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04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06 章

洛俪依旧安排他们继续做题,写文章,而这些文章与人物有关,她开始引导五人读一些野史人物,再写野史人物为主的策论,又收集了几遍往届童试写人物的策论案首文章供几人抄录、细读。

六月初四日晚,洛俪借口去乡下庄子避暑先离开了洛府,又于六月[妆五一大早入城参加院试。

策论时,题目居然是“论妇德”,再看八股文、诗赋的要求标题,与前世记忆的几乎一模一样。

当时,洛康觉得好玩,还照着有史以来难度最高的院试要求答题一遍,那八股文的内容、诗赋、以及“论妇德”的策论,洛俪记忆犹新,着实她在下试前就在庄子上重写了一遍,最后还修改了一番。

她这算不算作弊?

妇德,这是什么东西?那几人肯定知道,她曾经在推荐的《盛唐野史侠士传》、《盛唐野史烈女传》里看到过。

洛俪依旧刷刷答题,作弊就作弊吧,着实以她自己的本事,根本就答不出这古怪的八股文,这八股文后面还有一道“请问:大赵一斤白菜多少钱?”这就是个坑,能坑死人的,前世时,无数的学子说一斤菜价值一文,也有说要因地制宜,更有甚者把大赵东南西北各省府的价格都列举出来,结果,答案只得一个“一斤白菜一百六十钱”。

一百六十钱一斤啊,你们说什么最低一文,最高三文,甚至还问如何是雕刻的玉白菜当价值连城,丫丫的全是错的。

《论妇德》,这文更有意思。妇德,其实是《盛唐侠士传》中的一个侠士,此人名叫田妇德。因出生时体弱若猫,一个游方道士给他算命,说他必须取个女人的名字,于是乎,大字不识的母亲给他取名“妇德”。妇德自幼体弱,幸得当地一个富商接济,又请郎中给他调养,成年后的他长得人高马大。然,富商被仇家陷害说他杀了人,要判问斩之刑,妇德为报富商多年来的知遇之恩,到官府领罪,声称是自己杀人,最后妇德被处以秋斩之刑。

田妇德因知恩图报,舍生取义,被收录无名氏的《盛唐侠士传》之中。

前世时,考题让四成的学子以为,论妇德,指的就是《妇德》这本书;又有四成的学子写的谈论妇女美德,甚至还形容出了婀娜多姿、美丽倾城的女子,当真是一群书生在考场集体意/淫。唯有两成的学子答对题止,妇德其实说的是盛唐侠士田妇德,这是一个人的名字。

洛俪在接近正午时交的卷,她努力做得最好,她这次不是第一个交卷的人,因为在她交卷之时,已经有二十多个人交卷了。

她交卷出来时,就见院试考场外头站着洋洋得意的杨玉积。

杨玉积正与好几个书生在那说话:

“杨兄,院试的题真简单,一斤白菜多少钱,正好前几日我听家中仆妇说,今年的白菜比去年贵,一斤得三文钱,去年这个时候最多一文,仆妇说是因今年遇旱之故…”

天旱了,菜就贵了。

往年一文钱一斤,今年得三文一斤。

杨玉积与那人认识,另一人乃是位官宦子弟,一听这话,嘎嘎如鸭子似地大笑起,“你写一斤白菜三文?”

此人很是凝重,“可不就是三文。”他停了片刻,“还有一位学子,答了满满一页纸,还说南方的白菜便宜,因为那里将白菜籽撒下地就能自己长出来,答案是南方白菜价值一文,鲁郡白菜半文,江南白菜二文(江南人最有钱,一定要贵点),皇城白菜三文,最后还分析出,如果这株白菜是颗玉石雕刻白菜肯定就更贵…”

南方的菜不值钱。

鲁郡的白菜一棵就得几斤重,也是不值钱的,所以当是最便宜。

杨玉积听罢,笑得更得意。

另几个人被他笑得不知所谓,揖道:“我见杨兄意气风发,想来院试成绩不错。请问杨兄的答案是…”

