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姨娘真是心如刀割,哭道:“姑娘这般说,可是怨着我么?可是姑娘论才貌哪里不强过雪姐儿,难道就认命不成?我这就去给太太磕头,求太太用心用意再给姑娘挑一门亲事。”

吴知雯忙一手拉了她,也哭起来道:“姨娘这是要逼死我么?太太说什么,我做女儿的怎敢挑三拣四!若传出去,我的名声还要不要呢?”

孙姨娘擦着泪道:“我又不是那糊涂人,哪里能撺掇着姑娘去跟嫡母闹呢。只这事是断断不成的。看那日韩公子给周表姑娘捎来的礼,便知韩家清苦。我也去跟周表姑娘身边的如鹂打听过了,韩同知做同知六年了,怕是这辈子也要到头了。又没个得力的亲友,韩公子进京准备春闱,都只借住个七品编修家中。这样的人家,除非韩公子中了头名状元,否则也不过是个穷进士,要从七品官儿熬上去且不知多少年呢。本来若韩家家底厚也就罢了,可是姑娘你锦衣玉食的养大,哪里吃得了那份苦呢?”

吴知雯心乱如麻,只道:“姨娘别说了。”

孙姨娘拉了她手哭道:“你是姨娘肠子里爬出来的,这等大事,姨娘哪里能看着呢?也是姨娘糊涂,当年惹了太太生气,如今倒报应在你身上。姨娘恨不得减了十年阳笀,只求你得一门好亲事呢。”

吴知雯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喃喃道:“父亲必少不了我的嫁妆,要过好日子,也未必要嫁那富贵人家。”

孙姨娘嗐了一声:“吴家公中嫁庶女只出三千两银子,其余全靠各房自己贴补。姑娘觉得太太会拿出自己嫁妆来给你贴补不成?老爷是不在意银钱的人,那银子都在太太手里,太太说多少就是多少。雪姐儿的嫁妆朝着两万银子去,那是二太太情愿。若换了姑娘,怕太太能贴补你一两千就是好的了。这些银子,如何够过日子?”

吴知雯听得心烦意乱,忍不住甩手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让我去死不成?”

孙姨娘听女儿口气松动,忙道:“这怎会!我的意思,这家里只有老爷是真疼姑娘的,姑娘还是去求老爷!老爷昨儿还说了,要让太太把你记到她名下呢。到时候你就是嫡女了,说亲事又会高上一头。”

“这,这怎么行?我怎能跟爹爹开口说这种事?”吴知雯此时心里也是全无主意。当初那只送嫡女入宫待选的圣旨下来时,二房两姐妹脸上的笑容不知有多刺眼。只因到底吴知霞也未做了皇子正妃,吴知雯心里这口气才松了下来。昨日在松鹤堂,郑氏扬扬得意说出吴知雪的亲事,这口气就又堵在了胸口。

若是没有吴知雪这门亲事,吴知雯说不定也就认了命,可是她论容貌论才学哪里不比吴知雪强?只因嫡庶有别,婚事竟也天差地别。可吴若铮当初也不过是个庶子,吴知雪一个庶出的嫡出女儿,身份比她又高在哪里?两桩婚事赶在了一起,将来或许差不多要同时下定,那时候其中的差别谁看不见?她哪里还能抬得起头来做人呢?何况若真被嫡母记到名下,身份果然会更高一层。看阮语,还不是因为做了个记名嫡女,竟然就成了皇子侧妃?

孙姨娘昨天伺候吴若钊歇下,自己是一夜没睡,翻来覆去的想对策:“姑娘只管装病。我去向老爷请罪,就说我不该将这事说了,惹的下头人议论姑娘是庶出,比不过堂姊妹。姑娘听了,气病了。老爷心疼姑娘,自然这亲事就能退了。横竖此时还未说定呢,还有个转圜的余地,若将来换了庚帖下了定,再想改也不能了!”

吴知雯沉默不语,孙姨娘晓得她这是同意了,便开门把听琴叫了来,细细地嘱咐了一番,主仆几人对了口风,孙姨娘这才离开了时晴轩。

过了几日是去松鹤堂请安的日子,按惯例宁园的姑娘哥儿们都到兰亭正院用早饭,饭后随着李氏过去给颜氏请安。吴知霄已经安排到外院去住,就不在其中了。

李氏进了堂屋,瞧一眼屋中众人:“雯姐儿还未到?”

孙姨娘一脸愁容:“太太,雯姐儿这些日子身上不适,今日不能来请安了,让婢妾来替她向太太和老太太赔罪。”

李氏诧异道:“身子不适?怎的也不说一声叫人请大夫?”

