 但是初中很多同学也开始用功, 而杨杏儿想要在六个班爬上年级第一的宝座,刻苦用功的时间就更要花费好几倍。

升上初二之后, 新接触的物理也让不得不打起精神学习。

开学一个多月过去了, 眼看着快考中期,她问起杨桃儿:“英语跟得上不?”也不知道这小丫头是在说大话还是当真胸有成竹, 大咧咧说:“小意思。”

杨杏儿在她红润的脸蛋上捏了一下:“你就吹牛吧!”

“不信你来考我啊!”杨桃儿半点不怕。

杨杏儿上初一的时候,整本英语书背的滚瓜烂熟,随便扫一眼还能记得大致的内容, 姐妹俩一路走一路背, 一盯之下才发现小丫头果然不是在吹牛, 无论是单词还是课文她都不打磕绊, 滚滚如流水。

她还反过来问杨杏儿:“姐姐背的怎么样啊?要不要我来考你?”

杨杏儿还打趣她:“初二的单词你认识吗?”被小丫头嘲笑:“拿过来不就知道了。就算不认识, 单词后面不是还跟着音标嘛。”

落后她果然拿了初二上学期的英语书让杨桃儿盯背, 竟外发现小丫头完全能够胜任盯背的角色,两姐妹竟是渐渐养成了习惯, 每天傍晚互相盯背书, 不限于英语, 还辐射到了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

这天姐妹俩傍晚回去吃饭,才到了英玉饭馆门口,就听到里面喧闹异常,一个妇人大嗓门嚷嚷:“…有你们这样做生意的吗?现在的人心思都坏透了,好好的酱油跟醋淡的跟水一样,以前觉得你家做出来的醋酱不错才买的。打发了孩子来就这么糊弄人吗?”

吴英玉安抚:“大姐,您先别生气,咱们坐下好好说!”

正是饭点,食堂不少,等着吃饭的人都坐在那里瞧热闹,有人说:“她家几年了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事儿,怕不是她家的。”

那女人转身狠狠骂起来:“我家吃她家的醋酱也不是一天两天,要是不糊弄人我吃饱了撑的跑来这里闹腾?你们给评评理,有这样做生意的吗?”

杨桃儿跟杨杏儿在门口侧耳听了一会,吴英玉说:“张姐,您拿来的醋酱我尝了下,这真的不是我家的醋酱,您说的味儿淡也确实淡,要不我把我家的舀出来给您比对比对?”

女人不肯:“我找上门来了你再把好的拿出来,谁信啊?孩子来打醋酱就掺水,做吃的怎么能这么丧良心呢?”

姐妹俩对视一眼,齐齐掀起帘子进去,但见饭馆里站着个叉着腰咄咄逼人的女人,而吴英玉从来就不是个会吵架的人,遇上这种事情既不能随意承认,否定了对方就嚷嚷她不认帐,好心劝说对方也不肯听,还有一屋子人等着吃饭,真是左右为难。

杨桃儿踏进门浑似对眼前的情景视而不见,笑眯眯开口:“张阿姨好!”

正在嚷嚷的女人倒是愣了一下,气势倒是弱了一点,她跟大人吵架也犯不着跟孩子甩脸子:“桃儿放学回来了?”这位算是老熟客,果真如她所说,吃了好几年她家的醋酱。

“嗯嗯。”杨桃儿:“张阿姨,刚才我在外面都听到了,这醋酱不是您亲自来打的,是小龙来打的。您也别生气,这屋里来我家吃饭的叔叔阿姨好多也是熟客,我妈的为人大家都知道,不如随便在座的哪位叔叔阿姨跟您一起去我们家厨房看看厨房里是不是藏着掺水的醋跟酱油。然后各舀出来比对一下,再把小龙叫过来问问,他是几时来打的醋跟酱油。”

那妇人眼睛一瞪:“小丫头笑嘻嘻的没想到心肠不好,你是不是觉得我家小龙撒谎?!我家小龙是乖孩子,不会撒谎的!”

杨桃:“阿姨别生气,我也没说小龙撒谎。我家打开门做生意,尤其是吃的让人找上门来,总要弄个明明白白,如果是我家的错,我们一定赔偿,但万一弄错了,在座的叔叔阿姨说不定以后都不来我家吃饭买东西了,对我们也不公平不是?”

有不少常客都很是赞许,尤其江诚今日恰巧也在:“小丫头说的不错,就算是抓嫌犯也得讲证据,不管是哪方的原因,查明白谁也别冤枉了最好!”

