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车后退,等大长公主进去了我们再进。”下马车登轿子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长公主的马车停在那里不动,十有八九是等着她过去要找麻烦呢。马车后退,一来显示对大长公主的尊重和退让,二来也免得跟她打照面。秦王妃被禁足,直接导火线就是拿香薰球暗算她不成,大长公主不恨她才怪呢。

果然,她们的马车退后,大长公主那里仍然不动,过了半晌,从那边走过来一个女官,到了绮年马车前面盈盈一礼:“给郡王妃请安。大长公主请郡王妃过去换轿辇。”

绮年心里顿时警铃大作,亲自露出脸含笑答道:“烦请回复大长公主,公主是长辈,自然是要让公主先换了轿辇,长幼尊卑不可乱。本来我该过去向大长公主请安的,因为身子笨重,怕反耽搁了公主进宫,因此才特意退避开来。若因我耽搁了公主的行程,那就不好了。”

女官仍旧站着不走,笑道:“公主也想问问老王妃的近况,郡王妃还是过去罢。”

这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了。绮年考虑了一下,玉华门不是什么僻静之地,来来往往的宫人都瞧着呢,加上又有秦王妃的旧怨,倘若自己有个不适,大长公主断然推脱不过的,想来她不至于这样明目张胆,毕竟自己如今是郡王妃,可不是吃哑巴亏的人。

大长公主已经下了马车坐在轿子里了,绮年扶着丫鬟的手,尽力屈膝下去:“给大长公主请安。”

大长公主果然没有叫起,只淡淡道:“你父王和母妃如今可好?”

地上的石板既冷且硬,绮年并没有兴趣跪着答话,礼行完了就自己站起来,一面答道:“都好,谢大长公主惦念。”

“无礼!”旁边侍立的一个女官立刻训斥,“公主并未叫起,你如何擅自站起?”

绮年含笑看着大长公主:“公主是让我跪着答话么?”纵然她是大长公主,也没这个资格让一位郡王妃跪着回话的。不叫起可以,硬让人跪那就不成了。

大长公主对女官摆了摆手,淡淡道:“郡王妃对宫中礼仪本不熟习,加以有孕在身,失礼也是无妨。”

这分明是暗指她出身低,没学过宫礼。绮年点点头:“我确是对宫中礼仪不够熟悉,请教公主,公主府的女官品级为何,是可以随意开口斥责郡王妃的么?”

贵人们身边伺候的人,自然可以代为开口说一些贵人们不好出口的话,比如说训斥什么的。但方才大长公主并没有亲口说让这女官代她问话,那这女官就是擅自开口了。倘若被训斥的人不敢反抗,哪怕本身是一品二品的夫人,被这五六品的女官训了也就训了,可是倘若真的追究起来,这女官却是没有资格自己开口训人的。

大长公主没想到绮年真敢拿这女官说事儿,脸色也不由得有些难看:“她是本公主身边的女官,自然是代替本公主说话。”这道理谁不明白,没有她的默许,这女官怎么敢开口?

绮年故做惊讶:“但方才并未听见公主恩准她代为发言,难道说这女官是有旨专门为公主代言的么?”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旨。何况公主府里女官也不只这一个,今天用着这个,明天用着那个,哪里会有个专门代言的?大长公主也只能含糊其辞:“本公主素日里也习惯由她说话了。”

绮年顿时一脸的小心翼翼:“那,以后命妇们见了她,是否要行礼呢?”这好比替皇帝传口谕的内监,只要说一句“皇上口谕”,大臣们就得先对他跪下去。

大长公主顿时又噎一下。倘若这女官不是特意带了她的话去传达,命妇们当然不必对她行礼,可若是说不必,又等于承认刚才没有她的特许这女官就开口乃是逾越。本来她只是借机刁难一下绮年罢了,谁想得到这贱丫头竟然真敢跟她较起真来。

“本是你失礼在先,她虽有不妥,也是为了礼不可废。”

绮年也没打算深究,不过是不想继续站在这里受大长公主的气罢了,闻言笑了笑:“是。”

大长公主气势已弱,原先想说的话到了嘴边也不愿说了,最终只是冷冷说了一声起轿,便率先进了玉华门。旁边伺候的宫女生怕两位贵人闹起来殃及她们这些池鱼,这时候松了口气,连忙上前来请绮年上轿。绮年笑问道:“大长公主也来替小皇孙洗三么?”好像太子的头一个儿子出世她都没来过。

