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嘤的哭声顿了一下,但很快,又响了起来,音量比刚刚还大了那么一丢丢。

老祖宗的脸更黑了,嘿,这是哪个不肖子孙啊,打定主意要在除夕祭祖这天闹事儿?

不过,哭声的声音大了,老祖宗倒是能辨认出声音从那个地方传来——右侧的女眷队列中。

老祖宗眼睛花了,却依然锐利,两道如刀锋的目光射过去,女人们顿时如潮水般退了开去,只剩下中间一个捂着脸啜泣的中年妇人。

那妇人并不是真的埋着头,她只是用帕子捂住了脸,一双眼睛通过缝隙偷偷打量着四周。

眼见自己周围的人都闪开了,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她的心里有些紧张,但一想到“她”对自己说的话,用力咬了咬牙,勉强撑住了。

“老九家的,怎么又是你?”

看清哭的人是谁,老祖宗冷峻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这妇人姓王,是他最小的堂弟的儿媳妇,过门没两个月就没了夫君。

李家重规矩,可也不是陈腐的家庭,并没有强行要求王氏给丈夫守节。

王家也是世家,虽不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这样的全国闻名的老牌世家,却也是地方豪门。

王家觉得女儿可怜,正欲将她接回来,给她再寻门亲事。

偏巧在这个时候,王氏查出了身孕。

啧,这可了不得啊。老祖宗的堂弟这一房一直子嗣不旺,早逝的儿子更是独子,排行九郎,也只是家族大排行。

听闻唯一的儿媳妇怀了遗腹子,因为失独而伤心欲绝的老两口顿时活了过来。

王氏的公爹立刻找上了当家堂兄,捉着堂兄的袖子就是一通哭,那个可怜啊,饶是硬心肠的老祖宗都被哭得有些心软了。

无奈之下,老祖宗只得腆着一张脸去王家,恳请王家,就算非要把王氏接回去,好歹等她把孩子生下来。

否则,他可怜的堂弟就要绝后了。

王家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再者,他家虽是世家,可在庞大的李氏面前,真心不够看。

说实话,王氏父母内心深处并不想跟李家断了姻亲关系。

有个孩子做纽带,哪怕日后王氏真的嫁了人,李家也不会对她不管不顾。

如今李家的当家人又求到门上,着实给了王家脸面。

里子、面子都有了,王家便顺势答应了下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几个月后,王氏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可把公婆给高兴坏了。

生完了孩子,做完了月子,王氏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

喜得金孙的公婆更是大方的表示,除了归还王氏的所有嫁妆外,还会另外拿出五分之一的家产给王氏做补偿。

王家人如约来接人,可王氏看着白胖可爱的儿子,又舍不得走了。

当着李氏族人和王家人的面,郑重表示,她要给亡夫守孝,要留在李家将儿子抚养成人。

见王氏无比坚决,王家人和李家人都不好再劝。

王氏的公婆心里甚至有些窃喜,他们自知年岁大了,且因为独子亡故而悲痛过度,直接伤了身子。

本来他们还担心自己活不到孙子长大,如今听闻儿媳妇要留下来,顿时松了口气。

有亲生母亲护着,就算他们两个老东西没了,宝贝孙子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

何止是不会被人欺负啊。

因为觉得他们这一房可怜,自老祖宗起,李家上下对他们都很照顾。

其它几房族人,做家长的更是整日里对儿子们耳提面命:千万别招惹十一郎啊,他可是九房的独苗苗,若是出了什么闪失,老子打死你都不够赔罪的。

在这样的教育下,李其琛这一代的兄弟们对可怜的十一郎无比照顾,偶尔有摩擦,也不敢动手,唯恐一指头把人戳死了。

王氏公婆果然没有等到孙子长大就先后亡故了。

王氏一个人带着儿子,虽有族人扶持,但到底不如人家有丈夫、有公婆过得舒坦。

老祖宗以及几个族老见王氏寡妇失业的,日子过得着实艰难,就格外照拂与她。

那时李家没有分家,王氏母子都住在李家大宅里。

李家住房紧张啊,似李寿这样的嫡长孙都要跟堂兄合住一个院子,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可王氏母子硬是被分到了一个独立的院落,份例、四季衣裳以及各色开销,都是标准的双倍。

