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45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47 章

皇帝蓦地忆起洛俪早前说的事,“母后,倾城说,早前的太虚就是太祖时期入世的太虚上人,此事可是真的?”

窦太后道:“确实如此,那太虚道长便是太虚上人。当年若非他入世来皇宫窜门,哀家多年沉疾也不能痊愈,更不会意外怀上你。太虚是我大赵皇室的恩人,当年肃祖皇帝平叛宁史之乱,身受重伤,性命垂危,是他献上九转玉露丸救得肃祖皇帝一命,方才有了肃祖皇帝平叛登基,重回皇宫坐拥天下…”

皇帝问洛瑞道:“这圣药莫非是太虚上人所赠?”

洛瑞想到这是洛俪炼的,不好多说,“是一个江湖朋友得来的,老夫赠了他字画,他就送了四枚圣药。昔日老臣好奇,想知圣药是否有那朋友夸的好,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试吃了两枚,药若其名,确有奇效。”

洛瑞这般神采奕奕,明明七十多岁,看上去最多五十五岁,莫非就是吃了这药的缘故。

皇帝开了盒子,当即把圣药给装到了里头,一脸淡然模样,还小心地偷窥着窦太后,可她压根就没在乎那药丸,眼里也没想要的意思。

母后还真是淡然,延寿驻颜的圣药,没有半分贪心,她不是太疼朕,就是原本性情高洁。

皇帝对窦太后的好感又晋了一层,越发觉得亲娘比养娘好,就算是叶太妃得了这样的宝贝,肯定舍不得眉头不皱就给他。

叶太妃一身的小家子气,哪有亲娘这样的气魄与大度。

什么时候,若能替窦太后正名就好了。

可窦太后却反过来劝他,说她不在乎那名声。

窦太后笑微微地问洛瑞道:“洛老先生,依你之见,当今天下可有病症?现下天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洛瑞沉吟片刻,答道:“贫富差距!当今天下,贫者太贫,而富者不仁。”

窦太后深以为然,当年帮先帝与肃祖皇帝瞧出病症的便是这位大儒,也是他看到了症结所在。世人都以为先帝是偶然与洛瑞相遇,却没人知道,这是肃祖皇帝的旨意,要明和帝拜洛瑞为师,说此人乃大贤之人,晓天下病症之在,也知如何治理天下。

借窦太后之手除门阀、诛忠臣,这个主意不是先帝想到的,而洛瑞暗中提点后,先帝才想到的好法子,包括让天隆帝再启用门阀、忠臣后人也是得洛瑞提点才有的。

洛瑞一生不入仕,却襄助了三代皇帝。

窦太后敬重洛家,也是因为洛家是真心辅佐、襄助皇家。

窦太后道:“今日洛老先生来了,就在宫里用一顿素宴。皇后新逝,皇上已下禁酒令…”

提到洛俪,心头微微有些沉闷。

洛俪的秘密,窦太后从未想过告诉洛家。

她就这样逝去,便是最好的终结。

“太后、皇上看中倾城,乃我洛家之幸。”

窦太后点了一下头,对身后的高长春道:“预备素宴!”

高长春应答一声离去。

因窦太后的建议,皇帝的邀请,洛瑞留在宫里给皇帝授业,一起来的还有唐大满及翰林院几个庶吉士,亦有当朝几位重臣,这其间有新上任的左丞相房大人,亦有刚接任的右相王大人。房丞相来自寒门,源自清流;王大人来自世家名门,早年就读皇城书院。

而来听讲的年轻庶吉士与重臣,有的是世家名门的人,一半是寒门出生,听洛瑞分析天下病症,说贫富差距,贫者因何而贫,富者又为何而富。从贫者的现状、心愿,到富者的心理…

寒门的人愿意为百姓说话,自然要维护百姓的利益。

世家名门的人个个自恃出身高贵,自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两派的人都认为洛瑞说的话犀厉又一针见血,寒门臣子倒希望新变革,改变这种状况;可世家名门的人又怕伤害到他们的利益。

