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大为惊讶,问道:“张家哪里来的小少爷?”

李舒回道;“是官人在外的人儿生的,方才哭闹,奶娘抱到外面顽去了,因此娘不曾见着。”说完命人将张浚明抱进来拜见外祖母。

李夫人可不是好糊弄的人,当即脸色就沉了下来,怒道:“嫡子未生,庶子就抱回家来了?他们张家,到底有无将我们李家放在眼里?”

奶娘已把张浚明抱了进来,他见到李舒,刚刚止住哭,被李夫人这一吼,又放声哭闹起来。李舒忙命奶娘将他抱出去,劝慰李夫人道:“不过是个庶子,值甚么,照样要管我叫娘。”

李夫人瞧张浚明年岁,再一看李舒出嫁的时间,问道:“这孩子怀在你们成亲前?”

他们成亲前,可还没出孝,李舒心惊,忙矢口否认,道:“是我进门后才怀的,她娘是个烟花女子,官人瞧不上,因此没领进门,只把儿子抱回来了。”

这说辞仍旧让李夫人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但李舒不在乎,她再气再急又有甚么用,只得骂了几句“不争气”,挥手叫她下去。

李舒走出门来,已是惊出一身冷汗,叫风一吹,凉飕飕的,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甄婶怕她得伤寒,忙护着她回房,又命人煎姜汤来与她喝。李舒深知自家娘亲性格,晓得她定会向李简夫告状,忙命甄婶去唤张伯临回来。

张伯临此时正与李简夫交谈,怎好半路唤回,甄婶想了想,叫来个小丫头,耳语几句。那小丫头便走进厅去,向李简夫道:“老爷,大娘身子不爽利,打了好几个喷嚏了。”

李简夫最是疼爱李舒,一听说她病了,忙命人去请郎中,又催张伯临赶紧去瞧瞧。张伯临也是着急,忙忙出厅来,见甄婶候在外头,忙问:“大少夫人怎地了?”

甄婶只是摇头,领着他到李舒昔日闺房,道:“大少夫人有话与大少爷讲。”说完便朝门口守了。张伯临见她亲自守门,料得有要紧事,赶忙进屋,问李舒道:“娘子,可是岳母见着浚明了?”

李舒瞪他一眼,道:“你也晓得?”

张伯临听得真是此事,急道:“岳母怎么说?”

李舒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张伯临不好说那都是方氏骗他才酿成的祸,只道:“我已悔了,只可惜世上没得后悔药吃。”

女人大多时候,不是要求甚么结果,一个认错便已足够,李舒听了这话,立时气就消了大半,道:“我娘瞧出浚明年岁不对,叫我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但她定会把此事告诉我爹,咱们且先想个对策出来。”

张伯临想了想,道:“能有甚么对策,只好一概抵死不认。” 

李舒一想,也只能如此,便与他把口供对好,免得到时露了马脚。张伯临见李舒肯为了自己,欺骗自家父母,心下十分感动,搂她在怀里抱了好一会儿。二人正搂抱着,甄婶在外禀道:“大少爷,大少夫人,二少爷来了。”

张伯临开门一看,除了张仲微,后面还有郎中。他便走出门来,让郎中进去,再搂了张仲微的肩膀走到一处假山下,问道:“还是那件事?”

张仲微苦恼道:“你走后,李太守又问我愿不愿意,我欲应下,爹却直冲我使眼色,叫我好生为难。”

张伯临问道:“那你到底应下没有?”

张仲微摇头道:“李太守虽于我有恩,但到底孝道最大,我哪敢不听爹的。”

这话也在理,张伯临便又问:“那你可曾问过伯父,他到底是甚么打算?”

张仲微朝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我爹的意思是,两派相争未决,还是暂时中立观望的好。”

其实张伯临也是这样想的,不禁羡慕道:“你比我命好,不像我,娶了李家女,就只能听李太守的话了。”

张仲微捣了他一拳,笑道:“难不成你悔了?”

张伯临就笑了,大大方方道:“不悔。”

两兄弟笑着互搂肩膀拍了拍,各自回房。

张仲微见到林依,道:“大嫂似是病了,你待会儿过去探望探望。”

林依奇道:“方才还是好好的,怎一会儿功夫就病了?”

