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在权贵云集、世家林立的京城并不出挑,唐绣又是成亲不到三年的新嫁娘,平日里很少外出交际。

是以,唐绣根本不知道已然在京城小有名气的唐元贞。

听婆母提到了唐氏,唐绣脑海里又浮现出唐氏家主那狰狞的面孔、以及无边无际的大火。

整个身子都颤抖起来,眼神也变得有些呆滞。

顾氏没发现儿媳妇的异常,继续说道:“不过唐元贞也是可怜,唐家上下只剩下她一个,虽有几个忠仆护着,可奈何处于乱世之中…嫁与王氏,也绝非她的本愿!”

王家粗鄙,王家上不得台面,可王家有个最大的好处——手里有兵!

唐元贞就是靠着王家的兵权,保住了唐氏的财产。

啧啧,那可是唐家六百年的积蓄啊,说句富可敌国都不为过。

更不用说唐氏的藏书了,多少古籍,多少孤本,全都靠着王家才得以保全!

想到这些,顾氏倒是能理解唐元贞了。

什么?

唐元贞?

婆母说的是唐元贞?

五月天,暑气蒸腾,唐绣硬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她再也没有心思去鄙视王家了,就连在福寿堂看到黑着脸、毫无礼数可言的万氏,她也没抱怨一句。

她脑中只回荡着一个名字:唐元贞!

不管王家如何暴发,也不管万氏怎样失礼,前来的几个世家贵妇,还是忍到了洗儿的仪式。

乳母阿姜将唐宓交给稳婆,稳婆熟练的给小家伙洗澡,嘴里不住的说着吉祥话。

唐宓被灵泉滋养了三天,已然没了早产儿的虚弱,小模样也长开了,粉粉嫩嫩,眉眼如画,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唐宓正竖着耳朵听稳婆的吉利话,忽然感受到一股犀利的眼神。

嘶~,小家伙的汗毛都竖起来了,陡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第010章 将军府的八卦(一)

虽略有瑕疵(万氏全程黑脸,丁点儿没有添了重孙女儿的欢喜),但王家的洗三宴还算是圆满的结束了。

不能说是宾主尽欢吧,至少于主家而言没出什么乱子。

对宾客来说呢,王家的亲朋也就罢了(大家都是泥腿子、寒门出身,真心谈不上谁笑话谁),几个“世交”倒没有太嫌弃。

旁的不说,单是王家的这个小女婴确实生得好,任谁看了都喜欢。

哪怕再瞧不上王家出身的世家贵妇,也不得不赞一句好。

没办法,父母的基因在这儿摆着呢。

王怀瑾是属于歹竹出好笋,祖父、伯父、父兄皆是“朴实”的农村糙汉,他偏偏省得唇红齿白、皮肤白净,五官更是精致得不得了,怎么看都是一副丰神俊朗、偏偏美男子的模样。

唐元贞就更不用说了,几百年优良基因沉淀下来,妥妥的大美女一个。

再加上她有逆天的金手指,每日灵泉喝着,温泉水泡着,还有空间出品的瓜果蔬菜吃着,令她添了许多清新脱俗的灵气。

这般强强联合之下,唐宓的相貌就无比出挑了。

虽然还只是个小奶娃,可那眉眼就是让人觉得好看、可人疼。

时下是个“颜即正义”的年代,一群颜控看着小女婴完美的容貌就觉得满足,王家老泼妇的失礼反倒没人在意了。

有了这么一个美美哒、棒棒哒的小闺女儿,王怀瑾满心欢喜,乐呵呵的在前庭招待宾客。

席间,他更是满怀感激的宣布:某,深受岳家及岳父重恩,不忍岳家断了传承,愿将新得的小三娘过继给唐家!

众人听了,或惊讶、或了然、或羡慕、或唾弃,种种反应不一而足。

但这事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唐家嫡支早就没了人,只剩一个唐元贞,还不是人家说了算?

就算是唐家旁支有话说,也要看唐元贞有没有心情听。

毕竟这年头都是嫡支压着旁支,就算嫡支没落,人家唐元贞手里有完整的唐氏族谱,旁支想蹦跶,也要掂量掂量。

人群中,几家和唐氏有姻亲关系的人家,个个神色莫名、心情复杂。

唐氏,除却几百年的盛名,最令人垂涎的还是丰富的藏书和富可敌国的钱财啊。

而这些,将全部落到一个刚出生三天的小丫头手里。

啧啧,真不知唐家那些人知道了,将会怎样的眼红、心疼咧!

