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16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18 章

洛俪不紧不慢地道:“京城又出大事了?”

这么大的事,洛俪不可能不知道,光她身边的素缱素缱每过五日就会外出采买一次,就是慧妃、何贵人、静贵人身边的丫头也会偶尔随行采买。

高昌今日来时,洛俪身边的四个大宫娥,就不见素绻走。

慧妃身边的冬葵也没见露面,倒是小邓子立在旁边端茶递水好不忙碌,慧妃的肚子很大,人越发多了一股温顺感,捧着肚子,像所有快做母亲的人一样,脸上难掩慈爱。

何贵人鼻翼两侧的斑点比上回得见时更多了,柯老太医说这是正常反应,待她产子后坐满月子,自然就消了。

静贵人玉氏的肚子最大,像扣了一个偌大的筲箕在上面,走路的时候得两个宫娥搀扶着。

高昌身后的谭贵人、岳贵人恭敬地立在一侧,小心地打量着洛俪。

洛俪抬手道:“给谭贵人、岳贵人赐座。”

“谢皇后娘娘。”

洛俪道:“你们都是双身子的人,往每月初一、十五过来问安,其他时候可免了俗礼,以切以养胎为主,若能给皇上平安诞下龙嗣,皇上定有重赏。”

高昌觉得静贵人那肚子比慧妃、何贵人的大了一倍不止。

慧妃笑道:“柯老太医请过静贵人的平安脉,说她肚子里怀的是双胎,所以比我们俩都要大。”末了,她气哼哼地道:“那老头儿嘴也太紧了些,本宫问他,本宫肚子是皇子还是公主,一个劲儿地说瞧不出来。宫里的太医不是到五月上头就能瞧得真真的,我们几个谁怀了没有六个月,偏他说瞧不出。”

何贵人因在这里住久了,对皇后、慧妃的性子略有了晓,皇后与慧妃二人之间很亲近,说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素日就是几个怀孕嫔妃闲聊,或是聚到一处给孩子缝小衣裳,说着话儿,日子倒也安静,因有皇后坐镇,早前还抓了几个想害人的宫人,细查之后,都是杨淑妃身边收买来的。

洛俪二话不说,直接交给小邓子处理“人家要害你家慧妃娘娘的肚子,处理麻利点。”这人是给杖毙了还是受了旁的罪,洛俪不问。

高昌不紧不慢地道:“九月末,东卫指挥使强抢民女、侵吞良田,被御使弹劾,皇上暂免其职。两日后,经都察院查实,下令查抄聂府。

杨丞相当朝顶撞皇上,治了个大不敬,皇上令西卫卢淮安查抄杨府,将丞相府所有男丁太太奶有姑娘尽数打入天牢…”

皇帝那日回京后,当即召了太医院几位老太医问话,从太医院正口里得知:“同心蛊,乃是苗疆十大奇蛊之一。母蛊需在幼虫之时养在处子宫床之内,从幼虫到成虫需喂养名贵药材,而喂养之法,则是由女子服食珍贵的三百年以上老山参、极品雪莲等,而母蛊会自行吸食药性。

如此娇养上数年,待母蛊长成之后,会在宫床产下幼虫,虫卵从几十枚到百枚不等。同心蛊的子蛊最是奇特,在宫床之内会吞食除母蛊之外的其他小蛊虫,直至最后只剩下一条,而最后存活的一只越强大,将来与母蛊之间的联系就越强。初时,子蛊是血色红蛆,在宫床以吸食女子经血为生,这期间需继续吸食老山参、雪莲等名贵药材的药效,通过几年时间的养成,化成血色苍蝇状之物,此时子蛊养成…”

皇帝想到数年前杨淑妃方才十一岁,替他饮下毒酒,那是宫宴,又有太后坐镇,哪来的毒?她一饮下之后就毒发了,口鼻出血,太后大怒,下令彻查,最初他以为是窦承嗣所为,可太后查了一遍,所有参宴群臣、诰命太太奶奶的酒杯里皆无毒,就连杨淑妃使用的酒盏里也被证实无毒。