杨玉积道:“一斤白菜多少钱?又不问你们一斤白菜价值几何,多少?这答案只有一个。”

十几个人齐刷刷地望着杨玉积。

洛俪早前就出过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让他们做,洛俪的出的是“一斤苹果多少钱?”之后,他们五个人也像现下这位仁兄一样,写了长篇大论,还谈论起这苹果是哪里的苹果,是吃的,还是瓷器摆件,又或是名贵玉器。

结果洛俪一看,当即大斥,最后,她说“答案没这么多,只有一个:一斤苹果一百六十钱,这是朝廷规定的计量,少一钱都不行。”

五个人这才回过味来,明白刁钻的题就是个坑。

杨玉积做过一次类似的题目,已知正确答案。

长篇大论的仁兄揖手:“杨兄,正确答案是…”

“一斤白菜一百六十钱,哼,你们写那么多作甚?”

近二十个人齐刷刷地沉着脸。

不是问价值,而是问斤两。

另一个人揖手问道:“敢问杨公子,这《论妇德》是指《妇德》这本书的优劣,还是指妇人美德?”

杨玉积反问道:“你们没读过盛唐野史侠士传?”

他们被家中长辈拘着读书,读的都是正史,几时去瞧野史侠士类的传记,着实那种书与学问无干。

杨玉积想到自己答对了题目,得意之色难抑,“妇德乃是指盛唐时期一位侠士,知恩图报,舍生取义的故事。你们居然写什么论《妇德》这本书,或是妇人美德?”

洛俪在六月十二日这天,什么事没做,就让他们写一个人物策论,而他们每人都带了两本书去。一本是《侠士传》、另一本就是《烈女传》,若不是洛俪指定题目,他们必须要看。

他们这算不算瞎猫遇上死耗子。

杨玉积原是不读书的,却知道妇德就是个侠士。

一时间,十几个书生,除了杨玉积,其他人全都是一脸苦相,这是写跑题了,这题目也太刁钻。大家都闹笑话了,妇德居然是个侠士的名字。

杨玉积得意地道:“你们啊,就该多读读书,连妇德是位侠士都不知道,真是丢人!”他一扬手臂,转身离去。

院试一结束,一大片的读书人写跑了题,一个个全垂着脸。

杨丞相夫人得意了,她小儿子从考场回来,一脸得意相,直骂那些学子是草包,居然不知道妇德是个侠士,还以为是妇人,夸起女人美德来。

杨夫人赞道:“我儿真是才高八斗。”

杨丞相一听说自己儿子答对了,立时就知道过试有望。

朝堂上炸开了锅,对此届皇城童试中院试的难度太高,考题太刁钻,百官们颇有争议。阅卷考官们倒是省事,写跑题目的一律不过试,一看评《妇德》,再看是讲妇人美德,直接划叉不过,一番挑捡,最后只剩不到二成的试卷。

在二成的试卷里挑出优胜者,就更容易,毕竟没因《论妇德》写跑题者是少之又少,然而,一位京南县叫梁励的学子,字写得好,文笔上乘,文辞优美,风格清丽,词藻丰富,语言生动,吸引了一众的考官,就连国子监祭酒也拍案叫绝。

六月二十日,皇城在城墙上张帖红榜。

因童试考结,洛俪正坐在书院里习字绘画。

素缱风一般地跑进来,喘着粗气儿道:“姑娘,过试了,全都过试…”

素纹答道:“过逝…”

“我说的是童试都过了,梁励得了案首。我们家三爷、纪、韩、戴、杨全都通过童试,现在都是秀才。三爷是第六名,纪公子得了第三名,韩公子大概是二十几名,戴公子是第十九名,杨公子倒数第三名。此次过试的只有五十人,听说八成的人写《论妇德》全写偏了,没写偏的虽有二成,可一斤白菜多少钱,答案偏离的又有不少。这一番挑选下,最后只挑出五十人。”