“大长公主久病,怕给皇孙过了病气,是不去的。”宫女随口答道,“是郑贵妃前些日子派人往公主府送了一枝老山参,公主用后颇有起色,今日是入宫来见郑贵妃的。”

“郑贵妃啊…”绮年望了一眼大长公主轿辇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地上了轿子。

第18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吴知霞生子虽是大喜事,却也因皇帝的病势,最终只是小小在东宫内庆祝了一番便罢。小皇孙洗三后的第二天,许茂云那边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对许家和韩家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喜事。

韩嫣抱着秋哥儿来郡王府,一来探望绮年,二来亲自报喜:“瞧着茂云个头儿不大,生的儿子却不小,足足的六斤六两!脾气大极了,洗三的时候往盆里一放,哭声简直要掀了屋顶。我爹娘喜得什么似的,哥哥更昏了头了,只会傻笑。”韩嫣想起当时的场面就忍不住掩了嘴笑,“小名就叫六哥儿,因生得顺当,大名就叫韩顺鸿。我哥哥连老二的名字都起好了,就叫韩颐鸿——你瞧瞧这心急劲儿!男人哪,傻起来也真是傻。”

绮年深深觉得韩颐鸿这名字更好听些,于是不由得替抛砖引玉的六哥儿有些遗憾:“这会儿回来,我都没来得及跟你好生说说话儿。在那边可好?我瞧着你黑了些瘦了些,秋哥儿倒结实。”

韩嫣看着满地乱跑的儿子抿嘴一笑:“外边自然不如家里,黑瘦些也是有的,并无大碍。你可别跟娘似的,拉了我和你表哥眼泪汪汪的,只说苦坏了。其实在外头也是做官,能苦到哪里去?秋哥儿倒是时常跟着那些衙役们的孩子出去玩儿,皮实得很呢。只是咱们好些年不得见,真是想念你们。这些日子家里好容易才把祖母的后事都办完了,本来我身上带着孝是不该来的——”

绮年赶紧摆摆手:“咱们之间别论这个。”从前在成都的时候,她身上也带着父母的孝,韩嫣和冷玉如也从来没避讳过,“倒是玉如那边,不如我自在,怕是不好跟你见面。”张大夫人因丈夫在边关镇守,是比较讲究这些规矩的,再加上还有个没事也要找点事的张二太太,冷玉如一个做人儿媳的,自然是不自由。

“张家来吊唁的时候,玉如已经派人来说过了,等她生了孩儿再来看我。”韩嫣爽朗地一笑,“玉如还是那么多心,生怕落了话柄儿。”

绮年叹口气:“她比我们都不容易。”亲事是那样来的,走到如今让张家上下无芥蒂,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冷玉如不说,她也能猜想到。

“总是如今也好了。”韩嫣点点头,“听说这一胎又是儿子,若真如此,她这大少奶奶的位置也就坐得稳稳的了。”

“是啊。”绮年想想也笑,“说起生儿子,大家扎了堆的都生儿子。”

“这还不好?”韩嫣白她一眼,“难道你还想生女儿不成?倒不是说女儿不好,只是也得有个儿子傍身。你看我这都有秋哥儿了,娘还盼着我再生一个呢。虽说如今你好了,也得赶紧生个儿子的好。郡王爷可是也到而立了,还没有嫡子,外头又要说闲话了。别忘了,你那婆婆还有个做大长公主的娘呢,若是撺掇着宫里再给你赏几个人什么的,就是无尽的麻烦。”

绮年猛然想起大长公主去找郑贵妃的事儿:“没准儿你还真想对了…罢了,真赏了人来,我就往院子里随便哪个地方一塞,白养几个人罢了。且别说这些扫兴的事儿,就没点儿高兴的事与我说?”

“说起这个,我倒正想问你。”韩嫣压低声音,“这些年你常回家的,可知道你表哥院子里那个叫孔丹的丫头是怎么出去的?”

“孔丹?”绮年想了一会儿才有点印象,“是那个爱穿橘色衣裳,眼睛长在眉毛上头的丫头?”