那时,皇帝怀疑是太后包庇窦承嗣。

可现在他方明白,那杯酒或许根本没毒。

有毒的是杨玉梅自己,许是她为了得到他的注目与青睐,与杨丞相一道布下棋局,用“以命换命”的假相,得到他的爱护同时,还能得到一批珍贵药材。

世间所有名贵药材都在皇宫。而他每年将无数的药材送到杨丞相府,哪里是给杨玉梅治病,分明就是给她养蛊虫。也是从那时起,杨玉梅就成了药罐子,而他因为感激杨玉梅救命之恩,还时不时赏下名贵药材,她不是为治病吃药,根本是在体内养同心蛊。

这一步棋,是杨家一早就谋划好的,步步为营。所谓的情深,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杨淑妃怕自己失手,所以在他大婚之日,杨淑妃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下手。以前他不明白,她为何会选在那日,现在明白了,要成功给他下蛊,就必须让男子修身静养至少半年之上,而他因为洛俪当年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句“他不得有通房、不得有侍妾”更是静养多年。

杨淑妃步步为营,先挑起他与洛俪之间的误会与矛盾,也至洛俪对他怀疑不已,任他如何解释,她不再信他之言,甚至以为他娶她,是为了保护杨淑妃。

他曾以为,在心中,杨淑妃与洛俪不分伯仲,可这一次杨丞相父女的算计,立时将皇帝的好感打入谷底。

他可以算计人,但决不容许被人算计。

同心蛊的蛊虫,是幼蛆成蝇的恶心东西。

皇帝想到这东西还在他体内寄生了几月,浑身都不自在。

皇帝第一次回忆洛俪与他说过的每一句,说杨淑妃幼年挡毒酒中毒之事,是否还有疑未解,又忆起王长青与高长春闲聊,说世间有一种女子“明明三分情,却能演出十二分情”,这分明就是说杨淑妃。

杨淑妃对他,就只得三分情。

反而是洛俪,为了他作出巨大的牺牲。

可他却因她说了实话,夫妻起了争执,不顾她的伤心,独宠杨淑妃。

第310章 杨家获罪2

可他却因她说了实话,夫妻起了争执,不顾她的伤心,独宠杨淑妃。

被他捧着的,分明就是虚情假意之人,想要操控他,还要他答应,“皇上,臣妾产下皇子,你一定要封他为太子。”

当时的他看着她的眼睛无法反对,他应了。

皇帝明白现在必须除掉杨耀国,就如当初除掉窦承嗣。必须先断其羽翼,而杨家最强势的羽翼是杨丞相的女婿、东卫指挥使聂志强,故和先除聂志强。

杨丞相见女婿获罪,只当皇帝还身中奇蛊,必不肯依,定要拼命保护。皇帝便有了藉口将杨丞相打入天牢,从而查抄杨府…

洛俪淡淡地问道:“皇上的龙体近来可好?”

高昌见皇后终于问到点子上,皇帝现在对杨家的事很失望,也很震怒,这摆明了就是杨耀国居心叵测。从杨府中抓了一个幕僚心腹,几人经不住卢淮安的严刑烤问,现下已经招认,说杨耀国想待杨淑妃产下皇子后,就除帝扶幼子登基,扶杨淑妃为太后,杨耀国挟天子令诸候。

卢淮安得到了画押状纸,呈与皇帝时。

皇帝一瞧,气得破口大骂:“奸/贼!杨耀国才是这世间最大的奸/贼,什么保皇派,根本就是个大忠实忠,他想扶杨淑妃的儿子为帝,想除掉朕…”

杨淑妃,只怕也是这样想的吧。

做一个后妃,哪有当太后来得好。

她居然想做第二个窦太后。

好!这个女人看似柔弱,却包藏祸心。

皇帝指着卢淮安,“令群臣弹劾杨耀国,朕要他比窦承嗣死得更为不堪!”

卢淮安低声道:“皇上,杨淑妃…如何处置?”