“姑娘说,只是些小毛病,快到年下就不惊动人了。”

“糊涂!小病拖下去万一拖成大病如何是好?姑娘年轻不懂事,你难道也不知?”李氏沉着脸叫碧云去二门传话请大夫,又说,“听琴平日里看着机灵,怎么也这般糊涂?时晴轩的大丫头们统统罚半个月月例。”这才带着人去松鹤堂。

果然到了松鹤堂,颜氏也问起吴知雯,孙姨娘照样说了,颜氏也骂丫鬟不用心伺候。孙姨娘便抹着泪道:“婢妾知道老太太和太太心疼姑娘,只是姑娘也不肯跟婢妾说是如何病的,丫鬟们都不明所已呢。”

“胡说!”颜氏顿了顿拐杖,“主子病了,贴身伺候的竟说不知?琥珀扶着我去看看雯丫头,我也要听听大夫怎么说。”

于是一群人都跟着去了时晴轩,只见吴知雯脸色有些苍白地靠在炕上,两道眉紧皱着,那桌上却摆了个药瓶儿,是府中常备药物中平胃顺气的丸药。颜氏不觉皱眉道:“这是怎么?不请大夫,自己就吃起药来,若吃坏了怎么好?”

吴知雯睁了眼,强要挣扎着起来,却被颜氏按住了。到底也是曾经宠爱过的孙女儿,连声催着去请大夫。一时大夫来了,诊了脉便道:“姑娘这是心中忧郁,一口闷气憋在胸中,以至胃口不调。倒不是什么大病,吃一服药发散些就好。”

颜氏听了不禁皱眉:“小小的人,做什么就憋闷成这样?”转头向李氏道,“到底你是嫡母,也多关切着些。”

李氏忙起身站着不说话。绮年却隐约猜到点什么,但不敢说。颜氏又吩咐了时晴轩的丫鬟们几句,便叹道:“晚上告诉老大,他自己的女儿合该自己疼,我也管不得这许多。”这才起身走了。

第48章 好亲事功败垂成

李氏一肚子的委屈,送颜氏走了,便沉着脸直看向听琴:“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两个是做什么的?姑娘说不请大夫便不请了?如此懈怠,看来不动家法你们是不长记性的。”

听琴和分香两个贴身丫鬟连忙跪下哭着请罪,分香不大沉得住气,眼睛忍不住就往门口看。李氏听她们只是哭,却不说吴知雯究竟是有什么病,正要发怒,便听门口脚步声响,吴若钊走了进来道:“雯儿是怎么了?”

今日吴若钊休沐,正在外院书房指导儿子和侄子写字呢。吴知霆随着父亲外放,于书法上不甚讲究,令吴若钊很是不满,拿了他的功课细细地讲,务必要他三年后春闱写一手极漂亮的字。正指导着,听小厮来报二姑娘病了,便急急进来。

李氏一见吴若钊来,恍然明白原来今天这场戏是做给吴若钊看的,病未必是假,但两个丫鬟拖拖拉拉,分明是要等吴若钊来。当下不由气笑道:“老爷来得正好,想来这两个丫头有话不愿与我说,老爷来了她们便愿说了。既如此,索性老爷问她们吧,我先出去了。”

吴若钊眉头一皱,瞪了两个丫鬟一眼:“太太问你们话,为何不回?”

听琴磕头道:“不是奴婢们大胆,实在是,实在是姑娘不许说。”

绮年看着不妙,觉得自己在这里不是探病,乃是有看戏之嫌,赶紧起身告退。没一时闲杂人等都走光了,吴若钊吩咐把门关上,冷冷道:“现在说罢。若再不说,也不必留你们了。”

听琴低声道:“姑娘,姑娘这病是气出来的。昨儿晚饭后,姑娘在园子里散步,听见两个婆子说话。先说雪姑娘的亲事如何如何好,后头就说到姑娘,说,说——说姑娘再怎么得老爷宠爱,也不过是姨娘生的。看阮家二小姐都记到了四姑太太的名下,老爷若是,若是真疼着姑娘,早就…”

“就这些?”吴若钊已经打算把知雯记到李氏名下,只是成都没来信,倒不好向李氏开口。如今听了这话倒觉得是个机会,“太太早就有意把你们姑娘记到名下了,只不过年下事多,来不及回老家开祠堂罢了。”这话倒是说给里间的吴知雯听的。

李氏心中不由得一气。她自认已经是宽厚的了,可也并不想把庶出的儿女记到自己名下。随便男人再粉饰太平地说什么妻妾和睦,也没见哪个妻是真喜欢妾的,妾的子女又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谁会真心喜爱呢?

