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实在是太毁三观了。

第二天,唐宓便听说了这件让她三观尽毁的事——

“胡人围困了京城,齐王对朝臣及诸世家表示,他可以退兵,但胡人撤退后,由他继承皇位!”

唐宓眼睛都傻啦,这、这也行?

行,当然行!

因为那几个原本支持秦王的世家居然率先答应了…

第255章 真相

“二九兄,你说什么?”

唐宓掏了掏耳朵,一脸的不可置信。

李寿笑着重复了一遍,“…柳、顾、杨等几家弃秦王还选齐王,欲推齐王为帝。”

唐宓倒吸了一口凉气,直娘的,她还真没听错。

“几个世家这般出尔反尔,秦王答应?”

据唐宓所知,秦王不止有世家支持,他还掌控了禁卫,以及左右骁卫,其手中的兵力达到二万余人,足以控制小半个京城哩。

几个世家突然反水,他们就不怕秦王手里的兵?

李寿微微一笑,道:“猫儿有所不知,秦王之所以能掌控禁卫和骁卫,主要还是靠着世家。”

唐宓恍然。

李寿又丢出一个让唐宓觉得三观尽毁的消息,“有了世家的支持,齐王依然代替秦王掌管了太极宫。现在,他们正准备跟胡人议和!”

“议和?”

唐宓冷笑一声,“我看是开门揖盗吧。”

她对那些所谓的世家太了解了,在那些人看来,国家什么的,并不重要,忠君什么的更不可能。

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家族的利益。

近千年来,朝代更迭,皇帝换来换去,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些世家。

只要有利于家族,他们可以和任何人做交易。

胡人?

胡人怎么了。

莫非大家忘了,当朝皇族郑氏就混有胡人血统。

世家不是还将郑氏送上了皇位?

现在胡人将京城围得铁桶一般,之前对京城防卫抱有信心的人们发现,就算他们想逃出去,也不可能了。

京城确实城高池深,也有丰富的存粮。但朝堂上不稳定,百姓更是惶恐不安,用不正当手段谋夺皇位的齐王根本没信心能够彻底掌握京城。

而世家,为了自家的利益,也愿意跟胡人谈判。

齐王说了,只要答应胡人的条件,他们就会退兵。

大梁仍是梁人的大梁,胡人不会霸占不走,毕竟他们是游牧民族,难道你还想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种田?

左右不过是每年给胡人一些好处,当年先帝与胡人结盟,不也给胡人进了几年的贡吗。

退让什么的,不过是权宜之计,不丢人!

“开门揖盗又如何?反正‘盗’的又不是他们世家的财产!”

李寿也满口讥讽。

虽然他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子,但自幼被土鳖舅舅抚养长大,骨子里还是土鳖思想。

且那些世家破坏的是他阿舅的利益,是他至亲至敬之人,他如何不恼?

“李家——”唐宓忽的想起一事,低声问道:“他们没、没搀和这些事吧?”

不管李寿和家族的关系如何,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李家人。

李家若搅合进了这些烂事里,将来李寿定会受影响。

李寿愣了下,旋即笑道:“祖父不是个糊涂人。其实,那些被秦王拉拢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二三等世家,或是干脆没落的家族。”

虽然世家不看重朝代更迭、皇帝变换,但真正的一等世家行事十分谨慎。

他们或许会投资,会冒险,但不会倾全族之力。

比如顾家,他们家的顾琰是首相,那么嫡支这一支就是妥妥的帝党。

这次秦王拉拢世家,倒是也拉拢了顾氏,只不过是顾氏的旁支。

这样一来,如果秦王成了事,顾氏便是新皇帝的功臣,顾氏依然荣耀。

如果秦王败了,那也只是折损了一个旁支,与庞大的顾氏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李氏亦然。

“…是我祖父的堂弟,虽然他们还住在顾氏大宅里,但跟嫡支的血缘已经比较远了。”

李寿缓缓的说道。

他的表情有些复杂,这位堂亲选择了秦王,除了自己想投资外,未尝没有家族大家长的授意。

“看来你们李家要分家了。”

唐宓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李寿,叹声说道。

“是啊,待事情了结,京里还不定多少世家要分家、分宗哩。”

想到自己都要造阿舅的反,李寿的心情便有些低落。

“刚才你说京城被胡人团团围住了?”唐宓见李寿情绪不对,忙转移话题道。

“至少城里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事关机密,李寿没有说的太详细。

但这对唐宓来说,已经够了。

她缓缓点头,“我知道圣人这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了!”

事情已经这么清楚了,她再猜不到未免太傻了。

李寿扬眉,“哦?说说看!”

京城那边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收网,所以李寿略略透漏一些,倒也没什么要紧。

“世家!”唐宓冷静的吐出两个字。

她很清楚,自大梁朝建立后,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都致力于削弱世家。

先帝弄出了科举制度,想从根本上制约世家。

圣人推广科举,继续削弱世家。

经过十来年的努力,朝中已经多了不少寒门庶族出身的朝臣,世家的势力一点点被分薄。

圣人仍觉得太慢!