韩嫣嗤嗤地笑起来:“没错,就是你说的这个样儿。我当初叫她留在家里看院子的,这回子回来听说已经出去配人了。那一个叫月白的,到底跟她是一起伺候你表哥的,我也不好多问。”

“叫如鹂过来。”绮年对着门外吩咐了一声,“这些事儿,她一定知道。”

如鹂果然不负众望,呱啦呱啦就说了一通:“听说是舅老爷亲自吩咐的,说两人都是一般年纪,月白嫁了,孔丹也不好耽搁,让舅太太给她挑个人配出去。似乎孔丹还去舅太太面前哭闹过,舅太太本想给她在府里挑个人的,后来看她这样的闹,说不能留下了,就在外头庄子上指了个管事把她嫁了。”

“竟是爹亲自吩咐的?”韩嫣不禁有些诧异。想想送到庄子上去的孙姨娘,再想想低眉顺眼伺候在李氏身边的赵姨娘,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不说那些了,总归打发了就是好的。”韩嫣把手一摆,“听说你哥哥升了?”

周立年三年任满,顶头上司被调去别处,他就顺理成章升了一级顶上了这缺。

“是,接着了信,说嫂子有了身孕,要回京城来养胎呢。”

韩嫣略有些怀疑:“千里迢迢的,有了身孕原不该移动才是,就近去成都岂不更好,如何反要跑回京城来?”这个小姑子她没怎么相处过,但也知道不是个很好伺候的主儿。

“嫂子到底是京城人,怕是住不惯成都那边,再者这有了身孕总是娇气些,口味上怕也更刁钻。”绮年含糊地说了几句,心里却隐隐地有个猜想。吴知雯必然是跟周七太太相处并不十分融洽,自然不愿意去周家。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绮年这边才说了几句,那边如鸳已经过来了:“王妃,少奶奶回京了,派人过来给王妃问安呢。”看绮年还在迷糊是哪个少奶奶,便低声道,“是如莺过来的…”

“已经回京了?”绮年大为诧异,“叫她进来吧。”

如莺比从前瘦了,这是绮年看见的第一眼印象。身上穿一件柳黄色褙子,里头衬着玉色袄裙,颜色倒也配得雅致,但这样黄配绿的颜色,因她面色有些晦暗,便失去了应有的鲜亮劲儿,反显得面有菜色了。一进来看见绮年,如莺便有些红了眼圈,跪倒磕头:“奴婢给姑娘请安。”

绮年微微皱眉,让如鸳扶她起来一边坐下:“这是做什么,你早不是奴婢了。几时回京的?”

“是昨日天黑时分才到的,少奶奶说,因也有身孕,不好过来冲撞了王妃,就叫我过来给王妃问安。”如莺说着,又向韩嫣行了一礼,“舅奶奶,少奶奶今日回娘家去给亲家老爷亲家太太问安了。”

“回家了?”韩嫣连忙起身,“那我也赶紧回去。”小姑子远嫁三年才回来,自己这做嫂子的不好不在场。

绮年叫人送了韩嫣和秋哥儿回去,这才转向如莺:“哥哥在那边可好?”

如莺有心说个不好,又说不出来,只低了头道:“少爷很是辛苦。”

“嗯,父母官么,要出些政绩自然是辛苦的,哥哥又是要上进的人。嫂子有了身孕,如今怎样?”

说到身孕,就好像在如莺身上捅了一刀似的,忍着难受道:“四个多月了,本该回成都去养胎,少奶奶却一心要回京城。”

绮年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嫂子怀孕辛苦,她是京城人,住不惯成都也是有的,回京城来养胎,也是为了腹中孩儿着想。”

如莺忍不住道:“可是太太也说让少奶奶回成都老家的。”

如鸳轻轻咳嗽了一声:“是七太太。”周七太太是周立年的生母不假,但既然已经过继,对周立年来说七太太就只能是伯母了。这些年周七太太一直跟着周立年住着,绮年体谅他们母子之情从没说过话,可是如莺话里也该注意些。

如莺涨红了脸:“是婢妾失言了。”

绮年点点头:“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到了嫂子那里就要注意些,这里头的事儿你本是明白的,理应言语里更避讳着些,别因小小一个称谓反搞得家宅不宁,那就是你的疏忽大意了。”当然,究竟是大意还是有意,她也不想深究,但看如莺现在这样子,显然是吴知雯占了上风。

“婢妾从来不敢的…”如莺眼圈又红了,拿帕子按着眼角,“只是不知怎么了,少奶奶总是看婢妾不顺眼…”

绮年没说话,只上下打量着她的衣饰。衣料说不上多么贵重,但也都是绸缎,耳朵上戴一对米珠坠子,头上还插了一枝赤金雀头钗,虽然不大,却也是光灿灿的。绮年把她从头到脚看完了,才慢吞吞地道:“嫂子可有克扣你衣食之处?”

