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现在霍顺和段成栋明白王鼐为何会做出那样的规定了,他这是防着王鼎呢!

而赵氏的做法,却再次得到了霍、段两人的赞赏:不亏是教养过圣人的懿德夫人,做事就是大气!

谈妥了分家细则,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分家事宜了。

李氏急着走,也就没有在意一些琐碎,打包了嫁妆,拿好王鼎的“私产”,督促王鼎那一屋子的侍妾麻利收拾细软,一家人当天便搬离了国公府。

在踏出国公府的那一刻,李氏彻底松了口气,只是心底有丝不对劲的感觉,似乎哪里有问题。

只是她光顾着高兴了,一时没有细究,拉着王怀瑜,瞪着一群花枝招展的侍妾,跟王鼎一起往自家的大宅而去......

第173章 李寿要官

王鼎一家搬走的第二天,揽月阁的隔离便解除了。

不过,本着唱戏要唱全套的原则,唐元贞还是请冯太医开了清热解毒的草药,让被隔离的人全都泡了个热热的药浴。

又命人用高度烈酒将揽月阁上下全都喷洒了一个遍。

足足折腾了一整天,揽月阁主仆几人才走出院落,来到人前。

“阿婆,让您担心了!”唐宓换了衣服,先去寸心堂给赵氏请安。

赵氏爱怜的摩挲着唐宓的小脑袋,柔声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这些日子,赵氏着实担心不已。

一来是心疼唐宓,唯恐这个唯一的小孙女真的得了疫病,然后发生意外;

二来也是为圣人忧心,京畿出现了疫区逃出来的动物,一个弄不好疫病就有可能在京城散播开来,要知道,京城可是有几十万人口啊。

就算没有疫病,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也会引起京城百姓的大恐慌。人在恐惧之下会做出怎么的举动,任谁也不敢说。

若是再有居心叵测的人推波助澜,京城极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骚乱。

以上情况,不管发生了哪一种,都够圣人这个大梁皇帝喝一壶的。

如今证实那只野猫并没有感染病毒,王家的人也没事,赵氏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面对唐宓,她不禁多了几分怜惜:可怜的孩子,原本她不必隔离的,可为了安全起见,硬是自己关了自己的禁闭。

唉,似唐宓这般懂事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唐宓看到赵氏眼底的心疼与怜惜,心里不禁生出一股暖流。

她想了想,还是跟赵氏说了自己在一本古籍上发现了可以治疗疫病的良方。

“果真?”赵氏原本盘腿坐着,听了这话她两条腿都垂了下来,瞧这姿势,下一刻就能站起来。

唐宓点点头。

赵氏惊喜不已。别人不知道,她却十分清楚,为了这场瘟疫,圣人急得焦头烂额。太医院几乎都派空了,医术好的太医全都被派去了疫区。

甚至连京城及附近的名医也都征集起来,全都奔赴了疫区。

圣人不惜许下重赏,满天下寻找可以治愈疫病的医学圣手!

赵氏太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了,所以也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她郑重的对唐宓说,“猫儿,此事非同小可,绝非儿戏啊。”

唐宓当然知道这事有多重要,她用力点点头,“阿婆,我都明白。”

赵氏还是谨慎的问了句,“你,有几成把握?”只要有五成胜算,赵氏就敢把唐宓推荐给圣人。

唐宓认真的说道,“七八成吧。”

赵氏再也坐不住了,猛的站了起来。

她围着屋子走来走去,表情很是凝重。

唐宓又道:“另外,十八哥哥还请来了贾老神仙,请他帮忙验证这个方子。”

“什么?十八郎居然把老神仙也请来了?”赵氏无比惊讶。

要知道,因为年纪的关系,老神仙已经有十多年不曾出诊了。连圣人病了,也轻易请不到这位老先生呢。

十八郎是怎么做到的?

赵氏又惊又喜。

有了唐宓的古方,如今又有贾罡出手,这场瘟疫有解决的希望了!

......

“行啊,你小子,真是长本事了,连阿舅我都请不到的人物,你小子都能请来!”圣人酸溜溜的说道。

若是换成其他人,听了这话,心里定会打鼓。

可李寿是谁啊,根本不会在意舅舅的酸话。

不过,今天他还有事相“求”,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决定还是哄一哄圣人阿舅!

