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67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69 章

窦太后心下疑云顿起,若窦华浓所言属实,这动作未必太快了些,想了片刻,又觉得撞窦华浓的内侍不可能知道窦华浓身上有九转玉露丸。“玉家是从何处得来九转玉露丸?”

窦华浓答:“哪里是玉家得来的,明明是我大嫂几年前回奉天府给玉老太太拜寿,在运河救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来头不小,乃是芙蓉岛岛主之女。为谢我大嫂救她女儿一命,芙蓉岛主馈赠了两枚九转玉露丸作为谢礼。我大嫂心软,经不住玉老太太索要,就留了一枚给玉家,只带一枚回窦府。”

窦太后听到“芙蓉岛”几字,眼眸亮若星子。

窦华浓又道:“这件事,大嫂还瞒着家里人,一日我突然心血来潮,就故意逗长安侄女,她却说她见过真正的仙人,还与小仙女做了朋友,我只当她胡说,一问之下,才知九转玉露丸的事。”

小女孩儿家都有爱炫耀的因子,这窦长安也不例外,总爱将“我以前见过一个小仙女,长得真真好看,这天底下就没有比她更好看的了,我们还做了朋友。”

第141-142章 公布身份(加更求月票)

窦太后一听“遇仙”二字,追问起原由。

窦华浓害怕窦太后追究她弄丢药丸的事,自是知无不言,添油加醋地将四年前秋天,玉氏遇仙的前前后后给讲了一遍,自然少不得说芙蓉仙岛岛主之女,随父母到人间游历。走到运河,那小仙女顽皮,用了钓鱼竿游弄运河的镇河神龟。神龟一怒,将小仙女拖下水,还带着小仙女游水府,害得她的父母四下寻人…

她近乎如同倒豆子,将她知道的全都尽数讲出。

大总管分派了人手去奉天府玉家索取九转玉露丸,回来时,正听窦华浓眉飞凤舞地讲玉氏遇仙的故事。

太后问道:“那位仙人既没留宝山仙府名号,你怎知是芙蓉仙岛?”

窦华浓道:“我这样问长安,她说待他们一家三口腾云离去之后,奉天府城内城外发现了绘有芙蓉花又写有‘玉府’二字的纸笺。她亲眼看到那小仙女双手挽了个花儿,手上就跟雪花一样飘出上百张纸笺,当时还不明白,她纸笺是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小仙女联络父母所用。我原不信,长安后来还拿了一张纸笺给我瞧,上面确实绘有芙蓉花、也写有玉府二字。瞧上去亦有些日子,并不是伪造的。”

那芙蓉花便是芙蓉岛的证明。

而“玉府”二字,则是小仙女告诉父母,她现寄身玉府。

大总管高长春道:“说到这事,两年前,洛子的孙女洛三娘曾写了一遍《芙蓉岛记》,上面就写了一个落魄贵公子在东海误入芙蓉仙岛的故事,在岛上住了七日,人间已是七年。”

窦太后年纪大了,越发怕死,如果她也能成仙,与天生同寿,岂不自在快活。

窦华浓道:“那上面说的芙蓉仙岛,便是我大嫂遇到的仙人,一家三口真正是天人之姿,男子丰神俊逸,气度不凡,女子容貌娇妍若芙蓉,就连那小仙女更是美得不可方物。我家长庚初见的时候,守着人家就不眨眼,看着小仙女就能不吃不睡,真真那个好看…”

天上神仙只有凡人不同。

窦太后抬了抬手,“好了,宫里没什么事,你且回去罢,哀家得小睡一会儿。”

世间真有仙岛!

她可是派人去东海寻了一回,同去百余人,回来只得十几人,其他的人都没了。

听说江湖中亦有人去寻芙蓉仙岛,也是无功而返。

窦太后问大总管:“高长春,你以为华浓说的事有几分真?”

