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皇上这些时日还在西苑安置着,过去有些路,老夫人请上辇,让小的们送你。”

老夫人朝李元贵点了点头,笑道:“劳动李公公了。多谢周到。只是老身腿脚还好,且皇宫大内,岂敢僭越,烦请李公公引路,老身自己能走。”

李元贵又劝了两句,见她执意不上辇,只好叫小太监抬着在旁跟从,自己亲自提灯,一路引着裴老夫人入了西苑门,穿过芭蕉园,最后来到承光殿。

萧列早在外殿等着,一听到外头起了呼声,转身迎出去,见一华发老妪手拄拐杖,被李元贵虚扶着走了过来,虽已多年未见,比印象中的模样苍老了许多,但依旧一眼认了出来,正是裴老夫人,几步并做一步地跨下殿阶,朝李元贵道:“不是叮嘱了,要请老夫人坐辇而入吗?”

未等李元贵开口,裴老夫人已道:“多谢皇上体恤,皇上勿怪李公公,是老身不好失礼。”说着,便向萧列行叩拜之礼,萧列一个箭步上去托住,道了声“免礼”,亲自搀扶着上了殿阶,引入内殿。

不待吩咐,李元贵已搬来一张绣椅,裴老夫人再三地让。萧列诚挚地道:“朕至今记得幼年之时,生母早逝,老夫人待我亲厚如己,忽忽数十年过去,身边物是人非,朕如今有幸得以再次归京,前些日便想去见老夫人了,只是诸事缠身,一时不得脱身,便想先等右安回来,不想朕未去,老夫人竟先来看朕了,老夫人若执意不坐,朕也陪老夫人同立便是。”说完,命李元贵将自己的座椅撤去。

裴老夫人这才虚坐下去。

萧列问她身体,又问府中情况。裴老夫人道:“承皇上记挂,老身身子还好,就是我的儿孙,先前不分是非,跟着旁人一道,给皇上添了不少麻烦,皇上宽仁,不予计较,老身感激不尽。”

萧列攻入京城,被拥立上位后,行宽赦之策,前朝的旧臣,除顺安王的亲信之外,剩余之人,只要呈上拥戴贺表,便毋论旧过,一概免罪。譬如周兴、裴荃之流,武定起事之初,为和萧列撇清干系免遭牵连,曾上表斥责他为乱臣贼子,如今萧列上位,这些人又第一时间再次上表陈情,称先前乃是受了胁迫,这才发了违心之语云云。

裴修祉更是如此。先前为了挣功,瞒着裴老夫人,请命领军对抗武定军,可谓拼劲全力,奈何最后关头没守住城池,弃城逃走的路上,被萧胤棠所俘。萧列入京后,萧胤棠转呈了裴修祉写下的悔过书,称他痛悔不已,愿意效忠新帝,请求从轻发落。

其实便是没有萧胤棠从中求情,萧列也无意为难裴家子孙,很快赦免,放他归家,只夺了他那个得来还没多久的国公头衔,以儆效尤。

裴老夫人说着,再次起身,要向萧列谢恩,萧列再扶她入座,喟叹了一声:“老夫人无须介怀。朕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当时情况,谁人不是被迫。倒是朕有些愧对老夫人,刚入京城,便收了二公子的爵衔。朕也是难做,毕竟二公子曾伤我部下,若不如此,难以服众。但老夫人放心,裴家为大魏立过功勋,公爵之衔,依旧保留。”

裴老夫人忙道:“皇上言重了!他如今正在家面壁思过。铸下如此弥天大错,皇上留他性命,已是天大的恩情,老身感激不尽,怎还会有别念?”

