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是汉服。”

“雪纺?唐代有化纤做的雪纺?”他抓起那布料,语气并不友善:“你觉得这就是还原了吗?”

“不是……老爷爷,”董雨见好友快被说哭了,试图打圆场道:“我们也只是盲人摸象,您别生气哈。”

“还有这个红——你们看看这个红,”老人拿起一件衣物,给他们看那鲜妍夺目的亮红色:“古代根本染不出来这么澄的颜色!知道吗!”

老人家显然越说越严肃,语速都快了起来:“你们知道古代没有化学染料,是怎么给衣服染颜色的吗?一开始都是用石头!”

“青赤黄白黑,这赤色在周朝往后,那是靠赤铁矿的粉末和茜草、明矾一块染的!”他晃着手里那宛如古装戏袍和婚纱礼服般的艳红衣物,一直摇头道:“太不伦不类了,还不如拿衣服做个鸟窝!”

两个设计师显然脸上都挂不住,被训斥的眼睛都红了,也不敢真哭出来。

尹弦过去把老头儿扶下来给他顺气喝茶,开口道:“你们现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衣服都是混在一起的,定位全都颇为模糊。”

按照这个圈子的术语,要么是汉元素,要么是汉服。

汉服的这个汉字,既可以笼统为全历史段的国家特色,也可以引申发展纯民族主义的文化再现。

董雨的这家汉服店,显然两边都没有讨好。

她们在考究上做的马马虎虎,虽然找了些类似《古代服饰研究》、《北齐校书图》的资料来看,但确实没有相关学术知识的奠基,看什么都一知半解。

真要说考据,从形制、料子、用色,几乎全部都是零分。

——那讨好了其他单纯想穿好看衣裳的姑娘们了吗?

也没有。

情怀洒的充足,官博也经营的还算不错,但大部分的衣服都是古代款,真的走在大街上不仅会引人侧目,确实也有穿越感。

毕竟这年头真没有人穿个大红披风逛街。

现在令人两难的事情是,由于衣料和印染的原因,他们店里的衣服在海报上都非常好看,几乎是仙女本仙。

这种海报拍下来,都是挑古色古香的庭院,找小桥流水宫廷深处,美人鬓发上缀着步摇长钗,穿的鞋挎的包都颇为讲究。

单纯从微博海报里看,那真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可顾客真的买回去,也就穿一两次图个新鲜,再就束之高阁了。

毕竟太出众会被各种大妈大爷骚扰,问些令人尴尬和烦躁的问题,而且还可能被追着骂穿山寨货。

更麻烦的是,如果顾客们披散长发,穿着运动鞋和板鞋,可能也会被各种人疯狂攻击,进而增加对这种服饰的恐惧和抵触。

要情怀,要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要时尚,还要穿着舒服。

哪里都想妥协,哪里都想兼顾,最后却谁都没有讨好。

尹弦顿了一下,见老先生也颇为认真的在听着自己的处理方案,忽然开口道:“我们重做这个品牌,要分流。”

“A组,就只做还原历史的考究派衣物,所有的版型、色系选择,特别是细节的修正,全部都要按老爷子的要求来——你们做的,就是历史衣物,不用考虑别的东西。”

穿出来哪怕再异类,或者那些搭扣和系带有多麻烦,那也是对历史原本面貌的尊重。

她看向另一边,王设计师显然也跃跃欲试了:“B组,去做汉元素。”

把所有的桎梏全部扔掉,不用管到底什么朝代,不用在意古代有没有雪纺印花树脂扣,甚至是把西式的设计风格与东方的元素结合在一起,都是对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天使投资到位,厂家联系就位,还有各种布料也不计成本的搬来挑选。

他们直接雇佣了数位专业的设计师,帮忙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加工。

优秀的服装,在是一个文化符号的同时,应该也是批量生产的商品。

要可以通过工厂批量生产,要价格足够亲民,还要能让圈外人也能够接受。

太过尖锐和过激的指责,只会让想要理解和接触这些文化的圈外人感到被攻击感。

而圈子一旦越来越小众,能够引起的反响和拥护就越来越少。

虽然圈内人保住了情怀和满足感,可对整体而言,并不算件好事。

尹弦其实犹豫了很长时间,到底要不要做汉服。

单纯为了省下成本的话,可以只做汉元素店,让时尚的衣裙装饰里添加各种历史文化的独特记号,也是一种传承。

同时开汉元素和汉服店,其实也是在互通有无,共同引流。

真正还原的汉服,是不可能靠机器来刺绣的——质感和完成度都会大打折扣。

和服也好,汉服也好,如果使用考究的丝绸,刺绣也请人工来一点点出工,从上到下一整套的价格动辄上万,属于高定级别的礼服。

这种衣服,在正式场合极少有人穿,却又被圈内人盲目拥簇,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里。

和服起码在女儿节等传统节日里,或者某些名胜风景区里,会有人专门租了衣服去拍照留念。

可汉服并没有这么高的接受度,文化断层和圈子里争斗不休的闹剧也在阻止它的深化发展。

人群聚集在一起,就会具有盲目性和攻击性。

她回家琢磨了半天,显然颇有些头疼。

万漱在旁边给她擀披萨的面饼,一边撒着芝士碎,一边听完了这些细碎的念头。

“所以……为什么不开展一次大投票呢?”他问道。

“哈?”

