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12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14 章

素绻一问,卖水果的大娘就说:“是沐娘子有喜了吗?这一过门就害喜,真真双喜临门。”

神色之中,已经当成沐子轩与洛三娘就是一对私\奔在外的野鸳鸯,二人虽早有婚约,一个后娘相阻,一个家里嫌贫爱富,逼得他们没了法子,这才双双私\奔在外自行成了亲。

素绻想答“不是”,又怕解释大半天。

大娘忙道:“我们望夫镇旁的没有,就这种酸果子最多,底下好些村子附近的山上都长有野苹果、野梨,怎么长也不甜。常有挑柴到镇上卖的大小伙子,你与他说一声,十文钱就能卖上几十斤,这东西在我们望夫镇根本不值钱。”

望夫镇是这镇子的名字,相传镇子名字始于大赵一统天下时期,此镇出的一个奇女子——红豆。新婚七日,丈夫出征,一去不回,她天天到镇子旁边的山崖上张望,期盼丈夫归来,红豆生下一子取名团圆,期盼丈夫早日回家,一家也好得团聚。

红豆勤劳善良,上侍奉公婆,下教养儿子,然二十多年后,因为常年劳作染了一生的病痛,在儿子团圆娶妻后不久,红豆便因病重撒手人寰。后来,旺团圆高中入仕,名入二榜进士第三名,赵太祖皇帝瞧着他长得像自己认识的一个人,一番追问,这才知道,旺团圆居然是威武将军旺平安之子。

原来旺平安入军之后,在征战途中得上司器重,隐瞒自己已婚事实,娶了上司之女为妻,而今妻妾成群,儿女已有七八个。

第305章 特别的药3

原来旺平安入军之后,在征战途中得上司器重,隐瞒自己已婚事实,娶了上司之女为妻,而今妻妾成群,儿女已有七八个。

旺团圆得晓真相,大哭一场,留下奏折辞官而去,只留下一篇文章阐述其辞官原因,原来他是看不惯朝堂重臣抛妻弃子,宁可不做这官,更是泣泪而下地讲述自己母亲红豆一世凄苦,盼夫归家之事,一生服侍公婆、养育儿子,最后丈夫却将自己妻儿家人抛却忘记之事。

赵太祖皇帝得晓实情,一怒之下将旺平安打入天牢。

旺团圆听说后,又跪求宫门,请赵太祖赦其之罪。

赵太祖问道:“他抛妻弃子,不认父母,此乃天下第一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旺团圆答道:“那是草民的生父,即便有千般不是,草民也当敬孝心…”

赵太祖感其红豆之苦,又念旺团圆孝义,下旨将旺家镇更名望夫镇,令史官作传,将这故事流传后世,皇帝又亲叛旺平安与旺团圆断绝父子情分,将旺平安贬为军户,举家流放北疆。

从此,望夫镇就成了这里的名字,镇口建有一座功德牌坊,上面刻录“望夫镇”的来历,更刻有红豆、旺团圆母子的故事。

望夫镇上姓旺的人家几乎都是旺团圆的后人。

旺氏后人恨极了抛夫弃子、嫌贫爱富的人,这也是他们能接纳“私奔男女”沐子轩与洛三妹的缘故。在他们看来,洛三妹不嫌贫爱富,沐子轩不背弃婚盟,就是值得赞扬的。不仅不会瞧不见,反而会敬重、欣赏这样有勇气的年轻男女。

这会子,素绻将粥与包子、小菜摆在桌上。

沐子轩从厨房取了碗,盛了一大碗,又用另一只碗取了两个包子,一转身进了东屋,硬是把洛俪床上抱得半躺,“你想睡就睡,我给你喂粥吃,得吃饭,怎么饿着肚子睡觉。”

下次,他再不急色,也不折腾她。

她这是没睡饱。

洛俪享受着他的宠溺,闭着眼睛,在他喊一声“啊”,她将嘴巴一张,一匙粥就进了嘴里。

“洛家时,你不是很勤奋,怎么在我这儿变得如此懒了?”