“老夫人向来明理。不怪朕,朕便放心了。叫他先安心下来,往后多的是机会再去报效朝廷。”

裴老夫人道谢,萧列又说了几句,察言观色,道:“老夫人可是有事?若有,只管讲来,但凡朕能做到,必定无所不应。”

裴老夫人笑道:“既被皇上瞧了出来,老身便说了。实不相瞒,老身是为长孙右安的婚事而来。”

萧列一愣,随即大喜:“好事啊!右安前些时日受朕所遣,去往乌斯藏定乱,应也快要回了。但不知老夫人为他定的是哪家女儿?快快道来,朕愿出面,好生操办!”

老夫人道:“多谢皇上美意。不是别家,正是泉州甄家的女儿,名唤嘉芙。她也不是外人,恰是老身次媳的外甥女,论起亲戚,也是右安表妹。”

萧列迟疑了下:“这个甄家,可是前两日刚随了福建巡抚高怀远入京的那个甄家?”

老夫人笑道:“正是。”

萧列愣了。

老夫人神色自若,道:“皇上有所不知,甄家女儿小时起,便时常来老身跟前走动,右安打小就认识她了,只是老身一直不知右安对她心意,直到去年,皇上被迫起事之际,老身收到了右安一封手信,这才知道,他竟系情于甄家女儿,只是当时颠沛,随皇上于鞍前马后,无暇顾及儿女之事。他再三恳求,叫老身务必替他上心,等到合适时机,便代他向甄家提亲。如今大事终于落定,老身听闻,甄家人这两日跟随福建巡抚进了京,内中便有甄家女儿,似是皇上的意思。老身也不知皇上召她入京所为何事,本想径去问甄家人的,又怕甄家人有所不便。皇上也知,右安自小知事,这么多年了,从未要老身为他做过什么,只独此一事,故老身记挂着他当日嘱托,仗着从前在皇上跟前得的那么一点老脸,贸然入宫求见。”

“不知皇上召甄家女儿入京,所为何事?若与右安婚事无冲,则老身也好放下心,尽快去替右安向甄家提亲,毕竟,右安已是不小了,老身亟盼他能早日成家,安定下来。”

老夫人说完,含笑望着萧列。

萧列定了片刻,方如梦初醒,霍然站起:“朕先前不知右安和甄家女儿竟有如此渊源!老夫人放心。朕此次召甄家人入京,并无别事,只是从前甄家曾有恩于胤棠,朕为赏赐甄家而已,和右安婚事,无半点不便!”

裴老夫人便道谢,萧列迟疑了下,注视着老夫人,道:“不瞒老夫人,从前还在武定时,朕便数次问过右安婚事,盼他能早日成家,他却屡屡推脱,朕无可奈何。右安多年随朕,为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喜逢大婚,朕又岂能不赏?朕不但要为他赐婚,更要风光大办。老夫人以为如何?”

他说完,双目紧紧望着对面的老妪。

裴老夫人和他对望片刻,颔首道:“一切听凭皇上安排便是了。”

萧列似松了口气,目露喜色,道:“朕必会安排妥当。老夫人放一万个心。”

裴老夫人微微一笑,不再说话,只起身告退,萧列亲自送她出了西苑,回来后,依旧坐于案后,渐渐却出起了神,随后召入李元贵,问起甄家女儿。

李元贵道:“那女孩儿生的颇为周正,举止落落,说的话,奴婢先前已转到皇上面前了,皇上自可定断。若还不放心,奴婢可将她召入宫中,皇上看了便知。”

萧列起先点头,想了下,又摇头:“右安既钟情于她,又岂会差到哪里去,叫来叫去,怕吓到她,罢了。”

李元贵一本正经地道:“皇上放心,奴婢若有半句不实,到时候皇上砍了奴婢脑袋就是。”

萧列哈哈大笑。许久没有如这一刻般欣慰,心中犹如放下了一块石头,却又隐隐有些遗憾。

到了裴右安这样的年纪,于寻常男子而言,早已成家,他却始终形单影只,也不要女子留在身边照顾起居,如今终于有了着落,萧列岂不欣慰?只是欣慰之余,想到他在自己面前只字不提,也是今日裴老夫人寻来才知,若非那甄家女儿起先拒婚,自己险些铸错,未免又觉心中遗憾。

