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两个功课上可有什么问题?”

笑容可掬的问完了女儿,王怀瑾面对儿子们时,脸上的笑容消失,直接变成了“严父”。

王令仪和王令齐赶忙回答:“还好,没有什么问题!”

李先生学识渊博,有啥问题,他们当堂就解决了,根本不会带回家里。

王怀瑾很满意。

对于子女,他和唐元贞的想法一样,即女儿是用来宠的,而儿子则是用来摔打的。

尤其是王令仪,身为嫡长子,肩负家族使命,以及照顾弟妹的责任,更该从小就严格教导。

所幸王令仪是个争气的孩子,天分比不上妖孽的女儿,但也不差。且心性坚韧、品格醇厚,就目前来看,是个非常合格的继承人。

“阿爹,阿爹,我给您说啊,今天先生又教了…”

唐宓拉着父亲的胳膊,一边往朝晖院的方向走,一边跟父亲闲聊。

王怀瑾也关心女儿的课业,静静的听着,期间还时不时的问上一两句。

王令仪和王令齐兄弟两个对视一眼,对于父母对妹妹的偏爱,他们早就习惯了。

对此,他们倒没什么嫉妒,反而觉得理所应当——猫儿这么好,他们一家怎么宠爱都不为过!

兄弟两个耸了耸肩,跟着一起往朝晖院走去。

一家四口,仿佛没有看到妙仪,就这么离开了。

特别是唐宓兄妹三个,更是连眼角的余光都欠奉一个,将妙仪彻底的无视了。

妙仪咬得牙根儿都疼了,指甲狠狠的掐着掌心,只把柔嫩的掌心掐出了一个个的小月牙。

好,真是太好了,王怀瑾还有你的小崽子们,今天我妙仪算是领教了!

日后,必定加倍奉还!

如果说之前她对王怀瑾还有些好感,那么此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王怀瑾一家的恨意。

原本,她看在王怀瑾生得好、又有身份的份儿上,决定暂时放下堂姐的仇。在外面“闯荡”这些年,她累了,年岁也渐大了,她想找个好的归宿。

王怀瑾不管是从相貌、才学、家世还是仕途,都是上上之选。

几年前在京城,妙仪曾经见过王怀瑾,那时她就觉得这位小郎不错。

只不过那个时候她正跟某位郡王的世子打得火热,而王怀瑾也仅是王家二房的长子,无官无职、无权无势,妙仪还有些看不上。

今时不同往日,王怀瑾地位有了、权势也有了,且坐拥王家这么大一份产业,妙仪很是心动。

所以,刚到王家的时候,她对赵氏和唐元贞都很冷淡,唯有对李氏释放了善意。

在随后的日子里,更是不着痕迹的跟李氏拉关系。

如今,更是成为李氏离不开的军师、智囊。

妙仪觉得以自己的条件,给王怀瑾做妾已经有些委屈了,没想到王怀瑾竟还这般、这般目中无人。

好吧,既是这样,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望着一大三小的背影,妙仪一双勾魂桃花眼中满是怨毒。

王家搬了新家,但主要几个院落还是采用了原来的名称。

比如位于中轴线东侧的院落,依然取名摘星院。

王怀恩一家也继续居住在了这里,这是王鼎帮他争取来的。

因为这个院子,按理说应该是世子的居所。

王鼎牢记万氏临终前的嘱托,以“令仪年纪还小”为借口,在王家搬新家的时候,直接让王怀恩住了进去。

赵氏不知心里是怎么想的,但面儿上却没有丝毫表露。

她没同意,却也没反对。

王怀瑾倒没在意,不就是一个院子嘛,暂且让王怀恩住着也无妨。

如此反而更能表现他的厚道、大度,也令听说消息的故交、好友们纷纷称赞。

搬进了新国公府第三好(寸心堂最好,朝晖院次之)的院落,王怀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惊喜,反而有些战战兢兢。

因为他不蠢,两大靠山都死了,在王家,他是个极其尴尬的存在。却偏偏占据了这么好的院子,即便一旁有王鼎撑腰,王怀恩还是忐忑不安。

搬入新家也有两个多月了,每日里,王怀恩都以“守孝”为名,足不出户,整日憋在院子里抱着脑袋想办法。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用过午饭,王怀恩没有午睡,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发愁,“王怀瑾怎么还不提出分家?”