只是这时候她总不能当场驳了吴若钊,只能先忍下这口气听着。却听分香嘴快道:“还说咱们姑娘平日里总做出才女的样子,将来也无非嫁个小门小户的夫婿,看将来姑娘还有脸出门没有。”

吴若钊猛地一拍桌子:“这两个婆子是何处当差的?竟敢背后如此议论主子?”

听琴哭道:“我们想过去喝斥来着,姑娘不许,带着我们就回来了。其实又何止是这两个婆子说这话呢?这几日府里到处都在说雪姑娘的亲事,又说我们姑娘比雪姑娘年纪还大些,看姑娘最后找到个什么样的人家。”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前头说两个婆子的话那是假的,李氏治家甚严,哪里有人敢说吴若钊怎样怎样呢?但后头的话倒是真的,这些日子府里下人确实是在议论吴知雪的亲事,本来这也是件喜事,并不禁人说的。但也确实有嘴贱一点的,尤其是二房的下人,难免要拿吴知雯来做个比较。

吴若钊叹了口气,挥手叫两个丫鬟下去,想了一想,让李氏也回去,自己进了里屋。

吴知雯正靠着床边坐着垂泪,见父亲进来要起身,吴若钊却挥手止住了,叹道:“你这孩子,就是太要强了些。”

吴知雯只管哭。到底是从小到大放在手心里的女儿,又是最得喜爱的,吴若钊少不得放缓了声音,将韩家的事说了一遍:“韩公子是有才的,明年春闱——”

话犹未了,吴知雯已经睁大了眼睛:“父亲当真是要将女儿嫁去韩家?太太不想女儿嫁得好,爹爹也不想?”

吴若钊一怔,有些不悦:“太太几时不想你嫁得好?”

“若想女儿嫁得好,为何寻了个五品的人家?”吴知雯本来还不好说的,现在第一句话出了口,后面也就顺溜了,一不做二不休,声音又快又急,“韩家是何情况,父亲仔细打听过吗?韩大人年近五旬了只是个同知,韩公子说是有才,但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又怎样呢?姨娘昨日在我这里痛哭,后悔从前得罪了太太,若不其然,连阮家表妹都记在了姑母名下,女儿这些年对太太难道有不恭谨的地方?临到头了,太太只给挑了这么一门亲事。”

吴若钊怫然不悦:“这是什么话!这门亲事是我看中的,与太太什么干系?何况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这些年的书都念到哪里去了?竟然说这种话!”

吴知雯使性子哭道:“父亲说了这许多,只没想过女儿。如今在自己家里已然有下人这般议论,女儿日后出门,不知要被怎样笑话。女儿这些年,琴棋书画女红针指,有哪一样不是尽心竭力地学,哪一样不是比别人强的?为什么到最后只是不如人?”

吴若钊默然。吴知雯自幼就要强好学,一笔字比兄长写得都漂亮,十三岁随着李氏出外交际,便有才女之称。这其中努力,他难道看不到?只是嫡庶有别,虽则在家里一样娇养着,可是这出身摆在那里,就是一道天堑。

“过了年,太太就带你回老家去,开了祠堂将你记在太太名下。这亲事是爹爹用心用意给你挑的,你莫犯糊涂。韩家家风清白,公婆和气,小姑宽厚,这样人家嫁过去是最享福的。”

“若是女儿不肯嫁,只怕就不能记在太太名下了罢?”

吴若钊一愕。说实在的,若不是要跟韩家嫡子成亲,他还真没想过把吴知雯记到李氏名下。并不是他不疼爱吴知雯,但李氏有子,与孙姨娘又不睦,故而他也没动过这个脑筋。但现在吴知雯直问了出来,他也只能沉下脸道:“胡说!”

吴知雯略略放了心,又暗恨为什么李氏早不提这事,垂头哭道:“还是爹爹疼我。可爹爹若真疼我,就请爹爹再多斟酌。韩家究竟如何,怕太太也只是听表妹说的,表妹与韩家小姐交好,哪里会说韩家的坏话呢?”

吴若钊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半晌才道:“胡闹胡闹!这般不懂事,你这些日子不要出门了,好好把《女诫》重读几遍罢!”拂袖而去。

李氏是早去忙家事了,吴若钊一口气不消,想了想,怒冲冲往中秋院孙姨娘处去了。孙姨娘早得了消息,将头上簪钗皆去了,跪在门口等着。吴若钊一进门见她这样子,倒怔了一怔:“你这是做什么?”

