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细蕊点头:“你们这些公子哥儿都是这样,捯饬自己一套一套的,还有脸说男旦是兔儿爷。”

程凤台笑道:“往脸上搽点油不能算是兔儿爷。”他拽住商细蕊往自己腿上一拉,商细蕊没防备就坐上去了,“坐膝盖头的才是。”

商细蕊笑着骂了他两声,两人又打闹了一会儿。程凤台发现经过昨夜,自己对商细蕊也随意很多了,早先他是不敢与商细蕊开这种玩笑的,怕他要羞恼。怪不得人常说枕席之情,原来即便什么都不做,只盖在一条被子里说说话,感情都会突飞猛进。

小来今天中午做了青菜疙瘩汤和葱油萝卜红烧肉。程凤台肯定不会吃她这些东西,拿上手杖揽着商细蕊的肩:“走!咱们出去吃!商老板说上哪儿?”

商细蕊被他一路带着走,看都没看那些菜一眼:“我们去天桥玩儿吧!我带二爷去吃炸酱面!”回头道:“小来!晚上五点我直接去戏院,你在那儿等我。”

程凤台一经提醒,也很有礼貌地回头笑道:“啊!小来姑娘!多谢招待多谢招待,程某这就告辞了。”

小来气死他们了。

第22章

程凤台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地准备去逛天桥,商细蕊觉得他这身打扮很不合适,太惹眼,太挨宰,与天桥的地理人文格格不入,但也没法儿说,他更不能想象程凤台布衣长衫的样子。程凤台让老葛把车远远地停在东边的巷子口,自己与商细蕊两条腿溜达过去,才走了十来步,商细蕊猛然夺过程凤台的手杖就去劈一个过路人的胳臂。

程凤台惊叫道:“商老板!”这好端端的怎么就发了疯呢?

商细蕊拿手杖甩了个漂亮的花儿,又给了那人腰背一下,把人就地打趴下了。但是那人手脚并用爬起来不说吵架,反而拔腿就跑,很是可疑。

商细蕊怒道:“你还敢跑!”追上去又是几棍子,而且专挑腕子上的软筋打,打得那人哭爹喊娘。

“哎哟!小爷!别打了!别打了!”

商细蕊拿手杖点着他:“快把钱包交出来!”

那人以为光天化遇见劫道的了,马上双手奉上自己的钱包。

商细蕊气得戳他脑门:“我要你偷的那个!”

他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程凤台还没醒悟过来,直到那人从袖子里抖楞出程凤台的那只薄薄的牛皮支票簿。程凤台一摸口袋,赞叹道:“哟,神偷啊!”

商细蕊还觉得不解气,用力抽了贼两下,身边围观群众大快人心给他叫好,这还是商细蕊头一次在戏台之外的地方得着人的好,一得意,又打了贼两下,把贼都打哭了。

商细蕊恶狠狠地说:“要不是赶着吃饭,我一定把你抓去巡捕房!二爷我们走!”合着在他这儿,吃饭比什么匡扶正义惩奸除恶都重要得多。

两人继续往胡记面馆走,程凤台追随着商细蕊的神情很是惊奇,嘴里咂么有声的。商细蕊回头把手杖还给他:“怎么啦二爷?”

程凤台不接,笑道:“这玩意儿,在我也就是个摆设。在商老板这儿能当兵器使,还是商老板拿着吧。”

商细蕊真就拿着了,嘿嘿傻笑着甩花儿,路人忙不迭地闪躲他。

“商老板真有功夫?”

商细蕊道:“我从小先学的是武生嘛!会一点点花把势。”

“你刚才那套可是挺厉害的,不像花把势,打得人嗷嗷叫呢!”

“那是商家棍,台上耍起来最好看,台下也能凑合两招。虽称不上是功夫,对付那样的小毛贼还是够了。”

程凤台道:“我看你穿上女装像个大姑娘似的,还以为你是怎样的柔弱,要不然,当年在会宾楼,我也不至于替你挡着挨揍了。”

商细蕊看着他:“啊!你后悔啦?”