如莺又涨红了脸。头上身上穿成这样,她怎么说得出吴知雯克扣了她?固然她的衣饰不多,比如说这钗子吧,就只有两枝,另一枝是青玉莲花头的;再比如说家常的衣裳绸缎的少棉布的多。但若说比起高门大户的姨娘们是远远不如,可以周立年的官职和家业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就是这几件值钱些的首饰,还是吴知雯从自己嫁妆里拿出来赏给她的。

“哥哥如今才做几年官,就能让你这样穿戴,已然是难得的了。”绮年皱着眉,“家和才万事兴,你得记得这句话。哥哥在外头不易,不能相助,也切莫添乱。”

如莺从没被绮年这样教训过,顿时委屈得眼泪直流,抽噎道:“姑娘——”旁边如鸳看着这样子不大成个体统,只得开口道:“如莺姐姐,王妃这怀着身孕呢,你别这样哭哭啼啼的…”

如莺憋得要命,有苦说不出。她对周七太太伺候得无微不至,实指望周七太太开口让周立年抬举她。结果周七太太倒是开口了,吴知雯也十分爽快,立刻就抬了她做姨娘,一应份例都跟着往上抬,可就是不让周立年进她的房。如今吴知雯有了身孕,她本以为终于轮到自己了,可吴知雯又直接将她带回了京城,反留下了她已经配人的大丫鬟听琴一家子在那边伺候。她实在是无计可施了,只好借着来王府请安的机会求绮年说句话了。

“婢妾只是担心少爷——”如莺绞尽脑汁地挤出几句话,“如今少爷在那边,没人伺候呢。少奶奶回了京里并不少人伺候,却把少爷一个人抛在那边…”

“哥哥身边没有丫鬟小厮?”

“不是…”如莺说不出来了,半晌一咬牙,扑通一声跪倒,“求姑娘跟少奶奶说说,让奴婢去伺候少爷吧。”

绮年静静看了她一会儿:“当初做妾,可是哥哥强逼你的?或是他许过你将来要娶你为妻?”

如莺惊慌地摇头:“没有!奴婢也断不敢有那样妄想的。”

“既然没有妄想,那如今少奶奶的安排,你又为何这样不情愿呢?”

“可是少爷那边无人伺候…”

“哥哥由谁伺候,是当家主母该操心的,不是姨娘妾室该想的。”

如莺颓然坐倒在地上:“姑娘好狠的心,就不肯替奴婢说一句话…”

如鹂在一边听得不悦,拉着脸道:“莺姨娘这话说的真是好笑,王妃当初连身契都放了你的,还要怎样?如今倒怪起王妃心狠来了,难道还要王妃做主让立年少爷娶了你不成?”

绮年摆摆手止住如鹂:“你若还是我的人,我自然可以说话。可你如今是哥哥嫂子的人,我一个做妹妹的,断然没有管到哥哥房里去的道理。你回去吧,记着自己的本分就是了。”

如莺茫然地站起身来,随着如鸳往外走,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今早她请缨要来郡王府问安时吴知雯眼中微微的讥笑,原来她早就料到自己想来说什么,又早就料到绮年会给什么样的回答了。

绮年看着如莺有些踉跄地走出去,叹了口气。如鹂快人快语地道:“王妃别多想,这是自己不知好歹!当初王妃不是没劝过她,自己情愿做妾,如今又来说什么呢!也不想想,王妃若说了话,可怎么跟少奶奶交待呢。”

绮年苦笑了一下:“表姐早料到我会说什么了,否则也不会让她来。也不知这些年表姐变成什么样儿了…”想必是与从前那个心比天高的少女已经大相径庭。

绮年在这里想着吴知雯的时候,吴知雯已经跨进了吴府的大门。月白色的袄子,蜜合色锦裙,在腰部只是微微丰满了些,尚未有太明显的轮廓。头上戴一枝白玉如意钗,鬓边几朵蜜蜡绿松石的珠花,再不复从前那样艳光照眼的打扮。