这个杨玉积三场下来,不是第一、第二就是第三,而且全是倒数。虽然成绩不算最好,可此届落试的人比比皆是,在只有五十人通过童试的人中,显得鹤立鸡群,非常难得。

洛俪的魔鬼似训练,外加题海战术,令她补习的五个人全考中秀才功名。

以杨玉积的学识,本来考秀才是秀难的,杨丞相为了显示自己大公无私,又不许任何人给他的儿子开绿灯、走后门,执意让他们凭本事硬考,偏生此届出了刁钻题目,一竿子下来死了大片,像杨玉积这样的人过试了。

素缱一说完,走近素纹,大声道:“你输了,五两银子,再补我四两银子,可不许耍赖。”

姑娘上次考得比纪公子还差,这一回怎么又窜出来了,还得了个案首,了不得,了不得,将一大群的七尺男儿都给比下去。

洛俪却没有什么喜色。

她是在前世洛康答的八股文、诗赋、策论上进行了修改,她是不大会写文章,尤其是这种刁钻更难,为了考好,她是站在父亲的肩上得了这个案首,经她修改后,文章自然不俗。

*

洛俪给考了个案首。

国子监祭酒大肆夸赞,“皇上,你推荐的这位学子乃有大才,此次考中了案首。微臣调阅他的三场答卷,字写得好,文章漂亮,乃真才子也!”

此人说完之后,还咬文嚼字地诵起洛俪的文章。

皇帝的脸更黑了。

他是想难住洛俪的,可她居然给考了个案首,将一大片男子都给压下去了。

不是说,洛子只授她书法丹青,没说她的文章诗赋也这等厉害啊。

皇帝觉得头很疼。

他答应给她一个机会,可这样的她,他如何压得住风芒。

国子监祭酒以为皇帝是在微服私访时遇到了一个梁励的书生,所以才给他弄了个户籍文书。户籍文书就是国子监祭酒奉皇帝之令给办的,他认定此人是皇帝看中之人,且得皇帝赏识,而今此人有大才,更加证实皇帝识人有独到的眼光。

祭酒大人激动得浑身微颤,还在那儿诵洛俪的文章,嘴里连连夸道:“没想我皇城之地,居然有此奇才,字好,文章好,如此贤士若能出仕为官,定能造福社稷,造福百姓。”

皇帝不解了,“她知道妇德是何许人?”

祭酒道:“启禀皇上,但凡真正的学富五车者,又读过《盛唐野史》的人,都知道妇德乃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舍生取义的侠士。”

皇帝蓦地忆起,洛俪很喜欢野史人物这类的书籍,还时常看得呵呵直乐,他当时根本就忘了这事。对于一个爱看野史人物传的人,他怎么能出野史人物为考题,这不成了为她量身定制。

失策啊!

失了大策。

他只知洛子曾有一度借着给洛俪讲《史记》,其实是给他授课,只当她熟知史记,所以他跳开正统史记,选了野史人物,结果正中她下怀,令她如鱼得水。

“一斤白菜多少钱?”皇帝想着这道怪题,“梁励也答对了?”

祭酒忙道:“回皇上,答对了,只写了一句‘答曰:一斤白菜一百六十钱。’简单干练,而大半的学子写了天下各地不同的价格,还有的只答一句‘只知皇城一斤白菜三文’。”

这可真是乐了,书生们发表着各地白菜的价格。

《论妇德》,书生们不是论《妇德》之书就是论妇人美德,还有更为荒谬,满纸赞叹美人之美,歌颂美人仪态,瞧得评卷的考官们一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还想考秀才,连妇德是个侠士人物都不知道,居然称赞起女人的美态。

果然是他的俪妹妹,才华不俗,难不住她啊!

她会不会继续考下去?

俪妹妹又一次给了他意外,美丽、善良、可爱、活泼还有才华,样样都好,越看越满意。

国子监祭酒来回踱步,手里拿着洛俪三场应考的答卷,读得抑扬顿挫,“状元之材啊!皇上真是慧眼识珠。”

“也不瞧瞧朕的眼光,岂能看走眼。”

女人万千,他就看着她了,只一眼就认定了,果真是万里挑一的好,这种好能才压男子,独立鳌头。

她会不会参加秋天的举人考试?

