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道:“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如今英琦姐姐有了身子的人了,你府里若是没事,你又不在家里,不如托了可靠的管家看着府里,叫英琦姐姐回娘家去住几日,或者到宫里跟贵妃娘娘住几日,她身边没有可靠的人也是不行的。”

弘历听了,点点头。只看着黛玉,不说话。

两人无语对视,弘历揉搓着黛玉的手说:“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子,按时吃饭进药,晚上别只顾着看书,要早点休息。”

黛玉听了弘历唠叨了半日,便笑道:“如今你也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了。”

弘历猛地把黛玉拉到自己胸前,张开臂膀拥住她,涩涩的说:“黛儿,真是难为你了。”

黛玉不说话,只悄悄的把泪洒到弘历的肩膀上。

院子外边,卫若兰和雪雁俯在屋顶上巡视着周围的动静,西偏院的小屋里,紫鹃正一一的给冯紫英交代着黛玉的话。冯紫英一改往日的冰冷,一脸的温柔盯着紫鹃俏丽的小脸,一言不发。

紫鹃自顾叨叨的说完,抬头见冯紫英只盯着自己看,便生气的说:“你倒是听见我的话了没有?”

冯紫英伸手拉住紫鹃,邪气的一笑,道:“听见了。”

紫鹃一甩手,生气的说:“你干什么拉拉扯扯的。”

冯紫英不说话,上前一步把紫鹃困在自己的怀里,温柔的说:“小丫头,好好的等我回来。”

紫鹃听了,心中大动,满脸羞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只低着头,不敢看冯紫英的目光。

冯紫英见了,失笑道:“丫头,你说句你心里的话,你是不是并不讨厌我?”

紫鹃听了,低声哼哧道:“你这人这么讨厌,我怎么会不讨厌你呢?”

冯紫英笑着说:“你大声点,我听不见。”

紫鹃突然抬头叫道:“我讨厌死你了。”

冯紫英大笑道:“我知道,你在我面前向来是说反话的。”

紫鹃顿时大羞,忙挣脱了冯紫英的势力范围,跑了出去。

屋顶上雪雁自在瓦片上躺着,看着天空稀落的星星。

弘历第二日便按照黛玉的嘱咐安排好了府里的事情,带着侍卫们,大张旗鼓的出了京城,一出京城,寻了个偏僻的小镇,便悄悄的带着冯紫英和卫若兰换了衣服,只带着随身的东西,悄悄的跟仪帐分道而走。一路私察暗访,往青海而去。

却说到了二月十二这日,本是贾母订了叫他们姐妹们搬进大观园的日子,又是黛玉的生日,一早,李德全就带了皇上和皇后赐的礼物到了贾府,见了黛玉,先行了礼,口内称拜见林公主。黛玉忙还了礼,笑着把李德全让到里面坐了,又请了皇上和皇后及熹贵妃的安。李德全方拿出一把大大的铜钥匙交给黛玉说:“这是潇湘馆的钥匙,今儿公主可搬了进去,公主也正好是双喜临门。老奴也带了几个手脚利索的人来,知道公主的东西不是谁都能碰的,特特的来给公主搬家。”

黛玉笑着说:“李谙达,你是先帝爷跟前的人,先又是宫内的领总管,如今只这么公主公主的叫,安心不叫黛玉亲近谙达吗?”

李德全听了忙告罪,说不敢。

黛玉笑道:“李谙达还只像原来那样称呼黛玉方好。”

李德全听了,便笑着叫了声:姑娘。

黛玉便笑着叫小太监们都进来,仔细的搬东西吧。

潇湘馆里,一应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都是宝亲王弘历亲自从内务府挑了来的上上等的东西,样样价值连城,也无需黛玉带什么过来,不过是把自己的书籍,随身的衣物都打点了,更叫王嬷嬷和雪雁亲自抱了外边生意上的账册等物坐了车,奔了潇湘馆来。

进了屋子,只觉得并不辉煌华丽,只是紫檀木的全套家具,贵气逼人,东面一面墙,除了进东暖阁的门之外,大大的一个书架,上面满满的一架子书,黛玉见了,不觉欣喜异常。

正在站在书架前欢喜,就听一个浑厚的声音说:“丫头,对这里还满意吗?”

