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吴若钊只笑,“阮家有女儿做了皇子妃,若想着靠上三皇子的,谁不急着求娶?”

李氏怅然道:“若只为了三皇子,倒可惜了那孩子。”

吴若钊也叹了口气:“这也是无奈之事。如今此事到底已经尘埃落定,待霞儿入了宫,夫人莫再操心别的,只管督促着霄儿好生念书,准备秋闱。”

吴知霞按着圣旨上的日子入了宫,郑氏当面不敢流泪,待人走了却关起门来着实哭了一场。没几日,这批中选的秀女们都陆续进宫,京城里终于又安静了下来。

许茂云在数日之后给绮年专门下了帖子,请去许家喝茶。说起来,一家子姐妹只请一个,略微有几分不合礼数,但因有了在东阳侯府那一出事儿,许茂云打着让家人来探视绮年是否已然痊愈的幌子,倒也不算太扎眼。

因是只请绮年一个,且许家也不是交往广阔的人家,更不是要宴请宾客,颜氏也没再说什么,就让绮年去了。

许茂云亲自在二门接着绮年,见过了许夫人,就拉进了自己房里。许家宅院极小,许茂云的院子便更小,只一间一明一暗的大屋,暗间卧室,明间书房,两边耳房是丫鬟婆子住的。幸而那明间阔朗,光线又极好,虽然四壁摆了许多藏书,又支着花绷,坐着倒也不很显拥挤。

许茂云在家中也只有一个丫鬟丹墨伺候,沏上来茶来便笑道:“我这里蜗窄,姐姐可别嫌弃。”

绮年端起那茶来笑道:“满座书香,若还嫌弃,岂不显得我太也不知风雅?便为了自己的脸面,也不敢说嫌弃呢。”

许茂云大笑道:“姐姐说话总是这般有趣。”想了想又道,“我单请姐姐一个,没给你添麻烦罢?实是我家小,且请多了人来又免不了寒喧,又不得与姐姐多说几句话。”

“添什么麻烦,我巴不得出来做客呢。”

许茂云真心欢喜起来:“那天从东阳侯府回去,我被我娘骂了一顿。”

“我也挨骂了。”绮年笑起来,“不过没什么的,倒是害我装了两天病,灌了几碗绿豆汤。但愿以后不会再遇到这位县主了。”

许茂云撇撇嘴:“多半不会了。”

绮年看她有些欲言又止:“怎么了?可是有什么话还不能直说的?”

“听说,听说阮家妹妹被指为三皇子侧妃了?”

“是。”绮年观察着许茂云的神色,“听说是因为,她跟你合画了一幅画?”

许茂云手指在衣角里绞了绞,低声道:“姐姐,我说句话不知你信不信,那幅画全是我画的,阮家妹妹不过是在旁边调色研墨而已。三皇子过来的时候,我恰好离开了,回来才听说阮家妹妹说这画是她与我合画的。”

绮年愣了:“怎么?她,她说谎了?这,这算不算欺君呢?”

许茂云抬眼看了她一眼,郁郁地说:“我就是怕她被扣上欺君的罪名,所以才没说出真相来。我也不是嫉妒她做了皇子妃,只是觉得,只是觉得——难道她当初跟我亲近就是为了这一日?”

绮年默然。实在地说,她也看不出来阮语竟然能如此心机深沉,可是哪里有那么巧的事呢?

“那幅画…你们当时怎么想到画画呢?”

许茂云更郁闷了:“就是她提议的。本来我只想诌一首诗就算了——我又不想中选,只想敷衍过去就是了…”

绮年彻底无话可说了。谁会相信有这么凑巧的事呢?

“倒真是没看出来,她——”

许茂云苦恼地吐了口气:“姐姐,其实她画得也不错,我真拿她当我的画中知己。可是她——”

绮年很能理解许茂云的苦闷,可是却无法安慰,想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许茂云嗤地一声笑了出来:“姐姐,苏子瞻的词怎能用在此处?”她这些话闷在心中已经好几日了,这时候总算能说出来,自己也觉得轻松了不少,“只是——姐姐你说盼姐姐会不会恼了我?”