没错,王怀恩居然盼着分家。

他想得透彻,国公府,他肯定是呆不长的,即便勉强住着,也十分憋屈。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的分出去,趁着祖母刚死,二叔还记着祖母的遗命,或许他还能大大的分走一份家产。

而且父亲刚死他就被“赶”出国公府,落在外人眼中,他是妥妥的弱者。

同情弱者是天性,他再适时的散播一些流言,世人更会可怜、同情他,继而忘了早些年他曾犯过的过错。

父亲的几个老兄弟还在朝中,借着父亲新丧,那几位世伯世叔一时心软,没准儿就会帮他一把。

王怀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分家好!

奈何王怀瑾就是不开口,唉,真是急死他了。

就在王怀恩愁得只想薅头发的时候,小万氏喜滋滋的走了进来。

“什么事?”王怀恩心情不好,说话的语气也好不到哪里。

小万氏不以为意,来到王怀恩近前,低声说道:“郎君,我的那个三妹到了。”

“嗯?哪个三妹?”王怀恩楞了一下,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小万氏说的是谁,他眉头微蹙,“我不是说了嘛,那件事就算了,你怎么还把人弄了来?”

小万氏眸光闪烁,心里不知想着什么。

王怀恩想分家,小万氏却不肯。

她的想法跟李氏一样,儿子女儿眼瞅着一年大似一年,过两年就可以议亲了。

话说在国公府议亲,跟搬出国公府议亲,情况能一样吗?

更不用说王怀恩还没有官职,且因为之前的大错,未来的仕途也不用指望了。

父亲是庶子又是白丁,他的儿女怎么能说到好人家?

至于钱财?

小万氏当然喜欢,但问题是,有些时候,钱多也没有用。

人们更多的还是看身份、地位。

小万氏思索良久,最终觉得,还是留在国公府对儿女们更好。

且不说在国公府里吃穿用度都由公中开支,单是国公府这块招牌,就足够了。

所以,小万氏绝不同意分家。

但她也知道,王怀恩的担心不无道理,赵氏和王怀瑾定不会让他们一家在国公府常住。

长则三年,短则一年,王怀瑾便会将他们一家扫地出门。

王怀恩愁了两个月,小万氏也想了两个月,还别说,真让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给二郎送个妾吧——”而妾侍的人选也简单,直接从小万氏的娘家或是能控制的人家去选。

如此一来,他们与王怀瑾之间便又多了一层关系。

不要小瞧女人的枕头风,只要那个妾入了王怀瑾的眼,什么事不好办?

小万氏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便与王怀恩商量。

没想到王怀恩摇头跟拨浪鼓一样,就是不同意,他的理由也充分:“唐氏不是好相与的,你忘了她还有几百客女呢。”

这年头女人彪悍啊。

大户人家,主母打死个把侍妾,真心不是什么大事。

只要不像耿顺娘子那般肆无忌惮的虐杀,只要处理得当,就算传到外面去,也不会引来多少非议。

唐元贞仗着有客女,连万氏的人都敢抓、连王怀恩的院子都敢砸,对付个妾,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到时候,万家送来的妾兴许连王怀瑾的衣襟都还没摸到,就直接被唐元贞给弄死了。

小万氏却觉得王怀恩想得太悲观,“只要二郎喜欢,唐氏再彪悍也没用。”

女人厉害又能如何,现在到底是男权社会。

远的不说,单说霍家那位母大虫,如今不就跟霍顺新纳的几个妾斗得你死我活嘛。

弄得霍家大院里天天上演宫心计,简直比皇宫还热闹哩!