“太后,江南不有一个知晓芙蓉仙岛的人么,何不召她一问。”

“不成,她也是听那落魄贵公子所言,若是你能去趟江南就好了,许能私下亲口问问。哀家若召她入宫相问,这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再说那地方,有是没有还另说呢。

*

养性殿。

皇帝还有三分虚弱,一个小太监进了大殿,小心翼翼地递过一只瓶子。

皇帝接过,闻了一下,递给心腹太医。

太医查验一番,“启禀皇上,确实是九转玉露丸。”

皇帝接过,让心腹太监小心收好,转身看着一边静立的梁俊,“梁俊,你今次救驾,朕会好好地赏你。”

原是想演一出戏,没想还成真了。

梁俊将窦家有九转玉露丸的事及时禀报,这才让他得了一枚九转玉露丸收藏。

以窦华浓一心想讨好他,一心想做皇后的性子,这等救驾之功,她怎么可能错过,在梁俊禀报之后,皇帝就算到窦华浓肯定会带着九转玉露丸入宫,甚至将她可能藏药的地方都猜到了,早早派了心腹暗卫扮着的太监去御花园守着,只等窦华浓一到就盗药丸。

这得手得好不顺遂。

窦家没了圣药,他却多了一条保命法子,就像多年与窦国舅斗法,他又胜了一次般地心情大悦。

对于太后说早前那枚给了卫王爷解毒,皇帝将信将疑。

“启禀皇上,保护皇上乃是草民份内之事。”

梁俊朗声答道。

皇帝睨了一眼,“来人,扶朕去凤仪宫,朕要面见太后。”

*

凤仪宫,

皇帝说明日是太后千秋大寿,为给太后积福,当重赏对天下社稷有大功的江南洛子,其子洛廉也该赏赏,谁让他教书育人,替大赵培养了不少人才。末了,又道明自己这么做,就是要天下仕子承皇家的情,承太后的情。

太后想了一阵,与其让皇帝厚赏洛家拉拢他们,倒不如自己厚赏,“皇上说得不错,洛子才学过人,得是厚赏。不如就封洛子一个一等文穆候,赐其妻为一品诰命夫人。琼林书院山长洛廉,虽官至五品,这些年兢兢业业,就封个三等伯。”

有了封赏,她就有名目派身边的心腹内侍去江南传旨,到时候借机再寻了洛三娘到一边问话,许能问出些什么来。

对洛家,太后一直心存好感。

洛子是先帝的先生,而洛廉也是皇帝的先生。

皇帝能拜洛家人为先生,说明他确实有些本事。

皇帝又舒了口气,“既是给母后积福,不如再恩几位功勋名门、忠良之后无罪,将其贬为平民,可令其重返祖籍故居。比如洛城名门萧文化的后人,又比如铁齿铜牙的李迁后人。”

太后亦得到消息,皇帝身边的锦衣卫里头,有个叫卢淮安的,身份就很有问题,只是这小子行事还算得体,他也没点破,此刻听说卢淮安不在此列,又不是翻案重审,她也懒得计较,不就是落破门第的幸存者,她要杀人,就这几个蚂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皇帝他日要成大事,少不得要重用梁俊、卢淮安、高飞等这些或功勋门阀,或忠良之后的人,他们的存在,就是给窦氏派埋也一个隐患。

她是窦太后,不是寻常妇人,虽然看到了苗头,但因一个承诺,她不地自毁大局。

太后一门心思盘算让自己的人去江南传旨,她可是想万寿无疆,天地同寿,这等小事也没往心里去,自也应了。

皇帝以为当为嘉奖郑国公后人梁俊救驾有功,在赦免其罪之后,不如将郑国公的爵位赐给梁俊,这次他拿出的圣药是九转玉露丸,必须重赏。相较于窦家,有了圣药还藏着掖着不拿出来,这次是无情应对皇帝。下次是不是也这样冷漠看着太后受罪。

太后不说应,也没说不应。

皇帝道:“母后,郑国公梁氏一门已经没人了,就梁俊一个年轻少年,还能成什么气候,朕如此做只是想嘉奖他救驾之功,并无他意,还请母后恩允。”

太后道:“郑国公乃是一等国公,就赐为二等郑国候。”

“多谢母后。”

太后道:“既是厚赏洛家,哀家着内务总管为洛子之妻、洛廉之妻赐两套风冠霞帔,洛子之妻年岁已大,就不必入京谢恩了。宣旨太监,我瞧高长春是个机警得力的,就让他去一趟江南。”