皇帝想到这女人,只有愤怒,眼里哪还有温情,“她算计朕与皇后误会离心,朕饶不了她。”

卢淮安揖手道:“皇上,其实皇后娘娘我们自幼相识,她的性子最是柔软、善良不过。臣回家后,问南太太,皇后怎么自断子嗣,南太太哭了一场,待到次日天明,她告诉臣:皇后这么做,定是为皇上之故。

南太太说,皇后以前最是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上苍让她做了皇后,她是由洛子教导大的,学的是孔孟之道,讲的忠君爱国,定是担心自己有了儿子,就容不得其他嫔妃所出的孩子,怕皇上难做…”

皇帝心头一阵刺痛,含泪轻呼:“倾城,朕这一生负你良多。”

高昌在一边提醒道:“卢大人说能有法子挽回皇后之心。”

卢淮安揖手道:“属下将皇后娘娘入宫后的事讲给东太太、南太太听。东太太说,皇后受了委屈,身为女子,盼的不过是丈夫能还自己一个公道。”

她要的,只是他给她一个公道。

新婚之夜,她等的、盼的也不过是他一句话。

可他只一味以为她无理取闹,待次日听到太医院那边老太医的话,想要解释,她早已伤心得不想再听。

这不是他的错,根本是杨淑妃步步为营。

皇帝道:“杨耀国居心叵测,三日内结案,杨耀国处以凌乱之刑、杨玉稹兄弟腰斩菜市,所有女子贬为宫奴宫婢,发往浣衣局。”

“十月初七午时,杨耀国父子已斩杀西菜市。”高昌看了看洛俪:这是皇上在替自己报仇,更是替皇后讨回一个公道。

杨丞相府没了,留下的全是一门的妇人,尽数贬为宫奴宫婢,所谓奴婢,一世都不得离开皇宫。

尹丽妃、孙嫔二人因嫉恨杨淑妃杀了她们未出生的儿子,在宫里更是可劲地折腾杨氏女眷。杨淑妃的母亲,自杨淑妃入宫之后何等威风,现下还不是要在后宫嫔妃跟前跪拜行礼。章美人、李美人更是因为名为侍寝,实则成了杨淑妃的枪,恼羞成怒,现在寻了杨淑妃的庶妹、侄女泄愤。

杨淑妃有孕,被皇帝送往行宫,她们够不着杨淑妃,可以折腾杨淑妃的家人。

皇帝亦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就是路上瞧见了还道一声:“嫔妃们处罚奴婢,关到自己宫里罚就是。御花园人来人往,让其他嫔妃瞧见成什么样子。”

现下宫里,最得宠的当属宁嫔。

丽妃、孙嫔也不差,一月中能得三四回侍寝日,其他嫔妃一个月或两人一夜、三人一夜地总算是能轮得上一回。

何贵人听到这儿,“杨丞相父子获罪被杀了?”她眨巴着眼睛,似不相信。

静贵人面露错愕,想当初,皇帝袒护杨淑妃,到了证据确凿时也不敢降位,更不会处罚,却不动声响直接将杨淑妃娘家父兄给杀了。

何贵人立时乐了,就差拍巴掌了,“不是做梦吧,杨耀国真死了?玉姐姐,我们不用担心她再来害我们的孩子了,不用担心了,哈哈…”何贵人忘乎所以,实在杨淑妃太过张狂,做得那么明显的事,还落下证据,皇上居然护着她,没罚她一分一毫。

杨淑妃是皇妃又如何?

现在她和静贵人一样,连个娘家都没有,她又何惧之有,好歹她何贵人还有父亲在朝为官,又有兄弟支撑门庭,反倒比杨淑妃光鲜得多。

何贵人还在大笑。

洛俪冷厉斥道:“何贵人,你再笑,本宫就赏你两巴掌。”

何贵人立时止住笑意,规规矩矩地坐回原处。

谭贵人、岳贵人二人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洛俪道:“本宫知道你们几个近来提心吊胆,就怕被人害了去,你们怕个甚,万事还有本宫保着你们。不可大笑,也不可大喜,小心动了胎气,若伤了皇子公主,本宫瞧你们有何面目面对皇上。”

何贵人恭敬地道:“娘娘,婢妾错了。”

