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惊讶道:“米还用舂?”

林依无奈看她,甄婶笑道:“大少夫人哪里晓得这些,咱们早上才买了崭新的碓舀与碓杵,我与二少夫人取去。”

林依随甄婶到后面取了物事,又依足礼节,回李舒处道过谢,这才回自家厨房。

青苗将碓舀与碓杵接了,开始舂米。林依动手切肉切菜。他们买的菜并不多,不一时便准备停当,林依是吃过苦的人,晓得如何做菜最有看头,她将肉分作两份,一份配上豆腐干,一份配上牛蒡丝,这便是两盘肉菜了。小鱼干也分作两份,一份搁了点酒,加进生姜、大蒜一起煮了,再撒上些许盐;另一份她本想炸,但又嫌太费油,便将小鱼干泡了泡,和眉州带来的豆豉一起上锅蒸,做了道豆豉蒸鱼。

青苗见她做菜,一时技痒,在旁嚷嚷,林依笑道:“抢着要做活的,大概也只有你了。”

青苗吐了吐舌头,抢过锅铲,先将梢瓜炖了,林依皱眉道:“怎么不炒来吃?”青苗道:“这样省油。”

林依就笑了:“你比我更省,不过今日待客,好歹还是用些油。”

青苗听了,便将剩下的四季蕈同白菘都用油炒了。林依见菜齐了,便叫流霞端上去,自己则到二房去请他们来入座。

青苗还想显手艺,又将那几个大萝卜削了,切作长条,加进姜蒜,她正忙活,林依请完客回来,问道:“你这是在做姜辣萝卜?”

青苗点头道:“与桌上添道菜。”

林依指了指锅,道:“你拿油稍稍炒一炒,准保比夜市卖的好吃。”

青苗是想拿到夜市去卖钱的,犹豫道::“二少夫人昨日不是讲,那样一大碗姜辣萝卜,夜市才卖三文钱,我这要是加了油,成本可就高了,只怕三文钱卖不起。”

她讲话时,林依已朝锅里加了薄薄一层油,道:“三文卖不起就卖四文,再不济五文,我看东京穷人虽多,有钱人亦不少,只要你做的好吃,不怕没人买。”

青苗得了鼓励,便接过锅铲,将萝卜条先下锅煎了煎,再加蒜、姜翻炒,接着舀了一碗水,倒进锅去煮。林依在旁瞧着,道:“要是有高汤,味道就更好了。”

青苗问道:“甚么是高汤?”

林依道:“就是将些肉骨头鸡骨头丢到锅里去煮汤,再将油撇了,剩下的清汤便就是高汤了,炒菜煮汤使用着,比加清水可鲜多了。”

青苗咂舌道:“那本钱须得多少,不鲜才怪。”

林依笑道:“不错,还未变作买卖人,已先晓得处处计算成本,我看你将来必要发财。”

青苗被她说得不好意思,忙借口灶前油烟大,将她推了开去。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开堂在即

林依瞧见二房的人已在朝这边走,便不再与青苗说笑,忙去待客。杨氏欲摆两桌,男女分开坐,无奈房屋狭小,只好她那厅里摆一桌,供男人们吃酒,另一桌则摆到林依厅中去。

各样菜只做了一盘,却要分为两桌,林依只得另取盘碗来,一分为二,与流霞两个朝女座那边端。过了一时,青苗姜辣萝卜做完,也来帮忙,杨氏便道:“媳妇也来坐下,叫丫头们去忙。”

林依应了,放下卷起的袖子,到杨氏身旁就坐。

方氏与杨氏道:“大嫂好脾性,哪家婆母吃饭时,儿媳不是在旁边侍候,长辈吃完了,才轮到她们吃,你可别把她惯坏了。”

杨氏笑道:“大户人家的规矩,弟妹倒是学了不少。”

