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母慌忙从床上爬了下去,和戚灵凤奔到门外,看见秋菊被两个男仆按在院子的空地,另一人拿了一根巴掌粗的板子,正在一下下地打着她的臀。

秋菊发出杀猪般的尖叫之声,看见谢母和戚灵凤出来,嘶喊:“戚娘子,老夫人,救命!”

谢母脸色发白,慌忙回头寻儿子,嚷道:“庚儿,你这是干什么?快放人!”

谢长庚走了出来,看也未看一眼,只对管事道:“问她,谁给她的胆,敢刺探你叫人送果子的事。说不清楚,就地打死。”

他说完,负手而去。

第 59 章

节度使既如此放话, 执刑之人怎敢违背?哪里还有什么手软可言,下的都是实打实的重手。

这秋菊虽是伺候人的命,但这些年在谢家,因为嘴巴会哄人, 颇得谢母欢心,日子过得如同半个主,除了服侍谢母的一些近身之事,平日粗活碰都不碰,皮娇肉嫩,没十来下,臀便肿烂, 熬不住,喊道:“大人饶命!是……戚娘子叫奴婢去打听的!”

谢长庚停步, 示意男仆暂停,转头, 看着戚灵凤。

戚灵凤目中露出不可置信般的惊怒之色,气得整个人都发抖了。

她疾步奔到秋菊的面前,狠狠抽了她一嘴巴,厉声道:“你这贱婢!分明是你自己另有所图,背着人干了这事,怎的血口喷人,诬赖到了我的头上!我被你冤枉害死也就罢了, 你以为你能脱身?”

秋菊对上了戚灵凤盯着自己的两道目光,打了个寒颤, 闭上了嘴,掩面,痛哭流涕。

戚灵凤转过身,一张粉面已是涨得通红,目中泪光盈然,对谢长庚道:“大人!这贱婢仗着几分姿色,一向妄想飞上高枝,勾搭大人。我看在眼里,想着处了多年的份上,只能劝她老实,不想她竟嫌我无用,帮不了她,自己动起了歪脑筋。也不知是中了哪门子的邪,妄以为没了翁主,自己便能入大人你的眼。从前翁主还在老家时,她便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半分翁主,阳奉阴违,到了这里后,更是视翁主为眼中钉。这些时日,竟撇开我,暗中四处探听翁主母子之事,妄图挑拨离间,这才有了近日接二连三的糟心之事!是她背着我到老夫人跟前嚼舌,欺老夫人耳软,哄了老夫人去马场闹事的!我知晓后,也曾苦劝老夫人莫去,只恨这贱婢在旁怂恿。大人若是不信,尽管去问老夫人!”

她转向谢母。“老夫人,我被贱婢冤枉!求老夫人说句公道话!”

谢母回过神来,赶忙看向儿子:“是,是,庚儿,你不能冤枉凤儿!都是秋菊那丫头对我说了那孩子的事的,和凤儿没有干系!”

戚灵凤向谢母感激道谢,随即拭泪,复对谢长庚道:“大人,今夜也不早了,老夫人方才心口痛,她老人家上了年纪,怕是吃不消疲乏,事既明了了,似惩戒贱婢这等小事,何劳大人费神动气。大人若是信得过我,不妨交给我,我必严加惩治,杜绝祸患,下回再不会有如此之事叫大人分心!”

谢长庚面无表情:“等什么下回?这侍女先是刺探主上,又诬陷了你,罪上加罪,直接打死了事。”

“动手!”

他朝管事喝了一声。

戚灵凤脸色微变。

下人得令,立刻再次挥板。

方才这秋菊吃不住刑,将戚灵凤指了出来,被戚灵凤迅速抽了一耳光,又以目刀暗示,便明白了过来,还抱了一点自己认下罪名,保住戚灵凤,继而得她保护逃过此劫的侥幸念头。

没想到这节度使竟丝毫不为所动,下令就地打死自己,顿时魂飞魄散。

“戚娘子,分明是你叫我去打听!也是你叫我把话传到老夫人跟前的!你不救我也就罢了,怎把屎盆子都扣到了我的头上!”

她喊着,拼命地挣扎,却犹如一条被按在砧板上的鱼,如何逃得开加在身上的板子?

噼噼啪啪声中,皮开肉绽,板上很快沾了血污。

戚灵凤咬着牙,恨声道:“你这贱婢,死不足惜!我平日待你不薄,你竟如此诬陷于我!都怪我太过心慈手软。还是大人英明,似你这等贱婢,留着也是祸患!”

