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商细蕊去董翰林家里唱堂会,曲过三巡,陪着他们喝茶。文人们谈论起来,都说现在京城没有好的昆曲戏子,商细蕊可能是最年轻的唱昆曲的好角儿了,再往上数,除了原小荻,只有女伶姚熹芙是好的。

商细蕊一听就笑了:“姚熹芙是我师傅!我的昆曲就是她教的。”

众人异口同声赞道名师出高徒,并说:“这么讲来,原老板算是商老板的师伯啦!”

商细蕊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亏他跟着姚熹芙学了两年的戏,居然不知道姚熹芙是原小荻的师妹,他和原小荻还有这渊源呢!

“这一层从没听姚师父说起过。大概因为我是她口盟的徒弟,师门子弟有几许人,没必要与我作交代。”

在场有几位老人脸色微妙地变化了一下,笑道:“姚老板脾气豪爽,话头也多,不是存心不与你讲的。她当年在北平,那是了不得的一号人物,愣在京戏堆里把昆曲唱红了!比她师兄还强些!后来也因为师门纠葛,一赌气丢下一摊子事儿跑去平阳了。”

这一个“也”字用得同样微妙。商细蕊心眼儿粗,没留意就过去了。有听出来的,暗暗打量一眼商细蕊,心想姚熹芙原来也是和师兄师弟恋爱受挫出走的,他们一对师徒除了唱腔,这个事也一脉相承了。

董翰林笑道:“那几年也真奇了怪,几大名角儿轮番跑去平阳那个小地方走穴,平阳是旱灾连着兵灾,跑去那里干嘛呢?”

亏得几大名角轮番跑去平阳亮相,商细蕊才有一个偷师学艺的机会。名角儿们冥冥之中似乎就是为了成就一个商细蕊,才有志一同地汇聚到平阳去的。

董翰林这时铺开了纸张准备作两笔诗词,商细蕊熟练地取过墨锭来研磨,看来是做过很多次了,自己长了眼色,根本不用人嘱咐。而这班文人们肯让戏子伺候笔墨,足见得对商细蕊是多么钟爱了。商细蕊低头磨着墨,道:“昆曲几百年的底子,我不信京城就找不出一个好的。”

有人道:“几百年的底子不假,就说唱京戏的,谁不会来一嗓子昆曲呢?可要唱得入咱们这班老朽的耳,眼下还真是少见。”

又有人道:“不然去云喜班淘淘?掌班的四喜儿不是专攻昆曲的出身嘛!门下该有过得去的孩子吧?”

商细蕊默念了一遍云喜班的名字,回想到原小荻前一阵子给他推荐过云喜班里一个周姓戏子,心里暗暗有了期待。

商细蕊从董翰林府上回到家已是晚饭时候,进门就见程凤台三堂会审似的坐在堂上,堂下站着好久不见的盛子云。盛子云是一露头就被程凤台逮着了,他当是自己运气欠好,回回撞在枪口上。他不知道程凤台现在天天猫在商细蕊身边,只要盛子云一露脸,就能撞个正着。

程凤台只要板下脸来,商细蕊就觉得他是假正经。忍不住在盛子云背后朝程凤台一笑,盛子云回头瞧见他了,也忍不住朝他一笑。程凤台瞪他们一眼,脸上神情非常严肃。

“好啦,人来了,交了东西快回去吧。老葛车在外面。”

盛子云哦了一声,把手里卷握着的一本戏本交给商细蕊,一面满脸跑眉毛激情万丈。因为盛子云也是个文人,文人多少都有点推崇昆曲。他最近得知商细蕊多唱了两台昆曲,心里可高兴坏了,连夜给攒了个戏本,故事是从《三言两拍》里摘的,自己觉得辞藻华丽文采斐然,觉得商细蕊一定会看得中。

盛子云的手刚拉上商细蕊,还来不及交代两句整话。程凤台眼皮一夹他们,又教训道:“六少爷,你程二哥向来是最随和的人了。看我对我家的孩子们,从来都是上天入地由着他们去的。但你不一样啊,你哥哥千叮万嘱要我看紧了你不准踏出学校一步,我不能对不起朋友啊!是吧?”