黛玉听是雍正的声音,忙回头,之间雍正一身宝蓝色的便服,带着怡亲王十三爷,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黛玉忙上前请安。

怡亲王笑道:“原来你住在那院里,我们想去看你吧,总要晚上偷偷的去,这会儿你搬了这里来,虽说是府里的花园,但毕竟是省亲的别墅,另有门通到大街上,咱们拿了皇家的牌子,想进来也是容易的。”

黛玉忙笑着说:“还没收拾好呢,茶也不能那样现成,还要等一会儿呢。”

雍正忙说:“不用忙,朕是带了全部的吃喝来的,单为你做寿。也一并祝贺你乔迁之喜。”说着一招手,后面六名侍卫提着大食盒子进来放下,雪雁等人忙上前,把里面的菜肴点心一一摆到桌上,又拿了雍正带来的一套明朝永历年间的青花瓷盖碗茶具,斟上早就泡好的茶。雍正方拉着怡亲王和黛玉入座,笑道:“你来京城这些年,朕都没给你做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今儿十三弟先替朕给林丫头陪个不是。”

黛玉听了忙站起来说:“实在是不敢,皇上这样说,是叫黛儿没有立足之地了。”

怡亲王说:“皇兄,黛儿也不是外人,咱们就别弄那些虚的了。”

三人都笑了,便开始吃喝,黛玉亲自把盏给二人倒茶倒酒。

贾府众人,都忙着他们姐妹们的乔迁,对黛玉的事情并不上心,只有贾母打发鸳鸯,凤姐儿打发平儿过来看过了,因见无事,便都回去回话。

这里雍正皇上和怡亲王吃喝完毕后,又轮流跟黛玉下了两盘棋,讨论了几句书,方离开了。紫鹃雪雁等人又忙上来给黛玉拜寿,黛玉笑着说:“只皇上和王爷凑趣也就罢了,你们也来凑热闹,我这会子乏透了,只想歪一歪。你们且饶了我吧。”

紫鹃笑道:“姑娘这会儿先歇歇儿,等晚上我们一起跟你做寿。”说完自带着大家都下去准备晚上的饭食去了。

这里黛玉刚歪了一会儿,正欲睡着,谁知又听湘云和探春两人嘻嘻哈哈的来了。进了门,见黛玉睡在榻上,便说:“林姐姐真是懒,这会子还睡觉。快起来,拜寿的来了。”

黛玉无法,只得起来,笑道:“你们就不能凑了一块儿来,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闹得我脑袋都大了。”

探春笑道:“你这个人,我们巴巴的来了,倒是讨你嫌了,还不把你的好茶拿了来给我们尝尝。”

雪雁早就把雍正皇上上午带来的大红袍给冲上,断了来。

湘云见了,说道:“这盖碗好精致,竟是不多见的。”

黛玉笑笑,说:“凭怎么精致,也不过是个喝茶用的物件罢了。”

一语未了,忽听宝钗进来笑道:“这是明朝永历年间官窑出的青花瓷,数量有限,所以珍贵的很。普通百姓家可是没有的呢。这定是宫里赏下的吧?”

其实黛玉何尝不知道这是什么瓷器,只是不愿说罢了,不想宝钗一脚进来,又这样嚷嚷出来,心中便有不快。只是又不好说什么,只说:“不过是件俗器罢了,偏宝姐姐知道的这样详细。”

探春听了抿嘴一笑,也不答言,湘云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便拉着宝钗的手夸宝钗见多识广,是个极有见识的。

[第二卷 相许:【055】群芳夜宴]