她说完转身,要去搀扶一旁看得两眼发直,脸色发白的谢母,说:“大人,这贱婢虽死有余辜,但老夫人年纪大了,不宜见这等场面,我先送她回房歇息去……”

谢长庚沉着面,只命阿猫搬来一张椅子,自己亲手端来,端端正正,摆在檐阶之上,正对着受刑的秋菊,扶来母亲,道:“娘,你坐下,且看儿子,如何惩治刁奴。”

谢母被儿子半搀扶半强迫着坐了下去,看着眼皮子前那正被打得皮开肉绽凄惨万分的秋菊,有些不忍,心头发慌,颤抖着声道:“儿啊,这……这丫头也伺候了我多年……她也是出于好意……你饶了她吧……”

谢长庚站在他母亲的身旁,视线落在地上那臀背已然血肉模糊的侍女,淡淡地道:“娘,你耳根软,被人哄还不自知。这种下人,饶不得。儿子先前太忙,对母亲过于疏忽,今晚得空,母亲你坐好,看着就是了。”

他的语气恭敬,却透着冷酷,叫人不寒而栗。

谢母从前只见儿子孝顺,对自己笑脸相迎,这般模样,头回见到,见他不为所动,不禁有些惧怕,不敢再开腔说话。

地上的秋菊,犹如被扒去了一层皮肉,痛得死去活来,知戚灵凤是不再管自己了,更巴不得自己快些死,心中恨极,伴着撕心裂肺的哭嚎,竭尽全力地喊:“大人!你不要信她!真的是她叫我做的!我从前是戚家下人,当初她还在她兄弟家时,有一日,叫我偷听到了她和她兄弟的说话。她兄弟说大人你定了亲,要娶长沙王女,她是没指望了,劝她多拿些好处,另寻人嫁。她说大人你日后必前程无量,就算做小,也比嫁旁的男人强。还说大人你是孝子,凭着当年她对老夫人的恩,伺候好老夫人,有老夫人在,最后和那长沙王女,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谢母瞠目结舌,戚灵凤脸色青白。

谢长庚的神色,依然冷漠,目光却渐渐变得阴沉了起来。

“求求大人,不要打了,饶了我吧,我还有话……”

秋菊闭目,抽着气,手指痛苦地扒拉着地上的碎石和泥土,指甲碎裂流血。

“你这贱婢!竟敢凭空捏造!”

戚灵凤怒声叱骂,拔了头上一根簪子,冲到了秋菊面前,朝她口舌胡乱刺去。

秋菊惨叫一声,晕厥了过去。

谢长庚示意行刑暂停。管事带着男仆,将戚灵凤拉开了。

戚灵凤转而奔到谢长庚的面前,噗通一声跪了下去,眼泪滚滚而落,哽咽道:“大人,这贱婢捏造谎话,疯狗似的咬我,她的话,一句都不能听!只怪我平日心太软,更是瞎了眼睛,没早看清这贱婢的险恶用心,以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谢长庚恍若未闻,命人提来冷水,将地上昏死过去的秋菊当头泼醒。

秋菊醒来,继续挣扎着道:“翁主嫁过来后,那会儿戚氏人在她兄弟家里,她和我说,叫我盯着翁主,趁大人不在家,在老夫人面前说翁主的坏话,绝不能让老夫人中意翁主。还许诺日后等她翻身,她就提拔我让我也伺候大人……就是因为这样,翁主她不管怎么伺候老夫人,老夫人才都看她不顺眼……这回那个孩子,也是她暗中指使,想坏了翁主的名声,好让老夫人逼大人你休了翁主……全都是戚氏她的主意……”

她说完,趴在湿漉漉的冰地上,奄奄一息,半死不活。

戚灵凤突然膝行到谢母面前,紧紧抓住谢母的手,哭道:“老夫人,我真的是被冤枉!老夫人你要信我……”

谢母早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口中“这……”“这……”地念叨着,下意识地看向自己儿子。

谢长庚看着戚灵凤。

戚灵凤对上这男人投向自己的两道目光,心知再多遮瞒,也是无用了,脸色惨白,无力地松开了攥着谢母的手,软坐在地,一动不动。

谢长庚叫阿猫扶起母亲,送回房里,命管事将秋菊拖下去,待养好伤,配给有功的屯田老军,转身要走,戚灵凤从后飞快地爬了过来,抱住了他的一腿。

“大人!我错了!我承认,我该死,对翁主确实做过一些不当之事。只是我真的是出于对大人的一片痴心……”