程凤台被他那样黑亮的眼睛看着,失神道:“怎么会后悔,打断了骨头都甘愿的。”

商细蕊笑得可高兴了。

走遍全北平,炸酱面还数胡记的最好。料足面劲道,烩菜的酱汁是祖传秘方。商细蕊隔几天就要去吃一顿,吃不着就浑身不得劲,像有瘾头。就是因为他常常大驾光临,店里的伙计和熟客都认识他了,知道商郎与人脾气软,脸皮嫩,总爱围着他逗他玩儿,有点受不了。

商细蕊进店来,不等小二吆喝,先往他手里塞了几个钱,扭头问程凤台:“二爷吃什么?”

程凤台说:“我随着商老板。”

商细蕊便轻声道:“三两的炸酱面两碗,胡辣汤两碗,其他菜都是老样子,再添两只茶叶蛋。”

其他的菜指的是一盘酱牛肉,一盘水晶肘子,两只茶叶蛋,一碟红油笋丝还有一砂锅回锅肉,一碟鸭膀子。商细蕊上回来这儿的时候,因为和程凤台还不太熟,没好意思大开胃口。今次不同了。程凤台听着小二给商细蕊报菜名儿,打量一番他那削薄的小身板儿,心想这小戏子可不好养,差不多的人家,光是吃就要被他吃穷了。

小二点头一一记下,商细蕊点完菜按着他的手,板着脸嘱咐道:“剩下两毛你拿着,不许吆喝!”

小二诚惶诚恐地点头答应,然后转过身扯嗓子就喊:“例菜来一桌!添一面一胡辣俩茶叶蛋!商老板赏二毛……”商细蕊厉声打断他:“住嘴!刚怎么说来着!”小二立即改口:“啊?……哦!商老板赏二毛他不许吆喝嘞!”

这一声比什么吆喝都招耳朵,店堂里的食客纷纷抬头看向他们,有认识商细蕊的就与他招呼了:“哟呵!商郎来了!”

“商老板,气色不错呀!发福了!”

“商郎!最近准备什么新戏呀!”

商细蕊气得哎呀一声,怒腾腾瞪着小二,心想今天又吃不成踏实饭了,你这个笨蛋,是故意的吗!

小二灰溜溜跑走。程凤台哈哈大笑。

照着上回那样,商细蕊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挨个儿与票友们拱手问好,然后一边忍受着逗弄,一边闷头大口大口地啃肉。程凤台与商细蕊相识一年多,但是直到今天程凤台才觉得商细蕊终于拿他当个亲知近人了。因为过去每一次下馆子,商细蕊除了食量大,吃相绝对斯文,他也知道要维护自己的形象,怕人见笑。今天把斯文一扔,对食物的迫切之情近乎于野兽,瞧见肘子肉,眼睛里直冒红光,一口小白牙寒气森森的。程凤台在餐桌上可让着他了,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替他夹菜舀汤,生怕他把筷子嚼巴嚼巴吃下去,皱眉笑道:“商老板,慢点,二爷不和你抢,都是你的。真的。不够咱再添。”

面馆里其他食客似乎是见惯了商细蕊鲜为人知的这一面,他吃得疾风骤雨,他们还不放过他,还围拢了逗他说话。

“商老板!你知道吧,哥们儿我还是喜欢你的武生!够劲儿!那《长坂坡》里的赵子龙,抓帔抓得太寸了!唱完了靠旗还能一丝儿不乱!真是!”

那哥们儿咂咂嘴摇摇头,一脸钦佩,回味无穷。程凤台很能体会他的心情,他正经读过两年大学的人,品评商细蕊的戏还觉得有许多词不达意的地方。这些泥腿子苦力,就更说不出道道来了,只能憋足了力气给叫一声好。

“真是太像赵子龙啦!商老板!”

商细蕊抬头冲那人笑,嘴里满满地嚼着吃的,腾不出空隙来说话。

“商老板!我看您还是得回戏园子。剧院那种洋人的地方吧,它不适合咱们京戏。”

商细蕊拼命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为什么呀?”问完马上往嘴里大口大口的塞面条。

“这……我觉得吧,它不热闹。戏园子有吃有喝,大家伙儿嗑着瓜子儿就着茶,一起哄一叫好,多有味儿啊是吧?”