绮年叹了口气:“这种事如何能怪你。”只是此时京城勋贵之家大概无人不知阮盼落选之事,偏生之前阮夫人觉得十拿九稳,在外交际时言语中也不由得流露出些痕迹,日后阮盼再出来,怕就有些与她不和的人要借机嘲讽了。

“你呀,也不必过份自责。若阮家表妹真存了这心思,便是没有你,她也会去找别人。你又不知她的心思,怎会防备?阮家表姐是个明理的,必也不会怪你的。”阮盼比之阮夫人确实明白许多,这种事要怪只能怪阮语,许茂云并无责任。

“这话你可千万别说出去。”绮年想了一想又忍不住叮嘱,“万一被有心人知道,也连坐你一个欺君之罪可怎么办!”

许茂云嘻嘻一笑,扑到绮年身上:“说来也奇怪,我与姐姐相识不过数月,却觉得十分亲近,若换了别人,我再不肯说这事的。”

绮年伸手刮刮她的小翘鼻子:“是因为我们一起与县主作对过吧?”

许茂云在她身上滚成一团,嘻哈了半日方安静下来,叹道:“我也觉得金家姐姐十分可亲,只是她却入宫做皇子妃了,日后再想相见也不易。且即使见了,尊卑有别,也不是旧时光景了。”

绮年摸摸她的头发:“金家姐姐都十八岁了,若再不出嫁就要耽搁了。如今做了皇子妃,你该替她高兴才是。”只是金国秀自己愿不愿意做这个皇子妃,那就不好说了。绮年回忆起在大明寺初见,金国秀的菊花论,总觉得金国秀自己可能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虽然并不称心,却也不能不接受。

许茂云摇摇头,有些怅然:“皇子妃也没什么好的。王府之内深如海,皇长子指了一位正妃两位侧妃,将来还会有许多侍妾庶妃,每日里见着这些人倒比见皇长子的时间还多呢。”

绮年忍不住笑了:“你倒像是极有经验似的。”

许茂云面红过耳:“我,我只是心疼金家姐姐…好姐姐,你莫要对我娘说起,不然我又要挨骂了。”这些话哪里是未出阁的姑娘家好说的呢。

“放心,我绝不说出去半个字。”绮年又不禁摸摸她的脸,“其实你说得对,金姐姐自己也未必就愿意做皇子妃,可是这是皇上的旨意,她若只是一味觉得烦恼,只会苦了自己。不管怎样,她总是正妃,比王府中其他人还要好些的。”

许茂云猛然想起绮年的表姐吴知霞就做了皇长子的侧妃,赶紧闭了口不再提此事,又想了别的话来说,拉着绮年去看她的画。绮年虽然自己画得差,但鉴赏的眼力还是有的。两人正一幅幅看得高兴,猛听外面有个少年声音笑道:“云儿午睡了么?看哥哥给你带什么来了?”

丹墨吓了一跳,赶紧往外迎道:“表少爷,姑娘有客——”话音未落,那少年已然掀起帘子一只脚跨进门了,一眼扫见房中还有个陌生少女,顿时有些尴尬,连忙退了出去,在门外道:“在下唐突,不知有外客,姑娘莫怪。”

许茂云这屋子没个退步,绮年想躲也没处躲,只能站在原地不动。许茂云闹了个满脸通红,赶紧给绮年赔礼:“这是我表哥苏锐,我们从小是玩惯了的,他不知道姐姐在这里,姐姐可千万别生气。”

绮年其实从心理上总觉得自己比这些十八九岁的少年们要年长许多,避开不过是为了守礼,当真撞上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大大方方笑道:“不知者不为罪,既是无意,不须再提了。”

屋子外头悄声说了几句话,少顷丹墨红着脸进来,将一盒墨交给许茂云:“表少爷说得了一盒上党松烟,急着给姑娘送来,所以才直闯进来了。嘱奴婢给周姑娘赔礼。”说着便福身下去。

如燕赶紧上前把她拉起来,笑道:“姐姐这是做什么,可不是让我们姑娘过不去么。”

绮年笑道:“都说了无须再提,这是做什么,臊我么?”