皇帝心下暗道:今儿这事也太顺了,顺得他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要赦萧家后人无罪,赦李家后人无罪,赦梁家后人无罪还要封梁俊以爵位,太后都没异义,只是让梁俊承了二等郑国候的爵位,虽是二等,这也是正二品的爵位。

洛俪似猜到太后要派她身边得力的内侍去江南,这一点上,皇帝心下暗惊,他这边可是做好了,他很期待洛俪那边又如何应对。

翌日,太后千秋,皇帝颁下恩旨,先嘉奖洛子教书育人有功,再赏梁俊救驾有功,将早前的郑国公府赐予梁俊为府邸。郑国公府早已荒芜一片,着实当年府里死了太多的人,后来也不好赏给旁人。

皇帝又下旨恩赦萧文化后人、李迁后人无罪,将两家后人降为平民,责其即日返回祖籍故居,又令其族人不得为难。只是这份旨意,并没有宣布所有的内容,只是借着太后千秋宴提了这么一句话。

倒是洛子被封了文穆候,其子洛廉也被封了个二等嘉义伯,连着这对父子的妻子也成为朝廷命妇。

九月十一,高长春携着圣旨,领着浩浩荡荡的颁旨队伍入江南。

颁旨的太监未到,洛廉便已经得了消息。

夜公瑾让他别插手,难不成就是为了给洛家弄封赏。

洛俪和夜公瑾到底在玩什么?

夜公瑾为何听洛俪的话,比听他的话还灵验。

*

铁氏是九月二十六的寿辰。

因洛瑞听到洛廉的禀报,决定今年给铁氏大办寿宴,一来是图个喜庆,二来是告诉江南仕子,他的宝贝孙女在外休养终于平安归来,至于三来么,当然是因为洛家感激皇恩浩荡,若接到圣旨,这感谢皇家就得提到首位。

洛家设宴,自来都是几喜临门,这次也不例外。

着实是苏氏怕极了办宴会。

没有办法,谁让洛有的亲友太多,每一次办宴,都弄得人山人海的阵仗。

九月二十二,洛俪正在书房绘画,就听执丹兴致勃勃地道:“启禀姑娘,宫里有封赏,老太爷让全家去会客厅接旨。”

洛俪整整衣裙,赶到会客厅时,苏氏、郑小妹、洛瑞父子等全都到了,就连洛征、洛徊也从书院、学堂赶回。

一家人齐聚之后,高长春取出一份圣旨,朗声宣读,大约是太后与皇帝赏洛家教书育人有功,替天朝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功不可没,今赐封洛子为一等“文穆候”,其妻铁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长子洛廉,德义双全,才华过人,收养萧文化、李迁之后人,其义行令人感佩,赐封为二等“嘉义伯”,封其妻为三品诰命淑人。

读到萧文化、李迁后人几字时,高长春凝了一下,虽然这事皇帝禀了太后,可没说这两家的后人被洛家收养啊,罢了,这件事太后也没在意,他又何必多事。

高长春宣完第一份圣旨,“萧文化、李迁后人出来接一份朝廷邸报。”

恩赦旨意,就这样些,还不够资格,不过是皇帝太后的一句话罢了。

洛廉揖手道:“公公有所不知,李迁后人乃是一个幼女,四年前外出学艺,至今未归。不过萧文化的儿媳、孙儿却在我府中。”

“请他们出来罢!”

柳氏乍闻萧家后人已赦无罪,心中想着,会不会恢复萧家的伯爵之位,吩咐杨玉莲、洛修好生更衣,一路急奔洛府会客厅。

“九月中浣邸报:赦罪令。太后慈德,广纳福缘,今皇上念及洛城罪臣萧文化虽有大罪,稚子无辜,赦其后人无罪。萧青麟之妻柳氏、其女萧依、其子萧修降为平民,即日起柳氏、萧修回归洛城祖籍故居,责其族人不得为难,给予照顾。又有前朝御史李迁,为官清廉,虽犯有大罪,赐其幼女李娇无罪,即日起降为平民。”

柳氏抬眸,看着一身华服的宣旨太监,这连圣旨都不是,就是一份朝廷新印出来的邸报,而他们的赦罪令,在邸报之上只占了半张书页大小的地方,倒是“赦罪令”三字异常醒目,上面用蝇头小字印着几句话,这话的意思是,不会再让朝廷捉拿萧文化、李迁的后人,但他们再不官家子弟,而是平民百姓。亦可重返祖籍故居,与萧氏族人共同生活,还让其族人莫要欺辱他们。

苏氏令丁管家去备酒宴。

高长春看着会客厅的男男女女,“谁是洛三娘?”