他想彻底给世家洗洗牌,最好能让世家一蹶不振。

但,太难了。

那些世家能传承数百年乃至千年,自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圣人想抓住他们的致命的把柄,几乎不可能。

恰在这时,胡使阿史那鹰进京,紧接着京城发生了民乱。

锦鳞卫适时出击,无孔不入的进行了一番详查,最终得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圣人知道有人想勾结胡人、意图谋乱,顿时计上心来。

“有人谋逆,胡人围城,那些世家定然会有所行动。”李寿听完唐宓的分析,笑着总结道。

“是啊,圣人不喜世家已久,如果有机会推选一个亲近世家的新皇帝,想必那些人愿意冒险。”

唐宓又叹了口气,“只是可怜了那些受牵连的无辜人。”

但凡发生政变,就不可能不死人。

圣人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一些,特意放胡人进关,胡人一路烧杀抢掠,受害的百姓不知有多少。

还有一些耿直的官员,见到齐王、世家这般胡来,定会冒死反抗。

另外,倘或齐王知道自己中了计,情急之下再来个困兽之斗,京城或许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唐宓想到这里,顿时打了个激灵,她一把抓住李寿的胳膊,“十八郎,我阿婆他们——”会不会受连累?

第256章 最后的疯狂(一)

京城,太极宫。

齐王命人将秦王捆了起来,直接关到了一间闲置的宫殿里。

他要先带着朝臣与世家跟胡人“议和”,待大局稳定后,他再处理秦王。

其实不止秦王,齐王要处理的还有太子和二皇子。

圣人的几个儿子中,只有这两人年长,在朝中的威信高。

只要处理了他们,剩下的几个小东西不足为惧。

可惜的是,阿史那王传来消息,他们派去截杀太子和二皇子的人都没有回来。估计是遭遇了意外。

也就说,他们的计划失败了。

不过也不怕,只要胡人将平阳收拾了,他的帝位也就能稳定一半。

至于失踪的圣人,齐王更不担心,他和秦王的想法一样,只要传国玉玺在手,就算郑宥活着,他完全可以把郑宥变成“死人”。

“殿,哦不是陛下,咱们这就去城门吧。”

柳大昌阵前反戈,果断抛弃姜氏投奔了齐王。

不过,作为墙头草,柳大昌必须表现得比其它世家都要积极,否则很难在“新君”面前站稳脚跟。

“嗯!”齐王矜持的点点头。

他极力做出威严的模样,只可惜他的外形太差,哪怕穿上龙袍也不像皇帝。

没错,齐王十分积极,早早的给自己准备了龙袍。

他的长子也一身储君的服饰,紧紧的跟在他身后。

父子两个带领愿意归附的朝臣和几家世家代言人,缓步出了太极宫,一路往城门口走去。

此时的京城十分萧索。

街上没了来往的行人,只有一队队身负盔甲的武士。

地上还残存着前两日百姓争相出城时丢落的物品。

夏风呼呼而过,昔日繁华的大都市,此时寂静得宛若死城。

齐王踩过一地的狼藉,略有些不高兴,不过他很快振奋起来:待他“退”了胡人,就好生治理天下。

他一定会做得比郑宥强!

来到城门上,齐王居高临下,正好可以看到阿史那王的王帐。

“阿爹,儿臣愿为使臣!”郑大郎朗声说道。

“好,大郎且去!”齐王看着丰神俊朗的长子,神情很是满意。

“哎呀,大郎不愧是陛下的嫡长子,果然胆色过人。”

柳大昌赶忙跳出来拍马屁。

他身后的几个世家代言人很是不屑,纷纷交换着眼色:柳氏太卑微了,简直丢尽了世家的脸。等一切稳定后,他们定要劝新君重修氏族志,然后把柳氏踢出世家队列。

郑大郎在众人瞩目下坐进了吊篮,然后让卫兵将他放到城外。

齐王等人看着郑大郎下了城门,一路往胡人营帐而去。

一刻钟后,阿史那王走出了营帐,与齐王隔空相望,交换了一个彼此都明了的眼神。

紧接着,郑大郎又通过吊篮回到了城门楼上。

“阿爹,阿史那王答应了,不过他请阿爹亲去拟定盟约。”

“好,开城门!”

齐王点点头,大肥爪子一挥,颇有气势的下达命令。

吱呀——

紧闭的城门缓缓开启,齐王率领众人一起出了城门。

然而就在两方人马即将“会师”的那一刹,四面忽然响起了踏踏的马蹄声。

声势很大,地皮都微微颤抖起来。

阿史那王和齐王齐齐变了脸色,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定然不是自己人。

“是娘子军来了?”

齐王暗暗猜测,京畿两个大营,他利用无忧散控制了主帅,除了他们,京畿便只有平阳的娘子军能有如此阵仗。

但,事实证明,齐王猜错了。

来人不是娘子军,而是蒋忠的西北军。

硕大的“蒋”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大军将胡人与齐王团团围住。

而后人群分开,从中走出一骑,马上端坐的不是蒋忠又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