张姓妇人气呼呼说:“我就不信了,你去把我家小龙叫过来。”她家就住在左近,走路四五分钟就到了。

杨杏儿性子柔一点,又觉得妹妹脑瓜子灵光,留她在饭馆里,自告奋勇:“我去叫小龙。”

江诚跟另外两名食客一起跟着张姓妇人被请进了英玉饭馆的厨房。

吴英玉是个勤快人,厨房卫生尤其要紧,虽然正是饭点,可是一切都摆的井井有条,大案子上放着醒好的面,小案板上放着切好的配菜,篮子里放着洗好的菜,厨房里还摆着蔬菜架子,水缸,还有两个盖起来的中缸,以及桌子上摆着的辣酱及腌菜坛子。

“喏,那两个就是我们家的醋酱缸。”吴英玉揭开盖子,杨桃儿递过来两个碗,里面有带着挂勾的勺子,她各舀了半碗,又让几个近旁看看。

几人走近了瞧瞧,一起结伴从厨房出来了。

张姓妇人还是不高兴:“就算你厨房里没有藏着掺了水的醋酱,打的时候也有可能往里面加水啊。”

吴英玉苦笑,这真是有理说不清了。

杨桃儿握了一下她的手以示安慰,笑眯眯从身后拿出两个碗来,把她带来的醋酱也各倒了半碗,跟她家的摆在一起,拿了一把勺子来让众人尝尝。

“张阿姨,各位叔叔阿姨大家都来尝尝。其实县上也不止我们一家卖醋酱的,各家都有,酿出来的味道也总会有点差异。我家的醋淋的都是三年陈醋,酱油也相对浓稠,就算是掺水了原来的味道总还有所保留,张阿姨跟我妈妈各自的话都不足采信,不如听听大家的评判。”

有坐的近的食客好些个都起身来尝,四个碗里各自尝遍,有了对比立时就能显出英玉饭馆的醋酱真的更好,酱味浓香,醋味悠长香醇,而张姓妇人拿来的味道有点奇怪。

不一会儿,杨杏儿带了小龙过来。

小龙今年三年级,平时也常来店里打酱油醋,进门眼神就有点左躲右闪,到了张姓妇人面前小声叫:“妈。”

张姓妇人一把扯过儿子,推到了吴英玉面前:“小龙你说说,是不是在她家打的醋酱?”

杨桃见小孩子面色惊慌,柔声问:“小龙你说说是我妈还是晓霞阿姨给你打的?上午还是下午?当时店里还有谁你注意到没?总共收了你多少钱?”

她问的这么详细,小孩子更慌张了,抬头看到店里只有吴英玉,结结巴巴说:“下…下午,是晓…晓霞阿姨打的。”头垂的低低的,恨不得钻进地洞的样子。

白晓霞从厨房里出来,手上还提着一把蒜苗,脸涨的通红:“吴姐,我今天下午没打过醋酱给小龙。我连他的影子都没见到过!”她本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现在有点生气:“小龙,上个月你来店里我打过酱油醋给你,这个月我没见过你,你怎么能胡乱说话呢?”

杨桃跟他讲道理:“小龙,你来没来我家打酱油只有你自己知道,但说谎不是乖孩子,你说实话呢,妈妈也不生气,我们家店也没损失,你要是没说实话——”

张姓妇人见儿子这副畏畏缩缩的样子也觉得奇怪,这小子平日胆大包天,今儿怎么忽然之间面秀起来:“小龙,你不说实话小心我揍你!”

小孩子在一屋子人的逼视之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我没在她家打,在左小玉家打的。她家的酱油跟醋比吴阿姨家的便宜。”

话音落地,吴英玉大松了一口气,张姓妇人却面色十分尴尬。

杨桃儿眉头皱的死紧,半点没有轻松的样子,似乎被什么事儿困扰。倒是江诚催促:“好了好了,既然弄清楚了,大家都别生气了,我们还等着吃饭呢。”

一屋子食客都笑起来,催促吴英玉跟白晓霞赶紧回厨房做饭。

张姓妇人气的在儿子脑袋上狠戳了一指头:“丢人现眼的货,让你卖酱油醋,你图便宜。剩下的钱呢?”

小龙哭的更凶了,上气不接下气:“我…我买糖吃了。左小玉说她家酱油跟醋便宜。”

左家的小商店就在英玉饭馆对面,日杂百货捎带着打酱油醋。不过她家的酱油醋是从县醋酱厂进的,可不是自己家里酿的。

永喜县城里卖酱油醋的不少,除了国营的醋酱厂,还有私人家里酿多了平时散卖给左近的人家。吴英玉一开始就走的这条路,不过她做吃的用心,从来不胡乱凑和,所以能够几年如一日的保证味道地道。

但别人家可就不一定了。

张姓妇人跟吴英玉陪笑脸:“大妹子,都是我家小龙说的,冤枉你了,实在对不住。还在你店里闹了一场,真是对不住啊!”