盛子云悻悻地撒开商细蕊的手,道:“我晓得的。我这就回学校去。”回头轻声并且用力地对商细蕊说:“这本子是我专门为你写的,要认真看,啊?”

商细蕊没有点头也没有答应,就是望着他微笑。这微笑令人舒心,仿佛已经是应允的含义了。盛子云跟着露出一个魂驰魄荡的失神的笑,然后决绝地压了压学生帽回身走掉了。他一走,商细蕊就把戏本子往桌上很不在意地一甩,正甩到程凤台面前。程凤台以为是让他念,翻开第一页才读了两个字,商细蕊就道:“念它干嘛呀?我不要听。”

程凤台笑道:“怎么,字都认识了?”

“不认识。不认识也不要听。他编不出好本子。”

程凤台合上戏本子掂了掂,这样一本还是挺厚的,内容如何先不论,光说一色整齐的蝇头小楷就很费工夫。

“商老板,您这太辜负人了啊!云少爷这挺不容易的,要不您看一眼?”

“不要!就不要!”商细蕊一把拿走戏本子:“这样的戏本子他少说给了我四五本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再也不看他的了!”说着在屋里团团转了一圈,找了个犄角旮旯不见天日的地方把本子塞进去。

程凤台道:“搁那儿小心让老鼠啃了。”

商细蕊拍拍手:“啃了也不可惜。”

程凤台皱眉笑道:“商老板,你就这样对待深深热爱着你的票友啊?”

“深深热爱着我的票友多了,我该怎么对待他们才是?”

程凤台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很诚恳地帮盛子云说好话:“云少爷在你身上下的心血那是纯之又纯,你该珍重着点他。”

商细蕊不以为然地说:“都是一样的。都是红薯头。”

程凤台听不懂了:“怎么叫红薯头?”

“小时候刚上台,怯场。我师父就对我说,把台下的座儿当成红薯头就不怕了。后来我这么一想,真就不怕了。”

程凤台笑着踱到他身后,轻轻说话,把气往他脖子里吹:“哦!原来商老板从台上往下那么一瞧,下面就是一片菜园子。难怪泼开水喝倒彩全不往心里去的。”

商细蕊一回身,看住程凤台的眼睛:“也不是。二爷在座儿上的时候,就不是。”

程凤台心想这孩子真是一张唱戏的嘴,说话也能那么动听。偶尔讲一句甜言蜜语,情字爱字浑然不沾,就能甜死人。程凤台其实就爱看商细蕊对旁人薄情寡义,那样才格外显得对他情深意重,只有他对他是不一样的。

商细蕊完全不察觉自己说了什么情话,转头笑道:“说起来,二爷也很辜负云少爷啊!云少爷对你很是敬重,你却总对他那么凶。”

程凤台道:“不瞒商老板说,我也看不大上云少爷。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正事儿没有,成天风花雪月鸡毛蒜皮的,和同学拌个嘴都得掉眼泪……我跟他那么大的年纪,押着一队马帮关内关外走了八个来回!枪口底下搂钱养家,什么罪没受过!”

商细蕊听得有点呆呆的,无法将枪口底下讨生活这样的情景与程凤台联系在一起,疑心他其实是在吹牛。因为程凤台看上去是一点破绽都没有的纨绔阔绰的少爷,完全不像吃过苦受过累的亡命之徒。

程凤台看他不是很信的样子,道:“改天给你说说二爷的沧桑岁月。”

商细蕊说:“那都是被逼的。如果家道昌盛,说不定二爷也会和云少爷一样。”

程凤台想了想,笑道:“商老板说得是。不过我不会和云少爷一样的,我不会做这样写个戏本子讨好你的文绉绉的事情。我肯定是个游手好闲走鸡斗狗的公子哥儿。”

商细蕊笑眯眯望着他一哼哼:“这个不用假设,你已经是啦!”程凤台假装生气了,搓着手恶狠狠地就要咯吱他。商细蕊忽然叫一声:“哎呀!差点把正事儿忘了!二爷咱们走!”