她哭泣。

“当年我固然认定大人你是人中龙凤,对大人的人材,又何尝不是倾慕不已,长姊不幸去后,大人又离家,老夫人孤苦无依,我便发誓,今生今世,定要替大人你孝敬老夫人,好叫大人你无后顾之忧。失了母亲后,我悲痛之余,更是将老夫人当成了自己的亲身之母,后来得知大人在外定了亲事,我一时糊涂,出于嫉妒,这才误入歧途。再后来,知大人无意纳我,我痴心落空,这才错上加错!求大人,看在两家当年的情分,还有我这些年对大人一片痴心的份上,怜惜我些。我发誓,往后起,我定会改正,真心实意,侍奉老夫人,侍奉大人和翁主!求大人,再给我一个机会!”

谢长庚没动。

“人有恩于我,我凭我能力报答,皆大欢喜。”

“人有恩于我,以此为挟,勉强我,我亦可容忍。”

“而今,你有恩于我,不但勉强我,还拿我当冤大头,算计我的身边之人。”

他缓缓地转头。

“我为匪时,曾有一结义兄长,对我有救命之恩。后来那人与我分道扬镳,想出卖我,被我知道,弄死了他。”

他俯视着地上的戚灵凤,目光冰冷。

“我给你脸,所谓恩情,是你的护身符。我若不给你脸,什么都不是。”

“懂吗?”

戚灵凤瑟缩了下,无力地松了手,掩面痛哭。

“我错了!我知道了!回去之后,我会听大人的安排,嫁了,往后安安生生过日子,再也不敢痴心妄想!”

在女子绝望的哭声之中,谢长庚掉头,迈步而去。

他到了自己母亲的屋里。

谢母坐在床上,还没躺下,脸色依然没有恢复过来,显然,还没从今夜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打击中醒过神来,听到儿子吩咐自己歇息,依旧说明日送她回去,总觉得眼前的这个儿子,不像是自己从前的那个儿子了,一阵悲从中来,流泪道:“罢了罢了,我生养了你,到了今日,还不如一个外头女人不知哪里弄过来的野种。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谢长庚听着自己母亲的怨恨之语,眼前,仿佛浮现出他第一次见到那孩子时,他闯入内室,孩子从睡梦中醒来,睁大眼睛,小心打量自己的模样。

后来,自己一怒,将对那妇人的怨恨和不满转到那孩子身上,将他挟走,夜宿破庙之时,那孩子怀揣着吃剩下的东西,小狗似的,企图悄悄从自己睡着的神案下头爬出去逃走。

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大约是从那妇人口中得到过什么叮嘱,倔犟地紧紧闭着嘴巴,不肯和自己说话。

再后来,那孩子却开始信任他,崇拜他,甚至,还会怕他冻坏了,体贴地分床给他,为他盖被。

一幕幕的旧事,从谢长庚的脑海里掠过。

不知不觉,原来他和那个他原本厌恶的孩子之间的羁绊,已是变得如此之深。

当听到自己的母亲用这样的语气,从口中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心里,忽然涌出怒气。

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竟已容不下旁人用这样一个字眼去想象那孩子了,纵然这人是自己的母亲,那孩子也确实是个“野种”。

他看着流泪诉苦的自己的母亲,冷冷地说:“娘,往后,我不想听到你用野种这样的话去唤那孩子。”

“他是我的儿子。是慕氏替我生的儿子。”

他想那孩子笑着说自己真好时的那双弯弯眉眼,顿了一顿,咬着牙,一字一字地说道。

谢母惊呆了,张嘴,望着自己的儿子。

说出了这一句话,谢长庚整个人,忽然仿佛松了下来。

他自然不可能就此原谅那妇人对自己的背叛和羞辱。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那个对自己全然信赖的孩子而已,不愿他在自己母亲的眼里,永远是一个说不清来历的“野种”。

他慢慢地呼吸了一口气。

“当年我去长沙国求亲,因出身之故,怕长沙王不应,对翁主施加了强迫手段,令她**于我,这才求亲成功。”

“这孩子,便是那时生下来的。只是这些年,此事不便叫外人知道,这才以义子之名,养在她的身边。日后看情况,归宗认祖。”

“不但这孩子的事,娘你不喜慕氏,对她诸多苛责。真论是非,是儿子无耻卑劣在先。”

“从今往后,我望娘你,好好享你的福。不该你的管的,不要管。不该你说的,更不要说!”

