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陈,带小雨点儿去吃些东西。”

唐宓把鸽子交给侍婢,自己则握着竹筒,坐在窗下准备看信。

李寿的信很短,大概交代了自己的行程,然后没头没脑的写了一句话:“小心二皇子!”

二皇子?萧贵妃所出的那位血统高贵的皇子?

好好的,十八郎提他做什么?

唐宓有些不解,却也没有往深处想,左右是跟她不相干的人,她没必要在意。

此时的唐宓哪里知道,接了下的日子里,她将会跟这位二皇子有躲不开的纠缠!

王怀淑肉疼的从黑市买来无忧散,按时按计量的给方氏服用。

这天,她又盯着方氏吃完,这才回到自己房间。

天边堆起了乌云,天渐渐阴沉下来,空气很闷,一场大雨在即。

“哎呀,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王怀淑用力捶了下脑袋,表情很是懊恼。

接着,她简单收拾了下自己的妆容,便匆匆去了书房。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明天便会有一场大乱,而李其珏完全可以在这次动乱中谋取政治资本…

第227章 被雷劈了

天边乌云翻滚,远处有隐隐的雷声传来。

这样的天气,只要不是不懂事的奶娃子,任谁看了,都知道是一场大雨的前奏。

某处豪奢、张扬的庭院中,一个中年男子望着天上的乌云忍不住狂笑:“天助我也,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雷,再大一点!”

“雨,赶紧下!”

“哈哈,哈哈哈!打雷,下雨,哈哈,老天爷,你就尽情的来吧!”

男子双手伸向天空,笑得如癫似狂。

好半晌,他才抹去眼角激动的泪水,嘶哑着嗓子对身边的人说道:“按计划,今晚行动!”

“是!”

深夜,龙首原上寂静无声。

几个黑影晃动,很快就没入漆黑的夜幕中。

天边,云层更加厚了,雷声由远及近,轰隆隆的巨响,宛若开山裂石。

咔嚓、咔嚓~

叉子状的闪电一道道的划过夜空,只把人惊得人心惶惶。

哗啦啦——

大雨,倾盆而下!

唐宓坐在窗下,看着外面宛若混沌初开的景象,没有来的有股不安袭上心头。

她手里折着千纸鹤,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

唔,不知道二九兄那边可有这么大的雷雨。

应该没有…吧。

唐宓希望没有,这么大的雨天,行军打仗太遭罪了。

李寿虽然跟在主帅身边,按理不会吃太多苦,但到底不如在家里舒坦啊。

唐宓一边折着纸鹤,一边暗暗的祈祷:惟愿十八郎一切顺遂、平安!

折着折着,困意席卷而来,唐宓竟趴在小几上睡着了。

阿陈、阿苏等几个侍婢见了,赶忙将她唤醒,然后扶着她上了床。

唐宓困极了,竟一夜好眠到天亮。

自然醒来,唐宓只觉得精神好了许多,洗漱完毕,便去朝晖院给父母请安,兼用早饭。

结果却听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消息——昨夜,龙首原上的永安宫被雷劈了,还燃起了大火!

“哈?永、永安宫着火了?大火烧了一夜,大雨都浇不灭?”

唐宓的一双杏眼瞪得溜圆,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错。永安宫被雷火击中,大火烧了一夜,直到现在还没有熄灭。”

唐元贞一脸凝重。

龙首原发生的事,她居于内宅,为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那边的阵仗闹得太大了,京城的宵禁都挡不住慌乱的百姓。

永安宫是什么地方?

答曰,乃先帝重病时休养的地方。

想当年先帝旧伤发作,几乎不能处理朝政,便由太子监国。

太子纯孝,为了让先帝能安静养病,特意修葺了龙首原上的一处前朝宫殿。

宫殿修缮完毕后,太子更是亲自命名为“永安宫”,希望先帝能够永远安康。

太子这般孝顺,先帝很是欣慰,很快便搬了过去。

只可惜,先帝在永安宫只住了半年便薨逝了。

先帝去后,太子登基后,为了表示对先帝的敬爱,命人封了永安宫。

或许是因为先帝在永安宫驾崩的,在世人眼中,永安宫便代表了先帝。

如今,永安宫遭遇雷火,还被付之一炬,唐宓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外头还不定有怎样的流言蜚语呢。

果然,中午时分,坊间便谣言四起——

当今圣人郑宥前有杀父弑君,今又倒行逆施,终激怒上苍(或先帝),特降下雷火。

什么?你说这是谣言?

好,那你解释一下,为何京城这么大,雷火偏偏击中了象征先帝的永安宫?

什么?你说是巧合?

很好,那你再解释一下,为何昨夜那么大的雨,却没能浇灭永安宫的大火?

对此,唐元贞却能够很好的解释。

她拉着上朝归来的王怀瑾,低声说道:“我记得永安宫设置了避雷龙符?”