方氏当是夸她,得意洋洋,不料杨氏话锋一转,道:“咱们还租房住呢,怎么也只能算是小门小户,那些个规矩,能免就免了罢。”

方氏吃瘪,脸色很不好看,不过她一向吃硬不吃软,见杨氏不让着她,就安静下来。

李舒适才生怕方氏一时“兴起”,让她站起来侍候,她这挺着肚子,坐着都嫌累,站上一顿饭,怕是腿都折了,此时见杨氏压住了方氏,又是高兴,又是感激,便举了酒杯敬她。

林依待她们将这杯吃完,方道:“大嫂怀着身子,酒吃多了怕是不好,我叫青苗去买一杯开心暖胃的门冬饮来,可好?”

李舒体谅她手头紧,忙道:“不必,四川带来的茶叶若有剩的,煮一盏来便得。”

方氏心里还有气,心道,林依的钱留着,也是便宜了杨氏,不如大伙儿帮她花花,便出言道:“门冬饮甚好,仲微媳妇想得周到。”

她既这样讲了,林依便遣青苗去买,还不好只买一杯,多把了十数个钱,与两桌人每人买了一杯。杨氏对方氏此举十分不满,但她是客,讨杯饮子喝算不得过份,只好将火气压了,笑脸尽主人之职。

林依这边吃着酒,却记挂着隔壁,青苗深知她心意,便去那边服侍,旁听了一时,就回到她身后扯衣裳。

林依会意,借口要去厨下看看饭,带了青苗走出来,问道:“听到甚么了?”

青苗先笑:“我可是正大光明,并不曾偷听。”又道:“二少爷早上去衙门报官,不料洪员外抢先一步,已是将大老爷告了。”

林依始终牵挂的是张仲微的安危,闻言不禁一愣:“只告了大老爷?没告二少爷?”

青苗奇道:“洪员外是将洪小娘子托付给大老爷的,与二少爷何干?”

林依拍了拍脑门,道:“关心则乱,糊涂了,不过告大老爷与告二少爷也并无分别,咱们是一家人呢。”

她怕出来的久了遭疑,便还叫青苗去那厅里侍候,自己则走到厨房,掀开锅盖瞧了瞧,再回厅去问:“饭已得了,各位是现在就吃饭,还是先饮酒?若要吃面条,我这就去下。”

杨氏笑道:“先吃酒罢,待会儿再说。”

林依那样问,不过是想圆一圆刚才那借口,见杨氏如此吩咐,便还回位坐下,继续吃酒待客,讲些菜色太过简单之语。

方氏听说这些菜,大半都是林依亲手所做,不免嫉妒之心又生,她当上婆母的时间比杨氏长,却从未吃过李舒做的饭菜,一想到林依这样的好儿媳,本该是她的,再看杨氏时,眼神里就又带了刀子。

李舒瞧着方氏又是要出言不逊的样子,生怕她还要丢人,忙夹了一块子牛蒡肉丝到她碗里,道:“娘尝尝这个,二少夫人的手艺真不错。”

方氏登时就来了火,转向她道:“你也晓得仲微媳妇手艺不错,那为何不向她学着点?你进张家门这些年,可有给我这婆母做过一顿饭?”

李舒怀着身孕,情绪波动大,听得方氏当众与她难堪,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林依想救她,但自己也是晚辈,不好开得口,只好轻扯杨氏衣袖。杨氏轻叹一口气,劝方氏道:“伯临媳妇算是不错了,自己嫁妆钱拿出来养家,还要与张家添人口,这样的好儿媳,哪里去找。”

方氏想也不想,开口就要反驳,林依忙道:“仲微上回进京,多亏李太守帮忙,我这里敬大嫂一杯。”

方氏听了这话,终于记起,她亲生的两个儿,是受于李舒父亲恩惠的,特别是张伯临,往后的仕途,就全仗着老丈人了。她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原来的尖酸言语咽了回去,斜眼看着林依与李舒碰完杯,当作无事发生,埋头夹菜。