第 60 章

谢母望着神色严峻的儿子, 怔了片刻,眼前浮现出白天在马场里见到过的那孩子的脸,突然之间,当时的疑虑, 仿佛都得到了印证,越想越对。

她恍然大悟,猛地拍了下床沿。

“难怪我今日一眼看到那孩子便觉眼熟,与你小时有些相像!我还道是巧合!原来如此!你为何先前不早和娘说!”

她激动万分,一骨碌地从床上爬了下去。

“我就说呢,那孩子不但长得俊,更是乖巧懂事!原来就是我的孙儿!你快去!这就把我孙儿接来!我回去也好, 带我孙儿一道回去,好生养着, 省得给你添事!”

老母信他说辞,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如此反应,说什么和自己小时相像,倒是有些意外。

应是她看岔了眼,或是此刻因了自己的话,想当然,才会生出如此的印象。

谢长庚亦未多想,见老母态度大变, 语气亦缓和了下来,说:“娘, 方才我解释过了,当年情况特殊,这孩子生下来后,便养在那边。如今儿子虽做了个节度使,表面看着还算风光,但朝堂内外,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不能有半点行差踏错,儿子如今还不便将那孩子认回来。仍以义子之名,暂时养在慕氏身边,对儿子更好。”

谢母刚生出想带孙儿回去养的念头,就被打消了下去。

她心里失望无比,但儿子这么说,也不敢不顾儿子的前程,愣怔了片刻,说:“万一慕氏记恨我从前偏心,日后就是不肯还我孙儿,那该怎么办?”

她攥住了儿子的衣袖。

“庚儿,等她回来,你跟她说去,叫她不要记怪……”

她顿了一顿,又喃喃地道:“罢了罢了,你是男人家,娘不能叫你在妇人面前低三下四。我自己跟她说去!只要她能好好替我养着孙儿,日后认祖归宗,娘这张老脸,豁出去不要了!”

谢长庚之前的怒气,已是渐渐消散。见母亲如此模样,知是被自己先前的那一番行事给镇住了,暗叹了口气,将人扶着,坐回了床边。

“娘,慕氏和那孩子的事,你心里有数就好,不必操这个心,儿子知道该如何办。”

他沉吟了下,言语一转。

“儿子早年为盗,手上沾过不少的血,如今虽做了官,亦少不了打打杀杀,常忧心杀孽过重,有损福泽。你听儿子的话,这趟回去,儿子会派人随你,替你去捐一座寺庙,你在家无事,多做些善事,拜佛念经,替儿子积福消孽。”

“阿猫是你养大的,你嫌她粗笨,对她呼来喝去,做粗使丫头使。我问她想不想留下跟翁主,她说想跟,却没报答娘你对她的养恩。往后,娘你对她好些,将她当女儿养,她会尽心服侍你的。别再像从前那样,糊里糊涂,被人蒙蔽还不自知!”

谢母眼圈慢慢泛红。儿子说一句,她点头一句。

“娘记住了。都怪娘,先前糊涂。你不容易,放心吧,娘回去了,一定多做善事,替你念经消灾!”

既走了这条道,又怎会在意所谓的杀人造孽?弱肉强食,本为天道。

谢长庚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想让自己母亲回去后寻事做,有个念想,免得终日无所事事,又像从前那样惹是生非。

见母亲如此动容,他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叩头道:“儿子实在不孝,多谢娘的体谅。儿子得了空,会去看娘的。”

谢母忙扶他起来,小声地说:“你若能一道带孙儿回来看我,娘就更高兴了。”

谢长庚顿了一顿。

“儿子知道。娘歇了吧。”

他服侍老太太入睡,谢母坐在床上,欲言又止,谢长庚问她何事。

谢母迟疑了下,说:“凤儿……”

她迅速看了眼儿子,忙改口。

“那个戚氏,虽是做错了事,但从前好歹也救过娘,你离家后,戚家也照顾了娘,她定会改的,庚儿,你看在娘的面上,得饶人处且饶人,莫要太过为难于她……”

谢长庚说:“娘放心。儿子还是拿她当娘的救命恩人看,不会亏待她。”