青苗早已去探过消息,道:“不过是吹了风,打了几个喷嚏而已,不知为何要闹出这样大动静。”

李舒虽为富家女,却不是娇气之人,这般小题大做有缘由,因此林依吩咐青苗道:“不可将你的猜测四处乱讲。”说完带了她,去问候李舒病情。

她进门时,李舒已躺在床上,李夫人在旁握着她的手,满眼泪光,林依吓了一跳,忙问:“大嫂怎么了?”

李夫人喜气洋洋道:“郎中才诊过脉,说是有孕了。”

林依替李舒高兴,忙道恭喜。李舒笑道:“弟妹也该加把劲。”因李夫人在旁,林依不好意思起来,道:“大嫂新孕,需要休息,我改日再来看你。”

他们在此处不过停留一个晚上而已,怎道改日再来,李舒瞧着她出门,笑了,道:“弟妹她害羞了。”

林依回到房内,将这好消息告诉张仲微,张仲微笑道:“哥哥即将得嫡子,想必乐坏了。”

林依方才并未瞧见张伯临,便道:“大哥不知去了何处,怎没在大嫂身边守着。”

张仲微想起厅中之事,脸色就有些不好看,道:“兴许是去向李太守报喜了。”

林依点了点头,盯着他的脸道:“有事瞒着我?”

张仲微道:“朝堂之事,讲与你听,只是徒添烦恼。”

林依顿足扭腰道:“你不讲,我更烦恼。”

张仲微瞧她这模样可爱,遂搂了她朝桌边坐了,笑道:“既然你自寻烦恼,那我就讲与你听听。”

原来李简夫欲弹劾一王姓工部郎中,已写好了奏折,却签署的是张仲微的名字,并命他进京后,将此奏折呈与皇上。

林依明白了,这王姓工部侍郎,想必是李简夫政敌,他自己隐退在家,便欲使门生出面。

张仲微听了林依分析,笑道:“娘子倒有几分见解。”

明摆着的事,还消有见解?虽得了夸赞,林依还是没好气白了张仲微一眼,又问道:“那李太守有没有叫大哥也呈奏折?”

张仲微点了点头,道:“大哥已将奏折收下了,但我没收。”

林依奇道:“你不是一向跟着大哥学的,怎么他收了,你却没照做?”

张仲微便将张栋的意思讲与她了,林依大赞:“爹是明白了。”

张仲微没接话,林依便问:“那你是怎么想的?”

张仲微沉默一时,道:“我甚为佩服欧阳翰林,他定是不会要那份奏折的。”

林依理解他的心情,寒窗许多年,自有一腔抱负在,并不只想自保而已。她见张仲微还是精神不振,便劝慰他道:“我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为国为民,与党派之争甚么相干,你此番进京领了官职后,能尽职尽责,造福一方百姓,就不枉苦读这些年了。

张仲微连称有理,终于开怀,笑道:“原来娘子才是明白了。”

夫妻俩正聊着,忽听得外面吵嚷,林依心一紧,暗道,莫非又是方氏闹事,可别在别人家丢了脸面。但她担心也没用,青苗来报,闹事的就是方氏。

因李舒才诊出身孕,且未满三个月,李夫人怕她旅途劳累,与胎儿不利,便想留她在娘家安胎,待得胎像稳固再送去京城,但方氏坚决不允,与李夫人三言两语不合,就吵嚷起来。

外面院子里,李夫人大概是怕扰着李舒,不肯叫方氏进屋,只与她站在假山处争辩:“回娘家安胎的多的是,为可我家舒儿就不行?”方氏根本就不是讲理的人,任凭李夫人磨破了嘴也没用,李夫人本就在为张浚明的事生气,又见方氏蛮横,大悔将女儿嫁与了她,便进屋与李舒道:“我看张伯临不是你良配,不如和离算了。”

李舒大吃一惊,抚着小腹道:“娘,我才怀上张家骨肉,怎可言和离。”

李夫人也是一时气话,叹着气将她搂进怀里,道:“我儿命苦,竟摊上这样一个不讲理的婆母。”

方氏不讲理,李舒也生气,但她并不想与张伯临分开,便道:“娘,我们走的是水路,不妨事的。”

李夫人气道:“那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清楚,我叫你爹惩治张伯临,你拦在里头,留你在家安胎,你也不愿意,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么?”