“走哪儿去?”

商细蕊挽了他胳膊就拖着走:“咱们去找一个人!”

第38章

商细蕊拖着程凤台去的便是接连被人推荐的那个云喜班。云喜班远远够不上水云楼的格儿,始终也没能在金碧辉煌的西式剧院里演过一回。他们常驻在天桥附近一个老戏园子里。在戏园子后院,全戏班的男女老幼济济一堂,磕头碰脚地过着日子,一年半载也不动一回窝。云喜班的掌班四喜儿在清末也是红极一时的名角,色艺双绝风头无两的。当年要论起旦角儿高低,他几乎能与宁九郎齐名。但是因为宁九郎久居深宫,凡人百姓无缘得见,所以名声似乎还是四喜儿大一些。四喜儿走的是前朝戏子惯走的那条路,一边唱着戏,一边卖着肉,期间也曾被官宦富商包养过一阵,以他尖酸善妒的性情,自然都没能有个善终,每回都被金主们大棒子扫地出门。后来在三十多岁,他年轻时放纵欢娱的后遗症发作出来,嗓子和容貌早早的毁掉了,身子也发福,变成一个小老头子。他唱不了戏了。于是性情更加的不堪,嘴巴更加的恶毒,手头更加的悭吝。同行们恨他,老相好们恨他,连他手下的戏子们也恨他。这样一个招人厌恶的货色。

四喜儿这样百般的不入流,在戏上却是很有建树。他成立了云喜班之后,很少往科班里买戏子,只从人伢子那里挑选有戏骨的孤儿,自己培养成材了自己留着使。四喜儿不用教习师傅,亲自上阵教导,大概是为了省钱。小戏子们除了每日的功课,另要洗衣服造饭,干一套碎催的杂活儿,大概还是为了省钱。京城的梨园行首尾相通,每一只窟窿眼儿都透着风。科班里一旦教养出个有点灵气的孩子,霎时间各大戏班就都知道了,没有瞒得住的。只有像云喜班这样关起门来自己个儿教,倒很有可能不为人知地培养出一个艳惊四座的奇才。

商细蕊和程凤台在戏园子里足足看了两个钟头的戏,程凤台听得是一知半解,不停地吃着零食。商细蕊听得是意懒神倦,交握着双手蜷在椅子里。程凤台看他那样兴致缺缺,就知道台上唱得实在不怎样。

“要不然,咱回去吧。商老板。”

商细蕊懒懒答道:“那可不成。台上卖力唱着,台下无端端就拔座了,多缺德啊!”

后边正有两位太太中途离座,听见这话,扭头狠狠地瞪了他们。

再往下瞧,最后压轴的是一出旦角儿昆曲。程凤台素有着江南人的喜好,爱看男人扮女人,而且每看一个都真心觉得不错,眼光之低下,很被商细蕊所不齿。像现在,程凤台陶醉于戏中人的娇媚风情。商细蕊在旁边面无喜色,有一句没一句的跟着哼调儿。程凤台听商细蕊一哼哼,以为得到他的认可了,笑道:“今晚要找的姓周的就是他?”

商细蕊惊道:“啊?不是他吧?应该不是他吧?这扮相这,这身段,跟个二椅子似的,原小荻不可能看中他的……”

程凤台假装喝斥他:“商老板!嘴太损了啊!”

商细蕊在程凤台面前,真是一点口德都没有。往常他只在内心里默默腹诽,怕传出去伤了同行之间的交情,结下梁子。可是现在有这么个人,与他说什么都不碍的,与他说什么他都乐意听。商细蕊头头是道的批评了一长篇,完了感叹一句:“都说如今是梨园行的好时候,其实好的是京戏,昆曲里,耐琢磨的角儿不多。”

身后侍奉茶水的小二听着噗嗤一乐。商细蕊瞅着他。小二便把白毛巾垫着茶壶的底,上前来给添水,笑道:“这位爷,您这话,先前也有贵人说过。”

商细蕊笑了笑:“谁呀?”