萧列笑过后,渐渐又出起了神,忽道:“去把世子唤来。”

李元贵出去,一盏茶的功夫,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胤棠入内,向萧列下跪,口称父皇。

萧列命他起身。萧胤棠道:“父皇,儿臣正想来见父皇。这些日,儿臣奉命,一直在忙于整顿五军事务,方今日理出些眉目,将五府所属都司、卫所官旗军人数额统计完毕,名册共计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员名,实际不过半数而已。具体情由,儿臣将尽快写入折中,以供父皇御览。”

萧列点头:“可见本朝从前弊端甚多,往后任重道远。你辛苦了。”

萧胤棠道:“为父皇分忧,本就是儿臣之责,况且,儿臣也没做什么,何来的辛苦。倒是父皇,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了,父皇这些时日,又日理万机,今夜当早些歇息,养足精神才好。”

萧列含笑:“朕知道。胤棠,朕叫你来,是因有件事和你有关,和你说一声。前些时日,凤桐来见朕,说你从前受过泉州甄家之惠,她想将甄家女儿立为侧妃,以为报答。朕先前不知内情,以为妥当,便答应了,今日才知有所不便。甄家原是裴家表亲,他家女儿,与右安有青梅竹马之谊,且先前也有过口头婚约,只是碍于战事,这才耽搁了。先前不知便罢,这会儿知道了,岂能错牵姻缘?故朕改了主意。甄家对你有恩,自当报答,朕改赐别的赏赐便是了,凤桐所言之事,就此作罢,往后不议。”

萧胤棠神色略僵。

萧列注视着他,目光一动不动,片刻后,道:“怎的,关于此事,你还另有话要说?”

萧胤棠和父亲对视,见他望着自己,两道目光,似是若有所思,一凛,立刻垂下眼睛,恭敬地道:“儿臣无话。父皇说的是,对甄家,另行赏赐便是。”

萧列凝神了片刻,缓缓道:“极好。明日登基大典完毕,朕便册立你为太子,着礼部操办你与凤桐大婚,至于侧妃,若有合适之人,朕也会替你留意。”

……

次日,便是新帝登基大典日。

新朝定年号昭平,将始于次年元日,是年则沿袭少帝在位时的年号,为承宁七年六月廿六日。

这一日,三更,礼部和太常寺官员便抵寰丘,五更,九卿,京城七品、外省四品以上官员,亦全部抵达,肃穆列于寰丘两侧,万余校尉力士,沿着皇宫往皇城北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开出通往寰丘的跸道,民众候跪于跸道两旁,只等吉时吉刻,迎接新皇出宫,举行告天祭礼。

据钦天监所定,新皇当于巳时整出宫,巳时三刻抵寰丘,随后告祭礼。

此刻距离巳时出发,只剩两刻钟了。萧列身着帝王冕服,龙威燕颔,天子威范,叫人不敢直视,留在承光殿随驾的礼部尚书张时雍和太常寺卿卢齐见他坐于座中,凝神不动,似是在等什么人,心里疑惑,相互望了一眼。

又过去半刻终,张时雍正想出言提醒时辰,殿外忽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只见崔银水一溜烟跑了进来,哧溜一下,双膝滑跪于金砖地面,喜形于色:“启禀皇上,裴大人回京复命了!人就在殿外候着!”

皇帝立刻起身,眉头舒展,目露微微喜色,道:“快传!”

崔银水“哎”了一声,又飞快出去。片刻后,伴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之声,张时雍和卢齐转头,看见一个年轻男子,身影穿过斜斜射入承光殿殿门的一片朝阳,踏入殿槛。

他似刚长途跋涉而归,风尘仆仆,眉宇间亦带着披星行路的淡淡倦色,但双目却明亮有神,皎如明月,穆如清风,大步行来,这样的风采,整个大魏朝堂,十年之间,除了当年那位曾名动京华的少年卿相裴右安,还会有谁?