许茂云也不是个矫情的,既绮年这么说了,便把这事揭过不提,拿着那盒上党松烟墨两人细细鉴赏了一番,道:“李白有诗,‘上党松烟墨,夷陵丹砂末,兰射凝珍墨,精光仍可掇’,当真名不虚传的。”

绮年听见松烟两个字,想起来笑道:“你这爱墨,倒跟我二表哥一样。他身边的小厮一个叫松烟一个叫项烟,都是墨的名字呢。可巧你这丫鬟也叫丹墨,可见是不约而同的。”

许茂云听了也欢喜起来:“可见我跟姐姐有缘。”

两人嬉笑了半日,绮年眼看时辰不早,只得起身告辞。许茂云恋恋不舍的,叮嘱下次再来玩耍。绮年先去了正房向许夫人行礼告辞,许茂云又送她出来。刚走到园子门口,有个小厮气喘吁吁跑来,跟丹墨说了几句话。丹墨便又捧了一盒东西过来:“表少爷说,今日冲撞了姑娘。听说吴府的姑娘们都好写字,这一盒西域墨送给周姑娘算是赔礼。”

这下倒搞得绮年为难了:“表少爷实在太客气,只是这东西我却不能收。”这是不折不扣的外男了,哪里有随便收东西的呢?

许茂云倒不觉得有什么:“西域墨虽不产自中原,倒不见得就如何好了。姐姐不能收我表哥的东西也是礼之当然,不如这样,这盒墨给我,我将那盒上党松烟转赠姐姐,只算是我送的,叫表哥日后再寻好的给我。”说罢就叫丹墨回去换。

绮年拦不住,只好由着她:“那等好墨给我用,实在浪费了。”

许茂云不依:“姐姐拿回去送人也行,只不许不收。”又道,“不是我表哥孟浪,他是我姑姑家的哥哥,打小没了父亲,从前都是我爹爹教他读书,所以住在我家里的。只这些年父亲得了官,我家才迁进京来,他也时常来。横竖只在京城近郊,离得不远。这些日子他为备秋闱来京城的书院读书,都是住在书馆里的。我家窄小,平常也不请人来玩耍,所以他再想不到今日姐姐在的。”

绮年笑道:“知道了,我绝无嗔怪表少爷的意思,可要我发誓么?”

许茂云红了脸:“哪里要姐姐发誓,我只怕表哥冲撞了姐姐。”

绮年无所谓道:“偶然而已,又非有意,算不得冲撞。”

许茂云欢喜道:“姐姐果然爽朗,不像那些小肚鸡肠的,一见了人倒像见了恶狗一般,恨不得地上有洞藏进去,还要抛几滴眼泪以示委屈。守礼自然是要紧的,但拘泥至此,未免就有些作态了。”

绮年笑弯了腰:“你难道将你表哥比作——”

“哎呀!”许茂云猛醒过来自己是将表哥比作了恶狗,“姐姐真坏!”眼珠一转,搂着绮年的肩膀道,“可惜我弟弟年纪还小——不然,姐姐就做了我表嫂可好?”

“你这丫头!”绮年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再胡说我可就不来了。”

许茂云嘻嘻笑着不说话了。片刻后丹墨捧着那盒上党松烟过来,二人在门前分手。

第41章 两兄弟秋闱同中

皇子选妃之事在圣旨下达各家后仍旧沸沸扬扬了十数日。谁也没想到皇上会把显国公家的金国秀指给皇长子做正妃。一时间谈论什么的都有,有说皇上准备让皇长子做个闲散王爷,所以才给他指了个人丁不蕃的国公府女儿;有的却说显国公之贵仅次于郡王,金国秀又是京城有名的才女,且抚育幼弟素有贤能之名,皇上这是爱重皇长子呢。

二皇子的正妃却是丁尚书的侄女丁意如,这也是惹人议论的一项。二皇子出身低微,母亲到现在都未封高品,丁尚书却是两朝老臣了,朝中门生不少,算得上盘根错节地位稳固。然而丁意如却是父亲早亡的,除了亲戚之外自家并没有父兄得官,唯一的弟弟年纪还小,正考着秀才呢。皇上挑了这么个正妃,对二皇子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又没人看得明白。