王怀瑾点头。

在大梁,匠人们就已经能够设置出完美的避雷设施。

即在建筑屋顶四角加一个铜质的龙头,将雷引过来,然后通过龙口中的舌头引入地下的埋线,继而达到避雷的效果。

当然,那时还没有雷电的具体科学理论,匠人们只是根据经验,知道那样设计可以避免雷火。

唐元贞却知道避雷针的原理,细细的跟王怀瑾讲解:“…只需将龙口中的舌头引线破坏掉,龙符便从避雷的祥瑞变成了引雷的祸端。”

雷引来了,火还远吗?

王怀瑾讶然,“竟、竟有这样的事?”

至于唐元贞为何知道这么多,王怀瑾并不感到疑惑。

他的妻子有多么聪慧、能干,夫妻多年,他比任何人都知道。

唐家私藏的古籍那么多,唐元贞是那些书的主人,自然知道书中记录的知识。

或许,避雷龙符便是某本古籍中记载的。

要不然,那些匠人又是如何设计的?

王怀瑾对于妻子,有种蜜汁信任!

唐元贞点头,“永安宫虽被大火焚毁,但残骸还在,尤其是地下的引线,应该没有被破坏掉。请匠人一看便知道。”

王怀瑾暗暗将这事记下,然后又问起了另一件蹊跷事,“永安宫的大火为何水浇不灭?”

唐元贞成竹在胸,“这也简单。地下有种褐色的液体,名曰石漆,可燃烧,水浇不灭。”

“石漆?”王怀瑾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东西。

唐元贞颔首,“没错,就是石漆,也可以称之为石脂、肥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水。”

她嘴上说得轻松,心里也有些纳闷:大梁竟有人发现了石油?不会还有穿越同仁吧?

不能怪唐元贞胡思乱想,实在是这个时空都快被穿成筛子了,只一个王家,就出现了三个穿越者。

放眼大梁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不定在什么地方就出现一二两个穿越者哩。

“可以燃烧的水?”王怀瑾第一个反应是不信,水怎么能燃烧?

但这话是从妻子口中说出来的,肯定不会有假啊。

唐元贞仔细回想了下,“郎君可派人去高奴县寻找,那里便盛产石漆。”

王怀瑾答应下来,赶忙命人去高奴。

所幸高奴距离京城不远,王怀瑾派去的人第三天便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坛子黑漆漆的东西。

王怀瑾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石漆果然水浇不灭。

他不再犹豫,抱着那坛子石漆便进了宫…

第228章 昏迷

王怀瑾入宫,李其珏出宫。

李其珏的心情很复杂,兴奋,却仍有一丝的遗憾。

王怀淑没有骗他。

昨夜,龙首原果然遭遇雷火袭击,永安宫被焚毁殆尽。

但,王怀淑只是知道结果,却并不知道原因。

李其珏有了上次无忧散的教训,这次不敢再耽搁时间去调查,赶忙进宫回禀了圣人。

奈何圣人不信啊。

也不能怪圣人,好好的,李其珏空口白牙的说永安宫会着火,这事儿放任谁身上,谁也不会轻信。

不过,李其珏虽然没有证据,却言之凿凿,那坚定的态度,圣人也不禁有些嘀咕——

算了,大不了多派几个人去永安宫守着。

真若是有了意外,也可以随时照应。

抱着怀疑的态度,圣人加派了一队人马去龙首原。

结果,还不到半夜,龙首原上便雷电交加,四溢的火花顺着龙符蜿蜒而下,瞬间便引燃了横梁。

看守的兵卒迅速反应过来,纷纷拿着竹制的水枪救火。

只可惜,火势太猛了,人根本就不能靠近,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着豪华的宫殿。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太极宫,圣人站在高处,远眺着火光冲天的龙首原,嘴里喃喃道:“李其珏言中了,永安宫果然被雷火所毁。”

不过圣人忙着安抚永安宫被雷劈所引发的流言,没来及召见李其珏。

忙了两日,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后,圣人第一时间将李其珏召进了宫。

圣人的意思很明确,你丫怎么知道永安宫会被雷劈?

李其珏闪烁其词,推说自己是看雷电如此迅猛,而龙首原位于高地,最有可能被雷火所袭,所以才会有此担心。

圣人一句话都不信。

他可没忘了那日李其珏坚定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猜测”,分明就是笃定,好不好?

但李其珏不说实话,圣人也不能对他用刑。

再者,李其珏明知道自己的说辞不能说服圣人,却还跑来提醒,这份“忠心”,圣人很是受用。

口头表扬了李其珏一番,又鼓励他再接再厉,圣人便将李其珏打发出来。

没有实质的恩赏,这多少让李其珏有些遗憾。

可到底在圣人面前刷了一遍存在感,李其珏整体还是满意的。

接下来,就是等待“那件事”的发生了。

王怀淑说了,那件事闹得很大,整个京城都乱成了一团,许多勋贵、宗室和文臣都被牵连了。

如果操作好了,他定能有所收益。

至于为何没将“那件事”回禀圣人,李其珏表示:他又不傻,这种事若是提前说了,圣人不怀疑他是同谋,也会怀疑他为何“先知”。

就目前而言,李其珏还不想把王怀淑推出来。

毕竟他也不确定王怀淑还能“预知”多少未来,若现在就将她推出来,未免早了些。

她还有利用的价值!

李其珏脑子里千转百回,也就没有留意与他错身而过的王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