在家族的扶持下,十一郎顺利长大成人,娶亲生子。

但他们这一房仿佛受到了诅咒,十一郎刚刚做了父亲,就在外出踏青的时候,不慎落了水,被救上来时就断了气,留下了母亲、妻子两个寡妇,和一根独苗苗。

唉,太可怜了。连李家最刻薄的人,也不再眼红九房的种种优待,暗暗的说一句“可怜”。

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王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早已磨炼得心如钢铁。

送走了独子,又安排儿媳妇再嫁,王氏便一个人带着孙子关门过日子。

这一回,老祖宗和李家族人们对九房不单单是照顾了,而是格外优待。

似柳氏这般有些小气的人,对九房也不敢有丝毫克扣,送去的东西样样都是最好的。

柳氏怕啊,怕王氏一个不如意就去哭祠堂。

没错,许是王氏受苦太多,守寡的孤寂生活磨得她的心都有些扭曲,早不复当年那个娴静淑雅的世家贵女模样。

反而变成了一个斤斤计较、敏感凉薄的市井泼妇。

但凡是让她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受了薄待,她就一个字,闹!

不把得罪她的人闹得跪地叫祖宗,她绝不会善罢甘休。

啥,你说不纵容她一个疯婆子,那王氏下一刻就能抱着唯一的孙子去祠堂撞墙。

对于这样不怕死的泼妇,老祖宗都怵头。

所以,这会儿看到是她在哭,老祖宗心里满屏的卧槽:谁又招惹她了?贼娘的,大过年的都不让老子消停!

第382章 背锅?

“老祖宗,您要给我做主啊。”

王氏习惯性的往地上一跪,捂着帕子,继续嘤嘤嘤。

老祖宗揉了揉太阳穴,用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无奈口吻,问了句:“做什么主?谁又委屈你了?”

又,好一个“又”字啊。

唐宓站在人群中,听到这个字,不由得抬了抬眼皮,细细看了看那位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堂房叔祖母。

“我的阿年啊,真是太可怜了,从小没了爹,又没了娘,只有我这个老婆子跟他相依为命——”

王氏没有接老祖宗的话茬,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哭着。

老祖宗额角抽搐,他为数不多的耐心也在一点点的被消耗。

但他见过王氏太多次的哭嚎,深知,现在不是打岔的时候,就算是你王氏拦住了,她也能再哭喊回去。

哭的声音,还会比刚才更大;闹的时间也会更长。

为了不让耳朵和神经受罪,强势如老祖宗,也只能捏着鼻子忍着。

王氏哭完了儿子可怜,又哭起了早逝的死鬼夫君,“你个没良心啊,这么早就丢下我们娘儿俩走了,让我们生受这么多苦,呜呜,你个狠心人,自己走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带走我的十一郎,让我们阿年那么小就没了亲爹。”

祠堂里无比安静,除了蜡烛偶尔爆个烛花,再无其他的声响。

是以,王氏的哭声格外刺耳。

唐宓咧了咧嘴,唉,李家戏真多。

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唐宓惊讶的发现,面对王氏的哭嚎,李家人没有半分的恼怒或是不耐,脸上更多的习以为常的麻木。

唐宓暗暗有了计较。

王氏终于哭得差不多了,拿帕子擤了擤鼻涕,带着重重的鼻音说道:“老祖宗,家学您还管不管了?”

家学?!

唐宓的心咯噔一下,她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家学?家学又出了什么事?”老祖宗脸上的无奈化作冷峻,双目直视柳氏。

柳氏一个瑟缩,但很快又挺起身子,一扭头,冲着唐宓喊道:“阿唐,你还不过来处理一下?”

唐宓无语,这、这干我毛事啊。

李寿见柳氏找寻上了唐宓,赶忙跑过来挡在唐宓身前,“阿婆,我娘子早已不管家,家学之事,与她有什么关系?”

家学出了问题,你找管家的萧氏、顾氏啊。

被李寿隐晦点名的萧、顾二人,悄悄将身子往后躲了躲,心里却无比庆幸:幸好主持祭祖的不是我,否则,定会被柳氏拿来背锅。

“怎么没关系?”