三皇子年纪才十五岁,其实这皇子妃可选可不选。果然皇上没给他指正妃,他却自己要了个侧妃去。这侧妃出身英国公府,偏偏又只是个记名嫡女。有人说这是三皇子不懂事,只管顺着自己的心意挑人,倘挑中的是英国公府真正的嫡女,大约就是正妃了。可立刻有人又说三皇子再不懂事,难道郑贵妃也不懂事吗?岂能让儿子胡乱去要人呢?这其中必有深意。

如此众说纷纭,街头巷尾已足足流行了十七八种版本不同的说法,直到一件更大的事传来才算把选妃的余波压了下去――广东总兵要献俘的那批海盗,在途中被劫了,多亏得押送的人十分勇猛,最后劫是没劫成,只那些海盗却都被杀了。辕门献俘的大事只得半途而废,这颇打皇家的脸,加上其中的内幕不能不令人深思,皇帝震怒,勒令当地官府赶紧查明此事,又说要好好嘉奖押送人员。

自然,这些事绮年不是特别关心。虽说押送的人员里有吴若蓉的丈夫,但她连这位二姨母的面都没见过,二姨父自然就离得更远了。

天气已然到了最热的时候,这年头没电风扇也没空调,只有冰。吴家自己有个小冰窖,虽然不能随心所欲地用,但每天早晚也是各有一块冰的。蜀素阁屋子不大但前后通风,放上冰倒也不难过。

太阳炽烈,绮年也就不出门踢毽子了,每天得了空就是写字和绣花。又从吴家书房里弄来些游记野史之类,读一读解闷儿。到了夏末,天气渐凉,小杨那边的生意已经渐渐做起来,他进了一种连钱纹的半锦,绮年取名叫做“连中三元”,因为有这个好彩头,果然有考秋闱的人家就有买的。

“姑娘不用算盘也能算出这许多账来?”如鹂看着绮年在纸上写了些自己看不懂的小虫子一样的数字,就将小杨送来的账结了,不由得惊讶。她早在成都就知道绮年不用算盘可以算一些小账,但小杨这账本很是繁琐,三尺一丈的小进项甚多,不用算盘竟然也可以全部对出来么?

“嗯,没有算盘到底还是麻烦一点。”绮年不想被人听见自己在房里噼哩啪啦地算账,所以只好用阿拉伯数字来加了。

“姑娘,生意怎样?”如鹂很是担心绮年的本钱赔掉,提心吊胆两个月了。

“还不错。”绮年合起账本,“如今已经在赚钱了。”照这个势头下去,家家户户做冬衣的时候生意应该还会更好一些。毕竟穿新衣过新年,稍微殷实点的人家都会挑好的比较贵重的料子做,图个出门拜年面上也有光彩。小杨人踏实,并不只想着赚高门大户的钱,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中等人家身上,成交量倒更可靠些。

如鹂松口气,拍拍心口:“可担心死我了。”

如燕在旁边听了,便打她一下:“什么死啊活的,嘴上没个遮拦。”

“是得注意点。”绮年也斜了如鹂一眼,“祸从口出,你总是这么没个成算,将来是要吃亏的。去,把那绒布拿过来。以后不管想说什么,先停一停,在心里转一转再开口。”

如鹂低了头去拿过两块厚绒布,见绮年抖开来看了又揉,有些讪讪地道:“姑娘要拿这个做什么呢?”

“给两位表哥做两副护膝。考场那房子可没火炕,虽然也有炭盆,一年烧那么几天,地下都是凉的。护膝做厚些,也挡一挡地上的寒气。”古代这考试太蛋疼了,连考三天还不许回家,比高考更熬人。

如鹂见绮年接了她的话,就高兴起来:“我前儿去乔表姑娘那儿,看见表姑娘在给霄少爷做书袋,上头绣了文昌星君,可精致呢。姑娘这个护膝也该绣点花儿才是。听说有什么蟾宫折桂图,姑娘绣上,也讨个好口彩。”

绮年失笑:“护膝只为实用,绣什么花呢。快来帮我揉绒布是正理。”