李舒爬下床,淌着泪与李夫人磕头,哽咽道:“女儿不孝。”

到底是亲闺女,李夫人再生气,也见不得她跪在冰凉青砖地上,忙把她扶了起来,嗔道:“怀着身子呢,莫动不动就朝冰凉的地上跪。”

还是亲娘疼人,李舒瞧见李夫人温柔,再一想跋扈方氏,真伤心哭起来,李夫人忙将她搂了,不敢再讲重话,又拍又哄了好一时,才亲自扶她躺下,唤人进来侍候。

方氏还等在外面,见李夫人出来,又要上前吵闹,李夫人嫌恶看了她一眼,扭头就走。方氏欲跟上去,甄婶忙拉住她道:“大少夫人自愿跟去京城,二夫人莫要闹了,也与张家留些颜面。”

方氏见她一个下人敢这样跟自己讲话,十分恼怒,正要发火,张伯临走上来道:“娘也累了,回去歇着罢。”

任婶与杨婶也嫌方氏丢人,连忙上前,一左一右将方氏搀了,快步朝她屋里走:“二夫人也累了,咱们且回去吃茶。”

林依站在门口,瞧见方氏这般模样,又是觉得丢脸,又是觉得好笑,一时之间竟不知作何表情。张仲微躲在屋里没敢出去,听得外面消停下来,才从窗户里朝外瞧了瞧,吐了口气。林依心道,方氏也真有能耐,竟能叫所有人都怕她,也算是本事一桩了。

张伯临得知李舒怀孕,兴奋莫名,到她床边坐着,一手搂着她的肩,一手摸着她小腹,怎么也舍不得走开半步。李舒故意道:“又不是头回做父亲,哪来那么些激动。”

如玉怀孕时,张伯临根本没想留下孩子,自然没得做父亲的兴奋劲。再见浚明,只想着如何瞒过孝期产子的事,根本没功夫体会做父亲的乐趣。如今李舒腹中的孩子,名正言顺,他心中感觉,自然十分的不同。这些话,他只想藏在心里,不愿讲出来,只逗李舒开心道:“这就是我头一个儿子。”

 女人都爱听这样的话,李舒也不例外,今日因张浚明带来的不快也消散了许多。

张伯临道:“你怀着身子,还要坐船奔波,真是辛苦你了,不如在这里多住两日再走?”

李舒听得他有这念头,已是很高兴,道:“怎能耽误你进京行程,再说不止有我们,还有二少爷呢。”

张伯临便起身,道:“那我叫他们去把船上的床垫软和些。”

李舒笑道:“已经够软和了,还要怎么垫,倒是咱们分房睡的好,叫青莲到我房里值夜,你与锦书去住。”

张伯临不肯,道:“我来替你值夜。”

李舒记着李夫人的叮嘱,是真不愿与张伯临同房而眠,免得他一时忍不住,害她动了胎气,于是执意要他搬出去。张伯临拗不过她,只得唤进青莲吩咐几句,命她去办理。

第九十八章 干柴烈火

第二日,张家众人辞别李简夫与李夫人,前往码头登舟,李夫人拉着李舒的手,同坐了一顶轿子,一路叮嘱,直送到船上。她下了船也还舍不得走,留在码头,戴了紫纱盖头,踮脚望着。李舒站在船头,看着李夫人的身影越缩越小,想到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母亲,忍不住泪流满面,张伯临又是心疼她,又是心疼她腹中的孩儿,忙着帮她拭泪,哄她开心,忙不迭送。

方氏在船尾瞧见儿子在儿媳面前小意儿奉承,很不高兴,但小夫妻俩亲密,她又不好意思上前打扰,正暗自窝火,忽见锦书与青莲两个,同在船那侧看风景,中间隔了却有丈把许,遂心生一计,走过去站到她们中间,故意向青莲道:“大少夫人贤惠,安排你与大少爷同船舱,你须得小心服侍,不可怠慢。”