皇帝充满了期待与欢喜,还有一些连他自己都未明的情绪。

第188章 拒谢师

此刻的洛府,很是热闹。

吴氏听闻洛徘考中秀才,更考出第六名的好成绩,心下激动不已,正想着择日设个宴会,以示庆贺一下。

洛徘虽不是案首,但能顺利过考,心情不错。

只是纪玄均出人意料,考了个第三名。

当然,五个里头,就属洛徘的年纪最小,每人的成绩相差不大,至少这次是占尽了风光。

洛徘坐在一边神游。

洛俪依旧在练字绘画,神态平和。

外头,传来一阵锣鼓声。

洛徘一惊:“怎么回事?”他好像是考中秀才,可不是高中状元,这么喜庆的锣鼓岂不太过招眼。

执画离去不久,飞野似地进来,笑道:“禀三姑娘、三爷,杨丞相府的杨夫人带着杨七爷登门谢师来了!锣鼓声就是杨夫人预备的乐队。”

这哪里是谢师,分明杨夫人被不争气的长子惹生气了,突然发现小儿子原来是个人才,恨不得敲锣打鼓告诉全皇城的人:杨耀国的嫡幼子高中秀才!没凭后台、关系,凭着他自己的本事考了第四十八名秀才回来。

今岁童试,死了一大片,得中的秀才差不多是近二百人里头只取一人,她儿子就是百里挑一的好后生。

杨夫人听杨丞相对洛三娘的才华评价颇高,“其才不在洛康之下,洛家不愧是天下第一书香名门。”原本,她对自己的宝贝儿子跟一个小姑娘读书很有意见,但是大儿子考了多少年才中秀才,家里为了让杨玉稹考个秀才功名,花重延请了三位有真才实学的夫子、先生入府。

今年的难度有史以来最大的,杨丞相的嫡幼子杨玉积竟然考中,可见洛三娘当真有本事。

杨夫人生怕洛三娘不再指点他儿子,她一狠心,张罗了乐队,带上厚礼,领着杨玉积来洛府谢师。

洛三娘成了杨玉积的先生,总不能不指点学生考举人、考进士。

杨玉积早前不干。

杨夫人就问道:“你自己说说,如果没有洛三娘点拨、补习,你能考中秀才不?”末了,还加了一句,“说实话。”

杨玉积不语,低声道:“洛三娘镇日让我们做文章,答各种古怪的题目,又是读书,又得抄录,能把人给累死…”

那日子真苦啊!

虽然他带了一名书僮去。

可抄录、做文章、答题,书僮是帮不了的。

他本来懒得应付的,面对一个娇滴滴的姑娘,他实在拉下脸面叫苦,怕被人笑话,他从头到尾,这可是一直撑着一口气。

洛三娘还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让他们做,甚至让他们读野史,这不就蒙上了。

杨玉积承认自己过童试有洛俪的功劳

杨夫人道:“她有真本事。指点了洛三郎在内的五人,五人都考中秀才,这就是她的本事。连你爹都夸说她有大才,你见你爹这些年佩服过谁?以前服过洛子,后来服洛康,现在连洛三娘都服,可见人家有才不是虚名。”

杨玉积说不过杨夫人。

杨夫人又问:“你想不想做举人、做进士?”