小二笑嘻嘻地摇头不答。商细蕊猜也猜得到会是哪些贵人,转而问道:“台上这位周老板……云喜班就他一个周老板?”

小二答道:“没错儿您呐,就他一个周老板。自小在云喜班长的,唱着有年头儿了。”

商细蕊失望地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小二把毛巾往肩上一甩要走,倒是程凤台叫住他:“别说老板了,就说还有没有姓周的吧?叫什么……”

商细蕊立刻受到点拨,忙说:“对。小周子。有没有叫小周子的?”

小二似乎与这小周子相当熟,因为相当熟,神情里就有一种不以为然和不屑一顾:“嗐!您问那小子!是有这么个人!”

商细蕊与程凤台对视一眼,直觉他们要找的就是这一个。

“这个小周子,什么时候有戏?”

小二脸上的不屑之情就更深了:“他还唱什么戏呀?三天不挨揍就不错了!”

这话里大有内情的样子,商细蕊缺德的戏也不看了,一跃而起揪住小二:“走!你带我去见见他。”

小二抱住栏杆不挪步,告饶道:“这不成!爷!这不合规矩!他们家班主脾气大着呢!”

商细蕊放开小二自己下楼去,脾气急得刻不容缓:“那我自己去找。”

程凤台徒劳地喊了一声商老板慢些,可商细蕊哪儿还慢得下来。他望着商细蕊匆忙的背影叹了个气,然后悠然地从皮夹子里抽出一张钞票掖进小二衣襟里,小二搁着衣服捂住那张钞票,有点不好意思地挤出一个笑,程凤台也对他笑,笑着掰转他的肩膀一脚踹下楼。小二既然收了好处,踉跄站稳之后,屁颠屁颠追到商细蕊身后:“这位爷,还是让小的给您带路吧。”

此刻正是开戏的时候,戏子们全拥去戏楼了。他们住的院子倒很大,可是院子里杂乱又简陋,是个地道的贫民窟。几根竹竿挑着大红大紫的水淋淋的美丽戏服,正下方就搁了一张竹席在晒咸鱼咸菜。四个小孩子在院中奔来奔去抢一颗糖。商细蕊走在头里,被一个横冲直撞的孩子吓了一跳,孩子撞了商细蕊,反倒生气地推了他一把就要跑。小二连忙蹿上去抓住孩子的领口,把孩子拽过来:“跑!跑你娘的丧呢!小周子那狗娘养的在哪儿啦?!”

小孩又踢又打挣脱开来,嚷道:“在后面洗尿布呢!臭死啦!”说完就跑不见了。

小二谄媚地把程商二人请进后院。商细蕊目无他物。程凤台好奇地四处打量,好比进了一个迷宫,酱菜罐子,搪瓷脸盆,小板凳,每一样都凌乱地随意摆放着,简直是机关暗布,脚下稍不留神就要绊倒什么东西。那拥挤的陈旧的气味。躺椅拦路支着,上边卧一老猫。程凤台从它身边走过的时候,它睁开那双金黄色的眸子睨了他们一眼。程凤台觉得像被一个犀利的老人睨了一眼,有点汗毛粼粼的感觉。

穿过堂屋,后面是个小一些的院子。一个衣衫破旧的少年蹲在地上吭哧吭哧卖力地洗一大盆白布片,旁边另有两大盆已经洗干净的,也不知洗这些是干嘛用,因为没有一个婴儿会需要这么多尿布。商细蕊是知道的,不由得皱了眉毛。原小荻和董翰林推荐的小周子是旦角儿,哪个戏班都不会安排旦角儿干粗活,就怕毁了娇养的身段和那双手。商细蕊没有怀疑四喜儿的险恶用心,反倒怀疑这少年是不是小周子了,满眼不信地望着小二。小二朝商细蕊哈腰致敬,请他稍安勿躁,回头踢了踢那只装满脏布的木盆,肥皂水泼出来一点溅在少年的脚面上,少年也没有抬个头。

“起来起来!有贵客来瞧你!傻了吧唧的玩意儿!”