沐子轩絮叨着。

在他的面前,他看到了很多面的她,就如现在,躺在床上微阖着眼睛,到了用晨食的时候,她居然说“我不吃饭,我要睡觉”,怎么能不睡觉,昨日她就没吃好,肯定要吃的,她不起来吃,他就只能坐在榻前喂她吃。

“我以前,也没夜里睡不好的时候。你丢下我突然走了,我想了一晚上,以为你不要我了…”洛俪的眼皮跳了又跳,似要哭出声。

沐子轩无奈,将包子递过来,“素菜包子,应该是镇口张大娘包子摊的,她家的素包子馅足,两文钱一个,很实惠,怎么也得吃一个。”

洛俪继续闭着眼,咬了一口。

原来还可以这样被人照顾,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有过,好希望就这样与他腻歪一辈子。

素绻好奇,往那边探了一眼,发现沐子轩正温柔地喂闭着眼吃东西的洛俪,心里替洛俪高兴着,姑爷可比皇帝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儿,皇帝了不起,在她眼里就不如姑爷实在。

早前洛俪还想今儿晌午前就回去,可这会子迷上沐子轩的温柔照顾,赖在床上不肯起。沐子轩也由着她,喂她吃了晨食,让素绻在家陪洛俪,自己去外头寻野果子。

午后,沐子轩赶着牛车,拉了满满三车野果子回来,只怕一百斤都不止。

洛俪摆了摆手,“素绻,你把果子带回去,告诉素缱,让她先顶住,如果有人要探我,就说我略感风寒,正在床上养病。”

“姑娘…”

行宫的人可多着呢,不会露馅吧?

洛俪不以为然,“把我的大箱子打开,里头有一只蓝花瓷酒坛与一个成窖梅花瓷瓶,你明儿一早给我带来。酒坛是给姑爷的药酒,梅花瓷瓶装的是制菊露的药水,姑爷要上沙场,让他带着药水去古塔寺见圆观大师,幸许能弄点花露带去沙场配药酒。”

素绻领命,未时一刻雇了辆马车回行宫,在路上时又换了一辆牛车,生怕被人知晓了身份,寻了僻静处换回宫娥服,这才令村民将牛车赶到行宫外头。

村民一瞧素绻带了三筐野果子,“姑娘这三筐野果子买成多少钱?”

“三筐三百文。”

“啥,三百文,这也太贵了吧。我不管姑娘要三百文,一筐八十文,我们村子的山上也有这种野果子,姑娘若要,我可以多送些来。”

“真的吗?我今天走了好多地方,都没人买这个,这不是家里有人害喜,就念着这酸溜溜的果子,是请人去山上专拣了大的摘,摘了三筐付了三百文。”

素绻让侍卫把野子搬下来,侍卫好奇地看着左右,出去的时候是两个人。

素绻道:“素纱上山的时候扭伤了脚,我瞧她回来也服侍不得主子,就让她留在村民家休养。”她又对牛车的车夫道:“三日后,你与我们这里送三筐果子来,若是你们庄子上有种得好的蔬菜,我们这里也要的,不过要挑好的,价钱好商量。”

车夫连连应是。

素绻领着侍卫进行宫内仪宫,几个侍卫不敢再往里,正张望着便有宫人过来,抬了果子就走。

素绻道:“这是皇后娘娘给慧妃、何贵人、静贵人预备的,静贵人口重,送一筐,另两位一人半筐,再一筐送娘娘屋里给宫人们尝尝鲜。”

这么酸的野果子,谁吃得下呢,最多也是尝个新鲜。

素缱还在床上装病,心里急得不成,素纱、素秋更是急得团团,听说素绻回来,几人眼睛一亮。

素缱一听洛俪没回来,急道:“娘娘怎没回来呢?我的天,怎能不回来?今晨宫里宣旨,说皇上九月九要来行宫探望皇后娘娘。”

素绻淡淡地道:“娘娘为了给慧妃摘果子,扭伤了脚,现正在村民家里养伤,这不是挂着慧妃吃不到酸果子,让先我送回来。想来九月初娘娘的脚就能好…”