柳氏听李寿为唐宓辩解,心里的怒火更炽,她冷声道:“我让她负责今年祭祖,如今祭祖出了岔子,她不来处理,难道让我老婆子来处理?”

一边说着,柳氏还故意用拐杖杵了杵地。

众人这才想起,是哦,柳太夫人的腿断了,根本无法理事。

柳氏的话,让李寿听来就是“无理搅三分”,他脸色很不好,正欲再跟柳氏争论,只觉得袖子被扯动了几下。

“郎君,阿婆既然吩咐了,我这个做晚辈的,就该好生遵从。”

唐宓没说柳氏的话有没有道理,而是从“孝道”出发,摆出一副“哪怕你是无理取闹,因为你是长辈,我也会乖乖听话”的模样。

柳氏愈发恼火。

唐宓却没给她发作的时间,直接从李寿身后站了出来,盈盈走到王氏跟前。

“见过叔祖母。”唐宓先给王氏行了一礼。

王氏刻薄的脸上有一丝的尴尬,但很快又敛去了。

心里默默说了句:对不住了,十八娘。

为了孙子的学业前程,王氏连死都不怕,就更不用说为难一个刚过门的新妇了。

“她”说了,只要她当众给十八娘闹个没脸,“她”就会帮忙给阿年延请名师,还会想办法推荐阿年入国子监。

暗暗将愧疚藏在心底,王氏用力抹了把眼泪,“十八娘,家学都乱成什么样子了?我家阿年想安心念个书都不成,他是多么聪慧的孩子啊,生生给耽搁了。”

唐宓刚想开口。

王氏又继续说道:“你是新妇,我知道,我不该为难你,可你也是李家未来的宗妇,李家子孙的前程,你该不该管?”

本来,围观的族人觉得王氏无理取闹、故意为难唐氏,但听她提及子孙的前程,又都觉得王氏也算是有的放矢。

是啊,家学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也不是没有耳闻。

只是没有牵扯到自家的利益,很多人便选择了无视。

但他们都有儿孙,孩子们终究会长大,要上学,要上进,而凭自家的条件,很难做到专门养个先生在家里。

唯一的选择就是进家学。

一想到家学的乱象,那些人不禁额头紧锁,心也偏向了王氏这一边。

家学,必须整顿!

至于整顿过程中,损坏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那些人闹上门来,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了。

那、可是李家家主和当家主母该负责的,他们只需等结果便是。

若是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哼哼,那就别怪他们也跟着闹了!

都是李氏子孙,不能继承家业是他们投胎技能不合格,可若是连儿孙的学业都不能保证,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今天,唐氏必须给个说法。

他们却忘了,唐宓还不是李家的当家主母。

他们根本就是被王氏带偏了节奏。

面对王氏以及众族人的质问,唐宓轻轻摇了摇头,“叔祖母,家学的事,确实不该我管,我也没法管。”

“什么,你居然不管?”王氏急了,一根指头险些戳到唐宓的脸上。

“唐氏竟敢说这话?”

“她可是十八郎的妻子啊,成亲第二天,太夫人就把李家的传家宝给了她。”

“是啊是啊,总不能她拿着传家宝,却不想承担起李氏的责任啊。”

族人们七嘴八舌,目标直指唐宓。

柳氏拄着拐,表面严肃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李寿立起眉毛,上前一步,再次要挡在唐宓身前。

却又被唐宓用眼神制止了。

唐宓冷静的看着王氏,呃,确切来说,是看着她的那根手指,轻声道:“叔祖母,先不要急,等我把话说完,可好?”

王氏悻悻的放下手,“我听你怎么说。”

“家学,我真的管不了,”唐宓语速很慢,声音不高,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人都心动不已,“不过,我却可以解决族中子弟的上学问题…”

第383章 担心

“什么?你能解决?”王氏惊讶的问出所有人的疑惑。

要知道,王氏可是临时发难,唐宓却能如此轻松的说出“问题可以解决”的话。

那表明什么?

表明唐宓早就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