两房的少爷都要去考秋闱,妹妹们少不得都得送些东西。到了下考场前头几日,吴知雯送了两套玉管笔;知霏送了两块绣得有点歪歪扭扭的帕子;知雪做了些点心好带进考场充饥。加上长辈的东西,琳琳琅琅摆了一桌子。

李氏从小杨那里拿了两块淡青色三元及第花纹的半锦,给兄弟两个各做了一件厚袍子,颜氏看了那花纹也欢喜:“这口彩好,兄弟两个若能双双及第,也给你们老子争气。”

乔连波低头捧出两只笔袋,皆是墨绿色底子,上绣金黄色的文昌星君图,栩栩如生,旁边还绣了蟾宫折桂四个字。颜氏拿在手里看了,叹道:“我说你这孩子这些日子也不见出门,敢情是赶着绣这个呢。这星君绣得这般精致,可见心诚。”

这话说出来,吴知雯和吴知雪不约而同露出点不屑的神色。李氏忙道:“都是心意,也不分什么高低。”

郑氏笑了一声:“可是呢。这袋子绣得实在精致,只是听说那考场里凡是带字儿的东西都不许入场的,怕被当作夹带呢。只怕这袋子是用不上了。”

乔连波顿时白了脸:“我,我不知道,我这便拆了它。”

颜氏面色难看,但郑氏说的却是事实,蟾宫折桂固然是好彩头,但到时候确实不能带进考场的。只是别人虽然知道却不肯当面说出来,只有郑氏半点不留情面。

乔连波已经要哭出来,拿着袋子回自己房中去拆绣上的字。李氏看看众人面色,暗暗叹了口气,托辞要给吴知霄再收拾一遍东西,便叫众人散了。

绮年的护膝连出来亮相的机会都没有,只好私下里交给了李氏,让李氏转给两位表兄也就罢了。

到了下场那日,吴家女眷们在二门送了两个考生走,吴知和乔连章亲自带了小厮将人直送到考院才回来。

考试连考三场,每场三天,每场都是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从八月初一开始,整整的折腾了将近十天。李氏每日在佛前一炷香,念几遍经文,说话都忌讳起来,绝不说“落”字。连几个姑娘都紧张起来,话都少了。

最后一场考完,马车将知霄知霆二人接了回来,都熬得眼睛四面发青,一头扎进自己房里大睡起来。

李氏心里七上八下的,忍不住跟丈夫说话:“也不知这文章做得如何…”

吴若钊自己是考过的,闻言笑道:“这三场累得很,让他好好睡了,再把文章默出来我看。想来若不失常,一个举人还是有的。”

李氏哪里放得下心,一时去儿子房外听听动静,一时又叫厨下忙着熬补汤预备给儿子和侄子醒了喝,忙了个不可开交。好容易知霄知霆都醒了,一人喝了一大碗汤,这才有了些精神,将各人的文章都默写出来。吴若钊都看过了,又递给吴若铮看,笑道:“看这样子,倒还不错。”

吴若铮仔细看了,道:“到底是霄儿通透些。”

吴若钊不以为然道:“伯仲之间而已,还要看考官是何口味。不过中了大约也不难。”

吴若钊虽这么说了,李氏和郑氏仍是悬着心。到了八月十四发榜那日,小厮一早上就跑去了贡院等着,连颜氏都在房里转着念珠念佛。直到中午时分,那小厮忙忙的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喊:“中了,中了!两位少爷都中了!霄少爷五十六名,霆少爷五十八名!”

一众女眷们登时松一口气,颜氏转着手中佛珠道:“很该去庙里给菩萨上香。”李氏忙应道:“过了十五就去。”便与郑氏商量起上香的事。

吴若钊兄弟对这些女人们十分无奈,顾自问那小厮:“头名解元是谁?”

小厮忙道:“听说是永安侯府的少爷。名讳是烨的。”

吴若钊讶然道:“竟然是孟烨么?我记得他今年也还不到十八岁,果然少年有为!怕是明年春闱也是个人物。”扫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向吴若铮道,“二弟,我正有事想与你相商,明年春闱,我想他们兄弟且缓一缓。”

李氏一怔,郑氏已忍不住道:“大伯这是为何?”

吴若铮皱眉道:“大哥可是觉得他们火候不到?”