洛瑞只分析原因,不提改变之策。

就像当年,他传业明和帝,也是如此。

但凡储君、帝王都是聪明人,一点就破,有时候那一层窗户一凿就破。

洛瑞在皇宫授了三日的课,与重臣庶吉士们讲了两日,第三日只与皇帝一个人讲,讲罢之后,告辞而去。

窦太后与皇帝厚赏了洛家,并赐了洛家嘉义伯、嘉德候为世袭五代的爵位,两房嫡女尽封乡君。

第339章 番外-窦后晚年3

窦太后与皇帝厚赏了洛家,并赐了洛家嘉义伯、嘉德候为世袭五代的爵位,两房嫡女尽封乡君。

皇帝在听洛瑞授业三日后,就像有了奋斗目标,也明白自己要打造的是一个怎样的盛世,就连听课的唐大满等年轻一代的官员,个个神采奕奕,还琢磨着如何变革。

洛瑞言辞之间赞同,只有变革,才会有发展,亦才有飞跃式的进步。

*

皇帝自皇后仙逝后,一反常态与窦太后走得很近,隔三岔五去慈宁宫向窦太后请安,依然是母慈子孝模样。

叶太妃听说后,醋意翻滚,“我生养的儿子,却向着窦太后那奸\后、恶妇。”

这日皇帝瞧了窦太后,来探望叶太妃。

叶太妃正抱着大公主天姿,讥笑道:“皇上不去窦太后那里做孝顺儿子了,怎么记得来哀家这里了。”

皇帝揖手道:“母妃,你照矩迁往太妃所居的寝院罢。”

叶太妃放下天姿,花容陡变,“你什么意思?”

她可是他的亲娘,居然要她迁居寝院,她就该住最好的,以前要看窦太后的脸色,而今她的儿子做了皇帝,又手握生杀大权,怎么还能看别人的脸色。

“慈宁宫正殿乃历代太后所居,母妃当居副殿。皇家的规矩不能坏,而你更不能率先破坏规矩。今儿拾掇拾掇迁往安心殿,那边朕已令丽嫔使人打理好了。”

“你…你到底是不是哀家生的儿子?你不立哀家为太后,近来更是处处敬孝窦太后,见天地去她那儿,却不来瞧哀家…”

“母妃,这些年,你一直在自欺欺人呢?还是在骗所有人?不足七月而生,还能养活,且朕出生就重四斤余,母妃,父皇留下了密旨,告知朕身世。朕其实是窦太后的嫡幼子,二十弟早在二十几年前一出生就夭折了,母妃当年产下的是一个死胎…”

“不!不…”

叶太妃抱着脑袋,她想过这个可能,但她不愿去相信。她的确自欺欺人,告诉自己:赵彻就是她生,赵彻就是她的儿子。

叶盛与嬷嬷怔在一旁。

近来宫里有不少人在私下议论这事,说皇帝待窦太后过于孝顺,对叶太妃太过冷漠。

皇帝不紧不慢地道:“母妃,迁寝殿吧,朕会给你应有的尊荣,但是母后一生过得太苦,朕得遵父皇遗旨,为她敬孝、养老。”

他更多的是感动,那日洛瑞献出圣药,窦太后想都没想就给他了。

这才是亲娘的爱。

窦太后爱他、疼他,他这一生,从小到大追求的就是一份家人的温暖。

叶太妃是疼他,却不如窦太后的爱厚重、隐忍、成全与温暖。

他不能伤了窦太后的心。

他是窦太后的儿子,窦太后一天比一天老了,看着这几年她突然就变白的头发,日渐增多的皱纹,他于心难安。

窦太后当年权倾天下,即便再强势,亦抵不住的生老病死。为了天下、为了丈夫、为了儿子,她承受了那么多的苦…

他心疼窦太后,即便道破实情会伤害叶太妃,他必须说出来。

第二日,皇帝就得到消息,叶太妃迁往安心殿,又使高长春重新拾掇慈宁宫,要照着太后的喜好布置,忙碌好几日再布置成太后喜欢的模样。

窦太后迁入慈宁宫的那日正是沐休日。

皇帝特解了李慧妃、房婕妤二人禁足令,允她们出来玩乐一日。

因为皇帝的陡然转变,宫里早已谣言满天:

“听说了吗?其实皇上是窦太后在明和十八年正月生的十九皇子。”

“我也听说了。”

“我早前还奇怪,宫时有嬷嬷总说,皇帝不足七月就生了,还有四斤多,心里正奇怪呢。”

“难怪皇上一直不册叶太妃为太后,原来皇上的亲娘另有其人。”

“我还听说窦太后早前癔症是装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皇上放开手足去除奸贼。”

“啊,还是亲娘好,为了儿子连娘家奸坏的兄侄都可以放弃。”

叶太妃为此大哭了一场,“哀家养大的儿子,居然是别人的,呜呜,哀家这是什么命啊,我的二十啊,二十…”

皇帝是十九皇子,叶太妃一落地夭折的皇子变成了二十皇子。

只是叶太妃的哭,却晚了二十多年,她那出一就夭折的皇子再也回不来,只怕早已化成了泥土。

叶太妃哭着时,皇帝正孝顺地扶着太后迁入慈宁宫。

慈宁宫大殿,宫中但凡贵人以上的嫔妃都已经恭候在侧,一身盛装。

而今日正好是皇后仙逝的第五十一天,宫里解除了禁酒令。

德圣皇后劳薨逝,皇城与皇宫下了禁酒令,禁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这期间,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是饮酒庆祝。德圣皇后乃一国之母,百姓们当守孝道。

窦太后轻斥道:“皇上,你也真是的,住哪儿都一样,哀家没那么讲究。年轻时候那都是装出来的,怕被人小瞧了哀家,说哀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所以事事上头都要最好的。活到哀家这岁数,没那么多讲究,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比什么都强。”

“母后一生挂着天下、百姓,周旋奸臣恶贼,又要保儿臣平安,着实辛苦。而今母后老了,改儿子来孝顺母后。”

窦太后心下感动。

最小的儿子不是她养大的,却与她最为贴心。

明和是不是早就猜到他会是最好的那个?

慧妃一干嫔妃纷纷跪拜:“恭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恭祝太后凤体安康!”

窦太后笑微微地扫过两侧的嫔妃,从慧妃到荣嫔、丽嫔、敏嫔、宁嫔,再到房婕妤、何婕妤,“现下皇儿已有好几个皇子公主,皇后新逝,打理六宫的嫔妃也得挑一个出来。”

嫔妃们有眼睛闪亮的。

亦有跃跃欲试的。

宫里的秘密,可以被埋很深,一旦掀开时,也会大白于天下,就像皇帝的身世,他原是明和帝与窦太后的亲儿子,这几日六宫就议论得人人皆知。

所有的宫人都是一副“应该如此”,否则怎么解释窦太后不扶其他人为帝,原来皇帝就是她生的幼子,人家是嫡亲母子。

第339章 番外-窦后晚年4

原来皇帝就是她生的幼子,人家是嫡亲母子。

皇帝恭谨地道:“以母后之见,众位嫔妃里头,何人可代理六宫?”

“哀家在深宫,倒是听人说,房家的姑娘会过日子,最是个精打细算又行事得体的。”

太后的声音不高,但足让六宫嫔妃听得明白。

房家?不就是房婕妤。

皇帝回答:“母后既然觉得房婕妤可堪重用,儿臣就晋她为嫔位,赐封号‘德’,若是能堪大任,再晋位四妃之列。”

房婕妤心下暗喜,提裙一拜,“臣妾谢太后娘娘、皇上隆恩!”

太后夸她会过日子,她自要谢恩。

太后道了句:“理当如此。至于慧妃,因自幼长在江湖,打理府邸,主持中馈不成,但贵在行事公允,就让她跟着德嫔学习打理六宫。”她抬头看了眼慧妃,“慧妃,你可得用心学着。”太后顿了一下,“着丽嫔协理六宫罢。”

“臣妾谢太后娘娘!谢皇上!”