洗三过后,唐宓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话说,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她的日常应该是什么样子咧?

答:吃饭、睡觉!

而唐宓却多了一项日常——听八卦。

婴儿听八卦,这事儿或许有些诡异,但唐宓是谁啊,生而有记忆的神奇孩纸,不听八卦,岂不浪费了老天给的神技能?

咚、咚、咚~~

好重的脚步声,显然是有人故意跺脚才发出的声音。

刚刚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母乳,被乳母阿姜抱回厢房的唐宓顿时瞪圆了眼睛:嘿,来了,她的八卦小电台开始广播了。

果然,脚步声停了,接着便是吧嗒一声,竹帘晃动,小丫鬟阿陈气鼓鼓的进来了。

阿姜坐在榻边,拿扇子轻轻扇着。

听到声音,眼皮都没抬,笑着问道:“又是怎么了?谁又惹咱们小阿陈了?”

好一个“又”字!

“哼,还不是东园的那位!”

阿陈将托盘放在桌上,她虽生着气,但到底知道分寸,放托盘的时候并未发出声响。

走到榻边,探身看了看,阿陈好奇的说:“咦?小三娘还没睡?”

大中午的,连没差事的小丫鬟都歇晌了,她家小三娘怎么还精神十足的模样?!

不是说小奶娃儿整日都要睡吗,可瞧小三娘竟是醒着的时候更多哩。

唐宓暗自翻了个白眼:这还不怪你?如果不是为了听你说八卦,咱早就睡了。

“东园那位又来闹咱们二娘了?”

阿姜扇扇子的手顿了顿,旋即又轻轻摇起来。

“可不是,”

阿陈一屁股坐到榻前的脚踏上,气呼呼的说:“就没见过这么眼皮子浅的人。她好歹也是府上的大娘啊,二夫人当家又最是公道,从来不曾亏待她,她怎么就、就这么——”不要脸!

阿陈是唐妈妈一手调教出来的,虽然不是在世家长大的世仆,但起码的规矩和教养还是有的,有些话,她还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偏偏东园的小万氏就能做得出来。

“这回她又朝咱们二娘要什么了?”

阿姜心里暗暗数着:唔,上回大娘觉得二娘屋子里的熏香好闻,死乞白赖的要了一盒子去;上上回,大娘见二娘新做的缭绫裙子好看,哭天抹泪的分了半匹;上上上回…

反正吧,二娘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在大娘看来都是极好的,然后,她便会想方设法的要了去。

不给,大娘就会各种闹腾,而且是那种死不要脸的闹腾。

大娘不要脸,二娘还要呢,所以,大娘总能沾到二娘的便宜。

这让二娘的丫鬟们十分不满,提起大娘小万氏来,也是非常不屑。

“前天,咱们二娘在兰陵的庄子不是遣人送了些瓜果来吗,其中有一车寒瓜,大娘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抱着小二娘来寻二娘说话。”

“哼,说是找二娘聊天,可话里话外都说什么天气热,小大娘和小二娘想吃瓜儿了,偏今年京城市面上的瓜儿上得晚,有银子也没处买去,只馋得小大娘哭。”

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阿陈越说越气。

什么叫孩子馋得直哭?

这不是怪二夫人这个当家人没本事嘛。

这还不是最气人的,小万氏说这话的时候,还故意往西园的小厨房瞟。

幸好唐元贞坐月子不能吃性寒的东西,外头只是搬了十来个寒瓜到小厨房,备着给二郎和两个小郎吃,并没有切了果盘送到上房。

阿陈可以确定,如果大娘在二娘的房间里看到了寒瓜,定能抱着孩子跟二娘哭诉“可怜”。

“二娘怎么说?”