“想,儿子当然想了。”想到杨丞相嫡子两个,庶子五个,兄弟里头七人,他可是最年轻的秀才,除了他大哥,便是他了。他大哥中秀才时可有二十三,而且还是杨丞相花了重金请回两三个举人老爷恶补了大半年才勉强考中的。

他的名次虽然不好,贵在今年整个皇城只有五十名秀才过试,一千多人的考生,等同二百人里只过一个。但凡过试的不是才子,就是拥有真才实学的。

杨玉积听说洛俪指点补习的五个人全都考中时,还是吃了一惊,虽然他的名次最末,但是他说“七爷我去得最晚,要我去得早,我一定考个前几名。”

杨丞相见小儿子有上进之心,热情高涨。

杨夫人那是做梦都梦到儿子争气、出息,现在见他这般,自然欢喜不已,越发要让儿子好好读书。

杨玉积自己说想考举人、进士,杨夫人立时乐得无法言喻,“你不去谢师,这就是失礼!何况洛三娘认认真真地教你半个多月,你必须去。若是秋闱时,她再指点你一番,你不就过试了。”

杨玉积觉得有道理。他现在沉浸得中秀才的喜悦之中,越发觉得自己就是个读书的料,在家里说话的声音大了,就连大哥都要礼让他三分。这是他从小到大没有过的得意。

杨丞相更是喜悦地道:“我杨家门楣端看七郎了!”

杨玉积越发觉得自己厉害,从小到大只看着杨玉稹的父亲,居然对他另眼相待,这种极大的虚荣,让他感到了快乐、幸福,更有扬眉吐气,看往后的皇城,谁还背里骂他是纨绔。

杨夫人可不管自己儿子拜的是女子为师,重要的是他儿子敢认真读书,这是一个好开头,她要趁热打铁,让儿子继续考举人、考进士,再入仕为官。

洛俪听执画禀报完,微锁着眉头,“这是怎么说的?我只是指点,怎成谢师了?”

执画迟疑片刻,“杨夫人一路大张旗鼓地过来,大半个皇城都知道杨七爷此次考中秀才,是因三姑娘指点学问才考中的。”

还不止这些。

杨夫人可是把洛三娘夸成了名师,当世伯乐,那神色里一脸佩服看重。

杨夫人过来的时候,她身边的婆子就夸:“洛三娘才华过人,我们家七爷得她指点考中此届秀才,一千多人过了五十人,七爷的才华了得!不愧是名师出高徒!”

“我还听说,洛三娘指点的五人,五人此届都中了秀才,一个考中第三名,一个考中第六名的好成绩。”

经杨家的刻意为之,整个皇城皆晓此事。

洛三娘指点的五人全过了童试,有了秀才功名,一千多人只五十人通过此届童试,不得不说洛三娘拥有真才实学。

杨夫人这么做是为了让她继续指点杨玉积。

杨玉积怕吃苦,怕用功,能在洛家书房读半月,纯粹就是因为面子下不来,看着只得十三岁的洛徘,再看洛俪一个娇滴滴的深闺姑娘,姑娘、孩子都能坚持下来,他要是嫌苦,且不被人笑话。

杨玉积不是一个能静下心又能坐得住的人。若他不拿出狠劲,想过乡试真的很难,就算洛俪给他补习、苦攻,但乡试之时是要连考三场,一场需时两日,那就是六日的时间,从进入考场到离开,需在里面吃住六日,没有莫大的毅力和耐心,根本做不到。

杨玉积能过童试,是因为童试一次只考几个时辰,且有答完卷就能离开的规矩。但乡试不同,六日时间,你至少要住四日。

第一场两日,得两日后才会有第二场的考题;第二场结束后,才会有第三场的考题,就算你想提前交卷,也必须等到答完三场的试题才能离开,若离开出场,早前的努力就算白费。哪怕你是答题最快的,也得用四天的时间才行。

洛俪首先想到的是:不能打破朝堂格局,一旦她承认杨玉积是自己的学生,这格局或许就会被打乱,她是洛子的孙女,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嫡长女,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份,她不能因一己之私,累父亲、祖父到党争的漩涡。

无论杨夫人的心有多诚,无论杨玉积是否真心拜她为师,她都不能承认。

她不是杨玉积的爹娘,没必要对他是否成材负责。

她早前提出给洛徘补习,是不想看洛徘再入军营,更不想看洛徘被生生毁掉。她甚至在猜想,前世的洛徘右臂伤残,是不是窦国舅也池宪在背后动了手脚。她要守护的,亦只是她的亲人,而洛徘到底是她的弟弟,她必须保护他。