慧妃跪谢隆恩。

丽嫔亦跪下接旨谢恩。

太后不紧不慢地道:“哀家听闻王丞相家的姑娘长得不错,琴棋书画也习得好,改日哀家让她入宫解解闷。”

许多话,皇帝不说,太后在一边就能瞧明白。

皇帝越发觉得太后与叶太妃之间的差距,他要平衡朝堂,也要平衡六宫势力,皇后只这么一句,就能点出她看懂他的意思。

皇帝随着话道:“母后若喜欢王家小姑娘弹的琴曲,留她在慈宁宫多住几日也使得。”

太后笑了一下,“年轻时候就爱热闹,而今上了年纪,越发喜欢过些清静又不失热闹的日子。听说王家小姑娘的琴弹得还真不错,只不知与云王妃相比,她们俩谁弹得更好些?”

皇帝道:“母后想知道,回头召了云王妃与王姑娘入宫,让她们比试比试。”

“不过是哀家是随口一说,皇上可莫当真。”母子二人,一个扶着,垂首弯腰地说话,你一言我一句,依然是子孝母慈状。

敏嫔、宁嫔二人意味深长地望向荣嫔。

荣嫔一心讨好叶太妃,把大公主天姿抱给叶太妃养,如今是失算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窦太后才是皇上的亲娘,叶太妃最多是个养母,弄不好皇帝就当叶太妃是个奶妈子看。

亲娘是嫡后,养母地位卑下,且前者是个厉害的,后者早年就是胆怯的。叶太妃连杨玉梅都压不住,这样的娘,要人服才怪。

太后落座凤榻。

皇帝陪坐在侧。

丽嫔拊掌一拍,立时便有一队歌舞艺伎出来献艺。

四月初二,皇帝下旨,封明和帝皇后窦氏为明元贤太后,赐其养母叶氏为明安太妃,享一品太妃之荣。宣召明安太妃娘家侄女入宫伴君,赏三品婕妤,封号‘端’。

叶太妃忧伤难过之时,端婕妤奉旨入宫伴驾。

四月初五,皇帝再下旨意,因卢淮安玩忽职守,导致皇后被奸人所害,降为太原府知府,即日赴任。

四月初七,皇帝下旨赐窦太后娘家庶弟窦三行无罪,赏三代世袭爵位长乐候。

窦承业乃是窦承嗣的同父异母弟弟,本是庶出,生母是窦太后母亲身边的丫头,当日窦家获罪,因其在窦氏故居桃源县,一听到消息带着儿女潜逃在外,实被窦太后派出的凤影卫给藏在山野,一家上下十四口人得已保全。

现下皇帝身世大白,看在窦太后一生为大赵天下的付出与牺牲,索性给窦家留一条血脉,窦三行原是在老家守祖业,又不曾入仕,并未做过什么坏事,就他本人也无甚大本事,赏个爵位,算面上好看。

窦承业听说二房的人无罪了,带着子孙儿女从山野回到桃源县,封了长乐候,自要拾掇入皇城谢恩,将他最漂亮的孙女带上。

皇帝想着纳了叶太妃娘家的侄女,不如窦家那边也纳一个,宫里也不在乎多养一个嫔妃。

然,窦太后却反对如此,将窦长亭赐嫁给德郡王为侧妃。

天隆十四年十一月,皇帝为窦太后办了一场热闹的千秋寿宴。

三年一度的选秀之时,王丞相之女王莫愁入宫,一入宫几度陪太后解闷,被封为‘贤嫔’。

同年,王莫愁与房德嫔先后产下皇子,房德嫔打理六宫有功,晋位德妃;王贤嫔因敬孝太后晋位贤妃。

自此,开始了三妃格局,代表清流的慧妃、代表着名门世家的王贤妃,更有代表了寒门子弟的房德妃,亦如前朝的格局。后宫嫔妃也在无形化成了三种人:寒门嫔妃、名门嫔妃与不站队的清流嫔妃。