阿姜无语,碰到这么一位堂嫂,她们家二娘真是辛苦。

“二娘正忙着跟庄子上的人对账,哪有功夫听她掰扯,命厨房装了一篓子瓜,让大娘带了回去。”

阿陈说完,气也消了大半。她不是心疼几个瓜,实在是看不惯大娘的行径。

“不就是几个瓜嘛,左右是庄子上自己种的,给大房一些也就给了。”

阿姜到底年长些,多少能猜到二娘的心思——如果能用东西堵住小万氏的破嘴,舍弃一些也无妨。反正她唐元贞也不差这点儿东西。

但,唐元贞也好、阿姜也罢,她们都想不到,有些人,即便拿了你的好处,也未必念你的好。

没准儿,她还会借此生事…

第011章 将军府的八卦(二)

阿陈很想吼一句,这不是几个瓜的问题,而是不该纵容小万氏。

没得让她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咚咚咚的脚步声。

与之相伴的还有紧张的轻呼:“小二郎,慢些!”

阿姜和阿陈对视一眼,赶忙起身。

啪嗒一声,竹帘晃动。

王令齐迈着小短腿跑了进来。

他的乳母紧紧跟着,“小二郎,小声些,切莫吵到小三娘。”

王令齐熟门熟路的爬上脚踏,踢掉鞋子,扑腾着两只小脚,嘿咻嘿咻的上了床。

“阿妹没睡,她对我笑呢。”

王令齐趴在一边,小手捏了捏妹妹嫩呼呼的小脸,高兴的跟乳母喊道。

“那也要小声些,小三娘还小呢。”乳母冲着阿姜歉意的笑了笑,然后立在榻前,小心的看顾着。

唐宓被二哥捏得生疼,大眼里很快便浮现出水光。

王令齐见闯了祸,赶忙松开手,藏到身后。然后又似想到了什么,对唐宓说,“阿妹,今天阿兄教我背《急就章》了,我背给你听啊。”

唐宓听八卦听得正热闹,乍一被兄长打断还有些气恼。

这会儿一听“背书”,她又来了兴趣。

大兄说过,“背书”是正经事,须得每日复习。

虽然唐宓还不懂什么是背书,什么是正经事,但听二兄背诵还是蛮有意思的。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王令齐奶声奶气的背诵着,小家伙记性很不错,背了几遍便背熟了。

然而唐宓是更加逆天的存在,只听二兄背了这一遍,便将整篇《急就章》牢牢的记在了脑海中。

王令齐背诵完,又跟唐宓叽叽咕咕的说了些孩子间的玩笑话,这才恋恋不舍的被乳母抱走。

唐宓也有些困了,打了个小哈欠,眼皮便慢慢合上了。

阿姜和阿陈见小主子睡了,不敢再发出响动,一个继续坐在榻边扇扇子,一个则去外间整理玩具。

美美的睡了一下午,唐宓慢慢的睁开了眼睛,耳边依然是丰富多彩的王家八卦。

“说起小万氏,东边的大郎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呢。”

阿姜拿着个绣绷,一边绣着,一边和阿姜小声说话。

“委屈?大郎还委屈?”阿陈帮阿姜劈绣线,听了这话,不禁翻了个白眼。

王家大郎赵怀恩,侍妾所出的庶子,若是搁在真正的世家,能不能上族谱还要看主母的意思。

就算上了族谱,也无法跟正房所出的嫡子相比。

毕竟这年头主仆之分、嫡庶之别不是一般的大。

在她们大梁朝的《梁律》中,有明确法文规定:毋以妾为妻,违者,妾打回原形,夫流徙。嫡妻对庶子不慈,会引非议;但庶子若对嫡母不孝,则会被问罪判刑。

碰到绝一点的嫡妻,不认婢妾所出的子女,那孩子便只能从母入贱籍。

王家倒好,纳妾、生庶子…竟全都瞒着大房主母,瞒着也就瞒着了,阖家竟还把一个庶子捧上了天。

万氏动辄“宝贝大孙子”、“王家长子长孙”的称呼王怀恩,心肝儿般宠着。

她也就罢了,不过是个无知老村妇。

可王鼐,好歹是入朝做官的人,竟也无视法律、惯例,将王怀恩当成唯一的继承人培养。

他们这一捧、一宠不要紧,弄得王怀恩也真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了。

当年王怀恩议亲的时候,王鼐已然跟着先帝混出了头,大小是个领军的校尉。

有了官身,王鼐便想给儿子找个体面的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