不是还有那么多天,她们担心个屁。

素纱道:“传旨的小太监非要见了娘娘才肯回去,我们几个挡不住啊,直说今儿娘娘的风寒又重了。慧妃今儿上午也吵着要见,可是被我们怕过了病气为由硬挡回去了。”

第306章 消息1(三更)

素纱道:“传旨的小太监非要见了娘娘才肯回去,我们几个挡不住啊,直说今儿娘娘的风寒又重了。慧妃今儿上午也吵着要见,可是被我们怕过了病气为由硬挡回去了。”

素绻微拧眉头,人家见不着人就不走,她还得回去说一声,“好了,我知道了,我这就去接娘娘回来。”

素绻拿了洛俪给的钥匙,去寝殿开了大箱子,将里面说的两样东西取出来,包在包袱里,背着包袱就出来了。

待素绻回来时,已近黄昏。

洛俪问道:“我必须得尽快回去。”

宫里来的小太监非见不可,素缱装她躺在床上,再不见人就要露馅。

沐子轩万般不舍,到底由洛俪随素绻先回了行宫。

“去行宫就先歇两日,伤口当静养为宜,暂停习武练剑,小心牵动伤口。”

洛俪道:“歇几日?”

“最少得三日,若能歇五日更好。”

素绻问道:“姑娘受伤了吗?伤哪儿了?”

沐子轩道:“一点皮外小伤,静养三五日就成,你先服侍姑娘回去,我得去一趟古塔寺送药水,大抵八月二十八才会回来。”

洛俪不快地道:“阿轩,你一去十余日,这时间也太长了。”

“回来我给你好东西,听话,先回去。”

沐子轩拿洛俪当小孩子哄。

洛俪随素绻回去了,中途又换了一次牛车,身下垫着个软垫儿,这是沐子轩自己缝的,里面缝了不少棉絮,很是柔和。主仆二人寻了个破庙换上宫娥服,这才另拦了一辆牛车,到村子上买了些菜运回行宫。

洛俪想到沐子轩坐在窗前软垫儿,那感觉就像发现大公鸡下了一枚蛋,怎么看怎么新鲜,原来对女人温柔、宠溺的男人,是最有魅力的。

素绻在一旁瞧得汗滴滴的:姑爷居然为了姑娘做起针线活,这太新鲜了,上下多少年,她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做针线活的男人。

姑爷会医术,有学问,还会做针线,这完全就是一个让人心头温暖的好男人。

素绻丝毫不觉得沐子轩此举有损他的男子形象,反而看得笑眯眯的,一扭头看洛俪一脸痴迷地看着沐子轩,脸上满满都是幸福感。

只要姑娘快乐,她就高兴,她希望时光永远如此,能看到姑娘脸上甜美的笑容。这是在宫里、在皇帝身边看不到的笑,笑得明媚纯净,看着洛俪的笑,就连素绻也如吃了蜜糖似的。

沐子轩看着药酒与制菊露的药水,尝了药酒,看了药水良久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制成,心里想着洛俪身上的师门宝贝多也就不猜了。

素绻说洛俪脚扭了,回去的时候,洛俪由素绻扶着,还一高一低地装样子。

回到主殿,洛俪真的就卧床静养。

次晨,洛俪传见小太监。

小太监垂着首,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洛俪,她躺在绣帐中,虽结起了缎帐,可外头的纱帐却是垂着的。

洛俪又将慧妃、何贵人、静贵人给接了过来。

几人昨儿得了酸果子,尤其是静贵人最是喜欢,又不敢多吃,昨儿洛俪又买了附近村民送来的新鲜蔬菜,还有鸡蛋、鸡鸭等物,让素秋下厨房做了一顿丰盛的,给几人各送了一份去。

宫里来的小太监打量着慧妃、何贵人、静贵人三位孕妇。

洛俪问道:“窦太后可好?叶太妃可好?皇上可好?丽嫔、孙贵人二位可好?”