到了晚上,潇湘馆里烛火通明,紫鹃,雪雁,朱雀,青鸾,蓝鸢,黄鹂,都要一起给黛玉做寿,因潇湘馆里的一应大小事情都是黛玉自己做主开销,所以园里查夜的婆子并不敢进来过问。一时关了院门,雪雁自在屋顶上巡视了一圈,见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景,便飞身下来,回到屋内,此时王嬷嬷帮着大家收拾了一大桌子茶点果子,又拿出了珐琅水晶酒杯,倒上了弘历早先送来的法国红葡萄酒,朱雀叹道:真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大家都要轮流安席,黛玉笑道:“咱们悄悄的都坐了吧,这一安不知要闹到几更天呢。”大家正说着,忽听有人敲院门。黛玉诧异,猜想是何人此时来这里,紫鹃等人便止了笑声。雪雁便出去看,原来是晴雯悄悄的来了。雪雁忙把晴雯拉了进来,按到黛玉身边。

晴雯笑道:“今儿姑娘的芳辰,我也没什么好孝敬的,只是做了一套衣服,姑娘别嫌弃才好。”

黛玉听了忙道:“你说这些话,可见咱们又外道了,你平日里不是这样虚伪的人,没得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说着,拿过一个大杯子,放到晴雯的嘴边。

晴雯忙接了道:“从来没这样高兴过,今儿可要敞开了喝。”说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都笑道:“痛快!”

于是都端起酒杯,敬黛玉。

黛玉素性不善饮酒,只沾了一下便放下,其他几个姐妹,全都一饮而尽。大家正要坐下说话,又听到外边院门又响,雪雁笑道:“保不齐是三姑娘她们又来闹了。”

黛玉说:“下午刚走了,难不成又转回来了?”

朱雀笑道:“是不是去瞧了才知道。”说着便起身去开院门。谁知竟是老太太坐着竹椅小轿由两个婆子抬着来了,凤姐和鸳鸯一边一个站着,见朱雀开了门,就笑道:“老太太来给姑娘做生日来了。”

朱雀听了,忙往里面喊了声老太太来了。

黛玉等人忙接出来。亲自搀着贾母进了屋子,后面又有两个婆子抬了一打食盒子点心,一样样端上来。贾母笑道:“白日里人多事杂,怕你闲烦,总不能过来瞧瞧你,这会儿他们都睡去了,我便带了凤哥儿来单给你做个生日。”

黛玉听了,忙给贾母磕了个头,道:“多谢老太太疼惜。”

凤姐便叫丰儿拿出了两盒子外边进贡来的咖啡豆说:“这是西洋茶,我们这些土包子,不知道怎么个喝法,白放着也是糟蹋了,你是个见多识广的,还有一套家伙,一块送给你,回头你煮着好了,咱们一块来尝尝。”

黛玉笑道:“你这是给我送礼呢,还是使唤我呢?”

众人听了都笑。一时贾母见晴雯也在此,便说:“你也是个好孩子,有空常来你林姑娘这里坐坐,陪她说说话解闷儿。”

晴雯答应着。

黛玉因心中明白晴雯的身份,便有心回护,上前拉了贾母的手说:“老太太,如今竟把晴雯姐姐换到我这里吧,我平日里少个做针线的伴儿呢。”

贾母听了,并没什么不可,本来晴雯是她看中的给宝玉的人,现如今贾母一心想叫黛玉跟宝玉配一对儿,晴雯跟着宝玉和跟着黛玉并没什么区别,于是给凤姐儿说:“就按你妹妹说的办,另外再挑一个好的给宝玉送过去。”

凤姐儿忙答应着,黛玉便笑道:“既然这样,凤姐姐少不得把晴雯的卖身契约拿来,需要多少银子只管说,我回头叫雪雁送过去就是了。”

凤姐笑道:“这有什么,这个家里欠你的多了,这会子还算这个吗?正经的给你祝寿要紧。”说着便端起酒杯,塞给黛玉。

贾母便叫大家都坐下,还像原来那样才好,众人都告了罪,依次坐了。

贾母笑道,只这样闷坐着,也没什么意思,咱们不如玩点什么才好。众人都说是,只不知玩些什么好。

黄鹂说:“听说蓝鸢姐姐的笛子吹得最好,今儿你就吹一曲,给姑娘祝寿吧。”

蓝鸢笑道:“你这小蹄子,倒先算计起我来,叫我吹曲子也不难,只是你可有什么好的,也给姑娘祝寿?”