桌上终于安静下来,但这顿饭,本就是为了李舒而请,却被陪客方氏搅得一团糟。林依瞧着李舒心情不好,筷子没动几下,恨不得当初不请方氏来。

桌上这副局面,很快便散了,林依送过李舒,安慰了她几句,可惜她仍旧不开怀,回屋落泪去了。流霞收拾着碗筷,嘟囔道:“下回请客,莫要请二夫人来,只要她在,别人就别想高高兴兴。”

这样的话,流霞敢讲,林依却不敢讲,不禁感叹,很多时候,做丫头都比做儿媳随心所欲。

杨氏见屋中只有她们三人,便叹气道:“伯临媳妇是个好的,咱们受她照顾不好,但我如今看着她,却喜欢不起来。”

林依在杨氏身旁坐下,轻声问:“是因为李太守?”

杨氏点头,道:“你可晓得,洪员外已抢先告状了,只怕过不了多久,衙门就要来人了。”

杨氏所料不错,隔壁男人们的酒还未吃完,两名衙役便上门来了,称府尹已接了洪员外的状纸,让张栋准备两日后上堂。

送走衙役,张栋将酒杯重重摊到桌上,气道:“好快的手脚,只怕府尹也是他们的人。”

这个“他们”,也涵盖了“张伯临”,令他不敢作声。

张仲微问道:“两日后就开堂了,爹,咱们如何应付?”

张栋有办法,但那办法,是投靠另一派,虽说另一派如今势头大好,但若不到山穷水尽,他并不愿这样做,因此先问张伯临:“李太守可有回信?”

第一百一十五章 钱财开路

张伯临摇头道:“信才送出,哪有那样快?”

张栋捋着胡须,在屋内踱了几步,道:“如今只有先行缓兵之计。”他叫张仲微近前,道:“洪员外告状在咱们前面,想来他也进了京,你使人去知会他,旁的不多讲,只告诉他,伯临已去信与李太守。”

张仲微应了,当即出门,追上先前报信的两名衙役,向他们打听洪员外住处。不料衙役们嘴严,不肯透露。张仲微失望而归,张伯临问了他几句,大骂他太老实:“你不请官差吃两杯酒,他们哪里肯说。”

张仲微恍然大悟,至此学到一招,但他摸了摸袖子,翻了翻荷包,却是没钱。张伯临与张栋亦是身无分文,三人面面相觑。还是一旁侍候着的青苗机灵,跑去告诉了林依,取来几百钱,这才救了急。

有钱果然好使,张仲微一路狂奔,再次追上那两名衙役,请他们到小酒馆,几杯黄酒下肚,该打听的就全打听到了。张仲微这番事情办得顺利,开了些小窍,就不亲自去寻洪员外,而是唤小二多切了一盘肉,央这两名衙役去转告。

衙役职位虽低,到底是狐假虎威之人,张仲微本没抱多大希望,却不料一开口,那二人就答应下来。张仲微十分惊喜,他是不晓得,这两名兵役,先前已收过洪员外的钱,答应他去过张家,立时回报消息,因此这二人本就要去洪员外处,与张仲微捎信,不过是顺路,自然爽快就答应了。

仲微顺利办完事情,高高兴兴回家,先向张栋汇报过情况,再回房谢林依,道:“娘子,今日又花了你的钱。”

林依道:“事情办妥便得,讲钱作甚么,再说那钱是为爹花了,也不是你。”

张仲微叹气道:“爹的意思,我看明白了,他是想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可是,难哪。”

林依笑着安慰他道:“你那日不是说了,反正这事儿你做不了主,得爹拿主意,烦恼也没用。”

张仲微点头称是,又称自己中午吃饭时,只顾陪张栋吃酒,没填饱肚子,林依笑话他一阵,亲自下厨,与他热了两个菜,再翻出青苗准备晚上拿去卖的姜辣萝卜,偷偷扒了半碗,端去房里与张仲微加餐。

青苗马上就发现萝卜少了,不过没有生气,特特跑来问张仲微:“二少爷,我做的姜辣萝卜,与昨日夜市的比如何?”