“正是。”吴若钊点头道,“若不中倒也无妨,只怕中了三甲反为不美。”三甲称为同进士,比起前二甲的进士名声有些不好听。有道是:同进士,如夫人,将同进士与妾相比,可见士林之中的轻视。

吴若铮沉吟道:“大哥言之有理。若当真不中倒可下场试试手,这在中与不中之间倒烦难了。也罢,横竖他们兄弟年轻,十六七岁得中举人已不多见,便再延三年得中也是少年进士了。”

吴知霄兄弟两个听了这话,不免有几分失落,但毕竟少年举人也是喜事,于是不久便又喜笑颜开。吴若钊虽觉一个进士不必张扬,但子侄同中也是佳话,传令阖府上下仆役均打赏一个月的月例,恰好第二日便是中秋,于是又多一重欢喜。

中秋团圆节,吴府在康园松鹤堂摆开宴席,男一席女一席,因是中秋合家团聚,颜氏也没让中间再立屏风:“都是一家人,难得团圆,一年不过一个中秋,那么生分做什么。”

郑氏爱热闹,颜氏既发了话,她自然欢喜。吴府双喜临门,倒是难得地过了一个极和睦的节日。

中秋过后,新举人们自然要来往走动。此次举人榜上合共取一百二十人,吴氏兄弟本是出自官宦之家,考取名次又在中等以上,自然有同科前来交往,少不得出去应酬。李氏因挂念着吴知雯的亲事,并不阻拦,且时常待兄弟两个回来之后,还要问一问交往之人的情况。

这一阵兴奋劲儿在京城足足拖了半月有余,最主要的是,人人都在谈论本科解元孟烨。

“孟解元今年还不满十八呢,是永安侯的嫡次子。”湘云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永安侯府是开国功臣封侯,世袭罔替的。永安侯的长子是御史,今年三十了,当初是二十五岁的时候中了探花,皇上亲口指婚的公主,是出名的铁面驸马。”

乔连波正绣着花,闻言好奇:“铁面驸马何意?”

湘云掩着嘴笑:“御史是专门监督大臣的,孟驸马铁面无私,所以得了这个绰号。”

绮年也听得有趣:“上次去东阳侯府,倒是见了两位孟姑娘,一位叫孟涓,一位叫孟湘的,都是永安侯府的姑娘吧?”

湘云想了想,点点头:“没错。那孟涓姑娘就是永安侯的庶女。永安侯跟夫人夫妻恩爱,是京中典范。便是纳了个妾,也是夫人身边的陪嫁丫鬟,乃是夫人怀第三胎时亲自为侯爷纳的,除此之外,侯府大房里连个通房丫头也没有呢。这个妾姓杜,也是很守本分的人,生了一双龙凤胎,今年好像才十一岁。永安侯夫人极喜欢的,视如亲生呢。”

乔连波听得一脸羡慕,绮年却只觉得怪可悲的。夫人有孕,就得亲自为丈夫纳妾,然后这样子还是京中恩爱夫妻的典范!那要是不典范的,还要怎么样?

湘云肚子里简直有一本京城官员勋贵后宅人物图表,滔滔不绝:“侯夫人生了两子一女,女儿早嫁出去了,孟解元也算是老来子,比他兄长小了十二岁呢。眼瞧着这会儿中了解元,不知明年能不能中探花,若真中了,永安侯府便是一门三探花了。”

绮年不由自主想起小李探花,赶紧咳嗽一声压倒那些不合时宜的记忆:“怎么叫一门三探花?”

“永安侯府如今是三房人,二房老爷当年据说才华犹胜长兄,十八岁上就点了探花郎。不过听说生的儿子不肖父,至今不怎么爱读书,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没中过,想来今年又没中了。倒是庶出的湘姑娘跟孟二老爷像,这些年在京中有第一才女之称呢。只可惜是个庶出的,不常出来走动。”

绮年想起许茂云的话,问道:“听说三房还有一位特别美貌的姑娘?”