执画继续念叨着:“杨夫人说,多亏这些日子多亏三姑娘指点,杨七爷才考中皇城第四十八名秀才,成绩优异。夫人请姑娘去宣德堂说话。”

洛徘道:“姐姐不想去,回拒了就是。”

洛俪勾唇一笑,“三弟,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洛徘有些意外。

洛俪鼓励似地点头。

洛徘想了片刻,“要我说,杨夫人闹得这么大,就是想赖上长姐。我可听说了,杨玉积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这半个月被长姐一指点,考中了有史以来最难的童试秀才。杨家为了让他成才,定要赖上长姐,才不会管长姐是男是女呢。”

洛俪含着欣慰的笑,“继续说。”

她来皇城后,明白一件事:洛康很忙,忙皇差、忙政事,甚至一月之中除了晨食在家用,午食、暮食难得在家吃一顿,即便是沐休日也忙着乱七八糟的事。

洛徘前世就是被耽搁的,但凡洛康能分一份心思到洛徘身上,洛徘就不会养成废,最后导致文不成武不就。

自然,洛康可以选择将儿子送到顺天府读书。

可在送走洛徊后,吴氏根本舍不得送走第二个。

洛康只能建议,却不能强势。

洛徘得了鼓励,“长姐到底是深闺贵女,凭甚要指点他?皇城还有书院,也有府学,他都可以去考,考不中书院,以秀才功名总能进府学读书,府学多是举人为夫子、先生,还有一些同进士;书院更了不得,里面有同进士、进士为师,个个学问了得。”

洛俪点了点头,“三弟心思明白,正合我意。三弟,爹爹早晚会老,我们幼时,爹爹是我们的依仗,待爹爹老了,你就是我和爹爹的依仗,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你现在去帮姐姐把这事给处理了,姐姐相信你!

你连童试都能考出第六名的成绩,我敢说,此届得中的五十人,你是年纪最小的。所以,应付杨夫人母子,你一定处理得比我好。”

她将洛徘夸了又夸,直夸得洛徘男子汉气势十足,“长姐等着,我这就去宣德堂,当他们杨家什么玩意儿,她想见长姐,长姐就得去。哼——”

有什么了不起的!

上回杨丞相来,还讨走长姐一幅字画呢。

洛徘雄纠纠,气昂昂地去了,那半大的身影竟有了几分男子汉的模样。

吴氏与杨夫人母子等了一阵,以为是洛俪到了,却见执画一路快奔,进来的居然是洛徘。

洛徘彬彬有礼地长身行礼,“见过母亲!见过杨夫人。”又与杨玉积略微抱了抱拳,摇了两下,“杨兄高中秀才,可喜可贺。”

杨玉积立马道:“你们都学了好些日子,我才进的洛府书房读书,如果我来得早,哼哼,我一定可以考入前十。”

洛徘道:“杨兄是有才华的,就缺一个点拨之人,就像一个远行的游子在暗夜归家,知道家在前方,只是太黑寻不到路,而我长姐仅仅是一个指路之人,路一指,你就回到家。”

杨玉积眼睛一次,“洛贤弟这话我爱听,你长姐仅仅是点拨一二。”

洛徘点着头,深以为然,“杨夫人,我长姐原是给我指点才华,同时指点令郎、小纪、韩、戴二位公子,仅是随手之举,着实算不得杨兄的先生。你说谢师,岂不让人笑话。再则杨丞相高才,谁人不知?杨兄才高八斗,现在又得了秀才功名,要考中府学、皇城书院,也只是在家读几日书,做几日学问就做到的事。”

杨玉积最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就说自己厉害,偏杨丞相与杨夫人不信,怎么样,连洛徘都这样说,肯定不是虚吹的。

他要不是有真才实学,就凭洛俪指点那半个月的题海战术,哪里就能考中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