“联合所有的学者和普通人,联合那些店铺和设计者,把该问的问题全都挑个明白。”万漱不解道:“到底想要怎样的衣服,最基本的底线是什么,全都投票表决啊。”

包括穿考据式的汉服,能不能配现代的板鞋和包,最好全都投个明明白白。

“你开玩笑呢吧。”尹弦失笑道:“这种表决结果不一定能服众,搞不好会掐的更凶啊。”

“没有关注度,谁来买单?”万漱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用情怀和嗓门来投票的。”

第39章 汉服品牌(3)

他们真的做了一个大投票。

尹弦在收购掉云雅阁之后, 不仅聘用了原班人马,而且开始和其他的淘宝小店加强联络,并且预先说明了用意。

这个投票是附赠一个说明性视频的。

『你觉得,汉服到底应该是什么?』

主持人吱吱把镜头对向了很多人。

有严肃而不苟言笑的历史学家, 有路边拿着糖葫芦逛街的普通路人, 还有圈子里不愿意透露面容的资深者。

各种详尽的数据被统计和公布,看起来繁荣又受人欢迎的产业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当红的小店,一件衣服从布料到打板都成本颇高,真卖出去一件,净利润可能只有三十到五十。

真丝织锦缎也好,欧根纱乔其纱也好, 进货就要出一笔血, 真做出来还不一定上架。

许多人言之凿凿的要求汉服保持颇高的历史考究,可是又没办法动辄花上千块进行全套的穿搭。

服饰不方便普及,圈子始终小众又充满情怀。

伴随着各种风潮的兴起, 一家家汉服店汉元素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再无声无息的倒闭。

视频做的客观而公正。

既没有把期望更加符合历史的粉丝拍的妖魔化,也没有让店家在采访时刻意卖惨。

这个视频买了营销转发,相关的投票也有小礼品赠送及抽奖,在四五天内就被大V轮了上万转发。

这一次, 许多路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并且自由的投票和发表评论。

没有人控赞控评, 没有人口不择言跳脚骂人, 由于充分的引流, 大量的圈外人开始了解这些东西。

穿着考究的汉服,配板鞋甚至烫头发,是大逆不道吗?

穿着汉服再搭配现代风格的外套帽子,可以被接受吗?

有些人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歌,喜欢的爱豆,或者喜欢的事物圈在小众的范围里,最好不要被太多人知道。

因为这样,东西会越来越俗,不懂装懂的混子也会越来越多。

可如果东西不够俗,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没法支撑它良性发展,这是个悖论。

就像一个小众歌手如果长期只有三五十个观众,可能最后就转行当厨子去了。

云雅阁的这条微博在转发过两万之后,非常爽快的开始配送奖品,给爱美的小姑娘送了各种小镯子小钗子。

紧接着,第一批新品就乘胜追击的上架了。

官博的这条视频引发了许多人的讨论,也在让对峙的不同人开始理解对方。

伴随着新品上架,两样东西同时出现,再一次吸引了网络上吃瓜大众的注意力。

第一个,是照顾所有情怀党和历史党的纪录片。

为了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跟上设计进度和宣传进度,尹弦直接重金请了个摄影团队,联合多位学者教授,解释和展现他们的刺绣晋襦、多折裥裙,以及配套的一切。

光线不用很亮,但要有柔和的厚重感。

老教授捧着样衣的时候,神情温和的如同在介绍自己的女儿。

右衽是什么意思,左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魏晋的衣饰袖口肥大,整体的风格是怎样的——