小万氏看多了男人变心后是如何的狠辣,而女人呢,嘴上喊得厉害,真若是遇到事儿了,也只会忍让。

所以,这件事成与不成,根本不在唐氏如何厉害,而在于男人有没有变心。

拿定了注意,小万氏也不管王怀恩同意与否,直接回了趟娘家。

小万氏反复叮嘱父母和兄长:“人一定要选好,至少在相貌上不能输给唐氏。”

万家人知道轻重,将这件事当成家里的头等大事。

送走小万氏后,一家人便忙活起来,四处寻找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个月的寻找、筛选,万家人终于选了一个极好的。

小万氏得到消息,悄悄的回娘家看了看。

还别说,万家人这次很靠谱,找来的人连小万氏都忍不住赞叹:长得真好。

且这个女子天生媚态,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诱/惑,连她这个女人看了都忍不住心动。

最关键的是,这个女子不仅长得好,还读过书,抚得一把好琴。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女子跟万家有着七拐八绕的关系,而且父母兄弟都在,完全能够控制得住。

小万氏仔细将这女子的情况说给王怀恩听,最后又加了一句,“郎君还是先看看那人吧,见过后,您或许就会同意我的建议。”

王怀恩见小万氏这般执着,不好再直接否决,想了想,点头:“好吧,那就去看一看。”

另一厢,李氏也在跟心腹说话——

“…因着过继的事,二郎到底跟我生分了。唉,这孩子也不想想,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谁?”

“是啊,可怜二老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哪。二郎只是一时想不开,等他想明白了,自然能体会二老夫人的心。”

“有唐氏在,二郎何时能想明白?哼,当我不知道呢,这贱妇没少在二郎跟前说我的不是,离间我们母子情分…”

“…”

“不过也无所谓了,过几日妹妹就要进京了,她的两个女儿都是极好的,年岁也相当,正好说与二郎做妾!”

第100章 有极品自远方来

前文咱说过了,李氏的娘家只是寻常人家。否则,李氏也不会嫁给泥腿子王鼎。

不过李家祖上出过读书人,那位读书人好像还做了个芝麻大的官儿,李氏的父亲年幼时也曾读过几年书,便以“”、“官宦之后”自居。

李氏的父亲还想让两个儿子读书,以求能恢复“家族荣光”。奈何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没有其它的进项,根本供不起。

还是李氏嫁进了王家,赵氏去做了乳母,王家渐渐宽裕,李氏帮着万氏料理家务,多多少少能沾到些油水,时不时的贴补娘家,她的两个哥哥才有机会读书。

随后,王鼐发迹,王鼎也有了官职,王家愈发兴盛。

李氏的哥哥们也从乡野私塾升级到去府城的书院读书,去了府城,见识多了,眼界也开阔,再加上两人还算勤奋,课业倒也过得去。

没多久,李氏的两个哥哥学成,却无人举荐,依然是两枚白丁。

李氏整日在王鼎耳边说,哥哥们很有才学,哥哥们很有能力。

恰巧王氏兄弟也需要懂点墨水的文书,王鼎听了妻子的话,觉得都是要用人,与其用不知根底的外人,还不如照顾自家舅兄。

王鼎便跟王鼐商量了一番,将李家两兄弟召入了军中。

起初,李家兄弟还只是不入流的低阶文书。

但随着王鼐兄弟的官儿越做越大,李家兄弟也跟着水涨船高。

待到新朝建立时,两人已经升到了从六品。

除了官职,李家兄弟跟着王鼐东征西战,也分到了不少战利品。

打仗真的很能赚,王鼐兄弟借此攒下了颇为可观的家产,而李家兄弟也混了个盆满钵满。

所以,王鼐的大军刚刚进京,李家兄弟便跟着在京城置办了一处不错的宅院,将全家都接了过来。

王鼐封了侯爵后,学着先帝,开始给手下的心腹谋求官职。

李家大哥李信芳被王鼐推荐入了将作监,还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有了实缺。

李家二哥李信德则是进了京兆府,品阶不高,胜在有实权。

李家兄弟有了官身,儿子们个个读书,李家也真正的做到了李家老爹所期盼的“”。

可以说,李家是靠着王家的提携才一步步走到现在,李家人却不都这么认为。

李家老爹甚至觉得泥腿子+兵痞子王鼎配不上自己那家世清白、知书达理的女儿,对王家,李老爹也是羡慕中夹杂着不削。

幸好李老爹还没老糊涂,在人前并没有表露他的这种想法。

但在自家儿孙面前,他还是会流露出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