小太监轻叹一声,“唉,宫里的丽嫔娘娘落胎了,姚学士与几个文臣闹得最凶,有宫人说是杨淑妃身边的朝云将藏红花混在了丽嫔娘娘点心,丽嫔就是吃了这点心才没的。

叶太妃做主,当即下令将朝云杖毙…”

何贵人、静贵人捧着自己的肚子,幸亏随皇后来养胎,皇后又与她们三个说了,各养各的胎,生各自的儿女,任何人不许打任何人肚子里孩子的主意,打这种主意的人,是会葬送孩子福气的。

慧妃没有害人的意思,何贵人、静贵人原就想求份安静,平平安安地把皇子公主给生下来,往后在宫里的日子就算安稳了,也有了一个念想。

叶太妃要杀朝云,杨淑妃又哭又闹,非说永仁宫的丽嫔诬陷朝云。

丽嫔寻死觅活,姚学士挑头,让几个前朝文臣不罢不休,要治杨淑妃毒害皇家子嗣的罪名,把杨丞相当朝骂了狗血淋头,历数杨淑妃入宫以来干下的种种“混账事”,说她“狐媚惑主”,更在大婚之夜,自己给自己下情\毒,哄得皇帝充下中宫皇后不顾,硬是留在她那儿…

杨淑妃做的这些事,皇帝一直压着不说,可姚学士等文臣知道了,还给宣扬了出去,也至皇城之内,就连百姓都杨淑妃干的“光辉事迹”。

皇帝原想否认,姚学士手握“证据”,其间更有“朝云、暮华”的认罪书,亦有已死匠人的认罪书,承认是被杨淑妃威逼之下所为…

一石激起千重浪。

皇帝突地觉得暗中有一个巨大的推手,有人插入后宫事务,否则为何连杨淑妃知道都不知道身边两个大宫娥招认之事。他心有余悸,却不知这个暗中推手是谁。

皇帝为了平息前朝之怒,晋丽嫔为妃位,或降杨淑妃位分之间作了几日的强烈斗争。最终下令打杀朝云、暮云二女,重新挑了两个宫娥服侍杨淑妃。然,前朝抓住这事依旧不肯罢手,尤其是姚大学士,认为皇帝太过偏袒谋杀皇嗣的凶手。

终于,杨淑妃于八月初八传出了喜讯,她怀有身孕了,皇帝这时候有了藉口,不能降杨淑妃的位分,那就晋丽嫔为“丽妃”,位同德妃位。

丽妃刚失自己的亲生骨血,见皇帝面对凿凿证据,还包庇杀子凶手,愤怒、悲伤不已,就在皇帝得空就陪着有孕的杨淑妃时,孙贵人被一个神秘宫人冲撞,摔跤落胎,而太医却在孙贵人的肚子上发现了瘀青的两个脚印,显然是被人故意用脚踹之后滑胎的。

叶太妃受此打击,大怒不已,冲到怡春宫指着杨淑妃大骂,杨淑妃一哭一气,动了胎气,章太医说需要卧床静养。

第306章 消息2

叶太妃受此打击,大怒不已,冲到怡春宫指着杨淑妃大骂,杨淑妃一哭一气,动了胎气,章太医说需要卧床静养。

叶太妃与皇帝之间,矛盾渐深。

孙贵人的娘家兵部孙侍郎,见姚家人闹腾一场,女儿晋了位分,有样学样,召集了一群武官、武将在朝堂大闹,弹劾杨丞相养女不教,又说杨淑妃不贤。

八月十三,杨丞相的嫡长子杨玉稹骑马过市,马受到惊吓,被马踏断了左腿腿骨,宫里的骨科太医诊脉后说,就算好了也是个瘸子。

杨玉梅怀疑是孙家人干的。

孙侍郎自是不认,只抓住后宫有人生生踹掉他外孙的事说话,皇帝被一般武官、武将吵得头大,最后为安抚孙家,只得晋孙贵人为孙嫔。

洛俪听到这儿,“行宫住的是到宫外养老的老宫人,此次的年轻宫人是本宫与慧妃妹妹亲自挑选,应无大碍,恐生变故。何贵人、静贵人还是当心些的好,从今儿开始,让身边人在吃食上验毒之后再服用,另外,屋子里不得再燃熏香,你们也莫带香丸、香囊等物,当心被人动了手脚。”