李氏在兰亭院里看见这样的吴知雯走进来,不由得也在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果然是跟从前不一样了。

“给母亲请安。”吴知雯拜下去,早有丫鬟们上来扶起来了,“这些年不在京中,没能来探望母亲,是女儿不孝。”从前在家中做庶女的时候,心里只埋怨嫡母不贤不慈,不肯宽待自己和姨娘,如今自己嫁了人,家中也有了妾室,才知道当初嫡母已然是足够宽厚了。

李氏听得怔了怔。套话人人会说,说得是否真心却是能听出来的,倒弄得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你是跟着姑爷外放,哪里说得上不孝。快坐下,双身子的人处处都得小心些。”

孟涓上来见礼,吴知雯看着这个弟妹,转过身去真心真意向李氏道:“母亲对我们兄妹的恩情,没齿不忘。”一般人家的嫡母,有几个肯替庶子结这样好亲事的?

李氏略有几分不自在地笑了笑:“你们叫我一声母亲,我自然要尽心的。”说了几句家常寒喧的话,问到周立年,“上回来信说姑爷升了官,你父亲很是高兴,只是你这样带着身子千里迢迢的回来,实在不大谨慎,万一路上累着了如何是好?”

吴知雯笑笑,不肯说自己是为了什么,只道:“相公升了官固是好事,但因升得快了,颇有人不服,如今一举一动都有人瞧着呢,我怕在那里反给他添了累赘,便回来了。”欠身道,“相公还有一封信,让我带给父亲的。”

“你父亲在外头指点雱儿和你表弟的课业呢。”李氏一边说一边叫人去请吴若钊等人,“既回来了,在家里多住几日也好。”

吴知雯歉意地一笑:“多谢母亲,只是——相公的生母是一起回来的。”说是没婆婆,其实还有个应该叫婶娘的婆婆。

李氏不觉皱了皱眉:“也罢,总归是姑爷的生母,你好生孝敬着,姑爷也念你的情份。”不过这位生母确实有点不大省事,跟着已经过继出去的儿子过日子算怎么回事?到底周立年这算是二房的儿子呢,还是仍旧算七房的儿子?这搞得称呼上都没法算。

吴知雯点头受教,又说了几句话,吴若钊等人已经回来,见了一番礼。吴知雯看弟弟比从前高了好些,眉宇间已经是成家男人的模样,不由得心里大慰,说了几句话,便拿出信来递给吴若钊。

吴若钊略略有些讶异。按说周立年若是有什么事,前头写信来的时候就可以说,或者让吴知雯捎句话也成,何必再特意让她带一封信呢?想着大约是女婿有什么要求不好对吴知雯启齿,便特意拿了信到旁边厢房里去看,只看了几行,他脸色就变了。

信里并不是对吴家有所求,甚至根本没提到吴家,信里写的是他怀疑齐王已经不在封地,并列举了一些蛛丝马迹。齐王的封地在成都府,周立年却不仅在成都长大,更因为行商走遍了整个成都乃至近旁的渝州,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根据他所列举的线索来看,齐王确实可能已经悄悄离开了封地。

除了这些线索之外,信中并没提到别的话,甚至没有要求吴若钊将这些线索告知朝廷,但吴若钊捏着这信,手却微微有些发抖。他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这封信的厉害?吴家素来是不参与立储之争,只忠于九龙宝座上的那一位。即使吴知霞被点为太子妃嫔,吴家已经是太子一党,那也是因为皇帝做出了决定,将吴家送上了太子的船。但周立年——他的这个女婿却是主动参与了进来,大胆地向太子示好,将宝全压在了太子这一边!

目前来看,太子似乎是稳操胜券了,但他一日不登基,一日就不能算尘埃落定。可是翻过来说,毕竟齐王已经就藩,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太子也不能主动挑起争端。现在有了这封信,太子就有了动手的理由。可是以吴若钊的眼光来看,太子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对付齐王,而是尽快继位。此时若起争端,万一皇帝觉得太子对兄弟不慈,那反而要弄巧成拙。周立年这封信,成则有从龙之功,将来飞黄腾达皆自此信始;反之则是一败涂地,若将来齐王登基,治他一个满门抄斩毫无问题。自然,倘若真到了那一天,吴家也跑不了。

吴若钊紧紧地握着那封信坐着,直到吴知霄悄悄走了进来:“父亲——”

“你看看这个。”吴若钊深吸口气,将信递给了儿子,“依你看怎么办?”