“是有一位滢姑娘。不过三房老爷少爷们都不怎么成器,如今连个官职都没有,所以等闲也见不着。说起来也怪可惜的,将来说亲也不知会不会耽搁。”湘云说得溜了嘴,猛见乔连波脸上微红,陡然惊觉自己不该提什么说亲的事,赶紧轻轻扇了自己一巴掌,“看奴婢都胡吣了些什么,姑娘可别恼,奴婢给姑娘们沏茶去。”

绮年笑着摇了摇头:“这丫头,只怕京城里这些人家的事,她都装在肚子里呢。包打听一般。”

连波轻声道:“舅母身边的人,自然是好的。”

绮年想了想,笑道:“外祖母身边身的人自然更好,表妹住在外祖母处,舅母可不好送人过去。”

连波连忙道:“我并非埋怨舅母什么。”

绮年一笑,放下心来,把话带开。绮年看看她手中的荷包,犹豫片刻终是问道:“表姐这荷包给谁做的?”

“哦,就是冷家姐姐。”

“这花样子…看着倒似男人用的…”

绮年这个荷包用了天青色缎子,上头用玉色和蟹壳青色丝线绣着一丛茂竹,竹丛下一只黄雀正在觅食,看着颇有寒冬之意,确实与平常女儿家用的荷包不同。

“玉如她不喜那些鲜亮颜色。”绮年想起冷玉如那古怪脾气,不由得想笑,“她最喜崔白的画,我也只是仿着画意绣一只罢了。”

乔连波有心想问崔白是什么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看绮年顺口就说出来,她只怕崔白此人家喻户晓,偏自己不知,若问出来,岂不惹人笑话?犹豫良久,终于没有问出来,只道:“听说舅母过几日要去大明寺上香还愿?”

秋闱之前,李氏到处上香,现在儿子中了,自然要去还愿。她只带了绮年和知霏,知雯推身子不爽,不想去。至于知雪,自然有郑氏带着出去。

绮年大约能猜到乔连波问这话的意思,但是李氏很明显不打算带上她,所以绮年也不想提。说实在的,乔连波性格柔顺,算是标准的古代闺阁,就是这性子实在弱过头了。就说上次在林家,绮年实在想不明白,林悦然耍个性子而已,就是受点气,又何至于一路哭回吴家?她估摸着,李氏就是不愿意惹这个麻烦,所以才不带乔连波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好心带她出去,最后出点什么事再被颜氏骂一顿。

其实绮年觉得颜氏有时候也怪可怜的。娘家身份显赫,嫁进来的时候虽然是继室,想必也是十里红妆得意一时,可惜就因为没生下儿子,到如今只好指望着继子和庶子过日子,这其中心情之微妙,没经过的人真是难以体会。

颜氏最爱的女儿就是吴若莲,大概父母总是爱最弱的那个儿女,吴若莲因着脸上有疤只能低嫁,最后还落了这么一个身死的下场,仔细想想她生前的日子,估计远不如绮年的母亲舒心。所以乔连波这一来,颜氏就把对女儿的疼爱愧疚之心全部加诸于她了。这是好事,可是做过了头就不好了。颜氏大约也是生怕乔连波会受亏待,所以特别想给她撑腰,但是撑到现在――好像是把乔连波撑着了――吴家的人,基本上都在有意无意地避着乔连波。

“是去大明寺,舅母打算早去早回,不在大明寺久留。”整天呆在颜氏那个松鹤堂里,颜氏到底是老人了,跟小姑娘没什么可说,乔连波大概也是闷得难受吧,要不然不会来提这件事的。绮年略带怜悯地看看乔连波,低头刺绣去了。

屋子里有一刻的寂静,只听见丝线穿过绸缎的声音。乔连波终于起身道:“外祖母该念完经了,我先回去了。表姐莫送了。”

走出蜀素阁,乔连波默默走了几步,忽然问身边的吴嬷嬷:“嬷嬷知道崔白是谁?”

“崔白?”吴嬷嬷哪里知道。

乔连波低下了头:“表姐今日随口就道出此人,我却一无所知。表姐是怎么知道的呢?”

“大约是大姑奶奶教的罢。”吴嬷嬷虽然不大情愿,但也不能不承认,“大姑奶奶琴棋书画皆精,表姑娘――其实远不如大姑奶奶当年呢。”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绮年一句坏话。

乔连波淡淡一笑:“我还不及表姐呢。那我娘呢,难道这些她都不知?为何没教过我呢?”