“沉得住气就好,皇上现在也算是替丽妃、孙嫔讨回公道。杨淑妃早前行事张狂,若没有杨家撑腰,她也不敢如此跋扈。记住了,你们是皇帝的女人,是天下女子的表率,不望个个成为女圣贤,至少不能在人前丢脸。”

洛俪唤了声“素秋”。

素秋应声“娘娘有何吩咐。”

“两个月前,本宫亲手酿了十几坛果子酒,挑了最好的让高公公给皇上捎去。你去告诉叶太妃,就说高公公奉旨接她回宫。”洛俪顿了片刻,“马上就要进入数九严冬,叶太妃所居的慈安殿夏天最是凉快,可冬天也是最冷。本宫担心她的凤体承不住,回慈宁宫也好将养。”

第310章 杨家获罪3

(续上章)“本宫担心她的凤体承不住,回慈宁宫也好将养。”

叶太妃早前还觉得新鲜,没住多久就腻味了,听说皇帝遣了高昌接她回宫,当即收拾包袱,转而又坐到贵妃椅上:“哀家不想回去,皇上的嫔妃有三个都快生了,明年正、二月的产期。”

她们虽是五月侍的寝,可妇人的预产期是从怀孕前最后一次庚信开始计算的,慧妃、何贵人、静贵人三个早的是四月十日开始算,如慧妃该是正月二十左右的产期;何贵人是正月末的;静贵人也是正月末。

叶太妃摇了摇头:“果嬷嬷,你去告诉高昌,哀家得等皇孙出世了再回去,到时候抱着哀家的胖孙子…”

她最羡慕有孙子的贵妇,现在她也有孙子了,不是一两个,还是好几个。

还是皇后好,一嫁进宫,宫里的喜事一桩接一桩。

洛俪令仇嬷嬷给岳贵人、谭美人安顿了两处寝院,吃食上头照了何贵人、静贵人的例。又留高昌住一宿再回皇城。

“禀太妃,皇后娘娘来了。”

洛俪进来行罢了礼。

叶太妃拉她在自己身边坐下,“皇后,宫里来人接哀家了。”

“我舍不得母妃。”

叶太妃立时泪光一闪,果然是她的好儿媳,只一句话就说得她心里暖暖的。

洛俪为难地道:“儿媳住在行宫,眼瞧着慧妃、何贵人、静贵人就要生了,皇子们的奶娘得挑,这挑奶娘也是有讲究的。丽妃虽是个好的,到底年轻没经过事,还得母妃回宫主持大局,仅是母妃这一生走的桥,可不比我与丽妃加起来的路还走得多。

母妃,如此大事,还得劳你费心,不能让皇子们一出生没了奶吃,回头母妃左手抱一个,这右手还得抱一个,身边的小榻上还放着两个,你都不知道顾哪个呢?”

叶太妃想到自己很快有四个孙儿,她也听柯老太医说了,静贵人肚子里怀的是两个,四个孩子啊,宫里很快就热闹起来了。

叶太妃若有所思地道:“给皇子挑奶娘,这可有讲究。”故意把自己知道的要求又往上提了又提,提一点不行,得将标准提得更高些,“得挑读书识字、出身清白的奶娘,照着规矩是万不能挑那不知事、不懂礼乡下妇人做奶娘,多是挑六七品官员的嫡妻、出身的侍妾,模样得端正清秀,那奶水还得充足,总不能让哀家的孙儿盯着丑八怪吃奶…”

洛俪连连赞道:“还是母妃操心啊!所以母妃还得回皇城,慧妃、何贵人两位的皇子,就让李、何两家挑上几个,母妃帮忙过目选定。静贵人的奶娘得母妃费心挑选,这可得挑两个呢。”

叶太妃原是小户人家出身,后来入宫是少妾配老夫,还没来得及明白太多,明和帝就驾崩了,只留下她与赵彻在深宫度日。若不是赵彻是明和帝最小的儿子,幼时又被叶太妃教得畏畏缩缩,又如何被窦太后挑去当幼帝。