她离开之时,还与叶太妃叮嘱过,让她保护好丽嫔与孙贵人,结果还是出事了,杨淑妃有了身孕,那两位腹中的孩子没保住。

皇帝怎么就昏庸到了如此地步。

他宠杨淑妃颇有些不分轻重。

小太监见行宫三位有孕的嫔妃个个养得白白胖胖,日子竟比在宫里还过得舒坦,尤其是静贵人的肚子瞧上去不像是三个月的身孕,更像有四五个月模样。

洛俪在屋子里静养了五日,等“病愈”之后方才出屋,素日就在屋子里习字绘画,还挑了两幅满意的,像以往一样,让素绻送到码头铁家镖局捎给洛子点评。

洛俪办差时多是使素缱、素绻去办,素缱最喜出门,又会买东西,给她一百两,她能把一百两花得最多剩三两银子才回来,还有几回干脆就只剩了二三百文钱回来,买的不是吃的就是穿的,还有一堆小孩子玩意儿。

素绻与素纱、素秋三个轮番将她说教了一顿。

“一百两银子呢?全花了。”

“侍卫营单独有吃的,这内宫上上下下不到二百人,你买一头猪,我们得吃多久?”

素缱道:“正是因为知道二百人,我才买一头猪,一人吃一斤,就得二百斤猪肉。”

素秋恼道:“内宫全是宫娥、太监,四位主子都是女子,能吃多少?你当是外头那些五大三粗的侍卫,一人吃一斤,你吃一斤给我看看。”

几人说完了素缱买一头猪肉的事,又说素缱买的布。

“宫里什么好布没有?你居然买布?还买的葛布、细花布,天啦,这是买给谁的?”

素缱道:“县城崔记布庄换季廉价卖,外头围了一堆的人抢呢,我好不容易才抢到了十二匹布,做小衣、小裤,做被面、床布,还能做窗帘…”

素绻看着缺一根弦的素缱,她肯定是看别人抢得热闹,自己就去抢了,以为自己买到便宜了。可他们是宫里人啊,这用的都是绸缎,需要用山野人家这种布料。

就在几个奋力围攻的时候,洛俪却不笑眯眯地看着布料,“各扯几块细花布给慧妃、何贵人、静贵人送去,让她们给小孩子剪裁衣服,这颜色花式挑得不错,有男有女的,还有的男女都可以穿。”

洛俪捏了一把细花布。“我倒觉得这花布给小孩子做内衣不错,吸汗,比绸缎的好多了。”

素缱突有遇到知己之感,“怎么样,娘娘都说我买得好。”

还是娘娘好,给她解围啊。

当时买的时候,素缱嫌买少了。

买完之后,又觉得自己买多了。

实在是出门在外,她想买的东西太多,发现自己太穷,身上的钱太少,所以不能买别的了。

洛俪又道:“都买回来了,难得的是价儿合理,崔记可是何安夫家所开的布庄?”

素缱连连道:“说是今年的花色,明年就不时新了,所以才按本钱售出的。”

素纱道:“你听这些商人的话,他照本钱卖给你,人家喝西北风去,不过是赚得少些。”

“反正这是我抢来的布料,好些妇人还没抢上呢,我抱到马车上的时候,许多人还说要分一些,我没舍得。”

行宫里头,除了洛俪有通行令牌,其他人也没有。

洛俪道:“下次素缱再出门,把慧妃、何贵人、静贵人身边的丫头也一并带上,她们许也有要添买的东西。”

慧妃、何贵人是有娘族依靠的,静贵人只能每月领内务府的月例。

洛俪私里塞了静贵人二万两银票,静贵人手头这才宽绰些,兑成了碎零银子交给身边的丫头出去添买个针头线脑,或买些自己喜欢的饯果、瓜子等物。

*

皇城,龙影司衙门。

季如风神色匆匆地进了季惊雷的房间,双手将手里的飞鸽传书纸条奉上。

季惊雷扫看上面的一行小字:“皇后化名洛三妹,在应天府望夫镇与沐子轩成亲结为夫妻。”

季如风垂着首:他这个小师妹,胆儿还真是不小心,敢玩当面一套,背里一套。要是被皇帝知道,肯定要大开杀戒。

季惊雷看了一下上头的标记,“龙卫营暗人传来的消息。”

“父亲,我们怎么办?”

