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主府,没有意外的,果然看到了李家派来的人。

听了李家大管家传达完老祖宗的话,李寿和唐宓对视一眼,而后道:“今天下午我还要进宫一趟,待从宫里回来后,我便与娘子一起回家。”

李家大管家终于得到了准信,喜不自禁,连连点头,“好好,老奴这就回去回禀老祖宗并郎君知道。”

将李家大管家打发出去,平阳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不是刚从太极宫回来吗,怎么还去?”

李寿没说话,唐宓笑着解释,“李家做足了低姿态,郎君需要有所回馈啊。”

李寿点头,缓缓将《氏族志》的事说了一遍。

平阳撇撇嘴,“不愧是李家,无利不起早!”

李寿额角抽搐,提醒亲娘,“阿娘,我也姓李!”他也是市侩的李家人,好伐?

平阳翻了个白眼,“你是在郑家长大的,跟他们不一样!”

李寿:…

中午,夫妻两个在正堂陪平阳和王显用了一顿午膳,稍作休息,李寿便一个人进了宫。

唐宓则留在院子里,将平阳、圣人还有皇后送的礼物整理了一番。

一个时辰后,李寿从太极宫回来,与唐宓一起向平阳夫妇辞行。

“这就走了啊!”平阳很不舍。

李寿抽了抽嘴角,“阿娘,您这两日就要去西郊大营练兵,就算我留在公主府,也见不到你,好吧?”

别弄得像生离死别好不好?

自家阿娘根本就不是一个常年能待在公主府的闲人。

就在前几日,平阳还在骊山行宫呢。

也就是李寿成亲,平阳才拨冗从军营回来。

“小兔崽子,就知道拆老娘的台!”平阳被儿子掀了老底,恼羞成怒,一巴掌抽在了李寿的后脑勺。

王显似乎习惯了这对母子的相处模式,依然挂着风淡云轻的笑容,静静的在旁边看着。

王婠姐妹则笑得肩膀一耸一耸的。

唐宓也是捂嘴。

一番笑闹过后,李寿和唐宓带着大堆的东西,往李家赶去。

与此同时,尚书省的官员带着圣人的旨意来到了李家。

旨意很简单,任命李祐堂为编纂,加入到《氏族志》的修订工作中。

“阿爹,还是您老想得明白啊。”

握着新鲜出炉的圣旨,李祐堂对自家老子真是心服口服。

李家老祖宗笑眯了眼睛,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泛着红晕,“不说这么多了,待明日你便去找顾琰,好好商量一下定级的事情。”

“是,儿子省得。”李祐堂恭敬的应道。

李家老祖宗又问道:“十八郎他们回来了吗?”

这次回答的是李其琛,“好叫阿翁知道,他们还没有回来,应该在宵禁前就能到家。”

李家老祖宗满意的点点头,而后又沉下脸来,严肃的说道:“萧氏那里,你再好好敲打一下。以前看她挺明白事理的,怎么最近总犯糊涂?她若觉得在家里待得不舒服,可以去庄子,二十四娘不是也在庄子上吗,干脆让她们母女做个伴!”

李其琛脸上难掩疲惫之色,他揉了揉眉心,恳切的说道:“阿翁,萧氏已经知道错了,还请您饶过她这一次吧。再者,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少个二十四娘就已经够惹人侧目了,若是萧氏也不见了,外人还不定怎么非议呢。”

“不想惹人非议,那就看好了她,别让她再出幺蛾子!”李家老祖宗才不怕外人的口舌呢,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切实的利益,面子什么的,能当饭吃吗?

第334章 是图

桂院。

李寿和唐宓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院落,进了院门,发现院内处处都挂着红绸,十分的喜庆。

奴婢们穿着统一的服侍,来来回回的很是忙碌。

唐宓陪嫁来的四个大丫鬟、十来个小丫鬟,除了阿周、阿苏跟着她去了公主府,其他人都留在了桂院里收拾。

经过几日的打理,桂院的各色家具、摆设、器皿等物都铺设完毕。

基本上都是唐宓喜欢的、习惯的样式。

且桂院的装修风格,也是李寿参照了揽月阁的房样子进行的。

所以,唐宓一进门便有种熟悉的感觉。

“见过郎君、娘子!”