青莲本就妒忌锦书占了尖儿,听到此话,更是一腔醋意满溢,只差淌出来,扯着帕子道:“回二夫人,我哪有那份能耐,服侍大少爷的是锦书呢,你只与她说去。”

方氏故作惊讶状,看看她,又侧头看看锦书,笑道:“我瞧你模样比锦书还好些,性子也柔顺,还道是你服侍呢,原来不是。”说着朝锦书那边挪了几步,亲切和蔼叮嘱她道:“既然大少爷挑的是你,就要好生服侍大少爷,早日替我们张家开枝散叶,若是缺甚么,尽管来找我。”

青莲瞧得两眼冒火,当即走去船另一侧,向李舒道:“大少夫人,仅锦书一人服侍大少爷,十分辛苦,不如我与她轮换着来。”

李舒脸上泪痕未干,人还半倚在张伯临身上,见她这般没眼力劲儿,十分不喜,遂板了脸不作声。

青莲并非没脑子的人,方才是被方氏激着了,一时气愤才晕了头,她话音刚落就觉出情形不对,心内大悔,恨不得抽自个儿两耳光。

张伯临出声斥道:“主人吩咐,丫头照办便是,哪来那么些话,再啰嗦,叫你回后头的船上去。”

青莲自跟张伯临以来,还从未听过这样重的话,当即红了眼圈,躬身退下。方氏正在船那侧目而视等着她,见她过来,笑问:“大少夫人答应了?”

青莲极想瞪她一眼,又不敢,只低着头不理她,匆匆擦身而过。方氏见她这般无理,心头无名火又生,忽一想到这不过是个通房丫头,若去告状,李舒未必肯护她,遂没有叫骂,而是唤来任婶,斥道:“你没长眼么,我被个通房丫头这般折辱,你也不护着点。”

任婶忙道:“那我去骂她。”

方氏道:“她又不是我的丫头,你怎好去骂。”

任婶明白过来,这是叫她去寻丫头主人告状,但她的心,更偏李舒些,就不想去,便道:“二夫人乃是当家主母,谁人都归你管教,怎么不能骂她。”

这话方氏听了也高兴,但她此番目的,是想将船那侧粘在一起的两人拉开,于是道:“青莲到底是大少夫人的丫头,须得与她些颜面,你还是去寻大少夫人的好。”

任婶并不知方氏的小心思,还道她只是单纯想找李舒的茬,便道:“青莲是大少爷的通房哩,不如我去与大少爷讲?”

方氏一想,扰张伯临,与扰李舒是一个道理,遂点头道:“快去。”

任婶就走到船那头去,一眼瞧见张伯临与李舒正并肩站着,前者指远山,后者甜笑,立时觉着这便是一幅画,不忍上前打扰,但方氏就在身后盯着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过去,出声道:“大少爷,借一步说话。”

张伯临不明所以,还道有要事,便唤来锦书,叫她扶李舒先回房。锦书过来,搀了李舒胳膊,小心翼翼将她扶进船舱,倒了红枣茶来与她喝,又道:“青莲夜里服侍大少夫人,我不放心,还是换我来罢。”

李舒笑道:“你舍得把大少爷让与她?她可是才刚来与我抱怨,说要与你轮换呢。” 

锦书心中暗恨,面儿上却诚诚恳恳,道:“我一心只想服侍好大少夫人,就是全让与她又何妨。”

李舒可不认为锦书这份真心是实打实,不过听起来比青莲的话受用多了,况且锦书才是自小跟她的丫头,知根知底,那青莲虽也是李家出来的,但到底隔了一层,便笑道:“你放心,我定叫你的儿子,生在她前头。”

锦书脸红了,心里却道,青莲一辈子生不出儿子才好呢。

过了会子,张伯临进来,锦书忙道:“李夫人送了好些老参呢,我叫后头厨房与大少夫人炖人参鸡汤去。”说着便告退,走了出去,把门顺手掩上了。

张伯临向李舒赞道:“到底是你跟前的人,就是比青莲懂事。”

李舒笑骂:“青莲不过是想与你同睡一间船舱,你心里恐怕正乐罢,少装出副假惺惺的模样来。”

张伯临听出“打情骂俏”的语气,爱极,挨过去搂着亲了又亲,才道:“任婶方才来告状,称青莲对娘不甚恭敬,惹了她老人家生气。”