孙姨娘垂泪道:“婢妾就这一个女儿,只求老爷重重的罚婢妾,不要责怪姑娘。”

吴若钊这气又上来了:“都是你教出来的好女儿!当初真不如抱到太太身边养,也好过如今丢脸!”

孙姨娘低着头道:“若当年太太愿意,婢妾情愿让太太抱去养。”

这话倒堵得吴若钊说不出话来。那时李氏也年轻气盛,自己又不是没儿子,哪里肯抱庶出的子女来养呢。孙姨娘偷觑着吴若钊脸色,又道:“太太是宽厚人,尚且如此,那韩家听说是夫人把持内帏,韩大人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可见厉害。韩家小姐又是独女,必然娇养的,可怜我的雯儿,若有了这样的婆婆和小姑,如何过得好呢?”

吴若钊怒道:“胡说!韩家家风清白,这样人家还不好,倒是什么样的好?”指着孙姨娘道,“休再多言!实话告诉你,韩家公子是我挑中的,你若再去说太太怎样,休怪我翻脸!”气冲冲转身又走了。

孙姨娘跪在地上,贴身丫鬟小珠忙上来搀扶。孙姨娘搭着她的手吃力地站起来,低头想了一会,下了决心:“这事断不能成!”

小珠小心地道:“看老爷很生气的样子,姨娘还有什么办法不成?或者去求老太太?”

孙姨娘冷笑道:“老太太?自打乔家姐弟两个来了,老太太眼里还看得见谁?去跟姑娘说,只管病着。我不信老爷如此心狠!且老爷那话已经说出去了,眼见着过了年我们雯儿就能记到嫡母名下,日后哪里不好找亲事?太太就是再不情愿,这事也改不了!”

吴知雯这一病就病了四天,水米不进。颜氏来看过一次,请了大夫只说郁结于心什么的。就在这时候,东阳侯府请了媒人来求吴知雪的庚帖了。于是大房愁云惨雾,二房欢天喜地,反差极大。到了第八天头上,许茂云来做客了。

因为吴知雯还在病中,所以许茂云去拜见过了颜氏和李氏郑氏,就直接来了蜀素阁。

“妹妹想说什么?”许茂云也是个藏不住心事的,说了几句话,绮年就看出她欲言又止的模样。

“姐姐——”许茂云很是为难,“雯姐姐,她是真的病了吗?”

“这——妹妹怎么这么问呢?”

许茂云苦恼地想了一会,还是握住绮年的手:“姐姐,我不会拐弯抹角地说话,就直说了吧。雯姐姐是不是不愿意嫁到韩家去?”

“这…是谁说的?”绮年头疼无比,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好。

许茂云撇了撇嘴:“现在外头都在说雯姐姐病了,连韩公子都知道了。昨天他来了我家,对我父亲说,若是吴家姑娘不愿结这门亲事,那就算了,勉强无益。”

“这个…病了,也未必就是吴家不愿结这门亲…”

“姐姐呀!”许茂云不满意地拖长了声音,“姐姐还要跟我掖着藏着吗?吴家伯父自然是好意。可是这里刚刚提了亲事,那里雯姐姐就病倒,难道韩公子猜不出来吗?我爹爹自然是想玉成此事,可是我娘说,纵然吴伯父喜欢韩公子,若是雯姐姐不愿,将来也难过得好。是以叫我来稍稍打听一下,若当真雯姐姐不愿,那也就算了。横竖此事未定,现在罢手,也不会传出什么难听的话。”

绮年无语了。吴知雯病得蹊跷,联想到孙姨娘向如鹂打听的事,她心里早就明白了。现在韩兆也知道了,若是让许祭酒来与吴若钊说,又怕两家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才让许茂云来。反正都是小姑娘,争取把事情扼杀在摇篮里,不要传出去坏了两家的交情和名声。

“这…我…我问过舅舅和舅母,再给妹妹一个回信可好?”

许茂云也已满了十四岁,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闻言像大人一样叹了口气:“婚姻乃合两姓之好,若成怨偶则反结仇,倒不如罢了。”

绮年笑得歪倒在炕上:“这是许伯父的话罢?”