张仲微道:“中午桌上不是就有这个的,老早便被他们几个抢光了,我刚尝出味儿来,却没了。”

众人都抢,这比直接称赞萝卜好吃还让青苗高兴,她欢喜奔回厨房,照着乡下的规矩,舀了一大碗出来,左邻右舍的,一家送几块,分与大家尝。她是白送的,但城里邻居不这样认为,还道她是要卖,才先送点甜头尝尝。因此有些好心的,想着要与新邻居面子,尝也没尝,就道要买,让青苗又是惊讶,又是欢喜。

她也是有些头脑的,卖的是与夜市一样的价,三文钱,但每份却要少一些,人的心理很奇怪,若她一样的份量,多卖一文,大概很多人都会嫌贵,但一样的价钱,只不过少了几块,人人都念在这萝卜味道好,又是放过油的,就接受下来。

如此种种,青苗本是送萝卜,结果一圈儿下来,送的是少半,卖的却是多半,她兴奋将卖得的钱捧到林依面前,道:“除却本钱,还赚了十五文。”

林依笑道:“再赚些,够你一天的饭钱了。”

青苗忙道:“剩下的萝卜,只够卖四碗了,二少夫人与我些钱,我赶着去再买几个萝卜,多做些上夜市卖。”

萝卜便宜,才一文钱一斤,林依数出十个钱,递与她道:“少买些,今儿先去看看行情再说。”

青苗应了,取过菜篮子,连蹦带跳朝菜市去。

张仲微站在窗前,看着青苗远去,自嘲道:“我们家,就数我最闲。”

林依本欲安慰他,突然想起一事,忙问:“你不是上说领官来的,是不是该活动了?爹可曾有吩咐?”

张仲微回身奇道:“你还晓得活动一词?”

林依心道,中国上下五千年,变化的事很多,唯有“关系”一词,亘古不变。她白了张仲微一眼,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张仲微道:“此事爹已有计较,他想等洪员外一事处理妥当,与李太守一派划清界限,再带我去见他那些昔日同僚。”

张栋这样安排,很是有些道理,林依笑道:“爹久经沙场,自然是都懂的,我不过白问问罢了。”又走到张仲微身旁,倚着他轻声道:“若是有要花钱的地方,尽管与我讲,别不好意思开口,莫耽误了大事。”

张仲微低低应了一声,握住她的手。二人不再讲话,只默默依偎着,直到青苗买萝卜回来报账,这才慌忙分开。

青苗此时表情,比刚才卖了姜辣萝卜还兴奋,掏出五文钱还给林依,道:“二少夫人,原来晚上的菜价,比早上整整便宜一半,那萝卜都是一文钱一个,任挑。”说着举了菜篮子到林依面前,道:“我买了五个这样大的萝卜,才五文钱,比咱们早上买的四个重多了,却还便宜三文钱。”

林依心道一声惭愧,她那世是上菜场买过菜的,也晓得晚上的菜价更便宜,可惜来北宋时日一久,就忘了。

张仲微见她面露尴尬,连忙来解围,道:“咱们以前住在村里,又不用上菜市买菜,二少夫人哪里晓得这些。”

林依见他替自己说话,心里甜丝丝。青苗却不解风情,提着篮子朝外走,嘟囔道:“我还不是不晓得,又没怪二少夫人。”

她走出大门两步,又回转,小跑到里间,神情紧张:“二少爷,二少夫人,中午来过的那两名衙役,又来了。”

林依被她带动得也紧张起来,忙看向张仲微。张仲微猜想是衙役与洪员外传信有了结果,忙讲与林依知晓,叫她放心。

林依松了口气,问道:“下午把你请他们吃酒的钱,可还有剩的?”