旁边有人赞同道:“没错儿!剧院的票还比戏园子贵,检票的还挑咱们的穿戴,卷着裤腿儿的就不让进!”

“就是啊!座儿要买远点儿了,您的身段就瞧不见了。”

“您不能光在清风大剧院给他们官老爷富老爷唱戏啊商老板!您得多想着咱们啊商老板!咱们才是真捧您!”

商细蕊早也这么觉得了,今天听观众一反映,用力点头:“没错!”但是他嘴里还含着吃的,一讲话,讲到那个“错”字,一节面条就喷到桌子上了。商细蕊脸一红。大家为了不使商郎难堪,有志一同地装作没看见。正如他们所言,他们对商郎才是真的捧,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及细节上,一片热忱忠心,表里如一,与达官贵人把商郎当个彰显身份的装饰品是不同的。

商细蕊把嘴里的食物咽干净,道:“你们说的我都想过。我现在也不是不在戏园子唱啊!每个礼拜一三五不是雷打不动唱三天吗?只不过不把新戏拿过去了。”

“为什么啊商老板!咱们可喜欢你的新戏了,新戏可有意思了!”

商细蕊老实说:“唱新戏,是会被泼开水的。”

一小伙儿气得一拍桌子:“哪个王八蛋敢搅您的戏!商老板!您报个名儿!您说!咱哥儿几个好好揍丫的!”

“是啊商老板!泼您开水的那是狗娘养的,咱们可没有!商老板!您不能连累我们!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周围一片嘈杂响应。

程凤台忍不住插嘴道:“商老板不是说,新戏无论如何也要唱,不怕被泼开水吗?”

商细蕊道:“是不怕。枪子儿我都不怕,还怕开水吗?”

大伙儿心想那是的,要不曹司令都拿您没辙呢,您多尿性啊!

“我是怕我那戏服!”商细蕊痛心道:“有多少衣裳,能被茶汤这么当头一泼的。好妆扮我都不敢拿去戏园子,放剧院呢,大伙儿又瞧不清。”他说着就软软地笑了:“我也挺犯难的。”

大家共同褒扬了一顿商细蕊的新戏,又声讨了一顿裹乱找事儿的王八蛋。你一言我一语,也没商量出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一位壮汉爆喝了一嗓压住纷杂人声,豪迈道:“商老板!您也别害怕,也别犯难,从今往后甭管是闹事儿的还是听戏的,兹要是扰了您的场,咱们摁地上就给一顿!打怕了还有谁敢龇牙?那不就没事儿了吗?”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争先恐后来表忠心,道是:“说的对!许他跟您动手的,就许咱们跟他动手!”

“咱们也不是戏园子的人,也不是您水云楼的人,闹出什么事儿都您无关!咱那就是捧戏!”

商细蕊轻轻摇了摇头笑了一声,也没有说拜托,也没有说不必,看来倒像是一种默许的态度。程凤台旁观了他这些日子,觉得商细蕊是这样的为人——他从不自己隐忍委屈,凡是有人问起他的难事,他就把难事拿与周围人坦白一说。如果人在听后愿意出手相助,他不会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去阻拦。如果听的人无所表示,他也不会去暗示或者撺掇别人为他做些什么。对座儿是这样,对水云楼里的同仁们也是这样。他是这样坦然,但总是心疼他,愿意护卫他的人比较多一些。水云楼里的那些泼妇辣货自不必说,就连萍水相逢的座儿也有许多因为崇拜他而愿意为他两肋插刀的。他们对商细蕊的维护太过于迫切,常常就要闹出过去周厅长以公谋私扣押闹场者的事情来,反倒坏了商细蕊的声名,生出“戏霸”之说。有些心思细巧的,也要猜测商细蕊其实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凡事把旁人往前一支,自己甩手站干岸。