吴英玉是个好性儿,既不擅长跟人吵架,面情也软:“张姐说哪里话,只要您信我就好。”好生将母子二人送到了门口。

张姓妇人大龄生出来的宝贝儿子,平日捧在手心里,没想到今日让她丢了这么大的脸,一路骂骂咧咧拖着儿子回去了。

第六十章

张家母子走了之后, 饭馆里又恢复了正常秩序,有常来的熟客聊起来,议论纷纷。

“这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县上很多厂子里的东西都越来越不好了。醋酱掺水不说,就连县上酒厂的玉液大曲都掺水, 本来挺好的酒, 听说销路也特别好,供不应求,各地订货的特别多,结果最近听说掺水卖被退了一大批货。”

“可不是嘛。我家有亲戚在酒厂上班, 退回来的掺水不说,连库存没掺水的都没人敢买了,销量大跌。酒厂的这领导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永喜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矿山煤井石膏水泥硅铁各种厂矿企业,还有地毯厂毛毯厂酒厂醋酱厂粮油厂等,这几年经济开放之后,沿街的店铺百货服装市场跟牛羊大肉蔬菜市场都繁荣起来,人人仿佛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兴兴头头往前奔。

人心易变,尝到甜头的人们总想着利润最大化, 不免开始搞起歪头邪道。

杨桃儿吃着饭悄悄听这些食客们议论县上如今的风气,眉头皱的死紧, 吃完饭跟杨杏儿回学校的路上她也没心思背书了:“姐姐, 你说咱们家要是开个醋酱厂怎么样?”

杨杏儿震惊的看着她:“你可真敢想!那得多少钱啊?”

“多少钱先不说, 你觉得咋样?”

杨杏儿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事儿要不等回去跟妈商量商量。”她觉得惶恐又兴奋,还有点隐隐的不安。

吴英玉的态度跟她的差不多,再三问杨桃儿:“这事儿…行不行啊?”

杨桃儿态度很坚决:“妈,这事儿不行也行!今天小龙的事情给了咱们一个警告,不像前几年大家都规规矩矩做吃的,好不好另说但总归是真材实料,以后这种偷工减料掺水卖假货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现在不早点想办法,别人从我们这里打了醋酱然后兑水再卖出去,赚个中间的差价,到时候找到咱们门上,后悔都来不及。”

“你说的…是这么个理儿。”吴英玉今天也想到了,只是她还没有想好对策。

杨杏儿后怕的拍拍胸口:“也亏得今天这醋酱不是咱们这卖出去的。”

杨桃儿整天在学校,对最近店里醋酱的销量并不清楚,事到临头母女三人坐下来商量,她便索性问清楚:“妈,最近有没有大批量跑来咱们店里买醋酱的?比如一大桶一大桶买的?”

白晓霞说:“前几天就有人来买,醋倒是买了十斤的一桶,原本想买三十斤,那天忙让他改天来取货,再没来。他本来还想多买点酱油,说是给乡下的亲戚带去尝尝,但是刚好那天拿到店里的酱油卖完了,就没买到。”

“哦哦你说的那个年轻人啊。”吴英玉对那个年轻人记忆挺深刻,穿着花衬衫,宽宽的牛仔裤,还留着半长不短的头发,跟街上的时髦小青年一个样。

店里平时各家都是一两斤的打,唯独他张口就是几十斤,还说吃着味道好还要长期订货,算是大主顾。

吴英玉跟白晓霞还高兴了半日。

“你是说…那样的人就是拿咱们家的酱油醋兑水卖的?”

“如果他是偶尔给乡下的亲戚尝尝也不正常,但是他说要长期订货…谁家会常年四季把乡下亲戚家的醋酱包圆了,除非他家开醋酱厂的。咱们家大批量的做,也没有长年给亲戚家免费送的道理吧?”杨桃儿想想还是觉得这事儿有点悬。

“那怎么办?”吴英玉问:“下次来了不卖给他?”

杨桃儿:“咱们家酱油醋搞限购,每个人半个月供应醋跟酱油各一斤。等厂子开起来就好了。到时候咱们要弄个机器分装,玻璃瓶跟塑料袋的都要弄起来,而且保证质量不变,不能再卖散装的了,不然让人钻了空子。再加点辣酱什么的,索性弄个食品厂吧?”

“我咋听你说的这么悬乎呢?”吴英玉有点犯愁:“那得花多少钱啊?”

杨桃儿被她逗乐了:“妈,要是真弄好了就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赚多少钱的问题了。只要咱们货好,到时候能打开销路,咱们也能弄个万元户当当!”

吴英玉被她逗乐了:“你就哄妈高兴吧!”

