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入了户部,成为主管课税、户籍等的侍郎,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威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难啃的骨头,仔细的整治一番。

盐政,则是户部案头堆积的诸多问题中最棘手的一个。

李寿和唐宓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

“没错,盐政必须整顿。”

李寿的手指在小几上划来划去,眼中满是坚毅,“赈灾需要银钱,灾后抚民更需要。盐税必须足额收取。”

那些家族占了朝廷那么多的便宜,现在也该停手了。

户部收不上税,并不代表李寿收不上来,要知道,他手里还有圣人赐的六百铁甲亲卫哩。

唐宓白嫩嫩的小手托着下巴,一双翦水秋瞳中满是柔情:嗯,她最喜欢看李寿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

不过,一味的蛮干可不好。

李寿已经将京城的世家得罪了一个遍,唐宓可不想他再因为盐政之事将全国各地的世家都得罪透了。

他是世家子,如果真的将各家都得罪了,那么他便会成为世家阶层的对立者,成为世家的叛徒。

唐宓不想李寿成为这样的“独夫”!

只是,该怎么样做才能更好的解决“盐”这个问题呢。

“哎呀,这个还不简单?”

前来探望唐宓的柳佩玖听闻此事,帅气的打了个响指。

唐宓眼睛一亮,“阿玖,你有办法?”

阿玖最是精灵古怪,面对问题,总有出人意料的好办法。

柳佩玖笑得眉眼弯弯,终于体验了一把所谓的穿越者的优越感。

嘿嘿,幸好后世的时候她喜欢阅读。

古典名著是本命,可各种网文她也没少看。

而在那些穿越古代的网文中,只要牵扯官场,盐铁什么的都是绕不过去的。

柳佩玖一边回想着那些网文里的桥段,一边跟唐宓说道:“猫儿姐姐,可以让二九兄跟那些卖私盐的打价格战啊。”

那些世家为什么不肯交出盐场?

就算交出了盐场,为何还偷偷去海边自己煮盐?

还不是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很高,他们可以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唐宓微微蹙眉,“你是说让十八郎降低官盐的价格?”

说完,唐宓自己就开始摇头,“不成啊,官盐的价格已经最低了,再低,就要赔本了。”

朝廷可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不行,还得降,”柳佩玖见唐宓眼中带着疑惑,心中的小人已经开始掐腰:哈哈,向来无所不知的猫儿姐姐,也有向我请教的一天啊。

当然啦,柳佩玖没有得意忘形,她很清楚,自己之所以知道,是占了时代的光,并不是真的就比唐宓聪明。

“不过降价之前,可以先降低官盐的成本。”柳佩玖细细的跟唐宓解释。

唐宓的兴致愈发浓郁,“怎么降低?阿玖,莫非你有办法?”

柳佩玖没有来王家之前,曾经跟着柳佩玉去过嫡母的盐场,亲眼见到了这个时代是怎么制盐的。

天哪,竟然是取了卤水在大锅里煮。

又是人工,又是大锅,又是柴火…如此工艺下,成本高不说,产量还少,盐的价格当然就高了。

可如果换一种制盐办法,柳佩玖虽然没有具体计算过,但绝对能比煮盐节省好几倍的开支。

“猫儿姐姐,咱们不煮盐,可以直接晒盐啊。”

柳佩玖抽出一张纸,捉了一管笔,用舌尖舔了舔笔尖,开始在纸上画起来。

唐宓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直直的看着那张纸。

柳佩玖在纸上画了一个个的方块,乍一看,就跟开垦的农田一般。

“猫儿姐姐,这是大海,在海边可以修筑这样的盐场,然后…”

她解说得十分详细,一边说还一边画。

唐宓听得很认真,精密的大脑已经开始考虑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猫儿姐姐,你听明白了吗?”柳佩玖放下笔,期待的看着唐宓。

唐宓看着柳佩玖在纸上画的盐田,缓缓点头。

她没说话,而是扭头去看阿方,“去厨房那一碗盐水,记着,盐一定要多。”

柳佩玖瞪大了眼睛,不会吧,猫儿姐姐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

果然,就只见唐宓笑着对柳佩玖道:“现在阳光正好,咱们做个小实验吧。”

海水都能被炙热的阳光烤干,然后蒸腾出盐,那么盐水应该也可以吧。

柳佩玖佩服得五体投地,竖起两个大拇指。不愧是神童啊,她真想打开猫儿姐姐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什么。

大家都是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不过,为了试验能够成功,柳佩玖还补充了一句,“最好用平底的容器,且水不要放太多。”

毕竟现在只是初春,温度不高,且阳光也不够炽烈。

唐宓冲着阿方一点头。

阿方答应一声,转身去了小厨房。

傍晚时分,李寿略带疲惫的从外面回来。

早在阿舅调他入户部的时候,李寿就猜到差事可能会不好办。

待他真的入职,开始接手事务,他才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有麻烦。

唉,柳大明柳老尚书,真是…李寿不想说太难听的话,但这位也太过分了。

硬是将户部弄成了养老院,整日里端着一壶茶,在衙门里吃茶、闲聊、养花,差事什么的,全都放手让下头人去干。

可下面的人,官职不够,人家也不敢乱揽活,同僚之间不相互推诿就不错了,哪里会积极办差?

走到门口,李寿停住脚步,用力揉了揉脸,待跨入房门后,他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还不等他开口,唐宓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将他拖到了榻前。

“郎君,你看这是什么?”

唐宓一指平底浅口白瓷碟,急切的问道。

李寿定睛一看,白瓷碟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他拿小拇指沾了沾,然后放到鼻端闻了闻,“这是盐?”