对于这些非议,程凤台认为那全是商细蕊自找的。虽是无意唆使,然而因为他的“不隐忍”所导致的一些结果来看,可不正是“戏霸”和“站干岸”么。闹出点事情,商细蕊再回过头来想平息,那就来不及了。

商细蕊不表态,大家就更笃定了这个以暴制暴的办法了。趁着他们吵吵,商细蕊把面条和回锅肉都吃了,一抹嘴,道:“各位大叔大哥的好意我领了!往后戏园子我一定多去。不过清风剧院我也放不开。不瞒各位的,水云楼人多角儿少,全靠在下一人支撑。清风剧院呢,确实比戏园子进项丰厚些。要走了,可养不活这一大家子人呐!”

这是真话。商细蕊的收入有大半是贴补了水云楼,偌大的戏班,因为管理不善,倒成了商细蕊一个甩不掉的累赘了。程凤台心想他们名气那么大,哭穷肯定没有人相信,别反以为商细蕊在使诈。不料在场的众人都很信,点头道:“大也有大的难处,看得出来,您不是个能管事儿的。算计不着,可不就短钱花了吗。嗨!反正您爱呆哪儿都行,多给咱露露嗓子,让咱听得着就行!”

商细蕊默默微笑,感谢理解。

第23章

他们一直聊到一点钟才离开胡记面馆,这大半天去掉了,还没摸到天桥的边儿呢。出了面馆的门,商细蕊拉着程凤台的手一阵劲走,誓不再被任何事情打扰,天桥的风貌才得以跃然于眼前。

也就是块不大的空地,程凤台目测下来,他家王府的花园兴许都要比这大。空地上什么人都有,唱戏的说相声的算卦的要饭的,还有馄饨摊和看洋画的,人人据守一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十分拥挤。商细蕊拉着程凤台东看看西瞧瞧,一个卖面具的小摊上,有各式各样京戏脸谱。

商细蕊喜道:“这家脸谱做得好啊!特别精致!曹操!你看!还有黄巢!每样买一个,上台就可以不画脸了,这么一戴,齐活儿!”他拿了一个罩在程凤台脸上,左右一忖,惋惜道:“可惜戴上了就把眼睛遮了大半。不露眼睛不好。表情也没有。”

不远处,一名女子穿着大红大蓝的戏服,上了妆贴了片子,肩上架着鱼枷,那是苏三的打扮,旁边只有一个老头给她配二胡。女戏子的嗓音格外尖亮,天桥那么嘈杂的地方,她一唱,就把纷攘的人声给撕裂开来了。不知道这个嗓子是不是专门给天桥培养出来的。

商细蕊笑道:“这个倒应景!”

程凤台也笑道:“在这儿唱这出,比哪个台都合适。”

那女子正唱到精彩之处: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商细蕊随着唱词品评道:“街字不好,转字不好,传字不好,说字也不好……咬字不行啊,她是南方人吧!”

程凤台一咂嘴,道:“商老板,不许跟摆摊的较真。”

商细蕊道:“我没有较真,随口说说而已嘛。”一面掏出几个角子丢在铜锣里,对那姑娘含笑点一点头,他不管在哪儿遇见唱戏的,感觉总是很亲切。

再往下走,听了一段相声,看了会儿杂耍。商细蕊刚来北平那会儿,稀罕天桥稀罕得跟什么似的,天天来逛,流连忘返。发达了以后,世面见得多了,也就没有那么着迷了,他来天桥是另有所图——相声里的包袱有没有能放到戏里的,杂耍的身段能不能化为己用。程凤台来自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比天桥热闹有趣的场所他都常来常往,因此也没有特别的喜爱,只觉得这里有一种天然的“俗”和“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热辣可爱,别有风趣。

程凤台道:“以后有机会带你去上海的‘大世界’,比这里花样还多呢!”

“那个我知道!在上海走穴时间太紧,没去成。”商细蕊一牵他手指:“你准带我去吗?”

程凤台牢牢握住商细蕊的手:“我准带你去。”

两人说着话,对面来了一群脏兮兮的小孩子,小孩们好像是冲着商细蕊来的,很兴奋地朝他奔过来,迭声喊着:“商郎商郎商郎商郎!”