少年依然蹲在地上洗布片,嘴里小声说:“瞧我干嘛?有啥好瞧的。哥,您行行好,别逗我玩儿。耽误了我干活,班主又得打我了。”

“谁逗你了,起来起来!真有贵客要瞧你!”说着不容少年抗拒,架着他胳臂就把他拉起来了。也是那么一架胳臂,袖管撸到了胳臂肘,程凤台看见少年袖子下的皮肉上有道道青紫。他还真是挨过不少打的。

商细蕊看了他半天,才问:“你就是小周子呀?”

小周子低头恩一声,不知道是害羞还是冷淡。程凤台一身富贵气,商细蕊又是这样清雅洁净,像他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或者是怕生了。

商细蕊又问:“你是唱戏的?”

听见这问,小周子咬着下嘴唇,好久才放开。仿佛承认自己唱戏是一件很挣扎的事情。但是等他承认的时候,口气又是那样的坚决:“是。我唱旦角儿。”

商细蕊点头道:“有人举荐我来瞧你的戏,什么时候排到你演?”

小周子抬脸看了看商细蕊,商细蕊也趁此看了看他。小周子如同所有唱旦角儿的戏子,一张眉清目秀略带忧愁的瓜子脸,不能说有多绝色,但是在男孩子当中也难得了。他们两人一对眼,霎时交换了某些外人不得而知的了解和接纳。

小周子又把头低下去,委屈道:“哪天都排不到我……”

商细蕊也替他难过,又无能为力,于是很忧郁地看着他。

“大概……大概下个月能轮得到我。”

商细蕊有些吃惊地脱口道:“云喜班人不多啊,要那么久才有你?”

小周子低头无语,一副不堪折磨的荏弱样子。

商细蕊叹气笑道:“好吧。什么时候轮到你了,打发人来北锣鼓巷三十一号告诉我一声。我姓商。”

等商细蕊走出大门了,小周子继续洗他的布片,但是心里很有些隐隐的兴奋。洗着洗着忽然手一松,肥皂掉进水里他也不去捞,只是猛然发着愣。他想到他是谁了。

第39章

云喜班一游不过几天,程凤台便把那清秀柔弱受气包一样的小周子抛之脑后了。本来他对戏曲的全部兴趣都只集中在商细蕊一个人身上,至于他们梨园行是出了个宝还是长了个疤,他全不往心上去的。

直到一个月后,商细蕊一大清早挂了一通电话到程府——这是他第一次给程凤台打电话,电话还是二奶奶的小丫鬟兰花接到的。商细蕊在电话里说:“今儿是正日子,请程二爷验货。”兰花往隔壁厢房里张望了一下,程凤台还没起床,便问道:“好的。您贵姓呢?”商细蕊想了想:“我姓田。”兰花答应一声,为了图方便,当场就朝着卧房低声喊道:“二爷!有一位田先生请您去验货!”喊了两遍没有动静,以至于小丫头更不顾规矩了,一叠声儿地喊二爷,越喊越响亮。这时候门帘子忽然一掀,二奶奶贴身的丫鬟樱花冲进来杀鸡抹脖子地直摆手,兰花还没瞧明白呢,二奶奶面带愠怒地一脚跨进屋来,凤眼一横,斥道:“越来越没体统了!大喊小叫!原先在北边你也这样儿?”

兰花握着电话听筒低头立到一边,粗气儿不敢喘一声,眼圈都红了。程凤台被她们闹得再也赖不得床,踢踢踏踏地趿了一双拖鞋过来听电话,头发乱蓬蓬眼睛睡朦朦,心里埋怨他哪儿有姓田的朋友啊,他的朋友在这个时间都还搂着娘们儿睡大觉呢!只有借钱催货的才找来。接过电话的时候,程凤台特意对兰花笑了笑安慰她。这个兰花从北边买过来没几年,难改乡下丫头的手脚,有点笨笨的,因此时常受到斥骂。程凤台对她总是格外温柔一些。二奶奶看在眼里,脸色一寒,索性就坐下来做针线不走了。兰花胆战心惊地避出去,不知下场如何。

商细蕊久没有等到人,耐不住寂寞开始哼戏自娱,他是一闲下来就要哼哼的。于是程凤台听到电话那一头传出喉咙里压低了的戏声,又软又酥,仿佛是嘴唇贴着人耳朵那样的搔人心痒——是昆曲。程凤台听着就笑了,那大概也是一个又软又酥的笑,怕被二奶奶瞧见,便背过脸,故意操着一口京片子嚷道:“田老板今儿可兴致不错,知道挂电话找我来。您这是有何贵干呐?”