沿途的奴婢纷纷停下来行礼。

唐宓点了点头,没说话,继续往正房而去。

来到正房前,上了台阶,在廊下褪去鞋子,只着罗袜进了堂屋。

堂屋里炭火烧得很热,地板下面通着暖道,踩在上面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唐宓环视四周,各色摆设都十分合她的心意,愈发觉得满意。

四大陪嫁丫鬟中留在李家的阿方和阿韩,领着几个小丫鬟走了进来。

小丫鬟的手里或是端着热水,或是捧着干净的棉布巾子,或是拿着澡豆等物。

“郎君,娘子,先擦擦手吧!”

阿方带领众小丫鬟站在一旁,躬身对李寿唐宓说道。

唐宓点点头,伸手接过温热的湿巾子,先递给李寿,让他净手、擦脸。

李寿没有推辞,擦了手,洗了脸,又涂了些防干裂的面脂。

唐宓也洗手净面。

夫妻两个收拾完,阿韩又带着小丫鬟奉上了滚滚的茶汤和点心。

略略吃了几口,唐宓开口问道:“这几天家里可还好?”

阿方赶忙回道:“好叫娘子知道,咱们院里一切都好。太夫人很是照拂,不管是奴婢们需要什么,都极力满足。”

阿方的意思很明白,他们桂院很好,只是李家的其它院落就不怎么好了。

尤其是榕院。

李寿稍作休息后,跟唐宓说了一声,便起身去了书房。

他也需要了解家里的情况。

李寿走了以后,阿方等几个丫鬟不再拘谨,滔滔不绝的说起了这几日李家发生的事。

“您和郎君走的当日,太夫人便将娘子(指萧氏)关了起来,美名其曰‘祈福’,实则就是禁足,李家上下都传遍了,”阿韩说得眉飞色舞。

她是唐元贞给唐宓选的陪嫁丫鬟,是唐宓临出嫁前才来到唐宓身边。

年纪不大,只有十四岁,生得是脸圆眼圆身体也圆,看上去就像个可爱的邻家小妹妹,憨憨的,甚至还透着几分傻气。

这只是表象啦,其实阿韩很机灵,人也聪明,嘴巴更甜。

绝对是打探消息的一把能手。

尤其是她的那张小圆脸,无害又可爱,让人打眼就喜欢,不知不觉间就会对她吐露些什么。所以,阿韩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探到最有用的信息。

唐元贞把她给唐宓,就是让她给唐宓当“狗仔”。

阿韩也没有辜负了唐元贞的期望,刚进李家,便跟几个积老的世仆搭上了话,着实打探了不少消息。

“上下都传遍了?”唐宓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李家是世家,上千年的传承,最重规矩。

就算萧氏犯了错,她仍是主子,岂容下人们随意非议?

“是啊,仆役中还有人说,萧氏就是糊涂了,她在李家是什么地位啊,若非大郎君(即李其琛)护着,她早就下堂了,”

阿韩仿佛竹筒倒豆子,将打听来的消息全都说了出来,“她不说好好的待在榕院,居然还敢惹事儿。下人们还说,萧氏这是在嫉妒娘子您呢。”

嫉妒?

唐宓可以理解。太夫人柳氏越过萧氏,将传家宝和管家权全都交给了她,萧氏曾经是公主,骨子里的骄傲定然忍不下。

所以,她才会在新妇行礼的时候,当众给新妇没脸!

但,唐宓依然无法想象,李家的下人竟敢这么议论萧氏,这已经不是没规矩了,简直就是胆大妄为。

或者,有人指使!

唐宓心中隐隐有了个猜测,不过她还需要证实。

只听她对阿韩道,“你去打听一下,李家有关萧氏的流言,都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还有,李家其它各房的情况,也需要仔细探听。”

唐宓每说一句,阿韩都点一下头。

待唐宓交代完,小丫头拍着胸脯保证,“娘子放心,奴婢定会打听清楚。”

唐宓这边关注着榕院和李家其它各院的情况,榕院里,也有人在谈论她。

小小的佛堂里,萧氏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表情甚是虔诚,全然没有半分勉强或是怨毒。

念完七七四十九遍心经,萧氏这才起身,缓步走出佛堂。

刚迈出佛堂,董宫女便凑了过来,附在她耳边低声回禀:“公主,十八郎和十八娘回来了。另外,家里刚刚来了尚书省传旨的官员——”

萧氏不等董宫女说完,便接口道:“圣人任命李祐堂做《氏族志》的编纂了?”