程凤台和商细蕊在这股热情之下,都不由得退后一步。小孩们奔着商细蕊来,团团将他围在中间:“商郎!商郎给俩钱买糖豆儿吃呗!”

商细蕊笑道:“我这儿什么规矩来着?要想拿大子儿,先来段儿新鲜的。”

一个孩子拍胸脯:“商郎!我给您来段儿——卑田院的下司,刘九儿宗枝。落魄书生拜为师,传于我这莲花棍儿添风姿,抱竹杖走尽了烟花市……”

商细蕊立即道:“《李娃传》。听过的。”

另一个孩子上前推开同伴:“听我的听我的——楚汉纷纷民不安,大成县出了柳成元照二位大贤。那一年,大成县里遭荒旱,只旱得米贵如珠面涨钱……”

商细蕊摆手笑道:“《二仙采药》。这是数来宝吧!”

“听我的!商郎!我会!”

“嘿!我有新段子!商郎!他们的都不行!”

虽是这样说,但到底还是拿不出新的。孩子们黔驴技穷,一双双齁儿脏的小手往商细蕊身上乱摸乱拽。他们是附近大杂院儿里的贫民孩子和乞儿,过去唱莲花落向人讨钱的时候,商细蕊抄手站在一边听过几回,每次都给五角大子儿。后来把词儿都听完了,他们还拦着讨钱,商细蕊白白施舍过几次以后,犯了小心眼儿,这一次捂住荷包说什么都不给了:“哎!你别拽我呀!拽我也没有!”一指程凤台,道:“你们找二爷去,二爷有钱!”

一群孩子马上把程凤台包围了,连声叫道:“二爷二爷二爷!给俩子儿买糖豆儿呗!”

程二爷看见这群小孩子,拖鼻涕的癞头的豁嘴的,一个个黑乎乎臭烘烘,心里别提有多麻应了,连蹦带跳往后退,指着带头的孩子恐吓道:“小赤佬,别过来啊,小心我揍你。”又埋怨商细蕊:“你把他们往我这儿引什么?快弄开!”

商细蕊看程凤台好像有点生气的样子,连忙招呼孩子们:“好啦!要不我打张条给你们?”

孩子们呼地围到他身边,商细蕊往程凤台身后一躲,程凤台很凶地瞪着孩子们,孩子们看他是洋人的打扮,害怕不敢上前。

“写条子,我没有纸笔啊!”商细蕊说。

带头的孩子道:“这个容易!”一踮脚,从墙上撕下一张“祖传秘方。金枪不倒”的广告,背过来就是一张白纸。纸是有了,可是笔上哪儿找去。商细蕊眼睛瞧着程凤台,程凤台只好把他的派克金笔掏出来给他。商细蕊拔下笔帽,很笨拙很用力地捏在手里,远不如他方才使商家棍得心应手。

“恩……今欠……”商细蕊低头问那个大孩子:“你叫什么来着?”

大孩子抹抹鼻涕,道:“我叫二傻!”

商细蕊笑道:“哈!是二爷的二!”

程凤台一瞪他,有拿二爷跟这小叫花子一块儿比划的吗!

“傻……傻……二爷!傻字怎么写?”

程凤台心想你都傻成这样了还不会写傻呀?袖手道:“我也不会。商老板自己想。”

商细蕊咬着笔杆想了半天,还是不会写,料想再求程凤台他也不会帮的,便索性大笔一挥,给画了个圆圈圈放在“二”字后头。其豪爽之态,很有杀头之前画押的风范。商细蕊俯在墙上刷刷点点,很艰难地写就了一张欠条:“今欠二傻——”可是哪有个傻字呢?商细蕊对小孩解释道:“你看,这儿我给你画了个圈,没事儿的,一样的。”

程凤台心想那能一样吗?这都一样了还要字儿干嘛使?

商细蕊朗声念道:“今欠二傻银元一个。天工坊予以支付——知道天工坊吗?”

“知道!在王府井那儿!”