方氏自个儿没个主母样子,也怨不得下人不敬她,李舒心里不以为然,但张伯临的面子得把足,遂作气愤状,隔空将青莲骂了几句,又要叫她到跟前来教训。张伯临忙道:“你怀着身子,切莫动怒,我去责她便是。”

他推门出来,走到另一侧第三间房内,见里面只有青莲一人,正独坐垂泪,不禁好笑:“你得罪了别人,却跟自己受了委屈似的。”

青莲听见张伯临声音,回头一看,真真是他,一时惊喜起来,飞扑进他怀里,双手搂住他脖子,双腿缠上他的腰,整个人挂到了他身上去。张伯临被个香软身子水蛇似的缠住,顿觉呼吸急促,全身发热,登时就将此行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青莲在他身上扭了几下,浪声道:“冤家,你还杵在那里做甚么,再耽搁,锦书可就回来了。”

张伯临笑道:“你个骚蹄子。”说话间反手拴门,把青莲抵到隔板上,将她裙儿一掀,自己袍子一撩,身子一挺,二人穿的都是开裆裤,直接就动作起来。一时之间隔板剧烈颤动,所幸他们选的是靠外的隔板,不然真是惊煞许多人等。

一时事毕,青莲仍攀住张伯临不肯下来,在他耳旁笑问:“我与另两位比,哪个更强些?”

张伯临才得了趣味,自然要捡两句好听的话来讲,加之李舒与锦书,于房中之事的确不怎么放得开,于是将她大腿啪地拍了一下儿,笑答:“自然是你功夫更好。”

青莲就笑了,将一张红唇凑上去,啃个不停,陡然间温度又升,张伯临正欲再抵她上墙,门外传来锦书声音:“青莲,大白天的,你栓门作甚?”

 张伯临慌忙放下青莲,左顾右盼,青莲却连裙子都懒得整理,奇道:“我是大少爷的人,已是走了明路的,你慌个甚么?”

这话一点儿不假,但张伯临就是有被捉奸在床的感觉,特别是一想到这事儿有可能传到李舒耳里,心内就止不住地慌,匆忙寻了只大衣箱,将里头的衣裳甩出来,自个儿钻了进去,又冲青莲小声道:“随你编甚么话搪塞过去,只要锦书不起疑,我便求了大少夫人,叫你和她轮流与我同船舱。

这许诺听在青莲耳里,十分诱人,因此她虽不理解张伯临的做法,但还是点头应了,走去将衣箱上的锁环往内折,再盖上盖子,留出一丝缝隙,免得憋坏了张伯临。

外面锦书敲门声愈盛,青莲来不及整理衫裙,就这般散乱着,走去开门。锦书见门久久才开,本就狐疑,再一见她这模样,马上问道:“为何这样久才开门,且衣衫不整?”

青莲忙以手掩嘴,打了个呵欠,道:“方才困顿,小歇了片刻,因此没听见你敲门。”

锦书一面朝内走,一面骂道:“你不到大少夫人舱内侍候,却跑到我舱里来睡觉,是何道理?”

青莲这才记起,这间舱已不属于她,心里妒火,便又燃了起来,但她晓得张伯临就在屋里,便要装柔弱,故意可怜巴巴回道:“锦书姐姐休恼,实在是困得紧了,才借用了姐姐的床铺,我这就替你整理好。”

锦书听她这般讲,就将目光投向了床上,见被褥等物整整齐齐,并无睡过的痕迹,心内疑惑更盛,再一转头,瞧见床角满地的衣裳,忙走过去捡,骂道:“作死的小蹄子,乱翻衣箱作甚么。”

青莲担心她要开箱,连忙上前把她拉起来,道:“是我寻一件衣裳,才翻了几下,锦书姐姐息怒,我这就捡起来。”

锦书便朝旁边凳子上坐了,看着她捡衣裳。青莲不敢开箱,自然要磨磨蹭蹭,捡起一件,叠了半晌还在手里,锦书瞧得心急,一把夺过来,三两下折好,一手拿着衣裳,一手就去开衣箱。

第九十九章 事情败露

青莲唬了一跳,忙一把抓住锦书手腕,道:“锦书姐姐,锁坏了,小心伤手。”

锦书也被她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遂探头去瞧那锁,突然外面任婶来唤:“两位姐姐,大少夫人害喜,才吃的鸡汤全吐了,你们还不赶紧过去伺候?”