吴嬷嬷顿时红了眼圈:“姑娘――咱们太太命苦啊…”出嫁之后诸事不遂,整日里忙着跟丈夫的家人周旋,回了自己房里还要处置姬妾,哪里有教导女儿的心情和时间呢。

乔连波望着远处,幽幽道:“我知道娘并不喜欢我,嫌我不是男儿,所以只教我刺绣。”她并不理睬吴嬷嬷的眼神,淡淡续道,“只是我不能总不如人,从明日起,除了去春山阁外,我再不要整日刺绣了。我要读书写字,总有一天,我也能作诗,能画画,我也能――随口就说出崔白是谁!”

第42章 大明寺再遇绑架

绮年跟着李氏去大明寺,第一是为了上香还愿;第二是吴氏的忌日快到了,想在这里做一场水陆道场,毕竟是住在吴家,颜氏又还健在,不好在吴家提什么忌日;第三则是为了跟冷玉如见个面儿。

这段时间,冷玉如又被拘进恒山伯府去住着了,好容易这次恒山伯府的女眷们也来大明寺上香,所以冷玉如差丫鬟送了封信来,绮年就去求李氏把上香的日子定在这一天。

李氏爽快地答应了。她是还愿,日期上本来早几天晚几天也并不重要,且绮年跟她说起冷玉如的事,李氏也觉得有些怜悯——郑瑾娘娇纵,无人不知,冷家姑娘说是去小住,其实就是去受气,怪可怜的人。既然两个闺中密友想见一见,何不成全呢。

“舅母冷不冷?”绮年把脚炉往李氏脚下再塞一塞。已经八月底了,京城这边冷得快,李氏身体又不是很好,有点虚寒,所以特别怕冷。

李氏脚下发热,心里也暖,笑道:“舅母不冷,倒是你,可觉得冷么?”她只生了一个儿子,且这辈子大概也学不会说这种贴心贴肺的话。庶女倒有两个,可是一个不怎么亲近,一个又太小。如今李氏越来越觉得,若绮年是她的亲闺女,该有多好呢。

“我不冷,今儿日头好,等会儿爬起山来就暖和了。”

绮年这话说得不错,等一行人进了大明寺,李氏额上已经微微冒汗。在各殿上香之后,李氏捐了香油钱,被知客小沙弥引起一处院子休息。坐下没一会儿,就听见外面有声音,片刻之后小沙弥进来,满脸笑容小声向绮年说:“恒山伯府的夫人姑娘前来上香,就在隔壁院子歇着。”

绮年知道定是冷玉如来递信的,叫如燕拿碎银子打赏了,又跟李氏说了一声,便带了如燕出了院子。

冷玉如已经带着听香等着,一见面便拿出一封信来:“韩嫣来的,韩大哥中了第八名举人。”

绮年大喜:“快拿来我看。”因着她是寄住吴家,所以韩嫣的信件都寄给冷玉如。

韩嫣信上絮絮又写了一堆问候的话,最后不无几分得意地说韩兆取中了第八名,不日就将进京,为明年春闱做准备。

“韩大哥不在家里过年了?”

冷玉如嘴角微微翘了翘:“若能有人引荐,先见见试官岂不好呢。”

绮年恍然大悟。考进士跟考举人难度完全不一样,其中房师的一点个人偏好,说不定就定下了学子的成败。到了这时候,韩大人怎么也得想办法打点一下从前的人脉,为儿子尽量铺一铺路。

冷玉如叹了口气:“可惜我家无人,你也…”吴侍郎倒是好人选,但他又只是绮年的舅舅。

绮年低头想了想,把话题转开:“你还住在恒山伯府?”等韩兆来京,她倒可以找机会向李氏透个话,但吴若钊愿不愿照顾可就不一定了,毕竟素不相识。只盼韩同知在京中有亲朋故旧可以出力吧。

“可不是。”冷玉如自然也知道绮年的难处,并不再提此事,转而说起郑瑾,“你可知道为何恒山伯府今日要来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