黄鹂笑道:“姐姐只管吹来,我自然少不了的。”说完自去取了一支碧玉笛子,递给蓝鸢。

蓝鸢笑看着黛玉,黛玉笑道:“你还瞧着我做什么?跟了我这几年,我竟不知道你还有这个绝技,还不细细的吹来?”

蓝鸢听了,方站到一边,调整呼吸,把玉笛一横,轻轻的吹了起来,正是那首:《幽兰逢春》

众人听着,笛声悠扬婉转,恰有幽兰凌风起舞之仙姿,可巧黛玉生来身上便有一股淡淡的兰花香,此时此曲正好对景,不禁都暗中赞叹蓝鸢有心。

一时曲子止住,众人都叫好,黛玉亲自端了一杯酒,表示感谢,蓝鸢忙接过来干了。

众人便催黄鹂,黄鹂笑道:“我没有蓝鸢姐姐那样的好本事,我阿玛是个武将,我从小受他老人家的教导,也练了几天剑术,不如给姑娘表演一个剑舞,如何?”

众人听了都说妙极,黛玉因说:“你舞剑,需有乐声相伴,不如叫青鸾弹了琵琶,你与雪雁一同舞来。”

青鸾听了,含羞道:“奴婢的琵琶怎敢在姑娘面前献丑。”

雪雁笑道:“今儿都不能偷懒呢,你只管谦虚起来。”

青鸾听了无法,只得抱了琵琶出来,坐下调好了琴弦;雪雁和黄鹂一起回房里换了一身短装,一白一黄,甚是明媚。

忽的琵琶声起。有珠玉之声,雪雁黄鹂二人手持短剑双双起舞,真是犹如梨花随风,恰似玉雪剪剪。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想昔日公孙大娘舞剑也不过如此,众人竟都看呆了。

且说贾母和黛玉等人恣意玩乐,不知不觉已经交了四鼓,鸳鸯忙上来劝道:“老太太,夜深了,真要高兴,明儿再乐一天也使得,只今儿晚上就到此吧,林姑娘素日体弱,更要保养的。”

别的犹可,只贾母想到黛玉身子原是弱的,便点点头笑道:“都是我的不是了,叫林丫头受累。”

黛玉忙说:“老太太说哪里话,平日里想请老太太来坐坐都是不能的。”

一时贾母起身,带着凤姐儿鸳鸯等人走了,黛玉便叫大家都略收拾一下,便去睡吧,明儿再整理。说完自己先打了个哈欠,紫鹃便服侍着换了衣服,扶到床上,沉沉的睡去,外边晴雯帮着把青瓷盘子,水晶杯子等物和一些剩下的茶点果子面点等吃食收拾利落了,才要回怡红院去,王嬷嬷笑道:“这么晚了,你回去白白的叫他们心烦,不如就在这里先歇下,明儿二奶奶自然派人来传话,那时你早回去一会儿收拾东西就可以了。”

晴雯听了便觉得甚是,笑着答应了,跟黄鹂等人去一起休息了。

第二日,凤姐随便找了个理由回了王夫人,便叫晴雯收拾了东西,给宝玉磕了个头,去了潇湘馆了,宝玉本来喜欢晴雯很久了,只因晴雯性子暴烈,不肯跟他拉拉扯扯。所以一直不能得手,今日听了晴雯要去侍候黛玉,便感到怅然若失,只呆呆的。袭人见了,正合自己的心意,自是知道宝玉的心事,不便明说,于是慢慢的只捡些宝玉喜欢的话说来讨他开心,想着过了这段时间,便好了。

晴雯兴高采烈的出了怡红院,跟着平儿进了潇湘馆。黛玉见了自是欢喜,忙叫蓝鸢等人给晴雯另收拾一间屋子,所有铺盖衣服都另换了新的,每月月例银子二十两。

晴雯听了忙说:“这府里太太的月例银子也不过是二十两,我一个丫头,怎么能得这么多?”