吴知霄看完信也皱紧了眉,半晌才道:“依儿子浅见,须将此信呈交太子。”若是不交,吴家是两头讨不到好,万一因此使太子缺少警惕失去大位,那吴家就完了。

“为何不是呈交陛下?”吴若钊抬眼看着儿子。

吴知霄苦笑:“若呈交陛下,妹婿私自窥探齐王,居心叵测的罪名是跑不掉的。”若不是有心窥探,如何能得到这些线索?皇帝再怎么为了天下安定着想,也不会喜欢有人去揣测怀疑他的儿子。即使最后证明这些怀疑都是对的,皇帝心里照样不舒服。皇帝不舒服了,你还想舒服吗?

吴若钊深深叹了口气:“这封信,还是送去郡王府吧,让郡王给拿拿主意。”

第18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于周立年,绮年有类似的担忧。并不是担忧他站错队,赵燕恒与太子是牢牢绑在一条船上的,当然是越多人支持太子越好。她担忧的是周立年这种激进的态度,就像当初他不顾吴若钊的反对一定要去参加春闱一样。甚至吴知雯回京城养胎,还把家里人都带了回来,未必不是他的一种态度。

不过这些话她都没跟赵燕恒讲,因为赵燕恒现在要担负的压力比她重得多,她能做的,也就是把王府里管理得井井有条,让他不必为了后宅的事烦心罢了。

“丹园那里没什么动静?”将到产期,绮年觉得腰是越来越容易酸,但为了生产顺利,她仍旧坚持每天在院子里走一圈。

豆绿垂手跟在她身后,恭恭敬敬地答道:“那边倒是说过让奴婢伺机给王妃下个绊子,但奴婢说王妃身边的人跟得紧,找不到机会下手,那边只骂几句奴婢没用,也就罢了。”

“也就罢了?”绮年重复了一下,有些怀疑。秦王妃真的死心了?还是因为被禁足确实有本事也无处施展?想想大长公主,想想秦家,绮年觉得没有那么乐观。

豆绿有些惶恐:“奴婢不敢撒谎。”

“也罢,院子里看紧些,到了那天,除了稳婆之外,其他各院丫头们统统不许入内,你们必须有两个人紧紧跟着我。至于你——”绮年看一眼豆绿,“在我生产之时惊慌失措险些弄错了药,打发到庄子上去就是了。”

这就是给了出府的理由,豆绿大喜,扑通跪下来给绮年磕头:“奴婢谢王妃恩典。”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绮年是天快亮的时候发动的。一早晨节气居是如临大敌,赵燕恒没出去,连昀郡王都在书房里坐立不安,只有肖侧妃管着府里的杂事,还要隔一会儿往外书房传传消息,忙得不可开交。林悦然跟着她帮些小忙,见肖侧妃终于得了闲坐下来,忙捧了杯茶过去。

肖侧妃接了茶喝一口,笑道:“一家子都是这样,要生孩子了就阖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苑氏这些日子也住在荷园里,身边跟了几个丫鬟婆子,说是伺候,其实也是监视,除了能带孩子出来走动走运,极少能出屋子的。今日借着机会也出来透口气,听了肖侧妃的话便道:“王妃是尊贵人,肚子里是小世子,自然要仔细着。”看了林悦然一眼,心想若是小姑子能留在郡王府,岂不一样是这样尊贵?

肖侧妃淡淡一笑:“林娘子有句话说对了,王妃是尊贵人,自然要仔细。为何这样尊贵?皆因王妃就是王妃,是郡王正妻!若换了是别的侍妾通房生产,可没有这样兴师动众。这个道理,高门大户也罢,小门小户也罢,都是一样的。”

苑氏低了头不敢再说话,林悦然心下明白,轻轻拉了肖侧妃的手低声道:“多谢侧妃,我都明白的。”在郡王府住的日子也不短了,难道还看不见郡王爷的态度么?前些日子云姨娘过世,郡王这里就连一个侧室通房都没有了,却也从没见谁提过要给他房里添人的话。可见肖侧妃说得对,王妃是不愿给郡王添人的,若是自己当初鬼迷心窍非要凑上去,哪里会有好处?还不是把当初的姐妹情份都给毁了!