商细蕊很惊诧地呀一声:“我还没说话,怎么知道是我呀?”

程凤台道:“除了我们田老板,还有谁能唱得这么好听?”

商细蕊马上乐得闷声直笑,笑声里难抑兴奋,带着小孩子顽皮的调调:“还有啊!还真有啊!虽然比商老板差一点。”

程凤台也跟着笑起来:“真有好货给我长见识?”

“真有。”

“那么几点见?”

“现在。”

“现在?”程凤台扭头看了一眼钟,不早不晚的十二点过一刻。但是戏园子的规矩一向是好戏都搁在夜场,压轴的才是名角儿:“这时候能有什么好货?”

商细蕊不耐烦多说,只道:“你来就是啦!快点啊!晚了我就自己走啦”

程凤台挂了电话匆匆穿衣赴约,脸上的神情与以往出去谈生意那是大不一样,眉梢眼角藏不住的春意和焦急。二奶奶很疑惑地望着他琢磨他,一面喊人让老葛备车去。老葛正和老婆热热腾腾的吃着中饭,穿了一件油腻腻的家常旧褂子,头发脸孔也是油腻腻的,再要换衣裳收拾又是时间。商细蕊那脾气哪里耽搁得起。程凤台在门槛上跨站了不到半分钟,便也不耐烦了,紧了紧领带的结,自己开车走调了。二奶奶横竖觉着有点不对劲,出去谈生意居然不带司机,程凤台可是最要摆谱的人。

车子开到商细蕊门口,程凤台按两下喇叭,商细蕊冲出来就蹿进了车里:“走吧!云喜班!”

程凤台并不开车,皱眉笑道:“来来来,坐我身边来。把我一个人撂在前头驾车拉着你,你倒当起大爷了!”

商细蕊探头一看他的脸:“哦!是二爷啊!真对不住,才瞧见你。老葛呢?”

程凤台气得翻白眼,这叫什么人呐,心里想着戏,就连心爱的人也瞧不见了。这满心满意的痴劲可真叫程凤台吃醋。什么都不说了,一把薅住商细蕊的后衣领往旁边的位子上硬拽过来。还好商细蕊身体很软很灵敏,自己呼天喊地连滚带爬地也就坐好了。坐好了就要骂人,要骂程凤台粗鲁的弄痛了他。程凤台一根手指点住他的鼻子:“别闹啊!坐好!”商细蕊看他面色真有点不高兴,当即乖乖收声端坐,很识时务。

南锣鼓巷到云喜班也就十来分钟的事,程凤台有日子没开车,手也生了,路也生了,期间绕了两条街的远路,商细蕊总怀疑他是存心搞破坏让他发急的,商细蕊也确实发急了,频频撸袖子看他那只瑞士手表,嘴里哎呀哎呀乱叫。他越这样着急,程凤台越是要慢腾腾的兜风,把商细蕊急得直扭屁股,跟憋了泡尿似的。等到了戏园子门口,车还没停稳当,商细蕊一跃而出就不见了,热切犹如奔向情人的怀抱。程凤台望着他杳然的去路,不由得轻轻地骂了一声:“我操……”

也不知道商细蕊后来与小周子有过怎样的私下往来,总之他们现在已经非常熟稔了。程凤台七弯八拐在后台找到商细蕊,那样昏暗杂乱的小屋里,商细蕊正亲手给小周子化着戏妆。小周子一身素衣,尼姑的打扮。然而他的面孔在上妆之后是很美艳的,容长的脸儿樱桃口,一对水亮的眼睛,眼睛里含着一股凄惶和不安,吹口气儿就散了,炽烈商细蕊那炽烈明澈的精神。