黛玉微微一笑说:“二十两银子不过是个数罢了,你少什么只管跟我说,从此后你我便是姐妹了,我跟老太太要了你来,不是叫你来做丫头的。”平儿把晴雯的卖身契给了黛玉,黛玉接过来便叫雪雁拿去烧。

晴雯听了感到十分的诧异,就是平儿听了,也很不解,黛玉叫晴雯先去忙着,便拉了平儿悄悄的说:“告诉你们奶奶,这个月的月例银子快想办法放了吧,若是不够,只管先在我这里拿了去用,我昨儿恍惚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了。”

平儿听了,忙点头,小声说:“后儿才到日子呢,每月的十五放月例银子,并不曾晚过,怎么还有人背后议论?”

黛玉笑道:“你奶奶拿着他们的月例银子放出去的事情,只怕有人知道了。”

平儿听了,点点头,给黛玉道了声谢,便告辞出去了。这里黛玉自是备了酒席给晴雯接风。潇湘馆里一片笑语欢声。

[第二卷 相许:【056】家仆进京]

黛玉自搬进了潇湘馆里,便少了那些无聊的人的骚扰,的确是舒心了不少,每日里只把弘历给她搜罗来的古书翻来细看,王嬷嬷便带着其他丫头们做些针线,黛玉闲时便教晴雯读书识字。

晴雯本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只是性子急了一些,字倒是认识了不少,无奈字却总写不好,便生气撕烂了纸,扔了笔,坐在一边生气。紫鹃便笑道:“你也该拿出点耐性来。你瞧瞧姑娘,每回看书,不都是一看就是一上午,若不是我们提醒,连时间都忘了呢。”

晴雯笑道:“你也不用笑话我,你只拿起笔来,给我写一写你的名字,我就服你。”

紫鹃笑道:“说你呢,别攀扯我。姑娘又没叫我读书识字。”

黛玉在一边看书,被吵得不行,便说:“你们两个每个人抄一遍三字经来,看还有没有时间在这里吵。”

紫鹃听了,忙道:“姑娘,我这手,哪里拿得动笔呢,还是赶紧给你做夏天的衣服去是正经。”

晴雯听了却说:“你针线上不如我,还是我去做吧。”说完也跟着跑了出去,

黛玉看着两人飞快消失的背影,无奈的笑笑,继续看书。

刚看了《二十四史》的一小段,就听老太太屋里的丫头琥珀来了,在外边跟王嬷嬷说:“姑娘做什么呢,前边来了一个奶奶,说是林姑娘家的旧仆,今儿有事进京,特来拜见姑娘呢。”

王嬷嬷听了,便问名字,琥珀说是林水沂的娘子。王嬷嬷听了便绽开笑颜说:“原来是我的大儿媳妇儿到了。”说着便进来给黛玉回禀。

黛玉听了,忙笑道:“是大嫂子来了,叫紫鹃拿了衣服了换,咱们这就过去。”说着换了一套不大常穿的淡紫色茧绸春衫,又往镜子里整理了一下发髻,便拉着王嬷嬷的手,跟着琥珀往贾母房里来。

此时王嬷嬷的大儿媳妇,闺名叫翠儿,因王嬷嬷的三个儿子分别叫林水沂、林水涟、林水涛家里下人都叫她沂大奶奶,因王嬷嬷的三儿子林水涛进京赶考,所以跟着丈夫随了来给黛玉请安顺便看看婆婆,到了京城一切自是妥当的,玉凤银楼的人早就在京城置办了房产,以备南边有人来的时候住,此时正好安排了林水沂一家子十几个男女都住进去了,商量了,便先教水沂媳妇带了一个婆子两个丫头,并两大箱子南边带来的土仪特产等物,进来给黛玉请安。这会儿正在贾母房里坐着说笑。