虽多年未见,当年翩翩少年,如今也成青年男子,但张时雍和卢齐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惊呆之余,心中也立刻明白了。

新帝今朝在等的人,终于到了。

……

裴右安随萧列转入后殿,立刻向他下拜,行三跪九叩之礼,得平身,道:“臣昨日行至京畿,听闻今日是皇上的登基大典,便连夜赶路,今晨才入城门,校尉又告知,说得过皇帝的吩咐,若见了臣,命即刻入宫,臣怕耽误了皇上的吉时,衣容也来不及整,有失仪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萧列握住他肩膀,欣喜道:“朕便知道,你定能及时赶到!路上如何?”

“幸不辱命,归途亦一路顺利,多谢皇上记挂。请皇上容臣一夜,明早便呈上奏折,详述此行经过。”

“你好生歇息,不必这么着急,迟几日也是无妨!”萧列抚慰道。

殿外隐隐传来钟声,离皇帝出宫祭告寰丘的时刻,又近了一刻。

“右安!”

裴右安正要出言提醒,萧列忽唤了声他,神色凝重。

“皇上若是有话,请讲。”裴右安道。

萧列在殿内缓缓踱了数步,停住道:“右安,这皇位,朕本想留空,若他日有少帝消息,便归他所有,奈何当日,文武百官苦谏不止,朕难以推脱。你不会对朕怀有异见吧?”

萧列说完,双目紧紧望着裴右安。

裴右安微微一笑,恭敬地道:“皇上,臣人虽在路上,但也读过张贴于城门前的万民请愿书,上有一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臣赞之。古之圣贤便知,天下非一人天下,乃社稷万民共扶之。皇上如今秉从天意,登基临朝,日后临下有赫,选贤用能,若四海升平,黎民安乐,臣何以心怀异见?”

萧列目光炯炯,哈哈笑道:“朕便知,右安乃朕之肱骨也!朕已为你备好礼服,你去换上,随朕同往寰丘,见证朕今日之登基大礼!”

裴右安谢恩,要退出时,又被叫住。

萧列笑道:“还有一事叫你知道。泉州甄家女儿此刻人在京中。昨夜你的祖母见朕,代你求娶于她,朕许了,赐婚不日便下,你可称心了?”

裴右安目光微微一动,顿了一顿,道:“臣称心。臣谢过皇上厚爱。”

他的语气,恭恭敬敬。

……

萧列赐给裴右安的礼服,是为八梁佩玉冠,青缘赤罗裳,革带佩绶,白袜黑履。

这是大魏朝最高的王公级别的礼服。

当日,裴右安随新帝现身在了寰丘祭礼之上,见证了大魏一个新朝的开端,也以这种非同寻常的方式,在时隔多年之后,回归视野,再次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寰丘告祭归来,通赞官引文武百官入丹墀,向北分立,向宝座上的萧列行三跪九拜之礼,繁文缛节完毕后,礼部派遣官员,册立周王妃为皇后,世子萧胤棠为太子。

至此,登极礼完成。

第二天,礼部同时又下了两道诏书。

第一道是关于太子和章凤桐的大婚诏书。

第二道是为卫国公府长子裴右安和泉州甄家之女甄嘉芙赐婚的诏书。

消息迅速传开,曾经数年间门庭冷落的卫国公府,从早到晚,登门恭贺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险些要被踏断。而甄家那座在京城里原本毫不起眼的宅邸,转眼也变成了关注的焦点。