“可不是。我爹爹其实十分遗憾的。”

绮年随口说道:“许伯父若看好韩大哥,何不把你许给他?”这倒是她的真实想法。许茂云这性子太直爽,最适合人口简单的家庭。何况许祭酒官职为从四品,两家可算门当户对。

许茂云的脸腾地红了,扑上来就要掐绮年的脸:“我倒想对我爹爹说,把你许给我表哥呢!爹爹那天见了你,还说你举止大方又稳重,很喜欢你呢。”

绮年汗颜。两辈子加起来活了快四十岁,跟这些真正的小姑娘们比起来,被称赞个稳重实在没什么好高兴的。

两人闹着玩了一会,许茂云告辞走了。绮年左思右想,还是待晚上吴若钊回府之后,叫湘云去给李氏递个话,说是有话要对舅舅舅母说。

“…事情就是这样,如鹂年纪小,出言不慎,也是我没管教好,请舅舅舅母责罚。”

吴若钊脸色铁青,一挥手道:“此事与你有何干系?如鹂说的都是实话,这些我也早从张编修及韩家那孩子口中知道了。”

“那,那舅舅看许家妹妹这话…”

吴若钊颓然一叹:“亏我自以为尽心寻了一门好亲事,想不到——若是韩家那孩子不知此事,我压也要压着雯儿过门。但如今…算了,只是她没这福气罢了!”吴知雯病了八天,说他不心疼也是假的,只是话已说出了口,颇有几分骑虎难下。如今韩家觉察出些许不对,自己提出来,也算皆大欢喜。只是他心里的失望,真是难以形容。

“既这般,夫人去许家走一趟吧。只说雯儿这病找了人来算过,一年之内不宜定亲。为不耽搁韩家贤侄,此事只能做罢了。”这样说,两边都好听些,日后大家也还好相见。

绮年看看没自己的事了,赶紧告退。这里吴若钊气得脸色铁青。李氏替他抚着后背道:“老爷何必生这气,是孙氏自己没见识罢了。”

吴若钊长叹一声:“果然当年不该将雯儿养在她院子里。”

李氏脸色微变:“老爷这是在怨我么?”

吴若钊摇头道:“我晓得,你已够宽厚了。只是今日之事断不能再发生了,我想,过年之后你就带着雯儿回老家去开祠堂,孙氏——送到庄子上去,雯儿不出阁,不许她再来见。等从老家回来,雯儿就由你教养,横竖也只是一年两年的时间,就烦劳夫人了。”

李氏低了头,半晌才道:“说起来,霏儿素来乖顺,我想着既要开祠堂,不如把她也记到我名下。”

吴若钊自是大喜:“夫人若肯如此,自是最好。”想到如此一来就只有吴知雱还挂着庶出的名头,本想也说一句,转念李氏自己有儿子,嫡女与庶女不过差一副嫁妆,嫡子与庶子差的却就大了,若自己这般说未免太过份,便将话咽了回去。

开祠堂这不是小事,故而隔了几日吴若钊就与颜氏说了此事。颜氏自是没什么意见,赵姨娘欣喜之余,对李氏更加恭敬。孙姨娘却是被禁了足。与韩家这桩亲事,尚未开头就结束了。

年下果然事多。太后身子一直不好,皇长子妃日日侍疾,皇上称赞其为纯孝,带动了诸皇子正妃侧妃都往太后宫里扎。

昀郡王世子的婚事终于有了点眉目,对象是锦乡侯的嫡长女。这件事有点儿类似换亲的意思,因为昀郡王的庶长女就是嫁到了锦乡侯府上。不过考虑到世子身子一直不好,嫁过来说不定会青年守寡什么的,所以这门亲事也还过得去。锦乡侯虽然不在京城,又没有什么实职,但毕竟有爵位,且这位嫡长女听说才貌双全,性格又好,只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拖到了十八岁,但配世子倒刚刚好。已经讨了庚帖,预备过了年就下定了。

东阳侯府与吴少卿幼女的亲事也定了下来。腊月中来下了小定。虽是小定,东阳侯府也十分郑重,遵着古礼一毫不差。

郑氏自是最高兴的。且年前墨画又出宫了一次,带来了吴知霞给家下各人的年礼。这次的年礼较之前次丰富了不少。墨画说,是因着吴知霞为太后侍疾勤勉,皇上十分高兴,称其不愧为“惠”,又赏赐了不少东西。其中一柄沉香木拐杖,还是皇上特地赐给颜氏这个“已故太子太傅夫人”的。

郑氏听了这话,又听墨画说吴知霞最近行动谨慎,高兴之余又心疼起来,若不是碍着年下落泪不吉利,就要当场哭出来了。饶是如此,也悄悄回自己房里落了几滴泪,又收拾了金银给墨画带进宫去使用。