青莲万分感谢任婶这一嗓子叫唤,赶忙挽了锦书的胳膊朝外走:“哎呀,大少夫人怎么就吐了,锦书姐姐咱们赶紧去瞧瞧。”

向李舒献殷勤的事,锦书自然不愿落在青莲后头,遂甩开她的手,先一步出了门。青莲看着她同任婶拐过船头去,忙回身掀开衣箱,拍着胸口道:“好险,大少爷赶紧走,可别忘了欠我的情。”

方才任婶的话,张伯临也听见了,现在他担心李舒,对青莲便只随口应了一声,冲出门去。他回到李舒所在的舱内,李舒已在床上躺着了,正由锦书服侍着漱口。李舒脸色苍白,见他进来,勉强一笑,问道:“教训过青莲了?”

张伯临极力掩饰面部表情,上前接过锦书的活儿,把漱口的杯子递到她嘴边,埋怨:“你自己吐成这样,还操心丫头作甚么。”接着又关切问道:“感觉好些了没,听说含青梅能止吐,我叫他们买去?”

李舒先漱口,将水吐到痰盂里,笑道:“现在甚么时节,青梅得待到明年,再说咱们在江上呢,到何处买去。”

张伯临附和傻笑,服侍她漱完口,又替她抚胸顺气。锦书端了痰盂出来,暗自疑惑,张伯临既是去向青莲训话,为何方才不见他在房内?她正猜想着种种可能,青莲扭着腰走来,问道:“锦书,大少夫人可好些了?”

方才还是锦书姐姐,眨眼就变作直呼姓名,锦书心下诧异,再朝青莲身上一瞧,见她短短时间,竟换了套衣裳,头发也是新梳过的模样,心里的那份疑惑,就不禁更盛。

青莲见她不答,也不理会,径直上前准备推门,忽地想起张伯临大概就在房里,自己可不能向先前那般莽撞,扰了他们夫妻相会,于是就将手缩了回来,扭着腰身又走了。

锦书看了看手里的痰盂,见她并无一丝要帮忙的意思,就恼火起来,几步追上去,将痰盂朝她怀里一塞,道:“大少夫人指明要你伺候,你怎可躲懒,赶紧把这痰盂倒干刷净,再去厨下熬些清淡的白粥来。”

青莲自然不服气,欲与之斗嘴,却想起张伯临的许诺,心道,不如先服个软,叫锦书气焰更高些,到时跌下来才更疼,于是就堆了满脸的笑,抱着痰盂去船尾,道:“锦书姐姐放心,我对大少夫人忠心耿耿,自会把她侍候好。”她这话,锦书听了倒没觉着甚么,但穿进堂内张伯临耳里,却叫他心虚起来,生怕没满足青莲要求,她就要把方才的事告诉李舒,于是忙道:“娘子,你叫青莲值夜,可她毛手毛脚,又没个眼色,我实在不放心,还是我亲自来侍候你更好。”

李舒不知他心内小九九,还道他是舍不得离了自己,掩嘴笑道:“少给我找借口,叫你去就去,锦书那妮子可是盼着呢。”

张伯临见她没朝自己想好的道上走,心里那个急呀,欲直接讲出来,又怕她生疑,登时坐立难安起来。李舒瞧他这副模样,琢磨一时,试探问道:“可是你不喜锦书?”

张伯临连连点头,又急忙摇头。

李舒奇道:“你到底是甚么意思,直接讲出来便是,还与我打哑谜?” 

张伯临握着她的手道:“娘子,我本想自己侍候你,可你不愿意,因此就想让青莲与锦书对换。”

他一面讲,一面小心翼翼瞧李舒脸色,见她并无明显不悦,便接着道:“你可别多心,我只不过是看着锦书心细,又是在你身边侍候惯了的,想必使唤起来比青莲更顺手。”

李舒问道:“你真是这样想的?”

张伯临见她是肯的意思,大喜,忙道:“都是通房丫头,又没得高下之别,我自然只是为娘子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