两道诏书的婚期,定在同日,次月十六,礼部和光禄寺合力操办。

第41章

深夜,裴右安才摆脱诸事,终于踏入了卫国公府的大门。

到了此刻,国公府里依旧灯火通明,无人睡去,阖府上下,全都在等着他的归来。

一年多未见,裴荃和孟二夫人带着儿子裴修珞迎他,夫妇笑容满面,诸多殷勤,裴修珞执弟之礼,恭恭敬敬,一脸敬仰。

辛夫人也没歇下,露脸的时候,亦一脸笑,但脂粉也掩不住她面脸深处透出的菜色。

裴右安执子礼,毕,她勉强笑道:“一家人都在盼你回呢。就是你二弟,最近染恙,晚间吃了药,撑不住想是睡了过去,要么我叫人唤他出来……”

裴右安道:“二弟好生养病便是,不必惊动。”说着,转向闻声而出的玉珠:“祖母可睡下了?”

玉珠到了近前,笑着向裴右安见礼:“老夫人还没睡。”

“已是不早,竟累母亲、叔父、叔母等我至此刻,全是右安之过,请各自及早安歇为宜。”

裴荃夫妇知他要去见老太太,笑着点头。

辛夫人望着那个离去的背影,笑意渐渐僵冻。

“嫂子福气。右安是如今皇上跟前的红人,修祉的爵衔,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往后嫂子你啊,等着享福吧!”

孟二夫人笑吟吟地道,看着辛夫人。

辛夫人觉察出了自己妯娌隐藏在笑容之下的真实心情。

她就像是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一条毒蛇,一定早知道了些什么,讥笑她,鄙夷她,幸灾乐祸,只是这个狡猾的女人,平日的表面功夫做的十足罢了。

想到自己儿子正遭受到的耻辱,辛夫人浑身发抖,恨不得扑上去将这女人的一张伪善面皮给撕扯下来。

但她什么也不能做。

她的指甲深深地掐入手心,目光机械地游移着,勉强笑着,道:“是啊,真好……”

……

裴右安跪在裴老夫人的面前,向她磕头。

祖孙上回见面,还是老夫人大寿的那次,一转眼,时移世易,天翻地覆,这座宅邸里的人,命运更是起落如潮,前一分雨打飘萍,下一刻浓墨重彩,人生如戏,想来大抵不过如此。

再次见到长孙跪于膝下,这个老妪,无疑是欣喜而激动的,但很快,情绪便稳住了,视线掠过他身上那套尚未脱下的载满荣华的赐服。

裴右安仰面道:“孙儿央求祖母之事,中间诸多牵扯,孙儿也知,必会令祖母为难。纵然如此,祖母却还为孙儿达成了心愿。孙儿愧疚之余,万分感激!”

这一年多来,裴右安人虽距离泉州万里之遥,但却始终守着从前对嘉芙所许的诺言,甄家暗留有他的人。福建巡抚带着圣旨来到甄家,随后携嘉芙入京,一行人还在路上之时,消息便递到了裴老夫人的面前。

那是裴右安给自己祖母预留下的一封信。信中说,他欲娶甄家女儿为妻,只是身不由己,飘零在外,倘若祖母见到了这封信,那便是他不能护她周全之际,恳请祖母务必出手相助。

老夫人注视着裴右安,起先没有开口,良久,慢慢地道:“右安,这事,你确实是叫祖母为难了。甄家和你二弟曾有议亲过往,如今换你来娶,虽有些不便,但也不算什么过不去的大事儿。真正不好过的,是她牵涉到了太子。你要和太子夺人,此事非同小可。祖母起先不想应承你的……”

她的声音渐低,出神了片刻,目光萧索,仿佛陷入了什么往事的回忆。

“祖母活到了今日,见过的事,也不算少了。福不是福,祸想来未必便是祸。你幼起知事,并非不知轻重之人,从小到大,更是见你第一次求祖母为你做事,还是你的婚姻之事,既向祖母开了这口,祖母又怎忍得下心,不去成全你?”