“一个乡野女子成亲…”

“可有暗人知道了。”

“你以为此暗人可留?”

季如风微锁眉宇,虽说是龙卫营派出去的暗人,可谁也不敢保证,他会守口如瓶。

季惊雷道破一个事实:“处理掉此人,外头的贪官污吏那么多,他不盯这些官员,只盯一个乡野女子作甚,还没的小题大做。”

季如风又道:“此人还禀报了另一件事。”他又递过一张消息纸条。

上面写着:“明慈王皇后曾在望夫镇与夜无名结为夫妻,后,远走天涯,下落不明。”

季惊雷化成一句冰冷的话:“尽快将此人处理掉。”

季如风问道:“父亲知道明慈皇后的事?”

季惊雷点了一下头。

思绪似沉陷在回忆之中,往事历历,那些久远面被掩埋的真相亦浮现心头,语调依旧冷硬无表情:

第306章 消息3

思绪似沉陷在回忆之中,语调依旧冷硬无表情:

“明和六年,先帝吩咐龙影司的侍卫在冷宫放了一把,令为父暗自将明慈皇后救出火海,另将一个女尸丢入火海,伪装成明慈皇后的模样…”

他一早就知道,因为他参与了救走明慈皇后的计划。

“先帝一生,都以完成肃祖皇帝的遗志为任,一心想收拢皇权,削减地方大吏割藩的势力。为此,他不得除掉八大功勋门阀,王、谢、司徒、上官、梁等,而明慈皇后就是当时王氏一族嫡系家主的嫡长孙女,集美貌、才华于一身。

先帝与明慈皇后,既有夫妻之情,又有年少结识之缘。但无帝是皇帝,有些事,即便他最爱明慈皇后,也不得不去做,就像他利用王家三房的野心,杀明慈皇后的祖父、父亲,除掉王氏嫡系一脉所有的男丁…”

王家太过势大,先帝不是一次性将王家除掉,而是先减其势力,再行下手,当时的王家嫡系与王家三房原是同胞兄弟,三老爷一直不服其大哥,认为同为嫡出,而他的才干更在其兄长之下,凭什么爵位被大房得了,而家业更是被大房得了大头,所以暗里的手段不少。

先帝就是利用王三老爷的野心,对付王家嫡系,拿到了王家嫡系父子的犯罪证据,将嫡系所有主子杀掉。

一夜惊变,明慈皇后的父祖、兄弟被杀,母亲悬梁自尽,一干女眷尽数被王三老爷逼服毒药而亡,就连其间有孕的妇人也被放过。明慈皇后自然猜到背后支持王三老爷的定然是先帝。

她爱过先帝,却因王家全家身亡而恨上先帝。

曾经的爱人变成了仇人。

明慈皇后更是在心灰意懒之下自请被贬冷宫。

季如风道:“以先帝的仁慈,不会连有孕妇人都毒杀,这件事莫不是窦太后所为?”

“窦太后真心爱慕先帝,为了天下黎民,她可以连她嫡亲的兄侄都放弃,又怎会留下明慈皇后的侄儿?窦太后一早就知道先帝要除权阀之心,她一直站在先帝的身边,是她出面与王三老爷商量的计策。也是她在暗里支持王三老爷对付王家大房,在王家大房所有主子丧命之后,王三老爷成功袭爵,也得到了王家大房所有的家业。”

为爵位,为家业,就算是同胞兄弟,也可以反目成仇,甚至连其兄长的未出生的重孙都可以毒杀,手段令人胆颤心惊。

季惊雷沉吟道:“王家的家业很大,当时江南的织造房、船运,几乎尽掌在王家手中,更是主管着皇宫绸缎布料的生意。另,西北、西南、东、北各地数省,亦有一半的生意归王家所有。王家更在宁史之乱时,暗中私卖兵器、粮草给叛军,而做这生意的人便是明慈皇后的祖父…”

“这样的臣子,确实该杀。天下是大赵的天下,却几乎成为王家的天下…”

权大压主,乃是帝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