明安太妃叶氏在得晓天隆帝身世真相后,又回复到年轻时那个胆怯、唯诺的性子。后叶婕妤在宫中产下一双儿女,十二皇子与八公主。十二皇子出生周岁即被封为郡王,叶婕妤亦晋封端嫔,与叶太妃相伴在宫中养育十二皇子与八公主。八公主成年之后,与长恩候嫡三孙结为夫妇。

因叶太妃帮忙养育娘家侄女的孩子,大公主天姿于三岁时回到荣嫔身边,后荣嫔因犯过降位玉婕妤,且之后几十年未再未能晋入嫔位。

天隆十八年九月,窦太后于慈宁宫薨,享年六十五岁。

历史对明元贤太后的一生褒贬不一,然,她得到了后世大赵历代皇帝的敬重,在不为世人所晓的《帝王要术》里,天隆帝亲笔替窦太后作传,里头展现窦太后真实的一生,对明元贤太后为天下黎民,为大赵皇家做出的牺牲与供献给予极高的评价,更叮嘱后世皇帝必须敬重明元贤太后。

直至千年之后,有史学家好奇大赵自天隆帝之后的皇帝对明元贤太后的敬重,最终在隆陵之内的古卷中寻到了真相,也解开了一代“妖\后”饱含辛酸,勇于为天下牺牲所有却无怨无悔的奇女子之迷。

窦太后的一生,年轻时波澜壮阔,为助丈夫明和帝实现宏愿,牺牲自己,诛权阀,杀‘忠臣’,最终迎来了三朝盛世:天隆、雍康、贞观。

窦太后生命的最后几年过得平静而温馨,因天隆帝与卫王的从中说\项,得到了赵御、赵徹子孙的谅解。天隆十五年的千秋节时,德郡王、怀郡王等人入宫为太后恭贺千秋。

第340章 番外-我的父皇母妃1(三更)

我叫天月,在皇家公主里行十五,我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统共有二十八个兄弟、二十四个姐妹。不过现在,我还有十九个兄弟、十七个姐妹。

其他的兄弟姐妹去哪儿了,不是中毒没了,便是得病死了,总之就是夭折了。

在父皇子嗣颇多的皇宫,皇子、公主并不算尊贵,世人物以稀为贵嘛。

我最庆幸的是,我的母亲是皇妃之首的慧妃。

我的母亲一生育了三位公主:二皇姐天珠、七皇姐天星。

所有人都说:没有儿子的皇妃会失宠,会老无所依。可是我的母亲,从我记事起,总爱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嘴里絮叨着“没儿子的,会比没儿子的人过得快乐;没欲望的,会比有欲望的人过得自在。”

年幼的我,总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看到三位皇妃中的房德妃、王贤妃,为了让她们的儿子成为储君,开始争斗、厮杀,娘族是敌、两位儿子是敌,最后连两位皇妃也互成敌人。争得跟乌眼鸡似的,她们二位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我的母亲慧妃。

她们为拉拢我母妃为乐,总是希望母妃能在父皇面前替她们和她们的儿子美言。

但我母妃也只淡淡的提过几句,每次“美言”的时候,语调很平静,就像与父皇闲聊,没有帮的意思,更像是把她们的话捎给父皇。

每次父皇听说后,也像母妃一样的神色浅淡。

天隆四十年,父皇出乎意料地拿下了房、王两家。房丞相在科举中泄题,被免官降为平民;王丞相因买卖官职事败抄灭满门。

房德妃所出的十三皇兄与王贤妃所出的十五皇兄,双双获罪,被贬庶人,流放三千里。房、王二位皇妃,房德妃被降为德嫔,王贤妃贬入冷宫。

那一刻,我明白了母亲话里的意思。

没有儿子,就不会去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反而可以过得平静安乐。

我笑着称赞:“母妃,从今往后,你就是宫里最尊贵的女人。看以为还有谁会说你头脑简单,性格直率?”