她喟叹了一声,几分无奈,几分释然。

裴右安眼底蕴了微微泪光,叩头道:“孙儿任性了,幸而祖母厚爱,方得成全。”

裴老夫人唇边露出笑容,伸手停在了孙儿凑过来的那只脑袋上,爱怜地抚摩了片刻,命他起身。

裴右安起来,扶她往内室去,到了床边坐下,像从前那样,蹲下身去,为她除鞋。

裴老夫人望着,忽似不经意地道:“右安,我记得祖母上次过寿之时,你和表妹还颇为生疏,何以如今便非她不娶了?”

裴右安手微微一顿,随即除下鞋,轻轻放在地上,扶着老夫人躺了下去,道:“祖母,你有所不知,那时起我便对表妹一见倾心,只是当时诸多不便,如何能叫祖母得知?”

老夫人注视着他,一时倒辨不出由衷抑或搪塞,摇了摇头:“罢了,你什么都好,就是从小到大,事情都闷在心里……”

她说了半句,打住了,望着孙儿,目光愈发慈和。

“阿芙那孩子,祖母本就喜欢的。这回皇上起先立她为太子侧妃,她也不愿。你娶了她回来,往后便和她好生过日子吧,祖母对你,是放心的。”

裴右安微笑应好,替老夫人盖好被,方轻轻出去。

……

新帝登基,封赏随于武定的诸多旧日臣将。

裴右安以功,官居尚书台右丞,加封超品秩上柱国荣勋,兼东阁大学士,朝夕左右奉侍帝于左右,本就一身昼锦之荣,令人眼热不已,如今不但得上赐婚,还特恩许与太子同日大婚,这样的荣恩,本朝立朝以来,实在前所未有,在皇帝眼中,他的地位,不言而喻。只是对于将他婚期安排成和太子同日大婚一事,礼部以为不妥,特意上言,裴荃也代侄儿上表谢恩,但请求另行改期,以避僭越之嫌。

皇帝说,朕与卫国公幼年时情同手足,少年时同袍而战,卫国公为大魏捐躯沙场,英年早逝,此为朕心中难解之痛憾;武定战中,军岌岌可危,朕也身陷险境,裴右安领军奇袭而至,救难于千钧一发,今日特赐与太子同日大婚,没有别的原因,一是为了全故人之情,二是为彰汗马功劳,三是期盼太子与裴右安能延续朕与卫国公的孔怀之情。见诏奉行便是。

群臣这才知道皇帝用心良苦,恍然之余,无不感动,纷纷上表奏贺。

这日,卫国公府的前堂,裴老夫人带着辛夫人和孟二夫人,跪迎验封司官员送至的封赏上谕。裴老夫人除原本的头衔,因长孙之功,加封懿德康颐太老夫人诰命,赐翟衣翟冠,辛夫人受封一品太夫人,孟二夫人也被封为四品恭人。此前,在六科已经熬了多年的裴荃,在吏部铨选考察百官之时,优先得了“勤勉肃敏,历年兢兢业业,鲜有怠误”的上上之评,很快被提为工部营缮郎中,不但就此步入四品之列,而且,这是个人人羡慕的肥缺。

裴家满门荣耀,如烈火烹油,如鲜花着锦,一夕之间,不但恢复了从前天禧朝的荣煌富贵,而且更胜往昔。时人无不感慨,家族兴衰,果系于子孙出息。裴家便是个例子,京中谁人不羡?

裴家风光无限,甄家的门面,跟着也水涨船高了。皇帝下旨,封嘉芙祖母甄胡氏七品孺人诰命,头冠翟衣,连同钱帛彩锻等赐物,以快驿送至泉州。家中宾亲,更是络绎不绝。泉州籍的京官,纷纷上门寻亲问故就不用说了,连许多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也攀亲沾故地找来道贺,坐下后,说起来竟也都成了一家亲,帖子贺礼,收的几乎填满屋子,无处落脚。

因是赐婚,许多事有礼部和宗人府从旁协办,孟氏也少了些事。她最挂心的,就是为女儿准备的嫁妆。时间虽紧迫,好在前次为了备婚,嫁妆已备办的七七八八,都运来了京中,如今都在,趁这些时日,又查漏补缺,务必要将嘉芙风光出嫁。