小周子抬着脸儿可怜楚楚地看着商细蕊,坐姿紧张僵硬:“商老板,您就给我说说戏吧……真的……您给我说说……”

商细蕊一手托着他的下巴颏,止住他的浑身乱颤,一手把他脸上的胭脂揉开了,揉成桃花薄红的颜色:“你只管唱。用你的法子唱。你还没成角儿呢!谁都不认识你,最不怕唱砸了。让我看看你的戏。”

小周子道:“我没有戏。我都是学师父的。”

商细蕊手顿住了说:“你有戏。你是个人才,我不会看走眼的。不要学你师父,他的套数已经过时了,他不值得你学。你就撒开了来吧!那天夜里你怎么和我说的?”

他们讲话的声音虽然很轻,现在又是人气最淡的午戏,后台稀稀拉拉的没有什么人在。可是商细蕊毕竟不该在别人家的屋檐下说人的不足。他有时候真是随心所欲极了,胆大妄为,口里很直,毫不把梨园行的复杂环境放在心上。

小周子泪汪汪的还要说什么,商细蕊道:“哎!别说了!再说就要哭了,一掉眼泪花了妆该怎么着?”

前边正好爆出一声低哑的粗吼:“小周子!小周子!你个狗娘养的小杂碎!人呐!快滚上去!”

小周子被这么一吼马上就慌了,紧紧握着商细蕊的胳膊,商细蕊反手握住他,使劲摇撼了两下:“记着啊!底下的都是红薯头!别往底下看。要看就看我,我就在你右边儿呢!”

前头又在骂娘了。小周子点点头,慌慌张张往台上去,商细蕊喊着他:“拂尘!拂尘忘了!”小周子两三步奔回来从商细蕊手里接拂尘,商细蕊却并不放手,只定定的望着他微笑。两个人意味不明地对望了一会儿,像是在无声地面授着什么旁人不通的机宜。小周子在商细蕊的目光和微笑里奇异地安宁下来,手也不抖了,眼里渐渐生出点光芒:“商老板,您瞧着我。”

商细蕊松开拂尘,笑道:“哎,我瞧着你。”

小周子上台去了,商细蕊一回身,程凤台抱着手臂倚在门框上笑得可贱了:“哼哼……商老板,小相公真俊啊!”

商细蕊拧一把他胳膊往外拖:“胡说什么呢你!快看戏去!”

周小相公这一出是《思凡》之《下山》一折。小尼姑冲破缁衣樊笼,下山去闯一番全新的人生。台上人翻山涉水,且舞且唱,最考究身段了。这戏程凤台看商细蕊演过五次,看他批过别的戏子至少八次,也不知是他要求太高吹毛求疵,还是昆曲真已没落了。好像除了他自己,再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的。

午戏的座儿由几个耳聋目花的穷苦老人,几个醉汉和若干挑夫组成。零零星星地散着喝茶嗑瓜子,还没满三成的座儿,一个个七歪八倒,心不在焉。程凤台和商细蕊鲜亮高贵地坐在二楼包厢里,算是很扎眼的了,然而底下的人也看不到他们。小周子一出场,步态矫若游龙,素色裙裾带起了满堂的清风,一扫台下人的颓靡之气。程凤台不禁也坐直了腰背认真看他。

程凤台现在对戏曲的唱腔鉴赏才刚刚入门,身段就一无所知了。看着台上小戏子就觉得他腰身很软,拂尘行云流水地甩出水袖的韵味来了,真是养眼好看。然后只听见商细蕊在那儿欣喜的咋呼:“哎呀!这拂尘耍得太好了!是他自个儿加的身段呢!”“嘿!卧鱼儿真有功夫!瞧他那腰!到底年纪小!真软!”