商细蕊点点头。他这里慷他人之慨,把过去的五角定例给翻了一倍,心里有种日行一善的快乐。

程凤台笑道:“哟!商老板消息灵通啊!还知道天工坊是我的产业。这也是麻将台上听来的八卦?”

商细蕊道:“我什么都知道。来,东家给签个字!”

程凤台接过来,心想他经商十年,还没给谁打过欠条呢!跟着商细蕊傻人做傻事,叫群小叫花子给破了题。叹口气摇摇头,龙飞凤舞地签了大名,再往上看一眼商细蕊的字,那几个字写得是东歪西倒的,笔画之间都衔不上轴,像一根根火柴棒子拼起来的,稚嫩可笑。他把这张欠条拿在手里多端详了一阵子,越看越乐,孩子们却怕他反悔,仰着小脑袋眼巴巴地瞅着他。程凤台看看小孩子,破棉袄的袖子短了半截,手指和耳朵生满了冻疮,恻隐之心一动,便在一块大洋上加了一竖,道:“去吧,把脸洗洗,去找蔡掌柜。拿着钱别买什么糖豆了,一人买件暖和衣裳穿。”

孩子们抓过欠条,欢呼一声就跑了,商细蕊和程凤台微笑目送他们雀跃的背影。这时一个拖辫子的老乞丐一面轰赶着孩子,一面满脸堆笑,迎头从对过弓腰缩背地走来。商细蕊见了老头儿,马上背过身走人。

“哟!商郎!别介啊!别瞧见我就背过脸儿啊!”

商细蕊脚步快,被他蓦然张手拦着,险些一头栽他怀里。程凤台一把将商细蕊护到身侧,皱眉道:“大爷,说话,别动手。”

那老头儿一瞧程凤台的衣着气度,更是眉花眼笑点头哈腰的:“这位爷,小老儿眼拙,没瞅见您。您好气派呀!天庭饱满印堂发亮,一看就是发大财的!您干什么买卖呢?”老头儿是一副公鸭嗓,又扁又尖又细,听得人寒毛粼粼如刀刮骨的。

商细蕊打断他:“您要没别的事儿,咱们先走了。”

“哎哎哎!商老板!商老板留步!”老头又张手去拦,碍于程凤台的威势,那手刚一伸出去就悻悻地缩回来,在衣摆上蹭了蹭,做出一副苦恼的表情:“商老板,嘿,您看我这……”

商细蕊虎着脸:“没有钱!”

“商老板您行行好!我这一天没吃东西了。这个大冷天儿要一头栽路边,非死不可。您行行好,多少给点儿。”

商细蕊暴躁道:“怎么我每回来天桥,你们都跟打劫似的!”

老头儿连连给他作揖:“那还不是因为商郎心肠好嘛!”

商细蕊道:“谁说的!我心肠最坏了!比方这次,就指定不给钱!”

程凤台不禁笑出来。

商细蕊慢慢往前走,老头儿寸步不离跟着。商细蕊扭脸看着他,边走边说:“哎,老弦儿,您为什么不去天津找九郎呢?您是南府戏班一块儿出来的,他一定会管您,哪怕求他在琴言社给你安排个闲差。你上了年纪,要饭不是个事啊!”

程凤台听见这话,便好奇的仔细看了眼老弦儿。老弦儿灰白的头发打成一条细细的辫子甩在背后,矮小的身量,脸上皱纹出奇的多,比起一般的老头儿,总有种怪异感——程凤台想了想,忽然明白了,他是南府戏班里的太监。

老弦儿哎哟喂一声:“九郎!九郎认识我是干嘛地的呀!掌院太监赵大脑袋都不管咱了,咱还能腆着脸找九郎?九郎可是老佛爷跟前的红人儿,和咱这帮阉货不是一路里的!”老弦儿紧赶了几步,又绕到商细蕊前头去堵着道儿了:“所以,咱这不是找商郎来了嘛……”

“找我也没用。就是没有钱!”

“瞧您说的。谁不知道您啊!九郎走后,京城就数您是这个!”老弦儿比出一根大拇指,“您往台上打个喷嚏都有人叫好,您收成大着呐!”

“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