洛俪夸了叶太妃几句,叶太妃立时欢天喜地带着“给孙儿们挑奶娘”的任务回皇城,一路人都琢磨着要挑什么样什么样的好奶娘,不仅得有教/养、出身,还得够尊贵,不能由一个山野村妇,或是什么下人来给奶她的孙儿。

因为叶太妃的原因,天隆帝皇子公主挑奶娘的标准被提高了几个等级,叶太妃当成大事抓,一回宫就请了李、何两家的夫人入宫,商量挑奶娘的事,还特意说了她的标准,刻意重申“别把那什么庄头娘子、管事家的弄来给皇子当奶娘,没的被人说小家子气,就挑知书达理的贵妾,得出身清白的;再不就挑小吏嫡妻来喂养皇子…”

李夫人不说话,她原就觉得亏欠了女儿,给外孙挑奶娘,自是要挑最好的送来。

何夫人一头冷汗,但想到女儿在行宫脉像平稳,胎像也好,据叶太妃身边的嬷嬷所讲,以她的经验,八、九不离十,那肚子里怀的是个铁定的皇子。

怀女儿,母亲越长越美,且孕妇肚皮圆圆;生儿子,会生斑变丑,且孕妇肚子尖尖。照经验妇人的话,何贵人怎么看都是皇子。

官员嫡妻,谁愿意去给人当奶娘,这不大可能。但何氏一族的人丁不少,挑个贵妾去当奶娘还不错,只是贵妾奶大了皇子,这有了依仗,到时候嫡妻压不压得住就是另外一回事。

李夫人都没反对。

何夫人更没道理说“太妃娘娘,你说的这要求不成。”她不敢,怕女儿抱怨,李家都能做到,怎到了何家就做不到。

叶太妃也有娘家,因着她所生的儿子当了皇帝,娘家的弟弟还封了个“长恩候”的爵位,隔日就将娘家人请到宫里,说要从叶家挑两个体面的刚生孩子不久的妇人给皇子奶娘,条件又说了一遍。

叶家立时欢欣不已,觉得这是寻到新靠山的大好机会。

*

冬月中浣,洛俪就令宫里的嬷嬷、医女开始预备,准备着皇子们将要出世的事。

叶太妃令人传话,说四个皇子的奶娘已经挑好了,李家选了两个,她亲自过目挑了个李氏族里的举人娘子,听回禀的嬷嬷说,叶太妃似乎不太满意,嫌弃人家的出身低了些,只是举人女儿。听说这奶娘的父亲、丈夫都在皇城书院当先生,勉强算是个小吏官员、吃公家饭的,倒也合了她的标准。

何家挑的更好,是何贵人娘家堂嫂做奶娘,这堂嫂过门不到三年,连生了两个女儿,这二姑娘是十月末生的,何家便使了她给何贵人所出的皇子做奶娘。

叶家送来的两个奶娘都是叶太妃侄儿的妻妾,眉眼倒生得清秀,也是刚生下了孩子不久,有一个还在月子里就被叶家送来给叶太妃过目。是侄儿妻子的那个,是个读书识字的,只那侍妾有畏缩,叶太妃有些瞧不上,直说挑得不好,还说何家的奶娘是个县丞妻,说叶家不给她面子。

叶太太满头汗水,啥时候皇子的奶娘都挑选的要求这般高,还嫌人家是侍妾不要,可心下无奈,只道:“娘娘要不先凑合用着,寻着更好的就送来。”

第311章 催生产子1(三更)

叶太太满头汗水,啥时候皇子的奶娘都挑选的要求这般高,还嫌人家是侍妾不要,可心下无奈,只道:“娘娘要不先凑合用着,寻着更好的就送来。”

叶太妃道:“侍妾暂定为奶娘,寻着好的再换下来。都是哀家亲孙儿,回头瞧着别人的奶娘都好,就她一个扶不上台面,这不是打哀家的脸面。”