张仲微摸了摸荷包,摇头道:“东京酒贵,没了。”

林依便转身开了放日常用度的钱匣子,抓了一把钱与他,道:“不管事情成与不成,人家都是帮了忙的,多把几个赏钱,以后好再办事。”

今日中午,张仲微才从张伯临那里学了一招,此时见林依也懂人情世故,也暗暗记在心里。

他接过钱,又照例讲了些花费娘子的钱,怪不好意思等语,再袖着钱出去见衙役。

青苗道:“二少夫人的钱,不就是二少爷的钱,他还这般客气。”

林依心道,这想法可是错误的,贤惠体贴是应该的,财产界限却一定要划分清楚。她看了看青苗,年纪也不算太小,便与她讲起女子陪嫁与夫家财产的关系来。

她在屋里与青苗提前进行婚前教育,张仲微已在外与两名衙役称兄道弟,暗道钱财开路,果真好使。衙役称,洪员外收到消息,进去不知与谁商量了片刻,再出来后就去见了府尹,要求延迟开堂,至于延迟到甚么时间,却是没有明说。

张仲微只听了个七八分明白,送走衙役,便去向张栋转述。张栋道:“洪员外定是与他女婿商量过了,要等李太守的回信到,再做打算,看来他们还是明白大郎在李太守心中的份量的。”

张仲微这才明白了十分,问道:“那咱们暂时还不用为此事操心?”

张栋点头道:“静候李太守来信。”

张仲微高兴起来,连忙又问:“爹,那你明日就带我去见你同僚?”

张栋奇怪,又带了些不悦,问道:“你这般性急是为哪般?”

张仲微实话实说道:“一日不上任,一日没俸禄养家,总花娘子的钱,好生过意不去。”

张栋如今花的也是林依的钱,却没觉得过意不去,只道儿媳奉养公婆,乃天经地义,他特别看不惯张仲微事事以娘子为先的态度,但到底不是自己亲儿,不好打骂教育,只能袖子一拂,背过身去不理他。

张仲微猜不出张栋是甚么意思,只得原地垂手站着,一动不敢动。还是杨氏听见外面悄无声息,才出来嗔怪张栋:“你既是无事吩咐,就叫二郎回去呀,老让他站在那里作甚么?”

张栋无奈挥手,叫张仲微退下,待他一走,便向杨氏道:“夫人,过继的侄儿,到底还是没得亲生儿子好。”

杨氏道:“二郎与二郎媳妇,都很是孝顺,哪里不好了?”

张栋背着手不作声。杨氏晓得他心思,只好问道:“老爷待要如何?”

张栋斩钉截铁道:“我要纳妾。”

杨氏明晓得是这答案,但真从张栋口中听到,心里还是不舒服,顿了顿才道:“东京的人口是甚么价格,你又不是不晓得,咱们手中无钱,怎么买?”

张栋道:“待我出仕,得了俸禄就买。”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流霞施计

杨氏脸上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一丝不愿意的表情,开口亦语气十分平静:“老爷,咱们能重回东京,全是因为仲微媳妇帮咱们还清了债务,虽说咱们是一家人,但我以为,这笔帐,还是还给她的好。”

只这一句,就叫张栋无言以对——当初他可是主动讲过要将这笔帐还上的话。哪怕他现下不情愿,也不能反驳,不然就是打自个儿的脸了。

杨氏见他不作声,以为他是熄了纳妾的心思,就安慰他道:“老爷莫急,等咱们宽裕些,头一件事便是与你买个人。”

张栋常被这样的言语哄着,听得多了,有些不高兴,心道等来等去,若再等上几年,就算买再多的人,他也生不出来了,便道:“咱们就有人,不消特特花钱去买。”

杨氏奇道:“哪里来的人?”