洛俪抬眸,“回公公,正是小女。”

高长春招了招手,示意洛俪近了跟前,正要说话,却见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连连摆了摆手,示意众人散去。

洛徊走近柳氏母子,揖手道:“恭喜萧太太、恭喜萧公子,现在身世昭然,可无罪回乡,可喜可贺!这几年,萧公子不稀罕做洛家人,而今可不就恢复真实身份。颁旨公公连九月中浣的邸报都送来了,相信不日,洛城官府也能收到这份邸报,虽是罪臣之后,却再不用躲闪生活。”

洛徊狠狠地踩上几脚。

不稀罕他们洛家的名头,现在可不就顺意了,还妄想毁了洛家的声誉,只怕用不了多久,萧文化后人被赦无罪的消息连整个天下都知道。

杨玉莲失魂落魄,她嫁的丈夫不是洛家公子么,原来是个破落户家的儿子,圣旨赦了其事,可是半分赏赐也无,还得回归祖籍故居。

洛城!

那虽是古城,又如何比得顺天府繁华热闹。

杨玉莲恶狠狠地看着柳姨娘,目光停落在洛修身上:“骗子,你们这个骗子!你居然一无所有,还嫌我不贤配不上你。”

苏氏轻声道:“萧太太,而今总算苦尽甘来,邸报上写着即日回返祖籍故土,这可不能拖延,否则便是抗旨不遵,赶紧回去拾掇拾掇。”

洛修还打着主意,让洛家帮他还外头的高债。

这赦罪圣旨一下,他还如何打着洛家的名号。

只怕不需一个时辰,外头所有人都会知道洛家收留忠良之后的事,只会更加赞赏洛家大义,若他咄咄逼人,定会被人凿脊梁骨。

洛家封赏圣旨,金灿灿,黄帛黑字、朱印鉴,而萧家的赦罪令,就占了邸报方寸之地,一尊一卑,落眼分明。

洛瑞不紧不慢地道:“洛廉,让周夫子挑个黄道吉日,择日开祠堂,请洛家庄的族老过府做个见证。将洛依、洛修、洛佼三人从洛家嫡系上除名,洛家嫡系的公子、姑娘得重排序齿。倩丫头能回顺天府罢?”

太后、皇帝有了恩赦,既然萧柳氏母子不稀罕做洛家人,就早早除名,让他们认祖归宗,洛家当年收养他们原就没有施恩求报的念头,现下除名恢复本来身份,于洛家是件喜事,于柳氏母子却未必。

柳氏近来正与萧修相看美妾,一旦让世人知晓萧修与洛家并无干系,这早前有意的三家只怕也会变卦。

人家愿意让女儿嫁给萧修为妾,看的可不是萧修这个人,根本就是洛家的门第与美名。

洛征道:“回祖父,几日前就给苏家去了信,请妹妹回顺天府给祖母贺寿。”

“好,皇城三房、书勤那边可写家书了?”

“三叔还没回信。大嫂想回来,拖着三个孩子着实不便。”

洛瑞没再说多余的话。

铁氏的目光都被太后赏赐的诰命服吸引了。

洛瑞、铁氏夫妇年纪大了,不便出门。

可洛廉、苏氏得了封赏,照理要入京谢恩,必是要走一趟的。

因铁氏的寿辰在即,也只得贺完铁氏的寿辰再动身。

杨玉莲满脸悲怆。

柳氏全无喜色,她还想仗着洛家这棵大树过些安稳日子,这下好了,一纸圣旨,全乱了。

洛城萧家镇,当年唯恐被牵连,一夜之间就与嫡系萧家断了关系,声称他们是旁支。

萧家当年获罪,罪及满门,但萧家镇的族人却未受到牵连。

如今归去,那些人还真愿意管他们?