“阿舅,老神仙也听说了疫病的事,他是怎样的人品,阿舅您也清楚吧。”

圣人点点头,对于贾罡这种灵魂真正高贵的人,他还是非常尊敬的。

因为发自内心的尊敬,哪怕自己病了,只要不是太医院无法治疗的绝症,他都不会惊动老神仙。

李寿继续道,“以老神仙的为人,他岂会坐视疫病肆虐?就算我不去请,老神仙也会主动出山的。我,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所以啊,阿舅,您老就别吃醋了。

圣人的表情缓和下来,唔,这才对嘛,十八郎这小子怎么可能比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面子大?

哼,这小子就是走了狗屎运!

李寿见圣人脸色好看了许多,暗暗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并暗自唾弃,阿舅还真好哄。

哄好了圣人,李寿开始进入正题,“阿舅,您之前说,谁若是能解决这场瘟疫,便给谁重赏。这话,可当真?”

圣人没好气的横了外甥一眼,“朕一言九鼎。怎么,你还怕朕会亏待了老神仙?”

圣人知道,自己若是有功不赏,不等御史弹劾,他自己的良心就先过不去,啧啧,那可是老神仙啊。

李寿摇摇头,“不止是老神仙,还有一个人,她找到了可以治疗疫病的方子。”

“哦,还有这样的能人?”圣人眼里闪着亮光。眼见外甥这般上心,他脑中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呃,你说的那人,不会是王家的那个小娘子吧。”

知道那丫头是个神童,可也不能“神”成这个样子啊,居然连瘟疫也能治疗?!

李寿一副“阿舅你真英明”的表情,“没错,就是胖丫头!”

圣人明白了,外甥今天进宫是来给唐宓要赏赐的呀。

“阿舅,您不会觉得刚刚封赏了胖丫头,这次就不再封赏了吧。”李寿绝不会让唐宓吃亏,这边事儿还没做,就先跟圣人谈起了条件。

圣人直觉得脚好痒,好想踹这个“有了媳妇忘了舅”的混小子。

李寿仿佛没看到圣人那便秘一样的脸色,继续帮唐宓要好处,“胖丫头现在是县君,再升一级,就该是郡君了。阿舅,您说是不是?”

圣人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没错。”

李寿眼睛一亮,舔着脸凑到圣人跟前,“阿舅,您可是皇帝啊,一言九鼎。”

圣人悄悄转了转脚踝,嘴上却跟李寿道,“只要那丫头真能拿出办法,朕不吝啬一个郡君的诰封。”

李寿满意了,决定这就出宫去王家给胖丫头报喜。

而就在李寿转身离去的当儿,圣人一脚踹了出去,如愿将小白眼狼外甥踢出了太极宫!!

第174章 眼缘

贾罡今年八十三岁了。

在古代,医疗条件不是很好,人的寿命普遍不高。

就算是在大梁,四海平定,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平均寿命也只有五十来岁。这已经比前朝好了许多。

所以,在古代,活得长久也是一种优质资源啊。

比如说吧,人一旦活到了七十岁,哪怕是普通百姓,见了官员不必下跪。一旦活到了八十,即便是作奸犯科,也不会被定罪。

而像贾罡这般既长寿又有德行还救人无数的老人,真真是神仙一样的存在。

以至于在得知贾老神仙要来的消息后,整个王家,上上下下都非常激动,那热切的模样,就跟后世的脑残粉见到心水的偶像一般。

“不错,你小子不错,梁州一战打出了咱们梁人的气势!”

贾罡个子不高,体型微瘦,头上的白发有些稀疏,只挽了松松的发髻。

老人家已经年逾八十,气色却很好,略显消瘦的面颊上有些许老人斑,但却十分红润。

尤其是两只眼睛,目光灼灼,透着岁月沉淀的睿智。

他扫了眼亲自跑到大门外迎接的王怀瑾,抿嘴笑道。

“老神仙谬赞了,那都是小子应该做的。”王怀瑾有点受宠若惊,他真是没想到自己在梁州抗击胡人的丁点儿“小事”,远在京城的老神仙竟然知道了。还毫不吝啬的给予了好评。

王怀瑾,堂堂国公爷,竟像个不经事的小迷妹,听到偶像夸他,激动的涨红了脸。

“你不必过谦,好就是好嘛,”老神仙人品好,但脾气一点都不温和,坊间至今还流传着“贾四正怒怼无道昏君(也就是前朝戾帝啦)”的段子。

对于贾罡的直脾气,百姓们也十分理解。在他们朴素的想法里,坚定的认为:有脾气的人那都是有本事的,而老神仙,医术那么高,又救死扶伤的,脾气直一些也是应当的。

尤其是这些年贾罡上了年纪,愈发往“老小孩”的方向靠拢,行事说话更是直率得一塌糊涂。

“你小子比王狗儿和王二牛都有出息。”贾罡毫不客气的喊出了王鼐兄弟的“曾用名”。偏他有这个资格,就算是王鼐还活着,贾罡也敢指着他的鼻子叫他“王狗儿”,而王鼐还得陪笑应着。