张栋朝后头那间下等房抬了抬下巴,道:“流霞不是现成的人?她也不小了,为张家开枝散叶正合适。”

杨氏晓得自己丫头,定然是不愿意的,但她与张栋夫妻多年,深知他脾性,晓得断然拒绝,只会激起他性子,便婉转道:“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事儿急不得,且等我去问问她,若是她自己愿意,这两天就与她开脸放到屋里,若是不愿意…”

张栋不待杨氏把后半截话讲完,断然下了结论:“她一个签了死契的丫头,被主人收房,是最好的出路,不然还能怎样?咱们家可没小厮来配她。”

此话属实,因此杨氏虽听不惯这话,却也没作声。张栋等不得,催着她去与流霞讲。杨氏无法,只得即刻动身,到后面下人房寻流霞。

流霞正在补一件短袄儿,见杨氏进来,忙起身让座,自己则朝旁边站了。杨氏取过那补了一半的袄儿瞧了瞧,赞道:“还 是你手巧,青苗虽跟着杨婶学了一手裁剪的手艺,但这织补上头,当数人拔尖。”

流霞跟着杨氏许多年,心知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只谦虚笑了一笑,并不接话。杨氏叹道:“咱们家穷了,要是换作以前,哪能叫你穿带补丁的衣裳。”

流霞轻声道:“大夫人言重,这样的衣裳,已是很好了。”

杨氏上下打量她一番,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流霞心道,杨氏无缘无故,问她年龄作甚,难不成是要将她嫁了?她双颊不由自主飞上两片红云,带着羞涩答道:“十六已是过了。”

杨氏对付妾室的那些手段,流霞都是晓得的,若要求她做张栋妾,跟直接逼她朝火坑里跳有甚分别,因此张口好几次,都无法道明来意,只捧着那件袄儿,看了又看,喃喃道:“确是不小了。”

流霞等了又等,不见杨氏再有动作,心中猜想,莫不是在等她接话,于是问道:“大夫人今儿怎么得闲到我们住处来,可是有事要吩咐?”

杨氏果真是在等她先开口,快速将张栋的意思讲明,又道:“我是舍不得你的,但大老爷的性子,你也晓得,若是你不愿意,不消与我说,直接去讲与大老爷得知。”

流霞呆呆地望着杨氏走出屋子,待她穿过屋间过道消失不见,这才回过神来,伏到床上一阵大哭。

青苗在外面灶台做姜辣萝卜,忽地听见屋内传来哭声,忙丢了锅铲,走进去问道:“流霞姐姐,你怎地了,可是大夫人方才责骂你了?”

流霞只是哭,不作声。青苗劝道:“咱们做下人的,主人待我们和颜悦色,那是福气,若是被骂,也是该的,没甚么要紧,下回咱注意点,不再犯错便是。”

流霞依旧只是哭,青苗耐性不好,见劝慰不了解她,便上前去拉,道:“我马上要去夜市,卖姜辣萝卜,一人可忙不过来,你别哭了,起来去与我帮帮忙。”

卖姜辣萝卜赚饭食钱,此乃正事,杨氏是吩咐过的,流霞不敢怠慢,但又没心思去,只好坐起来,将杨氏方才与她讲的话,转述给青苗听。

青苗听后,惊讶道:“大老爷无缘无故,要收通房作甚么?”

流霞被她这话逗笑起来,心道,男人纳妾收通房,还要甚么理由?她不好意思将“色心”二字讲出口,只道:“许是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

 青苗更是不解,问道:“大老爷不是已过继了二少爷,还要生儿子作甚?”

 流霞看着她,不说话,青苗自己悟了过来,道:“过继的儿子,哪有亲生的好。”但又道:“二少爷心好,亲生的还不一定有他孝顺呢,大老爷真是的…”

流霞见她偏离了话题,忙打断她道:“主人们的事,咱们做丫头的,还是不要多嘴的好。”

青苗点头,道:“那你有甚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