族人,嫡支这脉就他们母子,哪还有什么族人。

柳氏将眸光一移,落到杨玉莲身上,“儿媳,洛城也是大地方,不比顺天府差。”

柳氏讨好。

杨玉莲觉得恶心。

这会子,她也回过神来,现在讨好她,原是有求于她,若她真跟着柳氏母子去,他日还不知如何被拿捏,邸报写的是即日启程回洛城祖籍故居,只说了柳氏母子,没说她杨玉莲啊。

她才不要去那么个穷破地方。

他们母子有没有地方住,有没有饭吃还另说呢。

“你当我是无知稚童?洛城能与顺天府比?顺天府是仅次于皇城的繁华地,我这是什么命,怎地嫁了这么个窝囊废?没本事便罢,还是一无所有的破落户,祖上不连累后人就是好的,还说什么是官宦之后,罪臣之后还真是官宦之后。我呸!自己穿衣吃饭还成问题呢?

洛城萧家算个什么东西?我祖父…不,师祖三十六贤士门生里头,可没这么个洛城萧家,八竿子打不着,洛家还真好,就养了你们母子三人二十年。我还道怎的师伯从来不进你屋里,原来你们就是挂名夫妻,师伯根本就是在替不相干的人养妻子儿女。”

洛修现在是萧修,见杨玉莲絮叨,当即大怒,厉声道:“杨氏,你再说一句。”

“萧怀青,你打啊?我爹好歹是正五品的陈州知州,我哥还是举人老爷呢,你算个什么东西,就是个秀才,连洛府管家都比你的功名高、比你体面,丁管家人家还是举人老爷呢。

你打啊,你打死我,你打杀官宦嫡女,我让我爹把你抓起来下大狱。

这日子我不过了!我要和离,我不要嫁你这种废物男人。

不事无成,还会败老娘的嫁妆。我要和离!这日子没法过了。”

以前,杨玉莲不闹,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洛子与洛家,在她心里,洛子是一个值得敬重的长者,她多少得给洛家面子。

可现在发现自己所嫁的夫婿,根本和洛家没有一点血脉关系,而且还在外头逛花楼、玩花娘,她凭什么还要护着他,还要给他留脸面。

上回洛俪就说得对,洛家又不欠他们,相反,是他们欠了洛家。

二十年前,获下大罪的人不少,哪家不是抄家灭门,家产充公,就凭柳氏那娘家,时不时还想从她手里弄点好处走,就连萧依都是一副眼皮子薄的主,还嫌她的嫁妆不如郑小妹的丰厚,想她萧依当初出阁也不过几千两银子。

我呸,就这几千两银子的嫁妆还是人家洛家给的。

萧依好意思拿洛家的东西。萧依嫁去姑苏,逢年过节,也没见对人家洛家长辈有什么孝敬。端午节送了一百斤煮好的粽子来,柳姨娘还见人就夸萧依有孝心,可知萧依每次回顺天府,拿走洛家多少好东西。后来被洛家一个婆子瞧不过去,拿萧依拿了洛家多少东西说话,柳姨娘才没继续念叨。

铁氏常说“嫁出门的姑娘,只要她们过得好,有没有孝敬又有什么打紧。”可萧依还能不给的,拿走的比她回来的还要丰厚不知道多少倍。

用萧依的话说,“洛家看似清贵,实则富裕,就连邻里也常得干果、海货,我这个外嫁女自然拿得。”

好意思说她是洛家外嫁女,现在露馅了吧!