总体来说,吴家这段日子过得不错。除了吴知雯之外,大家都很如意。

绮年在年前出了次门,去如鹃处盘了一次账。小杨赶在过年之前从成都回来,一是带来了一批新样的春锦,二是捎来了周立年的书信和年礼。

“这是七太太亲自腌的泡菜和腊的肉脯。”小杨一件件拿出来,“这是今年庄子上产的些鲜物儿,还有今年庄子上出息的一半九十三两银子的银票。那织坊的出息我都进了货,省得带着银票乱跑。彭家说,明年还能再多些,看样子华丝坊的生意做得不错。彭家听说了我们用的法子,觉得十分有效,也准备效仿呢。就是这回拿的货,也又便宜了一分。”

绮年拿着银票真是开心,这都是私房啊私房。为了蜀锦生意她已经把一大半身家都投进去了,现在手里余钱还真不是很多呢。庄子上的出息不多,但胜在稳定,再加上今年在京城里销售蜀绣蜀锦的盈利,她年底有五六百银子的收入,明年绸缎生意上了轨道,还会挣得更多。

“姑娘的主意自然是好的。”如鹃一边替丈夫拿热帕子擦脸,一边笑道,“之前姑娘做的那个什么…广告本,不就好用得很么。”

如鹃所说的广告本,是用厚纸订起来的大本子,上头粘了剪成小块的各式锦绣样品。每位绣娘一本,若是雇主有买料子的意思,立刻就能拿出来请人看样品。这法子相当的有效,广告本一拿出来,有些本来只是随口说说的,看了料子也不由得心动;还有些手松的,本想买一匹两匹,结果看看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不由得就多买些。且这种法子,也方便如鹃和小杨合理安排送货,不必再满马车拉了各种布料去给人看。

绮年一笑,心想这都是现代推销手段,她资质有限,只能想出这么一点半点来,惭愧啊。

小杨擦了脸,看着绮年盘账,犹豫半晌还是拿出一件斗篷来:“姑娘,这是如莺托我捎给姑娘的。”

绮年怔了一下,接了过来。这斗篷是用散碎缎子拼起来的,但拼得十分精致,配色也雅致,并不让人觉得寒酸,反觉手工精湛,可见是真用了心的。

“难得她还记得。她如今怎样?这斗篷怕也花了些银子的,你可给她红包了没有?”

小杨搓着手:“小的大胆,就借着姑娘的名头给家里的下人各自发了五百钱的年下红包。如莺因没身契,又送了这斗篷,小的就给了她二两银子。”说着,有些忐忑。

“你做的很是妥当。我虽不在成都了,家里那些人总是使过的,该给些钱才是。”

如鹃瞪丈夫一眼:“虽姑娘不说你,只你以后这些事也该先想到,早请示过姑娘才能做呢。”

绮年一笑:“你这也就强求了。有些事都是临时才想起来的,谁能那么周全呢。”

如鹃自不是真心想骂丈夫,闻言低头一笑,转头替绮年收拾成都带来的东西去了。小杨松了口气,低声道:“姑娘,我听如莺的意思,似乎是想托姑娘给立年少爷说一声儿…她,她如今还只是在宅子里伺候,并没个名份呢。”

“她——可收房了?”

小杨摇头:“我看还是梳着姑娘的发式。”转眼这都一年了,周立年还没碰过她。

如鹃忍不住道:“这种事你也对姑娘说?让姑娘替她说什么?哪有妹妹去过问哥哥的房里人的道理呢?”

小杨低头挨骂。到底也是共事了七八年,如鹃说到最后,忍不住也叹了口气:“不是我说,依着我看,她还是死了这条心好。若说做妾,姑娘赏还了她身契,她不去寻门好亲事,反倒自己要往下道里走。若说做正头娘子——立年少爷只怕还看不上她。”

第49章 风波骤年关难过

绮年坐着马车回到吴家,一路上都有些恍神。如鹃的话说得很实在,如莺如果是想嫁给周立年做妻子,周立年还真的看不上她。

抽出周立年的书信,那笔字没什么大章法,却是筋骨俱现,笔笔有力,倒真是字如其人。信里说他今年闭门读书一年,自觉颇有进益,明年就准备去考秀才。虽然没多着墨,但字里行间都透出自信来。末了详细汇报他准备了什么祭物,年下去祭坟。又说到周七太太时时的惦念绮年,亲手做了腊肉和泡菜,反倒是他做不出什么,只能帮着切肉而已。

信上的话宛如拉家常一般,看着亲切。最后开玩笑一样提了一句:他的大哥已经说定了一门亲事,加上坐馆稳妥,东家十分满意,又续了两年的约。如此一来,他大哥就可以从容娶妻生子,七房就有后了。倒是他十分惭愧,还要请绮年莫要怪他至今尚未为二房接续香火,他还年轻,此事不急云云。

绮年看完这封信,就断定如莺是确实没有希望了。周立年与他同是十七岁,但是男人等得起,女人等不起。看周立年的意思,说不定是要在有了功名之后,再结一门更高的亲事,庶几可以襄助他更上一层楼。而如莺,即便已是自由身,也不过是个草民,不能给周立年任何助力。再拖下去,大约只有做妾的份儿。

摸摸那件斗篷,绮年深深叹了口气:“如燕,回去后你给如莺写封信吧。”不过,即使劝了,如莺也未必就会回头。

回了吴府,天色已黑,吴氏兄弟居然一个都没回来。眼看着就要过年,这倒是有些反常。李氏不由得有些着急,吩咐碧云:“到二门上去问问,小厮们去接了没有?”