她是个没什么见识的人,总觉得小闺女这话有点异想天开,改天碰上江诚来吃饭,就跟他请教,将杨桃儿的想法跟开厂分装卖醋酱的主意都讲了,问计于他。

“江科长,你觉得这孩子的主意中不中?我自己好几天没睡好,为这事儿想了好多遍,心里没底。”

江诚是老熟客了,尤其为人亲和没有架子,一听杨桃小小年纪竟然提议吴英玉开厂子,顿时称赞不已:“小吴,你家小闺女真聪明啊,她这想法还真不错,你要想长期把这门生意做下去,不能倒了行情,开厂卖包装好的醋酱,只要做的好应该能行!”

他丧偶好几年,一直忙于工作,孩子也是他粗手粗脚的拉扯长大,亏得是个男孩子,江智也很好养活,整天没心没肺的,父子俩过的也是马马虎虎。

江智的爷爷奶奶倒是提起过把孩子接到身边去带,但江智离不开他,而江诚又觉得孩子亲妈早逝,再把他丢给爷爷奶奶长年不见有点可怜,一晃眼这都快五六年了,也就这么过来了。

他见吴英玉还是有些忐忑的样子,便给她打气:“要不这样,你开厂子遇上什么难事儿尽管来找我,我能帮的一定帮你。至于机器…我回头找人给你问问,看看订制玻璃瓶跟塑胶封口机这些东西的价格,以及从哪里运过来。”

吴英玉原本只是想听听他的意见,没想到江诚这么热情,居然想的这么周全,当下感激不尽:“真是谢谢你了!江科长,今儿有新熬好的辣酱,走的时候我给你装一瓶。”

江诚父子俩都好这一口,家里吃馒头拌面都离不开吴英玉家的辣酱,而且这两年她家的辣酱也是换着花样来,有时候是酱香的,有时候还会加肉干花生之类的,有时候还做香菇酱,以保证老客户吃不厌。

“那就多谢你了!”江诚也不跟她客气:“等回头有消息了我再告诉你。”

吴英玉千恩万谢的送走了江诚,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虽然还有不安忐忑,到底放下了一大半的心思。

见多识广的江科长都觉得这主意不错,那就保准错不了。

她喜滋滋的想:小桃儿真是长了个聪明脑瓜子!

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吴英玉跟白晓霞开始收拾台面,清洗碗碟,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忽听得外面有喊:“老板娘,在不在?”

吴英玉赶紧把手上的泡泡冲掉,从后厨出来,抬头就瞧见上次那个穿着花衬衫牛仔裤的年轻人笑眯眯进来了,问她:“老板娘,今天有醋跟酱有多少?上次拿回去的我们家亲戚都夸味道好,今天我再买些。你家店里有多少我都要了!”

他一副豪爽的样子,要是往日吴英玉肯定很高兴,不过被闺女“思想教育”之后她开窍了,也没多说什么,一脸歉意的说:“小兄弟,对不住啦,我家现在酱油醋醅子都不多了,自家店里还要用,周围邻居们都在我这里来打,所以不能多卖给你了,半个月一家醋酱只能各卖一斤,多的没有了。总要给各家匀一点出来嘛。”

那年轻人一愣,没想到还能碰上有钱也不赚的人家:“老板娘,要不我再给你加点?一斤各加三分钱?你家的我都包圆了!”

他越是这样,吴英玉就越是不肯:“不行不行,我这店里还要用。街坊邻居吃惯了我家的醋酱,可不能因为三分钱就全卖了,不能这样子的。”

年轻人央了她老半天,没想到半点用都没有,这个女人顽固又迂腐,死活不同意加价卖,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吗?”

吴英玉是铁了心不准备给这年轻人卖大宗的醋酱了:“小兄弟,一斤倒是可以,多了是热的不行。要不你瞧瞧别家的去?”

那人小声嘟嚷:“别家要有这么好我跑你家干嘛来?”最后很生气的问她:“老板娘你可想好了,真的不卖给我?”

“真不行啊小兄弟,一斤可以,多了真不行!”

“那你可别后悔!”

年轻人丢下一句威胁,头也不回的走了。

第六十一章

吴英玉心里不安, 等杨桃儿回来之后, 就跟她讲了:“…桃儿,那个小年轻不会使什么坏吧?”

杨桃儿:“晚上我跟大嘴在店里打个铺守几天看看,他要真有心捣乱,也沉不住气,应该在最近。”

“那怎么行?”吴英玉无论如何都不肯:“你一个小姑娘家不安全, 他要真使坏会你吃大亏。不行不行, 要不我跟大嘴在店里守着。 ”

吴英玉担心归担心, 但真让女儿一个人在店里守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最后两方各自让步, 她跟杨桃在店里守几夜,杨杏儿跟白晓霞回家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