程凤台看小周子,也觉得很够味道,并且深深的疑心小周子的性别,说:“真看不出来是个男孩子。”可惜尽管程商二人不吝赞美,座儿依然醉生梦死,不往台上认真看。认真看的都是老眼昏花的,眯起眼睛也看不出什么。程凤台决定,商细蕊今天的表现真不寻常。商细蕊瞧着赞叹不已的戏子,从来只有宁九郎侯玉魁和原小荻三人,别的各有各的毛病。程凤台不相信小周子一个还未出师的小孩儿,就能让商细蕊无可挑剔。果然再往后,商细蕊渐渐沉默了,他微微皱起眉,眼里有很惋惜的欲言又止的神情。程凤台等他拆台,然而半天不见他评语。最后商细蕊抿了抿嘴唇,仍是咽不下一句:“可惜了……”

可惜了,可惜的是什么,却也不给定论。小周子《下山》一折,在人气寥落的戏园子里兀自惊艳了一把。好花背着人开。除了商细蕊,并没有真正的观众。可是有了商细蕊,还要别的观众做什么。小周子一下场,商细蕊马上坐不住了,抛下程凤台,头也不回就往后台跑。程凤台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闲散地跟在后面,打着呵欠。他真不喜欢商细蕊忽视他,大爷脾气一犯,心里气呼呼的不耐烦。到了后台就往门框上一靠,点了一支烟抽,好像很嫌弃他们戏子似的斜眼冷看着,要保持距离。商细蕊品评了两段很长的话,程凤台因为怨恨着,也没有细听他的。忽然就见小周子穿着全副尼姑的行头就那样哭着拜倒下来,拂尘抱在怀里,额头碰到地上,那是僧尼拜观音。商细蕊略略一吃惊,很快就镇定了。倒是程凤台看傻了眼,香烟续在嘴上不动,积了一截子灰。

小周子不断拿头往地下撞,没有人拦他,他就不断地磕头,几乎把头都磕烂了,才抽噎道:“商老板,您帮帮我!您救救我!商老板!”

程凤台立刻就明白了。这孩子日子过得走投无路求告无门的时候,老天爷赏给他一个商细蕊。有名气,有本事,大而化之的好性儿。这孩子是决意攀上他了。但是他们梨园行里有这样的规矩,凡是签下关书的小戏子,人身行动没有自由,指甲头发丝儿都是属于师父的,要跳槽不可能。商细蕊哪怕是真神,也不能破这规矩,何况他在创新戏之外,也很有根深蒂固守旧的一面。

商细蕊说:“你起来。”小周子不动。商细蕊很为难:“我不能收你的。”

“为什么?”

“我不能坏了规矩。咱们都得守这行的规矩。”

“您把我买下来!我能给您挣钱!商老板!让我跟着您,我才能唱下去啊!”

商细蕊此时看着小周子,目光真有神佛样的悲悯慈爱。天下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戏子的心了,他们要出人头地,要万众瞩目,要用一条嗓子把自己前半生的憋屈侮辱唱破成烟灰。要么红,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商细蕊是自然而然的就红了,之前小时候,学戏的时候师父打归打,疼起来比亲儿子还疼,顿顿不差肉吃。十来岁上,小来就跟着他嘘寒问暖地伺候他了。他不曾经过小周子的这些压迫,因此小周子比他更有着渴望,不惜代价的渴望。商细蕊总是愿意成全他的,叹气道:“跟着我才能唱下去,就永远唱不下去。你都做不了自己的主心骨,怎么做台上压戏的角儿?你起来。”

小周子哭哭啼啼地站起来,商细蕊拉着他一只手,道:“我平常不是在家就是在清风剧院。你都认得路的。往后你要是愿意,就寻机会溜出来找我,我给你说戏。”

这就是答应收他做没有名分的徒弟了,小周子狂喜之下,激动得又要去拜他。商细蕊一把揽住了硬不让他跪。二人恩恩爱爱,煽情得牙酸。很多很多年以后,商老板与周老板的交情依然扑朔迷离着,外界就他们是否存在师徒关系展开了无休止的辩证,甚至还有人猜测他俩是情人甚至是竞争对手,其中流言蜚语,夹杂不清。因为缺少当事人的证言,终也难下定论,成了商细蕊无数谜团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