肖侧妃含笑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句话刚说完,丁香气喘吁吁冲进来:“生了生了,侧妃,王妃生了,生了个儿子!”

“这么快!”肖侧妃大喜,“这才刚过午呢。快,快去给王爷报喜——不,我亲自去!还有,阖府都放赏,各赏一个月的月例!”

外头这通忙乱,绮年都不知道了,说起来这次生产时间也不是很久,她却觉得特别累,只是支撑着听稳婆说了一句“大喜,是位小公子”,就沉沉睡了过去。

再醒过来的时候屋里已经上灯了,床边上坐了个人,正是赵燕恒,一见她睁眼便喜悦地道:“醒了?可想吃点什么?还有哪里不舒服?”

绮年觉得哪里都挺好,一生完孩子好像通身都舒服了:“孩子呢?”

“这儿!”赵燕恒从旁边小床上抱过一个襁褓来,洋洋得意,“这孩子,哭起来的声音极响亮,中气十足,父亲看了直说将来是个学武的料子!”

绮年知道他是摔断腿后被迫弃武的,心中总有份遗憾,儿子若能习武也是圆了他的心愿,不由伸手摸摸他的手才侧头去看孩子,只见一张红红的小脸儿,睡着了也拧着淡淡的小眉头,小拳头更紧紧攥着,不由得失笑:“怎么这么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品姐儿刚生下来的时候也不这样啊。”女儿那时候乖乖的才不是这样子。

赵燕恒表示反对:“说的什么话!这是儿子,自然跟女儿不一样。”

“哟哟哟——”绮年看着他笑,“果然儿子就是不一样,这才生下来呢,就不待见女儿了?我这就去告诉品姐儿,她爹不疼她了。”

“胡说!”赵燕恒哭笑不得,“谁说我不疼品儿,你这做娘的,怎这样挑拨离间,哪里像做娘的样子!品姐儿早就嚷着要来看你,莫不是来了就听你说这些胡话?”

“乱糟糟的,没把品姐儿吓着吧?”绮年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儿子的小脸,“品姐儿看过弟弟了?”

“看过了。”赵燕恒把儿子放到妻子身边,俯下身来看着这一大一小两个,想着那边房里还有一个小的,那心里满满的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溢出来,“亲热得很,还想抱呢。把乳娘吓坏了,好歹拦住。到底是亲姐弟,这么小就亲热了。”

绮年抿着嘴笑,抬手摸摸自己胸前:“一会儿等他醒了,我给他喂回奶。”

赵燕恒皱皱眉:“你这回别看生产还顺利,可是太医说身子却有些虚,乃是劳神太过的原因。若再给孩子喂奶,怕是身子更要虚了。”

“只喂一次罢了。”绮年觉得不大相信,“说来我觉得这次养得很好,家里又没有什么不省心的事,怎么会反而虚了?别是太医诊错了罢。”

“说是没有不省心的事,也没见你少劳神了。”赵燕恒替她掖掖被角,也幸好在她有孕之前秦王妃就被禁足了,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事,“只是,我得出京了。”妻子刚生产完毕,自己又不能守着她。

“这么急?可是事情有什么变化?”齐王只是疑似离开藩地,难道是抓到实证了?赵燕恒之前就说过出京的事儿,但没想到会这么急。

“你生产那会儿,我接了封信,是汉辰送来的。他手里有郑家私自募兵的实证,需要我去取。”

绮年敏锐地觉得不对:“周汉辰?他为什么不自己送回来,却要你去取?”

赵燕恒略略迟疑了一下,绮年已经警惕起来:“说实话!否则我心里不安。”

“汉辰被人盯上了。”赵燕恒很想撒个谎,但又怕将来绮年从别处听了实信,毫无准备之下更要慌张,不得不道,“白露已经伤重,怕是不治。”

“所以你要去援救他?”绮年忍不住要撑起身子,被赵燕恒轻轻压了下去,“不,我只是去一趟,将那些人的注意力引到我身上来,然后让汉辰回京。有些证据,只有汉辰亲自呈上来,皇上才会相信。”周镇抚不是任何皇子一党,他是皇帝的信臣,他说的话才最为有力。而他亲自回京呈上对齐王不利的证据,将来就是在新帝面前立了大大一功。