杨玉莲哭闹着不愿拾掇东西,坐在屋子里破口大骂,“老娘不去洛城,老娘有陪嫁铺子、田庄,还有个陪嫁院子,就算洛家住不成,我自回陪嫁院子里住。”

她将自己的陪房、丫头婆子唤到一处,若是柳氏母子敢打她,她也不会客气。

杨玉莲怒火燃烧,想到自己被父亲给骗了嫁了这么个破落户。

萧修听着耳畔的哭闹,他不是不在乎依仗洛家,为何这一天真的到来,他又觉惊慌无措。

柳氏对萧修道:“我去大太太那边瞧瞧。”

第142章情分断

且说高长春斥退左右,要私下问洛俪几句话。

高长春问道:“洛三姑娘,《芙蓉岛记》你所遇的那少年…”

“那少年不肯说名讳,不过我记得他的模样,若是公公要他的画影,小女可以绘出来。”

洛俪对外头的素绢道了声:“准备文房四宝,砚好墨送进来。”

洛俪故作神秘地低声道:“芙蓉仙岛出现在东海尽头,乃与当今太后娘娘有莫大的关联。”她左瞧右看一番,又对外头道:“准备香案!”

高长春吊得胃口十足,“洛三姑娘,此话怎讲。”

洛俪指了指虚名,打了一个噤声的话,“我先用香案供了圣旨,借到帝王瑞气,我们俩躲到香案底下说话,这可事关天庭往事。”

高长春不知所谓,见她煞有介事的焚香,叩拜,然后率先躲到香案底下,“帝王瑞气借出来了。”

高长春哭笑不得,蹲着身子爬入香案,两人相对坐。

洛俪呢喃道:“芙蓉仙岛出现东海,乃是因当今太后娘娘。这个故事,是那少年告诉我的,原话我记不得了,太过深奥,是我下山之时,我师父细诉之后让我记牢,说今年不出十月前,必有太后所遣使者来问我,我只需如实禀报。”

高长春原是半疑半信,这会子又信了一分。

洛俪答应了夜公瑾,说要帮皇帝一把。

她只是凭着前世的些许记忆,判断出太后信举鬼神之说,尤其相信自己就是转世下凡的花仙。

洛俪继续道:“上界,花神仙郡有十二主事花神,又尤以牡丹花神为尊,掌管人间四季节令十二月花事。天庭青丘仙国国君九天狐王求娶花神仙郡之主牡丹花神为妻。牡丹花神离任之前,从牡丹殿选出三位花仙子到凡间历练:魏紫、葛巾、玉板,欲从中择出最优者接任牡丹花神一职。

现玉板仙子已第一个重返天庭;而葛巾,遭到玉板算计,对人间男子动了凡心,过起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自在日子,浑然忘却自己的使命;而一早最得现任牡丹花神看重的魏紫仙子,便是宫中的太后娘娘。”

高长春惊愕不已,他可是服侍太后娘娘几十年,太后常说她经常做梦,梦到自己是一株魏紫,莫非这不是梦,根本就是她在上界的生活。

只是关于太后娘娘曾梦到自己是一株魏紫的秘密,也只高长春知晓,他是太后的心腹大总管,太后信得过他。连皇帝都不知道的事,可见真有些由来。

高长春等了片刻,洛俪不说,他追问道:“然后呢?”

洛俪轻叹一声,“魏紫仙子在天庭之时,有位好友正是花神郡芙蓉仙岛的芙蓉花神。芙蓉花神见玉板仙子重返天庭,近来正得宠于牡丹花神,心下着急,曾先后两次试着梦入太后,告诫她早返天庭,不曾想,人间冤气冲天,冤雾缭绕,冲闯芙蓉花神身上的仙气、瑞气,她是上界神仙,若沾了人间冤气、纤尘,就要被天庭治私下凡尘的大罪,连试了两回都不得法。

最后,芙蓉花神只得布下仙阵,现身东海,只愿遇一有缘人能将此事转告太后。可那少年似与窦家有仇,死活不肯去亲见太后,只将此事告诉云游之中得遇我们师徒二人。

芙蓉花神说:玉板仙子的转世,太后娘娘认得,且是太后宿敌。她现在正在天庭四下运作,拉拢花神郡的人脉,对花神郡之主的位置志在必得。

芙蓉花神还说,让太后了断人间恩怨,在离逝之间一定要消除人间冤气,否则她一旦在人间的肉身仙逝,飞升之路被挡,入不得南天门,灵魂无法重返魏紫仙花本体,就只能再入轮回。若魏紫仙子入轮回,哪还有什么机会。芙蓉花神担心若玉板仙子达成所愿,太后娘娘再难重列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