消息传到窦太后这儿。

窦太后不屑一顿地冷哼,也就叶太妃能将皇子寻奶娘的事当成人生大事,简直是一股子小家子气。

窦太后的眼睛依旧盯着六宫,也听着朝堂上传来的种种传闻,她还想着,如何皇帝不杀杨耀国,她动用凤影卫,还没来得及部署,皇帝就拿住了聂志强。

皇帝去了趟行宫,回来后就唤了太医去养性殿问话,之后就有了聂志强下狱,有了杨耀国被杀,叶太妃肯定没有这等见识。窦太后出动自己的人四下打听,只知在行宫时,皇后与皇帝关着门说了一个时辰的话,二人聊了什么不知,但帝后说完话,皇帝撇下龙驾带着八名龙影卫高手着便服回宫。

窦太后想知道洛三娘到底说了什么,又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她想到当年的王若兰,兰心慧质,自信傲然,最后还是败在她手里。其实她知道,王若兰根本就无心与她争,因为王若兰在入宫前便爱上了他的竹马夜无名。因王若兰被选为皇后,夜无名随王若兰入宫进了龙影司,他只想最近地看着她。

明和帝是在后来知晓王若兰另有所爱,也正因为如此,他抱着“你不爱朕,朕便休”的心态,开设了明和帝登基以来第一次秀女,而窦贞儿就是首届秀女里的姣姣者,她的纯真、烂漫与灵动聪慧一下子就吸引了明和帝,更重要的是,窦贞儿猛然发现,皇帝居然是她以前结识的一个贵公子,更是她的梦中情郎。

云州桃源县,她与他结识在桃林盛开的春天,彼时她带着自小一起长大的丫头与县城的表姐妹同往十里桃溪赏桃花,她一袭素白色的衣裙,他一袭玄色锦袍,他鲜衣怒马带着两个年轻男子相随,只一眼,她就对明和产生了好感。

彼时,他还是太子。

她主动向前,款款一拜,“我叫窦贞儿,是桃源县城书香名门窦家姑娘。”

他哈哈大笑。

她不知道他为何要笑,后来入宫,见多了世面,这才知道,在她嘴里的书香名门,在皇城人看来那就是小户人家,不过三百余亩良田,在县城有五家店铺,就以为是了不得的家业,在一代皇帝眼里,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是。

她气恼地道:“你不愿告诉我你的名字,也不用这样嘲笑。”

明和帝揖手道:“在下明和。”

“你的名字真有意思,明和,这有什么说法吗?”

他沉默了一阵,道:“清明和平。”

太平盛世,山河清明。

明和,成为他登基之后的年号,在那时,他就想到了将来用什么年号。

直至在宫中,他带着宫人亲临毓秀宫,原来肃祖皇帝不是为自己挑嫔妃,而是为了给他儿子挑选姬妾,而他是当今太子,奉旨第一个到毓秀宫挑选美人,之后,便是他的亲王兄弟、郡王兄弟们陆续进入。

看着一百二十名秀女个个跃跃欲试,她才陡然发现,所谓的明和,就是昔年在家乡得遇的贵公子。

那时候的她还未及笄,在桃源县遇上了他,便自荐要做向导,与他介绍桃源县的风土人情,还与他介绍桃源县最好吃的点心、酒楼,更洋洋自得地道:“多福楼是我家开的,我让丫头与管事说一声,到时候算你们便宜些…”

那时的她,单纯得像一张白纸,只当是遇到一个喜欢的男子,热情又友好。

如果,不曾有她与明和的初识,入宫后的她也不会努力地、卑微地想要靠近他的身边,最后更是几近疯狂地张扬流露,表达着她对他的欢喜。

她成功了!

她是那一届中,第一个受明和宠幸的女子,即便是在床榻上,她也不会服输,努力地散\放着自己。那些明明不懂,却要装作什么都懂的尴尬,更是逗乐了他,她溺他、缠他,年轻而放纵的日夜,亦让她在十五岁时就怀上了他的第一个孩子赵御。