“所以你是去做幌子的?”绮年恍然大悟,“就像那一年你也是借口去祭外祖父,却传出消息说是遇了山匪!”做幌子,应该比当真拿了东西要安全一点吧?但也未必,幌子就是要把那些人的注意力全都引到他身上,如此才能让周镇抚安全回京。一时间,绮年心里跟滚油煎的一样。

赵燕恒握了她的手,低声道:“你放心,我带着侍卫,必定无事的。”

“你那年也带着侍卫,还不是——”绮年想想当初在青云庵看见他的模样,就觉得心里发紧。

“你刚生了孩子,可不能哭!”赵燕恒手忙脚乱地替绮年拭泪。这样的事他不是第一次做,可从前并没有人这样地为他担忧。

“我不哭。”绮年把眼泪吞回去,“只是你一定要小心,我和孩子们都等着你回来。”

赵燕恒用力点了点头:“我一定平安回来,无论听到什么消息都不要相信,你也要一切小心!”

新郡王的嫡长子洗三,自然热闹非凡。虽然孩子还这么小不能请封世子,但谁都知道,只要不是少年夭折,这个孩子将来稳稳的就是王府世子,未来的郡王。

赵燕好跟着张大夫人一起来道贺,借小姑子之便溜进绮年房间里,眉开眼笑:“恭喜嫂嫂!”拿出两个肚兜,“这个是我绣的,嫂嫂别嫌针线不好。这个是我嫂嫂绣的,托我给嫂嫂带过来——哎哟,都是嫂嫂,我都叫糊涂了。”

绮年也笑,接了肚兜:“我也有东西要送你嫂嫂,明儿洗三我不能去,你替我带过去罢。”冷玉如比她晚一天生产,也生了个儿子,“哥儿可好?叫什么名字?”

赵燕好掩了嘴笑:“小名叫顺哥儿,好着呢。今儿早上固哥儿去看弟弟,被弟弟撒了一头一脸的尿,气得哭了一场。”

绮年也忍不住笑:“这才生下来两天就这么精神,果然是张家的儿子呢。”

姑嫂两个正逗着器哥儿,外头如鹂脆声笑道:“三奶奶来了?”打起帘子,柳逢碧走了进来。

“三弟妹来了,快坐。”绮年欠欠身,柳逢碧便坐了下来,看着器哥儿欢喜道:“哥儿长得好精神!”忙忙地拿出一对赤金的小脚镯,上头錾着如意祥云纹,十分精致。镯子两头做成相对的莲花苞,里头各镶一块绿生生的祖母绿,虽块头不大,颜色却极好。器哥儿瞪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了看,把小脑袋扭开了。

绮年不禁笑道:“这傻孩子,不认得婶娘给的好东西。”

柳逢碧闻言忙道:“嫂子可别这样说,哥儿还小着呢,怎认得这些东西。”

绮年轻轻拍了拍器哥儿:“听见没有,你婶娘多疼你,都不让说你傻呢。”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柳逢碧将金脚镯交给旁边伺候的丫鬟,道:“怎么不见大哥呢?”

绮年微笑道:“他呀,说要去祭拜外祖父,把生了儿子的消息报给外祖父听,忙忙的就出京了。”

赵燕好也是才知道,忙道:“怎么这时候出去?好歹等器哥儿洗三过后也好。”

“这不是天气渐冷了么,再往后路上难走。”绮年随口回答,“怕走得晚了,赶不及回来过年。”

“这倒也是。”赵燕好点点头,“外祖父家里离京城远着呢。”

“是啊,横竖只是个洗三,小孩子,弄得这样郑重其事的也怕折了福。”绮年边说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柳逢碧的神色,却见她只问了一句就只顾着低头去逗器哥儿了,并没再追问什么。

一会儿前头就有仆妇过来说时辰到了,要把器哥儿抱过去。绮年还在坐月子不能出去,赵燕好便和柳逢碧一起到前头去了。洗三也不过就是那么些程序,纵然来添盆的人多些、身份贵重些,也不可能平白再生出什么新花样来,热闹了一时也就散了。

柳逢碧本还想再看看器哥儿,自己的陪嫁丫鬟青儿却低声道:“方才三爷叫小厮过来,让奶奶早些回去呢。”柳逢碧闻言,心里虽有些不舍,也只能告辞。

到了二门处上了马车,却见赵燕平已经在车里了,正闭着眼养神,不觉关切道:“三爷可是喝了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