第405章 各自忙碌着

当天夜里,李寿便悄悄招来心腹陈密,两人在书房里密谈了好一会儿,最后李寿交给他一张纸。

第二天,陈密带着二百亲兵,直奔距离京城最近的海盐场。

随后的每一天,都有一只鸽子往来于京城和盐场之间。

而李寿人在户部,却依然能够接收到盐场最新的消息。

柳佩玖曾说过,现在虽是初春,阳光和温度都不够高,但春季多风。

尤其是海边,风季时,海风足够强劲,只要不是阴天下雨,亦能晒盐。

陈密按照李寿的吩咐,只在海边开了小小的一块盐田,然后用帐幔围好,安排二百亲卫昼夜不停的看守。

他则直接在盐田边扎了帐篷,亲自守着,每日有什么变化,他都会飞鸽传书回京城。

陈密这般能干,李寿便彻底将这件事交给了他。李寿自己则挽起袖子,大刀阔斧的整顿起户部来。

第一个,就是削减冗员,将那些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统统踢出户部。

这其中便有柳大明的心腹。

柳大明虽然不愿为户部费心,但并不意味着他乐意有人下他的面子。

李寿干脆利索的将他提拔的人弄走,实在是目中无人。

李寿再受圣人宠信,在户部,他也只是二把手。

如今却将手伸到了柳大明这个一把手身上,柳大明如何能忍?

李寿踢完人的当天下午,柳大明便向圣人告了病假。

与此同时,柳大明还暗暗跟户部的其它官员示意,在自己休假期间,绝对不能配合李寿。

柳大明人老了,脑子却不糊涂,他很清楚,李寿来户部是来熬资历、建功立业的。

李寿一番壮志酬筹,却遭遇户部上下的非暴力不合作,嘿嘿,柳大明很期待李寿面对这些时,将会有怎样的暴跳如雷。

然而,柳大明却想错了。他实在是低估了李寿对圣人的影响力。

这边他刚递了请假条,那边圣人便爽快的批准了,还十分“大方”的表示:“柳尚书年老体弱,只请几天病假如何能休养得好?朕许你半年的假,你好休养去吧。”

半、半年?

柳大明傻眼了,这跟他预想的不一样啊。

当他对上圣人带着冷意的双眸时,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

圣人对他并不满意,这一点,柳大明心知肚明。

但他想着,不管怎样,他都是开国功臣、两朝元老,就算看在往日的情面上,圣人也会对他格外包容。

没想到,圣人早就对他忍无可忍了。

一旦有了机会,竟是这般利索的将他赶回家。

什么休养半年?

他再有不到一年就七十岁了,若是在家休养个半年,再回到朝堂,根本待不了几天就要致仕。

圣人这哪里是体恤他啊,分明就是提前赶他回家吃自己!

想到这里,柳大明后悔不已。

唉,真是老糊涂了,他都快致仕的人了,何苦跟个小辈过不去。

本来他可以在尚书的位置上光荣退场,现在好了,直接遭圣人厌弃,灰溜溜的被撵出了户部!

但圣人的目光里满是坚定,柳大明知道,这位已经做了决定,再无更改的可能。

柳大明肩塌了、背驼了,彻底没了精神,整个人似是老了十岁。

瞧他蹒跚离开的背影,倒真有几分“病态”。

李寿借圣人的手,直接挤走了柳大明,户部其它官员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不是老尚书,他们还年轻啊,还有大好前程啊,可不想像老尚书一样“休长假”。

这一刻,他们别说“非暴力不合作”了,个个打点起精神,根本不用李寿吩咐,积极的处理着自己案头堆积的政务。

不过三天的功夫,户部慵懒、拖沓的工作作风彻底改变。

不能说立时变得有多高效吧,但部里的每个官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唯恐自己做的哪里不好,被李寿,哦不,是李侍郎抓住把柄,直接丢了官身。

李寿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得十分成功,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威信,让户部回到了正轨。

这日,他有些疲惫的回到桂院。

进了堂屋却发现唐宓并不在。

他也没有询问侍女,直接抬步进了内书房。

果然,在书房里看到了唐宓伏案疾书的模样。

唐宓在准备教案。

东庐书院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共招收学生一百零六人。

这其中,有世家子弟,有勋贵、官宦之后,亦有家境富裕的寒门子弟。

当然也有几个李氏族人。

唐宓按照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分作四级,即:春华、夏茂、秋实、冬荣!

春华级,是没有开蒙的幼童,其水平也就是只识些许字,会背几句诗歌。

夏茂级则是受过基础教育的蒙童,熟读《太公家教》《三字经》等书,四书五经也有涉猎。

秋实这一层级则是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却仍有些许欠缺,还需要先生进一步教导。

冬荣则是几近彻底学成,基本上可以拉去参加科举,还能拿到名次的水准。

每级根据人数又分作甲、乙、丙、丁等班。

人数最多的是夏茂级,唐宓按照十五人一班,夏茂一级共有四个班。

人数最少的则是冬荣级,总共不过十二人,还没有满一个班。

这也好理解,能上得起东庐书院的人,非富即贵。

这样家庭的子弟,最早三四岁就开始启蒙,六七岁就会接触四书五经。

其水准,可不就正附和夏茂一级的要求?!

而能达到冬荣水平的子弟,早已在家族的运作下步入仕途。

事实上,东庐书院冬荣甲班的学生们,十二人中已经有九人有了官身,品级不高,入门级别的八品。

剩余三人也都在国子监读书,只等读完书就会入仕。