她生孩子徘徊生死关卡,他在宫殿外大喊:“贞儿,只要你母子平安,朕立你为侧妃!”后来,他说那一刻,他害怕了,害怕失去她,他喜欢上了热情单纯又不失聪慧灵动的窦贞儿。

只是,他为什么又同样喜欢王若兰,她拼命地想知道,在他心里,究竟他更爱王若兰,还是更爱他。她逼他分出伯仲、高低,她也在一次次地试探。

再后来,她生了襄阳公主,生了皇五子。

每到她怀孕的时候,他就会宠幸其他的嫔妃。

他说,他是皇帝,他不可能只她一个女人,更何况他还有一个王皇后。

是爱,是女人的妒,也是女人间的恩怨,是他的辜负,令她与他之间恩怨交织,她开始了争夺,开始了算计,她甚至开始对付王皇后,她要在明和活着时,成为他身边的最爱。她想,既然成不了他心里的最爱,就做他身边的最爱…

可是王若兰没了后,他的女人更多了,每三年一次的选秀,都会有一百二十名秀女入宫,然后不用再到三年,一百二十名也只能留下几名,她疯狂地想做他身边最尊贵的女人。

他封她的兄长为候,赐窦承嗣“进士”功名,让他入仕为官。

她是为爱而生,也是因妒而成功,因为窦承嗣的一句“想不被新人所替代,妹妹就要手握权势,当你的权势大到连他都得忍你、敬你时,你才能阻止他爱上别的女人。”因这一句话,她更深地谋划。

他说,功勋门阀的权势太高,已经减弱了皇权。

她便与兄长联手,一夜之间用新练成的暗卫除掉了功勋门阀的家主,然后将他们灭门灭族。

他说,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其实是权贵门阀的臂膀。

为了巩固他的天下,她就将替权贵门阀叫屈喊冤的人一一除掉。

第311章 催生产子2

为了巩固他的天下,她就将替权贵门阀叫屈喊冤的人一一除掉。

她不想做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努力想证明,她值得他的爱,更承得他最特别的情,他这一生并不曾爱错人。在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日子,她疯狂了,欢喜了,每次办成了大事,她就坐在他的病榻前,她说“明和,你心太软,为了你,本宫愿意变成天下人人叫骂的恶妇。我替你将功勋门阀都除掉。那些替他们说话的臣子也都杀了。你说不能寒了清流的心,我只杀人,不曾折辱他们的家人,只将他们发配三千里…”

窦太后手捧着步摇,这是当年她入宫,第一次承宠,他送她的礼物,风风雨雨几十年,她一直带在身边,将其视为他们的订情信物。后来,他送过她的东西太多太多,多到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也唯有这步摇一直跟着她。

“明和,你说洛皇后是怎样的人?我觉得她像王若兰时,她又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她其实也有些像我。”

“明和,这天下交给彻儿真的妥当么?”

“我当初不想杀赵御,他毕竟是我们的长子,我爱他,可他却因我代批奏折,与一帮大臣一道弹劾我,指责我,别人都能这么做,他是我的儿子,他怎能指责自己的母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他眼里,我就那么罪大恶极?太子妃对我不敬,我下令打杀,御儿竟心生谋逆,要起兵诛我。若非太子宫门客通报,死的就是我。我没想杀他,是他谋逆事败,没来得调兵就被窦承嗣包围太子宫,他是举剑自刎的。”

明明是自杀,可史家却说她嗜杀成性,为了权势,连至亲也杀。

“还有皇五子赵徹,小时候他是多乖巧听话的孩子,为了给御儿报仇,竟与襄阳驸马一起密谋造反,我们是他们的父母,可他们却要反叛自己的父母。我不杀赵徹,他就要入宫毒杀你,还说什么‘与其父皇被妖后利用,不如死个痛快’如此大逆不道,我怎能放过他。”

窦太后悠悠轻语,“这一下,他们再也不会重复我们的老路。杨家被灭了,杨耀国父子被杀,杨淑妃成不了第二个窦贞儿。不,她比不了哀家,哀家对明和一往情深,一生未变,可杨淑妃大逆不道到想生下皇长子就杀皇帝,挟君王以令天下,好大的野心。”

洛皇后到底像谁?

像王若兰,不像。

像窦贞儿,也不像。

可窦太后却在洛皇后的身上隐约瞧见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洛皇后敢作敢当,敢与宠妃对恃,敢也皇帝相抗,她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像当年的窦太后只要她认定的事,就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