“舅母先别着急,两位舅舅都没回来,多半是衙门里有要紧事了。”绮年捧了东西进来,“这是哥哥叫人从成都捎来的。这个泡菜不辣,舅母吃吃试试?”

“大老远的捎东西来,你就自己留着,又拿出来分做什么。”李氏虽然这么说,心里也高兴,叫碧云拿去收着,“晚上给大家尝个鲜。”又问,“到了年下,你有哪些姐妹要送些年礼的,早拟一张单子出来,舅母给你置办。”

绮年抱着李氏的手臂摇了摇:“这些哪里还能劳动舅母呢。”

李氏笑道:“你这孩子,跟舅母还客气什么呢。就凭你这份孝心,舅母给你准备点东西又能怎样呢。”

两人正说着话,吴若钊大步进来,一脸的疲惫。绮年赶紧站起来问安,李氏也起身道:“老爷怎这时候才回来?”

吴若钊坐到炕上,接过绮年递的茶,叹道:“今儿出事了,昀郡王世子去山西为外祖祭扫,半途遇了山匪又遇流民,竟失踪了!”

李氏诧异道:“这是怎么说的?昀郡王世子身子一向不好,跑到山西去做什么?就是去,也有侍卫护着,怎么就失踪了?”

“你哪里知道。俗话说年关难过,这到了年下,山匪最是猖獗,加上那地儿离上次广东那批海俘被劫之地不十分远,今年收成也不好,又有那穷极了过不下去的…两相一凑,虽然有护卫,也被冲散了。如今世子带着贴身侍候的一个侍女一个小厮一起失踪了,死了两名侍卫,伤了两个,如今都在那里急得团团转呢。”

吴若钊虽然只是个礼部侍郎,但宗室出事,官员们都跑不了要议事,就算他没得话说,也得站着听:“皇上大发雷霆,当即就撤了那里的知府。叫当地的卫所调人四下里寻找,又提了皇后的娘家哥哥,承文伯陈启去暂代知府,务必要把世子找回来。”

李氏对这些插不上话,只道:“老天保佑快些找回来才好呢。”

不过事情却并未如众人所希望的那么顺利,一直到了过年的时候,世子仍旧不见踪影,这失踪就已经有二十天了。

头一次在京城过年,又是一大家子人,各种习俗无数。不过因着绮年不姓吴,所以诸如祭祖上灶之类的事都没有她的份,倒还轻松一点。

因着过年,且明年春闱吴家兄弟不准备下场,故而今年倒也轻松。颜氏的兴致也似是特别的好,三不五时的就把孙儿们都叫到松鹤堂去,跟孙女外孙女儿们一起说笑。

“雪妹妹的嫁妆绣得怎样了?”吴知霄笑着问吴知雪。婚期已经定下,两年后吴知雪行过及笄礼,就可以出嫁了。

吴知雪顿时低下了头,耳根都红了。吴知霆笑道:“二弟这话说的――还有两年呢,哪里急成那样子。”他看了乔连波一眼,“倒要谢谢乔家表妹,送了十个荷包来,绣的花儿极是精致。依我看,妹妹的针线若能如乔家表妹一般,也就足够了。”

吴知雪一跺脚:“哥哥你坏死了!难道我的针线就这般拿不出手不成?”

颜氏面带笑容听着,这时候才薄薄嗔了一句:“大年下的,说这些犯忌讳的话。”又笑向吴知雪道,“还说这些日子你在忙着绣什么,原来是去帮你表妹了。”

乔连波低头笑了笑:“表妹的针线本来好,也说不上帮,不过是绣几个荷包,将来表妹好赏人罢了。”

“这些东西说起来礼轻,做起来却麻烦,也是你一片心意。”颜氏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珍珠跟我说,你给哥儿和章哥儿绣了新书囊?怎么不给你两个表哥也绣一个?”