第二天,节度使府的管事安排好家中之事,照谢长庚的安排,护送老夫人一行人回去。

谢长庚亲自同行,数日后,直到送出河西,掉头之前,吩咐管事,到了后,主持戚氏的嫁人之事,在他返回之前,要安排好信靠的人留下,若是戚氏与老夫人再次频繁往来,及时告知自己。

管事一一记下,辞别后,上了路。

谢长庚目送车马远去,立刻掉转马头,赶回姑臧。

前几日,奉刘后之命送来赐物的杨太监到了后,便说自己久闻河西风物壮美,趁此机会意欲饱览一番。节度使事务繁忙,身负重任,无需作陪,让谢长庚自管忙事,他随意走走。

谢长庚自然心知肚明。

远在上京里的刘后,借转赐贡物之名,派心腹来此巡查而已。

原本,朝廷就会定期派官员下地方巡查,探听民情,考察吏治。谢长庚来此任节度使后,这几年,朝廷一直不曾派专人来过。

这回派来了人,他需要做的,便是照杨太监的话行事。故这几日,他不曾作陪,只命开放各处,包括戍城和兵营,任由太监四处走动。

他赶回姑臧,被告知杨太监已归,正在驿馆休息。

谢长庚匆匆回府,换了官服,马不停蹄地去驿馆见人,见面一番客套之后,太监道明日动身回京。

当晚,节度使府设宴,替杨太监一行人践行,玉馔金酌,宾主尽欢。

宴毕,谢长庚亲自送杨太监回驿馆歇息。

“承蒙太后挂念,送来赏赐,谢某感激万分。更是劳累杨使亲自出京,一路辛苦来到这里,也未曾招待,便又要上路返京,谢某实在过意不去。谢某已备好贡品,有劳杨使,代谢某送至太后那里。谢某亦另备了一份薄礼,请杨使笑纳。”

杨太监笑道:“节度使何须与我客气。我长年在宫中服侍太后,难得出来,不瞒节度使,这趟差事,还是我自己求来的,这几日四处游玩,不虚此行。”

他夸了一番河西风物,看向谢长庚,目光意味深长。

“前日我走动时,听闻翁主不久之前,又来了河西,今晚夜宴,不曾见夫人露面,莫非不在府中?”

他压低声,附耳道:“节度使,我是拿你当自己人,才说这话的。你也知道,若叫太后知晓,难免是要过问几句。”

谢长庚解释土人之事。说:“多谢杨使好意相告。慕氏如今正在去往天山取药。不瞒杨使,她年初便被我送回了长沙国,这回再次接来,不过是为利用。她到后不久,我便向太后上了一封奏折,详细禀明此事。太后此刻想必已是收到折子了。”

他对上杨太监投向自己的两道目光。

“慕氏通医,此前机缘巧合,因医示好于当地土人。谢某接她来的目的,便是利用慕氏助我解决土人之事,以利朝廷平边。杨使既来了,劳烦杨使,回去之后,再替谢某向太后转话。有关慕氏一事,谢某时刻谨记太后叮嘱,不敢有半分悖逆。”

杨太监心中疑窦解除,点头笑道:“我还道这慕氏怎的又回了这里,原来是有如此内情。人尽其用,节度使高明!已经上折更好。放心,我回去后,会替节度使在太后面前再解释的。”

次日,谢长庚再度送走杨太监一行人,回来的路上,天空又飘起了雪。

他径直去往马场,将熙儿接回城中,回到节度使府,还不来及喘一口气,一骑快马,又送来一个消息。

老首领伤情复发,再度陷入了昏迷,情况危急。

谢长庚当即冒着大雪,赶去马河谷,探望过后,回来,心思重重,当夜,他从书房回来,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眠,索性戴上雪笠,独自骑马,来到城池西门,登上城楼。

城池之外,目力可见的驰道尽头,是漆黑的广阔原野。北风怒号,雪片如絮。

今年的冬,雪来得比往年早,也更大。照前几年的经验,大雪封山,拥堵道路,是常有的事。

如此的雪夜,又无军情,门卒不知节度使为何深夜来此登临,见他眺望着西去的那条漆黑驰道,身影凝固,也不敢发问,只站在身后,摒息等候。

谢长庚回到节度使府,经过熙儿那间屋的门口之时,迟疑了下,执着一盏烛火,轻轻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