其实母亲一直都是最尊贵的女人,即便有房德妃、王贤妃时,这二位位分虽与母亲同级,我却知道,她们不如母亲。究其原因,好像是母亲与仙逝的德圣皇后有不一样的姐妹情,而父皇待母亲到底是有两分不同,是敬重、也是信任。

母亲悠悠轻叹,“你母妃就是个笨女人,哪里会懂那些,教我的是另一个人。”

“谁?”

母亲神色黯淡,并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感慨地道:“转眼又要过年节了。”

母亲不喜欢过年节,因为父皇不喜欢过年节。所有人都说,母亲爱极了父皇,以父皇之喜为喜,以父皇之悲为悲,虽然她性子大咧,又无趣得很,不像其他嫔妃小意温柔善解人意,但因为她活得真实,又是最早入宫的嫔妃之一,一生得父皇敬重。

父皇一生挚爱的德圣皇后是在上元佳节时被一个叫杨贱奴的人毒害仙逝的。从那时候起,宫里和皇城不再过上元佳节,就连灯会也改到正月十六。这让无数来皇城游历的商人、学子们觉得,在皇城过年节是一件挺无趣的事。

杨贱奴,据说是奸\贼杨耀国的女儿,与父皇是青梅竹马,只是太过狠毒,算计了德圣皇后,害得德圣皇后正值妙龄中毒身亡。父皇为公义民心,将她投入上林苑狼虎园中喂食狼虎。从那时起,父皇就有一个习惯:对六宫犯下大罪的嫔妃,处以喂食狼虎之刑。

现在,母亲养大的十一皇兄天祺被父皇立为储君,他的生母地位低下,听说是一个来自民间的乡野村姑,只因生得美,说话的声音又好听。在父皇亲政后的第二届选秀之中入宫为妃,初被父皇封为美人。她生十一皇兄时,因难产两天也没生下而殡天。当时太医们诊出十一皇兄还有一口气,母亲当即做主“剖腹取子”。

父皇抱着一出生就没了亲娘的十一皇兄,沉声道:“慧妃,十一皇子就交予你哺养。”

那时的我还在母妃的肚子里,据母妃所讲,她怀上我还不足两月。

母妃哺养了十一皇兄,她自来都是安分的,从来不做非份之想,她用心的哺养皇兄,视若己出,十一皇兄启蒙时,请的是洛家的洛径,又拜云王皇伯为师。

从我记事起,母妃就千百遍地对十一皇兄说:“你是本宫的儿子,只要不出错,将来能封个亲王。不要与十三皇子、十五皇子去争,瞧瞧你父皇,每日批阅奏章就占了大半的时间,得多辛苦。为娘不盼你多出息,只要你学业有成,武功长进,过几年能为你父皇解忧,将来能为太子分担,做个如云王那般能襄助皇帝的亲王就好,为娘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话,母妃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她盼着自己的儿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而不是每一天钻到算计人心上头,反倒失了快乐。

因着这些,十一皇兄的童年过得很快乐。

母妃一直想把十一皇兄培养成云王皇伯那样的皇家大才子,只要是他想要的,母妃会让舅舅、姨母们变着方儿地给他弄来。

这让十一皇兄很快乐,觉得母妃是最爱他的。

在房德妃天天逼着十三皇兄读书习武,王贤妃更是天天盯着十五皇兄如何做一个最优秀的皇子时,我的十一皇兄却在国子监里与一群来自名门的陪读们玩得不亦乐乎。偶尔溜到上林苑抓猴子、打老虎,还说“都说老虎屁股摸不得,我们今儿偏要去摸老虎屁股。”

十一皇兄还真带了几个同龄的名门陪读去摸老虎屁股,为此他们很是得意,其间因云王皇伯家的三公子同乐胆小不敢摸,还被十一皇兄取笑了好一阵子。

十一皇兄摸了老虎屁股后,又说要拔老虎的牙齿,究其原因,是因为“虎口拔牙”的典故,他似乎对老虎产生了一种莫大的热情。同一群陪读们商量用什么样的法子,才可以成功把老虎牙齿给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