婚期忽忽逼近,到了大婚的头一天,甄家要送嫁妆铺新房的床了,这天,孟二夫人带着荣芳,裴老夫人也遣了玉珠,几人一起来了甄家,帮孟氏预备事情。喜气洋洋忙忙碌碌,顺利到裴家铺完新房,次日,便是大婚之日,当晚,母女同睡一床,孟氏陪着女儿,喁喁细语,教她许多从前未曾提过的新婚隐秘之事,陪她渡过出嫁前在自己身边的最后一个夜晚。

已是下半夜了,孟氏依旧了无睡意,回忆女儿婚事的一路周折,实在不易,所幸到了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嫁的如意郎君,心中又是欢喜,又是不舍,忽然感到腰间搭来一只胳膊,女儿脑袋靠到了自己怀里,这才知她也还醒着。想到今夜自己和她说话时,她似乎心不在焉,也无半点小女儿出嫁前该有的娇羞之态,越临近婚期,越是沉默,心里有些不解,再一想,若有所悟,将女儿搂入了怀里,低声安慰道:“阿芙,娘知道你的心事。娘不是没想过,洞房怎么替你寻个法子遮掩过去,但再一想,你大表哥知道你被人掳走过的,咱们再多事,反倒怕惹他不快。他既肯来咱们家求亲,可见他对那事并不计较。”

嘉芙一直睡不着觉。昏暗里,听到耳畔传来母亲如此的安慰话语,心里反而更加酸楚。

被掳那段日子里发生的事,如今想来,除了匪夷所思,就是羞愧难当。连对着最疼爱自己的母亲,她都没脸说的出口。这些日子里,看着她忙前忙后地为自己预备嫁事,她却忍不住总是想起当日裴右安来家中提亲,两人独处之时,他对着自己的那种冷淡目光和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他说,“日后我若侥幸还能回来,我便照我所许之诺,把你娶了就是。”

他果然要娶她了。但这口气里的不耐和敷衍,每想一次,就令嘉芙难过一次,更要自惭形秽一次。

“我知道的,娘放心……”嘉芙把脸埋在母亲怀里,用听起来轻松的声音说道。

孟氏摸了摸她肩背,忽想了起来,示意嘉芙躺着,自己下榻点灯,取了一柄钥匙,打开柜门锁,又开一只柜中锁,捧了个小匣子回到榻上,最后再打开一只小锁,这才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藏着的那面玉佩,递给嘉芙,说道:“先前我一直没和你说,前次你大表哥来家中向你祖母求娶你,临走前还留了这面玉佩做信物,说是国公临终前所留。你明日就要嫁过去了,这信物,你收好,也带过去吧。”

嘉芙惊讶,坐了起来,小心接了过来,借着灯光,见玉面外镂枝蔓,连理缠绵,中间雕刻一朵幽兰,状猗猗生香,看样子应是女子之物,玉缘也十分光润,似常被抚摩所致,托于自己掌心之时,温润贴融,触感犹如女子体肤般的洁致温暖。

“……你想,既是国公爷临终前留给你大表哥的,他必定视若珍宝,当日却拿了出来留给咱们家做信物,可见他对你的真心实意。”

或许是母亲的话,给了嘉芙一点信心,又或许是掌中的这东西令她得了些安慰。嘉芙低头,指尖轻轻碰过玉体,原本低落的心情,忽然变好了不少。

孟氏让女儿再躺回去,自己也躺了下去。

“……我女儿又这么美,哪个男人会不喜欢?等嫁过去了,好生服侍你大表哥,再大的事,慢慢也就过去了……”

“阿芙,信娘的话,你大表哥必会疼爱你的。”

嘉芙握着手中那面玉佩,在耳畔母亲的絮絮叨叨声中,闭上眼睛,终于慢慢进入了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