王夫人等见是黛玉家旧日的奴才来请安,虽然心中瞧不起,怎奈人家带来的东西却是十分厚重的,便看在东西的面上,也在一边陪着说说闲话。

一时黛玉扶着王嬷嬷进来了,先给贾母等人请了安,翠儿便要给黛玉行家礼,黛玉一把拉住说:“家里的众人早就散了,难为嫂子还想着我。”

翠儿听了,心中明白是黛玉本不欲在此张扬,便也不勉强。只福了一福,笑问了姑娘安康;又给婆婆请安。说笑了一阵,贾母只黛玉在此说话不方便,便笑道:“你们好不容易见了面,先去你们姑娘房里说说话,一会儿午饭准备好了,我便带了一同去林丫头那里同用。”

黛玉听了,甚合自己的心意,便答应了,带着众人回了潇湘馆。

一进屋里,翠儿便带着婆子丫头都齐刷刷的给黛玉跪下磕头。黛玉忙拉了起来,又叫雪雁紫鹃扶起了婆子丫头,笑着说:“咱们一家子,哪里用得这么多的虚礼。”

翠儿便笑道:“姑娘,这话要是被我家老爷子知道了,定是不依的,如今老宅里,每日晨昏,都要望着姑娘的位子请安呢。”

黛玉听了,便诧异的说:“这如何使得?”

翠儿便笑着说:“姑娘,这有什么使不得的?姑娘本是家主,虽是女儿家,老爷在世时只当公子教导,一家上下谁不知道?所以咱们见了姑娘,只同见了老爷一样,姑娘在这里住着,不过是这里老太太面上的事情,咱们自己家里的礼可是不敢废的。”

王嬷嬷也在一边说很是这样。

黛玉听了,方垂泪道:“自小我没了娘亲,都是奶娘一手照看到大,虽说是主仆,但却同母女无异,以后嫂子便是我的亲嫂子了。”

翠儿便又安慰,王嬷嬷也拉着黛玉进了西里间,请坐了,婆媳二人在下首陪坐。翠儿又拿出一个卷轴递给黛玉说:“这是公子的画像,我临来前去庄子上给公子请安,再请老管家的示下,老管家便叫带了这个来给姑娘,说千金万金难买一家人康泰,还请姑娘多保重身体,小公子如今身体也很好,读书也用功,姑娘不必惦记。

黛玉听了,忙接过来,展开看时,只见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公子正在窗前读书,其眉眼与自己的父亲无二,嘴巴鼻子清秀的很,有青姨娘生前的样子。黛玉见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喜欢的是自己的弟弟长这么大了,又爱读书,不负父亲半生操劳,伤心的是姐弟二人千里相隔,父亲如今仍没有音信,一家三口不知何时相聚。

王嬷嬷和翠儿自是款款的解劝。直到午饭时,老太太来了,只带了两个丫头,叫几个婆子抬了食盒来,也不用王夫人等人伺候。三人才住了,请王嬷嬷和翠一同坐了用午饭。

翠儿又回了贾母,说家里的三弟进京赶考,我家相公带着家人一同送了来,今儿见到姑娘,自是想请姑娘出去,家里的人都见见,方能了一了心事,不然都来府上给姑娘请安,男女老幼,颇为麻烦。

贾母听了,便笑道:“如今你们也是大户人家了,只跟林丫头当成亲戚走动,既是请她出去散散心,我还有什么话说?”

黛玉听了,也是欣喜异常。用完午饭便要出去。贾母见了,自然不好阻止,只叫过紫鹃雪雁仔细的叮嘱了,又亲看着黛玉打扮了,坐了车出去,方回自己房里来。

因天气转暖,贾府众人都开始歇中觉,贾母略躺了躺,便起来了,一时薛姨妈进来给老太太问安,贾母便跟薛姨妈闲话。

因宝钗已经送进宫里去待选,所以贾母问道:“宝丫头的事情有消息了吗?”

薛姨妈忙道:“前儿刚进去,今儿叫蟠儿去打听了,估计到晚上会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