乔连波低声道:“也想给表哥绣的,只还没绣完呢。”

吴知霄连忙站起来笑道:“刺绣这东西最伤眼睛,冬日天短,表妹还是莫要劳动了。上次秋闱时表妹送的书囊还新着呢,怎好再劳烦呢?”

乔连波抬头看了他一眼,眼波盈盈地一闪又低下了头:“只是一个书囊而已,横竖也是无事,只要表哥别嫌弃就好。”

吴知霄连忙道:“表妹的针线精致,我哪里敢嫌弃,不过是怕表妹累着。”

吴知霏天真地仰头看着哥哥:“哥哥真心疼表姐。怎么前次我给哥哥绣个笔袋儿,哥哥还整日催着我呢?”

吴知霄哭笑不得:“你个小丫头,秋天时要绣桂花,足足的绣了几个月,我若不催你,怕过了年牡丹开了都用不上你的笔袋儿。”

松鹤堂里一片说笑声。只有绮年和吴知雯只是跟着笑,却不说话。

吴知雯大病一场之后,吴若钊便叫她在时晴轩里禁足。而孙姨娘感了一次小小风寒,却被直接送到庄子上去“养病”了。吴知雯禁足结束,姨娘已经不在府中,免不了又要哭闹一场,甚至到吴若钊书房去跪求。只是这次吴若钊完全不为所动,反而将她斥责了一顿。

也难怪吴若钊如此动怒。虽然许家和韩兆对此次结亲不成之事均未再提,但京城之中都是些人精子,即使同在书院读书的举子们也少不了眼光毒辣的,加上孙姨娘为了搅黄这桩婚事,悄悄的让身边丫鬟往外透露了点消息,以至于这件事竟然传了出去。直把吴若钊气了个倒仰,让李氏立时就将孙姨娘身边的丫鬟一家子全打发到庄子上做粗活去了。

大过年的,人人欢笑,偏孙姨娘被打发了。虽吴若钊已经严令府中不许再提此事,但吴知雯自觉没脸,自然笑不出来。

绮年坐在知霏旁边,逗着小胖子知霖玩儿。知霖被郑氏养得圆圆胖胖,也颇能认得几个字,就是嘴巴笨,五岁了说话还不太利索,不过奶声奶气的怪好玩。他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是嫡出,且正是十几岁的年纪,对讲话不利索的弟弟自然不很耐烦应付,倒是绮年喜欢小孩儿,见了面时常逗逗他,因此也不怕生,趴在绮年腿上玩手里的九连环。

绮年一边看知霖解九连环,一边不着痕迹地瞥了乔连波一眼。这几个月来,乔连波在张先生上的课堂上进步明显,且会送吴知雪荷包,倒是颇出人意料之外。吴知雪虽与她不睦,但这荷包却是将来用得着的,郑氏当即便收了,还回送了一套精致的桃木梳具。

果然小姑娘都有长大的一天哪。说起来,这几个月里,乔连波的变化确实不小。从前这种场合她只会低头坐着,如今也会插嘴说几句话了。就连颜氏最近都特别可亲,从前,她可没这种兴致把孙子辈全部叫到眼前来说话。

门帘一掀,李氏和郑氏先后走了进来,一见满屋子的人,郑氏先笑道:“老远的就听见老太太这里热闹,什么事儿这么高兴,说给我们也听听?”

颜氏笑道:“你们两个也忙坏了,快些坐下歇歇,听孩子们说说话儿。”

李氏坐下,接了丫鬟送上来的茶便含笑道:“年下忙,老太太叫孩子们来陪着说说话儿倒好,只是霄儿几个虽则明年不下场,功课也不能荒废了。老话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了年,断不可仗着老太太疼你们就这般懈怠了。”

吴知霄连忙站起来笑说道:“老太太虽疼我们,也只许儿子在这里松散一个时辰,再久就要撵了。”说着,兄弟几个都笑起来。吴知霆也凑趣笑道:“大伯娘好凶,过年了也不许二弟自在些么?二弟好生可怜。”

郑氏脸色一沉:“跟你大伯娘这般说话,真是欠打!别仗着老太太宠你们就无法无天了,虽说书院放了假,先生不是还留了功课?天天晚上回来你老子都要查看的,若耽搁了,仔细你的皮!”

郑氏在山东时说一不二,别说后宅的儿女婢妾,就是吴若铮也要让她三分。别人家严父慈母,吴家二房却是严母慈父。当然了,并非吴若铮对儿女要求不严格,而是这些都被郑氏做了。

郑氏最怕儿子们没出息,女儿们没才能,所以要求是极严格的。这般沉下脸来,吴知霆吓了一跳,连忙也站起来:“是侄儿失言了,大伯娘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