句式是问句,语气却甚是笃定。

董宫女点点头,没有说话。

萧氏冷哼一声,“果然是李家,真真市侩得令人恶心。”

董宫女吓了一跳,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外人,这才略略松了口气,低声劝着:“公主,这话可不能再说了。”

她们公主在李家的处境很是艰难,如果再传出公主对李家老祖宗不敬,还不定有什么惩处呢。

萧氏满脸不屑,还想说什么。

董宫女赶忙说道:“想想二十郎和二十四娘吧,他们还要娶妻、嫁人呢。”尤其是二十四娘,如今还在庄子里关着。

若萧氏再犯错,便更加不能给二十四娘求情。

提到自己的一双儿女,萧氏脸上的冷色终于缓和了几分。

但很快,她又露出苦笑,“我越是这样,我们母子才会越安全。”

李家不需要一个面面俱到、八面玲珑的前朝公主,而是需要一个动不动就犯错的糊涂蠢妇。

唯有这样,才能让李家有理由不让萧氏外出交际。

如果只因为萧氏的亡国公主身份就不让她管家、交际,那么世人只会嘲笑李家没有世家骨气、只知阿谀皇族。

虽然事实如此,李家已经做了XX,却还想要个贞节牌坊。

“可、可二十四娘怎么办?”董宫女心疼自污的公主,可也惦记二十四娘。

萧氏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低声道:“放心吧,那个老怪物不会把我们母子三人赶尽杀绝——”因为她手里还有李家觊觎的东西。

第335章 狗血啊

“再说说李家其它的人吧。”

听完了榕院的八卦,唐宓端起茶碗,随意的说道。

“是。”

阿韩应了一声,缓缓说道:“李家百忍堂这一支一共十二房,八房在老家赵郡,四房在京城。咱们十八郎是大房。

百忍堂分了家,咱们大房留在了李家大宅。

大房共有两位郎君,大郎君也就是十八郎的父亲李其琛。

二郎君李其璜,娶妻顾氏,还有一妾袁氏,共育有四子三女。长子李敬轩,袁氏所出,今年二十九岁,家族排行十三——”

“等等,你说李家二叔的这位长子是庶出?”唐宓一口茶险些喷出来。

李家可是世家哎,最重规矩,哪有嫡妻尚未所出,便允许妾侍生下庶长子的道理?

这样乱规矩的事,不要说世家了,就是有点儿讲究的人家都不会出现。

提到这个,阿韩的眼睛biu的一下就亮了,无比兴奋的说道:“这事儿啊,还是李家的一个隐秘。”

唐宓放下茶碗,她发现了,世家李氏内部的狗血事真心不少,未免自己失态,她还是不要在听八卦的时候吃茶了。

“当年二郎君(也就是李其璜啦)年方十五,跟随先生外出游学,”

阿韩不愧是个合格的“狗仔”,刚到李家没几天,就打听到了李家极力隐瞒的一件往事,“那时天下已经出现了乱象,盗贼肆虐,山匪横行。二郎君他们行至河东的时候,不幸遇到了劫匪——”

是的,李其璜和驸马都尉王显一样倒霉,都遇到了劫匪。

只是人家王显比他幸运,危难关头,还有个从天而降的盖世英雌救了他。

没人相救,随从又都被凶残的劫匪杀了个干净,李其璜只能拼命的自救——逃跑。

逃跑过程中,李其璜慌不择路,一脚踩空跌落了山崖。

劫匪只当李其璜已经死了,便没有再追杀。

李其璜也确实险些死掉,一路从山崖滚下来,他受了很重的伤,被路过的一个农户女救了下来。

“这位农家小娘子便是袁氏。”阿韩仿佛茶楼里说书的艺人,讲起故事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唐宓自以为GET到了真相,接口道,“为了答谢袁氏的救命之恩,二郎君便纳了她做妾?”李家是甲等世家,就算是纳妾,也不会纳一个农家出身的女子。

李其璜若是纳了袁氏,绝不是羞辱,而是切切实实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