几位教授拿着严格按照文献和壁画做出来的仿古服饰,又对比着电视剧里的许多画面,深刻而不失风趣的解释着种种细节。

纪录片一共被剪出了三集,显然是配合考据党A组的新衣一块上架的。

云雅阁直接分了两部,LOGO也更新成了两只旋转翱翔的鸾鸟。

云,是普及大众的汉元素。

雅,是效仿古风的纯汉服。

纪录片制作精良,又情感真挚,加上买了推广的缘故,在B站和微博都点击率颇高。

好些人开始自发的转发和安利,感慨老教授们对文化的尊重,和服装设计的用心。

而雅集的第一系列新品,预售就当天破千,显然颇受欢迎。

老教授们其实也颇珍惜这样的宣传机会。

上课的时候讲PPT,完全没法让学生们专心。

可是有专门的摄影团队在,他们切中要害的问问题,还放出许多电视剧的剪辑来,让科普与宣传都更加幽默与有趣。

与此同时,在时都文化中心,冬季时装周的现场,也出现了穿着汉元素服装的高挑模特。

这些服饰并不是传统的裙襦,有宽大有型的风衣,云纹饕餮纹旁有双排扣设计,也有马丁靴长筒靴,上面还有华丽又古朴的小绳结。

尹弦直接召集了自己从前的一帮老伙计,把这场生意做到了极致。

小规模的作坊没法赶工赶进度,可她请了一整个设计团队,雇佣了交货速度颇快的工厂,买了新闻头条和自媒体大V的转发,还做通了时装周负责人的工作。

不同的衣服在T台上展示着料子与剪裁,竟不比那些外国牌子来的差。

这件事,要的不是收回成本,而是改变人们的认知。

云系列,做的就是大俗大雅的汉元素。

要足够有普及性,有时尚度,还要让人们觉得这些衣服是有价值的。

小牛皮铆钉长靴也好,A字裙铅笔裤也好,十几样款式混杂冬装和春装,还有一款撞色拼接的羽绒服。

相关报道被各家官媒纷纷刊发,云雅阁又出了名——

好些淘宝店都是真实羡慕了。

果然有钱就是好啊。

能批量生产,能囤各款各码,而且出工速度也和正规服装业一模一样。

就是因为刺绣等活计需要人工慢速完成,加上资金周转慢又成本高,许多汉服才需要提前交定金和押金——

真去购物中心里买一件衣服,那都是拿货就走,根本不用这么费劲。

可是尹弦在做的,是将一切都产业化和流程化,让顾客们有更多选择与回转的空间。

第一系列的新品一上市,配合时装周各种靓照的宣传,直接就买到要断货了。

董雨重新做回秘书兼投资人,帮忙联系厂家和公司那边,店里临时加雇了好些客服。

有电视剧剧组打电话过来咨询,能不能请他们定做一套唐代的各角色戏服。

有电视台打电话过来,想要请他们的顾问和创始人来聊聊这种文化热潮。

也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万先生打电话过来,询问她到底什么时候回家吃晚饭。

尹弦终于回过神来,暂时把工作放一放,回家喝老公煲的汤。

万漱实打实的在进修各种知识,书房的妇幼知识合集都堆了一摞。

初雪纷纷扬扬的飘了下来。

司机把尹弦送回家的时候,窗外寒风呼啸,像冻坏了的猫扯着嗓子在嚎。

屋里的玻璃窗都蒙上了一层雾,白萝卜汤的香味从餐厅晃晃悠悠飘到客厅。

尹弦洗干净了手,坐在饭桌旁边等着喝汤。

一大盘鲅鱼馅的煎饺也端了过来,上面撒的碎葱如同油画上的高光。

尹弦低头吹着气,喝了几口便觉得全身都暖和了起来。

肚子里的小家伙,似乎跟她一样,是个工作狂的性子。

平时瘫在家里不动弹的时候,就吐来吐去折腾的要命。

可一去公司,甭管是谁家的公司,立刻精气神就回来了,简直能开一晚上的会。

万漱把小熊围裙解下来,掐了掐她的脸:“你还记得回来!”

都感觉你是跟着野男人跑了!

尹弦抱着汤碗,嗷了一声道:“你轻点……”

“现在也四个多月了,”万漱松了手,帮她倒饺子醋道:“差不多该跟咱爸妈说了吧。”

生小孩儿这种事,前三个月不太稳定,开了口怕出事。

但三个月之后,情况就基本稳定了下来。

尹弦一想到自己亲爹,忽然抱着碗笑出声来。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登门拜访的时候,他有多凶吗。”

万漱深呼吸一口气,慢悠悠道:“那真是要多凶有多凶……”

他误打误撞地拱了尹爸爸养了二十多年的白菜,还没怎么谈恋爱就提出来结婚。

当时是真差点被轰出去。

第40章 汉服品牌(4)

尹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富二代。

她的母亲那边是书香世家,外公和太外公都是大学教授, 母亲现在也在做科研。

而父亲那边是经商世家, 爷爷和太爷爷都是企业家, 父亲也做的是新能源产业。

三代人研究对象不同, 经商方向也有差别,严格意义上,尹弦从小的时候就在深刻感受着分裂教育。

比如文理分科的时候, 母亲苦口婆心劝她将来跟自己一起去做科研, 在大学呆个几十年快活似神仙。

父亲会试图用金钱打动她,比方说直接给她买最新的电脑手机外加许诺成人礼送一辆车,最好学文将来学行政或者金融。

再比如,更小一点的时候,母亲试图教她背化学周期表,父亲直接把乘法表贴在她书桌上面。

这姑娘最后自己做了个小骰子,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滚一圈骰子, 转到哪面就去哪边。

就不要为难一个选择困难症了。

尹弦从小不算特别听话,但学习实习都挺让家人放心, 只是最后结婚的时候,似乎有点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