没办法,谁让贾罡是老神仙哩。

王怀瑾苦笑两声,恭敬的引着贾罡往里走。

赵氏带着一众女眷早早的侯在了二门外,见贾罡走了过来,赶忙屈膝行礼。

贾罡停了下来,含笑对赵氏说:“懿德夫人,好久不见了。”

赵氏赶忙回道,“老神仙面前,妾身哪里当的起‘夫人’二字?”

贾罡显然跟赵氏略熟悉些,开玩笑似的说,“你为大梁教养出一个好圣人,如何当不起一个‘夫人’的称号?!”

赵氏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惶恐之色,“老神仙,妾身不过是个乳母,有什么资格教养圣人?圣人英明神武,那是先帝太后教养得好,更是圣人自己努力,实不与妾身相干啊。”

虽然圣人确实是赵氏一手养大,并兼职教导的,但身份放在那里,赵氏还真不敢应承。

贾罡撇撇嘴,“没意思,你还跟十年前一样,忒小心谨慎了。”所以他才不愿跟这些老狐狸打交道,一点都不真。

赵氏笑了笑,没跟贾罡计较。

柳佩玖站在人群中,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话说,老神仙什么,不该是笑如春风、仙风道骨,一开口就是悲天悯人吗?

可眼前这位倒好,口无遮拦,把毒舌当成了风趣,实在是跟她想象中的“老神仙”不太一样啊。

最起码,在柳佩玖的脑补中,贾罡应该是孙思邈、李时珍一样的人物啊,可为啥她看到了一个任性的瘦老头?

“你就是胖丫头?”贾罡被众人拥簇着进了寸心堂,刚在主位坐下,老先生便一指头指向了唐宓。

又是胖丫头!

唐宓心里把李寿问候了一百零八遍,小脸上却没有任何表露,笑盈盈的起身给贾罡见礼:“唐宓见过贾大夫。”

她没像别人那般称呼贾罡“老神仙”。

在唐宓看来,贾罡就是一位医术出神入化的大夫,唤他一声“贾大夫”,再合适不过。

赵氏和唐元贞却赶忙给唐宓使眼色。

贾罡盘膝坐着,听到唐宓的话,一双深邃的老眼里闪过一抹亮光。

“好,好一个贾大夫,老朽可不就是贾大夫嘛。”

他身子往前倾,“胖丫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老神仙,而不是像你一样叫我贾大夫?”

唐宓眼波流转,几乎是想都没想,脱口道,“我猜是因为您的姓氏!”

姓贾什么的,真是太虐了,不管配个什么好字,一加上姓,意思就全变了。

而一旦做了官,或是有了职位,就更尴尬了。就像贾罡,一叫他贾大夫,就立刻变成“假大夫”了,同理,叫神医、神仙什么的也不行。

时间久了,人们干脆就省掉姓氏,只呼贾罡为老神仙。

“聪明,不愧是名满京城的神童。”贾罡用力拍了下大腿,又问道,“那你知道老朽是什么时候‘丢了’姓氏?”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在场的人都能猜的出来,只是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出口。

唐宓例外。

她一歪脑袋,满脸的天真烂漫,“我猜啊,一定是您成了‘神医’之后。”

“哈哈哈,”贾罡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笑得前仰后合,嘴里还不住的说,“好,好好好。李小子没骗我,你果然是个有意思的胖丫头。”

唐宓的嘴脸抽了抽,果然是李寿。本小娘子早就不胖了,偏偏他背地里一口一个“胖丫头”的叫着,现在好了,除了圣人,贾老神仙也开始叫她胖丫头了。

“听说你手上有本先秦时的医书?上面记录了许多良方?”

唐宓点头。

贾罡一伸手,毫不客气的说,拿来给我瞧瞧!”

唐元贞正想命人去揽月阁取书,不想唐宓也朝贾罡伸出了手,“您拿什么来换?”

包括贾罡在内,众人皆是一愣。

但很快,贾罡便反应过来,直直的看着唐宓。

王怀瑾和唐元贞急坏了,夫妻两个频频给唐宓递眼色。

唐宓却似没看到,定定的与贾罡对视。

良久,贾罡发出爽朗的笑声,不停的用手拍打大腿,“好,好,哈哈,你个胖丫头,老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